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指南
202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测评实施办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结合我县“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建设实际,特制定本测评实施办法。
一、测评原则坚持“成果导向、学以致用、减负增效”的原则,各学校以《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为依据,从自身信息化环境实际出发,充分分析本校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依据本测评要求选择相应能力点,开展自主选学、实践应用、校本教研、提交成果、全员测评,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认证,推动我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实现我县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总体目标。
二、测评依据本次测评所有学校依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规范》(以下简称《测评规范》);依据此《测评规范》,教师在完成研修后,要达到相应的能力目标要求。
三、测评对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在编在岗的所有教师。
四、测评标准(一)全体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50岁以上教师从《测评规范》中自主选择1-2个微能力参加测评。
2.50岁以下教师分以下四个类别参加测评。
(1)特级教师、塞上名师和自治区级骨干教师从《测评规范》中的A1、ASAIS.B1-B1O.C1-C7中选择3个微能力参加测评;(2)县、市、区级名师骨干教师从《测评规范》中选择3个微能力参加测评,其中2个微能力来自B1-B1o.C1-C7中;(3)其余教师从《测评规范》中选择3个微能力参加测评,其中至少1个微能力来自B1-B1O.C1-C7中。
(4)幼儿园教师从《测评规范》中自主选择3个微能力点参加测评。
3.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研员测评标准与特级教师、自治区骨干、省级教学名师相同;教辅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聘评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测评标准与教师相同。
(二)中小学学校、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园)长1.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测评。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依据课程主题开发课程。按照课程主题说明,选择全部或部分内容要点,参照课程示例,设计具体课程
3.课程数量丰富,质量高,能够满足不同学科(领域)、不同能力起点的教师选学需要
案例资源
1.针对不同学科(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分学科(领域)选取典型案例培训课程,案例具有代表性,质量较高
2.案例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帮助教师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教学重难点问题
区域社区
应具备“教师工作坊”和“学校社区”管理、资源汇聚、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提供支持跨校研修活动组织、调查统计等的工具
培训课程资源(须登录平台查看全部课程)
课程内容
1.培训课程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由综合课程、专题课程、技术素养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工作坊
应具备成员管理、计划发布、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提供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协同研修工具。支持自主或合作创建“教师工作坊”
学校社区
应具备“个人空间”管理、资源汇聚、资源推送、活动组织、监测评价、行为记录与信息反馈等功能。提供资源建设、研讨交流、调查统计等协同研修工具
4.校本研修内容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校有效整合培训机构和区县提供的课程,为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奠定基础
5.将教育部工程实施文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测评指南等列入培训内容
培训阶段
1.培训阶段划分明确,阶段设计合理
2.每个阶段任务具体、明确,阶段之间通过任务或活动形成紧密关联
活动设计
附件2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培训任务承担机构评审标准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年10月】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
近年来,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相关培训,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着项目分散、标准不全、模式单一、学用脱节等突出问题。
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三通两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
现就提升工程的实施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完善顶层设计;整合相关项目和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围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方式的现实需求,吸收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订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指南等,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有效引领广大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规范指导各地建设资源、实施培训、开展测评、推动应用等环节的工作。
三、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各地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纳入教师和校长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
试行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分认定,推动学分应用,激发教师参训动力。
教育部整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相关培训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推动“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项目与各地教师培训的融合,通过提供课程资源、培训骨干培训者和共建培训平台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2024年中学教师技能大赛策划方案
2024年中学教师技能大赛策划方案一、概述2024年中学教师技能大赛旨在提高中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为教师提供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本方案旨在确保大赛的顺利进行,充分展现中学教师的专业与创新能力。
二、赛事设置1. 比赛名称:2024年中学教师技能大赛2. 比赛范围:全国范围内中学教师参赛3. 比赛时间:2024年上半年(具体时间根据具体安排确定)4. 比赛地点:主赛场设在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以及各省的分赛场5. 比赛项目:(1)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2)教学设计与评价(3)课堂教学演示(4)教育教学研究(5)教育教学论文撰写* 比赛项目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三、赛事组织1. 组织机构:(1)赛事组委会:负责全程策划、组织和监管大赛的工作,由教育部、教育局、学术研究机构等共同组成。
(2)赛事指导委员会:由教育部相关领导、知名教育学者、教育实践专家组成,负责指导大赛的策划、实施和评审等工作。
(3)评审专家组:由优秀的中学教师、教育学专家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比赛项目的评审工作。
