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444b68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eb.png)
《驿路梨花》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的学生应“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提出“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人物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单元教材分析略读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
在七年级阶段,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略读方法。
同时,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主旨,而且要揣摩语言;不仅要掌握内容,而且要了解写法;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提高能力。
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要带领学生领会文中所记的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驿路梨花》,授课教学时,除弘扬雷锋精神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在写作记叙文时合理地安排顺序,巧妙地进行构思、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最苦与最乐》,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迪——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在此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厘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短文两篇》,除了要了解内容、把握主旨外,还要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加深了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活动。
要让七年级的学生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4c89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78.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教学设想:本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宿在小屋的得解除饥饿疲劳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了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力量,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切,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本篇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分析梨花树林中发现小屋。
教学过程:1.由新单元教学的开始,引出《驿路梨花》(板书课题)。
2.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初步了解本篇;参看注释阅读课文,理解词、句意、全文大意。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驿:篾:陋:撵:麂:葺:4.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5.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662bd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2.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3)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哈尼小姑娘和解放军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体会其作用。
(2)理解小茅屋的主人是谁,把握文章的主题。
2.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深刻的主题和细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美德。
三、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段梨花盛开的视频或展示梨花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梨花的美丽。
2. 提问学生:看到梨花,你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梨花的洁白、美丽、纯洁等特点)3. 教师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也与梨花有关。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感受梨花的魅力和人性的温暖。
(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正音释词。
3. 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1. 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作用:描写了梨树林的美丽景色,为故事的发展营造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
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f36a68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4.png)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和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性格和心理。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学生练习成果,进行反馈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课后学习提供指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驿路梨花》,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9fc42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0.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学习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
二、学习本文在立意、构思、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设想一、这是一篇小说,但根据初一册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仍按记叙文教学。
因此不必象分析小说那样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应着重放在对有关事物具体生动的描写,反映几个人物的精神面貌方面。
二、预习时要求学生事先完成课后习题一,填好表格以熟悉并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在立意、构思、写景、标题等方面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具准备:幻灯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文章线索,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揭示文章主题,明确写景的作用及标题设立的巧妙。
一、检查习过程中字词的掌握情况。
(幻灯展示)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学生到黑板上注音)⑴ A 驿路() B 荆棘() C 陡峭()⑵ A 竹篾() B 简陋() C 恍惚()⑶ A 麂子() B 修葺() C 讴歌()2.解释下列词语,(本题结合课文语境进行讲解,由学生回答)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修理房子。
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修长:长。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悠闲:闲适自得。
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上新课第二十一课《驿路梨花》。
板书课题:二一. 驿路梨花作者:彭荆风同学们是否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到一座深山去玩或到荒无人烟的野外去玩,就在我们玩得十分开心而肚子开始饿起来、腿开始酸起来时,天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这个时候你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有个落脚点,哪怕是一座破旧的小茅屋供休息也好。
)要是没有怎么办?(只好露宿山林或野外了。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01a0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7.png)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通过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3)课内外拓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内外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课文主题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
(2)评价学生在讨论、汇报中的表现。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关注学生在作文中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运用。
3. 综合评价:(1)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第15课《驿路梨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5课《驿路梨花》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70943b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0.png)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活动
1 2 3
角色分配
让学生分别扮演《驿路梨花》中的人物,如主人 公、梨花姑娘、过路人等。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 验人物情感和内心世界。
情景再现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几个关键场景进行情景模拟 。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在模拟中展现人物性格 和情节发展。
分享感受
在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 受和体会。这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人物形 象的把握。
断改进和提高。
03 课堂活动与实践 安排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布置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探讨《驿路梨花》中的主题和意义。要求每组提出独特观点,并与 全班分享。
小组报告
各小组在探讨后需准备一份报告,内容包括对课文的理解、人物分析、主题思想等。报告 形式可以是PPT、海报或口头报告。
互动问答
在小组报告后,进行全班互动问答环节。学生可以就报告内容提问或发表看法,促进课堂 交流和思考。
