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合集下载

立定跳的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立定跳的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5
6
7
8
起跳峰值力1500N 落地峰值力3600N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4 0 0 0 1 2 3 4 5 6 7
腾空时间0.5s
两脚发 力不 同时 未完全缓冲
T i m e (s e c o n d s )
预蹲
结论
• 摆臂增加了蹬地力 腾空时间以及落地的地 面反作用峰值力 • 所以说摆臂通过以上原理有利于总跳水平 的增加
不摆
Fy [N]
数据分析
图像展示了什么?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500 0 1 2 3
起跳力 1750N 落地峰值力 4250N 腾空时间 0.6s
预蹲
两脚用 力 不同时
起 跳 用 4 力 Time (s地峰值力4250n腾空时间06stimeseconds400800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fx同时未完全缓冲起跳峰值力1500n落地峰值力3600n腾空时间05s结论摆臂增加了蹬地力腾空时间以及落地的地面反作用峰值力所以说摆臂通过以上原理有利于总跳水平的增加原理解析摆臂通过增加对地面的反作用力和提高中实验动作不规范保持动作的时间当延长如何来评估缓冲效果设计篮球运动员的弹跳测试设计健美操运动员的弹跳测试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500 0 1 2 3 4 Time (seconds) 5 6 7 8 Fz [N] Fy [N]
摆 臂
Fx [N]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1200 800 400 0 -400 0 1 2 3 4 5 6 7 8 9 Fz [N] Fx [N]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生物力学实验报告导言: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体的力学行为以及与环境和其他物体的相互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生物力学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来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目的:1. 了解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生物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分析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测力计、人体模型、计算机、数据采集软件。

方法:将测力计固定在人体模型的不同部位,进行相应的运动实验,并使用数据采集软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手臂和腿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力计记录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讨论。

手臂实验结果:我们首先将测力计固定在手臂的肌肉上,进行了屈臂和伸臂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屈臂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增加;而在伸臂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减小。

这说明在手臂屈伸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腿部实验结果:接下来,我们将测力计固定在腿部的肌肉上,进行了蹲下和跳跃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在蹲下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逐渐增加;而在跳跃时,测力计所测得的力值迅速增大,然后迅速减小。

这说明在腿部蹲下和跳跃的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手臂屈伸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是相互作用的结果;2. 在腿部蹲下和跳跃的运动中,肌肉的收缩力和伸展力也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语:本实验通过测力计在手臂和腿部的实验中,验证了生物力学在人体运动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我们对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生物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生物力学的研究对于解析人体运动和改善运动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实验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的力、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揭示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姿势和力量的协调,实现高效的运动表现。

引言: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力学原理和特点,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方法:
本实验选择了常见的运动动作,如跑步、跳跃、举重等,通过运动生物力学仪器对参与者进行力、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测量。

同时,利用高速摄像机对运动过程进行录像,以便后期的运动分析。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得出了人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

例如,在跑步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和支撑力的变化对于跑步速度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在举重过程中,肌肉的收缩和伸展对于举重效果和损伤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讨论: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合理的姿势和力量的
协调,实现高效的运动表现。

同时,实验结果也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人体在不同运动环境和不同体质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运动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结论: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为运动训练和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Experiment of Sports Biomechanics第一节实验须知(Notice of Experiment)一、实验课目的(Purpose)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生物力学教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反映人体运动技术动作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测试与评定。

初步掌握获得运动生物力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理论。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对事物具有客观地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从而为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与训练,以及进行体育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实验课要求(Requirement)1、实验前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原理、步骤和操作程序。

2、严格遵守实验室有关规定。

3、按实验步骤操作。

4、仪器使用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有仪器故障或损坏,及时报告实验教师,不得自行修理和拆卸。

5、爱护实验仪器设备,注意安全。

6、分工合作,各项工作轮流担任,认真做好实验记录。

7、实验后整理仪器设备,打扫卫生,关闭电源。

8、认真整理实验记录,做出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要求(Content and requirement of Report)1、实验报告(Report of experiment )◇实验名称、姓名、年级、班级和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根据已知的理论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并指出实验结果的省区力学意义。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的一般的概括性的判断,即是某一实验所能验证的基本概念、原理或理论的简明总结。

