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

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

5.空袭利比亚

6.入侵巴拿马

7.海湾战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

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

正文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战略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运用并受制于国防战略所能提供的资源。上述三个层次不能错乱颠倒,以军事战略凌驾于其他战略之上必然导致穷兵黩武而失败(如德国、日本),以国防战略作为最高层次也会造成军备竞赛而把国家拖垮(如前苏联)。使用军事力量的得失,不仅要以胜负来衡量,主要是看其是否增进了而不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即战后的状况要比战前更为有利。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武力的错误运用,即便暂时获得了军事胜利,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游离于欧亚大陆这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之外,美国最大的安全忧虑,是欧亚大陆被反美的军事集团所控制。冷战时期,因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使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均以对抗苏联为其核心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大约八年调整一次。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大

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这一时期从1947年到1953年。

这一时期,美苏两极主导的冷战格局体系开始形成,美苏开始进行除直接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美国决心“遏制苏联的扩张”,针对社会主义阵营,主要是苏联。其宗旨是在军事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为样本,准备与主要对手在欧洲或远东进行大规模常规战争。

中苏联盟后,美国更加对中国进行了提防。美苏之间并没有正面交锋过,反而是中美之间爆发过朝鲜战争(以下简称“朝战”)。“遏制战略”是美国首次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同时又是军事战略。它准备的主要是全面的常规战争,没有充分考虑到核武器出现后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以及如何应付有限战争(我国称为局部战争)。“遏制战略”的实施增强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在20世纪40、50年代,苏联于核武器和运载工具方面打破了美国的垄断,从此,美国本土被苏联纳入直接打击的范围,其“遏制战略”受到了一定的削弱。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这一时期从1953年到1961年。

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是当时美国从未经受过的军事失败,美国政府从中获取的教训,是避免再次介入大规模的地面战争,谋求以需要军费较少而威力巨大的核武力,以空中力量对敌国进行远距离的毁灭性打击。其主要内容是提出以核武器和战略空军为核心来制定全盘战略计划;以常规武力为盾,以核武力为剑,打闪电式的全面核大战,强调拥有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能力”,即以一次先发制人的毁灭性核打击灭亡敌国,而不会遭到其核报复。

“大规模报复战略”促成美苏核武器竞赛,但是,苏联核武力的迅速发展动摇了美国“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基础,使美国处于既不敢打核战,又无力应付局部常规冲突的两难境地。“大规模报复战略”是美国第一个纯粹的军事战略和第一个核战略,仍不完善。它缺少对付局部战争和常规冲突的效力,把复杂的军事战略问题简化为依靠核武器制胜。另一方面,不打常规战争,导致许多地方比如

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让美国无力应付。其历史意义在于美国开始把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区分开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这一时期从1961年到1972年。

20世纪60年代,美苏间已逐步形成相互核威慑的局面,“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基础被动摇。各种类型的局部战争难以使用核武器来应对,而美国缺乏实施常规战争的能力。

“灵活反应战略”的主要内容是以核力量为盾,以常规力量为剑;军事力量的指标是能够打“两个半战争”,即与中国和苏联各进行一场全面战争的同时,在其他地区进行一场小规模战争;准备打各种类型战争,重点是有限战争;采用“逐步升级”的作战指导思想,在战争中渐次投入军事力量。

在这个阶段,美国理顺了军事战略与国家安全战略的关系,以及军事战略与核战略的关系。“灵活反应”和“逐步升级”思想增强了军事战略的弹性,但也使美国逐步陷入越南战争(以下简称“越战”)的泥沼,美国使用各种武器也无法打赢越战。军费的过度开支、国内的反战声音,导致当时的美国政府越来越不得民心。因此,“灵活反应战略”暂时退出了历史舞台。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这一时期从1972年到1981年。

20世纪70年代,美国陷入越战困境,社会分裂动荡,经济实力下降,苏联的常规与核武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苏联在世界各地扩张,“苏攻美守”的局面形成。同时,世界也在向多极化发展。

“现实威慑战略”不谋求军事力量的绝对优势,改以维持“充足的军事力量”为目标;重新界定美国的利益观和美国的力量观;推行总体力量方针,将盟国的军事力量纳入美国的战略计划;全面从世界各地收缩军事力量,避免再次卷入越战之类的常规战争;将作战指标由“两个半战争”降为“一个半战争”,即取消了与中国进行全面战争的可能;谋求联华制苏;通过谈判与苏联达成一系列妥协。

这十年中,美国完成了二战后最具根本性的全球战略调整,并使美苏战略僵局稳定化。首先,美军在裁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次,美国在海外基本不使用武力。越战结束后,美国迅速撤出越南,自此将近20年里,美国从未打过仗,这被认作是美国军事力量的“蛰伏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