(4)支持团队:负责大赛网站建设、赛事宣传、参赛人员注册、比赛场地布置等工作。
2. 赛事宣传:(1)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等宣传材料,并在各级教育局、学校和教育相关网站上进行广泛宣传。
(2)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赛事信息,并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和权威媒体参与报道。
(3)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建设专门的大赛官方网站,提供报名、参赛材料上传等在线服务。
3. 参赛申请与选拔:(1)在各区县级教育局通过公示的方式进行参赛教师的申请,鼓励参赛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等材料。
(2)教育局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选与筛选,并确定正式参赛教师名单。
(3)选派各区县级教育局的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中学校长等组成参赛教师的辅导团队。
四、比赛流程1. 报名阶段:(1)教师可通过大赛官方网站报名,并上传个人信息和申请材料。
202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
202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实施方案一、活动背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件要求,促进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特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标1.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微课制作能力,切实提升教学课堂效果。
2.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备授课教学软件、学生评价系统等功能,改进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3.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优化教学资源,迅速提升教师的教学软件操作能力。
4.教师能结合自身学科的学科特点来找到适合自身学科的功能与亮点,做到因材施教。
5.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服务教学改革。
三、培训时间按培训流程分期分批开展系列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四、培训对象各县(市)中小学教师(含中职、特校、幼儿园教师)五、培训内容与流程总体培训4个流程:线下骨干研修——全员线上培训——系列赛事活动——成立信息化工作室活动开展周期1年【阶段二:全员线上培训】利用希沃学院网络研修平台以及适合区域实际情况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提升全县教师教育信息化核心素养,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与学科融合能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一)培训时长线上学习为期7天,学习结束5天内完成大作业并提交。
按要求打卡完成学习课程,提交大作业并通过审核,顺利结业,系统才能解锁生成合格证书,每期各可获取24学时。
T2参训教师必须是从参加T1培训的教师中产生。
(二)培训次序安排各县(市)参加线下研修结束后,按照表格中计划时间分别开展线上培训。
(三)相关要求1.请各县(市)相关科室负责人、州属学校负责人于线下培训结束之后三天内将本县(市)参加线上培训教师名单、学校名单(附件2、3)汇总后发至,具体事宜联系陈明老师(联系电话)。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 (1)
附件:宁夏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评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测评指南》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规范全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训后测评工作,切实提高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师资保障。
第三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要坚持从教育信息化和教师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为主、全员测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在具体测评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应用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互评、他评等多元评价和诚信测评相结合。
第二章实施主体第四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要建立健全自治区教育厅领导下的市、县(区)教育局、中小学校、培训机构、一线教师、专家团队等多元一体的测评实施主体。
第五条自治区教育厅负责统筹规划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指导和测评管理。
重点对市、县(区)测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市、县(区)级教育局负责组织管理本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工作,地级市教育局负责本地县(区)测评工作监管工作;县(区)教育局重点对本地中小学校实施测评监管。
第七条培训机构负责教师培训与测评服务及组织工作,重点做好诊断测评与培训课程的衔接,完善网络研修平台功能,做好教师线上学习测评。
第八条中小学校负责组织实施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测评工作,重点做好教师校本研修和线下实践成效的管理。
第九条教师要及时参加各项测评。
专家团队要做好测评的辅导、测评数据的搜集和测评的评估工作。
第三章内容和方式第十条测评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在整体教学流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等技术资源,有效开展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综合素质的能力;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及区域研修,实现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
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
STEAM创客动画教育-中国结 抢答器 发光井盖 走进Arduino的世界 用米思齐软件编写程序用单片机制作 电子琴 《枫桥夜泊》乐高创客 热压式发电机模型制作 桥梁结构探究与搭建 盆景制作 物联网柴火创客 创客动画美术介入《拟人化的形象》 VR虚拟天文馆 趣味动漫 小挂饰
序号
45
作品编号
it05-17197 有趣的纸浆画
所属地区
武威市 凉州区 武威市 凉州区 张掖市 甘州区 兰州市 城关区 金昌市 市直属 武威市 凉州区 兰州市 七里河区 张掖市 甘州区 临夏州 和政县 临夏州 永靖县 张掖市 甘州区 张掖市 甘州区 武威市 凉州区 张掖市 山丹县 张掖市 甘州区 武威市 凉州区
奖项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单位名称
兰州市西固区实验学校 天祝县城关第二小学 兰州市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 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 山丹县南关学校 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
所属地区
兰州市 西固区 武威市 天祝县 兰州市 七里河区 白银市 平川区 张掖市 山丹县 武威市 凉州区
奖项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创客动画制作案例 把绿色带回家--花盆的设计与打印 3D ONE设计课程《笔筒》教学案例 童话故事藏寓意 新能源绿色小屋小型光电发电演示模 型 不同山体的水土流失试验及冲积扇的 生成试验 创客案例《校园植物资源再利用》 长方形自动牙签盒3D打印 探究arduino智能小车的奥秘 STEAM创客 创想成长 无限可能 scratch演奏音乐 3D创意组合设计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作品名称
