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儿童游戏理论》考试范围
指导介入
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在 游戏中有一个固定的角色,以角色的 语言对幼儿进行隐而不露的点拨。
外部介入
教师不参加到游戏中去,而在游戏外 部以教师真实身份做出评价和建议, 可以通过言语提示、提问、评论或适 时出示玩具和游戏材料,来推进游戏 的进一步开展。
2、儿童游戏的指导可以分为几个环 节?每个环节的指导关键是什么?
3、我们可以通过对幼儿游戏中的哪些外 显行为的观察,来认识游戏的外部特征?
表情 动作 角色扮演 言语 材料
4、幼儿游戏动作具有哪些 基本类型与特点?
类型:探索、象征、嬉戏
特点:非常规性、重复性和个人随意性
5、幼儿扮演的角色类型
机能性角色 互补性角色 想象的或虚幻性角色
游戏讲评的重点: (1)共同分享游戏的体验 (2)共同探讨游戏中的问题
游戏讲评的注意点
教师要随机地、灵活地抓住游戏的闪光点 让它在游戏的讲评中得到肯定。
以正面教育为主,消极内容不讲评。 每次游戏讲评的时间不宜过长,以5—10分
钟为宜。 游戏讲评并不是每次游戏后的必要环节,
4、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过激行为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想放弃努力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消
极内容时; 当幼儿在游戏中因为遇到挫折、纠纷难以
实现自主愿望时。
5、游戏讲评的重点与注意点
创造性游戏
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 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期 典型的、特有的一种游戏。它包括角色游 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角色游戏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分类
表演游戏
表演游戏是一种通过模仿和表演 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游戏,幼儿通 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再现故事情
节。
表演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 情节和人物关系,培养幼儿的表
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可以学习如何 与他人合作,以及如何处理情感
和冲突。
音乐游戏
音乐游戏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元素的 游戏,幼儿通过听音乐、唱歌、跳舞 等活动,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按游戏的组织形式分类
个别游戏
儿童独自进行游戏,自由探索和发现。
集体游戏
多名儿童共同参与,有组织地进行游 戏活动。
小组游戏
儿童在一定范围内,与其他儿童合作 进行游戏,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按游戏的教育内容分类
语言游戏
以语言为主要教育内容, 如故事接龙、词语接龙等。
数学游戏
以数学知识和思维为主要 教育内容,如数数、图形 辨认等。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可以学习如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感受,以及如何与他人 合作和互动。
音乐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欣赏 能力和节奏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和创造力。
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游戏,幼儿通过参加各种体育 活动,锻炼身体和意志。
体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协调性和 反应能力。
喜欢的活动。
Hale Waihona Puke 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 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典型、
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最独特的学习方式。
特点
自主性
学前儿童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 的活动,他们不受外界的强制 和干预,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
和需要展开。
趣味性
学前儿童游戏具有趣味性,能 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 感到快乐和满足。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一)最近在线阅读了《学前儿童游戏》第四章第三节自主性游戏,系统地了解了幼儿园自主性游戏的概念与含义、特征与关系,深有感触。
我们经常说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什么时间段的活动都是以自由游戏活动为主。
难免有老师会质疑这样的问题:难道连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也要以游戏来进行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幼儿园可能就是一个绝对自由的地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了起码的行为规则和要求,培养出来的人也许会不适应小学的正规学习。
而我们的这本书中提到自主有两个尺度:一是相对于客观状况、生活环境等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活动的权利与可能;二是相对于客观现实的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的目标,坚忍不拔和有进取心。
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对自主性游戏理解的几大误区,比如给任何活动都冠以游戏的名称,追求游戏活动的热闹场面,以单一的游戏形式贯穿一日活动,这也是我自己经常会走的误区。
其实这样是与理论相违背的,因为从自主性游戏的特征来说,它又具有游戏计划的生成性;游戏环境的多样性;教师角色的多重性;游戏机会的均等性。
而实践中不少教师认为:自主性游戏教师是不能指导的,当儿童有了问题教师不敢去介入,惟恐别人指责又在“导演”,无法把握教师指导的“度”,这样势必就会削减游戏的教育作用。
对于我们心中的很多困惑,在这一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解说,在自主游戏的几对关系中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指导游戏的主人。
许多研究表明:有教师指导的游戏更能促进儿童游戏水平的提高和儿童能力的发展。
