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和实践(doc 12页)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和实践(doc 12页)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普遍开展为组织机构带来许多管理上的困惑和难题。
文章从实践角度,结合理论研究,在管理框架、运维费和人、流程、技术的融合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阐述,并结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运维服务外包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
关键词:运维管理服务外包运维费随着中共十七大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以强调应用、注重服务和实效为特征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是阶段性的过程,而电子政务运维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
基于我国电子政务正在从大规模的建设向深化应用的运维阶段转换这一现状,运维活动由传统的设备更换、数据备份转换到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以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可持续为出发点,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业务部门的高效运转、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应用绩效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政务网络平一、明确运维服务外包的管理架构、类型和范围电子政务运维外包如影随形地与运维服务相伴而来。
这种运维外包表明:以合理的代价,将运维工作交由专业的运维公司操作,将政府机构从繁琐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业务本身,降低管理与运营成本;通过外包商专业化的服务和先进技术、项目管理专长与优势,获得高效能。
运维外包也是基于机构自身人力、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相对优势,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中,让运维服务跟上发展节奏的举措。
在外包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事先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此对外包的管理必须同步跟进和加强。
⒈确立外包的管理架构出于对运维外包内容和交付质量的考虑,外包的管理架构应由甲方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人员、甲方业务部门代表及承包商管理人员组成;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适时加入第三方咨询机构,以便对运维外包服务管理和运维活动从满足业务需求角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规划和指导。
浅谈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
浅谈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成为了政府机构与公民之间交流的桥梁,为政府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方式,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而在电子政务的实施过程中,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如何优化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成为了政府与相关部门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下面将就浅谈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展开讨论。
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支撑,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高电子政务运维服务水平的关键。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子政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还可以建立高效的绩效激励机制,激励电子政务运维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进取、为政府和民众办事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服务。
二、建立健全的工作流程优化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流程。
在运维工作中,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使得运维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工作手册,规范各项工作流程,明确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应该建立日常运维工作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运维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运维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
为了提升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政府可以引入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数据存储和处理效率,让政务运维服务更加智能化、自动化。
还可以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和民众服务。
四、加强对用户需求的关注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关注用户的体验。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用户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主要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正在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
到目前为止,主要地区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均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信息化的依存度大幅增加,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
我国已经承办和即将承办的奥运会、亚运会和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会议活动,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政务应用运维管理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沿用建设方式的管理思路与目前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粗放型的运维及外包管理与政府业务风险防范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此,受相关政府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城市,对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和外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现状总结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以下为报告摘要)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运维现状(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
我国主要地区已经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
从资金投入来看,也已进入建设转运维阶段。
以某副省级城市为例,2001年到2010年,建设资金与运行维护资金都呈上升趋势,但从2007年开始,运行维护资金呈现加速上扬态势(见图1、图2),但是与此同时,运行维护资金相对于建设资金的比重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比例失调,这迫切要求电子政务的运维规划和管理必须更科学,从而提升运维绩效。
