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实验指导

炮制实验指导
炮制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指导

授课对象:专业:中药

层次:专科

讲授学时:32学时

使用教材: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药炮制学》

刘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人

总的要求: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基础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对中药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一项传统技术,中药炮制学其任务是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同时、应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定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教学:(1)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2)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精神。

实验一净选加工

一、实验内容

1、清除杂质枸杞子菊花

2、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麻黄莲子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清除杂质、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的方法。

2、熟悉簸箕、药筛等的操作技能。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药筛、簸箕、瓷盆、小刀、镊子、铜丝刷、铁研船、

四、实验方法

(一)清除杂质

1、枸杞子将其所含的果柄及腐败品等,用手挑拣出来,使其所含杂质不得超过0.5﹪。

2、菊花将其所含霉败的花朵和果柄,用挑选法除去。若因挤压而成团时,要用药筛将成团的花朵筛出,再喷淋清水少许,待湿润后,成团的花朵即行分开,干燥。

(二)分离和清除非药用部位

1麻黄用挑选法将麻黄茎与根分离,分别药用。

2、莲子将莲子洗净,略浸,润软后,用刀纵向剖开,镊取种子中的幼叶及胚根,干燥后即为莲子心;种子中的2枚黄白色肥厚的子叶,干燥后即为莲子肉。

五、注意事项

1、净选加工后的药物应符合药用净度标准。

2、药材去毛、去心前浸润软化时,要防止药材吸水过多,成分流失。

六、思考题

1、试述净选加工药物的操作要领、质量标准及炮制作用。

2、分别说出实验中各种药物的炮制目的。

实验二饮片切制

一、实验内容

切制药物:丹参、大黄、黄芩

二、实验目的

1、掌握药材的软化方法、程度。

2、熟悉手工切制和饮片干燥的方法。

3、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盆、袋子、湿布、蒸煮容器、电磁炉、切药刀等。

四、实验方法

(一)软化

1、常水软化

(1)丹参:将除去残茎及杂质的丹参放洗药池内洗涤干净,捞出,上盖湿布滋润软化。若一次不能润软,要喷淋清水继续滋润。润至用手握法检查无坚硬感时,即可切制。

(2)大黄:将净大黄放入盆中,用清水浸过药面15cm,体粗个大者,浸泡4---5个小时,体细个小者,浸泡2---3小时,然后捞出闷润24---28小时,浸泡和闷润至水分适度,即可切制。

2、煮法软化

黄芩:取净黄芩分开大小条,置沸水中煮制10分钟,不断上下翻动,煮至用手折之略弯曲,立即捞出,置容器内趁热闷润约8---12小时,以达内外湿度一致时,即可切制。

(二)切制

1、手工切制

(1)把活:用左手捏起长条形的“把货”药材,缕顺放于刀床上,用右手压住,待堆至一大把后,左手压住,掐紧,并推送至刀口,右手握刀下压,即被切制成饮片。

五、注意事项

1、药材软化时吸水量要适宜,软化“太过”或“不及”均会影响饮片质量并增加切制困难。

2、手工切制要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速度,以使切制的饮片厚度一致。

3、自然干燥时,应保持环境清洁。人工干燥时,应注意干燥的温度。大黄、黄芩饮片干燥时不宜暴晒,丹参应当天干燥,以免饮片由砖红色变为暗紫色。

六、思考题

1、饮片切制的目的是什么?

2、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3、实验中,你切制的饮片质量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若不符合要求,原因何在?

实验三清炒法

(一)炒黄、炒焦

一、实验内容

1、炒黄:莱菔子、王不留行、决明子

2、炒焦:山楂、槟榔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炒黄、炒焦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2、掌握两种炒法德不同火候及炒后药性的变化。

3、了解清炒法的炮制目的。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

四、实验方法

(一)炒黄

1、炒莱菔子

净莱菔子,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爆鸣声减弱,手拈易碎,断面浅黄色,有香气逸出即可,用时捣碎。

2、炒决明子

净决明子,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鸣声减弱并逸出香气时,取出即可。

3、炒王不留行

净王不留行,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种皮爆裂,85℅以上爆成类球形白花,体轻质脆。

(二)炒焦

1、焦山楂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焦槟榔

净槟榔,炒制容器,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味、且大部分为完整片状。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在操作过程中,要勤翻动,避免生熟不均的现象。但王不留行的翻炒不宜过快,否则影响其爆花率及爆花程度。

3、出锅后,要及时摊开放凉,待散尽余热和湿气,检查无复燃的可能后,在收储。

六、思考题

1、试述所炒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2、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3、炒黄、炒焦、炒炭各有哪些规格标准?三者炒后对药性各有什么影响?

4、什么是火力?什么是火候?

5、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实验四清炒法

(二)炒炭及加固体辅料炒法的实验准备

一、实验内容

1、炒炭:山楂、干姜

二、实验目的

1、掌握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2、掌握两种炒法德不同火候及炒后药性的变化。

3、炒炭“存性”的含义。

4、了解清炒法的炮制目的。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

四、实验方法

(一)炒炭

1、炒山楂炭

净山楂,炒制容器,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黑褐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炒干姜炭

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在操作过程中,要勤翻动,避免生熟不均的现象。

3、炒炭时若出现火星要及时喷洒适量清水,以免燃烧,失去存性。

4、出锅后,要及时摊开放凉,待散尽余热和湿气,检查无复燃的可能后,在收储。

六、思考题

1、试述所炒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2、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3、炒炭各有哪些规格标准?炒后对药性各有什么影响?

