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
徐州的乡俗作文
![徐州的乡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7cea3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8.png)
徐州的乡俗作文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徐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就拿我们徐州的乡俗来说吧,那就是一种浓厚的乡土文化。
在我的家乡,每逢过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做上一
大桌子菜,请亲朋好友来吃个团圆饭。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习俗——大年初一到初三不能扫地。
为什么不能扫地呢?这可跟我们徐州人的“脾气”有关了。
徐州人一到正月初一就不扫地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徐州,人们认为大年初一是“穷神”降临的日子,所以都不扫地了。
除了初一不能扫地外,其他的时候都可以扫地。
我们徐州人
扫完地后都要把垃圾放进一个大桶里。
为什么要把垃圾放进大桶
里呢?这可有讲究了:放在大桶里的垃圾代表着财富和财气,所
以人们都希望在大年初一时能够“财来财往”。
说完了徐州的乡俗文化后,我又想起了我们徐州的方言。
“过年好”、“吃饺子”、“放炮”、“拜年”等词汇就是用徐州话说
出来的。
—— 1 —1 —。
徐州的风俗习惯说明文作文
![徐州的风俗习惯说明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a341926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3.png)
徐州的风俗习惯说明文作文《徐州的风俗习惯》一、饮食习俗那点事儿徐州的饮食那可真是有自己的一套。
先说这徐州地锅鸡,这可是徐州饮食的招牌之一。
我有一回跟着朋友去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吃地锅鸡,一进门就能闻到那浓浓的香味。
这地锅鸡呢,得用一个大大的铁锅炖着,锅的周围还贴着一圈饼子。
鸡肉都是切成很大块的,那鸡肉的色泽红亮,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料理过的。
锅里的汤汁也是浓郁得很,满满的都是鸡肉和各种佐料混合出来的鲜味。
据说这里头的料可有讲究了,葱、姜、蒜这些自是不必说,关键是那秘制的酱料,让鸡肉别有风味。
等到鸡肉炖得差不多的时候,旁边那饼子也熟了一部分。
那饼子的上半部分是软软的,被汤汁的热气蒸得湿漉漉的,但是下半部分却是焦脆的,咬一口还能听到“咔嚓”的声音,混合着鸡肉和汤汁来吃,那口感简直绝了。
我朋友一吃这地锅鸡就兴奋得不得了,边吃边说,这才是徐州的味道,他从小就好这一口。
这其实也是很多徐州人的想法,地锅鸡是大家伙儿心中家的味道的一种。
在徐州,还有一个关于饮食的习惯就是爱吃面食。
像什么烙馍、馒头之类的几乎天天都能见到。
烙馍这东西可神奇了,薄得就像一张纸,但是韧性还特别好。
卷上菜吃那是相当带劲。
曾经看过一个徐州大妈做烙馍,把面活得不软不硬,再擀成薄薄的一片,然后放在鏊子上烙。
她的手法特别娴熟,三两下一张烙馍就烙好了。
这烙馍卷上馓子、盐豆之类的,就是一顿美味简单的饭。
所以说在徐州,面食就如同一种饮食的根基,稳稳地扎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
二、过年的那些传统徐州过年可热闹了。
进入腊月,大家就开始忙活着各种事儿。
炸丸子那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我邻居家每年炸丸子的时候香气都飘满了整个楼道。
他家炸丸子的料可丰富了,有萝卜丸子、藕丸子等等。
就说这萝卜丸子,要先把萝卜擦成丝,然后再剁碎。
这时候萝卜的汁水就出来了很多,要把汁水挤干。
挤出来的汁水可不能白白浪费,据说老一辈的徐州人会用它来和面,做出来的馒头都带着萝卜的清甜。
萝卜丝里要放上各种调料,像盐啊、胡椒粉之类的,再打上几个鸡蛋,这样丸子才能粘在一起。
徐州独特的风俗作文
![徐州独特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467a1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5.png)
徐州独特的风俗作文徐州,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儿的风俗就像一壶老酒,越品越有滋味。
先说说过年的风俗吧。
一进腊月,徐州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徐州人忙活着蒸馒头,这可不是简单的馒头,那花样可多了。
有枣花馍,把面团搓成各种形状,再镶嵌上红彤彤的大枣,看着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
还有大馍,又大又白,一个大馍就能把小孩的脸给比下去。
蒸馒头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家里的大人们在厨房忙得热火朝天,小孩子们就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刚出锅的馒头,刚一蒸熟,就伸手去拿,烫得在手里来回倒腾,还不停地吹着气,然后咬上一大口,那香甜的味道能在嘴里回味老半天。
到了年三十,贴春联那可是个大事。
一家人齐上阵,小孩子拿着浆糊刷,在门上乱抹一通,大人们就在后面把春联小心翼翼地贴上。
春联的内容可讲究了,都是些吉祥话,什么“福满人间喜气盈门”之类的。
而且啊,徐州有些地方还保留着贴“过门钱”的习俗呢。
五颜六色的过门钱在风中飘动,就像一群欢快的蝴蝶,这感觉一下子就把新年的喜庆劲儿给带出来了。
再说说徐州的婚俗吧。
徐州的婚礼那是热热闹闹,充满了人情味。
迎亲的队伍可壮观了,车队在马路上排成一条长龙。
新郎去接新娘的时候,那得经过重重考验。
新娘的姐妹们会想出各种刁钻的点子来为难新郎,比如说让新郎唱歌,这新郎要是五音不全,那可就有乐子看了。
新郎一边唱着跑调的歌,一边还得满脸堆笑,就盼着能赶紧把新娘接走。
到了婚礼现场,那更是热闹非凡。
徐州有个特别的习俗叫“撒床”,找个有福气的长辈,一边在床上撒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一边念叨着:“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那声音响亮又喜庆,整个婚礼现场都被这股欢乐的氛围给笼罩着。
还有啊,徐州的庙会也特别有趣。
到了庙会的日子,那真是人山人海。
各种小摊位摆满了街道,有卖糖人的,那糖人被艺人捏得栩栩如生,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好像随时要蹦出来降妖除魔。
还有卖棉花糖的,一大团棉花糖就像云朵一样,小孩子们举着棉花糖,吃得满脸都是糖丝,就像个小花猫。
徐州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作文
![徐州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156c8d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ab.png)
徐州独具特色的地方风俗作文咱徐州啊,那可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有着数不清的独具特色的风俗,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里闪闪发光呢。
先说说咱徐州的伏羊节吧。
一到夏天,尤其是入伏之后,整个徐州城就像进入了一场盛大的“羊肉狂欢”。
大街小巷的羊肉馆子那可都是人满为患。
您要是这时候走进一家馆子,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
大锅里煮着的羊肉咕噜咕噜地冒着泡,香味直往人鼻子里钻,就像有只小手在挠你的痒痒,勾得你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
老徐州人都知道,伏天吃羊那是有讲究的。
说是“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
