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______小悦悦事件
思修
![思修](https://img.taocdn.com/s3/m/bf640df0941ea76e58fa04a0.png)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小悦悦事件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国人的腰包鼓了起来,而与经济建设相关的文化道德建设却被远远地抛在了脑后。
2011年10月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的“小悦悦事件”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评论,更引发了全国性的舆论大反思。
关于小悦悦事件所引发的全国各个社会阶层道德、法律、人性等的讨论反思随着小悦悦的离世达到了一个高潮。
有人认为,小悦悦事件是当今社会道德严重滑坡的一个典型事例。
也有人认为,在面临道德日益滑坡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只能通过法律来阻止这种趋势。
同时,不同的人性在小悦悦事件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性的自私更体现地淋漓尽致。
因此,小悦悦事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归纳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问题。
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残酷,更是一群人的冷漠。
中华民族到了最伤痛的时候,每个有道德的人都被逼发出正义的吼声,来叫醒人们的良知;呵走人们的冷漠;唤来正确的价值观;赶走可恶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了救救孩子,也为了救救自己。
与一切恶和非正义抗争。
本论文就是以道德建设为主题,总结当代中国道德现状,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人们对这种现状的反思,最终提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措施,来更深刻的探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问题。
关键词:小悦悦,道德建设,措施,社会价值观;价值评价标准一、小悦悦的悲剧两岁的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
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悦悦被一辆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
之后5分钟往来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
…由于伤势过重,在10月21日凌晨零点三十二分离世。
在小悦悦离世前后,她的爸爸妈妈一直陪在身边。
事后,记者采访当时周围的群众,众人纷纷说自己并没有看到有个孩子被撞倒,尽管当时的录像拍到了他们看了一眼的动作。
我们该从小悦悦事件中反思什么?
![我们该从小悦悦事件中反思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5f16a2bb4daa58da0114ad3.png)
我们该从小悦悦事件中反思什么?最近广东佛山幼童小悦悦被碾轧身亡的事件,再次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国人的道德滑坡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也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良知的大讨论。
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国人的道德观的变化,国人道德水准的下降更是深有感触。
什么感觉呢?那就是感觉国人的道德水平犹如病入膏肓的老人,每况愈下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的出现呢?有的人认为这是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结果。
他们的观点是:改革开放,西方的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进来啦,蚊子和苍蝇也飞进来不少,这个蚊子和苍蝇就是引起我们国家道德滑坡的罪魁祸首。
还有的人认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的表现。
更有人认为,这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在人类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折射........笔者认为,根本原因是我们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追求社会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犯了抓物质文明建设硬,抓精神文明建设软的错误,没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也正是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直接原因是在30年的改革进程中,政府在一定程度上的唯GDP论政绩,放松了对于官员德的考核,导致官员官德滑坡,进而导致社会道德体系的动摇。
中国古人所谓的“官德毁民德降”便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当引领社会风尚的君子之德(即官德)大幅倒退,整个社会的道德势必草随风倒。
人们常说:上有所行,下有所校;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正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有腐败官员包养情人,下面就会“包小三”蔚然成风;上有腐败官员铺张浪费,下面就会“大吃二喝”;上面喜欢夸夸其谈,下面就会漂浮不实…这种不良的风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就会逐渐蔓延开来,成为社会的主流,进而腐蚀人们的传统的道德观念。
正如英国作家勃特勒.S.曾经说过的那样“道德是一个人所在国家的风俗习惯:在吃人的国家里,吃人是合乎道德的。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36d739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f.png)
小悦悦事件反思近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令人痛心的事件。
其中,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起事件使我们深刻反思了个体道德观念和社会道德伦理的缺失。
本文将就小悦悦事件展开讨论,探索我们应该如何反思并改善社会道德风气。
小悦悦事件是指2011年中国山东省临沂市的一起交通事故。
当时,一辆货车在某大街行驶,不慎撞倒了两岁的女童小悦悦。
然而,在接下来的七分钟里,司机逃离现场,导致小悦悦被后续车辆连续碾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这一事件震惊了整个社会,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底线的思考。
首先,小悦悦事件反思了个体的道德观念。
事故中的司机明显缺乏道德职责感和同情心,他选择逃离现场而不是及时报警或寻求帮助。
这种自私的行为让我们不禁怀疑道德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是否已经模糊了。
对于个体而言,培养和弘扬正确的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我们应该教育每个人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行动践行道德原则。
其次,小悦悦事件反思了社会的道德伦理。
在事故发生后的七分钟内,车辆和行人经过都对小悦悦的身体毫不关心,甚至麻木不仁地将她再次碾压。
这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冷漠和缺乏同理心的一面。
建设一个和谐有爱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社会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的道德进步。
同时,我们也应该推动立法和加强执法力度,确保个体的道德行为在法律的底线之内。
此外,小悦悦事件反思了应急救助体系的不完善。
在小悦悦被连续碾压的那七分钟,没有人及时伸出援手。
这暴露了我们在应急救助方面的薄弱之处。
我们应该完善紧急救援体系,提高人们对于危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事故发生后的救治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悲剧。