学生需要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驿路梨花》的背景、 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等方面的 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创新
文本解读与意境体验
01
02
03
深入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 文,理解《驿路梨花》的 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情 感表达。
创设意境
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与 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和 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进 入文本所描述的情境。
网络平台
利用学校或班级的网络平台,如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或班级QQ群等
,发布《驿路梨花》课程的教学动态和成果展示,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
孩子的学习进展。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和信息反馈机制建立
家校互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4d6e3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8.png)
七下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略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构思之妙。
2.细读语段,品析梨花内涵,领悟蕴含之美。
【教学重难点】1.学习略读,把握文章主要情节及人物,体悟学习雷锋精神。
2.理清作者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精妙构思;体会文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天,各地文旅“千呼万唤”吸引游客,我们湖北文旅就邀约了董宇辉团队来打造知音山水。
而云南文旅,另辟蹊径,聚焦群峰竞秀、梨花飘香的小众景点——哀牢山,主打中华美德“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忽如一夜春风来,驿路梨花处处开”,很快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一切都源于47多年前,作家彭荆风写的小说《驿路梨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穿书,在哀牢山的驿道上,在那些精美和温暖的文字中开启美好的遇见。
二、学情反馈:同学们读过几遍课文?请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写在黑板上。
在预习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请从人物、情节、环境等角度简要说说。
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评价:声音洪亮,整齐有力)三、略读:倾听一个美丽的故事下列人物中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小贴士: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学法指导:1.不指读,不回读,不出声;2.通过扫读,选择性地圈画他们为小茅屋做了哪些事,其它内容可以跳读。
(评价: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讨论探究: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说说理由。
追问:为什么不直接说是解放军战士建造的?按照小茅屋的修盖、照料、维护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情节,人物的出现次序应该怎么填?追问:在写作顺序当中,这叫什么顺序?作者直接这样安排好吗?为什么?总结:插叙小茅屋的来历,溯源小茅屋又用了倒叙,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产生的悬念和误会使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故事,故事中又有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1bc06f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a8.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6篇】主持词已成为各种演出活动和集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世界,主持词的实用频率越来越高,一般我们都会做好相关准备的,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6篇《《驿路梨花》教案设计》,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的好友哦。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了解鲁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理解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用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通过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2、学习从多角度多侧面挖掘人物内涵。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同学们,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疗救愚弱的国民,他弃医从文;为了揭露“吃人”的社会,他上下求索。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他是一位清醒的智者;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他是一位不屈的斗士。
他一生致力于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是当之无愧的伟人。
这就是鲁迅先生。
对于鲁迅先生,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鲁迅的作品。
鲁迅文学中的鲁迅形象:小时候的鲁迅—— 天真、烂漫、充满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赴日本求学时期、弃医从文的鲁迅—— 觉悟、思想、爱国情怀《藤野先生》回国组织同盟会时期的鲁迅—— 觉醒追求、执着坚定《孔乙己》老师启发导入:从学过的这些文本中,同学们似乎很容易不由自主地选择“伟大”这个词来形容鲁迅,他的地位如同圣人一般高大,好像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严肃的意味,让人只可远观,难以接近。
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回忆鲁迅先生》里,作者萧红就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鲁迅先生。
作者简介萧红二、初步感知——感悟鲁迅的普通与平凡同学们课前也做了预习工作,下面同学们快速通读文本,感悟萧红塑造的鲁迅形象。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764e7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9.png)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驿路梨花优秀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驿路梨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驿路梨花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梨花”的象征意思和作用。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构思巧妙,设置悬念、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的写法。
3.体会文章描写的朴实民风,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4.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彭荆风的资料,雷锋精神的资料,南宋诗人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首先欣赏一首诗,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南宋陆游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这首诗最后一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异常高兴的心情。
作家彭荆风借用这首诗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写了篇散文《驿路梨花》,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探究彭荆风要通过“驿路梨花处处开”表达怎样的情感?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关于梨花的诗句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苏东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白居易)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苏东坡)红袖织凌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商隐)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杜牧)2、雷锋精神雷锋(1940-1962),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却助人无数。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de6aea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d.png)
喻冰《驿路梨花》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3)分析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象征、拟人等。
4.精讲课文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作品内容,初步理解作品主题。
三、分析课文结构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2.分析课文结构,讨论课文主题第二课时一、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主要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2.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感受作品中的美好情感二、分析写作技巧1.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2.分析课文中的拟人手法第三课时一、精讲课文1.讲解重点句子、词语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二、课堂讨论1.就课文主题进行讨论2.分享自己的感受第四课时一、课堂小结二、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驿路梨花》,使学生深入理解了作品内容,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美好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fae1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d.png)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优秀7篇【课时安排】1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小说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巧妙构思。