图1 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时间序列图图2 运维资金相对建设资金的比重时间序列图(二)电子政务运维以系统、网络运维管理为主。
电子政务的运维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硬件为主的设备维护管理阶段,二是系统和技术管理为主的系统、网络运维管理阶段,三是满足服务型政府需要为主的服务管理阶段,前两阶段是面向信息技术与设备的,第三阶段是以电子政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为主。
中国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主要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正在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
到目前为止,主要地区政府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均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信息化的依存度大幅增加,公众对政府信息服务的需求日趋迫切。
我国已经承办和即将承办的奥运会、亚运会和世博会等一系列国际性会议活动,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政务应用运维管理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沿用建设方式的管理思路与目前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粗放型的运维及外包管理与政府业务风险防范的要求不相适应。
为此,受相关政府部门委托,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ITGov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等机构,选取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城市,对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和外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现状总结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以下为报告摘要)电子政务运维与外包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运维现状(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
我国主要地区已经基本完成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主要应用系统的开发。
从资金投入来看,也已进入建设转运维阶段。
以某副省级城市为例,2001年到2010年,建设资金与运行维护资金都呈上升趋势,但从2007年开始,运行维护资金呈现加速上扬态势(见图1、图2),但是与此同时,运行维护资金相对于建设资金的比重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比例失调,这迫切要求电子政务的运维规划和管理必须更科学,从而提升运维绩效。
图1 建设资金与运维资金时间序列图图2 运维资金相对建设资金的比重时间序列图(二)电子政务运维以系统、网络运维管理为主。
电子政务的运维管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硬件为主的设备维护管理阶段,二是系统和技术管理为主的系统、网络运维管理阶段,三是满足服务型政府需要为主的服务管理阶段,前两阶段是面向信息技术与设备的,第三阶段是以电子政务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为主。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管模式探讨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管模式探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电子政务服务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
我国倡导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
在这个大背景要求下,进一步地完善电子政务服务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
1我国电子政务服务面临的问题。
关于电子政务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获得一定的共识,目前主要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通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调整自身的结构,建立服务型的政府,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实现政务的高效化和透明化。
我国电子政务服务发展比较缓慢,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远远满足不了公众和企业对电子政务服务的需求。
一方面在政务建设中多数是采用自建模式,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角色和定位不够准确,没有足够的精力集中在主要的业务上,而且自建模式的成本也非常高,容易陷入技术和财政匮乏的困境。
另一方面传统的电子政务管理模式陈旧,管理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了我国电子政务服务的进一步发展。
2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分析电子政务服务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的,单纯地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完成电子政府的系列工作,包括政务系统的开发、平台的维护和日常的运营等等。
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来看,电子政务服务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建立起多元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是政府部门的必要工作。
一种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做法正是为了克服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实现政府政务的多元化发展而产生的。
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合约的方式,将政府和运营企业相联系起来,通过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服务外包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种方式从具体上来看,主要是政府部门政务的主要内容交由专业化的企业来负责。
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了技术咨询、服务系统建设、业务数据的传输和业务的执行等等的工作。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对政府服务职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
浅谈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优化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
在电子政务的运维过程中,服务工作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优化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优化策略。
一、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的现状1.服务范围广泛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工作包括系统维护、安全管理、数据备份、故障处理等多个方面,服务范围非常广泛。
为了保证政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维人员需要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监控和维护工作。
2.压力较大政府信息系统的运行涉及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运维人员的工作压力非常大。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或安全漏洞,可能对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3.技术要求高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维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经验,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运维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技术的发展。