这时候的羊肉啊,鲜嫩可口,还能驱寒解毒,大夏天的吃羊肉,在别的地儿可能觉着稀罕,在徐州,那就是传统。
男人们光着膀子,喝着小酒,大口大口地吃着羊肉,再就着酥脆的烧饼,那叫一个美。
女人们呢,也不示弱,边吃边唠着家常,时不时地还叮嘱自家孩子多吃点儿。
小孩子们呢,吃得满嘴流油,脸蛋儿红扑扑的,就像熟透的小苹果。
再讲讲咱徐州的婚俗。
这徐州的婚礼啊,那是相当的热闹喜庆。
迎亲的队伍那可是浩浩荡荡的。
新郎官儿骑着高头大马,那得意劲儿就像中了状元似的。
不过现在呢,大多换成了汽车,但是那种喜气洋洋的感觉可一点儿没变。
到了新娘家,想接走新娘可不容易。
新娘的姐妹们会想出各种刁钻的小游戏来“为难”新郎。
比如说让新郎找新娘的鞋子,这新郎啊,就得在屋里翻箱倒柜的,那模样就像个无头苍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找到了鞋子,新郎还得给新娘的父母敬茶,这时候,新娘的父母会叮嘱新郎要好好对待自己的闺女,那场面温馨又感人。
婚礼上啊,喜宴那也是相当丰盛。
徐州的把子肉肯定是少不了的。
这把子肉,一块一块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吃起来满口留香。
还有四喜丸子,圆滚滚的,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食,一边祝福着新人,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宴会厅。
还有过年的时候,徐州的风俗也特别有趣。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水饺。
这可不是简单的包水饺哦,长辈们会在水饺里包上硬币、红枣之类的东西。
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徐州说明文
![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徐州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806b83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de.png)
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徐州说明文哎呀,说起咱们徐州的风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今儿个我就给大伙儿唠唠咱徐州那些个接地气、有滋味的习俗,特别是那件让我至今想起来还直乐呵的事儿。
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整个徐州城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红彤彤、喜洋洋的。
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挂灯笼,还有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能把你从被窝里直接炸醒,哈哈,那叫一个热闹!但最让我难忘的,还得数咱们村里的“舞龙舞狮”大赛。
那天,村里的大喇叭一早就开始喊:“乡亲们,今儿是咱村舞龙舞狮的大日子,大家伙儿都出来瞅瞅,热闹热闹!”我一听,瞌睡虫立马跑了,拉着爷爷的手就往村口冲。
到了那儿,嘿,好家伙,人山人海,跟赶集似的。
只见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在人群中穿梭,龙头威风凛凛,龙眼炯炯有神,仿佛真龙下凡。
十几个壮汉穿着彩衣,手举龙身,随着鼓点时而翻腾,时而盘旋,那阵势,简直了!旁边还有两头狮子,一红一黄,憨态可掬,一会儿眨眨眼,一会儿摇摇尾巴,逗得孩子们咯咯直笑。
最逗的是,当龙和狮子经过我家门口时,突然停下了。
只见狮子头猛地一摇,跳上了一张桌子,张嘴就向爷爷讨红包。
爷爷也不含糊,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红包,轻轻往狮子嘴里一塞,那狮子仿佛得了宝贝似的,摇头晃脑地表示感谢,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爷爷,我也要给狮子发红包!”我拉着爷爷的衣角,眼巴巴地看着。
爷爷乐呵呵地给了我一个小红包,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递给狮子。
狮子低下头,轻轻用鼻子嗅了嗅,仿佛在说:“这孩子真懂事!”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成了故事里的小英雄,心里美滋滋的。
从那以后,每当想起徐州的过年风俗,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条金光闪闪的龙和那头憨态可掬的狮子,还有那份纯真的快乐和浓浓的年味。
这就是我的家乡,徐州,一个充满人情味和传统文化的地方。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https://img.taocdn.com/s3/m/4bb739c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a.png)
作文:家乡的风俗之徐州我的家乡徐州,位于江苏省的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徐州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还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习惯代代相传,成为了徐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这篇作文中,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徐州的风俗,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我的家乡。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春节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徐州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徐州的街头巷尾都会挂起红灯笼,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春联和窗花,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年夜饭上,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因为它象征着年年有余。
此外,还会包饺子,寓意着团圆和吉祥。
午夜时分,人们会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期间,徐州还有许多庙会和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等,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其次,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徐州人民非常重视的节日。
在徐州,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
中秋之夜,明月高挂,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月饼、水果等供品,一起赏月。
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在徐州,有一种特色月饼叫做“云片糕”,它是一种用米粉和糖制成的糕点,口感酥软,甜而不腻。
中秋节期间,徐州的街头巷尾都会弥漫着月饼的香气,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婚礼习俗。
在徐州,婚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有着一系列的传统习俗。
婚礼的前一天,新郎和新娘要进行“哭嫁”的仪式,这是一种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方式。