4、你在药物炒炭的过程中,时如何控制“存性”的,请举例说明。

实验五加固体辅料炒法

(一)麸炒、米炒

一、实验内容

1、麸炒:白术、苍术、僵蚕、薏苡仁

2、米炒:党参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所用固体辅料的处理方法和用量。

2、掌握实验药物炮制时的操作要领、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3、掌握麸炒,米炒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候及质量要求。

4、了解麸炒,米炒的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

四、实验方法

(一)麸炒

1、麸炒白术

先将麦麸置锅内加热,中火炒,待起烟时,投入分档好的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黄棕色,偶见焦斑,有焦香气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2、麸炒苍术

先将麦麸置锅内加热,中火炒,待起烟时,投入分档好的苍术片,炒至苍术表面深黄色,有香气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3、麸炒僵蚕

先将麦麸置锅内加热,中火炒,待起烟时,投入分档好的僵蚕,炒至僵蚕表面淡黄色至黄色,腥气较微弱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4、麸炒薏苡仁

先将麦麸置锅内加热,中火炒,待起烟时,投入薏苡仁,炒至薏苡仁表面微黄色,微鼓起,具焦麸香气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二)米炒

1、米炒党参

将米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冒烟,投入党参拌炒,至表面老黄色,微有褐色斑点,具香气时取出,筛去米,摊凉。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麸炒时,火力可稍大,撒入麸皮要均匀,操作要迅速。

3、米炒时火力不能太大,温度过高会使药材烫脚,影响质量。

4、炒过有毒药材的辅料,不能再用于炒制其他药物,也不可乱倒。

六、思考题

1、试述所炒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2、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实验六加固体辅料炒法

(二)土炒、砂烫、蛤粉烫、滑石粉烫

一、实验内容

1、土炒:山药、白术

2、砂烫:骨碎补

3、蛤粉烫:阿胶

4、滑石粉烫:水蛭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加固体辅料炒的方法,所用固体辅料的处理方法和用量。

2、掌握实验药物炮制时的操作要领、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

3、掌握土炒,砂烫、蛤粉烫、滑石粉烫的基本操作方法,火候及质量要求。

4、了解土炒,砂烫、蛤粉烫、滑石粉烫的目的和意义。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

四、实验方法

(一)土炒

1、土炒山药

先将土置锅内加热,中火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山药,炒至山药表面均匀挂土粉,呈土黄色,无焦黑斑和焦苦味,具土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2、土炒白术

先将土置锅内加热,中火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白术片,炒至白术表面均匀挂土粉时,呈杏黄土色,有土香气时,取出,筛去土,放凉。

(二)砂烫

1、砂烫骨碎补

先将砂置于锅中加热,投入骨碎补,炒至鼓起,绒毛(鳞片)呈焦黄色取出,

筛去砂,放凉。

(三)蛤粉烫

1 、蛤粉烫阿胶

阿胶烘烤(烘软)切成小立方颗粒,另取蛤粉,置锅内炒至灵活状态时,即将阿胶颗粒倒入锅内,不断翻动(此时宜用微火)拌炒至全部鼓起,体积发泡,形如珠状,内无溏心,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四)滑石粉烫

1、滑石粉烫水蛭

将滑石粉放入锅内,用中火加热,翻炒至灵活状态时,投入水蛭,翻炒至水蛭呈黄棕色,微鼓起,质地松脆,易碎,有腥气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土炒必须先将土粉加热呈灵活状态时加入药物,如果温度过低,则药物挂不上土,颜色也不易改变;温度过高,则药物焦化。

3、土、砂、蛤粉、滑石粉炒时,投药前辅料都应先加热至灵活状态,特别是第一次被用于炒药时尤应如此。

4、炒过毒剧药物的辅料,不能再用于炒制其他药物,也不可乱倒。

六、思考题

1、试述所炒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2、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3、烫制药物为什么要掌握适当的温度,过高过低对药物有何影响?

4 、砂烫与土炒有什么区别?

实验七煨法

一、实验内容

1 、煨法:肉豆蔻

二、实验目的

了解煨制的目的和意义。掌握煨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

四、实验方法

1、肉豆蔻(面裹煨)

面粉加水制成团块,压成薄片,逐个包裹肉豆蔻,晒至半干,投入已加滑石粉的热锅中,适当翻动,至面皮呈焦黄色,放凉,剥去面皮。用时捣碎.

五、注意事项

1 、面团包裹药材厚,必须晾至微干,否则再煨中易裂口,影响其质量。

六、思考题

1 、何谓煨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八炙法

(一)酒炙、醋炙

一、实验内容

1、酒炙:川芎、黄芩、大黄、黄连

2、醋炙:柴胡、乳香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辅料炙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先加辅料和后加辅料的处理方法

3、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量筒、米酒、醋等。

四、实验方法

(一)酒炙

1 、酒川芎

取净川芎片用米酒加适量水稀释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棕黄色时,取出放

凉。

2、酒黄芩

取净黄芩片用米酒加适量水稀释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

3、酒大黄

取净大黄片用米酒加适量水稀释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

4 、酒黄连

取净黄连片用米酒加适量水稀释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取出放凉。

(二)醋炙

1、醋炙柴胡

取柴胡节,用醋加适量水稀释,再与净柴胡节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2、醋炙乳香

先将净乳香捣碎成均匀的小块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表微溶,加醋(喷匀)在炒至表面明亮光泽(出油)时,迅速出锅,摊开晾凉。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酒炙、醋炙闷润时,容器要加盖密闭,以防酒、醋挥发,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3、炒炙时,火力不可过大,翻炒要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出锅摊凉。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2、试述所炙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3、炙法和加辅料炒法有何区别?

