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寓言故事(练习)[1]
先秦诸子精华:孟子、庄子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庖丁解牛”这个寓言见于《庄子》书中的()。
A.《齐物论》B.《养生主》C.人间世D.《逍遥游》正确答案:B2、先秦诸子著作中被金圣叹列为“六大才子书”的是()A.《老子》B.《孟子》C.《庄子》D.《论语》正确答案:C3、郭沫若、童书业等先生认为庄子思想可能出自()。
A.子思之儒B.颜氏之儒C.孟氏之儒D.孙氏之儒正确答案:B4、《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写了四个人物,除老子、庄子、韩非子外,还有一个是()A.彭蒙B.田骈C.申不害D.慎到正确答案:C5、朱元璋之所以痛恨孟子,是因为孟子的下列哪一种言论?()A.制民之产B.人性本善C.民贵君轻D.重义轻利正确答案:C6、孟子认为,如果君主视臣下为草芥,臣下就可以把君主视为()。
A.手足B.犬马C.路人D.寇仇正确答案:D7、以下四个方面不属于孟子认为值得尊敬的三个方面之一的是()。
A.年齿B.财富C.品德D.官爵正确答案:B8、孟子以“孺子将入井”这个场景来说明()。
A.生命脆弱B.天性相通C.见义勇为D.恻隐之心正确答案:D9、孟子认为实行仁政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做的是()。
A.养浩然之气B.礼乐教化C.反求诸己D.制民之产正确答案:D10、《孟子》书中“齐人有一妻一妾”这个寓言故事所讽刺的主要是()A.亵渎神灵,不敬鬼神B.追求富贵虚荣,不择手段。
C.欺骗家人,口是心非D.好吃懒做,不劳而获。
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以下文章标题见于《庄子》“内七篇”的有哪几篇?()A.《齐物论》B.《知北游》C.《德充符》D.《逍遥游》正确答案:A、C、D2、以下思想命题中属于孟子思想体系的有()。
A.人性善B.民为贵C.人定胜天D.反身而诚正确答案:A、B、D3、以下成语见于《孟子》书的有()。
A.自暴自弃B.揠苗助长C.游刃有余D.王顾左右而言他正确答案:A、D4、以下特定用于起源于《庄子》书的有()。
A.良知B.腐鼠C.天籁D.舔痔正确答案:B、C、D三、判断题1、《庄子》书讲到老子或老聃的地方很多,但却很少提到孔子。
五上《孟子》小古文练习
孟子(一)国学经典再现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我是小助手安:乐意。
梃(tíng):木棒。
庖(páo):厨房。
厩(jiù):马栏。
莩:同“殍”且人恶(wù)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
且,尚且。
恶(wù):疑问副词,何,怎么。
俑: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
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
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
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
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
象:同“像”。
我是小翻译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考考你的智慧1.孟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
2.解释:始作俑者:。
3.谈一谈你对“始作俑者”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穷当益坚马援(前14-后49)是汉代一位有名的将领。
他幼年父母双亡,由其兄马况抚养成人。
孟子小故事锦集汇总
孟子小故事锦集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
惠子曰:“与人居(2),长子老身(3),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4)!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
杂乎芒笏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7),自以为不通乎命(8),故止也。
”[译文]: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表示吊唁,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
惠子说:“你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人死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不也太过分了吧!”庄子说:“不对。
这个人她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
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元气,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
死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
”[寓意]:对生死的乐观态度。
庄子借粮涸辙之船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射鱼焉.周问之曰:'射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日:'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射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
[译文庄周家贫,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说:“可以,我将要收到封地的税金,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忿然作色说:“我昨天来,路上听到呼喊的声音,四面张望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启发性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寓言故事一:鱼》、《寓言故事二:鸟》和《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这三个故事。
《寓言故事一:鱼》讲述了一个被捕鱼者远走高飞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聪明的鱼发现了网子的存在,它告诫了其他鱼要迅速逃离这个陷阱。
然而,大多数鱼无视了这个警告,只有极少数的鱼在聪明鱼的带领下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眼光敏锐,更需要果断和行动力。
《寓言故事二:鸟》则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真实面目。
故事中,一只在林间作乐的鸟被捕鸟者抓住,并被关进笼子。
然而,在笼子中的鸟并没有放弃,它专注地磨砺自己的喙,准备逐渐脱离笼子的束缚。
最终,这只鸟成功自由飞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
《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则是讲述了胜者通吃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一只自以为强大的乌鸦看不起其他的小鸟,而一只智慧的雀却看透了乌鸦的虚弱之处并借此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寓言,孟子告诫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而应该保持谦逊,以免酿成错误。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娱乐和启发,更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它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们应该认真体味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谦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 学生版
《孟子》寓言故事小练习班级姓名一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源自这段文字的历史典故:二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食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2.你读了这个寓意故事的感悟:三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②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注释】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
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3.孟子以此寓言故事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的建议。
4.有一个以学习语言为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深远成语就是从本章简化而来,这个成语是□□□□。
孟子认为要让齐王“之善”,仅有一个人不能有多大影响,这句话是“□□□□□□□□□□”。
5.用斜线(/)给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6分)四(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①?‛(孟子)曰:‚我知言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