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如跨火盆、揭盖头等。
婚礼现场会布置得非常喜庆,挂上红灯笼和彩球,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婚礼结束后,新人会进行“回门”的仪式,回到娘家,向父母表示感谢。
这些婚礼习俗体现了徐州人民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的尊重。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徐州的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
徐州的风俗习惯是徐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徐州的历史和文化。
徐州的风俗作文
![徐州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bca56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徐州的风俗作文
《徐州的那些事儿》
嘿,咱今儿就来讲讲徐州的风俗!徐州啊,那可是个有特色的地儿。
就说徐州人办喜事吧,那场面可热闹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哎呀妈呀,那真叫一个喜庆。
婚礼前一天晚上,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嗑着瓜子,聊着天,商量着第二天的事儿。
到了婚礼当天,天还没亮呢,迎亲的队伍就出发了。
那婚车装饰得可漂亮了,大红花挂得满满的。
新郎穿着帅气的西装,带着一群小伙子就去接新娘子了。
到了新娘子家,那可是有一番“折腾”哦。
伴娘们会想出各种好玩的游戏来为难新郎和伴郎们,要红包啊,做搞笑动作啊,可有意思了。
好不容易接到了新娘子,回到家,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来,感觉整个村子都能听到。
接下来就是拜天地啦,在大家的见证下,新郎新娘幸福地站在一起,那场景真的让人感动。
在徐州,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都会做各种好吃的。
像什么炸丸子啊,蒸馒头啊,那味道,啧啧啧,想起来就流口水。
还有徐州人特别热情好客,要是有客人来家里,那肯定是好酒好菜招待着,不把你招待好都不算完。
徐州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呢,我这一时半会儿也说不完。
总之,徐州是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的风俗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
我爱徐州,爱这里的一切风俗!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徐州的风俗有点了解啦?哈哈!。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61e576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5.png)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篇一《徐州的伏羊节:一场热辣的民俗狂欢》在徐州,有个特别热闹的风俗叫伏羊节。
一到夏天入伏,整个徐州城就像被羊肉的香味给笼罩了。
这伏羊节啊,就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吃羊肉喝羊汤。
我记得有一年伏羊节,天热得不像话,路上的柏油路都好像要被晒化了。
我跟着家人去找一家有名的羊肉馆。
好不容易到了地方,嚯,那场面可壮观了。
店里店外都坐满了人,大家脸上都热得红扑扑的,可眼神里都透着兴奋。
老板在那大锅前忙活着,一锅羊汤咕噜咕噜地冒着泡,浓浓的白气就往上蹿。
锅里的羊肉堆得满满的,旁边的案板上还放着切好的一块块鲜嫩的羊肉。
那羊肉的色泽,看上去就诱人。
我们好不容易找了个位置坐下,就赶紧点了一大份羊汤和几个烧羊腿之类的特色菜。
羊汤一端上来,那股鲜香就直往鼻子里钻。
汤上面飘着翠绿的香菜和细碎的葱花,轻轻搅一下,能看到里面炖得软烂的羊肉块。
喝上一口汤,味道浓郁得很,有点点辣,热辣辣的感觉从喉咙一直暖到胃里。
虽然外面天热得像个大火炉,可喝着这羊汤,出一身汗,反而觉得特别舒畅。
周围的人也都吃得热火朝天的,有的人大口喝着汤,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有的人则在美滋滋地啃着羊腿,手上脸上全是油也不管不顾。
这时候大家也不在乎什么形象了,都是尽情享受着伏羊节带来的欢乐。
这伏羊节啊,就是徐州人在炎炎夏日里一种独特的享受,也是大家热热闹闹聚在一起的好理由。
篇二《徐州的庙会:传统的购物游乐大集》徐州的庙会是个很有趣的风俗。
每当庙会的时候,那就是一个超级大集。
各种东西都能在庙会上找到。
有一次,我去逛我们这儿的一个庙会。
刚到庙会的街口,人就多得像潮水一样。
周围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我先看到一个卖糖人的小摊位。
那个糖人师傅就像一个魔法师。
他先把糖浆在手里这么一团一转,然后对着小棍轻轻一吹,一只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就出来了。
那小老鼠的眼睛滴溜溜的,好像下一秒就要跑掉似的。
旁边围了好多小孩子,眼睛都看直了,吵着让大人买。
再往前走,是一个卖各种老式物件的大摊位。
徐州民俗的作文三篇
![徐州民俗的作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9ab93e7cd184254b3535bb.png)
徐州民俗的作文三篇篇一:徐州风俗徐州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徐州古称彭城,缘于彭祖和他所建立的大彭氏国。
彭祖是我国烹饪界公认的始祖,相传在尧之时,彭祖因擅烹饪野鸡汤,得到帝尧的赞赏而受封,在徐州一带建立了大彭氏国。
徐州的菜点秉承有大彭风味,制作考究,风味独特,自成体系,几乎每一道菜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羊方藏鱼因将鱼置于割开的大块羊肉中文火同炖而得名。
相传,彭祖的小儿子夕丁喜捕鱼,彭祖恐其溺水坚决不允。
一日,夕丁捕鱼回家,正巧彭祖不在,夕丁让其母剖开正在炖着的羊肉,将鱼藏入其中。
彭祖回来吃羊肉,感觉异常鲜美,于是如法炮制,便产生了“羊方藏鱼”这道菜。
据传汉字中的“鲜”字即源于此。
帝尧时期,尧封颛顼的玄孙钱铿于大彭,建立了大彭国。
铿为彭祖。
他曾献雉羹于帝尧,受到了尧的褒奖。
屈原《楚辞·天问》中有“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之句。
汉代王逸注:“彭铿,彭祖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称彭祖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厨师”。
彭祖被尊为厨行的祖师爷,所创的雉羹、羊方藏鱼、麋鱼鸡、云母羹等名菜名汤流传至今。
其主要贡献在于把人类饮食由熟食推向味食,由粗食推向精食,将饮食与养生相结合,创出了药膳、食疗等饮食的新天地,对发展民族饮食文化,增强民族体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篇二:徐州的风景风俗我的家乡在徐州,那里有美丽的云龙湖。
春天,云龙湖边的柳树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小芽,不时吹来一缕春风,柳枝儿轻轻地飘动着,好像在伴着春风跳舞。
当春风吹过湖面,湖面就会泛起一丝丝波纹。
湖面倒映着火红火红的太阳、洁白的云朵那景色美丽极了!草地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儿,把成群的花蝴蝶都吸引了过来,它们围着花儿飞啊,飞啊,怎么也不肯离去。
夏天,知了趴在树干上,不停地叫:“热死啦!热死啦!我快要被烤焦啦!”那一棵棵粗壮的大树上,长着绿油油的、茂密的树叶,总是会有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从里面传来。
关于徐州的独特风俗作文