4、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实验九炙法

(二)盐炙、姜炙

一、实验内容

1、盐炙:黄柏、车前子

2 、姜炙:草果、厚朴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盐炙、姜炙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先加辅料和后加辅料的处理方法。

3、掌握食盐水、姜汁的制备方法和各炙法中辅料的一般用量。

3、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量筒、食盐、生姜等。

四、实验方法

(一)盐炙

1、盐炙黄柏

取刮去粗皮的黄柏块,加食盐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干,取出晾凉。

2.、盐炙车前子

先将食盐加适量清水溶解后,过滤备用,再取净车前子,置锅内以文火炒至起爆裂声时,喷洒备用盐水,炒干,取出摊凉

(二)姜炙

1、姜炙草果

先将生姜片,加水适量,挤压取汁过滤,姜渣再加水煎汁,过滤,合并滤液,得姜汁备用。再将草果捣碎,取出内部种子,搓散除去隔膜,取净仁用以上姜汁拌匀,待姜汁被吸尽后,入锅内用文火炒至深黄色,并稍有裂口具香气时,取出晾凉。

2 、姜炙厚朴

取刮尽粗皮的厚朴,以生姜取得的汁拌匀,润闷,置锅内以文火炒至姜汁被吸足,取出凉干。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

与药物拌润。

3、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法时,喷洒辅料要均匀。

3、炒炙时,火力不可过大,翻炒要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

出锅摊凉。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2、试述所炙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3 、姜炙、盐炙法所用辅料如何制备

4、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实验十炙法

(三)蜜炙

一、实验内容

1、蜜炙:甘草、麻黄、旋复花、枇杷叶、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蜜炙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先加辅料和后加辅料的处理方法。

3、掌握炼蜜的制备方法和一般用量。

3、掌握炙法的操作方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量筒、食盐、生姜等。

四、实验方法

(一)蜜炙

1 、蜜炙甘草

取甘草片,用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与甘草拌匀,稍闷,使蜜汁渗入药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质脆,不粘手,取出,摊凉备用。

2、蜜炙麻黄

取麻黄节,用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与麻黄拌匀,稍闷,使蜜汁渗入药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不粘手,取出晾凉。

3、蜜炙旋浮花

取净旋浮花,加入少许开水稀释过的炼蜜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不粘手时,取出放凉,密闭储存备用。

4 、蜜炙枇杷叶

取净枇杷叶,加入少许开水稀释过的炼蜜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表面棕黄色,略有光泽和粘性,取出放凉,密闭储存备用。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若液体辅料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加适量开水稀释后,再与药物拌润。

3、采用先炒药后加辅料法时,喷洒辅料要均匀。

4、炒炙时,火力不可过大,翻炒要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出锅摊凉。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2、试述所炙药物的操作要领、成品性状及炮制作用。

3、蜜炙所用辅料如何制备?

4、实验中,你炒制药物的程度如何?如出现“太过”或“不及”,原因何在?

实验十一蒸煮燀法

一、实验内容

1、蒸法:地黄

2、煮法:元胡

3、燀法:苦杏仁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蒸,煮,燀法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蒸法,煮法,燀法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三、实验工具和设备

煤气炉、煤气灶、铁铲、瓷盆、筛子、笤帚、烧杯、量筒、漏斗、纱布

四、实验方法

(一)蒸

1 、熟地黄

取洗净的生地200g加白酒25g拌匀,置蒸格锅内蒸至酒被吸尽,取出。晒至外皮粘液稍干时,切片干燥。

(二)煮

1、元胡

取大小分开的净元胡100g,用醋38g拌匀置锅内,加入清水(水平药面为度)煮至醋水完全吸尽,切开后,内无白心,取出切片,晒干即得。

(三)燀

1、苦杏仁

取净苦杏仁500g置沸水中略煮,至表皮微胀,易于挤脱时,立即捞起至冷水中浸泡,待冷后,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簸去种皮。

五、注意事项

1、药物炒前要净选和大小分档。

2、水量

3、火力与火候

4、即时干燥

六、思考题

1、实验中各药炮制目的是什么?

2、试分析何首乌生熟异治的原因

3、地黄有哪些炮制品种?请写出它们的炮制工艺及炮制作用。

4 、简述蒸法的注意事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问题及改进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搜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现状基础上,对其改进的思路和途径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炮制实验课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 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进 中药炮制学是我校药剂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而中药炮制学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因此,在培养药剂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尤其重要[1]。我校的药剂专业注重培养同时具有药剂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除要完成中药炮制学的理论与实验的学习任务,还要进行中药传统技能操作的`培训,从中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技能比赛,指导老师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并意图将竞赛的成功经验惠及每个学生,使学生们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目前,中药炮制学实验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多以教师为主导,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炮制技术的操作规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因此习惯于被动的接受,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应付考试考核为目标,对课程实质精华知之甚少[2]。此外,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理论课课时与实验课课时的比例多1∶1或2∶1,这显然不能满足炮制作为一门传统技术,需要大量实践这一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将实验步骤甚至是实验结果全部在实验前交代给学生,使学生只学会简单的操作,而没有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另外,评价学生实验技能的指标多是通过课堂表现和实验报告成绩来体现,而实验报告抄袭现象严重,因此很难从实验报告中体现学生的创新和综合思维能力。由于中药炮制学实验的传统教学过程存在上述各种问题,因此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就尤为必要。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的调整实验课内容[3],指导中职学生将已学过的实用中成药学、中药调剂员等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运用于传统的中药炮制中。如设计实验“八珍丸中各中药的炮制方法”,处方八珍丸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八味药组成,其中七味药要经过酒炙、醋炙、蜜炙、蒸制、麸炒等特殊方法炮制后才能入药,这几种炮制方法都是炮制学中较为常用和重要的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6页word文档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包含大量的演示实验,它们是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塑造学生科学精神和培养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增强课堂效果。下面就如何设计好演示实验,发挥演示实验的课堂效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1 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反复调试 为了更好地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实验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过程,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并要反复操作调试,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从而使实验做得规范、熟练、成功,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讲解“电磁铁”,由于实验器材的原因,教师课前必须经过试验找到合适的电流范围,以便达到实验效果。讲解物体浮沉条件,通过改变液体密度让学生发现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这个实验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课前将水变成盐水,使鸡蛋下沉到水底的状态变为悬浮的临界状态,这样鸡蛋从下沉到悬浮最后到漂浮的过程明显、节省时间。讲解“压力压强”,教师要选择有弹性的海绵和质量合适的物体。在演示热机原理的实验时,经过反复的调试,得出在试管中加入水的体积为试管的四分之一,需要用酒精灯加热大约2分钟,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 2 演示实验装置设备,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