最后,小悦悦事件也让我们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悦悦事件中,小悦悦的监护人明显疏忽了对她的照料。
这种不负责任的家庭教育让小悦悦置身于危险的环境中。
家庭是培养孩子道德观念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不能被忽视。
小悦悦事件感想论文1
![小悦悦事件感想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3b851f62783e0912a2162ab7.png)
小悦悦事件感想作文:反思小悦悦事件来源:高分网文章作者:cindy0403 发布日期:2011-10-25连续几天的时间里,10月13日下午发生在佛山南海的小悦悦事件让中国人心绪难宁。
这一天,先哲早已大加挞伐、今人尤有切肤之痛的“国人冷漠症”进行了最彻底的表演:面对遭面包车碾轧的两岁女童小悦悦,在长达近七分钟的时间里,18名路人居然熟视无睹、不闻不问,直至拾荒的阿姨陈贤妹将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
在见惯了老人跌倒无人搀扶等类似场景之后,按说我们对冷漠的承受力是大大提高了。
但小悦悦事件还是激起了国人普遍的震惊和愤怒,对此有人从利害关系上分析,搀扶倒地者毕竟存在一定风险,而小悦悦事件中,经过的路人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报警等近乎零成本、零风险的方式进行援助。
尽管如此惠而不费,那18名路人也不愿意选择,容忍的底线再低,那18名路人注定都没法通过。
小悦悦事件感想作文:我一直在迷惑:为什么面包车第一次碾过之后停了停又碾了一次?为什么货柜车也随之碾过,视而不见?为什么十几个过路人均冷漠无情?在这些时间中,家长在哪儿?为什么最终是一位拾荒阿姨伸出援手?人们总是习惯反思,既然是反思,那么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成了反思的缘由。
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做出的反思其实只是对自己的良心的一种安慰,好有个还有脸活下去的理由。
人们本来喜欢给自己塑造一种道德光环,就像食品上贴的商标,显出一种活着的阔气。
事情已经发生了,辩解似乎显得小家子气,于是以退为进,转而反思起自己,反思起社会。
于是,反思成了一种习惯,就像鸵鸟总是习惯把头埋在沙漠里,而余下一个腚。
自从悦悦事件发生后,我一直关注新闻。
人们在事情发生后,总是显得愈来愈活跃,于之相对的是,悦悦的气息越来越弱。
眼看着一个生命慢慢结束了,在别人的谴责里,在反思里,在感动里,我一直在迷惑:为什么面包车第一次碾过之后停了停又碾了一次?为什么货柜车也随之碾过,视而不见?为什么十几个过路人均冷漠无情?在这些时间中,家长在哪儿?为什么最终是一位拾荒阿姨伸出援手?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看另外一些事。
小悦悦事件感想
![小悦悦事件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3f9a270f581b6bd97f19ea72.png)
对小悦悦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归结起来无非就是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
透过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国人的道德滑坡非常严重。
道德滑坡已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有向全社会蔓延的趋势。
正是这种道德全面滑坡,才出现了今天人与人之间冷漠到冰点,冷漠到见死不救的程度。
小悦悦案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是以后如何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我认为,第一,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条款,比如加重对逃逸行为的惩罚,避免肇事司机逃逸。
第二,应该设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的保障。
第三,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要搞好社会公德教育从而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共同营造全社会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风气。
从表面上这件事件反映出当今社会的道德缺失问题,这种冷漠引起了社会广泛的担忧和一致的谴责。
那么造成这种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第一,近年发生南京彭宇案、许云鹤等案件对国人的触动很大,做好事不但没落下好名声,而且被伤者诬陷并要求赔偿。
类似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国人还怎么敢去见义勇为?第二,改革开放30 年,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国人陷入拼命赚钱的漩涡,并且越陷越深,而忽略了我们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而不去考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导致现在社会变成一个“陌生人”的社会。
国人应该注重自己精神层面的需求,并及时清理思想垃圾。
第三,我们国家信任缺失。
现在假的东西太多了,新闻里铺天盖地的事情都让我们国人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一个怀疑的态度,不去信任任何人。
那么信任缺失的国人怎么去用真心与别人交流,如何能构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静下心来,我们要认真反思出现“小悦悦事件”悲剧的根源,要用“良知的尖刀”来解剖自身的丑陋,要忍着揭开疮疤刮骨疗伤的疼痛,唤起全社会的警醒和行动,在公众参与下创造一种扬善惩恶的制度条件和社会环境,努力减少和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小悦悦事件感想
![小悦悦事件感想](https://img.taocdn.com/s3/m/6cd643f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3.png)
小悦悦事件感想小悦悦事件感想大家应该多多少少知道小悦悦事件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悦悦事件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1关于小悦悦的事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那个压在车底下瘦弱的身影依然留在我们每个人心里,无数的路人经过,熟视无睹,有的匆匆路过,有的摇了摇头,更有的若无其事。
“有的时候,世界热情不够,天使也会,在云端难受,人生的长路,没人教你走,惊慌的孩子,找不到出口。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
看到这一连串令你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有什么想法?可是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凌晨离世。
听到这个消息,想必全国人民的心都颤抖了,一个年仅2岁的小女童,孤身一人,多么坚强!虽然最后给大家留下了遗憾,但我永远不会忘了她。
“紧握拳头,你害怕了多久,哭红眼睛,纯净了宇宙,人生的长路,让我带你走,回家的灯火,伴飞鸟温柔。
”如今,小悦悦已经离开了我们,才知道后悔,那颗纯净透明的心,弱小无力的心,已经停止了跳动,而那18颗冷漠的心才知后悔。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患难见真情,当别人处在危险的时候,我们不是应该伸出援手吗?人情冷暖,何至于此?“该如何遇见你,在你责备的眼里,你还有没有力气,穿过孤单的四季,一起等雪后天晴;如果能遇见你,在我哭过的心里,你还会不会同意,原谅曾失明的心,一起去寻找,相信。
”请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反思一下,这次事件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走过小悦悦身边的“路人”,请停下来,拉她离开街心;或伸出援手,将她抱离险境,这是本分,更是底线……请伸出温暖的双手,让人心不再冷漠!小悦悦事件感想篇2从小悦悦事件中,有人说中国变成了一个缺德的国度,可是这位母亲强忍着撕心裂肺的心痛,虽然小悦悦没有能逃过死亡的'厄运,为什么还要夫妻双双下跪在这位拾荒的陈贤妹阿姨脚下啊?而拾荒的陈阿姨虽然命苦,一贫如洗,为什么这第十九位过路人,却成为第一位救人者。
从小悦悦被车辗事件看中国社会公德
![从小悦悦被车辗事件看中国社会公德](https://img.taocdn.com/s3/m/9f29a4c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e.png)
从⼩悦悦被车辗事件看中国社会公德2011年10⽉16⽇⼴东佛⼭南海黄岐⼴佛五⾦城,年仅两岁的⼥童⼩悦悦⾛在巷⼦⾥,被⼀辆⾯包车两次碾压,⼏分钟后⼜被⼀⼩型货柜车碾过。
七分钟内在⼥童⾝边经过的⼗⼏个路⼈,竟然对此不闻不问。