![关于徐州的独特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3fb73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5.png)
关于徐州的独特风俗作文
“哎呀,徐州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呀!”我一蹦一跳地走在徐州的大街上,和小伙伴们叽叽喳喳地说着。
今天是周末,阳光特别好,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和小伙伴们出来玩啦。
我们走在热闹的街道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真有意思。
“哇,你们看那个!”我突然指着前面一个卖糖人的小摊叫起来。
“那是什么呀?”小伙伴好奇地问。
“那是糖人呀,徐州的特色呢!”我兴奋地说,“走,我们去看看。
”
我们跑到小摊前,摊主伯伯正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糖稀。
“伯伯,给我们做几个糖人吧!”我央求道。
“好嘞,小朋友们稍等啊。
”伯伯笑着答应。
不一会儿,几个栩栩如生的糖人就做好了,有孙悟空,还有小兔子。
“哇,好厉害呀!”我们都惊叹不已。
“哈哈,这可是咱徐州的老手艺咯!”伯伯自豪地说。
我们拿着糖人,一边走一边吃,开心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公园。
公园里有好多爷爷奶奶在锻炼呢。
“看,那边在唱徐州的戏呢!”爸爸指着一个方向说。
我们跑过去,只见一群爷爷奶奶正围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戏。
那婉转的唱腔,真好听呀。
“徐州的戏也这么有意思呀!”我对小伙伴说。
“是呀是呀。
”小伙伴点头应和。
我们在公园里玩了好久,还看到了好多徐州独特的风俗呢。
晚上回到家,我躺在床上,想着今天看到的一切。
徐州,这个有着独特风俗的地方,真的让我好喜欢呀!这里的糖人,这里的戏,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有魅力。
我以后一定要多了解徐州的风俗,把它们都记住。
徐州,你真是太棒啦!。
徐州的传统风俗作文
![徐州的传统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e534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b.png)
徐州的传统风俗作文徐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城市,承载着丰富多彩的传统风俗,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徐展开。
说起徐州的传统风俗,那不得不提每年春节期间热闹非凡的“舞龙舞狮”表演。
每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喜庆的氛围。
记得有一年春节,我跟着父母去市中心凑热闹。
还没走到表演的地方呢,远远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那声音震耳欲聋,仿佛在告诉所有人:“精彩马上开始啦!”好不容易挤到了人群前面,只见一条金色的巨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一片片龙鳞就像是真的一样,栩栩如生。
舞龙的师傅们个个精神抖擞,身着鲜艳的传统服装,手里紧紧地握着杆子,随着鼓点的节奏,巨龙时而盘旋昂首,时而俯冲而下,那姿态真是威风凛凛。
在巨龙旁边,还有几只活泼可爱的狮子在欢快地跳跃着。
狮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嘴里含着一个红色的绣球,不停地晃动着脑袋,好像在跟观众们逗趣。
舞狮的师傅们配合默契,一个人在前面引逗,另一个人则在后面操纵着狮子的身体,让狮子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比如跳跃、翻滚、站立等等,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我站在人群中,眼睛紧紧地盯着舞台,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周围的人们也都在欢呼着,有的还跟着节奏一起拍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徐州传统风俗的魅力,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喜悦,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家乡的温暖。
除了舞龙舞狮,徐州的庙会也是一大特色。
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九,云龙山庙会就会如期举行。
那场面,简直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庙会的道路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小吃的、有卖玩具的、有卖手工艺品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小吃摊了,什么羊肉串、糖葫芦、棉花糖,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
我手里拿着一串糖葫芦,嘴里咬着一块棉花糖,在人群中穿梭着,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快乐的小鸟。
庙会上还有很多民间艺人在表演节目,有拉二胡的、有唱戏曲的、有变魔术的,每一个节目都精彩纷呈。
我记得有一个变魔术的老爷爷,他穿着一身黑色的长袍,手里拿着一根魔杖,只见他轻轻一挥,手里就变出了一只白鸽,再一挥,又变出了一束鲜花,真是太神奇了!我站在那里看了好久,直到妈妈叫我,我才回过神来。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6e1a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d.png)
江苏徐州家乡风俗作文徐州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是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悠久的传统习俗和丰富的民间文化。
作为本地人,我对徐州的家乡风俗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首先,我要介绍的是徐州的年节风俗。
在徐州,过年是家家户户最盛大的节日,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年画、红灯笼、春联应有尽有,家家都十分热闹,人人喜气洋洋。
在除夕之夜,家家都要吃团圆饭,然后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守岁,不睡觉,以示团圆和阖家幸福。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以驱逐邪灵,迎接新年的到来。
其次是婚丧嫁娶的风俗。
在徐州,婚丧嫁娶,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结婚的时候,徐州人有很多传统的习俗,比如嫁妆、纳聘、迎亲等。
在徐州,婚礼通常会在喜庆的日子,大家都要穿着节日的盛装,一起吃喝作乐。
而丧葬方面,也有一整套的风俗习惯,比如送终、守孝、烧纸等。
这些风俗习惯都是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也是对生死轮回的一种尊重和表达。
再来说说徐州的节庆风俗。
在徐州,除了过年,还有很多其他的传统节日,比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徐州人会举行各种各样的传统庆祝活动,比如赏月、吃月饼、包粽子、踏青等。
这些活动都是徐州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代表着对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接着,我要说说徐州的民俗文化。
在徐州,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比如南炸子,南炸子是徐州一种传统的文化展示形式,对南炸子的剧目、演出、场景都有着其独特的规矩和传统。