2.体会小说设题的精妙。
3.弘扬传承雷锋精神。
一、直接入题,明确目标二、精读课文,初识小屋及屋主人1.请同学们齐读8--11段,从文中提炼信息,说说这是一间怎样的房屋。
2.从小屋陈设可以看出屋主人的什么特点?三、略读课文,体味悬念和误会的妙处4.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四、细读课文,品味“梨花”之美5.跳读课文,勾画出和“梨花”相关的内容,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6.你怎样理解文章的标题《驿路梨花》?五、总结延读,一花引得百花开六、板书设计驿路梨花处处开爱暖人间雷锋精神代代传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过程与方法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习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小标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难点学习本文内容的科学性与语言的通俗化相结合的特点。
方法:速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导入:大漠长空,天高地阔,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秋色斑斓。
待发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静默在发射塔架。
全世界的目光,都跨洋过海穿山越岭,投注在中国西北部这片大漠深处,聚焦在广袤旷野中这巍峨耸立的塔架上。
接着,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来为我们讲述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情况。
杨利伟,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他是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某某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
202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023年9月15日,太空探索者协会第27届年会在北京闭幕,杨利伟被授予“列昂诺夫奖”。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2ef37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9.png)
初中语文《驿路梨花》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并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审美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综合素质。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驿路梨花》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探讨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
4. 课文的拓展阅读和比较研究。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驿路梨花》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深入探讨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2.2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 探讨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背景。
3. 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对课文进行评价。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
4. 小组合作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研究。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对《驿路梨花》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内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主题探讨:深入探讨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
5. 拓展阅读: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研究。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4.2 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阅读理解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第三课时:探讨课文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
4. 第四课时:进行拓展阅读和比较研究。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7bc552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c.png)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感受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3、培养学生修身正己的公德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直接写梨花和间接写梨花的作用。
(2)理解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体会文章以花喻人的象征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驿路梨花》。
这篇文章会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美好。
(二)作者简介彭荆风,江西萍乡人,当代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边疆军民的生活和斗争为题材,具有浓郁的边疆特色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思考:这篇文章围绕着什么展开?(四)梳理情节1、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2、明确:“我”和老余在深山中迷路,借宿在一座小茅屋,得知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后来,梨花的妹妹告诉“我们”,这间茅屋是解放军为方便过路人而搭建的,梨花姐妹经常照料。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分别有什么作用?(1)直接描写梨花,如“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里的梨花描写展现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为下文的情节发展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2)以梨花喻人,如“梨花”象征着梨花姐妹的美好品质,她们的善良如同梨花般纯洁。
2、分析文章的构思特点(1)设置悬念例如,“我们”发现小茅屋,却不知道主人是谁,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2)巧设误会“我们”以为瑶族老人是主人,后来才知道不是,增加了故事的曲折性。
3、探讨文章标题“驿路梨花”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又指梨花姑娘,还象征着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791b91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驿路梨花》的诗句;(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通过创作、展示等途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态度;(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3)诗歌主题的领会。
2. 教学难点:(1)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应用;(2)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3)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美;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诗歌的奥秘;4. 情感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驿路梨花》,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如“驿路”、“梨花”等;(3)讨论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 分析解读(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举例说明诗歌的表现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4. 创作展示(1)让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进行小练笔;(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创作能力。
《驿路梨花》教案
![《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7d2a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f.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驿路梨花》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3)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搜集,了解课文背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三、教学重点1.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主人公驿路梨花品质的分析。
3. 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驿路梨花》的作者、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意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驿路梨花的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驿路梨花的品质。
第二课时5.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如象征、比喻等。
(2)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对文章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6. 课内外拓展(1)学生搜集课内外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学生分享资料,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对课文表达技巧的鉴赏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4aa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0.png)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背景,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阅读名著的习惯,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爱他人。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雷锋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欣赏作品的美。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如梨花象征雷锋精神。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驿路梨花》2. 相关背景资料(作者、时代背景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作品时代背景。