火箭的研究与探索 不一样的教育 不一样的未来 创客教学活动:交通灯 《场景歌》创客动画项目式学习 小学科学仿真实验让课堂更精彩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1) 创客动画 创客细胞实验室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获奖结果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获奖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10.14•【字号】甘教基[2013]59号•【施行日期】2013.10.14•【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其他规定正文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全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获奖结果的通知(甘教基【2013】59号)各市(州)教育局,各有关学校:根据《关于举办全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的通知》(甘教师函【2012】41号)的要求,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各市(州)遴选、报送的150节课例进行了评审,共评出特等奖4名、一等奖16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60名、优秀组织奖7个(见附件)。
希望各市(州)、各学校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培训、竞赛等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不断提高新课程教学创新及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水平。
附件1:甘肃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获奖名单附件2:优秀组织奖名单二〇一三年十月十四日附件1:甘肃省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创新”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大赛获奖名单中学组获奖名单奖次单位获奖教师学科课例名称特等兰州民族中学李运英语Canada A trip “on the true north”特等酒泉育才学校毛晓兵数学水箱变高了一等武威市武威九中侯丽梅化学燃烧和灭火一等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中李小颖语文背影一等武威市武威十三中刘鑫山数学方位角一等武威市武威十三中王慧芳生物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等酒泉市肃州中学陈岚英语Journey Down The Mokong一等张掖市临泽县第四中学王吉福数学平面图形的镶嵌一等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陶晓英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等平凉市平凉一中李玮才英语Reading:Advice from Grandad二等定西市岷县一中常尕林信技信息及其特征二等临夏州临夏中学张金芳英语The Power of Nature二等西北师范大学附中张坤信技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二等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甘世杰物理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二等兰州市四十六中马玉娟思品平等尊重你我他二等武威市天祝县第二中学任立福物理自由落体运动二等定西市渭源县龙亭中学朱学忠语文智子疑邻二等白银市育才学校王淑萍英语clothes for a cold day二等张掖市甘州区青西中学周玉兰物理电流二等酒泉市瓜州县第三中学邱亚晴英语At the supermarket二等庆阳市长庆中学杨晓燕生物伴性遗传二等酒泉市第四中学杨志军数学中心对称图形二等白银市育才学校靳向奎生物人的性别决定二等兰州市四十六中李娜信技计算机被打开后二等酒泉市东苑学校刘雅娜英语Seasons and weather二等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范永东物理牛顿第三定律二等定西市安定区内官营中学杨翠萍英语The night in mountains二等定西市临洮县明德初中马健莉英语 A Family Picnic二等临夏市永靖县刘家峡中学孔宝兄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二等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初中何泰芳英语When was it invented?三等庆阳市庆城县赤城初级中学缪骞语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三等张掖市第二中学石杰语文蜀道难三等平凉市泾川县太平乡中学杜鹏物理电路图专题复习三等兰州市三十五中张长胜历史避免革命的改革三等张掖市甘州区第四中学常晟语文谈生命三等平凉市泾川县第二中学何小敏物理动能和势能三等平凉市静宁一中张冠兰信技信息及其特征三等定西市通渭县平襄初中毛晓梅英语Show and Tell三等庆阳市庆阳六中强若楠英语My robot (Writing)三等兰州市兰州八中王家斌物理电流在热效应三等庆阳市第二中学何永鹏语文现代诗歌鉴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三等金昌市四中李海龙数学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行程问题”三等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马晓菁数学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三等陇南市徽县四中王娟语文孙权劝学三等庆阳市华池县柔远初中杨婷英语Where's my schoolbag?三等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敏晓萍英语starter Unit2 what is this in English?三等张掖市民乐县第二中学马国良化学酸的化学性质三等金昌市三中张惠玲英语 By the time I got outside,the bus had already left三等天水市张家川县龙山镇中学窦红平物理简单的机械三等临夏州康乐县一中林芝化学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三等陇南市徽县四中赵丽英语I a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三等金昌市永昌四中许艳语文旅夜书怀三等兰州市四十六中刘慧物理家庭电路三等甘南州合作藏族中学朱斌物理光的折射三等天水市麦积区元龙中学任强数学同类项三等平凉市平凉一中苟少荣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三等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王宁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三等白银市景泰县第四中学闫遵宇数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三等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陈自娟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三等白银市白银育才学校杨瑛语文最后一片叶子小学组获奖名单奖次单位获奖教师学科课例名称特等兰州市秦安路小学张婷数学重叠问题特等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吴国霞数学圆的面积一等酒泉师范附属小学王艳数学认识图形一等兰州市北面滩小学李蓉美术丰盛的大餐一等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张丽英语Pen Friends一等定西市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张爱萍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一等金昌市金川区二小王维君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等兰州市西固区新安路小学张锋语文詹天佑一等武威市天祝县民族师范附小王风玲英语My Favourite Season一等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铁二小许莉数学认识钟表二等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叶欣数学图形的变换二等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马玲英语In the Nature Park二等兰州市兰铁一小张艳语文爬山虎的脚二等兰州市五里铺小学张晓燕数学角的分类和画角二等临夏州永靖县四局小学梁志霞数学圆的认识(第一课时)二等酒泉市酒泉师范附属小学贾海蓉语文春联二等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王文品语文鸟儿的侦查报告二等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赵薇薇数学圆的认识二等平凉市实验小学胡娟娟数学圆的认识二等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小学马肖静英语My New Room二等兰州市兰化一校王萍数学分数的意义二等庆阳市宁县城关小学杨莹数学认识几分之一二等武威市凉州区发展街小学刘金玉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二等张掖市甘州区马神庙街小学杨玉花语文三峡之秋二等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川南小学杨璇英语what does she do?