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

合集下载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及防治羊肝片吸虫病是一种由于感染寄生蚴形吸虫而引起的传染病,它主要影响了绵羊、山羊和牛等动物。

本文将介绍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1. 临床症状观察:羊肝片吸虫病潜伏期长,临床症状较为隐蔽。

但是慢性感染的羊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消瘦和贫血等症状。

2. 羊肝片检查:羊肝片检查是诊断羊肝片吸虫病的主要方法。

该检查方法是通过取出羊的肝脏组织并进行显微镜观察,以发现是否存在吸虫卵。

3. 血液学检查:通过对羊的血液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羊体内是否存在寄生虫引起的贫血等症状。

4. 皮内试验: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也可以通过对羊进行皮内试验来进行。

该试验可以通过将吸虫抗原注射到羊体内,观察是否引发羊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了寄生虫。

5. 其他检查方法: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如超声波检查、X光检查等,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1.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源的存在。

2. 隔离治疗:对于疑似感染的羊进行隔离治疗,避免感染传播。

3. 药物治疗:羊肝片吸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吡喹酮、三氯乙胺等,通常需要连续用药1-2周。

4. 养殖规范:加强对羊的养殖管理,定期进行驱虫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的羊。

5. 免疫预防:可以在羊群中实施免疫措施,使用吸虫疫苗对羊进行预防,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管理,确保羊的饲料营养充足,增强羊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7. 定期检测:定期对羊进行检测,及早发现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总结: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羊肝片检查和血液学检查等方法,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管理、药物治疗、养殖规范、免疫预防等。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和养殖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羊肝片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羊的肝片吸虫病

羊的肝片吸虫病

羊的肝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于肝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的发育需要通过中间宿主一螺蛳。

成虫阶段寄生在羊体内。

当羊只吞入带有囊蚴(肝片吸虫的幼虫)的草或饮水时,即感染肝片吸虫病。

症状: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

急性型:常见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贫血,严重者3—5日内死亡。

慢性型:下颌、胸下及腹下部出现水肿、贫血、被毛粗乱。

3—4个月后水肿更为剧烈,病羊更加消瘦。

如不采取措施,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预防:不要在低湿草地放牧和割草喂羊。

不让羊饮用可能被囊蚴污染的水。

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采取消灭中间宿主的措施。

每年进行2—3次预防性驱虫。

羊粪应堆放发酵处理,**其中的虫卵。

治疗:Q)硫双二氯酚(别丁),每千克体重用药70—100毫克,一次口服。

该药难溶于水,可做成舐剂经口投服。

②硝氯酚(拜耳9015),每千克体重用药4—6毫克,一次口服。

治疗时应注意:妊娠后期的母羊驱虫时可能发生流产,或者造成产后奶量不足。

- 1 -。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综合防治措施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综合防治措施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综合防治措施1. 引言1.1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定义肉牛肝片吸虫病,又称牛肝片吸虫病,是由牛肝片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这种病是由牛肝片吸虫的幼虫或成虫寄生在牛的肝脏内,引起牛肝组织的损坏和炎症。

牛肝片吸虫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世界的寄生虫,其中以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感染率较高。

牛肝片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被感染的牛肝组织,特别是未经充分煮熟的生牛肝。

感染者通常在食用被感染牛肝后出现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在重症病例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和黄疸等严重并发症。

肉牛肝片吸虫病给人类和牛类的健康带来了一定威胁。

及早认识和了解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发病率,保障人类和牛类健康。

1.2 研究目的肉牛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入感染的生食牛肝片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本文旨在探讨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防治措施建议、预防措施推荐以及治疗方法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分析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包括感染人群的特点、传播途径、季节性变化等,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2. 探讨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评估其准确性和实用性,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3. 提出针对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环境卫生管理、个人卫生习惯培养、药物治疗等,以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4. 推荐肉牛肝片吸虫病的预防措施,包括生食禁忌、良好的烹饪习惯、定期体检等,帮助公众筑起健康防线;5. 探讨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2. 正文2.1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肉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肉牛肝片吸虫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牛肝片传播给人类。

这种寄生虫可在人体内寄生,引起肝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肉牛肝片吸虫病在一些地区呈现出较高的流行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

肝吸虫科普演讲稿范文

肝吸虫科普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肝吸虫的科普讲座。

肝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大家能够对肝吸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吸虫。

肝吸虫,学名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人类和动物肝脏内的寄生虫。

它主要通过食用含有肝吸虫卵的生鱼、生虾等水产品进入人体。

肝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第一,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肝脏内;第二,成虫产卵;第三,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第四,虫卵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宿主(如螺类)体内,经过发育成为尾蚴;最后,尾蚴离开中间宿主,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如鱼、虾等水产品)体内,等待人类食用。

肝吸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1. 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虾、蟹等水产品: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由于肝吸虫卵在高温下会死亡,因此,食用生鱼、生虾等水产品是感染肝吸虫的主要原因。