最后,⼀位捡垃圾的阿姨把⼩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妈妈。
现在⼩悦悦已接近脑死亡。
整个新闻事件是⼀件特殊个案,但是从这个特殊个案中折射出中国⽬前的社会公德⾯临急剧的滑坡,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民众的社会道德⽔平有很⼤都下降,值得我们去反思。
社会由个⼈组成,个⼈的整体构成社会。
社会道德是公共议题,但是其基础是社会成员的私⼈品德与素质,这就是私⼈领域的问题,要加强社会道德,关键是给社会、给个体⼈格予发展的空间。
如果社会的绝⼤多数⼈的私⼈品德⾼尚,那么整体社会的社会公德肯定会很⾼尚;如果社会上⼤多数⼈的道德⽔平滑坡下降,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出现⼀种缺德的局⾯。
对这⼀事件⼼理学家时这样解释的:“旁观者效应”与 “好⼈没好报”作祟。
对⼗余路⼈的冷漠,记者采访了⼴州市向⽇葵⼼理咨询中⼼创办⼈、关系⼼理学家胡慎之先⽣。
他告诉记者,这么多⼈对⼀个弱⼩⽣命见死不救,是⼀种“旁观者效应”——见别⼈都不做救⼈的⾏为,因此内⼼的谴责感会减少很多,“反正别⼈也没有救”。
胡慎之认为,此事也说明这个社会⼈与⼈之间的信任度不⾼。
此外,胡慎之还认为,这么多⼈选择沉默也与⼀些社会上“救⼈者反被冤枉”的风⽓有关。
胡慎之觉得,正是越来越多助⼈为乐的事情得不得应有的尊重,才造成了这么多“见死不救”的案例出现。
社会学家:建议将“⽣死教育”纳⼊义务教育。
复旦⼤学社会学教授顾晓明认为,随着社会⽣活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增加,⽣死事件经常发⽣,⼈们对⽣死已经司空见惯甚⾄冷漠,对⽣命也变得不敬畏。
就⼩悦悦被碾压、⼗⼏⼈袖⼿旁观这⼀事件,⾜见这些⼈对⽣命的冷漠,连救⼈的本能良知都丧失。
他建议,要将⽣死教育纳⼊教育体系,让⼈们从⼩养成爱怜⽣命的意识。
另⼀⽅⾯,很多⼈⾯临这种情况会不知所措。
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
![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6c7846336c1eb91a375d26.png)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反思10月21日零时32分,遭两车碾压的广东佛山女孩小悦悦离开人世,一朵含苞待放的小花提前凋谢。
一个年幼生命的离去,带给我们的是巨大的心灵震撼,她引发了一场关于道德危机的全社会的大讨论。
近年以来,我国的GDP是逐年增长,可是社会的道德水平却是逐年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市场经济来看,一些人不是勤劳致富,而是缺德致富,如造假售假,起到负面效应,他们的行为不是商人的行为,而是伤人的行为;从道德实践来看,一些行善的人反而被人诬告,救人惹来一身官司,处于“被套”的状态,从而造成做好事的成本太高;从监控技术来看,“满城尽是摄像头”还没有变为现实,一些地方摄像头的缺席,使得行善行为较难取证,也使得一些犯罪分子更加猖狂,也就是犯罪的成本太低;从制度层面来看,由于“见义勇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造成绝大多数人对“见义勇为”不敢“看多”,而敢于“看多”并勇于付诸行动的只是“散兵游勇”。
凡此种种,说明当前的道德上升趋势遭到严重破坏,行善积德成了风险行为,所以社会上的一些人在德行上不敢见义勇为,而选择见危不救。
小悦悦等事件体现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平出现危机。
由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也是国家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
重视道德建设,社会将会出现生意盎然的景象。
否则,将导致社会犯罪率的上升,见义勇为者大大减少,社会动荡不安。
小悦悦事件使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才能让社会停止冷漠?如何才能让类似的惨剧不再发生?如何才能让见义勇为者越来越多?就我看来,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社会方面,社会担当着主要的责任。
社会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对做好事的人给予保障和奖励,对做坏事或者见危不救的人给予惩罚。
社会要从根本扭转“做好事成本太高,做坏事成本太低”这个局面。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做好事的人得不到保障,他们本应该得到表扬,然而他们却被别人诬陷。
道德法律案件及分析(3篇)
![道德法律案件及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a6158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b7.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1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社会事件——“小悦悦事件”。
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被第二辆车碾压后,又有18名路人经过,却无人伸出援手。
最后,一名拾荒老太将小悦悦抱到路边,但小悦悦已无生命迹象。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思考。
二、案件分析1. 道德层面分析(1)社会道德滑坡:从“小悦悦事件”可以看出,部分公民道德观念淡薄,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
这反映出我国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道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存在道德教育缺失,导致部分公民缺乏道德素养。
(3)社会风气影响:一些负面事件被放大,导致社会风气恶化,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2. 法律层面分析(1)法律责任认定:对于这起事件,肇事司机和第二辆车司机因交通肇事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但对于路人,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道德领域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以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3)执法力度加强:针对道德领域的问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以起到震慑作用。
三、案件启示1. 加强道德教育: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素养,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
2.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道德规范,规范公民行为。
3. 强化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加大对道德领域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 媒体舆论引导: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总结“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关注。
在道德层面,社会道德滑坡、道德教育缺失、社会风气影响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法律层面,法律法规完善、执法力度加强等问题需要重视。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114db4a767f5acfa1c7cd02.png)
小悦悦事件引起的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两岁广东女童小悦悦在佛山相继被两辆汽车碾过,18名经由的路人对此视若无睹,最后才由第19名路人——一名捡破烂的阿婆将孩子扶起。
10月21日,小悦悦伤重不幸身亡。
当我在网上看到“小悦悦事件”整个过程的视频时,不能不说心里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有人说,这件事情反应了整体社会道德水平已经严重滑坡,我不以为然。
中国社会也不乏乐于助人、勇于助人的好人好事,但是相对于此事因是负面新闻,在大众传播上有其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因此较不为人知而已。
不过,像那18名路人那样的冷漠态度,也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就是说,此事虽然未必有普遍意义,但却是有一定的代表性的。
毫无疑问,两名司机肇事逃逸的不负责行为,以及那18名路人见死不救的表现,都应该受到谴责,而见义勇为的拾荒妇陈贤妹也应该受到表扬。