合,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 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应尽可能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品组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并可巧用身边物品进行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演示磁极间相互作用时,可利用粉笔做导轨演示很是方便。具体做法:将七八支粉笔平行摆好,然后将两条形磁铁拉开或靠近来演示相吸或相斥。此实验还可用在力学部分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又例如顺手拿过学生的铅笔,将两环形磁铁套在铅笔上演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还能说明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另外,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制教具。自制教具一般都是教师针对现有实验不足或者现有仪器演示效果不明显而设计 制作的,实验结果会更明显、更直观,学生更容易观察到。如讲解“浮与沉”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潜水艇进行演示,效果会很明显。 再如在演示“液体沸点和气压关系”的实验时,首先在两只烧瓶里装上适量的水,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然后给左烧瓶加热,由于空气受热膨胀,左瓶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流到右瓶里,使左瓶的气压减小,而右瓶气压增大。加热一段时间后,夹子夹紧橡皮管。用酒精灯同时给左右烧瓶加热,直到水沸腾,读下左右温度计示数大约为94 ℃和105 ℃。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实验二煨、烫、煅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煨、烫、煅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供试药物的制法、火候和质量要求。 二、实验内容方法 1、煨制法 (1)取肉豆蔻100g,麦麸50g,同置锅内文火加热,适度翻动至色度深,趁热指掐有油痕,抛落声哑,表面偶有裂纹;麸香气浓,麸显焦黄色,显油性,有香气。 (2)取诃子肉50g,麦麸25g,同置锅内文火加热,适度翻动至表面皱缩,略鼓起,具焦香气,麦麸显焦黄色。 2、蛤粉烫法 取蛤粉(200g)适量加热至灵活状态,加入阿胶丁(宜小),快速翻炒,揉压,使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表面无焦斑,及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3、砂烫法 (1)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骨碎补50g,烫至鼓起,绒毛(鳞片)呈焦黄色,折断面呈红棕色、软木状,无焦糊,取出,筛去砂,放凉。(2)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鳖甲50g,烫至质酥脆,表面黄色,取出,趁热浸入米醋中,浸淬,捞出干燥。 (3)先将砂置锅中加热至滑动流利状态,投入马钱子50g,烫至鼓起,呈棕色或深棕色,表面茸毛焦糊,从外侧可砸开,内部呈褐色,并起小泡。 4、明煅白矾 白矾适量(三分之一蒸发皿)置洁净蒸发皿中,加热使其熔融,鼓泡,结晶水完全蒸发,至膨胀干枯疏松时离火放凉。 三、注意事项 1、麸煨时用文火。 2、砂烫时马钱子最后操作,热砂另存。 3、蛤粉烫阿胶时,胶丁宜小,翻动宜勤,及时出锅,防烫焦。 4、明煅白矾时容器要洁净,一次煅透,中间不停火,不搅拌。

实验三炙法 一、实验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辅料炙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药材加不同辅料的炙制方法、火候及成品质量要求。 二、供试饮片及辅料 饮片均经净选,除乳香50g、车前子50g、竹茹3个外均取100g。 辅料符合食用标准,米醋、炼蜜按1:1稀释,盐水浓度10%,姜汁浓度25%。 三、实验方法及要求 1、酒炙 (1)取净白芍加20ml稀释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深黄色,透香气,略带焦斑,取出放凉。 (2)取净川芎加20ml稀释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色泽加深,略带焦斑,取出放凉。 2、蜜炙 (1)取净黄芪加50ml稀释炼蜜,拌匀,闷润,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深黄色、有光泽、具蜜香气、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2)取净百合,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时,加入10ml稀释炼蜜,迅速翻炒均匀,炒至微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3、醋炙 (1)取净延胡索,加40ml稀释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置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色泽加深,微具焦斑,略具醋气,取出,放凉。 (2)取净乳香,置热锅内,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10ml稀释醋,略炒,取出,摊开放凉。 4、盐炙 (1)取黄柏,加盐水20ml拌匀,润透,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显棕黄色,有焦斑,取出,晾凉。 (2)取净车前子,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略有爆裂声、微鼓起时,喷淋盐水20ml,炒干炒散,取出,晾凉。 5、姜炙 (1)取厚朴,加姜汁40ml拌匀,闷润至姜汁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泽加深,微带焦斑,稍具姜辣气味,取出晾凉。 (2)取竹茹3个,加姜汁12ml拌匀,闷润至姜汁吸尽,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烙至微黄色,偶有黄色焦斑,取出,晾凉。 四、注意事项 1、炙前要净选,干燥分档。 2、尽可能使液体辅料渗入药材组织内部。 3、文火炒炙。 4、成品易吸潮,注意防潮。 5、建议炒炙顺序:车前子、百合、其他、乳香。 1

中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指导老师: 实习课目: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三、实验内容 益元散 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 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 滑石粉研匀,倒出。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 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 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 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 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 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 三、实验内容 益母草膏 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称取红糖,加糖量1/2 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 相对密度 1.4左右,即得。 实验三丸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类型丸剂的的制备方法与操作要领。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中药炮制实验报告 实习时间:2018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18日 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 指导老师:岳玥 实习科目:中药炮制 实习主要内容:清炒、炙法的炮制方法 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总义。 二、实验原理 炒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根据炒的火候不同,清炒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炒黄多用“文火”,炒焦多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和減少副作用,矫味、矫臭以及便于制剂等等。 三、实验内容 1.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牵牛子、冬瓜子、薏苡仁。 2.炒焦山楂、槟榔、麦芽、梔子。 3.炒炭蒲黄、槐米、荆芥。 四、实验器材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五、实验方法 (一)炒黄 1.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牵牛子取净牵牛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鼓起,有炸裂声,并逸出香气,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色泽加深,鼓起,有裂隙,微具香气。