2. 饮用生水:在一些地区,人们直接饮用未经过滤和消毒的生水,这可能导致感染肝吸虫。

3. 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因为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而感染。

肝吸虫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1. 消化系统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2. 肝脏损害: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后果。

3. 全身症状: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等。

为了预防肝吸虫感染,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煮熟食物:食用鱼、虾、蟹等水产品时,一定要煮熟煮透。

2. 饮用干净的水:饮用经过过滤和消毒的水。

3. 个人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含有肝吸虫卵的粪便。

4. 定期体检:特别是生活在肝吸虫流行地区的居民,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

总之,肝吸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

通过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肝吸虫感染,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个问题,共同努力,远离肝吸虫的危害。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摘要】肉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肉牛肝片吸虫寄生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本文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综合介绍。

肉牛肝片吸虫病在农村地区流行较为普遍,主要通过食用感染了肉牛肝片吸虫的牛肝或者其他感染动物的食品传播。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肝脏胀痛、黄疸、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为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环境卫生、做好食品卫生和定期检查等。

对于肉牛肝片吸虫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病例发生率。

【关键词】肉牛肝片吸虫病、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措施、防治策略1. 引言1.1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概述肉牛肝片吸虫病,是由肉牛肝片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这种寄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用未经充分加热处理的感染性肉牛肝片,使成虫在人体的胆囊内产卵,排出的卵在粪便中经土壤污染后,经其间的甲壳螺介虫幼虫孵化长成囊尾蚴后潜伏于非活动性二期宿主牲畤的多种组织内,形成囊尾蚴囊,人类食用感染性牛肝片后使囊尾蚴囊内蚴体幼虫通过消化道逆行患者肝脏内形成寄生囊,成熟后长成肉牛肝片吸虫。

肉牛肝片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我国以及东亚、东南亚、中南亚和南美等地区。

该病具有地区性、职业性的特点,主要传播途径是经食用未经煮熟的但含有成虫或幼虫的牛肝片。

患者多发生在农村人群和以食用生牛肝片为主的特定职业人群中,由于缺少卫生知识和卫生设施,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对于肉牛肝片吸虫病,及早发现、治疗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

2. 正文2.1 流行病学特点肉牛肝片吸虫病是由牛肝片吸虫寄生在人体肝脏内引起的寄生虫感染病。

在流行病学特点方面,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如江西、湖南、广西等省份。

这些地区气候湿热,环境适宜牛肝片吸虫的生长繁殖,因此发病率较高。

由于当地饮食习惯中常食用生食或半生的生牛肝,也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的临床诊治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的临床诊治
传播途径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口感染。人或动物因食入含有囊蚴的水 生植物或未煮熟的肉类而感染。此外,水源污染和不良卫生习惯也是导致感染的 重要因素。
03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的临床表 现
肝片吸虫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轻度感染
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轻 度乏力、食欲减退等。
中度感染
出现肝区不适、疼痛、黄 疸等症状,肝功能异常。
重度感染
表现为高热、寒战、肝肿 大、压痛等症状,严重者 可导致肝硬化、腹水等并 发症。
姜片吸虫的临床表现
轻度感染
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 腹痛、腹泻等。
中度感染
出现腹痛、腹泻、恶心、 呕吐等症状,伴有低热。
重度感染
表现为高热、寒战、腹痛 、腹泻、粘液血便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肠梗阻、 肠穿孔等并发症。
寄生部位
主要寄生在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人类感染较为罕见。
生活习性
成虫在胆管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卵孵化出毛蚴 ,侵入中间宿主螺蛳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在水草上形成囊蚴。终宿主牛、羊 等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
姜片吸虫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
姜片吸虫成虫呈肉红色,肥厚宽大,像切下的生姜片,体表有纤毛。
达唑等药物,同时可辅以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深入研究肝片吸虫和姜寄生机制以及与宿主之间的相互 作用,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研发新型诊断技术
探索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掘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
寻找更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同时探索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治 疗手段的可能性。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

南方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处理。
精选课件
27
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利用食螺鸭子等生物消灭淡水螺;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牧场,填平无用水洼;
化学灭螺(常用),如用五氯酚钠、氯硝柳胺、 茶子饼、生石灰、硫酸铜等。二是药物杀灭椎实螺,即用5
%硫酸铜溶液(最好再加入10%粗制盐酸),按每平方米喷洒5000ml, 或选用氯化钾,按每平方米喷洒20-25g,每年喷洒l-2次。处理好粪便 及病原感染物,病羊的羊粪应收集起来泥封发酵;病羊肝脏和肠内容物 应深埋或烧毁。
精选课件
28
防止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 保持牛羊的饮水卫生,用自来水、井水;
保持牛羊的饲草卫生,从流行区域运来的新鲜
牧草经爆晒后使用。
精选课件
29
思考题
1、比较绵羊和牛肝片吸虫病的差别。 2、分析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引起的肝片吸虫病
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差别。 3、圈养绵羊肝片吸虫的预防措施。
精选课件
5
虫卵较大,133-157×74-91 μm。 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 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
精选课件
6
发育期为105-160天
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尾蚴
E:囊蚴 F:小肠
移行 G:肝脏
精选课件
7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在我国最常见的为小土窝螺, 还有截口土窝螺、斯氏萝卜螺、耳萝卜螺和青海萝卜螺。 椎实螺科主要分布于潮湿区域,全国广泛分布。
精选课件
25
碘硝晴酚(Nitroxynil):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皮下注射; 或牛20mg/kg体重、羊30mg/kg体重,口服。 对成虫和童虫有效,休药期:肉、乳1个月。