但是,在褒贬他人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人性”作出自我反省和拷问——如果当时是我走过鲜血淋漓、惨不忍睹的小悦悦身旁,我会怎么做?我真的不会“理性”地做出与那些匆匆离开的路人们同样的选择吗?我真的有勇气像那位值得尊敬的拾荒阿姨那样下意识地赶快扶起重伤女童吗……甚至于,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地扪心自问——如果,我是那名肇事司机,我真的一定就会义无反顾地立即停车、采取救助措施吗?我会不会在那电光火石的瞬间,也“理性”地做出逃逸、甚至“碾伤不如碾死”的“最优选择”……人之所以高贵,就在于每个人都应有其道德,都应有其良心。
一个社会里,最需要的是平凡的良心,正是无数平凡的良心共同筑起了社会道德的堤坝,共同营造起一个属于文明社会的高贵的人的温暖世界。
倘若一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都没有,那他和野兽又有什么区别呢?那如何才能告别冷漠呢?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就是说,“要实现仁德,须要从自己做起,而不应要求别人去做”,这是非常深刻的。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教育我们,树立良心要从自己做起。
每个人都应时时刻刻拷问自己,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因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经济发展和物质丰富,我们更希望社会处处充满人情温暖、事事闪耀人性光辉。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https://img.taocdn.com/s3/m/a51c64045901020206409c00.png)
小悦悦事件感想篇一:小悦悦事件感想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广东佛山两岁的王悦(小悦悦)刚从幼儿园回来,妈妈收衣服去了。
像往日一样,小悦悦一个人在家门口的巷子里玩耍着,厄运突然降临,一辆迎面驶来的面包车猛然加速,将悦悦撞倒卷到车底,右侧车轮从悦悦胯部碾过。
司机停了一下车,又加油门开走了,后轮再次从悦悦身上碾过。
一个目击者从她身边走过,看都没看她一眼。
又有两名路人从悦悦身边经过,同样漠然不理。
这时,一辆小型货柜车开了过来,司机好像没有看到地上的悦悦,再次从她身上碾过。
此时的悦悦已经一动不动。
接下来的5分钟更像一场噩梦,有十多位路人从悦悦身边走过,每个人只是看了看,没有人伸出援手,哪怕是打个电话求助。
路边的店铺里似乎也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人出来看一眼。
就这样,先后18人从悦悦的身边走过。
最后还是有一位善良女性来救了这一位孩子,一位捡垃圾的大婶。
也许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这份善良还没有磨灭。
中国现在富翁很多,但是毫无疑问,同时也是世界上精神最贫穷的国家。
中国,是一位巨人,从外表上看。
而它的内脏,所有主要器官,却已烂了,已经发臭了。
中国自从毛公砸烂四旧,多次运动,已让人性丑恶之极,道德沦丧,人间再无信任。
到邓某摸着石头过河,物质第一,金钱至上,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伪命题,中国人便彻底地沦为金钱和权力的奴隶。
毫无信仰、毫无道德约束的中国,成为世界人民的笑柄。
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光有金钱是不行的,更需要成为一个让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国家。
彭宇案是促使中国道德沦丧到极点的一个标志性案件。
2007年,一个叫彭宇的年轻人去年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并送去医院。
不想,老人及家人得知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异口同声指其撞了人,要他承担数万元医疗费。
索赔未果后,老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13万多元。
2007年9月5日此案一审判决,彭宇被判一次性给付原告元。
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
小悦悦案件法律道德(3篇)
![小悦悦案件法律道德(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04d30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9.png)
第1篇一、引言2011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
年仅两岁的小悦悦在街头被两辆失控的汽车碾压,经过多名路人的冷漠无视,最终被一位拾荒老人救助。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于道德缺失、见死不救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对小悦悦案件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法律与道德在事件中的交织与冲突。
二、法律层面分析1. 事故责任认定小悦悦案件中最直接的法律问题是事故责任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两辆失控的汽车属于机动车辆,其驾驶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 路人责任对于路人的责任,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然而,从道德层面来看,路人有义务救助受伤者。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路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3. 拾荒老人救助行为拾荒老人救助小悦悦的行为,体现了我国法律对于见义勇为者的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英雄烈士的遗属和烈士子女给予优待。
在本案中,拾荒老人救助小悦悦的行为应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奖励。
三、道德层面分析1. 道德缺失小悦悦案件中最引人深思的问题是道德缺失。
在事件中,多名路人面对受伤的小悦悦,选择了冷漠无视。
这种行为违背了我国传统美德中的“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等道德原则。
2. 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指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承担的责任。
在本案中,路人对小悦悦的冷漠无视,表明他们未能履行道德责任,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
3. 道德教育小悦悦案件提醒我们,加强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入手,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是预防和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
四、法律与道德的交织1. 法律与道德的互补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中,两者相互补充。
法律是对道德的规范,道德是对法律的补充。
在小悦悦案件中,法律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而道德则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c85f3e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4c.png)
所谓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有时还包括相应的一定行动)。
当对象为人类时,往往与"阶级友爱"或"同胞情"相对应,指超阶级的或超国的、基于彼此都是人类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
当对象为非人类时,则往往基于彼此都是动物或生命这一认识的同情怜悯爱心名言爱心歌曲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身处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片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的滋润。
爱心是永远没有国界的。
与奉献同行,让爱心永驻。
