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
完整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完整版)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大全全解引言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和进化过程。
了解生物遗传与进化对我们理解生物起源、多样性以及人类疾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解析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研究。
基础知识1.基因与DNA: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储存在DNA分子中。
2.染色体与基因组:染色体是DNA分子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可见形态,而基因组是某个生物所有基因的集合。
3.遗传物质的复制: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能够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4.遗传的规律性:遗传现象遵循一系列的规律,包括___的遗传规律、分离与自由组合的规律等。
遗传的分子基础1.DNA的结构:DNA由双螺旋结构组成,包括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
2.DNA的复制与转录:DNA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复制,转录后形成mRNA,再通过翻译形成蛋白质。
3.RNA的结构与功能:RNA也是核酸,具有单链结构,包括mRNA、r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
4.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通过多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的规律与机制1.___的遗传规律:___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现象中的分离与重新组合规律。
2.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物质在有性生殖中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
3.突变与基因变异:突变是指DNA序列的突发性改变,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
4.进化的基础: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
进化的证据与机制1.古生物学证据:化石和化石记录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过程和时间。
2.比较解剖学证据:不同物种的生物结构比较可以揭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3.生物地理学证据:不同地区的物种分布和分布模式可以反映生物的进化历程。
4.分子生物学证据:基因序列的比较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距离。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XXX豌豆杂交试验(一)XXX选择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原因如下: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遗传学中常用的概念及分析如下: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例如: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例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3.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例如,高茎用D表示。
4.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例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例如,矮茎用d表示。
5.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例如,DD或dd。
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6.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例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7.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DD×Dd等。
8.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例如:DD×DD、Dd×Dd等。
9.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例如:Dd×dd。
10.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例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必备知识
遗传与进化高考生物必备知识进化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遗传学是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与进化相关的知识点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遗传与进化的一些重要知识,帮助高考生复习备考。
一、基因与遗传1. 基因的定义与构成:基因是指控制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功能DNA片段。
它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
编码区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DNA序列,而非编码区则发挥其他重要功能。
2. 遗传物质的特性: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变异性和可复制性的特点。
稳定性保证了新生物体能够传承遗传信息;变异性使得群体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可复制性使得遗传信息能够代代传递。
3.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生物遗传物质传递的基础。
复制过程中,DNA双链解旋后每条链作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最终得到两条与原DNA完全相同的分子。
4. 遗传物质的突变:突变是遗传物质变异和进化的重要源泉。
突变可以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化,进而产生新的遗传特征。
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同义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倒位、倍复制和易位)等。
5. 遗传物质的表达:遗传物质的表达包括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转录是指DNA模板上的基因信息被转录成RNA分子,翻译则是RNA被转化为蛋白质。
遗传物质的表达是基因型与表型之间联系的桥梁,不同基因型可以产生不同表型。
二、遗传规律与遗传定律1.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础,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互作用定律。
分离定律说明了在杂交过程中一个性状的两个基因在单个个体中是独立分离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了不同性状之间的基因是相互独立的;互作用定律说明了基因不仅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还可能受环境的影响。
2. 确定染色体性别:人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XY,而女性的为XX。
受精卵中的精子带有X或Y染色体,卵子只能带有X染色体,当精子的Y染色体与卵子的X染色体结合时,形成的组合为XY,即男性;当精子的X染色体与卵子的X染色体结合时,形成的组合为XX,即女性。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核心知识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研究的是生物物种的遗传特征和演化过程。
下面将介绍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核心知识。
一、遗传基础知识1. 遗传物质:DNA和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础,DNA是所有生命体遗传物质的载体,而基因是DNA上的遗传信息单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2.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
包括隐性和显性遗传、分离和自由组合、完全显性等规律。
二、基因和染色体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拥有的基因组合,而表现型是基因型在相应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形态特征。
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2. 染色体和遗传:染色体是细胞核中DNA的一种有序排列形式,不同的物种拥有不同数量和形态的染色体。
染色体通过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复制和分离,实现了基因的遗传。
三、遗传变异和突变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个体间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差异。
它是自然选择和进化的基础,使个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
2. 突变:突变是DNA序列发生突然而持久的改变,是遗传变异的一种重要形式。
突变可以是有害的、中性的或有利的,对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遗传与进化1. 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证据都表明了生物已经经历了演化过程。