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游戏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教师的帮助。
教师在鼓励儿童自主探索、尝试的前提下,给儿童以适当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胜任感。
最后我想用书中的一段话来总结我的感想: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幼儿对游戏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支配,在游戏中充分享受游戏的趣味性、娱乐性、自主性。
学前游戏论
角色扮演:是一个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游戏性体验:是儿童为主体,在游戏中产生的对活动的主观感受和内部心理体验,它影响儿童对游戏的态度和评价。
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形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工具性游戏:是指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手段的游戏,也称教学游戏,其目的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通过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形式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的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一种儿童利用各种建筑、结构材料进行建筑、构造的游戏。
表演游戏: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以及人们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
专门化玩具:模拟实物、结构精美逼真,功能的确定性强,由工厂制造出来的玩具。
非专门化玩具: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或天然材料制造的,无固定用途、玩法确定性不强的玩具。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即各种教育性活动的综合。
教学的游戏化:要求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淡化教育目的,强化游戏的手段,看轻结果,重视过程。
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游戏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游戏成熟说:代表人物是拜敦代克,是一种根据心理动力理论建构起来的,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进行活动,是幼稚动力的一般特点的表现,而不是单纯的一种动机。
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趋势:1、游戏内容的发展。
2、游戏形式的发展:动作的渐次连贯——游戏语言的发展——持续时间的推延——规则的明朗化——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学前游戏的分类和发展
第二章学前游戏的分类和发展导言游戏的分类是出于研究的需要,自然状态下儿童的游戏不以类别命名,孩子们会说:“我们来玩办家家吧”(角色游戏);“我们来搭积木吧”(结构游戏);“我们来打弹子,来跳房子吧”(体育游戏);“我们来猜谜语吧”(智力游戏);“我们来玩《三只羊》吧”(表演游戏)。
对游戏的分类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幼儿游戏时的不同技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通过分类,让幼儿在同一段时间里玩同一种游戏。
学前游戏的分类一、学前游戏的认知分类1.感觉运动游戏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3.结构性游戏4.规则游戏二、学前游戏的社会性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2.袖手旁观的行为3.单独的游戏4.平行的游戏5.联合游戏6.合作游戏三、按着儿童在游戏中的体验形式分类1.机能游戏2.想象游戏3.接受游戏4.制作游戏四、按着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冲突阶段及各阶段的游戏主题的不同来进行的游戏分类1.儿童关心他们自己的身体,感到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或表现人们期待的行为2.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关系以及因她而产生的焦虑转化而来的3.随着恋母期的出现,儿童产生了新的焦虑4.儿童开始面对现实,并倾向于集体的依恋而不是前一时期的恋母焦虑五、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主要行为(或活动)表现及特征对游戏的分类1.动作性游戏2.探索性游戏3.表现性游戏4.建构性游戏5.角色扮演性游戏六、按着游戏的教育作用(或目的)而进行的分类1.角色游戏2.结构游戏3.表演游戏4.智力游戏5.体育游戏6.音乐游戏7.娱乐游戏七、根据游戏的关键性特征对学前游戏的分类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2.有规则游戏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等八、从游戏与教育教学关系的角度,对学前游戏进行的分类1.本体性游戏2.工具性游戏学前游戏的发展一、以认知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1.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阶段——感觉运动性水平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水平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规则性水平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的发展1.独自游戏阶段2.平行游戏阶段3.联合游戏阶段4.合作游戏阶段三、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势1.游戏内容的发展2.游戏形式的发展第三章学前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一、儿童游戏产生的社会生活条件二、游戏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心的发展一、游戏在学前儿童身体发展中的作用1.游戏有利于提高儿童体能2.游戏能增强儿童机体的适应能力3.游戏促进儿童身体生长发育实验:段宝利等选择体育游戏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协调性,证实了体育游戏对幼儿协调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完整版)幼儿游戏分类