如今,我发现很多人都已经到了麻木不仁的地步,面对别人的困难,他们毫无感觉,对于别人的帮助,他们授之坦然.冷漠和自私好比是沙漠和干旱,可以使你的心灵荒芜,杂草丛生.而爱心和奉献则是阳光和鲜花,滋润着你的心灵,装扮你的美好人生,爱心的威力是巨大的,如果人人有爱心,学会无私奉献,生活将充满温暖,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是温暖幸福的,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是和谐安定的,在你学会关爱他人的同时,你也会得到博大的爱.让我们一起同行,共同唱响美妙的爱心之歌.让爱心永远与我们共存!(舞乱你的心)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春天里的一缕微风,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关于爱心的名言感谢是爱心的第一步 --西谚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爱是理解的别名。
---泰戈尔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
----雨果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曼. 罗兰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英·莎士比亚)广东佛山市2岁女童在18名路人的漠视中濒临死亡的消息,如今已经发酵为一场对人性冷漠、道德沦丧的大讨论。
对于见死不救,道义上的批判固然不可少,但对于一个健全的社会来说,其良好规范的建立,则不仅仅仰赖于道德的建构,社会体制保障的健全才是我们勇于突破心障,奉献爱心的基石。
对小悦悦、郭美美事件的看法
![对小悦悦、郭美美事件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33d00df78a6529647d53ca.png)
1、对小悦悦事件的看法。
在我看来,小悦悦悲剧的产生,是社会问题的体现。
现在的中国正是在高速发展的轨道上,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这转型时期,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明显。
一、一件悲剧的事情发生了,不完完全全只是因为这个民族的道德多么低下,而还由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以及这个社会的文化等诸多因素决定的。
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是仍然是处在发展阶段,物质还是很匮乏。
物质的匮乏,导致人们对物质过度崇拜,“一切向钱看”,一味地追求财富的增长,使得人们忽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形成了社会冷漠的不良现象。
从之前的“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似乎存在着一种共性,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我的理解,“彭宇案”是因为老太婆知道自己摔断脚了,要好几万药费,肇事者已经逃远,因此迫不得已就讹人,把好人“彭宇”告上法庭,最终结果是好人被判,而肇事者逃之夭夭……而“小悦悦事件”是由于对于司机来说,当撞人未死时,巨大的长期赔偿是让每个司机最为头痛的,而当撞死后直接给钱了事这种变态的法律程序,也让司机更加倾向于直接把人干掉更为划算的禽兽想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司机即使没能把人撞死,也要把人轧死这种令人发指的行为……这两个事件都是悲剧的,而悲剧的产生都与“金钱”脱离不掉关系。
而那18个路人或许是受“彭宇案”的影响而不敢去救,或许归纳地说就是这个社会的错,是社会长期发展方式的弊端体现。
其次,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此次悲剧的原因之一。
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建国也才60多周年,改革开放也才30多周年,社会制度方面难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中国现在的经济飞速发展,法律法规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造成了社会乱象横生。
国家没有大力的提倡彭宇的这种见义勇为的行为,而是一味的经济建设;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经常是非颠倒,让人们无所适从,遂犯下大错。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悦悦被社会冷漠“遗弃”。
最后,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够,家长的监管不力也是“小悦悦”杀手之一。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def8e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小悦悦事件看法的道德小悦悦事件是中国社会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一起悲剧。
这一事件涉及到对人性的道德反思,引发了全社会对亲情、责任和公共道德的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悦悦事件所呈现的道德议题。
首先,小悦悦事件使我们对亲情的道德关怀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小悦悦是一个无辜的孩子,在遭受交通事故后被无人理会,这让我们深感震惊和痛心。
这其中涉及到亲情的伦理问题,即作为大人是否应该对孩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关怀。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反思,让人们意识到亲情是一个道德上的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忽视或者丧失。
其次,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小悦悦被多个人撞倒后,没有人及时施以援手,这使得我们不禁反思个人对他人遇难时的道德义务。
尽管人们可能害怕法律的约束,但是在道德上,我们应该秉持着对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感。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他人提供帮助和保护,这是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
此外,小悦悦事件引起了对道德教育和公共道德的重视。
小悦悦事件中很多路过的人没有提供帮助,这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让每个人都能够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援助。
此外,小悦悦事件也让我们对公共道德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公共场所,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遵纪守法,同时也要具备对他人的基本关爱和尊重。
这样的公共道德规范是社会安定和谐的基础。
另外,小悦悦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法律责任和立法需求的思考。
在小悦悦事件中,涉事司机没有及时停车并报警,这引发了人们对法律责任和立法的质疑。
我们应该反思交通法规是否健全,是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法律教育和监管。
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具有重要作用,只有通过立法和加强执法,才能保护每个人的安全和权益。
综上所述,小悦悦事件引发了社会对亲情、责任和公共道德的广泛讨论。
它让我们更加关注亲情的伦理问题,引发了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小悦悦事件反思
![小悦悦事件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b78ae22561252d380eb6edc.png)
小悦悦事件反思导读:范文小悦悦事件反思【篇一:小悦悦事件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
此事件由此引发国民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
“冷漠”成为时下中国最热的话题。
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
其实归根到底这件事件最终围绕着: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18个路人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审判?陈贤妹的好心救人是否是炒作?等这几个问题而成为时下的热点。
中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
自秦汉来,中国就有着优越的思想与传统美德。
古人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民风淳朴蔚然。
然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却丢失了他的灵魂,丢失了他自古就有的道德!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