2. 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指出适应环境的个体将更有机会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基因逐渐传递给后代,推动了物种的演化。
3. 进化速率和模式: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有的物种进化缓慢,有的物种进化快速。
进化可以呈现出渐进性、平衡性、分支性和突变性等不同模式。
五、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1. 遗传工程:遗传工程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生物的基因组成,以获得特殊的功能或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转基因等。
2.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细胞和分子等生物材料,开展实验室研究或工业生产的技术手段。
例如,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原理1.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它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的双螺旋结构,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编码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2. 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是DNA上特定的DNA片段,携带着控制特定遗传特征的信息。
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表达为蛋白质,进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3.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配对定律。
它们揭示了基因在遗传中的传递和表现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遗传的表现形式1.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个体基因的组合,它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表现型是基因型在外部环境作用下的表现,是个体可观察到的性状。
2. 隐性和显性:隐性基因是指在杂合子中不表现出来的基因,只有在纯合子中才能表现出来;显性基因是指在杂合子和纯合子中都能表现出来的基因。
3. 顺式和杂合性:顺式是指同一基因对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杂合是指同一基因对的两个等位基因不同。
杂合性体现在个体表现型的变异程度上,可以为进化提供变异的基础。
三、遗传的模式1. 基因的多态性:同一位点上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现象称为基因的多态性,是种群遗传变异的基础。
2. 基因的突变:基因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永久性的变异,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突变是进化的基础,通过不断积累和选择,种群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3.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它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保证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传递。
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会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4. 遗传的性别差异: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人类的性别决定机制为XY型。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个体的性别和性状的遗传方式。
四、进化的基本概念1. 进化的概念: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遗传和形态上的变化。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演化的根本原因。
2. 适应和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和基因,推动物种朝着适应性更强的方向演化。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一、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DNA数)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但X和Y也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4分子DNA。
(二)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各时期特点: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减Ⅰ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Ⅰ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减Ⅱ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减Ⅱ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减Ⅱ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特点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时是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②、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③、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在动物的精 (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四)受精作用:精子和卵细胞识别、融合的过程。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和领域,也是高考生物科目中的重要考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考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包括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分子基础、进化的概念和证据等内容。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简称孟德尔定律)和多基因遗传规律。
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来的遗传定律,包括:(1)单因素性状的遗传:对于单一性状,在杂交中,表现优势的称为显性性状,被掩盖的称为隐性性状;后代的表现符合1:2:1的分离比例。
(2)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不同基因在杂交中的组合遵循自由组合和独立遗传规律,互相之间相互独立。
(3)性状的分离和重新组合:通过自交或杂交,性状进行分离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组合。
2. 多基因遗传规律多基因遗传规律是指多基因控制一个性状的遗传现象。
在多基因遗传中,表型呈连续变化的性状称为连续性状,如身高、体重等;表型呈几个离散类别的性状称为离散性状,如血型、眼睛颜色等。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指DNA和基因的相关知识。
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其功能主要包括:储存遗传信息、复制遗传信息、转录生成mRNA和调控基因表达等。
2.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编码区段,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或RNA。
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区)和内含子(不编码区)组成。
基因的功能包括:决定遗传特征、调控生物体发育和代谢活动等。
三、进化的概念和证据进化是生物种群和物种遗传特征逐渐改变的过程,是生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1. 进化的概念和驱动因素进化的概念包括:物种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进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自然选择、突变、基因流和遗传漂变等。
2.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细胞结构和生物化学、生态位和类似结构等方面的证据。
这些证据表明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遗传与进化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生物演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遗传和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遗传基础、遗传变异、进化驱动力和进化模式等方面。
一、遗传基础1.DNA是遗传物质,携带了生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组成,包括腺嘌呤(A)、鸟嘌呤(G)、胸腺嘧啶(T)和胞嘧啶(C)。
2.DNA通过转录作用形成mRNA,随后再通过翻译作用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物质。
3.基因是DNA的一个片段,负责编码蛋白质的合成。
一个基因通常对应一个蛋白质。
4.基因型和表型分别指代个体的基因组和表现形态。
基因型决定了表型。
二、遗传变异1.突变是遗传变异的基础,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点突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移突变。
3.突变的发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也可以是人为引起的。
4.突变会导致基因型的改变,从而影响个体表型的特征。
三、进化驱动力1.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驱动力,由达尔文提出。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2.适者生存导致了适应性进化,个体和种群的适应性增强。
