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
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
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展示人类文明和自然历史的使命,同时也是人们接受教育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在博物馆设计中,自然采光的选择与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良好的自然采光设计不仅能够为博物馆创造舒适的光环境,还能为展品提供最佳的展示效果,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博物馆、自然采光、设计、研究、光环境、节能环保在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自然采光的优势。
利用天然光照明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自然采光还可以提高博物馆的舒适度和展品的视觉效果,为观众营造一个愉悦的参观环境。
利用天然采光: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天然光线为博物馆提供照明,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控制室内光影:合理控制室内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度,避免光线直射观众眼睛,同时确保展品能够均匀受光。
保持适当照度:根据展品的需要,保持合理的照度,既要保证展品的清晰展示,又要避免过度曝光造成视觉疲劳。
自然采光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实验研究可以直观地反映自然采光的效果,数值模拟可以预测设计方案的照明效果,现场调研则可以真实反映实际运营中的照明情况。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自然采光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取得了以下成果:提高了展厅的光环境质量:采用自然采光设计的展厅,照度更加均匀,光线更为柔和,大大提高了展品的视觉效果。
节能环保:采用自然采光设计的博物馆,运营成本显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应减少。
提高观众参观体验:自然采光为博物馆创造了舒适的光环境,使观众在参观过程中更能专注于展品,提高了观众的参观体验。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自然采光在博物馆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进一步优化自然采光的设计方案:结合新型材料和技术,提高自然采光的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增强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博物馆中的自然采光技术
4、高侧窗采光
德国帕德堡博物馆为了避免相邻高大建筑物对它的影响, 该艺术馆每一层都设置了高侧窗,以得到充足的采光,同 时也避免了视线上的干扰。
纽约的哥根哈姆博物馆在纽约的众多高大的
建筑群中,以其独特的旋转形结构脱颖而出。 高侧窗首先采集到自然光,然后发散投射到 对面的墙壁上。为了减少室内由于墙壁造成 的阴影,墙壁和高侧窗都稍有倾斜,这样也 避免了外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对采光的影 响。
建筑占用了剧院对面的场地,博物馆的大部分 是包含在一个崇高的,地面上的由一系列的高 耸的砖拱铰组成的建筑空间之中。这部分的建 筑是一个现代的巴西利卡教堂,上层的展览空 间沿线布置了一系列开放的天窗空间,放大了 中央的“中堂”。“自然光倾泻在薄拱上方, 让空间充满了温暖的光芒。在地面下方,地下 设置了“地窖”,游客可以沉浸在挖掘出的原 始古罗马时代的一个老城区中,这让博物馆同 时保护和展示了基地的考古状态,同时复制和 转译了其中的建筑。
拜尔勒基金会博物馆,位于瑞士巴塞尔近郊的里恩,拥有并监管希 尔迪和恩斯特·拜尔勒这对夫妇五十多年的艺术收藏品,1982年起 置于基金会的管辖之下。全部藏品于1989年在马德里的雷纳·索非 亚艺术中心首次公开展出。随着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博物馆于1997 年建成,拜尔勒基金会使其藏品得以永久向公众开放。
画家的作品用光丰富,因此建筑设计侧 重于运用柔和的天光,顶部光线从白色 的缸体周围和里面溢出和反射,墙壁开 着小口,上面还有着细小的放射状开槽, 里面填充了玻璃。整个展览空间没有立 柱和横梁,结构主要是墙体。整个建筑 像折纸般,其结构和形状通过计算机分 析和研究,非常稳固,同时能恰到好处 的引入自然光和风。
玻璃 钢桁架 混凝土‘扇叶’
屋面三层结构
屋顶概念图
博物馆的自然采光攻略
博物馆的自然采光攻略随着近年世界对绿色环保的提倡,自然采光凭借其可再生资源的明显优势,再一次成为设计师的宠儿。
从建筑技术角度来看,自然采光有着其独特的经济和美学价值,正确的自然采光策略可以节省照明能源,降低空调负荷,提高舒适性和用户满意度。
博物馆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建筑师可以发挥最大创作的理想工程项目,但自然采光在博物馆设计中经常受到质疑。
由于对展品保护在温度、照度及UV等方面有严格控制,这使得博物馆与商业建筑不同,设计时需要考虑超过自然采光经济价值更多的定性问题。
那么,在博物馆中只采用人工照明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国内许多的案例证明人工可调控照明不仅浪费能源、造成污染,而且无法完全替代自然采光的艺术价值。
本文以研究过往的博物馆自然采光经验,分析自然采光在博物馆中的潜在优势,提出合适现代博物馆设计的自然采光攻略。
自然光分为直射阳光和天空的漫射光,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展品,特别是直射阳光还使建筑本身变得过热和产生眩光,必须要严格控制。