1、偶然的行为(或称无所事事) 儿童无所事事,独自发呆,或玩
弄的衣服,东游西荡,偶尔会注意 看看他人,或碰到什么东西会随手 玩弄两下。
2、袖手旁观的行为 儿童在近处观看同伴的活动,但
不主动参与游戏。
3、单独的游戏 专心地独自玩自己的玩具,不注
意也不关心别人的存在。
4、平行游戏
儿童相互之间可能会玩相同的玩具, 相似的游戏,也会有相互模仿的现象,也 会有少量的交谈,但他们仍是在独自游戏, 相互间没有合作。
机能性游戏是儿童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 形式,一般处于从儿童出生到2岁这一阶 段,以后比例逐步下降,到6岁时,只占 全部游戏的14%左右。
Click
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
是2—7岁学前儿童最典型的游戏形式, 占的时间也最长,从2岁开始,直到入小 学,高峰期在3岁。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 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 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 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其主要的表现形 式。
通过象征性游戏,儿童可以脱离当前 对实物的知觉,以象征代替实物并学会 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体现着儿童认知 发展的水平
结构游戏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 结构材料(积木、积塑、泥、沙、 雪等)来构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 物体的活动。如搭积木、插积塑、 泥工、折纸、堆雪人、玩沙、玩泥。
它是游戏活动向非游戏活动的过 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成 为一种智力活动。
5、联合游戏
儿童相互之间一起游戏,谈论共同的 活动,时常会有借还玩具的行为,但儿童 关注的仍是自己的兴趣。例如大家一起玩 雪片。
6、合作游戏
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组织、 有分工。例如:大家一起玩雪花片,插一 个小公园,甲插小桥,乙插小花、丙插 树……大家组合一起就成为一个小公园。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ppt课件
ppt课件
5
3 结构游戏
• 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来建构、 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物体的活动。它是游戏活动向 非游戏活动的过渡,前期带有象征性,后期逐渐 成为一种智力活动。
ppt课件
6
4 规则游戏
• 规则游戏是7~11岁的儿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 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儿童必须在两 人以上。
4 代替性假想游戏 • 2~3岁的儿童可以用物体来代替其他事物而不是
它们自己(如,一个木块成为一辆汽车,塑料瓶 则成为一艘船)。
ppt课件
22
5 社会戏剧性游戏
在5岁时产生这种游戏,儿童开始扮演一些角色, 并假想其他人也如此(如,一个护士或医生,母 亲或父亲)。 6 角色的知觉 这标志着又发展了一步,儿童大约从6岁开始,产 生给别人安排角色的行为,并对角色的活动进行 精心设计。 7 规则性的比赛 从7~8岁开始出现并一直发展下去,儿童逐渐开始 用特殊的规则的比赛来替代假想游戏。
ppt课件
23
二、 根据游戏活动的分类法
• 从游戏自身横向的角度,按照每一发展阶段中游 戏活动的类型对游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对 描述儿童的游戏行为提供了依据。这种分类有的 以理论假设为指导,也有的以自然观察为指导来 对游戏进行分类。
ppt课件
24
(一) 以游戏的特征分类
• 1 功能游戏
• 指一些简单的肌肉活动,包括行动的和言语的, 开展游戏的目的是对表现形式加以操作。儿童尝 试新动作、模仿自己和他人。游戏使他们了解自 己身体的能力,去探索、体验周围环境。
ppt课件
32
3 连续型
• 这是一种对同一类型的游戏能连续玩耍近1小时的游戏, 在一个游戏后连续一种与前一个游戏内容无关的游戏,或 是插入其他的游戏。这种游戏一般多见于2~4岁期间。
幼儿游戏理论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游戏治疗理论
总结词
游戏治疗理论关注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积 极影响,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幼儿释放压力、 宣泄情感,促进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详细描述
游戏治疗理论认为游戏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 疗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应对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通过游戏中的自由表达和想象,幼 儿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同时游戏中 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也有助于提高
特点
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趣味性是游戏本身固有的特征,虚构性是幼儿游戏的根 本特征,社会性是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具体性是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感知觉、 注意、记忆、想象等认知能力
的发展。
培养幼儿社会性行为
游戏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合 作、分享、谦让等社会性行为 。
幼儿游戏理论课件
目 录
• 幼儿游戏概述 • 幼儿游戏理论 • 幼儿游戏设计 • 幼儿游戏实践与指导 • 幼儿游戏与教育融合 • 幼儿游戏研究与发展趋势
01
CATALOGUE
幼儿游戏概述
幼儿游戏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幼儿游戏是幼儿在一定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发交 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 发挥和人格构建的过程。
观察幼儿游戏行为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包括语言、动作、情绪 等,了解其发展水平和需 求。
适时介入指导
在幼儿需要帮助或引导时 ,适时介入游戏过程,给 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三节
为什么是这样?