二、优化的必要性1.提高工作效率当前政府信息系统越来越庞大复杂,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优化运维服务工作可以引入更多自动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2.保障信息安全随着网络攻击和安全漏洞的增多,保障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已经成为首要任务。
优化运维服务工作可以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问题。
3.提升用户体验电子政务系统服务的对象是广大的公民和企业,优化运维服务工作可以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
4.节约成本传统的人工运维方式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优化运维服务工作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节约成本。
三、优化策略1.引入先进的运维工具和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引入智能化的运维工具和技术,实现自动化的运维管理。
通过智能化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
2.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的权限管理、详细的操作日志等,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电子政务的外包管理
第四单元 电子政务的外包管理第四讲 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建设v外包(outsourcing)是指组织为维持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的专业化公司,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品质、集中人力资源、提高公众满意度。
v国内外实践表明,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引入外包模式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其专业化的有效途径。
v电子政务外包的原因:Ø信息技术及系统开发模式的迅猛发展ØEG系统本身的复杂性Ø人才缺乏Ø资金有限v内涵界定v EG 外包是信息技术外包的一种方式,是指将政府部门的IT应用、软件开发以及日常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化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为政府提供EG建设、运行维护,政府工作人员只承担行政管理职能,通过合理的模式授权给相关的企业参与电子政务的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v广义上来说,EG外包就是指EG系统的使用者与建设者不是统一体的建设模式,是电子的外包而非政务的外包,是政务实现电子化所需要的网络平台的开放、建设和运营的外包。
2.电子政务外包的动力v1) 降低电子政务的运营成本v2) 提高电子政务的运营效率v3) 降低政务部门的技术风险v4) 解决电子政务的投资不足v5) 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v6) 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v BOT模式BOO模式v BOOT模式DBFO模式v BTO模式BLT模式vv Build 建设 Operate 运营 Transfer 转让v Own 拥有 Design 设计 Finance 融资v Lease 租赁v1) BOT模式v BOT模式即建设(Build)—运营(Operate)—转让(Transfer),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限通过特许协议将基础设施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渡给项目投资人,当特许期届满后投资人将基础设施无偿地移交给政府的一种外包模式。
v BOT模式由于大幅度降低了政府投资的风险,在政府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得到较多运用。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运维与外包管理过程中的困惑
电子政务运维外包——管理与服务相伴成长运维与外包管理过程中的困惑目前大多数政府机构在运维外包中面对两难境地。
一般来说,技术水平够好就自己运维,管理水平够高就外包运维。
而对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管理规范尚需完善的机构,运维和外包又该如何呢?有一个案例具有普遍性。
某单位运维部门只有2人,要“照顾”到200多台终端设备和应用系统,运维的琐碎事项很多,对业务的影响很大,常遭客户投诉,领导也不满意。
曾尝试外包,但运维公司对他们的业务和需求并不十分了解,只因当初投标中价格最低而得。
执行运维期间,工程师在出现状况时不能及时到位,即使到位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运维公司也因此被扣款,这样挨了不到一年就一拍两散。
钱花了,状况没有改善,领导越来越不满,限令整改,但没有配备相应的资源和给予必要的支持。
2人在现有条件下举步难为,想给相关部门做些培训,却常被“没时间”婉拒。
此情此景,在我们以往对机构的培训中,大家都表示似曾相识,可见,在漫漫运维路上,众多机构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相同的经历。
此类问题虽属常见,但解决之道切不可将问题复杂化。
先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即领导关注什么?运维维护什么?到底要不要外包?从领导层和决策层角度来说,因对具体技术的不了解,对实施手段的缺乏,很容易将运维的挫折归咎到技术层面,而导致强调技术实现,强调工具软件,以为有了工具问题就迎刃而解,试图依靠最终技术改变人的主观意识。
我们可以回头看过去的二十年中,随着Oracle、SAP、JDE、SSA等陆续登录中国,加快了 ERP的市场推广速度,众多企业试图用拓荒自己的ERP来实现管理目标,但迄今为止,有哪一家实施的非常成功吗?凤毛麟角。
有哪一家不是因管理意识发生转变和提升而是因为工具用的好而使服务管理质量旧貌换新颜。
我们还可以参照银行业的基础设施来比对。
国内的银行业可谓设施完备,技术先进,工具齐全。
曾有一家世行的信息主管感叹我们国内的银行设备出乎他的意料,甚至比他们自己的还好,但近2年,我们的银行服务中断现象并未被遏制,波及的幅度一次更比一次强。
电子政务的IT运维管理“最佳实践”
财政局关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的调研报告
财政局关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的调研报告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察民意、惠民生、转作风、促发展”主题调研活动的有关安排,投资评审中心支部牵头,会同局预算处、经建处、收支管理服务中心等支部组建了专题调研小组,在石樵局长助理的带领下,开展了“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维护现状及经费情况”调研,旨在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鉴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选定了市规划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建委、市国土局以及市公积金中心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市级部门单位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情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逐步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分类从调研的几个市级部门单位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来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政务类、业务类、服务类。
政务类:主要指办公OA系统,用于处理部门单位的内部事务。
业务类:主要是与部门职能关联的业务处理系统,如市规划局的规划编制和审批系统、市建委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系统等。
服务类:主要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和成果发布、数据及信息查询等。
事实上,业务类和服务类通常是交叉、融合的,以市公积金中心为例,其主要职能就是公积金缴存、贷款、提取、封存、转移、销户等,而其建设的“住房资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既是涵盖所有业务环节的政务系统,也是面向公众的服务系统。
