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学数学》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玩游戏,学数学》读后感

《玩游戏,学数学》读后感

赵春黄兰衍局名师工作室

1

作者简介

王志江,1972年出生,男,北京市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曾长期担任北京市市级示范学校校长。目前是南明教育总校长(之一)、南明教育数理课程建设总负责人、运城国际学校校长。痴迷教育,勇于创新;在《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中学数学》《北京教育》《中小学管理》等国内核心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曾出版着作《寻找生命的枝枝蔓蔓》、《七步研课法与三对话课堂》、《重新理解教育》(合着)等。

2

内容简介

3岁的孩子是不是应该开始教他学点数学?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也做不对口算题?孩子不爱学加减乘除?上小学之前,真的需要上“幼升小”数学衔接班吗?乘法表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才能记住?加减乘除以及四则混合运算,只有

通过题海战术,才能奏效?

着名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根据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生学,深入分析了0-12岁儿童心理发展过程,设计了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数学游戏,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游戏体验、对话等,培养数学观念,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快乐高效地学习数学。本书根据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符合3—12岁儿童学习水平的数学游戏,每个游戏附有详细的游戏过程记录和数学观念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广大家长和数学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阅读。

3

精彩分享

001前言“好玩”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最大动力第一章“玩游戏,学数学”的科学依据

002/第一节“玩游戏,学数学”背后的教育原理

007/第二节对游戏编排顺序的若干说明

009/、0-2岁:动作型的游戏

010/二、36岁:表象型的游戏

011/三、6—12岁:具体运算型的游戏

第二章3-6岁阶段的数学游戏

016/第一节3-6岁的儿童怎样学习算术

017/ 分类游戏

042/二、排序游戏

053/三、计数游戏

071/第二节3-6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几何

072/一、拓扑几何游戏

078/二、过渡阶段的游戏

086/三、将游戏活动转化为课程

090/第三节评估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基本程序第三章6-12岁阶段的几何游戏

097/第一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一维测量问题

097/一、数量守恒游戏

106/二、距离游戏

115/三、图形构造游戏

121/第二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二维平面几何问题

121/-、与平面坐标系相关的游戏

132/二、面积测量游戏

143/三、视图游戏

145第三节两种不同的几何空间观念

145/一、6-12岁儿童生成的空间观念不是欧氏几何空间观念

147/二、前欧氏几何空间观念具有怎样的生长方向呢?

第四章6-12岁阶段的算术游戏

151/第一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科学计数

162/第二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加法与减法

183/第三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乘法与除法

193/第四节6-12岁的儿童怎样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第五章创造数学,发明数学

200/第一节“创造数学,发明数学”的缘起

203/ 第二节数学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吗?

208/第三节远古人类怎样“创造数学,发明数学”呢 212/第四节今日儿童“创造数学,发明数学”的可能性

4

读后感想

看到内容简介和目录,不知道围观过来的你是什么感受?反正我是不会忘记当时相见恨晚,如获珍宝的难以抑制的兴奋。这种情绪源于,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长期从教小学低段。我常常思考什么是数学游戏?怎样叫好玩的数学?我常常苦恼对学生说“数学好玩”的时候好心虚,似乎我也并没有那么热爱数学,懂得数学,更不懂孩子是如何学

习数学的。

一边是对数学学困生的爱莫能助,一边是将到学龄的亲儿子。看到王老师的书,看到“南明数学”,我有了“拨开云雾见明月”的顿悟。江老师在序言中说“所以,我有必要再次提醒家长和老师们,阅读本书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理解我讲述的,于当下盛行的数学教育不同的“道理”,然后带着游戏的心态与自己的孩子尽情的玩游戏--甚至可

以把“学数学”暂时忘掉,对于儿童来说,首先是“好玩”,只要好玩,啥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一旦不好玩了,结果也就悲催了。”可见这是一本以尊重儿童情感为基础的数学教育科普读物。

当我准备写读后感,再翻看本书,深深地认同感再一次油然而生。“对儿童而言,情绪或情感上的满足必然能够带来认知或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如果“直奔主题”--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儿童没有发现成人的意图时,他们仍然可以当作纯粹的游戏去玩。但是,一旦他们敏感的“识破”了成人的“鬼把戏”之后,“游戏”活动也就不得不提前终止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了游戏而游戏”。

我不得不膜拜王老师,一个中学数学教师能够共鸣出这些幼小孩子的学习心理并给予大量数学游戏的支持。本书针对的学生跨越0-12周岁,各个年段有不同的的数学游戏

课程如分类游戏、排序游戏、计数游戏、拓扑几何游戏、数量守恒游戏、距离游戏、图形构造游戏、平面坐标系相关的游戏、面积测量游戏、视图游戏等等。且,每一个游戏课程都有单元主题、主题儿歌、分阶段游戏(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活动形式丰富,内容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最后两章还专门阐述了6-12岁儿童怎样学习数学运算和数学文明的发展史及未来的可能性。

这本书适合广大儿童数学教育工作者阅读,能够从游戏的角度研究儿童数学;这本书适合广大适龄儿童的家长阅读,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带动儿童进行游戏;这是一本有温度的数学教育着作,从爱出发,忠于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