本章小结
• 一、儿童游戏的生理、心理基础 • (一)生理基础:游戏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 • (二)心理基础:游戏是幼稚心理的表现
• • • • • • 二、 游戏促进儿童发展的价值 (一)游戏与儿童身体发展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三)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四)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五)游戏与儿童的个性特征
• (1)游戏和教学的结合:游戏可以是教 学的先导,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 • (2)游戏和教学的转化:变外在要求为 内在需要,变压力为兴趣,变被动为主 动。
•有外显目标,却有内隐目标。
• (2)当教学游戏化的时候,外显的目标应 该是隐蔽起来的。 • ①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 中; • ②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
• 三、幼儿园游戏的教育价值 •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1.关于游戏与教育:有内在联系的两种不同的活 动 • 2.幼儿游戏与幼儿园游戏 • (二)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 • 1.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教育的组织形式 • 2.对游戏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戏化的认识 • (三) 本体性游戏和手段性游戏 • 幼儿园游戏既是内容又是形式 • 手段性游戏的本质是教育教学的游戏化。
2020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学前儿童游戏(昌吉学院)》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单选题】(10分)可以判断儿童没有在游戏的表情状态是A.专注认真B.夸张变形C.茫然发呆D.平和轻松2【单选题】(10分)“医生,我的孩子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语言属于A.互补性语言B.自我为中心的想象语言C.角色间的交际性语言D.伙伴间的交际性语言3【单选题】(10分)“我们来玩过家家吧”,这是儿童在游戏中的A.角色间的交际性语言B.伙伴间的交际性语言C.互补性语言D.自我为中心的想象语言4【单选题】(10分)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要求我们成人在指导游戏实践时,必须以A.成人指导为前提B.尊重儿童的主体性为前提C.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为前提D.尊重游戏的知识为前提5【单选题】(10分)游戏是儿童的A.本能活动B.社会活动C.教育活动D.主体活动6【单选题】(10分)游戏是一种为外在刺激而自动卷入的活动,这是游戏的()体验A.幽默感B.成就感C.兴趣性D.自主性7【单选题】(10分)从材料分来看,判断一个儿童是否在游戏的标志是A.玩具的逼真性高B.在玩玩具C.有无玩具D.有很多玩具8【判断题】(10分)儿童游戏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A.对B.错9【判断题】(10分)游戏是一种探索行为。
A.对B.错10【判断题】(10分)嬉戏性越强,其越靠近游戏,而非探索。
A.对B.错第二章测试1【单选题】(10分)请你选择出以下哪一位是按照儿童认知发展对游戏进行分类的首创者?A.布鲁纳B.布卢姆C.维果茨基D.2【单选题】(10分)下列不是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的是A.以人代人B.角色行为C.情景转变D.以物代物3【单选题】(10分)在游戏主体(幼儿)对游戏过程自主控制的程度上要弱于其他的创造性游戏是A.结构游戏B.规则游戏C.角色游戏D.4【多选题】(10分)依据学前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可将游戏划分为A.规则游戏B.结构游戏C.象征性游戏D.感觉运动游戏5【多选题】(10分)以社会性为主线的游戏发展的呈现的不同阶段或水平有A.联合游戏阶段B.平行游戏阶段C.独自游戏阶段合作游戏阶段6【多选题】(10分)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A.体育游戏B.角色游戏C.表演游戏D.结构游戏7【多选题】(10分)盖伊.格朗兰德高水平、有质量的游戏具有()特征A.幼儿长时间沉浸在游戏中B.有创意的使用材料C.幼儿在游戏中较少需要教师持续介入对成人行为的一种模仿8【判断题】(10分)创造性游戏就是没有规则的游戏A.错B.对9【判断题】(10分)拼搭积木、拼插积塑、拼图游戏、堆雪人、做泥工等都属于结构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理论-角色游戏概述.
