文言文《读书有三到》(《读书要三到》)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古人谈读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444cbd9b89680202d82532.png)
我会解释词
心不在此,则眼 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 久也。
既:既然。 漫浪:随意。 亦:也。
我会解释词
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矣:语气词,相当于 “了”。
岂:难道。
我会译句子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 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 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 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悟一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要勤勉好学,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问,包 括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悟一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读书的智慧就是实事求是。坚持老老实实的态 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悟一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
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 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读书好 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
悟一悟
读书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过程,应坚 持心到、眼到、口到。不能随意阅 读,要用心阅读,思想集中了,眼 就会会看仔细,嘴就会读不正确。
你会翻译吗?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悔人不厌。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 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诲 谓诵 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恒 窥皆 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能读流畅
古人谈读书 一《论语》
敏而好学,不c耻h下ǐ 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z知h也ī 。 默而识zh之ì ,学而不厌,h悔u人ì 不厌。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6《忆读书》课件(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64d5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e.png)
表明顺序的词
“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 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 的?
时间顺序
活动三
①齐读课文第一段。 ②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 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要学习的生 字。
学认字
jiù
yàn
舅父 宴会
gě
hǔ zhuàn
诸葛亮 水浒传
zhǎn
kǎi
斩杀 凯旋
lǔ
shà
鲁智深 天罡地煞
kòu
荡寇志
j贾iǎ 宝玉
万ju卷àn书
kān
书刊
烦s琐uǒ 栩xǔ 栩如生 sh呻ēn吟 m某ǒu年
多音字
zhuàn(传记)(自传)
读书的意义 有数量
本文的中心
有质量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 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 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 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 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 感悟。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这句话说明了冰心老人一生对读书 的爱好。书籍已经成为她生命中必不可 少的东西,只要读到好书,她就非常快 乐。她在这一生中读的书很多并积累下 了很多的知识;体会到了冰心老人在她 这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用在了读书和写 作上,说明她对读书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古人谈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读书有三到,所谓心到、眼到、口到。——李白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279e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1e.png)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w éi)
①做:有~|事在人~ ②充当;当作:四海~பைடு நூலகம் ③变成:一分~二|四海~家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⑤被:不~所动
为(w èi)
①帮助;卫护 ②替:~人民服务|~国捐躯 ③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 ④对;向:不足~外人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ào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统编统教编材教五材年五级年级上上册册第第八八单单元元
25.古人谈读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论语》 学如不及(①赶上 ②遭遇),犹恐失之。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w éi)
①做:有~|事在人~ ②充当;当作:四海~பைடு நூலகம் ③变成:一分~二|四海~家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⑤被:不~所动
为(w èi)
①帮助;卫护 ②替:~人民服务|~国捐躯 ③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 ④对;向:不足~外人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ào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统编统教编材教五材年五级年级上上册册第第八八单单元元
25.古人谈读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论语》 学如不及(①赶上 ②遭遇),犹恐失之。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c667ca4783e0912a3162a0a.png)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小古文读书有三到课件
![小古文读书有三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aab33c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9.png)
下一步学习计划
加强语法学习
学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学习和掌握小古文的语法规则,以便更好 地理解文章。
增加文化背景了解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增加对小古文中 涉及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改进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归纳总结、对比分析等,以提 高学习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
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02 通过阅读和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意图
。
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03
通过学习古文,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
能力。
02
读书有三到
眼到
01
02
03
仔细阅读
读书时,要仔细观察每一 个字、词、句,理解其含 义和用法。
注意细节
不要忽略书中的细节和重 点,要把握住每一个关键 信息。
04
古文阅读
《论语》选段
总结词:修身养性
详细描述:《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论和行事,旨在教导人们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阅读《论语》,人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道德、伦理、 政治等方面的思想,有助于提升自身修养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孟子》选段
总结词
人性和政治哲学
拓展视野
在阅读过程中,要尽可能 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不 同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心到
专注投入
读书时,要全身心地投入 ,把所有的杂念和干扰都 排除掉。
思考分析
读书不仅要记忆知识,还 要学会思考和分析,理解 作者的思路和观点。
培养兴趣
在阅读中,要尽量培养自 己的兴趣和爱好,让阅读 变得更加有趣和愉悦。
手到
读书有三到 小古文
![读书有三到 小古文](https://img.taocdn.com/s3/m/58b9791e03d8ce2f00662349.png)
比较译文,哪一句更适合原文?为什么?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 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 )
译文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 正确。 ( )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 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 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⑧。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心既⑨到矣 ,眼口岂不 到乎 ?