4.冬瓜子取净冬瓜子,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略呈黄白色稍有焦斑,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称重。用时捣碎。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呈黄白色,鼓起,有裂口,微有焦斑。具香气。 5.薏苡仁取浄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成品性状:本晶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槟榔取浄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麦芽取净麦芽,称重,置热锅内,先用文火后用中火加热,不断翻动,炒至表面焦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炒干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褐色,膨胀,少部分爆花。 4.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二)炒炭 1.蒲黄取浄蒲黄,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褐色,喷淋少量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推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深褐色,质地轻松。味涩,存性 2.槐米取净槐米,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发现火星,可喷淋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黑色,保留原药外形,存性。 3.判芥取浄判芥段,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干,取出,摊晾,干燥,称重。 成品性状:本晶呈黑褐色,香气减弱。 实验二炙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炙法的目的意义。 (2)掌握各种炙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成品规格、辅料选择和一般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学实验一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薏苡仁、莱菔子、王不留行 2. 炒焦:山楂 3. 炒炭:槐米 二:实验方法与结果 1. 准备 洗锅T 热锅(小火)T 用手感知温度至微微 烫手 时可开始步骤:取适量净薏苡仁,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持文火加热。炒至略鼓起,表面呈淡黄色, 取出,放凉,观察性状。 性状:略鼓起,微黄色,略有突起,有较明 显黑褐色微斑。 实验一清炒法 1.炒黄 ①薏苡仁 步骤:取适量净莱菔子,置于已预热的锅内, 保 持文火加热。炒至鼓起,色泽加深,发出 爆裂声 并有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观察 性状。 性状:表面色泽加深(近咖啡色),断面浅 黄, 微鼓起,质地松脆,有特异萝卜香气。 4. 炒炭 ① 槐米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 热 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表面黑褐 色, 见有火星时喷洒清水,略炒,取出,晾 干。 性状:表面焦褐色,质地轻。 ②莱菔子

③王不留行 步骤:取适量净王不留行,置于已预热的锅内,调至中火加热。炒至大部分爆白花(80 % 以上),取出,放凉。 性状:大多数爆开球状白花,质地松脆。 3.炒焦 ①山楂 步骤:取适量净山楂,大小分档,置于已预热的锅内,保持至中火加热。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取出,放凉。 性状: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酸味。 图4焦山楂 三:实验讨论与分析 1. 讨论: ①锅及锅铲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清洗以免引入杂质,转换药材时也必须清洗。

②炒山楂之前须大小分档以免生熟不均匀。 ③炒制应控制顺序,将需要小火炒的药物排在前面。 ④锅必须预热到合适温度,以免形成“僵子” 。 ⑤盛放药材的盘子应随时预备在锅旁,以利于火候恰当时及时盛出。 ⑥操作时需随时翻炒不能停,尤其是易焦易炭化的药材。 ⑦研碎焦山楂时应注意随时把山楂核挑出,以免研碎不到位且费力。 2. 分析结果: ①炒制的薏苡仁表面黑褐色微斑较多,两次清洗锅具也未得到解决,应该是翻炒时锅铲剐蹭锅具底部导致的。 ②炒山楂的生熟不均匀,不得不把一些丢弃一些重新炒制。据此了解到炒山楂前大小分档应指的主要是山楂切片的厚薄而不是片的大小。 ③其他药材的炒制相对成功。

炮制试验讲义-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讲义 (18学时) 中药炮制学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继求和发扬传统的制药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应用现代科学手段探讨炮制原理,加深理解在课堂上的基本理论,为中药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标推的制定奠定良好基础。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了其中具有典型特征、代表性的实验编写而成,包括了传统实验和现代实验。

实验一清炒法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成品的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炒炭存性的含义。 二、实验内容 1 .炒黄王不留行、莱菔子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荆芥、槐米 三、工具设备 炉子、铁锅、铁铲、瓷盆、筛子、温度计、天平、竹匾等。 四、实验方法 ( 一) 炒黄 1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80%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2 .莱菔子取莱菔子适量,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并透出其特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碎,具香气。 ( 二) 炒焦 1 .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大小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 2 .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3 .栀子取碎栀子,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炒至焦黄色,具焦香气,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焦黄色或红棕色。有香气,味苦微涩。

中药的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用文档 中药炮制学 实验指导 中药学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系

实验一药物的润法及切制 一、实验内容 1 .润法陈皮地黄何首乌。 2 .切制山药陈皮地黄何首乌。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润法和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润法和切制的基本方法。 (3) 掌握不同药材饮片规格的选择原则。 三、工具设备 切菜板,菜刀,切药机,搪瓷盘 四、实验方法 1. 陈皮:取净陈皮,用水冲洗,而后放到搪瓷中,上盖一湿布,每过10分钟喷水一次,并翻动,直到陈皮软化,用弯曲法检查软化程度,切成细丝,50度烘干。 2. 地黄、何首乌:取地黄、何首乌,大小分档,而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用手捏法检查药材软化程度,注意控制大小药材软化时间的差异,取出后,放置,用湿布盖润,切制成厚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3. 山药:取鲜山药,除去皮,而后切制成斜片(采用手工和机器切制)。 五、注意事项 1. 润法要大小分档,注意一次喷水不能过多,否则会伤水,大黄和何首乌不能泡时间过长,否则外面会出现伤水现象。 2. 切制要注意根据药材的质地和性质选择适宜的饮片规格,另外注意药材切制后的饮片均匀度,烘干时温度不能超过80度。