南炸子以其特有的表演形式,在徐州乃至整个华北地区享有盛誉,也成为了这里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此外,还有徐州的灯会,这是徐州一种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每当春节将至,全市上下的民众都会蜂拥而至看灯,观燈,创灯,迎灯,讲究“油盐排场”,逐渐形成一个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最后,我要说说徐州的民俗歌舞。
在徐州,有着悠久的歌舞传统,比如花鼓戏、龙船舞、走马灯等。
这些歌舞形式都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徐州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发泄和娱乐方式。
有关徐州风俗的作文
![有关徐州风俗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70947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9.png)
有关徐州风俗的作文咱徐州啊,那可是有着满满当当独特风俗的地儿,这些风俗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咱徐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闪着有趣又迷人的光。
先说说过年吧。
一进腊月,徐州就像被施了魔法,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这时候,家里的老老少少就开始忙活着蒸馒头了。
可不是那种普通的馒头哦,那馒头能蒸出花儿来!什么枣花馒头、刺猬馒头,还有盘着龙的馒头。
我就特别好奇,奶奶那双手怎么就那么巧呢?那枣花馒头,一层一层的,中间夹着红红的大枣,就像一朵盛开的花,看着就喜气洋洋的。
刺猬馒头就更有意思了,浑身都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小刺儿,眼睛是两颗黑豆,背上还驮着个小元宝呢,寓意着财源广进。
每次看奶奶做这些馒头,我就在旁边捣乱,捏个奇形怪状的面团,还美其名曰“创意馒头”。
到了年三十儿晚上,全家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这饺子啊,也有讲究。
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包上硬币,谁要是吃到了,那来年准有好运气。
我就为了吃到那个包着硬币的饺子,每次都能把肚子撑得圆滚滚的。
我吃饺子的时候那叫一个狼吞虎咽啊,就盼着那硬币能被我一口咬到,结果常常是把腮帮子都累酸了,硬币却被弟弟吃到了,可把我给气坏了。
再说说咱徐州的婚俗。
那娶媳妇的场面可热闹了。
迎亲队伍必须是热热闹闹的,一路上敲锣打鼓,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新郎官到了新娘家,那可得经过重重考验才能把新娘接走。
伴娘会出各种难题,什么猜谜语啊,做俯卧撑啊,把新郎整得是满头大汗。
我有一次去当伴郎,看着新郎那狼狈样儿,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而新娘出门的时候,脚不能沾地,得由新郎抱到婚车上。
这时候,新郎就像抱着个稀世珍宝一样,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个不小心把新娘给摔着了。
徐州还有个风俗就是过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啊,理发店可就忙翻了天。
男女老少都争着去理发,说是理了发就能像龙一样精神。
我每次都被老爸拖着去理发店,因为他说小孩子在这一天理发能健康成长。
那理发店里面人挤人,理发师都忙得晕头转向的,感觉就像在打仗一样。
而且啊,这一天家里还要吃炒糖豆,黄豆在锅里被炒得“噼里啪啦”响,就像放鞭炮一样。
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
![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3d93b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2.png)
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篇一《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香包的奇妙世界》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徐州香包。
这徐州香包啊,就像一个小小的宝藏,里面藏着好多故事呢。
我第一次接触徐州香包是在一个集市上。
那个集市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各种摊位琳琅满目。
我在一个个摊位间穿梭着,突然就闻到了一股很特别的香味。
顺着香味走过去,就看到有个小摊位摆满了各种造型的香包。
有小巧玲珑的蝴蝶形状的,它的翅膀上绣着精美的花纹,好像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还有圆鼓鼓的小老鼠形状的,那小老鼠眼睛滴溜溜转,透着机灵劲儿。
摊主大妈特别热情,看我盯着香包看,就拿起一个葫芦形状的香包给我讲起来。
她说这香包制作可有讲究了。
布料得是上好的丝绸或者棉布,这样摸起来手感才好。
然后就是里面的香料,那都是用各种中药材配出来的,像丁香、艾叶、薄荷啥的,不同的配料组合起来有不同的香味,有的能提神醒脑,有的能驱虫辟邪。
大妈说她自己做香包都做了好几十年了,以前都是自己家用或者送给亲戚朋友,现在拿出来卖也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徐州香包这个宝贝。
我仔细看着手里的香包,绣工特别精美。
那针脚密密麻麻又很整齐,一看就是花费了好多心思的。
我忍不住买了一个葫芦形状的香包,挂在我的床头。
到了晚上,屋里弥漫着那种淡淡的草药香味,特别安神,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小小的香包。
这就是徐州香包,从它身上能看到徐州人的心灵手巧,也能感受到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篇二《烙馍:徐州人的面食智慧》提到徐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烙馍可不能不说。
这烙馍在徐州人的日常生活里那可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我记得有一次去徐州的一位亲戚家做客。
早上起来,就看到亲戚在厨房忙活着做烙馍呢。
她先是把面粉倒在一个大盆里,然后一点一点加水,一边加水一边用手搅拌。
那面粉在她的手下慢慢变成了絮状,然后她开始揉面,揉啊揉,哟,那面团看起来特别光滑,就像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
紧接着,她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
拿出一个小剂子,擀面杖一擀,这擀面皮也是有技巧的,要擀得中间厚,边缘薄。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f26f6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4.png)
徐州当地风俗作文《徐州的庙会风俗》在徐州啊,有一种特别热闹又有趣的风俗,那就是逛庙会。
徐州的庙会是那股子热闹劲儿,能把整座城的人都给聚起来。
就说云龙山庙会吧。
我记得有一次去逛这个庙会,那个场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刚到山脚下,就已经被人潮给围住了。
到处都是小摊贩,每个摊位前都挤着不少人。
有卖各种小玩意儿的,像是手工做的小布老虎。
那小布老虎可精致了,眼睛滴溜溜的,身上的花纹也特别细致,一针一线就跟有了灵魂似的。
摊主是个爽朗的大叔,一边拿着布老虎晃悠着,一边大声地介绍:“这布老虎啊,可是老传统了,放在家里镇宅保平安嘞。
”再往前走,那就是各种美食的天下了。
我瞧见一个老奶奶在做糖人。