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从此次调研情况看,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起步较早。
市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始于新世纪初,历史均有十年以上,较早的XX市规划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始于1998年。
二是规模较大。
市人力社保局的“金保工程”,集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工资收入分配等信息于一体,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对社会公众“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市建委的“建管平台”涉及全市8000多个建筑企业的手续办理和10万余注册人员的管理。
财政局关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的调研报告
财政局关于市级电子政务系统运维的调研报告为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局党组关于开展“察民意、惠民生、转作风、促发展”主题调研活动的有关安排,投资评审中心支部牵头,会同局预算处、经建处、收支管理服务中心等支部组建了专题调研小组,在石樵局长助理的带领下,开展了“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运行维护现状及经费情况”调研,旨在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鉴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选定了市规划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建委、市国土局以及市公积金中心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市级部门单位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情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部门运用现代管理思想对传统“政务”进行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和逐步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分类从调研的几个市级部门单位已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来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政务类、业务类、服务类。
政务类:主要指办公OA系统,用于处理部门单位的内部事务。
业务类:主要是与部门职能关联的业务处理系统,如市规划局的规划编制和审批系统、市建委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系统等。
服务类:主要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和成果发布、数据及信息查询等。
事实上,业务类和服务类通常是交叉、融合的,以市公积金中心为例,其主要职能就是公积金缴存、贷款、提取、封存、转移、销户等,而其建设的“住房资金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既是涵盖所有业务环节的政务系统,也是面向公众的服务系统。
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从此次调研情况看,市级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起步较早。
市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大多始于新世纪初,历史均有十年以上,较早的XX市规划局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始于1998年。
二是规模较大。
市人力社保局的“金保工程”,集就业、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工资收入分配等信息于一体,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对社会公众“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市建委的“建管平台”涉及全市8000多个建筑企业的手续办理和10万余注册人员的管理。
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研究
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研究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 (4)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4)1.1.1 传统政务阶段 (4)1.1.2 电子政务初期阶段 (4)1.1.3 电子政务深化阶段 (4)1.1.4 当前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4)1.2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4)1.2.1 基本概念 (4)1.2.2 分类 (4)1.3 电子政务平台的作用与意义 (5)第2章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与规划 (5)2.1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原则与目标 (5)2.2 电子政务平台的总体规划 (5)2.3 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架构 (6)第3章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管理 (6)3.1 电子政务平台的组织管理 (6)3.1.1 组织架构设计 (7)3.1.2 岗位职责明确 (7)3.1.3 人员配置与培训 (7)3.2 电子政务平台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7)3.2.1 管理制度制定 (7)3.2.2 操作规范与流程 (7)3.2.3 监管与考核机制 (7)3.3 电子政务平台的运维体系 (7)3.3.1 硬件设备运维 (7)3.3.2 软件系统运维 (7)3.3.3 数据库管理 (7)3.3.4 信息安全防护 (8)3.3.5 应急预案与故障处理 (8)3.3.6 用户服务与支持 (8)第4章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维护 (8)4.1 电子政务平台硬件设备维护 (8)4.1.1 硬件设备概述 (8)4.1.2 硬件设备维护策略 (8)4.1.3 硬件设备维护流程 (8)4.1.4 硬件设备维护注意事项 (8)4.2 电子政务平台软件系统维护 (8)4.2.1 软件系统概述 (8)4.2.2 软件系统维护策略 (8)4.2.3 软件系统维护流程 (9)4.2.4 软件系统维护注意事项 (9)4.3 电子政务平台网络与信息安全 (9)4.3.1 网络与信息安全概述 (9)4.3.2 网络与信息安全策略 (9)4.3.3 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流程 (9)4.3.4 网络与信息安全维护注意事项 (9)第5章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管理 (9)5.1 电子政务数据资源规划 (9)5.1.1 数据资源规划的意义与目标 (9)5.1.2 数据资源规划的方法与步骤 (9)5.1.3 数据资源规划的实践案例 (9)5.2 电子政务数据采集与处理 (10)5.2.1 数据采集策略与规范 (10)5.2.2 数据处理技术与方法 (10)5.2.3 数据质量保障措施 (10)5.3 电子政务数据共享与交换 (10)5.3.1 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政策与法规 (10)5.3.2 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技术架构 (10)5.3.3 数据共享与交换的实践案例 (10)5.3.4 数据共享与交换的挑战与对策 (10)第6章电子政务平台的用户服务 (10)6.1 电子政务平台用户需求分析 (10)6.1.1 用户群体特征分析 (10)6.1.2 用户需求调研 (11)6.1.3 用户需求分析 (11)6.2 电子政务平台用户服务设计 (11)6.2.1 政务信息查询服务 (11)6.2.2 在线办事服务 (11)6.2.3 互动交流服务 (11)6.2.4 个性化服务设计 (11)6.3 电子政务平台用户满意度评价 (11)6.3.1 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11)6.3.2 用户满意度调查方法 (11)6.3.3 用户满意度分析 (11)6.3.4 用户满意度提升策略 (12)第7章电子政务平台的项目管理 (12)7.1 电子政务项目立项与管理 (12)7.1.1 立项原则与程序 (12)7.1.2 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12)7.1.3 项目管理内容 (12)7.2 电子政务项目实施与监控 (12)7.2.1 项目实施计划 (12)7.2.2 