首先,我们来讲讲《孟子》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鱼之悦水”。
寓言中讲述了鱼在水中的快乐和得意,以及当被送上岸后痛苦的遭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樊哙舞剑”。
寓言中的人物樊哙是一个剑术高手,但他一直只顾自己的剑法,没有考虑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结果,当他遇到了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却败下阵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倾听和理解他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另外一个寓言故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寓言中的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努力奋斗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我们应该多读读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孟子二章》习题含答案
习题一:《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性。
【参考答案】1.《鱼我所欲也》儒家仁政本善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3)万钟于我何加焉( ) (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参考答案】2.(1)祸患,灾难;(2)不丢掉;(3)益处;(4)感激。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4)故患有所不辟也3.(1)“乡”通“向”;从前。
(2)“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无实义。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翻译下面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参考答案】4.(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2)不仅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精神,每个人都有这种精神,不过有道德的人能够最终不丧失掉罢了。
2024年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试题与答案
2024年课外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出自哪个寓言事?O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正确答案:B2、“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O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正确答案:A3、《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O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正确答案:B4、《买楼还珠》中“梗”是指什么?O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正确答案:D5、“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为虎作傕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D.骑虎难下正确答案:C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OA.公明仪B.张僧繇C.孙书敖D.宋兀君正确答案:A7、“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啸聚个寓言故事?O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正确答案:D8、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故事中的主人公?O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正确答案:C9、“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O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正确答案:B10、《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O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正确答案:D1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OA.王屋B.巫山C.泰山D.沂山正确答案:A1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A.邯郸学步B.郑人买履C.画蛇添足D.疑人窃履正确答案:B13、《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O的故事?A.智叟B.孔子C.弈秋D.钟子期正确答案:D14、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OA.东施B.貂婵C.王昭君D.钟无艳正确答案:A15、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OA.杞人忧天B.杯弓蛇影C.道听途说D.惊弓之鸟正确答案:B16.“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
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辅导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练习。
孟母断机杼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孟子惧而问其故()孟子之少也()旦夕勤学不息()[2]翻译句子。
1.孟母以刀断其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
”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
B.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在空中撒盐。
C.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把“”比作“”和“”。
[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
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
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
部编人教版版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01)(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试卷(一)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并完成习题。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②然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chuò):停止。
③喧(xuān):忘记。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意思。
其母方.织( )A.正在B.方向C.相当以此戒.之( )A.命令B.告诫C.戒备东施效颦,,。
,;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按原文填空。
3.西施皱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人们见到丑人捧心有什么反应?请用“~~~”从文中画出来。
5.丑人“捧心而颦”的样子为什么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A.做任何事都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B.不能像丑人那样随意捂着胸口皱眉C.模仿别人,就能成功阅读理解。
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将啮.其喉( )(2)信.不诬哉( )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9.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10.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行为和遭遇,来阐发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孟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第一则寓言故事是《鱼我所欲也》。
故事讲述了孟子和弟子们在濠梁观鱼时的对话。
孟子问弟子们,“鱼何以水而活?”弟子们纷纷回答,“鱼之所欲多,水之所欲少。
”孟子笑着说,“非也,鱼之所欲多,水亦多;鱼之所欲少,水亦少。
鱼之所欲水亦多,故鱼之所欲有水也。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要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第二则寓言故事是《梁惠王》。