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
然而,继彭宇案后,小悦悦事件再此激起了社会道德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小悦悦事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交通事故,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的是一个日益滑坡的道德该怎样唤起人们的良知。
如同一些国民所讲,道德的崩塌不敢肯定每个人都是无辜者,但可以肯定每个人都会是受害者。
小悦悦事件给了大家一个反思和情绪发泄的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大肆的宣泄我们的情感,一起探讨挽救道德的解决之道。
曾几何时,我们会义不容辞的救起无助的伤者;曾几何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扶起跌倒的老人;曾几何时,我们会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反思与行动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演讲稿
![反思与行动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c0b754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6.png)
反思与行动关于小悦悦事件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
今天我来到这里,为大家分享我的看法与理解,关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悦悦事件。
小悦悦是一名年仅2岁的女童,她的家庭在重庆接受朋友家的邀请,前往亲戚家中做客。
然而,在一瞬间,家长的疏忽和失职,导致小悦悦遭遇车祸,不幸身亡。
这件事情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哀悼。
我们看到了家长和社会的痛心和反思,但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社会中缺乏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问题。
针对这次事件,我认为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行动。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事件所暴露出的问题,是我们社会文化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延续和激化,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并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法律和道德意识。
其次,我们需要强调家长、教育和法律三者的联系与互动,做好家长和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沟通,强化法律教育,提高小区的安全管理与社会的整合力度。
从这一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家长的失职和社会教育的欠缺,我们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加强自身精神方面的修养,并提高自己的公德心、法制意识和责任心,对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和整改,我们应该做到长期的持久性,不仅仅是一个反思,也不仅仅是一个行为,更是一种信仰。
我们应该记住,成为一个社会公民不仅仅意味着个人自由,更意味着责任和义务。
在每个人每一次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思考我们自己为社会做了什么、为他人做了什么、为国家做了什么。
我们应该从点滴之中把思想体系完善,提高自我的品德素质,帮助他人做好事,为社会和国家解决问题、贡献力量,反思自己做了什么,感受自己对于世界的积极作用。
最后,在这个极度变革的时期,我们应该明确这一点:社会是我们自己建造的。
如果我们失去信心与行动力,如果我们放弃了理想与信仰,这个社会就会深深地受到影响和破坏。
小悦悦事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次重要的警示,它提醒我们要高度关注每一个人的安全和成长,要时刻警惕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此做出相应的倡导和行动。
谢谢大家!。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2d0aa2058fb770bf78a55a7.png)
小悦悦事件的反思小悦悦事件其实不是一个单纯的事件,也不能说是一个偶然的事件,既然事件发生了,我以为有一定的必然性。
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双江之子打人,从对喊出救命的人讨价还价到广受关注的彭宇案,从曾经的范跑跑事件到后来的药家鑫杀人,整个社会被冷漠、无情所覆盖,社会的良知被一点点摧残,仅有的道德感顷刻间似乎荡然无存,这不得不让人发问:中国是怎么了?中国社会是怎么了?前段时间,中央某部门发言说中国社会并没有发生道德大滑坡,简直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当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是慌忙的去掩饰还是去勇敢地去面对,去反思,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思考,而不是在去说一些自欺欺人的话,试图去掩盖一些事实。
鲁迅先生曾经讲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必须要认清的事实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
如果说一个单独的事件发生的话,那是个案,可以特殊对待,而当一系列的事情向我们无情地袭来时,我们就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了,而应该从宏观的层面去理性的看待,认真地分析,追本溯源。
其实,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着一种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以及这个时代人们的整体面貌的集中体现,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把所有的这些事件串联起来,把这一个个个体连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上把握,真正地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好问题。
根据调查,面对小悦悦事件,会有86%的人愿意出手相救,有14%的人袖手旁观,这还只是个调查,现实中,由于种种的不安与担心,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也还值得怀疑,毕竟真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十八个路人若无其事地走了,而只有一个拾荒的老太太去救人了,十八比一,多么令人震惊的比例,面对这一切,我们还能够说些什么?再大的愤怒也挽救不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中国社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的确确是取得了一些成就,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绩,但我们应该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些年走的道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道德法律案例分享(3篇)
![道德法律案例分享(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70641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0.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0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小悦悦事件”。
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在佛山街头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路过的18名路人目睹了这一惨剧,却无一人伸出援手。
事后,小悦悦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道德与法律的关注,人们开始反思道德滑坡现象,呼吁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
二、案例分析1. 道德层面(1)道德失范:小悦悦事件中,18名路人目睹悲剧却无人施救,反映出道德失范现象。