五、角色游戏的功能
1、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2、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六、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常见的问题
1、幼儿园小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区 2、角色游戏区不开放 3、没有专门的游戏时间 4、游戏主题单一 5、角色游戏区投放材料种类相对匮乏 6、教师的干预以直接干预为主 7、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
思考:在幼儿园里你看到过哪些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与角色扮演
• 儿童在游 Role-playing game; roles play games; role play game” 角色游戏 role playing game;role games “角色扮演”是角色游戏的核心因素,而角色游戏是象征性游戏的 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 (《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华爱华著)
从社会化发展来看,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个人独自游戏阶段 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游戏 第三阶段:组合游戏 发展趋势: • 模仿成人个别事物——反映成人社会复杂的社 会生活的方向发展; • 从幼儿个人游戏——合作游戏、组合游戏的方 向发展。
四、角色游戏的构成要素
(一)主题 主题来源:儿童的生活经验 (二)角色扮演 1. 角色扮演的手段: 角色行动、角色语言、角色表情 2. 角色扮演中的角色类型: 单一角色、同一角色、互补角色、支配性角色 3. 角色扮演的心理结构: 模仿、角色意识、角色认知 (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认识和理解)
《学前儿童游戏》 角色游戏
学前教育专业 于帅琦
关于游戏
分类: • 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 游戏。 • 规则性游戏:包括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 游戏。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保健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3、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幼儿体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第三节 幼儿德育 第四节 幼儿美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概念与意义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与内容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及 任务
1. 对幼儿进行最基本和最必须的安全教育,保护幼儿的 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
2.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基本动作如走、跑、跳、钻、爬、投、攀登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 合乎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及活动要求的房屋、设 备和场地。
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4. 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 主要动力,我们要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并将其培养发展 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促使幼儿积极主 动、乐观的学习。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恰当的学习 任务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再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促 使幼儿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培 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善于发问、培养幼儿合作学 习的精神、勤于动手和动脑等等。
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 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 病的流行;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玩教具等。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第二节
• 二、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 • 1.游戏与感知能力的提高
• 游戏对感知能力提高的意义,在于有更多的 机会给孩子综合运用各种感官,从而提高感 官的感受性,进一步促进观察、记忆能力的 发展。
• 2.游戏与概念的获得 • 皮亚杰认为,在感知运动时期,婴儿是依 靠知觉的概括或动作的概括来对物体进行分类 或分组的。 • 通过在游戏中与物体的交互作用,婴儿逐 渐形成了最初的客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产生了 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逐渐形 成“客体永久性”概念。
• 中国教育家论游戏的重要性
• 王守仁: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今教童 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 恽代英:游戏是小儿各种发达之原动力。 • 鲁迅: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 陈鹤琴: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学识、思想、 健康。 • 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时儿童的第二生命……游戏从教 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 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 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 感知运动游戏的意义: • • • • • • 大肌肉活动(扔、接、走、跑、跳、踢等) 小肌肉活动(抓握、捏、捡拾、插等) 空间方位意识(移动、位置、方向等) 物理经验(物理性质等) 逻辑数理经验(辨别、比较、分类、排序等) 社会经验(物体名称、用途等)
• 象征性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符号学习
