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 考试成绩发布了,小明的成绩不理想,他转 念又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会更好,坏事 说不准变成了好事!
• 晚上,小明收看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了近几 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诸多成就,令人欣喜!
•新闻也报道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小明发现在和 平为主流的今天,一些国家却仍受到战争的威 胁,让人同情,让人痛心!
感悟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论 语

•有教无类。

—《 论语·卫灵公》
感知历史
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墓 出 土 帛 书 《 老 子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政治: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慧悟历史
有人说百家争鸣的真精神是思想自由与包容,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兼听则明,只有兼收并蓄, 才能百花齐放。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呢?
慧悟历史海纳百 Nhomakorabea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
有川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家争鸣 容


慧悟历史
推荐书目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余英时 三联书店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6时37分16秒06:37:16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6时37分21.8.1206:37August 12, 2021

第8课百家争鸣(共35张PPT)

第8课百家争鸣(共35张PPT)
法治;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你认为孔子提倡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
积极意义:对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借鉴意义。
教育成就
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方法: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 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 导?
什么是百家争鸣?
知识结构 儒家
百家争鸣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孟荀 子子子
老庄 子子
墨子 韩非子
每个小组扮演不同学派,为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设计名片
(包含姓名、时代、国籍、地位、著作、思想主张等内容)
一、儒家学派
孔子名片
姓名:
时代:
姓孔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
国籍: 身份地位:
鲁国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马棚失火” 的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
“仁者爱人”
爱心、同情心
彼此尊重、互相谦让、和谐相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主张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知识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 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 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
政治: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分封制
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
奴隶 社会

瓦解 会
封建 大
社会 形成
变 革
化:
百 家 争 鸣
国纷纷改革变法。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8张ppt)
• 秦国;商鞅。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 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
5、兵家:
兵家学派代表人:孙膑
孙膑
字伯灵 今山东鄄(Juàn)城 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曾 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例。著 有《孙膑兵法》89卷,图4卷。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 教。
孔子是我国第 一个主张“因材施 教”的教育家,他 承认学生个性的差 异和程度的高低, 主张在统一的培养 目标之下,注意因 材施教。
因材施教
③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 学术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言论被整理成《论语》
2)、儒家学派代表人: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历史地位:儒家代表人(“亚圣”)
4、法家:
法家学派代表人:韩非子
韩非 前280~前233 战国时期集法家之大成 主张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口吃、不善言辞 擅长写作
姓名: 韩非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 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历史地位:
战国末期法家代表
人物(战国法家的集大成 者)
法家思想在哪个国家经过谁践行 的最为彻底?效果如何?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阶级关系:诸侯士大夫(新兴的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政以以德德”德,和”齐是“之礼对以”执礼政是,孔者子的有素政耻治养—且的、—格执主《。要政论主的语张方.。法为“提政为出》
你的要认求为。孔要子求提执倡政“者实为行政“以仁德政””“道之以德” 有(1什)么以积民极为本的,意对义百?姓不能过分地压迫剥削,
应(立会“首德“用姓为在一 的2)为 先 道 就治礼!定 稳富执政 要 之 会政法的定民政以言以知才、的道。者德正德道能礼德同应”。”什凝仪标时用: 以 : 么聚 来教准自治 德 用 是人 规来化身政 治 道 耻心 范规百的要 政 德 辱。 人姓范德以 才 来 并们人;行德 能 引 自的的给为 使 导 觉行行百首 天 、 纠为为姓, 下 约 正,,作以归束自那以示德服老己么实范治。百的老现,政以姓行百社建,
历史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思想: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 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善于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 治”。
学说记录: 《道德经》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仁
动 脑 筋: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9张PPT)

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29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 8 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掌握老子开创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 要思想主张、影响。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和百家争鸣。 【难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三、百家争鸣
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三、百家争鸣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著 有《韩非子》一书。
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孔子的学说对古代文化的发 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 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 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地位影响: (1)地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2)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名人,更是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对整个世界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孔子的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思想:推崇西周的制度,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 星共之。
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5张PPT)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百家争鸣
1、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 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 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 诸子百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不义战争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知识 拓展)
墨子 孟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韩非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孙武
孙子兵法
3、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 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 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 要而深远的影响。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 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等。 (3)文化成就:
孔子
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 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4、代表作: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 述了孔子言论
孔子讲学图
论语残页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人能认识自然规律,要按自 然规律办事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学派创始人
《韩非子》书影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 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哪一个学派 的主张对战国时 期的封建统治者 最有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18张PPT)

墨子名翟,
战国时期鲁国 人,墨家学派 创始人,主张 “兼爱”“非 攻”。提倡节 俭,选贤任能。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提 倡“仁政”治国,反 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争” ,倡导“民为 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思想。
顺其自然和民心, 精神自由,人格独立
韩非
韩非
• 韩国人,战国时期法家 学派的集大成者,强调 “改革”“以法治国” ,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建 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孔子
时代
著作
春秋 《论语》