余 尝 谓,读 书 有 三
我 曾经 说
到,谓 心 到,眼 到,口
就是
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这里(书本)那么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既然 专心一意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
就 随便 一定
记,记亦不能久也。
也。副词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紧
心 既 到 矣,眼 口
已经 了。助词
岂 不 到 乎?
难道 吗。语气词
① ②
① ②
牵强:勉强
暗记:硬记
凡读书……须要读得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①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 暗 ② 记 ……
① ②
牵强:勉强
暗记:硬记
凡读书……须要读得
凡是
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读错 少读 多读 读颠倒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 暗 记 ……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 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思考:
读书有三到,就是 读书要三到,是因为
最急 三到之中,心到( ),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
![部编版五上语文24 古人谈读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9ee9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2.png)
读下面的长句子,说说为什么这样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今山 东曲阜)人。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 想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 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 合称“四书”。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 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 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 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 文章还要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 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脑到”指善于动脑筋,勤思考,多分析。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结构梳理
读书有三到
心到 眼到 口到
最重要
主题概括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 要 心想 、眼看、口诵。“ 心到”,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 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 确并记忆犹新。
课堂小结
• 勤奋 + 三到 • 态度最重要
课堂演练
一、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
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二、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 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 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 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 吸引了。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 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a9023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5.png)
尝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识 古义:记住; 今义:知道,认识。
走 古义:奔跑; 今义:行走。
儿女 古义:男男女女; 今义:子女。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注释: 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③【急】要紧,重要。。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 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 能随意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 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
通过阅读这则文言文,你得到了哪些 启发和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 知向学的心。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知之为__知__之___,不知为_不__知___, 是知也 。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 _默__而__识__之__,学而__不__厌__,诲人 不倦 。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
甫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
功耳。
—
—学而朱时熹习之,不亦说乎!
——孔
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 自己的人提问请教 B.朱意认为“三到”之中最重要的是 “口到”。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中最后一个“知”字意思是知识。
余 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 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 眼 不看 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 只 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 不到乎?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2072d001f69e31433294cc.png)
课文讲解
朗读课文,思考:《论语》告诉我们怎样的学习态 度和方法?
谦虚好学
不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喜好。
句意:才思敏捷而又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实事求是
知道。
同“智”,是智慧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心到、眼到、口到
点明自己对读书的看法。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从反面说明“心到”的重要性。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正面强调“心到”的重要。
2.借助注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解析:先熟读课文,将每一句话都读通顺;再根据书下注释理 解句中词语的意思,难理解的在网上查找资料或查工具书,然后把 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初步读懂每句话所写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 进行整理。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对你 有启发?