(2)板书课题《驿路梨花》,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梨花象征着什么?(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4. 深入分析(1)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梨花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关爱他人的经历。
(2)讨论:如何传承雷锋精神?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完成相关练习。
7. 课后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堂上的朗读展示,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
2. 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3f9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ef.png)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驿路梨花》主要是要我们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驿路梨花》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仔细体会记叙中的抒情。
2.掌握基本的快速阅读法。
过程与方法认真体会并掌握直接写人和间接写人的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弘扬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重点文章的记叙顺序和写人技法。
难点对小屋主人和文章中心的理解。
朗读法、品析法、合作交流法。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2课时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粉红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本文发表于1977年,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发生在哀牢山中的一个助人为乐的故事。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线索。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2.划出文章中描写梨花的句子。
第一处:4—6自然段(文章的开头)第二处:27自然段(文章的中间)第三处:37自然段(文章结尾)3.这几处的描写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虚写的?第一处:实写;第二处:虚写;第三处:望梨花(实写),想梨花诗句(虚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一、通过略读课文来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三、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本文进一步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文章梗概。
能力的养成,需要略读实践,要求用5分钟时间略读,复述故事以及筛选主要内容。
本文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要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分析插叙的作用。
另外,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了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最后,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句子,分析理解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理解了本文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揭示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主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同学们是否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当我们到了一处偏远的地方游玩,就在
我们玩得很尽兴,但却很疲乏和饥饿的时候,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的时候,我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呢?——就是有一处休息的地方。
刚才我们所说的这种情况与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驿路梨花》中“我和老余”的遭遇就很相似,那么他们遭遇的问题是否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了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课文。
教学活动一:略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与意图
略读课文,围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概括本文有哪些人?做了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
【学法指导1】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
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需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读完一篇文章,开始时阅读速度每分钟400字,以后逐步提高。
明确:“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瑶族老人为小屋送米——“我们”一起修葺小茅屋——梨花妹妹照看小茅屋——梨花妹妹说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并建造了小茅屋——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
所有为小茅屋做过好事的人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教学活动二:品读课文,精巧构思
任务与意图
理清小说的记叙顺序,综合运用了顺序和倒叙的记叙顺序。
学习小说精巧的构思,通过设置两次误会、三个悬念使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过程与方法
1、作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是否把答案一下子就告诉了我们?他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
/这篇课文何以做到如此的生动,如此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呢?明确:作者巧设两次误会和三个悬念。
两次误会:第一次是13和14段,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他说不是;第二次是30—32段,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
三个悬念:第一个是7、8段,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里面却没人没灯,于是发出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个是12至14段,我们认为是瑶族老人是主人,老人不是。
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个是29至32段,分角色朗读一下吧。
旁白+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
这一处的悬念是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学法指导2】悬念: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
2、本文层层设疑、步步推进,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作者是不是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的呢?这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学法指导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有三:1、在叙事时运用插叙,可使所写的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使文章的主题更鲜明、更深刻。
2、可以起到补充主要事件或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
3、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
明确:
(1)插叙瑶族老人借住照料小茅屋。
作用:写出小屋帮助很多行路人,意义重大。
(2)解放军建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教学活动三:赏读文章,情感升华
任务与意图
找出文中三写梨花,分析梨花的象征含义,进而理解标题的妙处以及主题。
过程与方法
我们熟悉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构思方面的技巧,最后我们回归到课文标题——驿路梨花,文章一共有几处描写梨花?各有什么含义?标题《驿路梨花》中的梨花除了自
★引入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分享交流:
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又是梨花姑娘,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
“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融为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
补充:作者在西南边陲生活过多年,亲自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尽管这篇文章可能是加入了作者虚构的成分,但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就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道理。
以后,同学们也要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
作者在谈此文的写作时,曾满含深情地说:“云南边疆民风淳朴,尽管当地的人们没有把学雷锋的口号挂在嘴上,但他们却一向有助人为乐的好习俗,好客、热情、关心他人,我经常想起那里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想起当年曾住过的深山老林里只为方便他人的小茅
像洁白的梨花开遍了神州大地。
分享学生体会:
本文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学习完本文之后,结合下面文章《梨花满咸阳》,谈一谈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同学讨论交流你的体会和想法。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略读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
学习了插叙的记叙顺序以及作用,还体会到了本文精巧的构思。
最后理解了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进而理解了本文的主题。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雷锋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助人为乐、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