项目进度监控 (12)7.2.3 项目成本监控 (12)7.2.4 项目质量监控 (12)7.2.6 项目合同管理 (12)7.3 电子政务项目评估与验收 (12)7.3.1 项目评估原则与方法 (13)7.3.2 项目评估内容 (13)7.3.3 项目验收程序 (13)7.3.4 项目验收标准 (13)7.3.5 项目后评价 (13)第8章电子政务平台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3)8.1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13)8.1.1 电子政务法律法规的构成 (13)8.1.2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3)8.2 电子政务政策制定与实施 (13)8.2.1 电子政务政策的制定 (13)8.2.2 电子政务政策的实施 (13)8.3 电子政务法律政策对平台运行的影响 (14)8.3.1 保障电子政务平台的合法运行 (14)8.3.2 指导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14)8.3.3 提高电子政务平台的运行效率 (14)8.3.4 保障电子政务平台的数据安全 (14)8.3.5 促进电子政务平台的协同发展 (14)第9章电子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 (14)9.1 电子政务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14)9.1.1 系统性风险 (14)9.1.2 管理性风险 (15)9.1.3 法律法规风险 (15)9.2 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策略与措施 (15)9.2.1 技术保障 (15)9.2.2 管理保障 (15)9.2.3 法律法规保障 (15)9.3 电子政务平台安全监测与应急处置 (15)9.3.1 安全监测 (16)9.3.2 应急处置 (16)第10章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16)10.1.1 发展现状 (16)10.1.2 挑战 (16)10.2 电子政务平台的技术发展趋势 (16)10.2.1 人工智能技术 (16)10.2.2 云计算技术 (16)10.2.3 区块链技术 (17)10.2.4 大数据技术 (17)10.3 电子政务平台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17)10.3.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7)10.3.3 提升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17)10.3.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7)10.3.5 深化政务服务创新 (17)10.3.6 强化社会参与 (17)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1 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1 传统政务阶段在电子政务出现之前,政务活动主要通过纸质文件、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进行。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管模式探讨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管模式探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加速推进和互联网的普及,政府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也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不仅可以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还可以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但是,由于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模式涉及到复杂的信息安全、数据保护、财务监管等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模式,从而确保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顺利运行和发展。
一、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意义和现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服务外包逐渐成为政府提供数字化服务的一种常用手段。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能够方便政府将一些公共服务交由专业公司处理,从而减轻政府的压力,并且节省资金和人力成本,提高效率,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而目前,很多地方的政府已经开始采取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方式来提供服务。
例如,在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方面,广州市政府委托智慧安保公司进行视频监控的运维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和处理。
而在司法领域,北京市公安局也将指纹比对系统和智能化服务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进行运维管理。
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电子政务服务外包能够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但是在外包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首先,服务外包涉及到大量的人员、财务和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透明的管理和监控机制,很容易导致财务混乱和服务质量下降。
其次,外包公司往往会访问政府秘密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保障政府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政府和外包公司之间的合同、协议等文书也需要准确执行,进一步推进合作的顺利开展。
三、建立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监管模式的必要性鉴于电子政务服务外包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监管模式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政府和外包公司之间的信任,保障各方权益的平衡。
其次,监管模式可以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防范财务风险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确保政府数据的安全性。
浅析电子政务外包工程
浅析电子政务外包工程一、区域性电子政务的一些新的特点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性电子政务同样是区域性信息化的有力补充。
由于电子政务的目的不是简单的政务电子化,而是要带动企业的信息化和家庭的信息化乃至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因此,电子政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走向多领域、多行业的应用开发,每一个具体的应用开发也必将多样化、精细化,基于以上原因,电子政务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一、政府信息化项目中,一个行业应用甚至其中的一个功能模块,几乎可以支撑一家本地的中小型软件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比如中国电信软件有限公司在北京的一个合作伙伴(11个人),长期致力于税收管理系统中的中间件CDAP的开发,成为该公司承担国家金税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外包企业。
其二、电子政务工程的实施,需要实施方有较强的资源整合的能力。
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软件的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不仅需要实施方有丰富和完善的项目管理经验,同时,硬件系统可能会牵涉到多品牌的硬件产品,需要实施方有多个品牌和供应商的整合能力。
其三、信息化的部门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同样会面临由于“面”广、由于”点”多而带来的芜杂和烦琐,管理链条长,跨度大,由于管理的复杂,部分项目甚至出现由于对技术把握不准而造成工程瘫痪的局面。
为规避风险,缩短管理链条,越来越多的信息化部门将“外包”方式作为政府信息化工程的重要手段。
选择由大型的品牌企业总集成部分工程就成为保障电子政务有效完成的一种方式。