纵观历史上的博物馆采光设计,建筑师们在这方面进行了长期不断的研究和摸索。
早在17世纪,自然采光就以窗的形式进入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了。
从建筑的角度定义,传统的自然采光就是以建筑开洞的形式把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通常分为侧采光和顶部采光,侧采光就是指窗。
有些历史建筑中,窗被设计成特殊或不对称的布置,以满足展示采光需要,自然获得的光线变化把室内展品表现得十分漂亮。
正如哥本哈根蠕虫博物馆1655年的印刷插图所示,自然采集的蠕虫标本当时在自然光里陈列展示。
除了窗这种侧采光方式,最常见的建筑手段还有顶部采光。
顶部采光是指任何从视线上方进入室内的自然光,包括高侧窗和天窗。
在加农布鲁克斯(Cannon Brookes)的《博物馆画廊中的日光》中,他定义了5种顶部采光方式:顶点采光、气窗采光(也有些观点认为它属于侧采光)、间接顶棚采光、围合顶棚采光和厂房采光(Fig.2)。
苏州博物馆采光分析
玻璃、钢结构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 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也突破了中国 传统建筑“在屋顶”在采光方面的 束缚;玻璃屋顶使得自然光线透过 木质感极强的金属遮光条交织成的 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和 展区
夜晚的灯光效果
“新材料,新技术固然重要,但对建 筑艺术设计来说,更为重要的则是找到与民族精神相表里的 材料特质,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形式与风格H】。”在新馆设计 中,贝聿铭通过研究中国文化和苏州建筑设计,大量运用了 新技术、新材料设计手法,使这座建筑既有传统苏州园林建
回廊的玻璃顶和金属 遮光条把光线理成一 丝丝撒在地面
公共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室的采光
馆内的采光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 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不仅可确 保整座建筑不变形不蛀蚀,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信 息,使建筑从根本上与环境取得深层的联系。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在新馆设计中采 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不仅可确 保整座建筑不变形不蛀蚀,更重要的是保留了传统文化信 息,使建筑从根本上与环境取得深层的联系。
苏州博物馆新馆
贝聿铭 ---------------------
主要内容
建筑师简介 各部分采光分析 采光与材料联系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美籍华人,祖 籍苏州。 1917年出生于广 州。先后在麻省理工大学和 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83 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 “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东西 两侧的 院落式 组合和 周边的 合院式 住宅相 呼应, 视线清 晰明了
门面不算突出,入馆前有一庭院,宛约而舒朗, 正如园林设计总欲言又止 视线开阔
白墙做屏幕,像电影的银幕 门口的 对应,能看到对面的山,很有意境
博物馆展示空间自然采光均匀度模拟计算法浅析
中图分类号: T U 1 1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2 0 1 7) O 1 — 0 1 9 2 — 0 2
l 引 言
随着我 国节能减排标准 的提高 ,建筑 自然采光 的应 用范 围不断扩 大, 博物 馆展示空 间采用 自然采光 的案 例也逐年增 多, 其采光质 量也受
它常被用于浮雕 、 雕塑等作品的照明设计 目前对于建筑 自然采光 的研 究方法 主要有 : 模糊数学的理论阐述光 影作用下易于的到加强 。因此 , 一方面, 由于其在室 内的照度 由窗 口方 向其对立面迅 环境 的多元 决定论与评价 、 数值模拟 法等 。其二是人为分配各影响 因子 方式 。其不足在于:
2 自然 采光 基本 模式
Hale Waihona Puke 之 间的亮度对 比过于强烈 , 在这 种情 况下 , 需要 设景补光 或反射表 面来 调控 光 效 。 根 据 建 筑 采 光 口相 对 于 建 筑 墙 体 、 屋面的相对位 置不 同, 可将建筑
- 3 采 光 顶 采 光 采光 口归纳 为侧 窗、 高侧窗 、 采光顶、 锯齿形天窗、 天窗等形式 。 采光 口形 2
空间结构 , 其具有重量轻 , 刚度大等优势 , 应用作用显 著, 网架结构 设计 对工作的设计能力有一定要求 ,在设计过程 中也要 秉承 节能设计理念,
控制中的变幻——苏州博物馆屋顶采光(自然光)设计
的 斜 坡 屋面 形成了一 个又一 个折 角,呈 现出一 个 优 美的三 维 立体造
1 2 3 型效果,使得光线有层次的从多个角度射入,避免了很多采光死角,
45
提高采光系数。这样的结构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面造型
形式,而且一并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方面的实用性问题,在控制之
中寻求变幻。
六、苏州博物馆休息区屋顶采光设计升为一个精致的艺术品,和展品的文化底蕴融为一 体,将博 物 馆 建 筑 的 作用发 挥到 最 大化,为展 品 提 供了一 个 贴 合自 然的 展 览 场 所,为观者 提 供了一 个 惬 意 舒 适 的 参 观 环 境,使 观者在 这里真正达到了接受教育、受到启迪、了解往事、洗涤心灵、感受文 化的目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屋顶采光设计从方法上也给中国建筑 史 上 增加了很 多内容,为后 世 的 设 计 师 提 供了一 个向有机 绿 色的 建 筑设计迈进的渠道和示范。