解析:熟读课文,先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想一想,课 文讲了哪些读书方法?你理解这些读书方法吗?再联系实际, 想想你是怎么读书的。最后说说这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哪些启发。
课文结构
古人谈读书
《论语》三则
谦虚 求实 勤奋
朱熹论读书 观点:心到、眼到、口到
曾国藩谈读书 观点:有志、有识、有恒
课文主题
课文撷取了《论语》中的句子,告诫我们: 要勤奋好学,不耻下问。选自《训学斋规》的 语句,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选自 《曾国藩家书》的句子,告诉我们:读书要有 志、有识、有恒。
文言文《读书有三到》(《读书要三到》)ppt课件
![文言文《读书有三到》(《读书要三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0ff8d8726fff705cd170a36.png)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 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 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 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 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 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注释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1.误:错。 2.倒:颠倒。 3.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4.见:同“现”,表露出来。 5.晓:知道。 6.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急:重要,要紧。 8.矣:相当于“了”。 9.岂:难道。 10.乎:吗,语气词。
读书有三到
作者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 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 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 解说,自晓其义也。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读书有三到》课件
![古人谈读书第二则《读书有三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d9c5da0b1c59eef9c7b4a8.png)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诵读,决不能记,
口到 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 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 要用心去学习。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谓诵 岂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二则:读书有三到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 学的大师。
文言文是古代用来写文章的一种文体,将日常 说话的意思用简短的文字表现出来,意思比较丰富。
现代文是将日常我们说的话直接记录下来,直 白干净,意思明确简单。
相辅相成
第二则古文讲了读书时心到、眼到、口 到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读书时心到是最 重要的。
读书有法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只有努力读, 用心读,才能读有所得。但读书要讲方法,一味地死 读书,读死书不仅于学无益,而且不利于我们成长。 我们要从古人的读书实践中吸取经验,将适合自己的 读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好好读书,掌握有 用的知识,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省级优秀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
![省级优秀课件-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https://img.taocdn.com/s3/m/b77be2d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ae.png)
【宋】 朱熹
划分停顿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我会认
yǐ
q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写
谓 诵
“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 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 笔是竖。
“甬”横撇要小、末端有一点, “用”稍宽、里边是两横。
岂
“山”要扁宽,“己”扁框稍小, 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朗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
孔子
朱熹xī
走近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为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主要作品:《春日》《观书有感》。
自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朗读
口急到亦读一细此到三余 岂心之不决却心则口到尝 不既中能不只眼眼到谓谓 到到心久能漫既不心心读 乎矣到也记浪不看不到书
划分停顿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 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朗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我会认
yǐ
q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会写
谓 诵
“田”要扁、第一笔竖与第二笔横 折的折都稍向里收,“月”稍窄、首 笔是竖。
“甬”横撇要小、末端有一点, “用”稍宽、里边是两横。
岂
“山”要扁宽,“己”扁框稍小, 竖弯钩的竖要短、弯要长一些。
朗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人谈读书
孔子
朱熹xī
走近作者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 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尊称为朱子, 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主要作品:《春日》《观书有感》。
自读文言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 朱熹
朗读
口急到亦读一细此到三余 岂心之不决却心则口到尝 不既中能不只眼眼到谓谓 到到心久能漫既不心心读 乎矣到也记浪不看不到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注释Biblioteka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1.误:错。 2.倒:颠倒。 3.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4.见:同“现”,表露出来。 5.晓:知道。 6.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急:重要,要紧。 8.矣:相当于“了”。 9.岂:难道。 10.乎:吗,语气词。
习题
问: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 多名言名句,你积累了吗?请任意写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
积累
积累
再见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 ,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既然思想不集中 ,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 ,绝对 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 集中了 ,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习题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解释加点字
?余: ?尝: ?谓: ?漫浪: ?心到最急:
习题
问:“三到”中,朱熹强调了哪一个的重要性, 为什么?(用原文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 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 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翻译
读书有三到
作者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 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 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 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谓读得熟,则不待 解说,自 晓其义也。
思考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 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 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 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 晓其义也。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注释Biblioteka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1.误:错。 2.倒:颠倒。 3.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4.见:同“现”,表露出来。 5.晓:知道。 6.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7.急:重要,要紧。 8.矣:相当于“了”。 9.岂:难道。 10.乎:吗,语气词。
习题
问: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 多名言名句,你积累了吗?请任意写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
积累
积累
再见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 ,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 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 ,既然思想不集中 ,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 ,绝对 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 集中了 ,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习题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解释加点字
?余: ?尝: ?谓: ?漫浪: ?心到最急:
习题
问:“三到”中,朱熹强调了哪一个的重要性, 为什么?(用原文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 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 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 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翻译
读书有三到
作者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 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 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 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谓读得熟,则不待 解说,自 晓其义也。
思考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
不待解说,自晓其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 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翻译:
只要是读书,就必须先整理好读书用的桌子,使桌子干净平稳,把书 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让身体坐正,面对书册,仔细从容地看清书上的文 字,仔细清楚地朗读文章。
翻译
读书有三到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不可 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 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 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 晓其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