四、说明(Introduction)由于我院的实验条件尚不健全,部分实验暂时不能开设,有的实验采用其他更加简单的方法所取代。

但是我们正在积极努力改善实验条件,争取在短时间内建立健全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和相应的实验设备和仪器,以保证运动生物力学的教学与科研的正常进行,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生物力学实验报告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力学性质和运动特征的学科,它在医学、运动科学、机器人技术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人体步态运动中的力学特征,并对步态运动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验过程本次实验采用了三个步态周期的数据,包括了步行、慢跑和快跑三种情况。

采集数据的设备是一台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它可以通过对人体关节运动的跟踪,实现对步态运动的精准测量。

在实验前,我们先对实验被试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和运动能力评估,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实验结果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步态运动中的一些重要参数。

首先,我们测量了步态周期和步长,发现步行、慢跑和快跑的步态周期分别是1.35秒、1.05秒和0.85秒,步长分别是0.6米、1.0米和1.2米。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步态周期和步长都会发生变化。

我们测量了步态运动中的力学特征。

在步态运动中,身体的质心会不断地移动,因此我们测量了身体质心的水平移动距离和垂直移动距离。

实验结果表明,在步行、慢跑和快跑中,身体质心的水平移动距离分别是0.05米、0.2米和0.3米,垂直移动距离分别是0.02米、0.06米和0.1米。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身体质心的移动距离也会增加。

我们分析了步态运动中的力学功率和能量消耗。

实验结果表明,在步行、慢跑和快跑中,身体的能量消耗分别是1.2焦耳、2.4焦耳和4.0焦耳,力学功率分别是0.08瓦、0.4瓦和1.0瓦。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身体的能量消耗和力学功率都会增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步态运动的力学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步态运动中的各项参数和特征都受到运动强度的影响,这为运动科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本次实验也验证了生物力学在研究人体运动特征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体运动的本质规律。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
1.2.5 详细制定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实验步骤与要求进行实验。
2实验原理
用电影摄影机对人体或物体运动进行拍摄,将影片进行数字化处理, 然后进行分析。最常用的影片数字化仪器是影片解析仪。影片解析仪一 般由控制器、显示器、游标键盘和数字化板组成。它的基本原理如图 11—2所示。
影片数字化仪器是将电影摄影机拍摄的影片转换成统一 的、可操作的坐标数值,它是完成模数转换工作的仪器。它 首先用分析放影机将放大的图像投影到数字化板上,然后用 游标键盘取出需要的坐标值(x,y),输入到计算机储存。要 求该分析放影机具有可停、可慢放、可倒放的功能。影片数 字化模数转换工作一般采用两种原理:一种是用超声检测原 理。当光笔放在某点上接通开关后便发生超声信号,通过x 轴和y轴传向坐标原点的时间与坐标成止比关系测得该点的 坐标值 (x,y);另一种是运用感应同步器原理.在数字化 板内有横向层及纵向层排列的金属微丝,两层之间绝缘,游 标键盘的线圈发出3000 Hz正弦波电信号,在纵向层及横向 层微丝中,可感应出相应的正弦波信号,原正弦波信号和感 应正弦波信号之间的相位差与正弦波发源地的坐标位置有线 性关系,于是便可检测出游标键盘十字丝处的x,y坐标.同 时以数字形式进行显示。数字化了的坐标数据直接进入计算 机内储存。计算机分析软件具有建立人体参数模型、采集图 像坐标点、多种数据平滑方法、三维信息计算(位移、速度、 加速度、环节角度、角位移、角加速度、动贯、动能、能动 量等)及相关的数据、图表及图形显示与打印功能。
5. 实验参考方案 5.1 学生4人为一组。 5.2 先检查小车的各部分是否牢固,旋转处应加些润滑油。 5.3 接通电源后让圆筒空转,看是否有偏心。如旋转时筒振动,说明有偏心,
应重新安装。
5.4 将电扇打开,从侧面吹小车。观察结果,再将筒的转向改变,看会发生 什么变化。

运动医学科实习报告

运动医学科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医学专业应运而生,为运动员的健康保障和康复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更好地了解运动医学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6月至9月在XX运动医学科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实习期间,我认真学习了运动医学基础理论,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营养学等,为临床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临床实践(1)伤病诊断与治疗在实习过程中,我跟随带教老师参与了各类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通过对伤病患者的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我对运动损伤的诊断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治疗方面,我学习了各种物理治疗手段,如冷热敷、超声波、电疗等,以及运动康复训练方法。