二、总集成商必须具备的一些基础条件从以上现象判断,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能够对政府提供总集成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具备下述能力。
1、良好的厂商资源、优质的售后服务、低廉的产品价格。
2、电子政务领域领先的承包商、具备可调用的国家级专家顾问。
3、良好的政府内部、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4、丰富的政府项目管理经验。
5、多种开发工具下的应用软件研发能力。
三、中国电信做为政府信息化项目总承包商的优势1、降低信息化主管部门的风险:电子政务的精细化发展让政府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
中国电子政务业务外包的可行性研究
中 国电子政 务 业 务外包 的可行性研 究
金大卫 中国国信信 息总公司 1 0 5 0 0 5
电子政务的管理者所接受。 【 文章摘要】 电子政务外包的内容人致分 为两类 : 本 文从 中 国 电子政 务外 包发展 情 况 ① 电子政务建设项 目的外包。在 电予 研 究作 为研 究的 切 入 点 、通过 对 电子政 歧 务项 日的实践中,全国各级政府大胆实 务外 包影 响 因素 的 分 析 ,初 步确 定 影响 践,创造 了很多好的工作方式和动作模式。 电子 政 务外 包的 可行 性 、得 出 电子政 务 般来说 , 电子政务的建设模式可以分成两 外 包将成为 中国 电子政 务建设发展趋 势 种 :自建模 式 和外 包模 式 。 结 论 ,这 一 结 论 将 对 中 国 电子政 务 业 务 自建模 式是指政府通过投资建设属于 外 包的研 究提 供 参 考和 贡 献 。 自己的主服务器和 电予政务系统来实现内部 业务或公众眼务电了化的一种建设模式 。 ‘ 在 【 关键 词 】 该模式中, 电子政务系统 一般通过招标的方 电子政 务 ;影 响 因 素 ;外 包服 务 式委托第三方建设 ( 这种模式又称为技术外 包方式 ) 政府 自己 ( 。 也可能委托第三方 ) 负 目前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已经进入 责维护 、管理和更新 ,系统产权属于政府。 ②电— 政务系统 的运维外包。 电子政 了全面建设 电子政务应用业务 系统的阶段。 在 2 0 年完成 电子政务网络环境建设的基 务系统建成后, 02 政府部门不再组建 自己的系 而是将全部或部分系统运维工 础上,以 “ 十二金”工程为代表 的中围电子 统运维 队伍 , 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已经启动 。 0 5 20 年中国政 作 ,以招标或谈判的方式,交付第三方 ( 信 府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投资为4 8 7 亿人民 息技术服务提供商 ) 提供专>H 务, I l 政府部 k ̄ 提供运维 币,20 年为 50 06 3 亿,增 长率为 1 .。随着 门只需负责提出系统运维的要求 、 69 中国电子政务业务的发展, 中国电子政务 的环境 、协调有 关方面工作、监督运维工作 对 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2 0 0 6年公布的 质量 即可 。 (06 22 年围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出要 ( 0~ 0 0 2 提 个 电子政务项 目是否适合外包应从 创新电子歧务建设的模式 , 提高电子政务建 该项 目所涉及到的业务和职能的最初两个角 没和运行维护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度来整理判断,即专 l和独特 『。研究后 I 生 = 生 由于电子政务外包的问题是随着电 子 提出了如下的政务业务 外包分析图: 政务的发展而提出的,冈此 , 对于它的研究 业务和职能的专有性。专有性 即非对 工作也相应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的研究仅集 外公开 , 可以细分为数据专有、业务专有和 中在市场需求、外包业务内容等方面 , 对于 非专有 。 电予政务外包可行性方面的研 究则较为缺 如上图, 那些业务 、 职能独立性强和数 乏 。加 强这 方 面的研 究 , 电子 政 务的研 究 据专业的部分业务 自已掌握, 对 而其他的都逐 是一个补充, 可以提供依据 以便于人们利用 步外包 。首先 , 对于数据 々有的项 目,由于 其指导工作实践:1推动电子政务外包业务 涉及到较高安全 L . 生,则应该避免外包,或者 和拓展 电子政务外包服务市场提供 参考依 由整个政府系统统一出资组织一些事、单位 I 据 ;2 补充中国电予政务研究领域的内容 ; 来进行外包。其次,对于 务专有的项目, . 3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采用电子政务业务外 如果其业务 为本单位独有, . 则必须根据外包 包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商的性质来确定是否可以外包 ,一般 来说 ,
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政务的项目外包还未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
电子政务项目外包作为电子政务业务外包最基本的部分,是在推进电子政务外包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部分。
本文从电子商务项目外包模式入手,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持续顺利实施发展。
[关键词] 电子政务; 项目外包; 外包模式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部门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这就使得引入外包机制,经济、高效地把电子政务开展起来成为优先选择方案。
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电子政务的项目外包还未成为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方式。
在具体实行电子政务外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
电子政务项目外包作为电子政务业务外包最基本的部分,是在推进电子政务外包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部分。
本文将分析我国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持续顺利实施发展。
1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概念及模式1.1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概念电子政务业务外包包括电子政务项目外包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
电子政务项目外包是指建设单位将项目建设和运维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委托给外部专业化机构来完成;而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是指除电子政务项目外包之外的其他所有外包行为。
按照外包内容划分,电子政务项目外包包括建设外包和运维外包。
建设外包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设计外包、集成实施外包、监理外包等。
运维外包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网络维护外包、桌面维护外包、安全维护外包和数据加工外包等。
1.2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模式所谓外包模式,就是指项目单位选择外包服务商参与项目建设和运维并实施有效管理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外包的管理模式。
以下分别从建设和运维两个角度分析电子政务项目的外包模式。
1.2.1项目建设的外包模式电子政务项目的建设有自建、代建、租建3种方式,不同建设方式下所产生的外包模式各不相同。
管理学论文:浅谈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践与思考
管理学论文:浅谈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践与思考摘要:政府直接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已呈现诸多弊端,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尝试把公共服务外包给社会组织。
南京市鼓楼区公共服务外包的实践取得一定的成效,推动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提升了财政使用效率,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较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服务“质”与“量”的需求。
但该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只有建立适度可操作化的监管机制、更多培育社会组织、建立三方评估机制、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合理划分公共服务外包领域、构建一种有管制的公共服务外包模式,才可以有效避免其不足。