牛羊肝片吸虫病PPT课件

牛羊肝片吸虫病PPT课件

生活史
(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 再到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 途径。
(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 再到达肝胆管内寄生。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 所产的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
(羊黑疫)
三、流行病学
中间宿主:锥实螺 终末宿主:牛羊 地理分布:锥实螺在我国分布广,低洼、
(3)硝氯酚:高效、低毒的理想的抗牛羊 肝片吸虫病。
(4)丙硫咪唑(抗蠕敏):广谱抗虫药, 驱除片形吸虫成虫有良效。有一定致畸作用, 对怀孕母畜慎用。
(5)肝蛭净、蛭得净:对成虫幼虫有效。
沼泽地,地方性流行 发病季节:幼虫(夏秋);成虫(冬春) 囊蚴抵抗力:夏秋季在水中存活5个月
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芹等茎叶。
四、致病作用
幼虫:穿过肠壁到腹腔,不断破坏组织和摄取 组织为食,之后以肝细胞为食,形成虫道,引 起寄生性出血性肝炎,肝实质梗塞
成虫:吸食血液 、胆汁、细胞,致营养障碍 毒素作用:包括代谢毒和分泌毒
寄生肝片吸虫明显消瘦的牛
肝片吸虫侵入肝致出血性变化
肝切面,因其寄生于胆管,可引起胆管增生和 肝细胞变性坏死
六、诊 断
在春夏放牧后,在正常饲养 管理条件下慢性消瘦、贫血、 水肿、消化紊乱等症状结合 流行病学调查,可初步怀疑 本病。
粪便检查法:水洗沉淀法 剖检:肝胆管内发现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七、预 防
五、症 状
急性型:幼虫的移行引起,多见于夏秋 季,引起急性内出血死亡。
幼虫集中侵入可以引起腹膜炎和创伤性 肝炎
可出现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减退, 偶有腹泻现象,有时突然倒地。
慢性型:成虫引起,发生于冬春。虫体已经 寄居于胆管。

预防羊肝片吸虫病

预防羊肝片吸虫病

04
驱虫方法:采 用正确的驱虫 方法,确保驱 虫效果
疫苗接种
1
疫苗种类:羊肝片吸虫病疫苗
2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或秋季
3
接种对象:羊群、牛群等易感染动物
4
接种方法:皮下注射或口服
5
注意事项:接种前确保动物健康,接种后观察动物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 根据病情和 患者身体状 况选择合适
的药物
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体 重和病情确 定药物剂量
药物用法: 口服、注射、 外用等不同
用法
药物副作用: 注意药物的 副作用,及 时调整用药
方案
药物疗效: 定期检查, 评估药物疗 效,调整用
药方案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切除病灶,减 轻症状
02
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 微创手术
03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 术后并发症
演讲人
目录
01. 羊肝片吸虫病的危害 02. 羊肝片吸虫病的传播途径 03. 预防羊肝片吸虫病的措施 04. 羊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影响羊的健康
01 羊肝片吸虫病会导致羊的肝脏 受损,影响羊的消化功能。
02 羊肝片吸虫病会导致羊的免疫 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03 羊肝片吸虫病会导致羊的生长 发育受阻,影响羊的生产性能。
水源传播途径的特点: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传播途径隐蔽
预防水源传播的方法:加强水源管理、改善水质、 提高卫生意识等
饲料传播
饲料来源:羊肝片吸虫病主要通过饲料传播,饲 料可能来源于受感染的动物或植物
传播途径:饲料中的羊肝片吸虫卵进入动物体内, 在消化道中孵化,并进入血液,最终到达肝脏
预防措施:确保饲料来源安全,避免使用受感染 的饲料,定期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

