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体味并认识面积单位。

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味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在积极主动的参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发展。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板各一张;黄色、红色、蓝色纸板各一张;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2.学生准备:红色、蓝色纸板每人各一张;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每组分别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现在大家思量一下:如果咱们要在这两个图形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幅作品?为什么?生1:我想选择小的那个,因为它的面小。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样。

师:你们都在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出教学内容,把学生带进有趣的数学学习之中,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可直观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小之分。

这样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新知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索(一)初步感知,理解面积的概念。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表面,铅笔盒的表面。

谁的面的面积比较大?学生回答。

师:生活中每一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我们叫做物体的表面。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那末图形有没有面积呢?2、封闭图形的面积。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进行小学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

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表现和个别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学情分析结果:1. 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已经掌握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2. 学生对于面积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很多学生将面积仅仅理解为图形的大小,而没有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数学概念。

3. 部分学生在面积单位的转换上存在困难,尤其是从较大的单位转换为较小的单位时容易出错。

4. 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了解较少,缺乏对于面积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的认识。

【教材分析】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结果,我们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 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小学数学教材中通常会涉及到面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转换等内容。

我们需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介绍和讲解方式。

2. 教材难度:需要评估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否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

如果教材过于简单,我们需要适当引入一些拓展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性;如果教材过于复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化的例子和方法进行教学。

3. 教材衔接:需要考虑教材的前后衔接,确保本次教学内容与之前和之后的内容有良好的衔接性。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课后反思,总结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进。

1. 教学效果评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观察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类,了解学生对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反馈:可以向学生征求对于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评价。

学生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以便今后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_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师:老师想对大家有一个了解,咱们班是男生厉害一些还是女生厉害一些?男生:男生厉害!女生:女生厉害!师:男生说男生厉害,女生说女生厉害,老师也不好做抉择。

我们通过一个涂色比赛来判断。

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要求:男女队各出一个代表,每组分得一个图形,看谁图的又好又快并且要把整个图片涂满。

男女各队给自己的队员加油。

二,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

师:通过刚才的比赛,女生队率先完成。

老师判定女生队取得胜利!男生你们服气吗?男生:不服气!师:为什么?生:因为分给女生的图形大,分给男生的图形小!师:你能仔细说说女生的图形什么大,男生的图形什么小吗?生:女生的图形面大,男生的图形面小!师:男生们,你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吗?我听到了一个关键的字“面”(板书)。

找一找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面?生1:书面。

生2:课桌面。

生3:地面。

师:同学们找的面都很好,我们既然找到了这么多的面,我们就来摸一摸这些面吧。

请同学们合上我们的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选择一个同学上前面来展示一下自己是怎样摸的。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摸法,把整个数学书的封面都摸完了吗?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摸完还能准确的展示出课本封面的面积吗?生:不能。

再找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正确的摸法。

(二)说一说师:大家对比一下书的封面,和黑版面,书的封面怎么样?黑版面怎么样?生:书的封面小,黑版面大。

师:也就是说面有大有小,面的大小就叫面积(板书)。

请大家看屏幕,你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吗?(出示)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

生:面积。

师: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其他物品的面积吗?生1: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生2: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看老师准备的道具。

你能从这里面选择一个物品说一说这个物品一个面的面积吗?生1:字典侧面的大小就是字典面的面积。

生2:牙膏盒封面的大小就是牙膏盒封面的面积。

生3:球表面的大小就是球面的面积。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幼儿园要举行涂色比赛,请你帮帮聪聪小朋友,他该选哪张卡纸?(出示三张大小不一的卡纸片),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你所说的“大”“小”是指纸片的什么大、小?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卡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 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请同学们用摸一摸自己课桌的面,再摸摸课本、练习本等物体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桌面和书的封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3)再比一比,课桌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板书:物体表面)(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2. 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生边摸边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2)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课本按不同位置摆放(横、竖、斜),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认识面积教案及反思[全文5篇]

认识面积教案及反思[全文5篇]

认识面积教案及反思[全文5篇]第一篇:认识面积教案及反思认识面积教材分析:《认识面积》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在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让“比一比,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成为学生亲身体验经历的过程,以达到深刻认识面积的含义。

