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简介1934年10月

合集下载

《长征》专题资料

《长征》专题资料

《长征》专题资料【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介绍】1934年10月,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然而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由于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张部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doc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doc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对于行军打仗极为不利。

红军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但已损失过半。

这时,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危急关头,中2019-08-15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长征。

长征初期,“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器、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使部队行动迟缓,对于行军打仗极为不利。

红军英勇奋战,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转移到湘江以西地区,但已损失过半。

这时,蒋介石已察觉红军的前进方向是要到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立刻调集重兵,准备将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危急关头,中2019-08-15二万五千里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故事1.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

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

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2.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长征1934年10月,因为博古、李德等人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红军先后逃离追踪。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并创建了湘鄂川苏区。

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

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不过李德等领导人一味退却,消极避战,使红军继续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军委决定从兴安、全州之间抢渡湘江,经浴血奋战,于12月1日渡过湘江(即第四道封锁线),因为连续苦战,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5万余人,剩余3万余人。

12月中旬,抵达湘黔边时,毛泽东主力军队放弃原定进入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接受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向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前进,使红军避免了覆亡的危险。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

1月15~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准确领导,制定了红军之后的战略方针,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月,组成了实际上以毛泽东为首,周恩来、王稼祥参加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他们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名义指挥红军的行动。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图文版)作者铁岭晓豊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折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土城渡口二渡赤水太平渡口三渡赤水茅台渡口四渡赤水二郎滩渡口巧渡金沙江,2金沙江。

红军四渡赤水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迫使敌滇军仓皇东调,红军乘虚直入云南,巧渡了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巧渡金沙江时住过的岩洞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泸定桥。

红军夺桥时,敌人将桥板烧毁。

红军攀着铁索前进,攻占了对岸桥头堡爬雪山过草地攀登六盘山清平乐 . 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

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

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

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

红军长征简介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

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故事1.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

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

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2.一九三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中国红军长征资料(一)

中国红军长征资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

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的简介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的简介20字

长征的简介20字

长征的简介20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长征的背景与原因
2.长征的经过与重要事件
3.长征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在中共领导下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

它始于 1934 年 10 月,结束于 1936 年 10 月,历时两年。

长征的背景与原因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对中共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其中第五次“围剿”最为严重,中共决定采取战略转移,以保
全实力。

长征的经过与重要事件包括:红军突破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攻克娄山关、翻越高黎贡山等。

其中,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对于长征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

长征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首先,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意志和战斗力,使得红军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战争。

其次,长征传播了中共的理念,扩大了中共的影响力。

第1页共1页。

红军长征各部队行程,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各部队行程,红军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各部队行程,红军长征资料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领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蒙古与军领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各部队行程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推荐阅读:
长征故事:金色的鱼钩
长征故事《丰碑》
长征故事:飞夺泸定桥
长征中的故事:七根火柴
长征故事:过雪山草地
长征故事:带伤爬雪山。

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

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

红军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5年10月19日路线红军(中央红军)长征的大致路线是: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开始渡江西的于都河,长征开始。

1934年10月21日,在江西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西行。

1934年11月15日,突破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从广西兴安县至全州县间,以极其惨烈的代价渡过湘江。

1934年12月上旬,从广西老山界翻越了越城岭。

1934年12月14日,占领贵州黎平县,打开通向贵州的门户。

1935年1月1日-1月3日,强渡乌江。

1935年1月7日,占领贵州遵义市。

1935年1月15日-1935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在遵义如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由此确立了毛泽东四十余年的领袖地位。

1935年1月28日-2月9日,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贵州土城与川军郭勋祺等部队激战,双方损失惨重,一渡赤水。

1935年2月28日,再占遵义城。

1935年3月21日,由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四渡赤水)。

1935年3月29日-3月31日,南渡乌江。

1935年4月25日,进入云南,分三路西进。

1935年5月9日,在云南皎平渡渡过金沙江。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遣队自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强行渡过大渡河。

1935年5月29日,占领四川泸定县泸定桥。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四川夹金山。