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逐渐被淡漠有关。
(2)道德冷漠:社会道德冷漠现象严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导致人们在面对他人遭遇困境时,不敢或不愿伸出援手。
2. 法律层面(1)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肇事者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然而,在“小悦悦事件”中,肇事者并未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2)法律漏洞: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存在漏洞,如对肇事者从轻处罚、对受害者家属补偿不足等问题。
三、案例启示1. 加强道德教育(1)弘扬传统美德:通过教育引导,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人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勇于承担责任。
2. 完善法律法规(1)修订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类似事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肇事者的法律责任。
(2)加大对肇事者的处罚力度:对肇事者依法严惩,以警示他人。
3.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1)树立榜样:宣传道德模范,引导人们学习先进事迹,提高道德水平。
(2)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道德正能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总结“小悦悦事件”是我国道德与法律交织的一个典型案例。
从这起事件中,我们应深刻反思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2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日益紧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小悦悦事件目录一、小悦悦事件概述-----------------------------------------(4)二、对冷漠路人分析-----------------------------------------(4)三、加强道德建设的措施-------------------------------------(5)四、具体措施的实施方法-------------------------------------(6)五、总结---------------------------------------------------(7)内容提要走在大都市的马路上,举目四望几乎全是陌生的人,人们心里的距离随着城市变得越来越大。
似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里筑起了一堵高高的围墙。
把自己隔绝在一个人的世界里。
而我们对于路边的陌生人,也越来越冷漠。
本文对小悦悦事件进行了概述并加以分析,之后强调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并具体的论述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以及道德建设的措施。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提高社会公民的道德程度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小悦悦,道德建设,措施。
对当今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反思——小悦悦事件时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地点:广东佛山南海黄岐镇广佛五金城事件:两岁的小悦悦被迎面驶来的面包车撞倒卷进车底。
两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理睬,接着小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
之后来往的十余个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小悦悦。
离世:在与死神抗争9天后,21日凌晨零时32分,小悦悦因全脑功能衰竭、多个脏器官衰竭,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路人见死不救的原因(一)没有法律保障众所周知,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
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
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而彭宇则表示无辜,表示自己是下车后看到老太跌倒好心扶起,却被老太及其家人一口咬定为“肇事者”。
而此类的事情在各地均有发生。
在“彭宇案件”的影响之下,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老人摔倒却无人敢扶的场面。
不难看出,没有法律的保障,大家害怕简单的做个好事之后,各种麻烦却也接踵而来。
这是诚信缺失的后果,同时也是法律不健全的遗憾。
(二)社会道德建设力不够1社会诚信的缺失在一家门户网站关于小悦悦事件的网络调查问卷中,有一项题为“你认为出现所谓道德底线丧失的原因是什么?”三千余名参与问卷的网友中,有71.9%选择了“社会互信状况被负面案例不断蚕食”这一选项。
负面信息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影响可以想象。
对此,有专家指出,要在全社会重构道德价值体系,恢复民众人际间的信任感,这其中有媒体的引导责任,更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全社会多元努力。
2缺失的社会保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体制的改革,人口庞大的流动人口基数中分化出的城市新移民群体面临着制度变迁和身份变迁的结构性问题。
制度结构性制约包括了户籍管理制度、单位制度、社区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民主选举制度和工会制度等;公民身份差异带来的权利不平等则表现在劳动权、居住权、福利权、教育权和医疗权等方面。
五金城的金鑫砂带档口的老板说:“我们的户口都在老家。
来这边做生意,哪有人管你户口的事。
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什么的,统统没有。
”另一位工仔则说:“我们就靠自己,没有人管。
但我们也不管别人。
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这种心态的表述似乎与“见死不救”的社会冷漠议题产生了某种联系。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措施小悦悦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呼吁对见死不救要立法治罪,同时也有学者表示,与其立法惩处“见死不救”,不如立法鼓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为他们“做主”,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在此期间,北大副校长吴志攀上月说的一段鼓励校友扶起摔倒老人的话再次被提起:“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
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吴志攀的这句话被网友理解为“北大为学生撑腰”,在被疯传的同时,各种版本的“撑腰体”也在演绎。
就在“撑腰”言论在网络上被广泛讨论之际,现实社会中的“撑腰”努力也在跟进。
民间公益网站筹建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企业向员工发起帮扶老人小孩的“扶一把”倡议书,律师们发起成立了“停止冷漠公益法律援助”律师联盟。
在发生小悦悦事件的广东,广东省工会也提出,将为见义勇为职工提供免费法律援助。
这些社会反应都在试图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和免费法律援助,来重塑见义勇的正气,纠正诬陷好人的歪风。
其实,就在这个全社会感叹“人心冷漠”的10月里,我们身边的爱心故事一直在不断涌现,而这些真实可感的爱心实例,也让全社会的“撑腰”努力变得更有力量。
加强道德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 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
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
构建和谐社会, 是一个经济问题、分配问题, 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道德问题。