3.环境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选择压力的变化,从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4.遗传漂变是另一个进化驱动力,是随机的。
四、进化模式1.适应性进化是物种对环境适应而产生的进化,表现为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的改变。
2.平衡进化指种群基因频率保持稳定的状态,而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3.接合和选择导致了群体频率的变化,是进化的重要机制。
4.种群形成、分化和灭绝是进化的重要模式。
物种的形成是指群体之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5.进化速率是指物种在一定时间内产生新变体和进化的速度。
进化速率会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遗传和进化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基本概念:(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基因分离定律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P:AA×aa↓杂交↓杂交F1:高茎豌豆F1:Aa↓自交↓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F2:AA Aa aa3 :1 1 :2 :1孟德尔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F1)都是黄色圆粒。
这表明黄色和圆粒是显性性状,绿色和皱粒是隐性性状。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高一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笔记
高一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笔记1. 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种群内部或个体之间的基因传递现象,是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逐渐变化过程。
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结构体,携带着遗传信息。
在有性生殖中,个体的一半染色体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揭示了基因的遗传方式。
它包括了显性与隐性基因、分离与独立性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等概念,为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4. 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突变、重组等现象,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内个体之间基因差异的表现,对于物种的适应和生存至关重要。
5.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DNA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是细胞内的细胞器,它们都含有自己的DNA,具有遗传信息传递的功能。
高尔基体DNA参与蛋白质合成,而线粒体DNA参与能量供应。
6. DNA结构与复制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由核苷酸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
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复制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新链。
7. RNA与蛋白质合成RNA是DNA的转录产物,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基因通过转录形成mRNA,然后通过翻译成蛋白质,实现基因的表达。
8. 遗传的分子机制遗传的分子机制研究了基因的DNA结构、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它包括了DNA修复、重组、突变等现象,揭示了基因的遗传规律。
9. 基因突变与遗传病基因突变是DNA序列的改变,可能导致遗传病的发生。
遗传病是由异常基因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病等。
10. 进化的推动力进化的推动力包括自然选择、基因流动、突变积累和随机遗传漂变等。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进化出新的特征和功能。
11. 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学、生物化石等。
这些证据证明了物种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揭示了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规律。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
生物高三必备遗传与进化重点知识梳理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研究的是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其演化机制。
了解遗传与进化的重点知识,对于高考生物考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遗传与进化领域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高三生复习备考。
一、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1. 遗传是指性状在后代之间传递的现象,它是由基因决定的。
2. 进化是种群遗传组成的长期变化过程,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
二、遗传与进化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发现了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的现象。
主要包括:- 单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纯合和杂合的个体后代比例,总结出了一对性状只能表现出一种形式的定律,即等位基因呈隐性-显性关系。
- 多性状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多个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与分离,得出了独立性状的遗传规律。
2. 确定遗传规律的分子基础二十世纪初,科学家分别发现了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为遗传学提供了新的分子解释。
3.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机制,它主要包括:- 适应性: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适应性优良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
- 接续变异:物种存在基因的变异,通过基因的变异和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变异的基础。
- 生存竞争:资源竞争引起了个体间的生存竞争,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三、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赤道地区,经过长期的环境适应和遗传演化,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
2. 人类的遗传病由于人类遗传变异的积累,导致了一些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如地中海贫血、血液凝块症等。
3. DNA检测与人类分类通过对人类基因组的研究,科学家发现人类可以根据基因差异进行分类。
现代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的分类更加准确和精细化。
四、生物进化的证据1. 古生物学证据通过对化石的发现与研究,揭示了生物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化历程,如恐龙的灭绝和哺乳动物的进化。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遗传因的发现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2、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
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5、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
6、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7、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进化与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们探讨了物种的演化和遗传传递的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生物进化与遗传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进化理论1. 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他认为物种的变异和适者生存是进化的基本原则。
2. 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解剖结构和胚胎发育等多个方面的证据都支持进化理论的正确性。
二、进化的机制1. 自然选择:指生物个体之间的变异会导致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更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2. 突变:突变是基因组发生变异的过程,是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可以引入新的遗传变异。
3.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个体之间的传递和交换,包括基因漂变和基因重组。
三、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总结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自由组合定律、隔离定律和优势定律。
2. 基因型与表型:一个个体的遗传特征由其基因型决定,而表现出来的外在特征则是其表型。