肝吸虫姜吸虫及肝片吸虫课件

肝吸虫姜吸虫及肝片吸虫课件

虫感染的常用方法。
血液检查
02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到与感染相关的抗体,有助于诊断肝吸虫、
姜片虫及肝片吸虫感染。
影像学检查
03
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等器官的病变情况
,有助于诊断肝吸虫、姜片虫及肝片吸虫感染。
防治措施
01
02
03
药物治疗
确诊感染后,应在医生指 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使 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 虫药进行治疗。
01
肝吸虫、姜片虫及肝片吸虫领域 的专家学者定期举行学术会议, 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促进 学术交流与合作。
02
国际合作项目增多,各国学者共 同参与研究,共同应对全球公共 卫生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病例一
防控措施
为控制肝吸虫病的爆发,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肝吸虫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其次,改善环境卫生,加强水源保护和粪便管理,减少污染。此外,对感染者进行 早期诊断和治疗,并对流行区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
病例二:某地区姜片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姜片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病症状。同时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腹泻等症状。
02
姜片虫
感染后可引起肠道不适,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还会
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等症状。
03
肝片吸虫
感染后可引起肝脏损害,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胆管炎等疾病症状。同
时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在动物方面,感染肝片吸虫会影响
动物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姜片虫感染主要发生在流行区的居民,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感染途径主要是通 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如荸荠、菱角等。此外,流行区的 水源污染也是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肉牛肝片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引起,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特别是在牛羊流行地区。

肉牛肝片吸虫病对人和牲畜的健康都有严重危害,给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肝片吸虫病主要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温带和热带地区,尤其是湿润的地区。

其在我国的分布也比较广泛,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区。

而且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畜牧业的发展,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流行区域正在逐渐扩大。

肝片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食用被感染草料;二是饮用被感染水源。

牲畜在草地上采食被感染的幼虫囊或草料,或在饮水过程中误吞下自由游动的包囊,都会导致感染。

而人类在食用未熟透的或未加工的被感染的草料或水产品后,也容易感染肉牛肝片吸虫病。

二、临床表现肉牛肝片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约为数周至数月。

在潜伏期结束后,患者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 消化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2. 压脏症状:由于虫体堵塞胆管或肝内胆管,可引起压迫性肝大,疼痛,黄疸等。

3. 贫血:慢性感染者可能由于肠道出血导致贫血。

4. 其他症状:包括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等。

在儿童和老年人中,肉牛肝片吸虫病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影响,精神萎靡等症状。

在严重感染情况下,可导致并发症如肝功能不全、腹水等严重后果。

三、诊断肉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疾病史以及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和粪便检查。

血清学检测可通过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粪便检查可检测成虫卵或幼虫卵,这些都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情况,是否有肝胆管扩张、胆囊炎等影像学表现。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
29
2. 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利用食螺鸭子等生物消灭淡水螺;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牧场,填平无用水 洼; 化学灭螺(常用),如用五氯酚钠、氯硝柳 胺、茶子饼、生石灰、硫酸铜等。
30
3. 保护易感动物 保持动物旳饮水卫生; 保持动物旳饲料卫生。
31
布氏姜片吸虫
Fasciolopsis buski
45
本章要点及思索
肝片和姜片吸虫旳形态特征 肝片和姜片吸虫旳生活史特征 肝片和姜片吸虫旳诊疗及防治
46
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
由片形科(Fasciolidae)吸虫引起旳吸虫病。
片形属(Fasciola)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姜片属(Fasiolopsis)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2
肝片形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
35
2、虫卵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大小 130--140×80--85um 外形 椭圆形 颜色 淡黄色 卵壳 薄,卵盖小 内含 1个卵细胞,20--40卵黄细胞
36
二、生活史
37
胞蚴 雷蚴 尾蚴
自由游泳旳尾蚴
(二) 生活史
在水生植物上旳囊蚴
扁卷螺
毛蚴
整个发育 过程一般需 90~103天, 生存时间为 9~13个月
成虫
虫卵
毛蚴
中间宿主 锥实螺
胞蚴 雷蚴(母)
囊蚴
尾蚴
雷蚴(子) 11
生活史要点汇总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
在 终 宿 主 小肠逸出幼虫、穿 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
体内
肠壁入腹腔、钻肝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病因与传播途径 • 诊断与检测方法 • 防治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猪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猪肝脏和胆管内所引起的 一种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可感染人类和其他哺乳 动物。
疾病分布与流行
未来挑战与展望
随着气候变化和养殖模式的改变,猪 肝片吸虫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也 在发生变化,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
未来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猪肝片吸虫病 的免疫机制和发病机制,为疫苗研发 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
需要加强猪肝片吸虫病的综合防治措 施的研究和应用,包括疫苗、药物、 环境卫生等多个方面。
未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引进 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猪肝片吸虫病 的防治和研究工作的发展。
传播途径
直接传播
病猪或带虫动物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如果这些粪便未经处理直接进入猪舍,就 会导致其他猪感染。
间接传播
被吸虫污染的水源、饲料等,如果未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也可能成为传播媒 介。
易感群体与感染方式
易感群体
猪、牛等哺乳动物都是肝片吸虫的易感群体,其中猪是最常见的受害者。
感染方式
摄入含有活虫卵或幼虫的水或草料是主要的感染方式。此外,直接接触病猪或其粪便,以及通过被污染的器械等 也可能导致感染。
02 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因分析
01
02
03
猪肝片吸虫的感染
该吸虫主要寄生在猪、牛 等动物的肝脏和胆管中, 通过摄入含有活虫卵或幼 虫的水或草料而感染。
地理环境因素
该病在低洼潮湿的地区较 为流行,因为这种环境有 舍潮湿、不卫生、缺乏营 养等,也可能增加猪感染 肝片吸虫的风险。