二等白银市育才学校卢珺英语Left or right二等庆阳市东方红小学贾红红语文人与动物二等定西市陇西县实验小学马小梅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二等定西市岷县岷阳二小梁太平数学搭配中的学问二等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杨大江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三等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陈亚妮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三等张掖市临泽县五三小学罗娜语文妙文千改--借物喻人作文的修改与欣赏三等定西市通渭县西关小学杨顺帆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三等酒泉市肃州区西洞学区张丽萍数学圆的面积三等庆阳市庆城县庆城小学黄红艳语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三等临夏州永靖县川北小学崔玲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三等天水市新华门小学毛小晶数学年月日的认识三等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王虹霞数学秒的认识三等庆阳市华池县柔远小学陈永茹语文我是什么三等张掖市甘州区上秦镇中心学校杜玉燕语文风三等临夏州康乐县新治街小学沙兰芳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三等金昌市实验小学吕阳英语happy birthday三等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杨志宏数学点阵中的规律三等白银市景泰县喜泉镇兴泉小学吴成娟语文我有一盒彩笔三等酒泉市金塔县建设路小学何富元数学栽蒜苗三等兰州市安乐村小学廖黎黎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三等武威市民勤县东关小学侍青霞数学圆的认识三等庆阳市镇原县东街小学席小华语文“红领巾”真好三等庆阳市环县环城小学高银娟语文伯牙绝弦三等酒泉市金塔县东大街小学魏丽语文我是什么三等陇南市两当县站儿巷镇九年制学校李欣欣语文伯牙绝弦三等酒泉市西大街小学王晓兰语文荷花三等白银市平川区育才小学何淑妹英语Having Fun Together三等白银市育才学校张小芸语文葡萄沟三等金昌市实验小学何兰兰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三等陇南市两当县站儿巷镇九年制学校唐嶓数学圆的面积三等临夏州临夏县张梁小学赵文洲英语I have a pen pal三等酒泉市瓜州县渊泉小学赵玉娟数学三角形的面积三等陇南市礼县北关小学苟安宁语文伯牙绝弦三等白银市育才学校黄卫静语文荷塘旧事附件2:优秀组织奖名单兰州市教育局武威市教育局酒泉市电化教育中心张掖市教育局庆阳市电化教育中心平凉市教育局定西市电化教育馆。
甘肃省中小学能力提升 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
甘肃省中小学能力提升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总结一、培训背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行业也迎来了信息化的浪潮。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得以开展。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二、培训内容本次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培训开始阶段,我们对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软件应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教学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为教师提供了多种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包括课堂互动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们能够更好地利用教学软件提升教学效果。
3.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利用: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资源成为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
培训过程中,我们为教师展示了各类优质的互联网教育资源,并指导教师如何搜索和利用这些资源。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4.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在培训中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实践。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教师们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创新的教学活动。
三、培训效果通过本次培训,我们收到了显著的效果:1.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后,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办公软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软件提升教学效果。
2.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经过培训,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能够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活动。
3.提高了教师对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学会了如何搜索和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为课程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标准
邵庄镇中学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立足于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校委会研究,制订信息技术考核标准。
一、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一)、优秀1、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2、方案能够有效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3、工具设计/选用科学合理,操作便捷,分析结果易于导出使用;4、技术支持方式富有创新性,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5、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6、应用图表呈现了分析结果,可读性强;7、对结果分析客观、合理、有逻辑,有助于确定教学目标和突破教学重难点;8、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无冗余信息。
(二)、合格1、方案要素完整,表述清晰;2、方案能够支持学情分析目的达成;3、工具设计/选用合理,操作便捷。
讲解内容完备、逻辑清晰;4、对工具应用过程有完整描述;5、对结果的分析客观、合理;6、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二、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一)、优秀1、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演示文稿逻辑清晰;3、采用图像、图表等可视化的表达方式提升内容表现力,有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4、注重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5、课件设计美观大方、配色合理、排版简洁;6、演示文稿具有创新性,演示文稿制作工具选取合理,设计与制作的技巧娴熟;7、清晰、有条理地说明了内容组织以及媒体优化的过程;8、结合教学主题和教学情景对演示文稿应用过程进行了清晰地设计,考虑了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以及师生互动的需要;9、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二)、合格1、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2、演示文稿逻辑较为清晰;3、媒体表现形式有助于内容表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4、课件设计较为美观、配色合理。
