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省级优课)

合集下载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韵律特点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应用和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2.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领悟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分组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介绍对联的上下联、横批等要素。

3. 分析对联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经典对联,总结创作规律。

5.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分组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展示和评价:挑选优秀对联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对联,如春联、寿联、挽联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等地,了解对联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联创作: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提供系统的对联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对联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唐代。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联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而且也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联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次教学旨在通过对联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对联的起源和特点。

2.掌握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4.掌握运用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能力目标1.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汉字认识和理解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点1.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

2.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先展示几幅对联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引导学生谈谈对联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知识讲解(20分钟)2.1对联的起源和特点对联起源于唐代,最初是用来用于传递交际信息的,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

对联的特点有:韵律优美,形式简练,意境深刻,可以通过对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2对联的基本要素对联的基本要素有:上下联、对仗、韵律、格律和意境。

在对联的写作中,这些要素都需要被充分的发挥。

2.3对联的写法、格律和技巧1.对联的写法:可以从把握格律、运用联想、写作技巧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对联的写法和技巧,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2.对联的格律:对联的格律是指形式要求,要遵循上下呼应、左右对称、字数相等、平仄相和、音调相同等规律。

3.对联的技巧:对联的技巧包括双关、典故、意象等,这些技巧的灵活运用可以增强对联的意境深入。

3.练习(45分钟)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对联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写法和技巧。

3.1跟读练习教师可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展示一幅对联,让学生先跟读,感受对联的韵律和意境,然后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2、学会基本的对仗方法,学会自主、创新、推理、演化。

【教学重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学生对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的办法,帮助学生对出正确答案。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书法展示、用学生姓名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学习1.关于对联的知识,重点抓住“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区分上下联”“对联的张贴”的知识,学生课前解决。

2.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古诗中对仗的诗句四至五例,注明出处并交流。

(二课堂教学步骤(事先邀请同教研组老师听课,其中包括准备写毛笔书法的黄同异老师。

体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1.开头要求同学以本学段学习过的《兰亭集序》中一句对仗的句子来形容今天来听课的人和盛况。

答案“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古文对2.以各小组搜集的古诗中的对句引入(古诗对,再以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说明这也是名人励志对联,过渡到下一环节。

3.列举几个名人励志联(以课件展示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课程资源分析:福建的名人,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林则徐②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课程资源分析:七中书记室悬挂的此联书法横幅,拍出照片课件展示,提问学生:作者是谁?答案周恩来③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课程资源分析:七中高三年段五楼走廊张贴着此教师书法联,拍出照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蒲松龄(教师指导:名人励志联,嵌入自然地理、比喻,嵌入历史故事4.兴趣引导:出个对子考考大家。

以成语为对,上联“望梅止渴”(板书,邀请学生上黑板前对下联。

答案“缘木求鱼”或“画饼充饥”(板书分析“缘木求鱼”、“画饼充饥”与“望梅止渴”的平仄,教师指导认为在合乎情境的情况下,“缘木求鱼”在平仄上对得更工整。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设计:杨金兰一、教学目标1.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欣赏对联三、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四、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遗产.在这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中国传统文化大观园里,对联便是其中的一株奇葩,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佚闻趣事。

“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对联不但是作文的基础,也是作诗的基础。

”国学大师陈寅格说:“对对子有益处,可以考出虚实字,懂得平仄声,还可以看出读书之多,语藏之丰富,思想之条理。

”(二)对联的起源与发展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代孟昶第一副春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推广期明太祖倡导推行对联,并用红纸取代桃木板繁盛时期(三)对联的种类让学生判断一些对联种类如春联、楹联、婚联、挽联、格言联、寿联、行业联、名胜联、集句联对联如孟姜女楹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出读书”,“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工夫”,“长天欢翔比翼鸟大地喜结连理枝”等常用联句。

(四)结合《笠翁对韵》总结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4.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五)赏析趣味联人物联猜联添字联拆字联回文联谐音联其他联(六)试做对联成语联对联配对高考对联试题(七)总结对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学形式,明清以来这一文学样式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名山佛寺道观,还是园林药房酒店……皆可看到对联。