(2)运动处方制定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运动处方制定工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运动损伤情况,我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包括运动类型、强度、时间、频率等。

(3)运动医学检查我学习了运动医学检查方法,如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测试、平衡测试等,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检查结果。

3. 科研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学习了科研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

三、实习收获1. 提高了专业素养通过实习,我对运动医学专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临床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患者及家属沟通协作,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了职业责任感通过实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运动医学专业人才,肩负着保障运动员健康和康复的重任,增强了职业责任感。

四、实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动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持续学习,不断进步运动医学领域不断发展,作为一名运动医学专业人才,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运动生物力学试验

运动生物力学试验

五.
长度不变车蹬柄与长度可变车 蹬柄对个体最大自行车无氧功率实 验结果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意义:
比较长度不变车蹬柄与长度可变车蹬柄状 态下的个体无氧功率 , 分析其可能原因,并试图 找出个体无氧功率的最佳车蹬柄长度。
(二)实验仪器、设备
1.monark功率自行车 2.肌电遥测仪 3.心率遥测仪 4.血乳酸测试仪
(三) 、研究方法、测试指标:
测试指标:1、速度 2、加速度 3 、股直肌、股二头 肌、臀肌的肌电图
(四) 、实验方案:




1、在轨迹控制抗阻后蹬练习器上进行后蹬练习,用高速摄像 机记录练习过程,同时在受试者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 上放置表面电极,在练习一开始就记录其肌电信号。 2、练习结束后,计算练习者在后蹬练习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3、利用高速摄像机的录像划分每一个后蹬动作过程。 4、对每一个后蹬动作进行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臀肌的肌电 数据比较。 5、利用数据分析轨迹抗阻后蹬练习在短跑中的作用。
4.血乳酸测试仪
(三)试验方法和测试指标:



1、试验方法:(1)准备活动的阻力 负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5%。 (2)准备活动的阻力负 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10%。 (3)准备活动的阻力负 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20%
2 、测试指标:肌电信号、心率、无氧功率、 血乳酸
(四)实验方案(详细步骤)






1、在股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上放置表面电极。 2、受试者佩戴心率遥测仪。 3、实验Ⅰ,准备活动的阻力负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5%。受试者 在无氧功率自行车上骑行3分钟后休息2分钟,再正式开始无氧功率 实验。实验时负荷为受试者体重的7.5%,进行30秒无氧功率测试。 同时记录其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测量结束后,测即刻的血乳酸。 4、同样受试者在充分休息一周后,参加实验Ⅱ,准备活动的阻力 负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10%,其余同实验Ⅰ。 5、同样受试者在充分休息一周后,参加实验Ⅲ,准备活动的阻力 负荷为测试者最大负荷的20%,其余同实验Ⅰ。 6、利用已有数据比较分析不同阻力负荷准备活动对无氧功率的影 响,并找出可能的最佳准备活动阻力负荷。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引言: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运动机制的学科。

通过对人体或动物运动过程中的力学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揭示运动的本质和规律。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人体行走过程中的步态参数,分析步态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健康的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实验仪器:使用高精度的步态分析仪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用于测量和记录步态参数。

3. 实验过程:实验对象按照自然的步行方式在指定的距离上进行行走,同时步态分析仪器记录下每一步的步幅、步频、支撑时间、摆动时间等参数。

4. 数据处理: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以得到步态参数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和数据处理,得到以下步态参数的变化规律:1. 步幅:随着速度的增加,步幅逐渐增大,但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这是因为步幅受到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的限制,随着速度的增加,身体需要更多的力量来保持平衡。

2. 步频:随着速度的增加,步频逐渐增大。

这是因为为了保持平衡,身体需要更快地移动脚步来适应速度的变化。

3. 支撑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支撑时间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为了保持速度的稳定,身体需要更快地转移重心,减少每一步的支撑时间。

4. 摆动时间:随着速度的增加,摆动时间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为了保持速度的稳定,身体需要更快地摆动腿部来适应速度的变化。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步态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步幅和步频是人体行走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行走的速度和稳定性。