1935年6月2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第二座大雪山---四川梦笔山。

1935年7月2日,翻越第三座大雪山---四川亚克夏雪山。

1935年7月6日,翻越第四座大雪山---四川昌德山。

1935年7月7日,翻越第五座大雪山---四川打古山。

1935年8月29日-8月31日,全歼堵击红军北上的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进军甘南的门户。

1935年10月19日,抵达吴起镇(今陕西吴旗县),中央红军长征结束。

长征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简介

长征背景简介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略转移。

背景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日军进攻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经过讨论和决策,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一次疯狂的跋涉。

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5年10月。

长征总里程约有24000公里,历时368天,结束时只有约3万人到达了陕北。

长征是一次极其艰难而创造性的宣传运动。

长征不仅是从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初步建立政治和军事基础的过程中必要的战略转移,也是团结全国人民抗日和解放的重要实践。

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并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征期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英勇的精神和丰富的政治智慧。

他们通过自己的胆识和决策,在艰苦的条件下拯救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力量。

长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历史经验。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

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6.10.,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1935.1,遵义)③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九一八事变原因: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①1931.9.18.,日本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

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于敌手,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西安事变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①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意义: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主要人物:佟麟阁,赵登禹。

标志: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开始。

意义: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

八一三事变日军进军上海。

南京大屠杀1937.12,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平型关大捷1937.9.,(八路军)意义: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1938。

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1940.8.,目的: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指挥者:彭德怀。

目标: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特点:规模大,战线长,历时久,以破袭战为主。

意义: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1945.4.,延安3、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大会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简介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从而开始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长征过程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湘西会合红二、六军团。

由于当时临时中央的领导者,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而且这时国民党已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战略意图,调集重兵,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

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争取主动,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

12月,红军在占领通道城后,立即进入贵州东部,一举攻克黎平,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

之后,红军像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们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中央军委的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

他们转战贵州、四川、云南边界地区,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歼灭大量敌人。

随后,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

这时,红军出其不意地向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随即于5月初抢渡金沙江。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之后,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得到彝族人民的支援,顺利通过大凉山地区。

1935年5月下旬,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在6月14日与先期到达懋功的红军第四军会师。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那么你知道红军长征了多少公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多少公里红军长征是12500公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即12500公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重要的会议转折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被迫开始长征。

从瑞金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困难重重,艰险万分,经过14个省,全程约二万五千里,最终于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简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过程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江西革命根据地,准备与二、六军团会合,沿途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兵力损失五万余人。

12月,黎平会议召开后,红军改变会合计划,向贵州腹地进发。

1935年1月,红军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也开始确立。

会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

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始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左路军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

随后,红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宣告结束。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省会宁地区会师,红军宣布长征胜利结束。

关于长征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红军一切为了群众,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

在长征中,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

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

刘伯承同志与彝族首领小叶丹面对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结为兄弟的故事,成为红军长征中的千古佳话。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诗歌一:滔滔大渡,飞夺天险滚滚金沙,四渡赤水平平抢声卷沧澜仄仄炮声慑敌顽
夹金六盘横断山山山险恶踏平川峻岭崇山,迂回作战积雪漫山,草地泥潭
雄师奋战,闯关向前徒步二万半,旌旗飘陕甘燎原火种,谋新篇
诗歌二:一九三四年金秋十月天二万五千里红军创史篇长征路漫漫风雨踌宣言
泸定泣英魂雪山送红颜横跨大渡河翻越夹金山草地多磨难生死一线连
勇闯封锁线灭敌几十万途经十四省胜利在眼前一九三六年金秋进会宁
三大主力军会师甘肃线恢弘两年间建立湘鄂川保存党实力实现战略转
气势震苍穹亘古鲜有见精神和信念中华永留传当今和谐现长忆苦思甜
矢志永不忘堪为世界赞
诗歌三:长征
一双草鞋一付绑腿循着半个中国撒开步伐
他们的血管是金沙江、大渡河的一条支流
他们的脊梁是六盘山、大雪山的一脉走向
步枪土炮的呐喊使无数偏食的火刀铳枪闻声响应
以树皮、草根烹饪起朴素的野餐
以意志、精神统领出共同的信仰
长缨在手真理在手爬过草地涉过沼泽
年轻的政党自几根铁索上从容地趟过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