演示文稿制作工具选取合理,操作流畅;5、说明了内容组织以及媒体优化的过程;6、结合教学主题和教学情景对演示文稿应用过程进行了设计;7、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甘肃省教育厅转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甘肃省教育厅转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12.29•【字号】甘教基一函〔2018〕40号•【施行日期】2018.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甘肃省教育厅转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教基一函〔2018〕40号各市(州)教育局、兰州新区教文体局,厅直中小学: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基厅〔2018〕9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我省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管理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从严控制1.竞赛活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体现发展素质教育要求。
省教育厅负责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相关管理工作,委托甘肃省教育学会承担具体受理申报和初核工作。
从严控制、严格管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原则上不举办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竞赛活动。
省教育厅举办的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全省性挂牌、命名、论坛等活动参照《甘肃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执行。
2.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组织主体(主办方)应为在省编办、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正式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
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依据文件的效力等级不得低于省政府部门规章或厅级规范性文件。
举办竞赛过程中经查实有违法违规行为,致竞赛活动被省教育厅终止的,其主办方不得再次申请举办竞赛。
3.省教育厅委托甘肃省教育学会每年3月集中受理有关部门、单位、社会组织关于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的申请(受理官网),申请单位应参照教育部管理办法提交相关材料。
省教育厅按规定程序研究,对同意举办的,将活动主办方、时间、内容、范围、组织方式、监督方式等信息在省教育厅官网公布。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1第一部分使用说明本指南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用)》研制,包括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30项微能力,用于指导各地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1、制定的基本思路:⚫能力导向:以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为考核依据,重在提升和发展教师实践能力。
⚫面向实践:以采集和提交教学实践证据的方式,推动教师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应用和自我反思。
⚫精准测评: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分解为若干具体、明确且相对独立的微能力,促进教师准确理解、精准提升和快速发展。
⚫关注差异:能力区分了不同学校环境和教学环节的信息技术应用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实情和个人需求自主选择参与,体现学校发展和个体发展的差异。
2、所属环境分别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教师实施集体教学。
⚫混合学习环境: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网络教学环境、移动学习环境等类型,重点支持开展集体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有智能教育设备支持的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3、实践任务重在说明教师参与该项微能力考核时需要完成的应用探索任务、要求以及需要提交的证据形式。
⚫根据微能力差异,证据形式可能是教学设计、实施计划、课堂实录片段、教学资源、案例描述、教学反思、学生体会等。
⚫证据的评价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每项微能力的考核结果都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所有证据的评价等级均为优秀,则该项微能力的考核测评等级结果才为优秀;若证据中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则最终考核测评结果为不合格。
第二部分微能力体系第三部分微能力测评规范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A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9学生信息道德培养A10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1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7家校交流与合作B8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B9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实践建议自评与互评是有益的学习体验,是学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调整学习过程与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也是落实过程性评价理念的重要载体。
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实施方案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赛的通知》要求,为认真落实教育局2019年教师教育会议精神,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应用本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和教育云平台资源的积极性,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此方案:二、具体办法及措施(一)参赛对象中小学、幼儿园任课教师和定岗在实验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工作人员,教学研究及指导管理人员。
(二)活动步骤1.深入调研2019年5月份深入中小学、幼儿园进行调研,了解各校信息技术设备设施的配备情况和教师的运用情况,以及教师信息技术理论的掌握情况,并制定我区竞赛实施方案。
2.建立题库根据调研的结果,建立分类题库,各校要确保现有信息技术设备设施能够满足本校教师练习、应用需要,并及时组织所有参赛对象运用题库展开训练工作,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公开课和实际操作考核方案。
3.组织考试2019年9月份区局组织教师考试,考试分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将从题库中选题组成试卷组织教师笔试,试场设在各校(园),由学校(园)负责本校考试、评卷、成绩上报工作;各校(园)组织教师运用本校配备的主流设备上一节公开课,以此对教师进行实际操作考核。
总成绩中笔试成绩占80%,实际操作占20%。
各学校(园)要成立竞赛评价领导小组,制定公开课的考核细则,对上公开课的教师进行认真评价,然后根据每位参赛者总成绩,遴选出参加区级比赛的选手。
(三)赛程安排1.9月20日,各校(园)组织教师(中小学、幼儿园任课教师和定岗在实验室、电教室、计算机室工作人员,教学研究及指导管理人员)参加局统一组织的笔试; 9月25日前各校完成校级公开课的考核。
9月30日前将考试成绩上报。
2. 10月5日前,各校根据笔试和校级公开课成绩,报送参加区级竞赛教师名单。
区级竞赛时间定于10月19日进行。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申报操作指南20200905
申报须知:对象条件
❖ 2.测评对象与条件
对象: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教师培训机构、教育 教学研究机构等单位的专任教师与教研人员。