2. 支撑时间和摆动时间是步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反映了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

3. 步态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相符,说明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结论:本实验通过测量和分析步态参数,揭示了人体行走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运动机制。

生物力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生物力学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生物力学是一门融合了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生物体及其组织、器官在力学作用下的行为和规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力学在医学、生物工程、康复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二、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1. 生物组织力学生物组织力学是生物力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体的力学性质。

包括:- 细胞力学:研究细胞在力学作用下的形态变化、运动和相互作用。

- 软组织力学:研究肌肉、皮肤、骨骼等软组织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

- 骨骼力学:研究骨骼的力学性质、骨组织的力学行为以及骨骼的力学损伤和修复。

2. 生物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流体(如血液、淋巴液等)的流动规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包括:- 血流动力学:研究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 淋巴动力学:研究淋巴液在淋巴管中的流动规律及其对免疫和代谢的影响。

3. 生物力学模型与仿真生物力学模型与仿真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生物力学问题的方法。

包括:- 生物力学模型:建立描述生物力学现象的数学模型。

- 生物力学仿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物力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三、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 力学测试:通过力学测试设备,测量生物组织、器官的力学性能。

- 生物力学测试:利用生物力学测试设备,研究生物体内流体的流动规律。

- 影像学技术:利用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生物组织、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2. 理论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 数学建模:建立描述生物力学现象的数学模型。

- 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 理论分析:对生物力学问题进行理论推导和分析。

四、生物力学的应用领域1. 医学领域生物力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 诊断与治疗: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开发新型诊断和治疗设备。

力学实训报告书

力学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力学实训,使学员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本次实训在力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实验器材包括:力学实验台、砝码、弹簧秤、力传感器、测力计、天平、滑轮组、铁架台、支架、细线等。

三、实训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静力学和运动学部分,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定律、胡克定律、摩擦定律等基本原理。

四、实训过程1.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实验步骤:① 将一物体A放在实验台上,用弹簧秤测量其重力;② 用另一物体B与物体A接触,用弹簧秤测量物体B的重力;③ 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放在实验台上,用弹簧秤测量其重力;④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3)实验结果:两次测量结果基本相等,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

2. 实验二:验证胡克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 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砝码逐级增加重量;② 用测力计测量弹簧的伸长量;③ 记录不同重量下弹簧的伸长量;④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

(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基本符合胡克定律,即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 实验三:摩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 在水平面上放置不同粗糙程度的物体,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② 改变接触面积,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③ 记录实验数据;④ 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实验结果: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力学实训,掌握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运动生物力学报告总结

运动生物力学报告总结

运动生物力学报告总结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的力学原理和机制的学科。

本报告旨在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概述。

首先,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体和动物。

通过对骨骼、肌肉、关节等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揭示运动的基本原理。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运动控制、运动功率、肌肉力量和运动能量的转化等。

其次,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多样。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运动生物力学建模、生物力学测量技术和计算机仿真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对人类和动物的运动控制、康复治疗、运动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运动控制方面,可以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结果,改进人工肢体的设计和控制策略,使残疾人士能够更好地恢复行动能力。

在康复治疗方面,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物理治疗师更好地评估和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

此外,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还有助于优化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表现。

通过分析运动生物力学的特征和运动姿势,可以找到运动技能的关键因素,从而改进运动员的技术和表现。

综上所述,运动生物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研究生物体的运动过程和相关的力学原理,可以为康复治疗、运动控
制和运动优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希望本报告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推动。

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运动生物力学(实践教学法)实验报告范本(本科生)

实验报告范本系别班级姓名南京体育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一览表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实验二重心坐标测定实验三坐标、重心测定应用实验四测力台外力测定实验五外力测定应用实验六肌肉被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实验七肌肉主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八模拟小论文撰写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运动技术解析摄影方法。