四、遗传的模式1. 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指遗传性状中表现在表型上的遗传因素为显性,而不表现在表型上但能传递给后代的遗传因素为隐性。
2. 基因型的遗传:通过考察交配后代的表型比例,可以推断出父母的基因型。
3. 染色体的遗传: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交换和重组,从而产生遗传多样性。
五、进化与遗传的关系1. 进化与变异:进化是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调整过程,而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2. 进化与选择:自然选择是推动进化的重要机制,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来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与分化:物种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分化,产生新的物种。
六、人类的进化与遗传1. 人类的起源:从人类的起源进化来看,人类与灵长类动物共同祖先的进化分支上有很多重要的进化事件。
高中生物知识点整理大全(完整版)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 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 ×DD 或 DD ×Dd 或 DD ×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YYRr 2/16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YYrr 1/16单显Y_rr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yyrr;但亲本为YYrr ×yyRR;F2中重组类型为10/16 ;亲本类型为 6/16..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 ×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 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Cc ×Cc 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 ×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2种表现型 Bb ×bb 后代2种表现型 Cc ×Cc 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结构: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场所:生殖器官内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8.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 种..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分析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⑶一般为隔代遗传..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①实验过程结论:在S 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 ①实验过程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 ①标记噬菌体含35S 的培养基−−−→培养含35S 的细菌35S −−−→培养蛋白质外壳含35S 的噬菌体 含32P 的培养基−−−→培养含32P 的细菌−−−→培养内部DNA 含32P 的噬菌体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 含32P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 结论:进一步确立DNA 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 1、实验过程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 4、生物的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DNA或RNA生物原核生物:DNA细胞结构真核生物:DNA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1.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有何特点⑴稳定性是指DNA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⑵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⑶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3.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⑴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⑵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4.相关计算1A=T C=G2A+ C / T+G = 1或A+G / T+C = 13如果A1+C1 / T1+G1 =b 那么A2+C2 / T2+G2 =1/b4 A+ T / C +G =A1+ T1 / C1 +G1 = A2 + T2 / C2+G2 = a4.判断核酸种类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NA;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第3节DNA的复制一、DNA分子复制的过程解旋酶:解开DNA双链聚合酶:以母链为模板;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链连接酶:把DNA子链片段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4、复制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2原料: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解旋酶、DNA聚合酶等5、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6、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7、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基因的相关关系1、与DNA的关系①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②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2、与染色体的关系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3、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①脱氧核苷酸A、T、C、G是构成基因的单位..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4、与性状的关系①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合成来实现..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遗传信息的转录2、RNA的类型⑴信使RNAmRNA⑵转运RNAtRNA⑶核糖体RNArRNA3、转录⑴转录的概念⑵转录的场所主要在细胞核⑶转录的模板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⑷转录的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⑸转录的产物一条单链的mRNA⑹转录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⑺转录与复制的异同下表:二、遗传信息的翻译⑴定义⑵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⑶翻译的模板mRNA⑷翻译的原料20种氨基酸⑸翻译的产物多肽链蛋白质⑹翻译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1、转录时;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产生一条单链mRNA;则转录产生的mRNA分子中碱基数目是基因中碱基数目的一半;且基因模板链中A+T或C+G与mRNA 分子中U+A或C+G相等..2.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3;是双链DNA碱基数目的1/6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中心法则⑴DNA→DNA:DNA的自我复制;⑵DNA→RNA:转录;⑶RNA→蛋白质:翻译;⑷RNA→RNA:RNA的自我复制;⑸RNA→DNA:逆转录..DNA→DNA RNA→RNADNA→RNA 细胞生物病毒RNA→蛋白质RNA→DNA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1、间接控制酶或激素细胞代谢基因性状结构蛋白细胞结构直接控制2、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3、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⑴症状⑵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⑴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⑵自然突变内因2、基因突变的特点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基因重组的类型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4.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发生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发生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第二节染色体变异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猫叫综合征1、概念缺失2、变异类型重复倒位易位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2.