条件:须获得 由教育部监制、 省工程办颁发 的 “ 省中小 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培训结 业证书 ”。
❖ 8.确认申报:为确保原创申明是本人操作,系统将发送验 证到您的手机,输验证码后完成原创申明。最后确认申报。
查询阶段:结果查询
❖1. 查询申诉:
❖ 12月10左右省级材料评审结束后,教师本人登录到发展 测评系统,点击左侧【个人结果查询】栏目会显示出获得 的发展测评等级,如对结果不满意,可按流程进行申诉。
解决办法:规范撰写教学设计,看之是 活动串联,思之是逻辑延伸。
6.提交的教学设计文本没有体现信息技 术与教学的融合 。
解决办法:在设计教学文本时,准确把 握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点,运用信息技 术手段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7.提交的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课件版 面设计不美观,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表达 不规范 。
件、图片(照片寸照)、音频、视频、动画等。内 容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会议记录,计划总结, 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读书笔记,学习心得,教学 课件,微 二. 建设空间: ❖ 1. 打开浏览器。推荐使用: ❖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
360浏览器模式 切换操作见右图:
开,不需要下载查看。
申报须知:材料问题
❖7. 材料存在较多的问题有:
(1)个人空间没有建设,或者上传的资料非常少。 (2)提交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的内容 不一致。 ❖ (3)未按照课堂实录的内容上传教学设计,即提交 了多长时间的课堂实录,就提供这段时长的教学设计 和多媒体课件。 ❖ (4)课堂实录没有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3)实录没有体现出信息技术应用应有的水平。
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兰州市级评选结果的通知
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兰州市级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兰州市教育局
•【公布日期】2018.12.06
•【字号】兰教师〔2018〕473号
•【施行日期】2018.12.0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
正文
关于公布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兰州
市级评选结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兰州新区教文体局、兰州高新区社农局,市属各单位,各事业办学单位、市管民办学校: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的通知》(甘教师〔2018〕22号)文件精神,我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积极参赛,经过初步审核、区县推优、市级专家评审,产生市级获奖作品185件(获奖名单详见附件)。
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不断进取,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兰州市获奖作品名单
兰州市教育局
2018年12月6日附件: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兰州市获奖作品名单。
2024年实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方案
2024年实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方案题目:____年实中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比赛方案一、比赛概述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实中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基本功,并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热情,特举办此次比赛。
本次比赛旨在通过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考察参赛教师在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方面的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比赛内容1. 知识竞赛环节:参赛教师需参加面试环节,由专业评委进行提问和评分,并根据知识竞赛成绩确定参赛教师的初步名次。
2. 实际操作环节:参赛教师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实践任务,包括教育教学相关软件的使用、教学设计与展示、教育资源的搜索与筛选等。
三、比赛流程1. 报名阶段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填写报名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报名表格需包括以下信息:- 姓名- 工作单位-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 相关教育背景和信息技术经验- 自愿参加的比赛项目(如有)2. 知识竞赛环节根据报名信息,组织专业评委进行面试环节。
评委将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
3. 实际操作环节根据初步排名,组织参赛教师参加实际操作环节。
参赛教师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将操作结果提交给评委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包括任务完成质量、操作流程规范度、创新程度等。
4. 评分和排名根据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环节的评分,评委将给出每位参赛教师的综合成绩,并确定最终名次。
综合成绩包括知识竞赛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
四、比赛奖项设置1. 一等奖:3名2. 二等奖:5名3. 三等奖:10名五、比赛宣传和组织1. 宣传: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通知栏、线下海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比赛信息和报名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
2. 组织:由学校信息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组织比赛,设立专门的组织领导小组和工作组负责比赛的筹备、准备、评审和颁奖等工作。
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南
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
本文将为小学教师提供一份信息技术应用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1. 教学资源的获取与管理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件、教育游戏等。
为了高效地获取和管理这些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工具:a)内容浏览器:使用浏览器收藏夹或在线书签工具,将有用的网站和资源链接保存在一个文件夹中,方便随时查阅和分享。
b)资源管理软件:使用云端存储服务,如Google Drive、OneDrive 等,将教学资源上传至云端,随时随地进行管理和共享。
2. 教学设计与准备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和准备工具,帮助他们创造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课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工具和技术:a)互动白板软件:通过使用互动白板软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教学内容、创建互动活动以及让学生参与其中。
b)虚拟实验室:借助虚拟实验室,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和讲解实验过程,提供实验操作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学习。
c)教学设计工具:利用教学设计软件,如MindMeister、ClassFlow 等,教师可以制作教学蓝图、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活动计划。
3. 学生学习辅助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学习辅助工具。