2.掌握坐标解析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坐标解析的逻辑过程和中间数据的意义。

3.影片解析实际操作。

实验原理1.比例尺法K为比例放大系数,是实际长度和图像长度之间的比例,X,Y为原点坐标的平移距离2.DLT法L—L为坐标平移、旋转、放大的系数主要仪器和设备1.计算机2.自学・教学・科研一体的二维影片解析软件实验步骤控制点: 8摄影频率: 25帧/S幅数: 10人体(21)器械(3)点数: 24身高: 164CM体重: 60KG用数据线将电脑与摄像机连接后,利用相关软件,采集踏板前后的10幅照片和1幅框架照片,将所采集的照片存入U盘,然后将U盘接入另一台电脑进行如下操作①将所提取的小幅照片存入D盘Jacky文件夹中,并存入与学号相符的子文件内,并将其重命名。

②打开二维影片解析软件,输入自己的学号,提取相关图片。

③在10幅运动图片中的人体上描21个点,踏板上描3个点,数据保存在DLT3.DAT(其中21个点依次为右手掌中心,右腕关节中心,右肘关节中心,右肩关节中心,左肩关节中心,左肘关节中心,左腕关节中心,左手掌中心,右脚中心,右脚踝关节中心,右膝关节中心,右髋关节中心,左髋关节中心,左膝关节中心,左踝关节中心,左脚中心,会阴、肚脐、剑突、第7颈椎下缘、耳屏下缘处)④在框架上标8个点,保存数据为DLT2.DAT。

⑤利用DOS系统,读取相关数据,在电脑上即显示出人的运动模型和现实中人的运动坐标,该坐标存放在F2D.DAT中。

⑥打开“File”中的“数据处理”,输edit空格F2D.DAT即可得到数据,根据数据画图。

运动生物学实验报告模板

运动生物学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材料与仪器五、实验方法与步骤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实验讨论与结论八、实验反思一、实验名称(此处填写实验名称,如: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的影响)二、实验目的1. 了解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的影响。

2. 掌握骨骼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形态与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骨骼肌的形态变化,可以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

本实验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骨骼肌切片,通过比较运动组和对照组的骨骼肌形态差异,分析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运动小鼠、对照组小鼠、骨骼肌切片、染色剂等。

2.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切片机、切片架、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盒、染色缸、显微镜摄像头等。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 运动训练:对运动组小鼠进行为期4周的跑台运动训练,对照组小鼠不进行运动。

3. 取材:实验结束后,取运动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股四头肌组织。

4. 切片:将股四头肌组织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

5. 染色:将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的形态。

6. 观察与记录:在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组和对照组骨骼肌的形态,记录相关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运动组骨骼肌横截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可增加骨骼肌横截面积。

2. 运动组骨骼肌纤维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可增加骨骼肌纤维直径。

3. 运动组骨骼肌细胞核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说明运动可增加骨骼肌细胞核数量。

七、实验讨论与结论1. 实验结果表明,运动可显著增加骨骼肌的横截面积、纤维直径和细胞核数量,从而提高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和耐力。

2. 本实验验证了运动对骨骼肌形态的影响,为运动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八、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切片厚度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显微镜的调焦和照明,以提高观察效果。

力学实训报告万能论文范文

力学实训报告万能论文范文

一、引言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为了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本次实训选择了力学实验课程。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环境1. 实验室:宽敞明亮,设备齐全,包括力学实验台、天平、测力计、弹簧秤、计时器等;2. 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力学教师和实验员组成,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四、实训原理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五、实训过程1.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步骤: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分别给予不同的水平力,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3)实验结果:当水平力为零时,物体保持静止;当水平力不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结论。

2.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二定律;(2)实验步骤: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不同的力,测量物体的加速度;(3)实验结果:当施加的力增大时,物体的加速度也增大;(4)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结论。

3. 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2)实验步骤:将两个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力使它们相互作用,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3)实验结果: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数据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结论。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吿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力学试验名称:人体影像的重心计算班级:体教11001班姓名: 彭文豪学号:201000290 实验时间: 2013年4月28日试验地点:长江大学新体育馆一、试验目的对运动中的人体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掌握力矩合成的计算方法。

二、试验原理既然人体重心是人体各环节所受重力的合力作用点,那么知道了人体各环节的相对重量和重心位置,就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出人体重心的坐标。

并且我们还根据布拉温—菲舍尔人体模型,可知人体各个环节的相对重量。

人体各环节重心在各环节中,几乎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

在画出的人体运动简图上,可根据各环节的长度和各环节的相对重量的乘积之和,之后就可以在坐标纸上读出各环节重心店的二维坐标。

三、试验器材手机、直尺、笔、纸四、试验对象彭文豪,长江大学体育学院大三学生;性别:男;年龄:23;专项:网球五、试验注意事项1、注意所选动作的难度性,注意安全性。