常见的一些关于单倍体与多倍体的问题⑴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⑵二倍体物种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其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在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⑶如果是四倍体、六倍体物种形成的单倍体;其体细胞中就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我们可以称它为二倍体或三倍体;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尽管其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或三个染色体组;但因为是正常的体细胞的配子所形成的物种;因此;只能称为单倍体..4单倍体中可以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也可以有多个染色体组;对吗答:对;如果本物种是二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果本物种是四倍体;则其配子所形成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3.总结:多倍体育种方法:单倍体育种方法: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指每对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常用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幼苗花药的离体培养后;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优点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缺点适用于植物;在动物方面难以开展技术复杂一些;须与杂交育种配合4.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单倍体与多倍体的区别 二倍体2N=2x三倍体2N=3x 多倍体2N=nx a +b a +b 注:x 染色体组;a 、b 为正整数..生物合子 2N= a +b x发育 直接发育成生物体:单倍体N=ax 雌配子N=ax直接发育成生物体:单倍体N=bx 雄配子N=bx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2 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本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 问:图中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形态数为4X 、Y 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染色体组数目为2..人类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共23对同源染色体;即染色体形态数是23;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4.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图示:注:亲本中要用四倍体植株作为母本;二倍体作为父本;两次使用二倍体花粉的作用是不同的..第三节 人类遗传病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4.缺点: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二、诱变育种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方法杂交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后加倍优点可集中优良性状时间短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缩短育种年限缺点育种年限长盲目性及突变频率较低动物中难以开展成活率低;只适用于植物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获得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概念2.原理基因重组3.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例题:下图中A-E表示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甲A.乙B. ①③①C. AABBDD ×RR ABDR AABBDDRR普通小麦黑麦不育杂种小黑麦DDTT ×ddtt F1F2能稳定遗传的D.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抗锈病易染锈病①②③DDTT ×ddtt F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E.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抗锈病易染锈病F. 其它生物基因植物细胞新细胞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体①A:克隆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E:单倍体育种F: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传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一、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2.生存斗争---- 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1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2种内斗争3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3.遗传变异----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4.适者生存----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生物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一、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1. 遗传:指生物个体所具有的一些性状和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保留并传递的现象。
2. 变异:指生物个体在遗传过程中产生的性状和特征的差异。
3.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二、遗传的基本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基因遗传规律。
2. 补体遗传规律:交配时两个亲本的基因在一起配对形成一个染色体对,分离后形成四种不同的组合。
三、基因的结构和功能1. 基因:指导生物体形成和发育的遗传物质单位。
2. DNA的结构:由核苷酸组成,包括磷酸、五碳糖和氮碱基。
3. RNA的结构:类似DNA,但糖是核糖,碱基中没有胸腺嘧啶,而是尿嘧啶。
四、基因的表达1. DNA复制:DNA通过一系列酶的作用,进行复制,形成两条完全一致的新DNA分子。
2. 转录:DNA的一部分信息转移到RNA上。
3. 翻译:在细胞质中,mRNA通过核糖体的作用,在氨基酸的参与下,合成蛋白质。
五、基因突变1. 突变:指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发生改变。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倒位突变和重组等。
六、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异1.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着丝粒、着丝粒间隔、染色单体、腺带、间相等带和A-T富集区等。
2. 染色体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和多倍体等。
七、DNA的复制和修复1. DNA的复制:复制起始点是一个起始复制复合体,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组成。
在复制过程中,存在主链合成和链延伸等步骤。
2. DNA的修复:包括自我修复机制、错配修复机制、核酸切除修复机制和重组修复机制等。
八、生物的遗传变异1. 快速繁殖和遗传变异:快速繁殖的有利因素会加速遗传变异的积累。
2. 多样性与适应性:生物种群的遗传变异为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可能性。
九、遗传病的诊断和防治1. 遗传病的分类: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等。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总结生物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涉及到生物种群的基因传递、变异、适应和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基本概念1.1 人类基因组人类基因组是人类所有基因的集合,它位于人类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人类基因组由核糖核酸(DNA)组成,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合而成。
1.2 遗传物质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分子水平上的遗传物质自我复制过程。
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使得细胞的遗传信息得以传递给下一代。
1.3 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是控制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它以一定方式组合着,形成了个体的遗传性状。
等位基因是指在同一基因位点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二、遗传规律2.1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与总结,得出了一组遗传规律,即孟德尔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包括了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两个原则。
2.2 中和交叉中和交叉是指两个在同一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互换,从而达到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遗传的多样性。
2.3 随性别遗传随性别遗传是指一些性状的表现受到个体的性别差异所影响。
常见的例子包括人类的性别决定和果蝇的眼色。
三、基因突变与变异3.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或基因片段中的DNA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遗传信息的改变。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倒位突变等。