只见她熟练地从锅里舀出一勺糖稀,轻轻一抖,糖稀就听话地落在案板上,她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这儿点一下,那儿划一道,没一会儿一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就出来了。
那孙悟空拿着金箍棒,似乎马上就要翻个筋斗云。
我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立马掏钱买了一个。
糖人拿在手里,有点舍不得吃,就光看那精致的模样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庙会上还有不少唱戏的台子呢。
那些个戏曲演员,妆化得红红绿绿的,唱腔声调此起彼伏。
我虽然听不太懂那些词儿,但就爱看他们在台上那个表演的劲儿,一抬手、一迈步,都是满满的韵味。
旁边听戏的大爷大妈们可入迷了,有的跟着摇头晃脑,有的还小声地哼着曲调。
整个庙会就像是个大杂烩,各种热闹、各种欢笑都融在了一起。
这徐州的庙会风俗啊,就像一个纽带,把徐州的老老少少、传统手艺啊、特色美食啊都紧紧地拴在一块儿。
《徐州红白喜事的独特风俗》徐州的红白喜事可有着不少独特之处。
先说红事吧,也就是结婚。
我就参加过一次徐州人的婚礼,那可真是别有风味。
迎亲那天啊,新郎官带着一帮兄弟,那队伍浩浩荡荡的。
到了新娘家,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把新娘接走的。
新娘家的亲戚朋友早就准备好了各种关卡。
这其中有一个就是猜谜语。
新郎站在门口,周围一群人围着他笑。
女方的亲戚出了个谜语:“弯弯藤儿架上爬,串串珍珠上边发。
徐州风俗作文500字
![徐州风俗作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e539c7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5.png)
徐州风俗作文500字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的家乡徐州有好多有趣的风俗呢!
过年的时候可热闹啦!大人们会早早地准备好多好吃的,像炸丸子、蒸包子。
一到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有香喷喷的红烧肉,还有鲜美的鱼,这表示着年年有余。
吃完年夜饭,大家就一起看春晚,等到十二点,外面“噼里啪啦”响个不停,那是在放烟花和鞭炮,漂亮极了!
端午节也很有意思。
妈妈会提前包好甜甜的粽子,有红枣馅的,还有豆沙馅的。
还会在我的手腕上系上五彩的丝线,据说可以驱邪保平安。
徐州的风俗真的太有趣啦,我爱我的家乡!
作文二
小朋友们,我来给你们讲讲咱们徐州的风俗。
徐州人结婚可讲究啦!新娘子会穿上漂亮的红嫁衣,头上还戴着闪闪的金饰。
迎亲的队伍热热闹闹,吹着喇叭,打着鼓。
到了新郎家,还有好多有趣的仪式,比如跨火盆,象征着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还有中秋节,我们会一家人一起坐在院子里,吃着甜甜的月饼,赏着又大又圆的月亮。
大人们会给我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可有意思啦!
这就是我们徐州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呀?。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e23894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2.png)
江苏徐州家乡的风俗作文徐州,那是我土生土长的家乡,一个充满独特风情和浓厚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别具一格的风俗,它们就像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明珠,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要说徐州的风俗,那得先从过年说起。
一进腊月,徐州的大街小巷就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儿。
大人们开始忙碌起来,纷纷准备着过年的各种吃食。
炸丸子、炸麻叶儿,那香味能飘出好几里地。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眼巴巴地守在厨房门口,等着第一锅丸子出锅。
刚炸好的丸子金黄金黄的,外酥里嫩,咬上一口,满嘴留香。
妈妈一边炸,我一边吃,小肚子很快就鼓了起来,可还是忍不住往嘴里塞。
到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这一天要送灶王爷上天。
奶奶会在灶台前摆上甜甜的灶糖,说是要让灶王爷的嘴甜甜蜜蜜的,到了天上只说好话。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热腾腾的饺子,那温馨的场景至今还刻在我的脑海里。
过了小年,就该扫尘了。
全家老少齐动手,把家里的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也拿着小扫帚,跟着大人有模有样地比划着,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贴春联。
每年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总会早早地起来熬上一锅糨糊。
我和哥哥负责把春联铺平,爸爸则拿着刷子,仔细地刷上糨糊,然后小心翼翼地贴在大门上。
看着那红彤彤的春联,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感觉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浓了起来。
年夜饭更是让人期待。
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红烧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有红烧肉,肥而不腻;还有那香喷喷的八宝饭,甜到了心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爷爷总会在这个时候讲起过去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放鞭炮。
我和小伙伴们拿着各种各样的鞭炮,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有的胆小的小伙伴,只敢远远地看着,捂着耳朵。
而我总是勇敢地冲在前面,点燃鞭炮,然后迅速跑开,听着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心里别提有多得意了。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就被妈妈从被窝里拽了出来。
穿上新衣,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
徐州风俗说明作文
![徐州风俗说明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e1ec6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ee.png)
徐州风俗说明作文
《徐州风俗》
嘿呀,说起徐州风俗,那可真是有不少特别有意思的呢!就拿办喜事来说吧,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前一天就开始忙活啦。
家里人早早地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了大红的喜字,还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带。
然后就是准备各种好吃的,那厨房简直就像是个战场,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
做的菜那叫一个丰盛啊,什么红烧肉、糖醋排骨、炖鸡……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到了婚礼当天,一大早迎亲的队伍就出发啦,那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震得人耳朵都嗡嗡的。
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别提有多精神了。