加强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次,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不仅引起了我国经济生活的重大变革, 也引起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的一系列深刻变化。
作为人类社会道德进程中的一个环节。
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体系, 是伦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最后, 加强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一个社会能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即道德建设状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就无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而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固然要靠社会成员的内省, 外部力量的推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说, 加强道德建设,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道德建设水平高低, 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三加强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一)加强道德建设,首先要靠教育邓小平指出:“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病,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
”道德教育是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道德品质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教育,可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锻炼道德意志,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4]经过了小悦悦事件之后,需要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进行相应的改革,增强道德教育的程度、深度和广度。
具体的来说,从程度方面讲就是要加强重点教育,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用人民生边的优秀事例树立榜样,在无形之中增强人们的道德观。
从深度方面将就是要从小就加强道德教育,小时候的道德培养对于成长以后的道德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加强学校的道德宣传和增加道德课程。
从广度方面就是道德教育要覆盖全社会的人,而且也要达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争取在全社会的每个地方都建立道德模范,并加以宣传。
(二)加强道德建设,也要靠法治建设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都充分说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道德规范不行,没有法律的作用也不行。
只有使两者相结合,才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加强道德建设,也要靠法治建设。
必须建立健全规范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
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权利义务观念,把道德规范纳入法制建设之中,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同时,从小悦悦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法治建设的不足一面。
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是仁爱的民族,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等等,在这些重大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仁爱精神。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年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全国人民表现出来巨大的无私和奉献精神。
可是,才过了很短的时间,到了小悦悦事件中,却无法再发现这样的精神。
相反,在小悦悦事件中可以隐约的看见南京彭宇案的影子,虽然这并不是小悦悦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成为我们逃避小悦悦事件的借口。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南京彭宇案等这一类案子的出现,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进行法治建设中,应该加强法律保障建设,避免类似的案件再一次发生。
(三)发挥媒体的作用现代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了社会的窗口,是人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中,网络、手机、视频等新媒体和传播手段的高度发达导致的信息泛滥,资讯传播形式多样、渠道复杂,大大增加了政府和媒体紧急处置和有效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与危机事件的难度。
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体的功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进展和演变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媒体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媒体在紧急情况下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突发公共事件下媒体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媒体的基本原则,不能为了自身利益,夸大宣传和歪曲事实,造成社会的恐慌和混乱。
应该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使舆论朝着有利于将突发公共事件和危机事件转变为“转机”的方向发展。
[5]从小悦悦事件中,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多的报道社会不良事件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过于宣传社会的黑暗面,更容易让人们对社会失去信心,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在遇到相类似事件中的道德缺失行为。
媒体应该更多的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先进道德事迹,比如说长江大学学生救人事件、龙口女孩以身救人事件等等。
让社会充满在道德的环境下,将道德的理念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四)实现社会和谐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道路上应该将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为重点。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这些理念与道德建设有着本质的联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必须要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联系,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中,融入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
四总结老人摔倒敢不敢扶?孩子被撞敢不敢救?这两个“敢不敢”,成为今年中国街头每一个“路人”可能面临的选择题。
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一周年,也是中国社会关于“道德”话题讨论最热烈的一年。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道德争论中,有声音呼吁,希望这次社会大讨论之后,我们全社会能够得到振奋与动员,每一人从自身做起,用温暖唤醒冷漠,用爱心融化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