3.2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常见的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倒位、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等。
四、自然选择与进化4.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有利个体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使有利的遗传特征在种群中逐渐积累的过程。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4.2 适应与进化适应是指个体通过遗传和学习等方式,使自身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指种群遗传组成发生长期变化的过程。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以及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中,遗传与进化是必学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中的遗传与进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基本概念、遗传规律、进化机制等。
一、基本概念1.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遗传物质的分子,携带着生物个体遗传信息。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决定了生物个体的遗传特征。
3.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的DNA和蛋白质复合物,携带着遗传信息。
二、遗传规律1.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单因素遗传指的是一个个体在特征表现上只有两个基因型,自由组合定律则指出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是相互独立的。
2. 确定基因互作: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显性与显性的互作、显性与隐性的互作等。
三、进化机制1. 突变:指基因或染色体发生突然变异,是进化的原始材料,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
2. 随机性:自然选择是基于随机性的,通过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会更容易生存和繁殖下一代,而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则会被淘汰。
3. 遗传漂变:小种群通过遭受随机遗传和环境风险的影响而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变化。
4. 基因流动:指不同种群之间或个体之间基因的交换,包括基因人工流动和自然基因流动。
四、人类遗传与进化1. 人类染色体:人类细胞核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性染色体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2. 遗传测定:通过遗传的原理,人们可以预测某一基因在下一代中的遗传频率,并进行遗传疾病的风险评估。
3. 进化理论:人类的进化包括生物体的进化和文化进化。
生物体的进化涉及基因突变与自然选择,文化进化则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总结: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通过了解遗传规律和进化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变化。
希望本文的知识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归纳总结遗传与进化是高中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涉及到生物的传代和演化过程。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遗传1. 遗传物质DNADNA是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由核酸分子构成。
它负责传递和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
2. 遗传基本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倍型和双倍型、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基因、基因分离律、自由组合律等。
- 染色体理论: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遗传的规律。
3. 基因和基因型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和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基因型指个体在基因上的基因组合。
4. 遗传性状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共显性遗传等。
第二部分:进化1. 进化理论- 达尔文进化论:强调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决定了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 遗传变异理论: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在自然选择中获得优势。
- 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变异的来源,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进化过程- 自然选择:环境选择性压力导致有利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性状。
- 随机漂变:小种群中的遗传变异会因为偶然事件的影响而扩大或弱化,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变化。
- 复制隔离: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繁殖,逐渐发展成不同种类。
3. 证据支持-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历史。
- 比较解剖学:不同物种的解剖结构显示共同祖先和进化的关系。
- 分子生物学证据:通过比较DNA、RNA和蛋白质的序列,了解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第三部分:遗传与进化的关系1.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物质基础,为物种适应环境提供了基因基础。
- 变异对进化的驱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进化是由遗传机制推动的- 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决定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分离和重组方式。
- 遗传机制导致了基因型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体性状的进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即Dd ×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即为Dd ×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DD ×DD 或 DD ×Dd 或 DD ×dd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yyrr )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Y_rr )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 ×yyrr ,但亲本为YYrr ×yyRR ,F2中重组类型为10/16 ,亲本类型为 6/16。
2.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 后代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Bb ×BB 后代2种基因型(1BB :1Bb ) Cc ×Cc 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常见遗传学符号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结构: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染色体数目减半实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比较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复制一次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分裂(均等)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n)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体细胞,2个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6.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三看鉴别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
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
(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
[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
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
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8.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1.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果蝇杂交实验分析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第三节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⑵交叉遗传。
即男性→女性→男性。
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⑵代代相传。
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