在交流与实践中,体验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比较,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教材中初次接触“面积”,但在生活中学生能判断物体表面或图形有大有小之分。

为了让学生对于物体表面的大小有更多的认识、理解,我从谈话引入,让学生在比较树叶大小中激发矛盾,通过比手掌面、摸数学书的封面、摸桌面、看黑板面、看地面等多个活动,感受物体表面中的某一个面有大有小,使得学生在多种操作与实践中获得面有大小。

只有在参与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得。

英语里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

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发现、感悟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理解面积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经历比较几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具、学具:一角硬币,面积测量器,方格纸,长方形、正方形,乒乓球,牙膏盒,树叶状的纸片(1大1小),彩笔。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春天来了。

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树木突出了新芽。

小学数学_《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面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1.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过程,经历建立面积度量单位的过程,体验正方形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不畏困难,豁达,友善,协作、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经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在操作中体会使用正方形为面积单位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各种小面,卡纸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认识面、面积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师:大家喜欢卡通人物吗?师: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带来了两位卡通人物,认识吗?看四只手的胡巴,还有佩奇呢!课件出示:(胡巴佩奇)听说他们俩要举行一场涂色比赛呢,看把胡巴高兴的,猜一猜谁会获胜呢?生:我猜胡巴会获胜,因为他有四只手,生:我猜乔治那到底谁会获胜呢,让我们拭目以待,比赛开始课件出示:涂色的过程师:谁赢了?生:佩奇获胜了师:你想说点什么?生:不公平,佩奇涂的画面小,胡巴涂的画面大。

正义的使者呀师:是的,看来面有大有小,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2.感知面积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面的数学问题。

(板书:面);师:生活中你能找到一个“面”吗?生:桌子的面生:椅子的面师:你能找到一个比桌子“面”还大的“面”吗?生:篮球场的面操场的面多媒体屏幕的面大海的面师:同学们真有想象力,找到了这么多的面!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这样的面。

出示课件(教师黑板面)师:让我们把我们的手想象成一把神奇的、有颜色的刷子,把黑板的面刷出来,动手试一试吧生一边做“刷”的手势,一边齐声说刷。

课件演示:(刷出黑板的面)师:我们刷出了黑板的表面,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你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吗?生:生:师: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生: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师:我们再一起刷出课桌的面,好不好?生一边做“刷”的手势,一边齐声说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 》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第61、62页教材分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上“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为以后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调查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一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学生思维形式需要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

本课尽量运用直观教学具手段,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参与使知识形成。

但三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结合实例认识面积,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

《课标》还指出要注重面积认识的直观性和层次性,注重发展学生面积守恒的观念,要注重估测策略的运用,要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面积概念是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其他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精神,首先让学生认识“面”,例举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由于物体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接着让学生举例说明比较生活中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

其次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总结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再次让学生运用观察法、重叠法及测量法来比较出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意义。

2.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发展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交流、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直观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比较图形面积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认识面积单位》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信息窗1的内容。

《认识面积单位》作为概念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认识面积单位》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在此之前,学生学习过周长,知道了面积的意义,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过程,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并在量一量、估一估中感悟图形的面积的大小就是它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为后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积累经验。

在测量上需要经历“从线到面”的飞跃、同时也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

教学目标:1.经历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它们的大小,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面积单位。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积累几何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1平方厘米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米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活需求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那么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学生回答。

师:教室的面积又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2.重叠法比较。

借助问题:黑板面和教室地面相比,哪个面积大?学生一眼看出,接着教师再问:你能一眼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学生看不出,于是引导学生思考想出重叠法。

3.摆一摆比较。

当发现重叠还是比较不出大小,于是教师出示秘密武器,即小圆片和正方形纸片,教师课件演示。

3.方法总结。

课件对比三种比较方法,即利用小圆片、正方形纸片和小正方形纸片拼摆,哪种测量面积不合适呢?哪种测量面积更便捷呢?让学生明确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可以事半功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简便与合理。

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幼儿园要举行涂色比赛,请你帮帮聪聪小朋友,他该选哪张卡纸?(出示三张大小不一的卡纸片),说说你的理由。