故事讲述了梁惠王问仁于孟子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仁者爱人,恶者害人,如何?”孟子回答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
恶者爱人,仁者亦爱人。
”梁惠王不解,孟子解释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但仁者爱得其道,恶者爱得其欲。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爱是要顺应道义,而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公孙丑》。
故事讲述了公孙丑问义于孟子的对话。
公孙丑问孟子,“人皆有所好,何谓也?”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
”公孙丑再问,“人皆有所好,何恶?”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必有所好。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喜好和厌恶是相辅相成的,要懂得取舍,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深刻阐发了人生的道德、伦理和哲学问题。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孟子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织。
孟子辍然②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③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④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①诵:背诵。
②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
③喧:遗忘。
④戒:警告。
[1]解释画线的子的含义。
(1)孟子辍然中止(______)(2)呼而问之:“何为中止?”(______)[2]在文中找出同义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1)失:__________ (2)此:__________[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蓝田性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①,以箸(zhù)②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③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碾⑤之,又不得。
瞋(chēn)⑥甚,复于地取内ロ中,啮(niè)⑦破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
②著:子。
③掛:扱。
④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
⑤碾:踩。
⑥瞋:发怒。
⑦啮:咬。
[1]翻译文中画“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把王蓝田_____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
作者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两字作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故事中王蓝田的表现让你想起哪些相关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言文阅读。
书戴嵩画牛(节选)……一日曝(pù bào)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有:
1.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他在家里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我脚的长短尺寸,并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
他来到集市后,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一双自认为满意的鞋子。
然而,正准备掏出小绳来比比新鞋的大小,却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
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
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
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
最终,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我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此刻更大了。
2. 弈秋教棋:故事中提到两个学生跟同一个名师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虽然老师教他下棋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
最终,专心学习的学生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而心不在焉的学生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这些故事旨在传达一些道德或哲理,比如做事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实际;或者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心猿意马。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关于人生道德的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简洁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孟子曾经说过,“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他认为人应该保持一种高尚的气质,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在《孟子》中,有一则关于浩然之气的寓言故事。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鲁颇的人,他的儿子在路上捡到了一把玉器,拿回家后,问他父亲这是什么东西。
鲁颇看了一眼,便说,“这是一块石头。
”他没有去认真辨别,而是随口一说。
后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这是一块珍贵的玉器,鲁颇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浩然之气,就会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轻易受到外界诱惑的影响,做出错误的选择。
因此,孟子强调要保持浩然之气,坚守自己的道德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
另外一则寓言故事是关于孟子对待道德问题的态度。
故事说,有一位叫做梁惠王的君主,他问孟子,“人皆有所好,吾好利,人皆有所甚,吾甚于利,人皆有所贵,吾贵贞洁。
以利为重,不知贞洁,可乎?”孟子回答说,“不可。
夫贞洁者,天下之至美也。
君子之于天下也,犹水之于鱼也。
鱼必因水而生,人必因贞洁而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子认为道德贞洁是人生最重要的品质,比利益更加重要。
一个人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注重道德,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孟子强调要重视道德贞洁,把道德放在人生的首要位置。
孟子的寓言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人生道德的看法,学习到如何保持浩然之气,注重道德贞洁,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些道德观念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和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之,孟子的寓言故事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启示,向人们阐述了孟子的伦理道德观念,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这些故事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考题及答案
古代中国寓言故事的考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本古籍中收录了大量的寓言故事?A. 《庄子》B. 《韩非子》C. 《论语》D. 《春秋》答案:B. 《韩非子》2. 下列哪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守株待兔”的道理?A. 《孟子》B. 《战国策》C. 《列子》D. 《伊索寓言》答案:C. 《列子》3. 下列哪个寓言故事表达了“亡羊补牢”的含义?A. 《庄子》B. 《韩非子》C. 《战国策》D. 《左传》答案:B. 《韩非子》4. 下列哪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刻舟求剑”的故事?A. 《庄子》B. 《韩非子》C. 《战国策》D. 《左传》答案:B. 《韩非子》5. 以下哪个寓言故事表达了“狐假虎威”的含义?A. 《庄子》B. 《韩非子》C. 《战国策》D. 《左传》答案:B. 《韩非子》二、简答题1. 请简述《韩非子》中“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在田边的树株上撞到兔子,从此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株旁边等待兔子自己撞死。