《姜片虫肝片形吸虫》课件

《姜片虫肝片形吸虫》课件

0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1]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3]
THANKS
感谢观看
整治疗方案。
04
肝片形吸虫的防治策略 和展望
防治策略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治疗。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肝片形吸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防治策略
• 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和水源保护,减少感染源。
防治策略
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感染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抗蠕虫药等。
根据病情轻重和感染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药 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严重感染或并发症者,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或其他综 合治疗措施。
研究展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深入研究肝片形吸虫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和传播途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深入了解肝片形吸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命周期、繁 殖方式、传播途径等,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该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 蠕虫药物,如吡喹酮等

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或药物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
要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对 症治疗,如缓解疼痛、
控制感染等。
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 需要进行支持治疗,如 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
质平衡等。
药物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01
02
寄生部位及损害
肝片形吸虫主要寄生于肝 脏胆管中,对胆管和肝脏 造成机械性损伤,引起胆 管扩张和炎症反应。
免疫反应
感染肝片形吸虫后,机体 会产生免疫反应,导致组 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加剧 。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猪肝片吸虫病的防治
肝片吸虫病主要是牛、羊等的寄生虫病。

分布相当广泛,病源是肝片吸虫,这种虫有时也可能寄生在猪的胆管中,但比较少见。

1.病原肝片吸虫长20-30毫米,宽5-13毫米,外观呈叶片状,灰褐色。

前端部有呈三角形的锥状突,锥状突的基部后方向两侧扩展形成“肩”。

自“肩”至虫体的中央部附近最宽,向后端逐渐狭窄。

成虫奇生在宿主肝脏的胆管中,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与粪便混和而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成毛蚴。

毛蚴在水中遇到中间宿主锥实螺即钻入其体内,最后发育成为尾蚴。

尾蚴钻出螺体,在水中很快就分泌黏液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囊蚴,附着在水草上或在水中漂浮。

囊蚴随水或水草被动物吞食后,蚴虫即钻入动物的肝脏胆管中,逐渐发育为成虫。

2.症状寄生虫体少量时往往不表现症状,寄生虫数多时才表现贫血、黄胆、水肿及消瘦等症状。

3.剖检寄生虫数多时,胆管显著扩张,管壁肥厚并突出于肝脏表面呈曲张膨大的条索。

4.诊断当怀疑为本病时可以作粪便虫卵检查。

5.预防参看“姜片虫病”的预防措施。

6.治疗①硫双二氯酚,每千克体重0.1克,1次混入饲料中喂给。

②槟榔100克、木香25克,煎液汁,空腹1次内服,连服3次,或鸦胆子50克,大茶药(干燥)15克,生姜15克,水煎服。

③贯众50克,煎汁,1次灌服,连服3-4次。

- 1 -。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肝片吸虫的生活史

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其它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

人亦可感染。

肝片形吸虫与姜片虫的成虫和虫卵在形状、颜色和大小方面都十分相似。

肝片形吸虫主要形态特征为虫体前端有明显突出的头锥;体表密布细小棘刺;腹吸盘不及姜片虫的发达;肠支有很多分支,呈树枝状;睾丸高度分支,前后排列在虫体中部。

虫卵的形态特征:纵径比姜片虫略长(130-150mm);卵盖略大;卵壳周围可见胆汁染色颗粒附着;胚细胞较易见到。

肝片形吸虫-形态属片形科的另一种大型吸虫。

虫体大小为2-5cm×0.8-1.3cm,头锥明显,口吸盘位于头锥的前端,腹吸盘较小,位于头锥基部,肠支呈树枝状。

睾丸两个,高度分支,前后排列,位于虫体中部。

虫卵椭圆形,淡黄褐色,130-150µm×62-90µm,卵壳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肝片形吸虫-生活史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

虫卵随终宿主胆汁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在适宜湿度的水中,卵内发育为毛蚴,毛蚴逸出后进入中间宿主经过一代胞蚴及两代的雷蚴发育后,逸出的尾蚴在水草等物体表面结囊。

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后尾蚴穿过肠壁,经腹腔侵入肝,也可经肠系膜静脉或淋巴管进入胆道。