实验二清炒法 一、实验内容 1 .炒黄酸枣仁、王不留行、薏苡仁。 2 .炒焦山楂、槟榔,栀子。 3 .炒炭蒲黄、荆芥。 二、目的要求 (1) 了解清炒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炒黄、炒焦和炒炭的基本方法和质量标准。 (3) 掌握三种炒法的不同火候,炒后药性的变化及炒炭“存性”的含义。 三、工具设备 电磁炉、铁锅、铁铲、瓷盘、筛子、天平。 四、实验方法 (一) 炒黄 1 .酸枣仁取净酸枣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至鼓起微有爆裂声,颜色微变深,并嗅到药香气时,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紫红色,鼓起,有裂纹,无焦斑,手捻种皮易脱落。具香气。 2 .王不留行取净王不留行,称重,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不断翻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迅速出锅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炒后种皮炸裂, 80 %以上爆成白花,体轻质脆。 3 .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称重,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鼓起,微有香气时,取出放凉。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呈黄色,略具焦斑,有香气。 (二) 炒焦 1.山楂取净山楂,称重,分档置热锅内,先用中火后用武火加热,不断翻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焦黄色,有焦香气溢出时,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表面呈焦褐色,具焦斑,内部焦黄色。具焦香气,酸味减弱。2.槟榔取净槟榔片,称重,分档,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不断翻炒至焦黄色,具焦斑,取出放凉。筛去碎屑,称重。 成品性状:本品大部分为完整片状,表面焦黄色,具焦斑。有香气。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发展与实验分不开的,化学实验中演示实验是进行直观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活泼、最有效的手段;而且通过有计划地、周密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以及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也有利于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下面从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问题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1.演示实验的教学创新策略 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不是一个机械的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只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能够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倾听和沟通,在这样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教师从监督者变成了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认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成功与不足,探

讨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体验到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这种积极的情感促进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挖掘出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各种素质。 让教师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作为一个主宰者、评论者;而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教师在讨论和辩论时往往有意持不同意见,以引导和促进学生去创造发现。探究性实验有利于理解科学过程和培养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演示实验教学中应该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从而不断尝试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的观察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辅助教学 把微观问题宏观性,抽象问题具体化,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原因,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例: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2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2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可用暂停镜头,把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就能清晰的观察到白色现象。若用慢镜头放映,可观察到Fe(OH)2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因此用媒体代替演示实验具有趣味性、效

[教学内容,中药,课程]中药炮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

中药炮制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历史沿革、传统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炮制原理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科学[1],是各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 中药炮制学课程实践性很强,实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纽带。随着中药炮制研究的不断发展,各种研究手段的不断更新,以及中药饮片生产的逐渐规范化,现有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中药炮制这一快速发展的传统技术的正确认识。为此,我们进行中药炮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研究,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中药炮制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药炮制课程既强调继承传统,又强调要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因此多数院校的中药炮制实验课都分为传统实验和理化实验两部分。两部分实验无论在内容选择上,实验要求上,实验报告的撰写上都不相同,但二者又不可分割,下面就传统实验、理化实验的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及二者的结合进行阐述。 1 中药炮制传统实验 1.1 传统实验课的品种选择及“系统炮制学” 首先,对传统实验课的品种进行重新确定。我们结合教学一线经验及对饮片厂生产的调研,国家关于饮片生产的政策法规的学习,集体讨论,将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方法品种列为一级目录,作为实验课的必做品种。明确作为毒剧药管理的品种,以教学录像的形式讲授,不作为实际操作品种。 在此基础上,按照我校贾天柱老师提出的“系统炮制学”的研究思路,选择个别实验品种从源头开始进行炮制――多年来,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对中药炮制的整体炮制方法不清楚,往往忽略了净制、切制亦是中药炮制工艺中的重要步骤,所以按照“系统炮制学”从源头炮制――首先确定几个合适的品种,做预实验,根据实验时间、效果,挑选代表品种作为“系统炮制学”实验品种,强化学生对整体炮制过程的理解。以白术为例,以往的实验课,是指导学生用麸炒法炮制麸炒白术,我们现在要求从白术的个子货开始进行炮制:原药材-净制-软化-切制-干燥-麸炒-成品。强调净制、切制在炮制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系统炮制学”的研究思路。 中药炮制传统实验课的重点是传统炮制方法的学习,不同于理化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结果,所以在实验报告撰写上,我们要求学生写出自己在学习传统操作方法的体会、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原因,也可以在实验报告中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要求比较开放,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过程中积极思考,对各操作方法的注意事项、易出现的异常现象等,加深了认识,并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对教师授课也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饮片切制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饮片切制的目的和意义。 2. 掌握饮片切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饮片类型。 3. 掌握饮片干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手工切制 薄片:当归、白芍。 厚片:丹参、大黄。 斜片:黄芪。 直片:白术。 段:党参、麻黄。 丝:陈皮(细丝)、瓜蒌皮(宽丝)。 块:阿胶(丁)。 2. 机器切制 槟榔、川芎、甘草。 三、实验工具、设备 片刀、切药刀、切药板、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压板、铁夹、切药机等。 四、实验方法 1. 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2. 白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3. 丹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4. 大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厚片, 晾干或低温干燥。 5. 黄芪: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斜片,干燥。 6.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直片,干燥。 7. 党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8. 麻黄:取原药材,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9. 陈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润透,切细丝,阴干。 10. 瓜蒌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软,切宽丝,干燥。 11. 阿胶:取阿胶块,烘软,切成小丁块。 12. 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3. 川芎: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浸、润软化,切薄片,干燥。 14. 甘草: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五、注意事项 1. 为减少药材浸入水中的时间,应大小、粗细分档软化,以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为原 则。 2. 软化过程较长,药材易发生质变,应勤检查,勤处理。 3. 软化太过或不及均影响药材质量或增加切制时的困难,应经常检查药材软化程度。 4. 机器切制应注意检查机器,按章操作;手工切制应注意掌握压板向前移动的速度, 放刀要平稳;注意操作安全。 5. 自然干燥应注意防止外来杂质;人工干燥应控制好干燥温度及时间。 附1:药材软化程度检查方法 弯曲法——将软化后的药材握于手中,大姆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不易折断为合