控制中的变幻
——苏州博物馆屋顶采光(自然光)设计
文/金成岑(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栏目责任编辑 张越 理念传递
摘 要: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重要的一环,光线的变幻赋予了一幢建筑无穷的生命力,是一个建筑的灵魂。而博物馆 这一 在当今 世界上 最富创 见 、最有 魅 力也 最易引发 争 议 的 建 筑 在 建 筑 的采 光 设 计上 就 更 加 应 该 具 有 其 独 特 的 一面。贝聿 铭作为一 位出色 的 现 代 建 筑 大 师 在 世界 各 地 都 有着 众 多的建 筑作品,他 偏 爱石材、混 凝 土、玻 璃 和 钢,在 他 众 多的 作品中对 空间 和 采 光 方 面 不 得 不说 是 独 具 一 格 的。苏州博 物 馆 屋 顶 的采 光 设 计 便 在 贝 聿 铭 和 太 阳 这两 大 设 计 师的 手中达 到了极 致,本 文 通 过 研 究 苏州博 物 馆 新 馆 屋 顶 的 采 光 设 计,一方 面 可 以 更 为 深 入 的研究其建筑上的融合特点,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归纳出建筑设计中的采光设计的各种细节、功用及其中蕴含的 人 文精 神,以便 对以 后 的 建 筑设 计中自然 光能 源 的充 分 利用提 供可以参 考 的 材 料 依 据。
博物馆展示空间中的光环境探究
博物馆是对各种历史遗迹、自然标本、民俗文化等进行收藏、研究、普及教育的场所。
在博物馆中欣赏艺术,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一种丰富视觉体验的过程。
为了满足不同博物馆的功能需求,营造多种视觉体验,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展品保护,还要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光环境。
一、博物馆中的光环境光构筑空间,体现空间的结构序列。
没有光,人们就无法感知事物、认知世界。
博物馆展示空间主要涉及两种光源,分别是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主要包括直射的太阳光和天空光。
受到时间和天气变化的制约,自然光存在被动性、局限性,但它的很多优点是人工光无法比拟的,如光色自然、显色性优良、节省能源等。
自然光根据光线进入室内的高低可以划分为侧光、高侧光和顶光三种。
侧光通常光照充分但照度不均匀,易眩光,适用于较小的陈列室;高侧光通常离地面2.5米以上,少眩光,适用于较高的室内空间;顶光则效率高,照度均匀。
人工光源是指人为制造的光源,根据对展品特性的综合考虑,进行不同的搭配,具有灵活性和易控性。
现代建筑照明设计之父理查德 凯利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提出环境光、重点光、装饰光。
环境光主要为了体现照明层次,重点光为了突出展品,装饰光为了体现展品细节。
自然光与人工光良好结合,更有益于大众参观游览。
二、展示照明的设计原则及保护在博物馆展示照明中,设计师需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展品进行相应的光照设计。
针对展柜照明,为了表现展品细节,通常将展品与背景的照度比控制在3∶1。
为了避免展品表面的反射现象,要尽可能减小光线与展品表面的夹角。
而避免玻璃展柜的反射,应确保柜内的照度高于柜外一半以上,也可以使玻璃面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为了避免炫光,需要设计灯具的形式和位置,对于直射的光源需要设置遮光栅格,这样既不会造成眩光,又能满足展品照射要求。
在博物馆展示照明中,既要重视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的协调关系,又要重视展品与其背景在色彩和亮度方面的平衡。
人们具有亲近自然的需求,倾向于自然光的使用。
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
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
博物馆采光设计要点
●适宜的照度
●合理的照度分布
●避免在观看展品时明亮的窗口处于视野围
●避免一、二次的反射炫光
●环境亮度和色彩
●避免直射展品
●采光口不占或少占可供展出的墙面
调研对象:新区博物馆
●简介:
这是从建筑的全景看出该博物馆主要采用高侧窗来进行自然采光。
由于该建筑的体量较大,还是整体性较强的。
可以看出采用了多个中庭来进行自然采光,消除部光线的昏暗。
从而也能节能的效果。
屋顶采光采用一角露天并用条状板隔开。
白色条状板阶梯状摆布有利于光线的漫反射,让融入室的光线不是很强烈。
光线在不同位置的漫反射,所营造的不同室效果。
新区博物院主要是在办公、休憩、公共空间利用顶面采光做到自然采光
建筑体通过天窗漫反射的光线在通过竖条窗照进室,有一种柔和的效果。
对展品没有过大的影响。
在展厅区域采用高侧窗来采光有效保护文物。
不同形式的高侧窗做法
有些位置通过落地窗、庭院组合来丰富建筑环境。
缺点与优点
案例:德国历史博物馆
光线在交通空间的处理。
幻灯片21
光线的介入使新与旧的对比更加明显
幻灯片22
幻灯片27
物理光环境实验调研
报告。
博物馆室内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
博物馆室内自然光环境设计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以及博物馆的兴起,博物馆设计中的自然光环境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博物馆设计往往侧重于建筑的美学和功能性,而对于自然光的运用则缺乏深入研究。