• 幼儿在象征性游戏中,用一个东西(例如一 块积木)来假装代替另一个东西(如饼干),这 时他(她)也创造了 “符号”。 人的认知活动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握符号的物 质形式背后的意义而不仅仅是符号本身。 象征性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符号表征功能的 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幼儿理解范围更为广大的对 象世界的意义。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2 不同的游戏性体验 (1) 学前儿童游戏能使儿童产 生较强的兴趣性体验。 (2) 学前儿童游戏以儿童自主 性体验为主。 (3) 学前儿童游戏可以使儿童 产生胜任感和成就感。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4) 学前儿童游戏是幽默的 活动。 (5) 学前儿童游戏伴随相应 的生理快感。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是一个人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它是每 个人都会做的事。儿童在游戏中收获成长的快 乐;但成人可能会对游戏有这样的疑问:到底 什么是游戏?学前儿童游戏有什么显著特点? 游戏的分类有哪些?怎样让孩子更好地游戏?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一、 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与基本特点
(一) 学前儿童游戏的定义
(二)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
1.多样的行为特征 (1)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经常伴有外 显的表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2) 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伴 有“意外之举”。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3) 学前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角色多 样,并伴随言语交流。
(4) 学前儿童游戏需要游戏材料或 玩具的支撑。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3.独特的外部环境 (1) 游戏中的幼儿有自由选择的权 利与可能。 (2) 游戏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 行决定。
第一课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与分类
学前儿童游戏期末总结
学前儿童游戏期末总结导言学前儿童游戏是儿童认知、运动和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以愉悦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和发展。
游戏对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学前儿童游戏在该学期内的实际运用情况,探讨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
一、游戏的分类和目标1. 游戏的分类根据游戏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学前儿童游戏分为以下几类:(1) 动作游戏:如跑步、跳跃、爬行等能够锻炼儿童运动能力的游戏。
(2) 智力游戏:如拼图、记忆游戏、问题解决等能够培养儿童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游戏。
(3) 角色扮演游戏:如角色扮演店主、医生、消防员等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想象力的游戏。
2. 游戏的目标每种游戏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意义。
在学前儿童游戏中,我们主要追求以下几个目标:(1) 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通过游戏,让儿童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事物,培养其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
(2) 发展儿童的运动能力:通过游戏,让儿童进行各种动作,锻炼其肌肉协调和平衡能力。
(3) 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通过游戏,让儿童与其他儿童和成人互动,学习合作、分享和交流。
(4) 培养儿童的情感与创造力: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角色,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1. 游戏在儿童认知能力发展中的应用认知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核心。
在学前儿童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儿童的认知能力:(1) 拼图游戏:通过拼图游戏,儿童可以培养观察和记忆能力,学习将碎片组合成完整的图像。
(2) 图形辨认游戏:通过图形辨认游戏,儿童可以学习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培养其分类和比较能力。
(3) 问题解决游戏:通过问题解决游戏,儿童可以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游戏在儿童运动能力发展中的应用运动能力是儿童身体发展的基础。
在学前儿童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提升儿童的运动能力:(1) 跑步游戏:通过跑步游戏,儿童可以锻炼其速度和耐力,促进大脑和身体的协调。
幼儿游戏理论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分类PPT课件
6
4、规则性游戏(Games with Rules)
两个以上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打 牌、拔河等。 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会 性的游戏。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7
8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美国 帕顿(Parten,1932) 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将儿童(2-6岁)的游戏行为按照儿童在 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及参与游戏 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划分为以 下几种:
26
• 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在学前儿童个体 身心发展过程中,既交叉又融合,游戏 发展由感觉运动水平向象征性水平的转 化和升华,使象征性成为在幼儿阶段游 戏的典型特征。
27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 ——规则性 水平 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 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 游戏在幼儿初期就出现了。儿童在规则 游戏的发展中,对规则理解的认知水平 和规则遵守的行为水平随儿童年龄 的增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增长趋势。