2、在分析是要把力矩的分析按照要求做好。

3、要找准索要分析的重点。

六、试验步骤1、拍摄索要分析的图像标本。

2、在拍摄相邻两关节的运动人体图片上确定出每个关节的中心。

3、连接相邻两关节的中心,用直尺测量个环节的长度。

4、计算出个环节的重心位置,在图片上标出来,提示:将人体各环节视为刚体,则有对y轴力矩平衡,如下图:5、在图片的平面内任意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出个环节的重心坐标。

6、算出各环节对x轴、y轴的那相对力矩7、计算各环节对x轴、y轴的的合力距,最后在图片上标明人体重心的位置。

注:1,用铅笔找出各个点,并在坐标上确定相应的位子,找到相应的X、Y轴如上图所示。

2、所需设的参数:质量用M表示,横坐标用X i表示,纵坐标用Y i表示(i表示相应环节的名称)七、计算根据力矩平衡的计算原理,可以由以下公式推导我们所要计算的公式:对X轴的力矩平衡:M1X1+M2X2=(M1+M2)X对Y轴力矩平衡:m1y1+m2y2=(m1+m2)y所以:X=m1x1+m2x2/m1+m2, y=m1y1+m2y2/m1+m2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15个环节的用力情况,如下表所示:环节名称环节长度相对环节体重ai相对重心坐标环节相对力矩x i y i a i x i a i y i头颅0.07 上躯干0.43下躯干0.43上臂左0.03 右前臂左0.02 右手左0.01 右大腿左0.12 右八、试验结果根据上表和相关数据填写上表算出X、Y值。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

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报告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是对人体运动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通过测量身体运动的各项生理指标和运动学参数,可以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生物学规律。

本实验旨在探讨人体步行时的肌肉力量分布及关节运动情况,以及分析不同步行速度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实验设备及方法本次实验使用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室专业的力学测试设备,包括力传感器、电磁式步态分析仪、骨盆动力学测试系统等。

实验对象为正常步行的健康成年人,他们被要求在设定的步行速度下进行步态分析,同时穿戴相应的测试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实验过程分为几个步骤:首先,实验对象进行热身活动,以确保肌肉充分准备好进行步行实验;其次,将传感器固定在主要肌肉群和关节点处,以便记录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数据;然后,实验对象开始进行不同速度下的步行,仪器记录数据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步行过程中的肌肉活动和关节运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较慢的步行速度下,大腿肌肉活动较强,主要由臀部和髋部肌肉发力支撑身体;而在较快的步行速度下,脚踝关节和小腿肌肉的活动更加频繁,能更有效地支撑身体重量,从而实现步行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速度下的步行过程中,骨盆和脊柱的角度变化较大,特别是在快速步行时,脊柱更倾向于前倾以维持身体的平衡,这与肌肉活动的特点密切相关。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步行速度对于肌肉力量分布和关节运动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步行速度下,人体姿势和运动特征也会有所不同。

结论与展望本次运动生物力学实验通过对人体步行过程中肌肉力量和关节运动的定量分析,揭示了步行速度对于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讨步行过程中的肌肉协调性和神经控制机制,以期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基础,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次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推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运动生物力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运动生物力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运动生物力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概述
本文档是一份运动生物力学类专业毕业实报告范文,旨在总结实期间的经验和所学知识。

实背景
我作为一名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

实地点为XX大学体育科学研究中心。

实内容
1. 参与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的设计和执行,包括运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工作。

2. 研究使用运动生物力学仪器和软件,熟悉相关操作和使用方法。

3. 参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4. 参与相关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了解最新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实收获
通过这次实,我获得了以下收获:
1. 掌握了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2. 熟练操作了运动生物力学仪器,如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力板等。

3. 熟悉了常用的运动生物力学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如Matlab 和Visual3D等。

4. 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实验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5. 扩展了对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的了解。