然而,博物馆作为陈列与展示文化艺术品的场所,其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对于展品的保护、观众的舒适感以及展览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对于文物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自然光中的紫外线和可见光中的蓝光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因此,在博物馆的设计中,需要通过对自然光的过滤和调节,保护文物不受光线的伤害。
合理的自然光环境设计可以减少文物的暴露时间,降低其受光损害的风险,确保文物能够长久地保存下来。
其次,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对于观众的舒适感具有重要影响。
在博物馆中,观众通常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观赏和学习。
良好的自然光环境可以提供自然而柔和的光线,使观众感到舒适和放松。
相比于人工照明,自然光更加接近自然光的频谱和亮度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体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最后,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对于展览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光具有独特的变化性和温暖感,能够为展览创造更为真实和生动的氛围。
通过合理利用自然光的方向、强度和颜色,可以为展览营造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增强展品的立体感和观赏性。
同时,自然光还能够与展品的材质和颜色相互作用,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提升观众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
综上所述,博物馆室内自然光环境的设计对于文物保护、观众舒适感和展览效果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窗户的位置和大小、窗帘和遮光设施的选择等因素,以实现自然光的最佳利用。
同时,还应结合科学的光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自然光环境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模拟,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应用自然光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博物馆室内自然光环境的优化设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
赫尔辛基博物馆采光分析
3 Part
光的体验
3.蝴蝶窗
带有天窗的弧形屋面为顶层下部 YOUR TITLE 的展厅提供了另一种光的分布方式, 成弧形的屋顶开有“蝴蝶结”式的天 Add your text here and write 窗,可将光线分送到顶层以下的画廊 down your opinion here 中。
个弯曲的“大走廊”,而自然光在其中的 Add your text her and write Add your text here and write 变化是这个“大走廊”山展出的一件永恒 down your opinion here down your opinion here 的艺术品。
设计理念:奇亚斯 玛一词通常代表遗 传学中交叉或是互 换。奇亚斯玛是霍 尔将它译作芬兰文 的形式。
功能布局:曲、直两 个体量之间设置了一 个由宽变窄的狭长的 中庭,它是美术馆布 局的核心。
流线组织:从南面 的花岩石铺地广场, 从两个条状体量之 间伸出的钢框玻璃 挑棚引导参观者进 入室内。
场地布置:场地的 挑战性来自如下影 响,城市格网,邻 近纪念性建筑和面 向图卢湖的三角形 用地。
从整体设计来看,整个博物馆就是一 YOUR TITLE YOUR TITLE
连续运动着的的展廊本身就 是艺术品。 在参展过程中的空间是不断 变化着的,这是双向正交的空间 所没有的感觉。
THANKS
2015.04.13
他对光的理解: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康是一致的,但 光线在他的手中,则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 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 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 霍尔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对光在空间中具有 神奇性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光既是阴影。 他的多源头可能性,他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他的反射 与折射,会交织的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空间产生一种 不确定性。
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
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展示的场所,天然采光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影响着博物馆的整体视觉效果,还直接影响着展品的保存与观赏体验。
因此,对博物馆天然采光的调研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博物馆的天然采光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
一方面是光线的数量,即光照强度;另一方面是光线的质量,即光照质量。
光照强度直接决定了展品的可见度和观众在馆内的观看体验,而光照质量则关系到展品的保存与光化学反应。
因此,在调研分析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