28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 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学步期及其前后的婴儿通常是以这 种方式进行游戏。该阶段儿童的游 戏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 易察觉别人的存在。
29
2、平行游戏阶段 三岁左右的幼儿会在一起玩,一 般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交流很少, 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幼 儿之间会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 玩伴关系。
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象征性游戏在4岁后呈衰减趋势,这 表明孩子越使自己适应自然和社会世界, 就越少迷恋于象征的歪曲和转换,因为儿 童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而不是使外部 世界服从于自我。
学前儿童游戏观察与评析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游戏难度
判断游戏是否适合学前儿童的年 龄和发展水平,难度是否适中。
游戏材料与环境评析
游戏材料
评估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卫生情 况以及是否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
需求。
游戏环境
观察游戏场所是否宽敞、明亮、整 洁,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空间布局
评估游戏空间布局是否合理,有利 于儿童在游戏中的自由探索和发展 。
游戏指导与效果评析
游戏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 途径,有助于培养其社交技能
和合作精神。
促进情感发展
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表达情感 ,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按教育作用划分
可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 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 游戏和表演游戏,有规则的游戏又包 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
按知识属性划分
案例三:益智类游戏观察与评析
总结词
益智类游戏有助于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 造力提升,观察重点在于儿童的逻辑思维、 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细描述
在益智类游戏中,学前儿童通过解决各种问 题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类游 戏通常包括拼图、积木搭建、智力闯关等。 观察者应关注儿童的逻辑思维、空间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创造 力和想象力表现。
观察过程
确定观察范围
确定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以便更好地控制观察环境 。
实施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注意不要 干扰儿童的游戏,尽量保 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记录观察信息
详细记录儿童在游戏中的 行为、语言、表情等信息 ,并注意捕捉关键事件。
观察记录与整理
整理观察资料
撰写观察报告
30003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P31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自由调控参与其中,能够获得愉快和满足的非功利性行为或活动。
(P32)练习性游戏:练习性游戏又称为感知运动游戏或技能性游戏,是儿童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对新习得但还不够熟练的动作进行练习的游戏活动形式。
(P33)象征性游戏:又称为想象游戏或假装游戏,是指幼儿以自己的动作、语言、身体或其他物品等代替物为中介,在想象的情境中表现和反映现实生活体验的游戏活动。
(P33)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是指幼儿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游戏材料或其他物体,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它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反映。
(P35)协同游戏:又称联合游戏,是指幼儿和其他幼儿在一起玩,进行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活动,游戏中往往因为材料的借人或借出而互有沟通,也可能有动作的自发配合,但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缺乏对于材料、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共同计划和组织。
(P36)表演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创编的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对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P39)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游戏活动中,主体性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P48)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是人机体内部的剩余精力的发泄与运用,儿童可以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
(P48)生活准备说:格鲁斯认为,儿童有天生的本能,但本能不足以适应将来复杂的生活,游戏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P49)复演说:霍尔认为游戏是个体呈现祖先的动作、习惯和活动,是重演史前的人类祖先到现代人进化的各个阶段。
(P49)松弛说:认为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在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P50)“唯乐原则”:是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指通过游戏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获得愉快和满足。
弗洛伊德认为“唯乐原则”是支配幼儿游戏的动机。
(P51)“强迫重复”:是弗洛伊德的游戏理论,儿童在游戏中重复不愉快的体验是“强迫重复”现象,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联合游戏阶段
四岁以后,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
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 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 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 兴趣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