2.提问:你所说的“大”“小”是指纸片的什么大、小?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使学生认识到,这里所谓的大、小实际上是说卡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一)结合实例,认识面积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请同学们用摸一摸自己课桌的面,再摸摸课本、练习本等物体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桌面和书的封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3)再比一比,课桌和黑板的表面哪个大,哪个小?(板书:物体表面)(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教师举例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生边摸边说,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2)通过想象举例说明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边想象边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大?(2)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这些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

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3)为学生提供一个橘子,请学生摸一摸橘子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橘子表面的面积。

4.将数学课本按不同位置摆放(横、竖、斜),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5.概括面积的含义。

(1)根据板书整理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整理完成面积概念板书)(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所包含的两个方面,也可以分开解释为: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学生提供两个图形(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学生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2)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激发度量意识。

生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如学生想不到,课件出示小精灵的建议。

生思考:你看懂小精灵的建议了吗?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给每个小组提供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若干,尺子、笔也可以将橡皮制成不同形状的小印章。

生操作。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

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①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②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体会:一是正方形能密铺所测图形;二是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师介绍:国际上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完成62页做一做。

交流时,让学生不但说明自己所填结果,还要说明自己是怎样想的?2. 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涂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其实关于面积还有很多知识等着我们去研究,比如说对于面积的度量,国际上就是规定了要用正方形作为度量面积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这些面积单位就是我们今后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板书设计:认识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国际上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认识面积》学情分析“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

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生理解概念有一定的难度。

《认识面积》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什么是面积,即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而且通过动手操作的方法,比较出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更合适,因为圆形、三角形都不能完全铺满两张卡纸,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话,能完全充斥图形,没有空隙,更加准确。

对于什么是面积,同学们都能掌握,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孩子会和周长搞混。

而对于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有的同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没有明确认识到,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把三角形也当成了面积单位,容易搞混。

但是大部分同学都能够掌握的比较好,整体来说孩子们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认识面积》教材分析主要是这两个内容:认识面积,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生观察、触摸和比较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学习本课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认识面积》评测练习1.摸摸你的课本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3.4. 从下面的长方形中剪去一个小长方形(如下图),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都减少了么?《认识面积》教学反思“面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内容。

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周长”,对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已经掌握。

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可以这样来说,《面积》是重点更是难点。

第一课时《面积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面积的含义和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作了许多的设计及活动安排,帮助学生能更快地、更准确地认识“面积”。

1、引导学生手摸、眼看、比较,使学生对不同形状物品的面积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而全面、清楚地建立物体表面的面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从实物上的表面抽象出数学上的“平面图形”,建立平面图形的表象,并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建立“面积”概念。

2、我有意安排了两张不能直接比较大小的纸片,抓住了“到底谁的面积大呢?”这一问题,向同学们提出:“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这样激发学生探究到底谁的面积大的欲望,这样设计给学生一个较为宽阔的探索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3、从观察法、重叠法、数方格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这样的合作活动入手,体验数格子法的便捷、准确,使下面会选用数格子法测量面积显得自然,也为单位面积的出台做好充分的铺垫。

4、这节课我还注重学生思考、发散思维,在后面的练习题中,做好展示、点评,继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认为以上几点是我本节课的教学中的值得肯定的地方,然而,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练习部分过少,没有更大范围的调动全班同学。

2、教学语言不够简练,重复性语言较多,课堂提问针对性不强。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适当调整,做到更好。

《认识面积》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课标解读“面积”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课程实施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含义,建立概念,形成常用面积单位表象,并积累丰富的直观经验和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物体,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观察、触摸、比较学生熟悉的物体表面,使学生直观感知物体的面及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含义。

例如,在例 1 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黑板、国旗的表面,并比较它们的面的大小,使学生对面和面的大小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采用“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描述的方式说明面积的概念,接着让学生模仿说出国旗的面积;然后,让学生说说课桌、数学书封面等身边实物的面积,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概念;最后,让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使学生认识到侧面也有面积,进而完善面积的直观认识。

2.创设“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产生用单位度量的需求;提供足够数量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等学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拼摆、比较的过程中,体会到正方形“既能密铺所测图形,且拼摆方便”的特点,明确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合适。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面积概念,借助多样化的直观材料,让学生会用面积单位测量并计数面积单位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