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应用程序和平台:a)电子书阅读器:学生可以使用电子书阅读器来下载和阅读电子教科书、绘本等学习材料,还可以进行在线标注和笔记。
b)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如Coursera、Edmodo 等,参与学习课程、讨论和交流学习经验。
c)教育游戏:通过教育游戏,学生可以在学习中获得娱乐与知识的结合,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估与反馈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学评估和反馈提供更多的途径和工具,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指南
附件1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指南2018年7月目录一、组织工作二、参赛人员范围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二)项目说明、要求及评选指标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2.教育技术论文竞赛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4.教师微课竞赛5.创客教学案例竞赛四、参赛办法(一)参赛流程(二)报送及评审五、联系方式(一)大赛办公室联系方式(二)单项赛事联系方式一、组织工作主办单位:甘肃省教育厅承办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二、参赛人员范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
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按小学组、中学组、学前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小学、中学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教师微课竞赛、创客教学案例竞赛。
2.学前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微课竞赛。
3.综合组:包含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5项竞赛均可参加。
(二)竞赛项目分类说明、要求及评审指标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开展翻转课堂、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案例(以下简称“课例”)。
课例应反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融合,实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技术支持下的新方法、新模式的教学应用。
(1)课例要求必须是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实施,要注重教学整体策略,包括教师的示范、演示、提示、指导、讨论等,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小组等开展的基于交互式教学设备的交互、探究、展示、评价等活动,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部分教师参赛积极性较高,却忽略了征集课例的要求,所报课例不符合本活动的要求,未使用电子白板、互动电视或其他交互式媒体,仅是投影屏幕+PPT演示型教学,这类课例将不会入选、获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指南目录一、组织工作二、参赛人员范围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二)项目说明、要求及评选指标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2.教育技术论文竞赛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4.教师微课竞赛2018年7月5.创客教学案例竞赛四、参赛办法(一)参赛流程(二)报送及评审五、联系方式(一)大赛办公室联系方式(二)单项赛事联系方式一、组织工作主办单位:甘肃省教育厅承办单位: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二、参赛人员范围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
三、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以下简称“活动”)按小学组、中学组、学前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小学、中学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教师微课竞赛、创客教学案例竞赛。
2.学前组: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微课竞赛。
3.综合组:包含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教育管理者,5项竞赛均可参加。
(二)竞赛项目分类说明、要求及评审指标1.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竞赛:交互式教学设备公开课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一体机、电子书包等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案例、开展翻转课堂、探究学习等课堂教学案例(以下简称“课例”)。
课例应反映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入融合,实现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技术支持下的新方法、新模式的教学应用。
(1)课例要求必须是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实施,要注重教学整体策略,包括教师的示范、演示、提示、指导、讨论等,同时也要注重个人、小组等开展的基于交互式教学设备的交互、探究、展示、评价等活动,要体现现代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注:部分教师参赛积极性较高,却忽略了征集课例的要求,所报课例不符合本活动的要求,未使用电子白板、互动电视或其他交互式媒体,仅是投影屏幕+PPT演示型教学,这类课例将不会入选、获奖。
课例的评审注重新媒体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注重学科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而不仅是熟练应用技术。
具体考量指标涵盖以下几方面:——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明确完整,可操作、可检测,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设计要素完整,结构严谨,重难点突出,活动恰当,技术应用要体现出优势;教学反思中的技术应用成效归因分析明确,问题挖掘准确,改进设想具体。
——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媒体环境下学与教方式的转变;能够采取多种策略组织教学,教学环节合理、自然、流畅;教学中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经历,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能够将新媒体新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促进师生、生生深层次互动,共享课堂;恰当巧妙运用技术手段和工具,组织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科学认识;具有有价值的实践创新行为,体现出技术在教学中的独特优势。
——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清晰、生动,书写规范,教学设备操作娴熟;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的基本特征实施教学。
——实现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提高、获得发展;课堂教学氛围和谐、民主、向上,学生的情感、行动和思维参与积极、活跃。
(2)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要求教学设计: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师生共同成长;要对所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者进行分析,阐述基于交互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明示教学中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基于交互式教学设备或智能教学环境创新的学与教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注意包括应用新技术前后教学效果的比较,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问题、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互动课堂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课件资源:教学课例中使用到的课件及资源须上传到活动平台中,多个课件资源打包上传。