五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是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 五岁以后的幼儿已有较丰富的社会交 往经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可 以一起商讨,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的 分配,材料的选择等,有了集体活动的 共同目标。
Play)
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带有“好 像”、“假装”的特点。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 角色,完成以人代人、以物代物为表现形 式的象征过程,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 游戏形式。
3.结构性游戏(Constructive Play) 就是儿童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 (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建构 物体的游戏。
音乐游戏 智力游戏
(二)幼儿园游戏分类存在的问题
• 1.对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的本质特 征认识不清 2.把教学游戏等同于有规则游戏 • 3.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游戏的功能
• 创造性游戏:较多体现儿童主动地、创 造性的主体特征,突出游戏是儿童自主 自愿的、创造的活动。 • 有规则游戏:具有明确的规则要求儿童 去遵循,以确保游戏目的的达成。
(2)结构游戏的发展 我国幼儿园、托儿所最常见的一种游 戏形式。这种游戏占3-5岁儿童全部活 动的40%,4-6岁儿童的51%。
• 象征性游戏与结构游戏在学前儿童个体 身心发展过程中,既交叉又融合,游戏 发展由感觉运动水平向象征性水平的转 化和升华,使象征性成为在幼儿阶段游 戏的典型特征。
3、学前儿童末期的游戏新发展 ——规则 性水平 规则游戏的大量出现发生在学前末期, 当然,带有感知运动特点的简单的规则 游戏在幼儿初期就出现了。儿童在规则 游戏的发展中,对规则理解的认知水平 和规则遵守的行为水平随儿童年龄 的增长表现出由低到高的增长趋势。
二、以社会性为主线的学前游戏 的发展
1、独自游戏阶段
学步期及其前后的婴儿通常是以 这种方式进行游戏。该阶段儿童的 游戏并没有表现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太容 易察觉别人的存在。
2、平行游戏阶段 三岁左右的幼儿会在一起玩, 一般各玩各的,彼此之间交流很少, 他们会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幼 儿之间会相互模仿,形成了初步的 玩伴关系。
• ①关于情景转变。情景转换是使行为脱离 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 景。 • ②关于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 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 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 ③关于以人代人(即角色扮演)。以人 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 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他人 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 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
4、规则性游戏(Games with Rules)
两个以上孩子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则进 行的,往往具有竞赛性质的游戏。如:下棋、 打牌、拔河等。 这是一种在相互交往中以规则为目标的社 会性的游戏。 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规则意识。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美国 帕顿(Parten,1932) 通过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的研 究,将儿童( 2 - 6 岁 ) 的游戏行为按照 儿童在游戏中社会行为的不同表现及参 与游戏的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划 分为以下几种:
三、学前游戏总体发展的一般趋 势
• • • • • • • (一)游戏内容的发展 (二)游戏形式的发展 1.动作渐次连贯 2.游戏语言的发展 3.持续时间的推延 4.规则的明朗化 5.游戏活动的社会化
实 践 练 习
到幼儿园见习,任选一年 龄班观察幼儿的游戏,试分 析幼儿的游戏发展状况。
1、无所用心的行为或偶然的行为 (Accidental Behavior) 2、袖手旁观的行为(sit out Behavior) 3、单独的游戏(solitary play) 4、平行的游戏(parallel play) 5、联合游戏(associative play ) 6、合作游戏(cooperative play )
(三)情绪体验的分类
美国 比勒 : 机能游戏 想象游戏 制作游戏 接受游戏
二、根据儿童游戏与教育教学结合 度的分类
• 本体性游戏 • 工具性游戏
三、幼儿园游戏分类
(一)在我国幼儿园,通常采用下面的游戏分 类方法 角色游戏 (按儿 创造性游戏 结构游戏 童游戏 表演游戏 的关键 特征不 体育游戏 同) 有规则游戏
第 四 章
学前儿童游戏分类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游戏的分类
一、根据儿童发展的分类
(一)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分类(皮亚杰) 1.感觉运动游戏(Sensorimotor Play) (机能性游戏、练习性游戏)2岁前 主要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组成。 游戏动因:感觉或运动器官在使用过程中 所获得的快感。
2.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Symbolic
2、学前儿童游戏的典型发展——象征性 水平 两岁以后游戏开始达到一个新的发 展阶段,象征性游戏以及结构游戏成为 幼儿游戏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进入学前 儿童游戏的象征性阶段,象征性游戏是 婴幼儿典型的游戏形式。2-4岁左右是 象征性游戏的多发期即发展,以物代物,以人代人是象 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象征性游戏在4岁后呈衰减趋势,这 表明孩子越使自己适应自然和社会世界, 就越少迷恋于象征的歪曲和转换,因为儿 童逐渐使自我服从于现实,而不是使外部 世界服从于自我。
(三)游戏分类在幼儿园游戏中的运用
• 幼儿园各年龄班游戏的类型是不同的 • 游戏的材料是全面的 • 幼儿园教学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
四、按照儿童游戏中交往关系的不 同分类
• 根据儿童游戏中交往对象的不同,游戏 主要分为亲子游戏、师幼游戏、同伴游 戏。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
一、以认识为主线的学前游 戏的发展
1 、学前儿童游戏的最初发展 —— 感觉运 动水平 感觉游戏:2、3个月开始,1岁前最多
婴儿的感觉运动游戏在感知觉器 官和运动系统的发展、成熟过程中不 断发展,同时也不断地促进着感知觉 和运动机能的成熟和完善,促进着以 感知觉和实际动作为基础的感知行动 性思维即婴儿认识的发展,继而促进 身心的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