结果兔子没有等到,农夫却因此饿死。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单纯地依赖偶然的机会,而应该勤劳务实,否则终将一无所获。
2. 请简述《战国策》中“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战国策》中的“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牧羊人丢失了一只羊,但他并没有加强看管,反而继续疏忽。
结果又丢失了一只羊,这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加强防范措施。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之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问题扩大,仍可避免更大的损失。
3. 请简述《庄子》中“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答案:《庄子》中的“刻舟求剑”讲述一个人将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刻下一个记号,希望船停下来后能够根据记号找回剑。
显然,船已经移动,记号已经没有意义,但这个人仍然坚信记号能帮助他找回剑。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死守教条,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4. 请简述《韩非子》中“狐假虎威”的寓言故事及其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寓言
1.拔苗助长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
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
..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公下》
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3.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
舍之,圉圉
..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焉,少则洋洋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
..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
......。
..,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
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
...
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翻译:弈秋,是全国善于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徒弟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徒弟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讲,心里却老想着有天鹅将要到达,想着要拉开弓将它射下,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跟奕秋学习,却比不上人家。
难道是他的智慧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孟子回答说:不是这样。
寓意:专心致志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5.楚人学齐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使之
居于王所
......?在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
《孟子·腾文公下》
翻译: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王达到善的境地吗?让我明确地告诉你,在这里有一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众多楚国人吵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而要他学会齐国话,也不可能。
若是带他到齐国的大街小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
你说薛居州是一个善士,让他居住在国王的身边,在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
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在国王身边的人无论年纪大小,地位高低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善人,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寓意: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
6.齐人乞墦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食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者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孟子·离娄下》
翻译: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
那丈夫每次出门,必定是吃得饱饱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
他妻子问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
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门,总是酒醉肉饱地回来;问他和些什么人一道吃喝,据他说来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却从来没见到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到家里面来过,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么地方。
”
第二天早上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的后面,走遍全城,没有看到一个人站下来和她丈夫说过话。
最后他走到了东郊的墓地,向祭扫坟墓的人要些剩余的祭品吃;不够,又东张西望地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酒醉肉饱的办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然是这样的!--”二人在庭院中咒骂着,哭泣着,而丈夫还不知道,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他的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寓意:讽刺了那些无耻的为钻营富贵利达而抛弃人格尊严、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而实则内心肮脏的本性.
7.明察秋毫
吾力足以
....,而不见舆薪,..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则王许.之乎?
《孟子·梁惠王上》翻译: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
这样你能接受吗?
寓意:
8.冯妇搏虎
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
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其为士者笑之。
《孟子·尽心下》
翻译:。
晋国人有个姓冯的妇女,善于搏虎,后来改行成为善人。
有次她到野外,有很多人追逐老虎。
老虎被逼到背靠山势险阻处,没人敢去迫近它。
大家望见冯妇来了,连忙跑过去迎接他。
冯妇捋袖露臂下车,众人都很喜欢她,可她却被有修养的人讥笑。
”
寓意: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9.脍炙人口
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
“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
讳名不讳姓
.....,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
《孟子·尽心下》
翻译: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
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
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
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
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
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
寓意:好的事物受到人们的津津乐道广为称赞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