整个生活史过程约10-15周。

成虫在绵羊体内可存活11年,牛体内存活期短,为9-12个月,在人体内的寿命可长达12年。

肝片形吸虫-致病性病理变化的程度主要与穿过小肠壁和侵入肝胆管的虫数有关。

肝片形吸虫童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组织损伤性的炎症性改变,在肝一般表现为损坏性肝炎;进入胆管后由于虫体长期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可引起慢性胆管炎和胆管上皮细胞增生的病变以及慢性肝炎和贫血等。

化学因素中了解得比较多的是本虫代谢产物中的脯氨酸。

测定结果表明感染后25天胆汁中脯氨酸浓度可增高4倍,成虫寄生时甚至可增高万倍以上。

人体肝片形吸虫病在急性期一般表现为高热与腹痛,多数病人都有胃肠症状,如呕吐、胀气、腹泻、便秘等,也可有肝、脾肿大。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 养牛技术

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养牛技术肝片吸虫病:是牛的一种主要寄生虫病。

肝片吸虫病的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

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肝硬变。

病牛营养下降,奶牛产奶量减少,有时甚至引起死亡,对牛的危害较大。

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容易在气候突变、冷热交替以及潮湿多雨的阶段发生,主要经由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吸血昆虫叮咬而造成传播,必须加以防治。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肉牛肝片吸虫病的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1、病原生活史肝片吸虫呈叶片状,新鲜虫体味红褐色,固定后呈灰白色,长度为20~30mm,宽度为8~10mm。

虫卵呈金黄色椭圆形,卵盖不是非常明显。

肝片吸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两个宿主参与,幼虫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生长发育。

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胆管内寄生,并在此处产卵,虫卵随着胆汁到达肠腔,然后通过粪便排到体外。

当温度为25~26℃以及水分、氧气、光照适宜条件下,虫卵在10~25天后会孵化出毛蚴,并能够在水中游动,被中间宿主椎实螺感染后,就会侵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变成胞蚴、雷蚴,最终发育成尾蚴。

之后尾蚴从螺体逸出,在水中游动,并会在水面下或者附着到水生植物上发育为囊蚴。

当终末宿主在饮水或者采食饲草时能够吞入囊蚴,进入消化道后囊壁会发生溶解,且在十二指肠时囊蚴发生脱囊,有些童虫会透过肠壁进入腹腔,并通过肝包膜侵入肝脏,最后移动到胆管内;有些童虫会侵入肠黏膜,并通过肠系膜静脉到达肝脏,最终也移动到胆管内。

该病广泛分布,一般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在潮湿、低洼以及多草滩、沼泽的地区发生。

在夏末和秋季通常为急性型,在冬、春季节通常为慢性型,牛羊等反刍动物都具有易感性。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牛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发病中期,病牛机体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容易断裂,缺乏营养,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反常,如发生异嗜,反刍不正常,动作迟缓、无力,随之结膜苍白,并呈周期性发作,且会伴有轻度前胃弛缓或者瘤胃臌胀。

牛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牛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牛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方法牛肝片吸虫病在秋季多发,不过这个时候发病,往往牛症状不明显,在进入冬季后症状会越来越明显。

该病严重危害牛的健康生长,造成养牛场经济损失,患肝片吸虫病的牛,治疗时应根据病牛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一、牛肝片吸虫病的病原牛肝片吸虫病的病原是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是复殖目片形科片形属的一种吸虫。

成虫虫体呈片状,外观如同树叶,背腹部扁平,存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处理后呈灰白色。

虫体长度在21~41mm,宽度在9~14mm。

体表存在小的皮棘,且棘尖非常锐利。

虫体前端生有一个锥状突,呈三角形,由低部向两侧扩展形成“肩状”。

锥状突起的前端生有口吸盘,呈圆形,直径在Imm左右。

另外,口吸盘的后方是腹吸盘,且相对较大。

肝片形吸虫通常寄生在机体的胆管内,并在此处产卵,虫卵会经由粪便排到体外。

当环境温暖潮湿,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虫卵能够发育成为毛蚴,并在水中游动侵入到中间宿主椎实螺的体内,然后继续发育成为尾蚴,由于毛蚴需要长达50~80天的发育时间,且一个毛蚴能够发育成为100个,甚至千个以上的尾蚴。

尾蚴会从螺体内排出,并快速发育成为囊蚴,即可在水中游离,也可黏附在水草上当肉牛在饮水或者食草时食入囊蚴而发生感染。

囊蚴**终侵入到肝胆管继续发育成为成虫,该过程需要2~4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成虫能够存活3~5年,但通常1年左右就会从机体内自然排除。

二、牛肝片吸虫病的症状表现病牛体质状况、体内寄生虫体数量以及虫体分泌毒素的能力不同,使其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

病牛通常呈慢性经过,表现出体质逐渐消瘦,食欲减退,消化紊乱,瘤胃蠕动缓慢,贫血,黏膜和结膜呈苍白色,周期性瘤胃胀气、前胃弛缓、腹泻交替发生,被毛干燥、粗乱,失去光泽,且容易断裂、脱落,颌下、眼睑发生水肿,有时会导致胸、腹下发生水肿。