初中生物发酵演示实验创新设计教案

初中生物“发酵现象”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 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长岭中学荣琴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发酵现象”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设计该实验的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酵现象,获得对发酵的感性认识; 2、理解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中的发酵原理; 3、让学生更真切的体会到科学技术、生物学知识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紧密 联系,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追求科学真理的热情。 二、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 教材原型

不足之处: 1、反应条件不明确,反应时间难以控制 发酵需要控制一定的条件,如:温度、PH、发酵密度等。不同的条件对实验速率的影响非常大。而原实验对这些条件均未明确提出,反应时间难以控制,甚至要1~2天才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2、教材所用的实验装置使得实验现象见效慢 气球要鼓起来,那么必须产生足够多的气体,因此要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的话,时间长。 3、未探究发酵产物 原实验只能证明酵母菌在发酵时产生了气体,但不能说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同时酵母菌在发酵时也产生了酒精,而演示实验并没有直观地说明这一点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改进了实验设计 ⑴更改了实验材料,将白糖换成葡萄糖,加快了反应速率。 ⑵明确了实验条件,加快了实验速率 ⑶探究了发酵产物 2、改进了实验装置 尝试自制实验器具,实验器具简单易得,使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提高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四、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橡胶塞的玻璃瓶(打点滴的盐水瓶)、带针头的输液管、大烧杯 (用作水浴保温)、量筒、小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漏斗 2 、实验用品:葡萄糖约15g 、干酵母约5g 、澄清的石灰水、40摄氏度左 右的温水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原理:

中药炮制实训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书 主编梁德海 参编李兴然 孙福生 高新芳 赵玉贵 亳州市景福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2010年07月

编写说明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指导依据国家劳动部、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药行业工人等级标准》(高级“中药炮炙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1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及现代中药技术专业、中药制药专业、中药制药与产品开发专业、中药学专业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编写而成。适用于中药类相关专业使用。 《中药炮制技术》实训教学是中药炮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本书通过代表药物的炮制和炮制品质量的评判,使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规范操作、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以后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炮制品质量检测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在使用过程中各饮片厂及参阅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修订。 编者 2010年07月

目录 项目2 净选加工 2-1净选加工(传统炮制) 2-2净选加工(现代炮制) 项目3 饮片切制 3-1饮片切制(传统炮制) 3-2饮片切制(现代炮制) 项目4 清炒法 4-1清炒法---炒黄(传统炮制) 4-2清炒法---炒焦(传统炮制) 4-3清炒法---炒炭(传统炮制) 4-4清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5 加固体辅料炒法 5-1加固体辅料炒法---麸炒、米炒(传统炮制) 5-2加固体辅料炒法---砂炒(传统炮制) 5-3加固体辅料炒法---土炒、滑石粉炒和蛤粉炒(传统炮制) 5-4加固体辅料炒法(现代炮制) 项目6 炙法 6-1-酒炙、醋炙(传统炮制) 6-2盐炙、姜炙(传统炮制) 6-3蜜炙、油炙(传统炮制) 6-4炙法(现代炮制) 项目7 煅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8 蒸、煮、燀法 8-1蒸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8-2 煮燀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项目9 复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实训10 其他制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1发酵法、发芽法、制霜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10-2烘焙法、煨法、提净法、水飞法、干馏法(传统炮制、现代炮制) 附录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演示实验教案

1、《我们的大脑》演示实验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了解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功能区,语言中枢又是由4部分组成,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差异。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2、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自己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发展。 3、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的面对人生,克服不足。 科学知识: [重点] 了解人类大脑的基本构成,及功能。 [难点] 了解自己在语言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之处,以及发扬和弥补对策 [教学准备] 脑髓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我猜我猜猜猜(规则和电视节目里一样) 老师板书:“我们”,“大脑。” 学生表演。

2. 谈话:你使用了哪些感官,如何处理这写信息的?等等。引出大脑的研究课题。 二、探究过程 1.活动:眼疾手快。 谈话: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个活动。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示范,并讲清要求。对比小组成员的数据。(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到大脑处理外界事务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得到信息,大脑做出处理的时间那所需时间大约为0.2秒,即大脑从信息的输入后加工判断到输出后做出反应抓住尺子所用时间为0.2秒。工作熟练的程度可以缩短大脑处理事务的时间,也就是熟能生巧。) 2.在干扰下活动。 要同学出来干扰,活动。 谈话:为什么我们的反映又会慢下来呢?引导学生对活动后数据的对比,得出 当遇到干扰时,就会影响进行中的工作。 3.学生独立完成活动记录表2: 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出大脑语言分区的知识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后可以分析,大脑的分区的差异。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讨论: 出示:人的大脑的重量都是一样重的?(进行辩论)认识人在发展上的差异。 三、课堂总结;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炮制学实验指导 中药教学部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学院 二 O O五年八月

前言 中药炮制实验课是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其目的在于验证,巩固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典型药物的炮制,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开展中药炮制生产工作,整理及发展中药炮制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 本实验指导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实验内容包括传统实验与现代实验两部分。要求同学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基本理论,以药物分析化学、中草药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为指导,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王允唐坤闫光凡编 二 00 五年八月

目录 实验一、药材的净选加工与饮片的切制干燥 (3) 实验二清炒法 (5) 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及芦丁总量比较 (7) 实验四加固体辅料炒 (11) 实验五中药炮制前后煎出物的比较 (14) 实验六煅法 (15) 实验七自然铜的炮制及其Fe2+煎出量的测定 (17) 实验八炙法 (19) 实验九香附、钩藤醋炙、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总量初步测定 (22) 实验十钩藤炮制前后生物碱降压、镇静、镇痛比较实验 (23) 实验十一蒸法(生地、山茱萸、黄芩)、煮法(川乌)、燀法(桃仁) (24) 实验十二黄芩炮制的质量控制 (26) 实验十三川乌炮制前后成分的比较 (27) 实验十四炮制对桃仁所总苦桃仁苷及酶活性的影响 (29) 实验十五煨法葛根、肉豆蔻、木香,提净法(芒硝、紫囱砂)干馏制备蛋黄油法 (30) 实验十六山楂的炮制及其总有机酸和总黄酮总量测定 (32) 实验十七黄连炮制及其成分在炮制前后的变化 (33)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模板