关键词:公共服务外包;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实践公共服务外包是指政府将原来由其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
这是一种“政府承担、定项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新型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面临着财政负担重、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公共服务外包成为西方行政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制度创新,并在西方公共部门中广泛运用。
中国政府正从经济建设型向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海、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部分公共服务事业外包工作已在迅速推进中。
本文是在对南京市鼓楼区部分政府部门及相关社会组织如“心贴心老年服务中心”、“金康老年护理中心”等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基础上,综合整理分析完成的。
一、南京市鼓楼区公共服务外包的现状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从满足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出发,以“有限政府、无限服务”为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契约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向社会组织购买部分公共服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外包。
电子政务外网运维管理的经验及思考
电子政务外网运维管理的经验及思考作者:杨俊芳来源:《电子世界》2014年第06期【摘要】电子政务外网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基本进入到提升服务和应用发展的阶段,运维管理工作是保障外网顺利发展的基础。
本文结合山西省电子政务外网的运维实践,总结了政务外网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经验,并分析了在政务外网运维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部分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政务;运维管理《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未来电子政务行动计划要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从国家层面规划了电子政务运维工作的方向。
来自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的最新数据表明:截止到2013年底,电子政务外网的市级覆盖率已经达到93.9%,区县覆盖率达到89.9%,其中12省已经达到乡级覆盖。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在2013年全国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工作报告中指出下一步工作思路上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转变:从基础网络平台到(兼具大规模业务部署、全局性负载分担、高等级灾难备份、海量数据交换、公共应用服务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的转变、从政策和投资驱动到以应用与创新服务驱动的转变(积极承载大型面向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的政务服务应用)、自身力量单独建设到汇聚多方力量的建设(代建制、外包、事企合作)的转变。
可以看出,外网已经基本完成了建设阶段,目前转入了发展和大量应用的阶段,这同时也标志着对政务外网运维管理的要求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山西省电子政务外网(一期)工程于2008年可研批复,历经三年的集中建设,于2011年底完成竣工验收。
完成了省级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安全保障体系、应用支撑平台的构建,到目前为止实现了11个市和50多个政务部门的互联互通。
当前工作的重点已从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的建设转向以深化应用、提升应用效益为主要特征的“运行维护”阶段。
省级平台经过多年的运维,积累了一定的运维管理经验,同时也对目前外网运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普遍开展为组织机构带来许多管理上的困惑和难题。
文章从实践角度,结合理论研究,在管理框架、运维费和人、流程、技术的融合以及绩效评价等方面做了阐述,并结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运维服务外包案例进行了实践验证。
关键词:运维管理服务外包运维费随着中共十七大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战略的深入推进,电子政务为推动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一个以强调应用、注重服务和实效为特征的新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是阶段性的过程,而电子政务运维则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
基于我国电子政务正在从大规模的建设向深化应用的运维阶段转换这一现状,运维活动由传统的设备更换、数据备份转换到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的支撑平台,以业务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可持续为出发点,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为业务部门的高效运转、管理决策科学化和应用绩效不断提升提供保障。
电子政务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如政务网络平台、安全支撑平台、应用支撑软件平台、政务门户网站等。
电子政务系统的顺畅运行需要子系统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提供稳定的服务。
因此,对电子政务系统提供有效的运行和维护显得尤为重要,它将对工作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然而,多数政府部门却面临运维力量不足、运维能力有限、运维技术人员不稳定等现状。
目前,多数机构采用了运维服务外包的模式,用管理来弥补技术缺失、人力不足的情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我国电子政务运维和服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第一,多数机构的建设模式仍然以部门分散建设为主体,与政府业务整合和管理创新的要求不适应,因各自为政造成跨部门业务系统的重复建设;第二,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正式实施,公众对信息公开、网上办事需求有了巨大增长,对运维服务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管理的缺憾显露出来;第三,现行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要求仍不适应;第四,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的人才、机构和管理能力与推进电子政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上述问题反映了电子政务运维和服务管理的不成熟。
步入深水区的电子政务运维服务管理已经没有石头可摸,要在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走出自主创新的新路。
经过研究实践与探索,针对电子政务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应优先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明确运维服务外包的管理架构、类型和范围电子政务运维外包如影随形地与运维服务相伴而来。
这种运维外包表明:以合理的代价,将运维工作交由专业的运维公司操作,将政府机构从繁琐的运维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于业务本身,降低管理与运营成本;通过外包商专业化的服务和先进技术、项目管理专长与优势,获得高效能。
运维外包也是基于机构自身人力、能力不足的现状,利用相对优势,在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过程中,让运维服务跟上发展节奏的举措。
在外包实施过程中,有许多事先无法说清楚的问题,因此对外包的管理必须同步跟进和加强。