肝脏叩诊发现浊音区明显扩大,如果导致肺脏感染,还会引发咳嗽。

发病后期,病牛往往只能够卧地不起,**终由于病情恶化,体质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

肝片吸虫ppt课件

肝片吸虫ppt课件
肝片吸虫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肝片吸虫概述 • 肝片吸虫生物学特性 • 肝片吸虫感染途径与诊断 • 肝片吸虫治疗与预防策略 • 肝片吸虫并发症及处理 • 肝片吸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肝片吸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 生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肝 脏中,引起肝片吸虫病。
分类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 目,片形科。
肝片吸虫生活史
毛蚴
毛蚴在水中游动,侵入中间宿 主(如螺蛳)体内,发育成胞 蚴。
尾蚴
尾蚴离开螺蛳,附着在水草等 物体上,形成囊蚴。
虫卵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 条件下孵化出毛蚴。
胞蚴
胞蚴在螺蛳体内经过两代繁殖 ,产生大量尾蚴。
感染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因食入 含有囊蚴的水生植物或未煮熟 的肉类而感染。
接触疫水
在流行地区,人们因生产 、生活接触疫水,如捕鱼 、游泳等,也可能感染肝 片吸虫。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肝片吸虫感染后可出现腹痛、腹泻、 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感染 者可出现肝硬化、腹水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通过血液检查、粪便检查、免疫学检 查等方法进行诊断。其中,粪便检查 发现肝片吸虫卵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毛蚴侵入中间宿主(如椎实螺)体内 发育成尾蚴,尾蚴逸出螺体后在水生 植物上形成囊蚴。
成虫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年,不断产 卵繁殖后代。
03
肝片吸虫感染途径与诊 断
感染途径及传播方式
01
02
03
食用未煮熟的鱼肉
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鱼肉 是肝片吸虫感染的主要途 径。
饮用生水
在流行地区,饮用未经煮 沸的生水也可能导致感染 。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2页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吸虫
附着器官:口吸盘、腹吸盘 生殖器官:睾丸一对,卵巢一个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肠 肠支有很多小分支,呈树枝状
第3页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吸虫-成虫
第4页
奶奶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第5页
奶奶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第6页
虫卵特征为: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50) m×(63~90) m,黄褐色,有小盖,卵内 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不易看清。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7页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奶奶
第8页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吸虫生殖系统第Fra bibliotek页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经口食入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7页
肝片吸虫与肝吸虫比较
肝片吸虫
肝吸虫
在终宿主体 内
从感染至成 虫产卵 成虫寿命
在小肠逸出幼虫、穿肠壁 入腹腔、钻肝被膜入肝脏
约需11周
• 在体内可存活
• 在十二指肠逸出 幼虫、经胆总管 抵达寄生部位肝 胆管
约需1个月
20~30年
保虫宿主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肝片形吸虫专题知识专家讲座
第16页
肝片吸虫与肝吸虫比较
肝片吸虫
肝吸虫
寄生部位 虫卵排出
肝胆管内 随胆汁入肠道
肝胆管内 随胆汁入肠道
卵在中间 宿主体内 中间宿主
感染阶段
胞蚴、两代雷蚴、尾蚴、在 毛蚴、胞蚴、一代雷蚴、尾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22
临床症状