实总结
通过这次实,我对运动生物力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将继续深耕在这个领域,并为其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参考文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范本系别班级姓名南京体育学院2007—2008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一览表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实验二重心坐标测定实验三坐标、重心测定应用实验四测力台外力测定实验五外力测定应用实验六肌肉被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实验七肌肉主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八模拟小论文撰写实验一摄影坐标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运动技术解析摄影方法。

2.掌握坐标解析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坐标解析的逻辑过程和中间数据的意义。

3.影片解析实际操作。

实验原理1.比例尺法K为比例放大系数,是实际长度和图像长度之间的比例,X,Y为原点坐标的平移距离2.DLT法L1—L8为坐标平移、旋转、放大的系数主要仪器和设备1.计算机2.自学・教学・科研一体的二维影片解析软件实验结果与分析⒈确定量程,观察数据,确定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值,并按一定比例将此区间分成若干分,由此确定单位长度。

(先在excel中输入数据,然后选定数据生成表格,复制在电子版中。

)⒉根据F2D.DAT所得的坐标点,分别在踏板图和离板图上描点,按数据的顺序,将相邻两点用直线连起来,得到简易人体动作形态图。

实验二重心坐标测定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数据记录:A: 左手(3,5.3)左前臂(2.38,5.7)左上臂(2.35,6.5)手(1.40,3.50)右前臂(3.33,5.7)右上臂(3.04,6.7) 左足(4.95,0.9)左小腿(4.6,3.38)左大腿(4,4.02) 右足(1.43,3.5)右小腿(2.7,3.2)右大腿(3.36,4.3) 躯干(3.07,6.56)头(2.72,8.44)由公式得⎪⎪⎪⎩⎪⎪⎪⎨⎧=+++==+++=∑∑∑∑∑∑======)(6.5)(2.314141214111411414121411141cm y F F y F F y F F Y cm x F F x F F x F F X c i y yc i y y c i y y cc i x x c i x x c i x x cB: 左手(8.99,8.17)左前臂(8.33,7.67)左上臂(8..05,8.15)右手(6.51,6.59)右前臂(6.51,7.67)右上臂(6.75,8.5) 左足(5.48,1.6)左小腿(5.85,3.12)左大腿(6.75,5.19) 右足(10.21,3.54)右小腿(9.63,4.6)右大腿(8.44,5.87) 躯干(7.49,7.67)头(7.49,9.58)由公式得⎪⎪⎪⎩⎪⎪⎪⎨⎧=+++==+++=∑∑∑∑∑∑======)(81.6)(53.714141214111411414121411141cm y F F y F F y F F Y cm x F F x F F x F F X c i y yc i y y c i y y c c i x x c i x x c i x x c实验三坐标、重心测定应用实验四测力台外力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将所测分力合成并求出Fx,Fy,Fz。

3.练习使用测力台,先测简单动作—步态。

实验原理1.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应变片中电阻丝变长,电阻变大,由于电流不变,电压变大,产生的电压变化经放大,模拟信号转化成数字型信号,通过电脑记录变化。

2.测力台受外力作用产生效应力,该力导致传感器中应变片长度△L值相应地变化,在测力台的量程范围内△L/L与力成线性关系,与几何变化相对应,△R/R与△L/L亦成线性关系,K=L/L/∆∆RR3以X轴为例,当有一外力作用在测力台上时,FX= F1X+ F2X+ F3X+ F4X=F11+X+ F43+X,同样得到FY,F Z,其合力F=222ZYXFFF++,合力与X轴的夹角为COSFFX=α,同样可得F与Y1Z轴的夹角,同样还可以算出三个轴的旋转力矩,总力矩及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4标定方法:采用什么进行标定?主要仪器和设备力传感器模型,三潍测力台,计算机实验五外力测定应用实验六肌肉被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实验七肌肉主动力—长度性质验证八:模拟小论文撰写题目:胡锦荣与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跳远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on pedaling and taking off in different levels between he yanlu and professional long jumpers摘要:对胡锦荣和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在跳远工程中获得的起跳技术参数,进行处理,发现胡锦荣在踏板,离板速度和腾起角上和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相比有显著差距。