孟子 战国
荀子 战国

墨子 战国
老子 春秋 《道德经》 道
庄子 战国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要思想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提倡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 义战争
“礼治”
“兼爱”“非攻”;选贤举能 ; 提倡节俭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和民 心;精神自由;独立人格
(1)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提出 “仁”的学说,强调“仁”;

认为“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
“仁”另一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 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2)孔子政治主张实践情况: 处处碰壁,后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随堂演练
B 1、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
想家是(

2A..历老子史学B家.孔费子正清C.墨说子:“在D证.韩明非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
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9张PPT)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
总结:核心思想“仁”
爱心和同情心 •仁者爱人
人际关系的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
• 以德治国,爱惜民力,体 察民意
•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教育主张
打破教育垄断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的原民则间和发教展育方法
《论语》
• 有教无类 • 因材施教 • 温故而知新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 的根本原因。
2.分春型裂秋时的战期国,政时 社局期 会正 变和处 化社于 剧会社 烈会 ,变天转革时代, 造成下未思定想,和学术言氛论围空的前空自前由,自由。
导致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著作 《庄子》
法家学派代表人
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
法令、权术、威 势
生平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 创始人。
思想主张
1、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 权术和威势;
2、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 义; 3、提倡法治,提出建立中 央集权专制统治。
著作 《韩非子》
兵家学派代表人
孙子
生平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 末期齐国人。春秋末期著名军事 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 。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要从 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体现了辩证思想)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相互转 化
《塞翁失马》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认为越坚强的东西越容易 折断,过刚易折,唯有以柔克刚。
老子的思想主张
1、世间万物运行自有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第8课《百家争鸣》 (共48张PPT)

第8课《百家争鸣》 (共48张PPT)
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 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 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著 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 之称。
2 战国孟子-继承和发展
材料:道德
材料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自我牺牲
,反对奢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讲求功利
反对命运之说,主张强力从事
不分贵贱,使用德才兼备的人
上下思想统一起来.是行政管理之根本
反对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
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墨若家其宝,谁窃?视人
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 其国,谁攻?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期
春秋
仁的
思想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人性论 性相近
战国中期 战国末期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 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 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
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个人修养:
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1 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要内容
思想 学说
政治思 想
教育思 想
“仁”(核心)和“礼” “为政以德”(德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7张ppt)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变 革的时代,政治、经济、 思想都在发生着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 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 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老 聃曾担任守藏史(藏书室室长)。著有 《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 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 史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到了唐朝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 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 早期的道士却认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 派代表人物有哪 些?
2、
主 要
儒家

兵家

派 别
墨家 道家
、 代
法家


孔子
物 及
老 子



墨子
孙武
韩非子
孟子
庄子
派别 代表人 时期
思想主张
儒家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君为轻, 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核心思想
政治想
教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 “仁”;提出 “仁者爱 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主 张将“仁”作为 处理人与人关系 的最高行为准则
主张“以 德治国”; 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反对苛政 和任意刑 杀
创办私学,广收门 徒;——教育对象 “因材施教”善于 启发学生思考问 题;——教育理念 老老实实、谦虚好 学;——学习态度 温故知新;——学
战国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庄子 战国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 哪一思想主张?
孔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 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却 处处碰壁,孔子思想主张 为什么会被各国统治者拒 绝?
春秋时期分裂割据,各诸侯国 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 以图自强,孔子“仁”和“礼” 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
孔子的思想不符合统治者需要,那到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 想又有怎样的发展呢?请大家完成以下表格
据统计《论语》中109次提到“仁,这反映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
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如何实现仁: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材料七: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 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
思想文化: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士人崛起。
一、概念解读
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治环境宽松。
思想文化:礼崩乐坏,文化下移,士人崛起。
面对社会急剧变化,各个学派提出不同的见解,在春秋战国时 期影响较大的学派有哪些?
一 老子
老子是春秋后期 楚国人,道家学派的 创始人。姓李名耳, 做过周朝的史官,管 理王室的藏书。他学 识渊博,据说孔子曾 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
老子
春秋楚国人, 姓李名耳
材料五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 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之难治,以 其上之有为。 ---------《道德经》 上述材料反映了老子的哪一思想 主张?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上述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发生什么社会变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31张PPT)
孟子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 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儒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 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法家
韩非
3.表现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 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 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
孟子像
☆想一想,诸子百家在政治上的不同主张。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逐渐 确立。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 (2)诸侯竞相称霸,各国都需要人才,这就促成了 人才辈出的局面。
(3)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推行文化高压政策,从而形
成了言论非常自由的社会环境。 (4)是施教授徒,传播文化的结果。
政治主张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 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 在民间的发展 教育成就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 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 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文化成就
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
大贡献。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 语》一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
影响
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理规范对中国 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
孔子像全称为“先师孔子行 教像”,传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 所绘,原像早已丢失,今仅存刻 石及拓本。目前,我们所能见到 最早的孔子形象,是东汉时的山 东嘉祥武梁祠中的“孔子见老子” 画像石。“先师孔子行教像”的 刻石现保存在山东曲阜孔庙圣迹 殿中,画面中的孔子头戴儒巾, 身穿袍服,腰佩长剑,身体略向 前躬,双手叉于胸前。这幅画像 表现了孔子虚怀若谷、谦虚好学 的形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41张PPT)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
战国
生活时期:儒家代表人(“亚圣”) 历史地位:
2、战国著名思想学派——儒家学派
政治观点:
“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
性善论
政在得民 仁政: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离娄上》
民贵君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庙(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语出众者:宰予、端木赐。文学出众者:言偃、卜商、颛(zhuān)
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
1.有教无类 (教育对象)
教育 2.“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方面 3.谦虚好学,学习态度
老实
(学习态度)
4.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学习方法)
编订《诗》《书》(一般称为《诗经》 《尚书》)和《春秋》等书作为教材, 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领域
核心
内容
思 哲学 1.“道”是万物的本 “道”是最高的哲
想 思想 源
学概念;