学流

诊断
行 病
剖检
编辑ppt
23
治疗
硝氯酚(Bayer 9015):只对成虫有效。 粉剂:牛3-4mg/kg体重,羊4-5mg/kg体重,一次口服。 针剂:牛0.5-1.0mg/kg体重,羊0.75-1.0mg/kg体重, 深部肌肉注射。
丙硫咪唑(Albendazole, 抗蠕敏):
牛羊吸虫病
编辑ppt
1
一、片形吸虫病
由片形属吸虫引起的吸虫病。
病原体:肝片吸虫 宿主:终末宿主:牛、羊等
中间宿主:锥实螺 寄生部位:肝脏和胆管中 危害:肝炎、肝硬化、胆管史 流行病学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编辑ppt
3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编辑ppt
• 从囊蚴进入终末宿主体内到发育为成虫,需3-4 个月。成虫在动物体内可存活3-5年。
编辑ppt
9
颜色:新鲜时为白色,后 变为灰褐色;
形状:近似圆形,直径 0.25mm;
致病力:具有感染性,短 时间感染2000个以上导致 急性病症,感染200-500个 可引起慢性病。
编辑ppt
10
流行病学
分布:肝片吸虫广泛分布于全国;
宿主:羊、牛、鹿、骆驼和人。
多发季节:久旱多雨的温暖季节。
易感地带:长时间在潮湿地带放牧。
免疫力:绵羊对再感染抵抗力弱,牛
被感染后可产生较强免疫力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童虫移行引起纤维素沉积、急性肝炎和内出血。造 成急性死亡。 成虫机械刺激胆管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 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
编辑ppt
30
肝片吸虫
编辑ppt
31
4
外形:扁平,呈叶片状,有头椎。 颜色:活时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 大小:20-35×5-13mm。 吸盘: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口、咽、食道、分枝的肠管。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两个睾丸,纵列于 中部;一个卵巢呈鹿角状,位于腹吸盘后 卵模明显,位于体中央。子宫位于卵模和 腹吸盘之间。卵黄腺发达。
编辑ppt
25
碘硝晴酚(Nitroxynil):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皮下注射; 或牛20mg/kg体重、羊30mg/kg体重,口服。 对成虫和童虫有效,休药期:肉、乳1个月。
编辑ppt
26
预防
预防性定期驱虫
急性病例,可在夏、秋季选用肝蛭净等 药物进行驱虫。
慢性病例,北方驱虫2次/年(即冬末初 春和秋末冬初)。
成虫吸血引起营养障碍、贫血和消瘦。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编辑ppt
15
编辑ppt
16
编辑ppt
17
编辑ppt
18
症状
与虫体寄生的数量和动物种类有关; 牛寄生250条成虫,羊50条成虫时,就会表 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幼畜敏感;对绵羊 危害最大,可造成大批死亡。
编辑ppt
19
急性型
病因:童虫移形引起; 时间:主要发生于夏末和秋季; 动物:多发于绵羊; 症状:患羊食欲大减或废绝,精神沉郁,可视粘膜 苍白,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体温升高, 偶尔有腹泻,通常在出现症状后3-5 d内死亡。
编辑ppt
5
虫卵较大,133-157×74-91 μm。 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前端较窄, 后端较钝。卵盖不明显。
编辑ppt
6
发育期为105-160天
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尾蚴
E:囊蚴 F:小肠
移行 G:肝脏
编辑ppt
7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科的淡水螺,在我国最常见的为小土窝螺, 还有截口土窝螺、斯氏萝卜螺、耳萝卜螺和青海萝卜螺。 椎实螺科主要分布于潮湿区域,全国广泛分布。
编辑ppt
20
慢性型
病因:由成虫引起; 时间:多发于冬、春季; 症状:患羊表现渐进性消瘦、贫血、食欲不振、 被毛粗乱,眼睑、颌下水肿,有时也发生胸、 腹下水肿。叩诊肝脏的浊音界扩大。后期,可 能卧地不起,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编辑ppt
21
牛的症状多取慢性经过。成年牛的症状 一般不明显,犊牛的症状明显。除出现羊的 症状以外,往往表现前胃驰缓、腹泻,周期 性瘤胃鼓胀。严重感染者亦可引起死亡。
牛10mg/kg体重,羊15mg/kg体重,一次口服,
对成虫有良效。
编辑ppt
24
溴酚磷(蛭得净): 牛12mg/kg体重,羊16mg/kg体重,一次口服, 对成虫和童虫有效。
三氯苯哒唑(Trichobendazole, 肝蛭净): 牛10mg/kg体重、羊12mg/kg体重,口服。 对成虫和童虫有效。休药期:肉14d,乳10d。
编辑ppt
28
防止牛、羊、骆驼感染囊蚴
不要在低洼、潮湿、多囊蚴的地方放牧; 保持牛羊的饮水卫生,用自来水、井水;
保持牛羊的饲草卫生,从流行区域运来的新鲜
牧草经爆晒后使用。
编辑ppt
29
思考题
1、比较绵羊和牛肝片吸虫病的差别。 2、分析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引起的肝片吸虫病
症状、诊断和治疗的差别。 3、圈养绵羊肝片吸虫的预防措施。
编辑ppt
8
移行过程:囊蚴被终末宿主吞吃,在十二指肠脱 囊变为童虫,童虫经以下三条途径进入肝脏:
(1)穿过肠壁到腹腔,再由肝包膜进入肝脏,再到 肝胆管内寄生。这是移行的一条主要途径。
(2)童虫钻入肠壁血管,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再到 达肝胆管内寄生。
(3)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胆管寄生,成虫所产的 卵也是经十二指肠胆管口进入肠道。
南方终年放牧,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处理。
编辑ppt
27
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利用食螺鸭子等生物消灭淡水螺;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牧场,填平无用水洼;
化学灭螺(常用),如用五氯酚钠、氯硝柳胺、 茶子饼、生石灰、硫酸铜等。二是药物杀灭椎实螺,即用5
%硫酸铜溶液(最好再加入10%粗制盐酸),按每平方米喷洒5000ml, 或选用氯化钾,按每平方米喷洒20-25g,每年喷洒l-2次。处理好粪便 及病原感染物,病羊的羊粪应收集起来泥封发酵;病羊肝脏和肠内容物 应深埋或烧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