提出为提高跳远成绩可提高助跑速度,也可适当增加腾起角度来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胡锦荣和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跳远起跳运动学技术参数研究Abstract: With image dissection photography; mathematic and literature statistics, somemain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pedaling and taking off on two different levels between onenormal student he yanlu and a professional long jumpers were studied. It was clear thatmain reason of results difference were food board horizontal velocity , vertical speed and thejumping angle .The suggestions of diagnosis was put forward. It could be taken asreference as training as long jumpers.Keywords:pedaling and taking off: initial velocity; angle; comparative study1.前言普通大学生和一级跳远运动员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如何提高普通大学生的跳远水平,缩小和一级跳远运动员之间的差距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共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普通大学生胡锦荣和一级跳远运动员在跳远中获得的主要技术参数,经过处理,分析探讨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普通大学生跳远成绩提供可靠依据参数。

1.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普通大学生胡锦荣在跳远中获得的技术参数作为普通组,以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在跳远中获得的技术参数作为运动员组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影片解析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将所有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并进行逻辑分析。

影像分析法:比例尺法x=k(x- y=k(y-)DLT 法表1 胡锦荣与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离板主要技术参数姓名 V X (s m ) V Y (s m ) V 0(s m ) O(度) S(m) 胡锦荣 6.13 2.66 6.96 18.47 5.80 刘峰 7.75 2.92 8.28 20.66 6.82 注:V X 腾起水平速度 V Y 腾起垂直速度 V 0腾起初速度 O 腾起角度 S 成绩表2 胡锦荣与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离板主要技术参数 姓名 V X (s m ) V Y (s m ) V 0(s m ) O(度) 胡锦荣 6.95 0.339 6.96 2.79 刘峰 8.27 0.728 8.32 6.403.结果与分析3.1助跑速度的比较分析助跑是跳远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之间有着非常高的相关性。

而且,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贡献率达百分之七十以上。

说明助跑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非常大,是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

踏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助跑速度。

由表2可知,踏板是胡锦荣的速度为5.44s m ,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的速度为8.32,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这与普通大学生和运动员的绝对速度有关。

同时,助跑速度是起跳后人体腾起速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缩短起跳时间及增大起跳力创造条件。

助跑的作用在于起跳前,赋予人体适宜的运动速度。

这样可以缩短起跳时间,提高肌肉的势能以及增强起跳力创造条件。

起跳过程中身体运动的损失,是由于起跳力的制动分力冲量作用的结果,随着助跑速度的加大,制动冲量相应增加。

因此助跑速度增加,增大了起跳腿的肌肉载荷,引起肌肉收缩力(退让式收缩)的相应增加,这实际上增大了起跳力。

因此,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绝对速度是提高成绩的首要途径。

3.2腾起初速度的比较分析腾起初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决定人体重心运动轨迹距离的关键。

从运动学角度分析,腾起初速度受腾起水平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的制约。

目前,普通大学生胡锦荣的腾起初速度为 5.36s m,腾起水平速度为 5.16s m ,腾起垂直速度为1.43s m,一级跳远运动员刘峰腾起初速度为8.28s m ,腾起水平速度为7.75s m ,腾起垂直速度为2.92s m ,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与踏板速度相比,水平速度差异并不明显,而垂直速度存在明显差异。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教材》的叙述跳远起跳动作其结果是使人体的水平速度下降,垂直速度增加。

因此在起跳力的作用下身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于身体在垂直方向上速度的增加,使身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所以起跳动作的实质是使运动员如何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同时应使水平速度的损失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起跳是加大质心向上升的高度,或缩短起跳时间,均可增大质心向上腾起的速度。

垂直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胡锦荣的腾起角小于刘峰,同时对水平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水平速度也受到踏板速度的影响。

因此,必须努力提高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

3.3腾起角度的比较分析跳远成绩除了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外,还受腾起角度的制约。

《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中指出:优秀运动员的腾起角度大多在18-24度。

刘峰跳远的腾起角度为20.66度,胡锦荣的腾起角度为15.47度,说明适当增加腾起角度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但腾起角度也不是越大越好,增大腾起角,必须增大腾起垂直速度,而腾起垂直速度的增加必将减少水平速度,并降低腾起初速度。

这是一对相互联系的矛盾。

如果能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伤,在保证腾起初速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腾起角度,则运动成绩才有可能提高。

因此,我们认为,适当增加腾起角度将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2.结论与建议普通大学生在助跑速度方面与一级跳远运动员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原因主要是普通大学生的绝对速度能力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