其次,调研分析博物馆天然采光时,需要对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和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要了解博物馆的朝向、建筑形式、窗户的位置和尺寸等,这些因素对于光线的进入具有重要影响。
博物馆的朝向决定了阳光的照射角度和时间,建筑形式和窗户的位置则决定了光线的进入路径和面积,而窗户的尺寸则直接决定了光线的数量。
通过对建筑设计和结构的分析,可以得出博物馆的光照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然后,对博物馆内部的展品进行分类和分析。
博物馆的展品种类繁多,涵盖了文物、艺术品、自然标本等不同类型的物品。
对于不同类型的展品,其对光线的要求各有不同。
例如,一些艺术品对光线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控制光线的强度和质量,以防止色彩褪色或材质老化;而一些自然标本可能对光线要求较低,但仍需注意照射时间和强度,避免化学反应或生物活性的损害。
通过对展品的分类和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区域或展厅的天然采光需求,以满足展品保存和观众观看的需要。
此外,调研分析博物馆天然采光还需要考虑到室内光线的分布和遮挡。
室内的布展和展厅设计可能会影响到光线的分布和遮挡。
例如,高墙、装饰物件、分区设计等都可能造成光线的遮挡或阻挡,导致一些展品无法得到充分的光照。
因此,在调研分析过程中,需要对室内的布展和展厅设计进行综合评估,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优化天然光线。
最后,对于调研分析结果,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应用。
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结合调研分析的结果,对天然采光进行优化和调整。
试论光环境在博物馆中的作用
试论光环境在博物馆中的作用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的定义和光的分类。
在光环境里以两种照明形式存在:自然形式采光和人工照明形式。
在人们的生活中,光不仅仅是室内照明的条件,而且是表达空间形态、营造环境气氛的基本元素。
冈那•伯凯利兹说:“没有光就不存在空间。
”[1]光照的作用,对人的视觉功能极为重要。
其次,表述了光环境在博物馆里的具体作用和要避免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光;博物馆;照明;损害;功能光是自然界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良好的光环境是保证人们进行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必要条件,对于劳动生产率、生理与心理健康等都有直接影响。
光是一种可以激发视网膜产生视觉能力之辐射能,是人类生活的依据,是人类认识外部世界的工具,是信息的理想载体或传播媒质。
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
通常将室内对自然光的利用,称为“采光”。
自然采光,可以节约能源,并且在视觉上更为习惯和舒适,心理上更能与自然接近、协调。
在自然采光方面,应仔细考虑窗的面积及方位,并可设置反射阳光板;建筑内装修可采用浅色调,增加二次反射光线,通过这些手段保证获得足够的室内光线,并达到一定的均匀度,由此减少白天的人工照明,节省照明能耗。
采光窗作为建筑构成一个元素,在艺术上应和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在视觉上要求舒适,无眩光,功能上要考虑光、热与隔声的问题。
人工照明也就是“灯光照明”或“室内照明”,它是夜间主要光源,同时又是白天室内光线不足时的重要补充。
人工照明环境具有功能和装饰两方面的作用, 从功能上讲,建筑物内部的天然采光要受到时间和场合的限制,所以需要通过人工照明补充,在室内造成一个人为的光亮环境,满足人们视觉的需要;从装饰角度讲,除了满足照明功能之外,还要满足美观和艺术上的要求,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建筑功能不同,两者的比重各不相同,如工厂、学校等工作场所需从功能来考虑,而在休息、娱乐场所,则强调艺术效果。
而博物馆在照明方面是两者并重的。
博物馆就是捕捉光的一种容器。
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初探
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博物馆作为展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其环境设计在保护文物、提升观众体验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并不尽如人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光线过强或过弱、光线色温不匹配、光线方向不当等。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观众对展品的观赏体验,也可能对文物的保护造成损害。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博物馆的光环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关于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研究并不多,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展柜、展架等方面,对于光环境设计的探讨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博物馆光环境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光环境与展品、观众体验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博物馆展览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博物馆展陈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光环境设计也需要不断创新与完善,以适应博物馆展览的发展需求。