演示实验教学设计题目. 姓名××× (学号:×××,邮箱:××××,电话:××××)【教学设计思路】 主要说明本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学习本实验的意义,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分析,心理特征分析及能力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 【教学设计特色】 ×××× 【情境素材】

××××× 【参考文献】 [1] ×××× 参考样例 原电池 ××× (学号:×××,邮箱:××××,电话:××××) 一、教学设计思路: 1.本选题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为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的第四章电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在必修2中,对该内容已有一定的了解,已经知道了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而且严格地遵循这能量守恒定律。本节是该内容的加深,主要是增加了盐桥及其作用等知识。而且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是化学第能源的能量来源,所以本节知识也复习了必修2中氧化还原的部分知识。本节内容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一书中出现,既是对之前必修2中原电池等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学习下面电化学中其他知识的准备;所以第四章第一节起到了巩固基础、加深学习的作用,也是承上启下的一节知识。在学习这节知识的时候,必须与之前相结合,又要创新思路。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对原电池的认识还很少,教材对原电池做了进一步展示,无论是原电池的优缺点还是地位、价值,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学习意义。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原电池是电化学知识中的基础,也是电化学中的重点。在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重要体现。 2.学情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是对必修2基础的加深和提高——加深的是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认识等,提高的是学生对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实用性开发等方面的认知发展。 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如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但在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开发的缺点等方面还有不足。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在加深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之上,体会必修2中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双液或盐桥原电池),学生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在有盐桥的原电池这种特定装置中氧化剂、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却能实现电子的定向转移,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精)中药炮制实验讲义

《中药炮制学实验》(供中药、中药资源和开发、中药制药专业用) 中药炮制教研室

《中药炮制学实验》 (供中药、中药资源和开发、中药制药专业用)

目录 第一章中药炮制学实验总论 (3) 一炮制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3) 二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实验记录规范 (4) 三中药炮制常用的传统工具和现代设备 (5) 第二章中药炮制学实验各论 (6) 实验一净制与切制 (6) 实验二清炒法 (8) 实验三加固体辅料炒 (10) 实验四炙法 (13) 实验五煅法 (16) 实验六蒸煮燀法 (18) 实验七巴豆制霜以及巴豆油的测定 (20) 实验八提净法 (21) 实验九煨法 (22) 实验十水飞 (23) 实验十一干馏 (24) 第三章设计性实验 (25) 设计性实验一发酵发芽 (25) 设计性实验二酒炙黄芩炒干和烘干后药材黄芩苷含量测定比较 (27) 设计性实验三槐米炒炭前后芦丁含量比较 (29) 设计性实验四炮制前后苦杏仁酶活性比较实验 (31) 设计性实验五何首乌炮制前后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 (32)

第一章中药炮制学实验总论 一炮制实验室的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安全要求 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不得穿凉鞋、高跟鞋或拖鞋;留长发者应束扎头发。进入实验室必须首先熟悉实验室及周围环境,如水阀、煤气阀、电闸、安全门的位置,灭火器及室外水源的位置,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2.实验用化学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饮食。 3.实验进行时,不得随便离开岗位,要密切注意实验的进展情况。 4.做实验时应打开门窗或换气设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热易挥发有害液体,易产生严重异味,易污染环境的实验时应在通风橱内。 5. 实验室电源总闸在实验室后部,控制实验室台面、排风扇、电扇的供电。进入实验室,先检查总电源是否打开。 6.使用电器时,谨防触电。不要在通电时用湿的手和物接触电器或电插销。凡漏电仪器不要使用,以免触电。实验完毕,应将电器的电源切断。 7. 使用电陶炉时注意炉面不可直接接触水,否则易导致台面变形。炒锅、煮锅洗过之后,应擦干锅底部,再置于炉面上。使用完毕断电时,应先关电炉开关,然后拔掉电源,最后断电。 8.实验室台面不耐热,因此热锅禁止直接放在台面上,应将锅放在断电的电炉上,冷却后放入柜中。 9.需要循环冷却水的实验,要随时监测实验进行过程,不能随便离开人,以免减压或停水发生爆炸和着火事故。实验室位于5楼,水压可能会出现不足,因此打开水龙头后如果没有出水,应该关闭水龙头,避免在无人情况下水压增加龙头出水,增加水管负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10.实验所产生的化学废液应按有机、无机和剧毒等分类收集存放,严禁倒入下水道。空试剂瓶要统一处理,不可乱扔,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11.进行有毒的药物炮制和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胶手套等。 12.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腐蚀和刺激性药品,如强酸、碱、冰醋酸等,切勿溅到皮肤和衣服上,取用时尽可能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禁用裸手直接拿取上述物品。使用浓硝酸、盐酸、硫酸、高氯酸、氨水时,均应在通风厨或在通风情况下操作,如不小心溅到皮肤或眼内,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用5%碳酸氢纳溶液(酸腐蚀时采用)或5%硼酸溶液(碱腐蚀时采用)冲洗,最后用水冲洗。 13.易燃、易爆、剧毒化学试剂和高压气瓶要严格按有关规定领用、存放、和保管。不使用无标签容器盛放的试剂、试样。实验室内禁止使用火种。 14.易燃溶剂加热时,必须在水浴或沙浴中进行,避免使用明火。切忌将热电炉放入实验柜中,以免发生火灾。 15. 取下正在沸腾的溶液时,应用瓶夹先轻摇动以后取下,以免溅出伤人。 16.最后离开实验室的人员应检查水阀、电闸、煤气阀等,关闭门、窗、水、电、气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