⒈确立外包的管理架构出于对运维外包内容和交付质量的考虑,外包的管理架构应由甲方技术中心(或信息中心)人员、甲方业务部门代表及承包商管理人员组成;有条件的单位,还可适时加入第三方咨询机构,以便对运维外包服务管理和运维活动从满足业务需求角度给予客观、公正的规划和指导。
甲方技术中心作为甲方与运维承包商的接口,既为业务提供支持、辅助,也为承包商架起了与业务联系的桥梁。
作为接口部门,甲方技术中心还肩负着向承包商进行运维服务提供必要资源的职责,以保证日常运维的顺利开展;对于重要工作和重点事件的处理,为运维承包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组织内部的协调。
甲方的业务代表是最能将自身业务表述清楚,并及时提供需求梳理、服务请求以及改进要求的组成成员,享受运维服务的成果用以推进业务发展;甲方对承包商的工作要求往往都是来自业务的需求,因此对运维服务工作最有发言权。
而运维承包商是支持整个运维活动的主体,对运维服务的实施、业务需求的满足、甲方工作的改进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
运维承包商的管理人员应对运维团队管理具有权威性,对团队内部进行资源配置、岗位职责安排,引领运维团队达成期望的运维目标,对内代表客户利益,对外代表团队利益。
第三方咨询是近年来被逐渐接受的一种专业活动。
它不站在任何一方的利益上,而又兼顾到各方利益,以实际效能为前提,从整体规划、操作实施、产生结果和改进提升角度就运维服务本身给出指导。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要求咨询专家本身就要成为行业专家,对行业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高度。
⒉运维外包的类型经过了几年的运维实践,运维外包可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谁建设谁运维、外包建设自己运维、外包建设外包运维和综合运维。
这四种类型各有优劣,关键取决于对运维外包的管理和运维外包行业的成熟度。
值得探究的是,谁建设谁运维,解决了乙方不熟悉甲方状况的问题,但隐藏的管理与技术的风险也是毫无疑问的。
在这方面,近几年有太多的实例举证。
例如,某客户银行卡上的5万元不翼而飞,案件调查的结果是,程序员在编程时顺带编写了一段黑客程序,将客户信息记入日志。
如果程序员进入不了生产环境,他就无法操作,但偏偏运维的也是他,就有了可乘之机。
因此,谁建设谁运维,从审计的角度是不提倡的。
但如果运维方与建设方是同一家机构的不同部门,这样的情况也可予以考虑。
这种建设与运维形式上的独立和实际上的独立,使得对问题的发生、预警、控制和解决提出了不同挑战。
形式上的独立相对要容易做出判断,而实际上的独立要困难得多。
关键的问题是建设商在验收交付时,要向甲方提交完整的专业报告,使得无论谁来运维,都可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在这方面,能够达到专业水准的国内企业确实不多。
当然,市场的快速发展,海外兵团的区域渗透,需求的不断产生,领导对此的逐渐重视,将催生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运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⒊运维服务外包的范围运维服务外包是将非核心、技术复杂和繁琐,且与业务职能相对独立的运行维护工作外包。
明确外包范围的主要目的是清楚界定哪些内容可以外包,哪些内容不能外包。
尤其是针对信息安全的外包,要严格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界定外包范围。
同时,信息化系统由于涉及专业方向很多,行业中同时可以承担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公司并不多,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相互之间关系较近的系统归类在一起,便于外包组织和实施。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机构和部门将其非核心业务以服务合同的方式外包出去,以寻求优质的专业服务,提高工作效率。
美国人将这种外包服务称为“可管理的服务”。
早在2001年,西雅图的一家医疗保健机构就将其服务台的工作外包给了印度,通过网络语音传输,满足客户的服务响应,这种外包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
二、预算先行,保证运维服务外包顺利进行国内机构面对运维费问题的尴尬,尤如找到水源却发现没有盛水的容器。
政府和服务承包商对于外包的预期,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政府通过外包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可靠的IT 系统和稳定的运营维护,服务商则可以从项目维护中获得持续的回报。
数年过去,蓦然回首却发现,究竟以怎样的机制和标准实现这种双赢,政府和企业如何把握双方合作的权利和义务,依然是摆在大家面前的未解之惑。
运维费是运维服务外包的保障。
有了这个保障,运维服务外包才可顺利进行下去。
在2008年4月份,工信部杨学山副部长给财政部所做的“信息化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钱不是花得越少越好,因为越少越好,对运维服务,对可持续发展是有问题的。
很多招标中强调最低报价时,砍掉的是服务,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最低价,风险很大。
需要适度的资金,通过专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式适度进行”。
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经验在目前国内没有统一运维费标准的情况下,出于运维工作的需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了运维费预算办法。
首先,将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绘制一张清晰的信息资产地图,作为申请运维费的第一参考依据;第二步是明确服务内容,对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列出清晰的目录,提供给业务部门;第三步是从需求角度梳理业务流程,并围绕业务目标进行适时调整。
同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几年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一直重视数据积累工作,拥有完整的数据库,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不同维度的信息支撑。
在运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评估性等方面进行创新。
首先将设备保修服务与运维人工费用分开,在人员级别、费用标准、工作量等几个方面进行细化,确保运维预算的合理性;其次针对运维目标和需求,确定了运维的基本目标是系统可用,而不只是设备灯亮。
与此同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还主动向财政局申报,将运维项目列为市财政局的绩效考核范围。
此举使财政部门对划出资金进行有效监管,明确支出去向和产生的效能,以及沉淀下来的资产。
⒉资产分类办法核算运维费的一个前期重要工作就是进行资产统计和分类。
这是申请运维费的基础工作,也就是要搞清楚自己的“家底”。
资产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分为财务视角的资产分类方法、资产管理的分类方法、资源管理的分类方法和运维资产管理的分类方法。
财务视角的资产分类基于资产转固,便于财会审计;资产管理的分类方法基于资产属性,便于资产配置管理;资源管理的分类方法基于拓扑发现原理,便于资源的通信、故障排查;运维资产管理的分类方法则是从信息化资产运维费系数的角度,按照运维费系数的结构异同进行分类,便于运维支出的精细化管理。
为运维费预算所做的资产统计应以运维资产进行分类,对于不在运维范围内的资产不支付运维费。
该分类方法以信息资产的资产属性和运维费系数,兼顾了国家“信息资产分类”、资产属性、建设与运维的衔接等多种因素,以便政府机构在运维工作中灵活运用。
表1为运维资产分类的详细情况。
表1的内容根据国家标准《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及有关国家部委的资产分类综合而成,主要考虑尽量采用通用统一的方法,避免各家都做自己的分类而造成分类多样化的混乱局面。
三、合理组织人、流程、技术及其绩效评估机制人作为运维服务中的主体,驾驭整个流程和技术;而流程犹如血液,传输在每一节点上运用技术(即工具)所输出的结果,并作为输入传递到下一节点,同时,流程也规范着人的行为。
技术日新月异,工具种类日趋繁多、细化和成熟,使技术实现变得轻而易举。
业主机构总是希望以结构化的流行来确保所需的请求能够得到正确识别和优先排序。
然而,确定业务需求的大多数努力都是在处理人的问题。
人、流程、技术成为运维服务管理实践,乃至所有项目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它们的关系模型已有广泛的描述。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运维服务外包管理中,有效地将人、流程、技术进行组织与配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他们通过制定故障等级,确定标准的响应方式和时间,通过规范化的流程将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和服务工具集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