到了新娘家,那可真是要经过一番“考验”才能把新娘接走,什么唱歌啊、做游戏啊,可有意思啦。
把新娘接回来后,就是拜天地的环节,新郎新娘站在院子里,在大家的见证下,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然后就被送入洞房啦。
接下来就是大家尽情吃喝的时候,亲戚朋友们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
在徐州,办喜事就是这样热热闹闹的,大家都很享受这种欢乐的氛围。
这就是徐州的风俗之一呀,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儿呢!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来感受感受哦!。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61f1ef9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1.png)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收集了徐州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徐州的风俗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
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
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
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
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
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
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
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
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
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的传说。
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
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氲着古道热肠。
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
“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
“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
传统风俗,建筑,名胜古迹徐州作文
![传统风俗,建筑,名胜古迹徐州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a9db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6.png)
传统风俗,建筑,名胜古迹徐州作文篇一《徐州的传统风俗真有趣徐州啊,那可是有着一堆超有意思的传统风俗呢。
就说过年的时候吧,那阵仗可大了。
每年除夕前,家里人就开始忙活着蒸馒头,可不是普通的馒头,是那种上面有着各种花样的馍馍。
我记得有一年,我就跟着奶奶一起做。
奶奶的手特别巧,她先把面揉得白白胖胖的,像个大团子一样。
然后就开始捏形状了。
只见她揪下一块面,三两下就捏出一个小动物来。
我瞅着好奇,也想试试。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揪了块面,可是那面在我手里就不听话,想捏个兔子,结果捏得四不像,耳朵一个大一个小,眼睛也不对称,就像被谁揍了一拳似的。
奶奶在旁边直笑,还说我捏的不是兔子是怪物。
除了蒸馒头,还有贴春联。
这春联可得讲究了,必须贴得端端正正的。
老爸拿着面糊,我在旁边递春联。
他一边贴一边念叨着,不能歪了,贴歪了福气就跑了。
我就在旁边打趣说,这春联要是有脚,估计也被你这念叨声吓着不敢歪了。
还有过年走亲戚,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起,唠家常的时候,总少不了各种徐州特色的糕点。
这些传统风俗就像一颗颗珠子,串起了徐州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重视,一代一代的流传下来。
篇二《徐州的建筑真有特色》徐州的建筑那是相当有特色的,从古老的民居到现代的高楼大厦,各有各的韵味。
先说说那些老房子吧。
在徐州的老巷子里,有不少青砖灰瓦的小院儿。
我有次去拜访一个住在老巷子里的朋友。
刚进巷子,就感觉像穿越了一样。
那些房子的墙面虽然有些斑驳,但是透着一股质朴的气息。
院子的大门很多都是那种木质的,上面有着精美的雕刻,不过时间久了,有些雕刻的花纹都模糊了。
走进朋友家的小院,小小的四方院子,中间还种着一棵石榴树。
树下摆着几个小板凳。
他家的房子是那种起脊的屋顶,屋内的房梁是粗粗的木头。
朋友告诉我,这些老房子可有些年头了,一代代人都在这里生活过。
再看现在的徐州,高楼大厦也是鳞次栉比。
市中心有的大楼造型特别奇特,有的像艘帆船,感觉要起航似的;有的是玻璃幕墙,反射着太阳的光,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的风俗作文范文
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收集了徐州的风俗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徐州的风俗
民俗,本是些不经意的习惯罢了,当大家这已不是个人的偶然行为时,它也就有了文化的意味。
徐州是那样的古老,“自古彭城列九州”,经六千年文明的陶铸,乡风民俗中自然会有几分古朴与厚重。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办,徐州素有南国屏障、北国锁阴、五省通衢之称;南来北往,东游西荡的商贾僧侣、迁客骚人,或云集、或羁留,难免会留下些许印迹。
一层层积淀下来,融入乡风民俗之中,如此又构成了徐州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风貌。
当我们走在大墩子古文化遗址,随意捡起一枚陶片,如同捡起一个美丽的传说。
把它们串起来便是一部向我们走来的史传。
现今徐州人使用的土陶器上,依然可见那史传中特有的纹路和色彩。
不过,我们已将其归入了民间艺术的行列。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个村姑拎着这绘满花纹的陶罐去溪边汲水。
远远望见劳作于田里的情哥哥,不禁唱起:“妹妹提水到小河,遥望哥哥在山坡,有心上前叫哥哥,又怕哥哥不理我。
话难说,情难搁,亮亮嗓子唱首歌……”一不小心,罐儿摔破了,溅湿了姑娘的衣裳,也润泽了一册率意天真的徐州民歌集。
在徐州这方土地上,任意掬起一捧土,你便可以认定它曾被哪匹战马踏过。
大大小小二三百场征战。
饱经战火的山野间还会响起“牧童拾得旧刀枪”的悠悠歌声。
黄水一次次扑来,黄沙一层层掩埋,受灾难太多的徐州人,脉搏里涌动着本能的顽强与抗争精神,汇聚成强悍的民风。
徐州人的重义贵友之风,大概滥觞于“季札挂剑台”的传说。
人死信义在,何况活着的血性男儿?说到交友,不能不说到喝酒。
无论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聚,还是细酌慢啜、谈笑风生的雅集,总是氤氲着古道热肠。
徐州人喝酒爱打“酒官司”,且打起来没完没了,为得是让客人喝好。
“喝好”的标志是几分酩酊后的称兄道弟、口无遮拦,否则便是主人失职了。
“酒令大于军令”不知何时在这块土地上俨然神圣起来。
刘邦崛起于阡陌,徐州成了帝王之乡,于是徐州人的骨子里刻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狂傲。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引车卖浆之徒亦不乏“大家风范”。
刘三哥当了皇帝后回归故里,不是还要大宴乡亲、醉歌“大风”吗?看人家混的,衣锦还乡,落根归根,总萦绕在那么多游子的乡魂里。
活得艰难,便要想方设法多些“红火”,不然,岂不白活了?