【2000字】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对展品保护和展陈效果的重要性,旨在深入分析光环境设计的概念及要素,通过实践案例展示光环境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光环境设计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可以为今后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提升。
对未来光环境设计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可以为博物馆行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最终目的是探讨光环境设计对博物馆体验的影响,为博物馆展览设计的提升和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推动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其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
光环境设计作为博物馆展览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升展览品的展示效果,更能保护展品免受光线和其他环境因素的损害。
通过深入研究光环境设计的概念、要素和实践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通过科学的光环境设计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和保护展品的质量。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展示着人类文明的历史和珍贵文物。
保护展品的安全和完整性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任务。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自然光的运用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自然光的运用光的造型设计属于展览形式设计。
光是渲染展厅气氛,烘托文物展品的重要手段。
用光不当会造成文物展品的损坏,所以在文物展览中光的运用设计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十分迅猛,各级政府加大了资金投入,老馆改造和新馆建设一个接一个。
虽然各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或地域特性,它们在新馆建设或老馆改造的陈列展示中,对于照明、造型用光的设计理念不一,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人工布光、人工光加自然光和全自然光三类。
现在大部分陈列展厅的照明设计中采用的都是人工布光,强调灯光造型,用人工布光来营造展厅氛围。
而对自然光在展厅内的合理运用,以及通过自然光的智能控制达到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考虑不够。
一、光的特性‘所有的光,不管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特性。
了解了这些特性,对科学设计光的运用十分必要。
1.光的强弱度。
光的强弱度是指展品与光源的距离及光源的输出而出现的亮度变化。
距离远,光线强度就弱;反之,距离近,光线强度就强。
2.光的方向。
光可以从任何一个方向投射到展品主体位置上,当光源较强时,光线落于主体的部位不同,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按光源位置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种基本类型:a正面光(顺光)。
正面光可产生—个没有影子的影像。
由于深度和外形是靠光和影的相间排列来表现,因此正面光往往产生平板的76吴瞻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二维感觉,也称之为平光。
k45度侧光。
45度侧光产生很好的光影间排列,形态中有丰富的影调,突出深度,主体效果强,表面结构质感精细自然;G90度侧光。
90度侧光明暗对比强烈,影子修长而具有表现力,表面结构与质感十分明显。
d逆光。
光源从展品背后射出,使其在明亮的背景前呈现出暗色剪影,造型简单,富有表现力。
,3.光的颜色。
它随着不同的光源而异,也随着光线所通过的不同物质而异。
阳光与白炽灯的成分不同,而且阳光本身的颜色,也会随着天气条件和时间的变化出现改变。
4.光照明的类型:a.自然光照明(阳光是各种光线的来源);b.人工照明(灯光)。
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初探
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初探博物馆是一种集展览、教育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场所。
在博物馆的设计中,光照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好的光环境设计可以提升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增加观众的收获感和参与度。
下面是对博物馆光环境设计的初步探讨。
博物馆的光照环境应该能够凸显展品的视觉效果。
不同的展品需要不同的光照来展示其特征和细节。
绘画作品需要柔和的光线来避免反射,而雕塑作品则需要明亮的光线来突出其质感。
博物馆的光照系统应该具备可调节的功能,可以根据展品的特点进行调整。
博物馆的光照环境还应该考虑到保护展品的需要。