2.辨证法思想
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
政治 “无为而治” 主张
“无事取天下”
思想评价 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有消极的因素
二、孔子
古代文化。
《诗经》书影
《尚书》书影
上古时代的政治文献汇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
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 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
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 下迄春秋中前期的秦穆公,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授 孔子讲学图
学术著作:《论语》(由 其弟子整理)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新授
山东省曲阜县孔庙,始建 于公元前478年,现存建 筑是明、清两代完成的。 占地面积327.5亩,南北 长1120米,东西宽200 米。
新授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新授 “苛政猛于虎” 反映了当时什 么社会现状?孔子的在这方面 的理想是什么?
新授
《墨子》书影
墨子故里
新授
2.孟子
国籍:战国时的儒家
主张:施行“仁政”要求统 治者不要过分剥削人民
新授
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的思想
孟子被称为“亚圣”,与孔子 合称“孔孟”
新授
孟子
孟子书影
新授
思考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表现孟子什么思想?自己有什么体会?
新授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新授
6.兵家
代表人物:春秋晚期军事家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 早的兵书,提出了“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新授
孙武和《孙子兵法》兵家的 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 家孙武。他著的《孙子兵法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 出自此书。
新授
孙武
《孙子兵法》,现收藏于 故宫博物馆
新授
表现了孟子仁政的思想。通过学习我们了 解到他的重要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认为要想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并且发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新授
3.荀子
国籍:战国时期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新授
4.庄子
国籍:战国时的道家
主张: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 和民心。庄子认为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 人格。
新授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时代: (约前571~?)春秋后期楚国人 所属学派:道家(创始人) 政治上的主张:“无为而治” 思想精髓: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张遵循自然规 律,反对强做妄为。
新授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 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 仁里人, 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 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 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 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 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 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 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 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 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 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新授
庄子
庄子书影
新授
5.法家
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韩非子
主张:反对空谈仁义,强 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 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统治。
新授
韩非子和法家学派 韩非子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著有 《韩非子》一书,他主张改革, 提倡法治,人为历史是向前进步 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他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
新授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 么影响?
百家争鸣有利的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 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授
问题思考 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新授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 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聚众讲学,研 讨学术,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 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 互影响,取长补短。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板书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孔子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老子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主 Nhomakorabea遵循自然规律,反对强 做妄为。
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家 墨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百 家 争 鸣 儒家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 孟子 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难——易 高——下 强——弱
新授
动脑筋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 弟子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 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想一想 ,老子的话竟是什么意思?他的这种思想在 现实主义社会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 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新授
(1)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 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2)我认为有用。 (3)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务都不是绝对的,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 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 出于努力可能就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 削,主张行德政,省刑罚,反 对暴政虐民。
论语
新授
3.百家争鸣
材料一: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 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官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 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材料三:
战国铁口犁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
生产力的发展
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推广
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各种学派纷纷著 书立说,针对各 种社会现象提出 不同的政治主张。
百家争鸣
新授
1.墨子
学派:墨家学派 创始人: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 国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
新授
朴素的辨证法:一切事物都有正反 两面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反 相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 相随),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新授 老子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找出你所知道的事物对立面相互转化的事例或理论?
有——无 长——短 大——小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家的思想的碰撞形成了中 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征,激励着我们一代又 一代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接过前辈手中 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创造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盛世景象。
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 )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B )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 历史七年级第8课
百家争鸣
导入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 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 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 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 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
新授
2.孔子和儒家学说
生活时代: (前551~前 479)春秋后期鲁国人
所属学派:儒家(创始人)
思想精髓:提出了“仁”的学说, 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 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新授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不问 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 门徒,培养出的学生有3000 多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 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 荀子 然规律,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法家 兵家
庄子 韩非 孙武
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新授
老子的《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 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 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 世之方法。
新授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促进了生产力 的极大发展,私田开垦,冲击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
2.军事上:大规模军事战争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3.政治上: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地初 步建立。主阶级夺取政权,封建社会
新授 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