四时八节,那是该欢庆的日子,要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才好。
平日里大吃大喝人家会耻笑你不会过日子,节日里冷冷清清、缺这少那,人家便会笑话你日子不过得不红火。
年是大节,入了腊月“草棒成神”,也就开始“办年”了。
年货办得越多超好,馍馍蒸得又大又白,要笑开了“花”才好。
正月十五是“小年”,蒸面龙蒸面灯蒸菜角、吃元宵,观花灯。
二月二、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八月十王、九月九……直至腊八,祭灶,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节日里有种种嬉闹的形式,形式里又隐含着深蕴的情结。
过年时,徐州人还会让牲畜们享受一番,“打一千、骂一万,大年早上吃顿饭”,农人要把饺子等美食送给老牛们吃,体现出黄土地上人与老牛的难以割舍的亲情。
婚丧嫁娶是人生之大事,更需要排场,热闹一番。
喜事要“闹”,越闹越喜,闹亲闹喜闹红火。
不闹就没了滋味。
一个“闹”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调。
但徐州人闹而不野,有着教养上的分寸和礼数上的讲究。
没有狂欢节式的歇斯底里。
如徐州人的“闹洞房”,一般都较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责。
这或许是徐州“近齐鲁,尚儒学”的原故吧。
徐州地区兴“送房”,众人围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让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欢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
还有许多美好的祝福。
如《撒帐歌》:“一把麸(福)子,一把枣(早),明年生个白胖小。
”闹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规律。
子孙满堂,寿终正寝的,徐州人叫“喜丧”。
扬幡动乐、披麻戴孝的仪式中,确也升扬着一种隆重与庄严的气氛。
第二篇:徐州的风俗
徐州比较有名的就是伏羊节啊,这是属于徐州人自己的节日。
徐州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
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
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吃伏羊的作用
众所周知,吃羊肉,喝羊肉汤就是“发汗”的。
冬日里吃着热腾腾的羊肉是再好不过的美食,徐州人偏要反其道而行,在一年中最热的伏天吃加了很多辣椒的红油羊肉,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的人民百姓自古流传下来的精神。
徐州的住宅风俗:
一、四合房
徐州传统上讲究住“四合房”,即东、西、南、北屋俱全,围成一个院子。
门朝南的北屋为主房(又名“堂屋”),一条甬道便从主屋门穿过南屋正中。
习俗上,条件好的,院内铺满石板,稍次则从各房门连到院门口,仅铺在甬道上,甬道两旁种些花草。
富裕人家,屋内用方砖铺地.主房正中供神像。
没有宗祠的,把祖宗神龛供在偏房内。
主房内八仙桌、太师椅、条几、春凳俱全。
卧室内窗明几净,箱、箧、柜、橱罗列,床帐被褥铺摆整齐。
书房内设文房四宝。
客厅里放置古玩、悬挂字画。
二、大杂院
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数家同住一大院内。
一家人或二代,或三四代同堂(l-3间不等)居室一般无内外区别。
炊具、炉灶也在屋内。
上述房屋式样一般无大差别,仅从规模大小,用料优劣来区分。
上等房屋,以石条为基础,青砖砌墙,顶梁、木桁条、椽子等均用上等木料,屋顶覆小瓦。
次一些的,屋墙外砖、内坯,俗称“里生外熟”,房顶瓦背上,用泥灰塞缝,俗称“翻瓦脊”。
50年代以来,上述房屋均从青色小瓦改成青或红色大瓦。
三、草屋、棚
解放前,徐州城乡草屋很多,泥土墙,上漫红草、麦秸或小芦苇.除草屋外,另有居住条件更差的草棚、石灰棚,均极低矮,是用篱笆外漫泥土作墙而搭成,草棚、灰棚大多集中在徐州北关、东关及故黄河两岸,居民大都是家无隔夜粮的苦力小贩等。
每逢炎夏雨季,这些聚居处臭气熏人,时疫多从这些地方引发。
* 后,草棚均被拆除。
至60年代中期,草屋也终于绝迹。
但乡村则是在1978年以后才开始这种变化。
四、公馆大院
官贵人家,居住名称为公馆或大院,前面冠以姓氏称呼,如李(家)公馆,徐(家)大院等。
公馆或大院的样式,多为三进院落,更讲究的如李二柱公馆,纵横各三进院落。
大院的每所院落都有主房。
主房比其它房间高大,由房主居住,有3间(室)或5间(室)两种。
讲究的要修走廊。
如不修走廊,便在左右依墙砌台,覆上条石,高与人腰齐,俗称为“扶手石”。
3间(室)
一明两暗(左右两间为暗),5间室则敞3间,故俗称“明三暗五”。
主房左右为配房,由儿、媳居住。
另有客厅、书房、储藏室等。
有花园的人家,多将花园座落在院后,并设后门与花园相通。
三进院落中,头门如果用“铁壳门楼”,门口必设置石鼓、闸板。
门洞房内多住佣仆。
厨房设在院内左侧,厕所在院内右侧。
* 成立后,公馆、大院逐渐成为多家杂院。
五、住宅楼
* 成立后,特别六七十年代以后,城镇居民住宅楼渐渐兴起,均为公建房,但大多为简易楼,二三层高,且多家合用厨房和卫生间。
70年代以来,住宅楼群叠起,多五六层高,每房自成体系,或一室、或二室、或三四室,均有厅房、厨房、卫生间。
在居民聚居的小街巷内,因住房紧张,很多房屋被居民自己改造成二层楼(或新盖简易二层楼)。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