一些展品对光线的敏感度非常高,如古文献、织物等。
过强的光线会造成颜色褪色、纤维破坏等问题。
在博物馆的光照设计中,要使用对展品无害的光源,并设置合适的遮光措施,以保护展品的完整性。
博物馆的光照环境还应该考虑到观众的舒适度。
观众在博物馆中长时间参观,需要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光源的颜色和亮度应该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会产生刺眼或反光的效果。
光照系统的安装位置和角度也应该经过精心设计,以避免产生阴影和眩光。
在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利用灯光的亮度和颜色来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
通过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温,可以创造出梦幻般的氛围,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想象力。
根据展品的主题和风格,选择适合的灯光效果,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展品。
在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利用自然光资源。
自然光具有独特的光质和变化,可以为展品带来更丰富的表现效果。
在设计博物馆的建筑和展厅时,应该充分考虑自然光的利用,合理设置窗户和天窗,以便让自然光进入展厅,并通过灯光系统进行调节和补光。
博物馆的光照环境设计应该兼顾展品的视觉效果、保护展品的需要、观众的舒适度,并可利用灯光的亮度和颜色创造展示氛围。
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资源,提升展览的效果。
博物馆光环境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实践不断优化和改进。
探究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论文
探究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论文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光的作用非常重要,博物馆采光对光谱分布的要求较高。
设计过程中一般首选较为理想的自然光,但其具有瞬时性变化特性,对光束的特征难以进行控制。
因此天然光使用的同时需要得到人工照明的辅助。
本文对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进一步阐述了光的使用对博物馆室内环境的营造及对观众审美的影响。
任何事物因光的存在变得生机勃勃,而室内空间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独特的效果。
光线能够丰富建筑室内空间,室内光的充盈使空间产生不同的变化。
因为光的存在,室内空间的氛围也就变得十分丰富和特别。
光线的变化莫测,其被引入博物馆陈列室当中对空间环境进行了改造。
博物馆陈列室的光照选择和设计关键在于光源的选择及布置,以照射文物进一步突出对文物纹理、色彩的展示。
文物本身内涵的突出离不开光的表达,要求把握光的设计营造空间气氛、强调虚实关系有利于陈列室空间过渡问题的处理。
光在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中的作用光照是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光照可以对空间进行构建和美化。
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要求光照能够对展厅的环境进行营造,具备照明、界足及改变空间的作用,同时还要对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空间格调进行表现。
1.光影响博物馆室内陈列效果的因素光的亮度:整体环境中明亮度较强的光能够塑造室内活泼、华丽、轻松的气氛,而明亮度较低的光塑造的气氛则是沉静、忧郁、朴素。
在被照物品上,明亮度较强的光会使物体失去原有的色相,进一步加强了被照物质感的主体感,由于变化比较细微,其质感显得单薄;而被照物在弱光的照射下其色彩、材质比较浑浊或昏暗。
光的颜色:光颜色的质量可用两个术语来表征,一是色表,即光照的表观颜色;二是显色性,指光照影响被照物体颜色的作用。
当色温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照度值使人产生的感觉有所不同。
2.博物馆用光的设计形式光源包括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而博物馆的采光分为三种:人工照明、天然采光及两者的结合。
一般来说,自然光柔和自然,但紫外线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成为该种采光形式缺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天然采光调研分析
博物馆采光设计要点
●适宜的照度
●合理的照度分布
●避免在观看展品时明亮的窗口处于视野范围内
●避免一、二次的反射炫光
●环境亮度和色彩
●避免阳光直射展品
●采光口不占或少占可供展出的墙面
调研对象:洛阳新区博物馆
●简介:
这是从建筑的全景看出该博物馆主要采用高侧窗来进行自然采光。
由于该建筑的体量较大,还是整体性较强的。
可以看出采用了多个中庭来进行自然采光,消除内部光线的昏暗。
从而也能节能的效果。
入室内的光线不是很强烈。
光线在不同位置的漫反射,所营造的不同室内效果。
新区博物院主要是在办公、休憩、公共空间利用顶面采光做到自然采光
建筑体通过天窗漫反射的光线在通过竖条窗照进室内,有一种柔和的效果。
对展品没有过大的影响。
在展厅区域采用高侧窗来采光有效保护文物。
不同形式的高侧窗做法
有些位置通过落地窗、庭院组合来丰富建筑环境。
缺点与优点
案例:德国历史博物馆
光线在交通空间的处理。
幻灯片21
光线的介入使新与旧的对比更加明显
幻灯片22
幻灯片27
物理光环境实验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