上传利用电子白板软件制作的教学课件。
(3)录制视频课例要求:——必须是完整的一个标准课时的课堂实录。
——为保证录像效果,拍摄交互式设备屏幕上的图像时,建议用数据线或录屏软件专门采集,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
在录像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活动的拍摄。
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
录制完成后,要对上课录像和交互产品图像进行编辑,恰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教学内容。
——每个视频文件的片头应为蓝底白字,时长3秒,包含“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活动”字样及学科、年级、教材版本、课题、教师姓名、单位名称等信息(示例图详见活动专题网站)。
——教学录像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和交互产品画面;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声音清楚无杂音。
——课例以flv格式上传,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以zip压缩包的形式上传。
(各表模板请在大赛网站下载)。
2.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教师通过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过程中的实践、思考,在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梳理和探究,撰写相关论文参加竞赛。
(1)选题可从以下方面考虑:——基于新的信息技术、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实践,培养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新型学习理论的构建,体现脑科学、学习科学、深度学习、具身认知、新型混合学习等研究新进展;——“一师一课”、微课、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共享与服务研究;——“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和“同步课堂”的应用研究;——网络教育新型发展形态、变革路径及趋势研究,尤其是网络学习空间、“互联网+”、网络教研的创新应用;——以人工智能、AR/VR、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智能引领教育变革,创新教与学方式,开展学习分析、个性化服务、教学评价、人机交互、群体协作与沟通、创客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教育产品支撑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育精准扶贫,提升教育公平的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泛在学习环境,及“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的研究;——以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决策科学化,促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研究。
(2)征文要求:文章要有明确的观点和具体的内容,能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能反映学术和实践创新。
文章应包含题目、摘要(200字以上)、关键词(3-5个)、正文、参考文献、文中引等。
不要在论文里写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等联系方式(范文请在大赛专题网站查阅、下载)。
3.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竞赛目的是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所提交的竞赛空间应能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空间在课程资源建设、师生教学互动和学科网络研修中的作用,具有特色主题。
(1)参赛要求:教师网络学习空间竞赛分为教师空间和教研员空间。
教师或教研员应依托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效果突出,并总结提炼形成“网络学习空间典型案例”。
(2)教师空间考量指标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呈现利用空间进行教学的情况,至少包括围绕某一主题开展教学的学习成果、资源等内容,且能充分展示出资源应用的系统性、教学适用性、原创性。
——呈现基于平台参与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网上评课等活动的情况,且过程记录完整,其中必须包括作为集备组主备人之一完成的1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过程及相关资料。
——呈现利用空间进行课程教学交流、学习讨论、提问、回复、学习交流的情况,且过程记录完整。
——呈现利用空间布置作业、批阅作业、在线测试、学生评价与反馈的情况,且过程记录完整。
(3)教研员空间考量指标具体涵盖以下几方面:——呈现教研员利用空间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活动情况,且过程记录完整,并能够体现出教研的创新性。
——呈现教研员组织开展区域网络集体备课、教研、网上评课等情况,且记录完整,内容丰富,能够体现出对教研形式等的创新。
——每个教研员空间应创建(或指导)不少于3个集备组,每个集备组不少于5名成员,每个集备组至少完成1个学期的集体备课。
4.教师微课竞赛:“微课”是指按照最新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中单个知识点为目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它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具体、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的特点。
可帮助教师解决特定知识点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
(1)教学视频要求参赛教师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精心备课,设计课程,录制成时长在5至10分钟以内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等辅助材料。
所提交的视频要求图像稳定、色彩正常、声音清晰、声画同步;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
单机拍摄稳定,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自然;拍摄设备不限(如DV摄像机、数码摄像头、录屏软件等均可),视频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主要教学内容和环节有字幕提示或说明;视频格式为:MP4。
如有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教学课件,也需提交,限定为PPT格式。
(2)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应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包括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内容,应说明微课的使用方式设计,如用于课前、课中或课后,与课堂教学如何整合等。
并在开头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文件格式:WORD。
(3)评审时具体考量指标涵盖以下几方面:——材料完整规范程度:包含微课视频,以及在微课录制过程中使用到的全部辅助扩展资料,教学方案设计等;微课视频时长8-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单位;配合视频讲授使用的主要教学课件限定为PPT格式,需单独文件提交;其他拓展资料符合网站上传要求;教学方案设计表内应注明讲课内容所属学科、专业、课程及适用对象等信息。
——选题价值:以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专题、实验活动作为选题,针对教学中的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设计,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选题尽量“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