对联是民族文化里的一颗珍珠,千言万语道不尽,只有走进它,走进语文,走进生活,才能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魅力。

请大家回去后搜集一些对联,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在生活学习中尝试写对联,感受对联的奇妙。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培养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如古代的桃符、春联等。

讲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介绍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基本要素。

3. 对联的应用讲解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装饰等。

举例说明对联在不同场合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编写对联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的运用。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结构。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并进行交流、评价。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编写对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举例说明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3. 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给出示例,分析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4. 练习编写对联: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注意运用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分组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题材自选,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联系《优美的汉字》,温故知新。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优美的汉字》引出对联:敬天爱人方知礼尊老抚幼乃是家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填空,总结对联的特点:一副对联分两幅右上左下竖对齐对仗工整结构同对位平仄应相异三、指导学生揣摩欣赏对联:将下列语句组合成对(只填序号),指出其是否为对联(是对联则列出上下联),并说明理由:(含答案)1、细羽家禽砖后死2、粗毛野兽石先生3、福如东海4、寿比南山5、尽己为忠忠则恕6、及人当恕恕亦忠7、古有千里马8、今有红旗车9、生死一知己10、存亡两妇人11、四诗风雅颂12、三才天地人13、袁总统千古14、中华民国万岁15、车到山前必有路16、有路必有中国车17、崇道必求乎典18、当仁不让于师19、天增岁月人增寿20、春满乾坤福满门(1)(2)(3)(4)(5)(6)(7)(8)(9)(10)四、仿写,补齐对联(含参考答案)1、到一高中要守纪律当好学生应讲文明2、主科(攻)语数外教师姚宋王(兼学理化生)3、奋战三旬月考终折桂笃学千日金榜早题名4、青龙山枫叶红百果香秋光无限仙人岛浪花碧千帆竞辽海有情5、不见鸿门宴岂知垓下围板书计划: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敬天爱人方知礼尊老抚幼乃是家。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 (1)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积累平仄、对仗等有关对联知识;欣赏对联佳作,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能力目标:在把握对联有关常识的基础上尝试对对子,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受对联艺术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超智慧和高雅情怀,陶冶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格品位和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对联基本知识三.教学难点:尝试对对子四.教学关键:赏析名联及名联故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五.活动组织过程.(一)导入:名人对联故事(1.解缙与老员外对联故事 2.郑板桥对联故事)(二)新知探究:1.对联常识:a.对联的起源。

b.对联的别称。

c.对联的种类。

2.对联的基本要求:(1)对仗: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2)平仄:平仄相异,声调和谐。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对仗: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a.工对:平仄相反,词性相同,事物类别一致。

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b.宽对:相对宽松,词性大体相同,平仄可不过分要求。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c.正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反对(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串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集句对(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无情对(无心复命维他命一意孤行任我行),回文对。

3.名联欣赏:数字联:万砖千瓦百匠造成十佛寺,一篙二橹三人摇过四仙桥。

拆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十口心思,思家思国思社稷;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谐音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格言联: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复字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4.积累迁移,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初步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对联2.掌握对联写作的几种技巧,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二)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学梳理基本常识—识联—品联—拟联。

二、重点难点1.了解对联基本知识,学习欣赏对联。

2.学习对联撰写的技巧,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法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明确:缺“一”少“十”,没有“东西”。

谐音: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这就是对联的妙趣,今天让我们走进对联。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识联(一)检查预习1、什么是对联?对联大致有哪些类型?怎样张贴对联?中华第一联是什么?明确: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对联大体可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行业类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

对联张贴:面向读者,上联在读者的右边、下联在读者的左边(二)齐读以下对联,以“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为例分析对联的基本特点: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和风吹柳绿,细雨润花红。

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1.学生分析,教师补充:①字数相等,总数不限,同位忌同字。

②断句(停顿)一致,结构相同:“龙世界”、“鹤家乡”同为偏正结构③上下联相对应位置的词词性相同。

④平仄协调: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这些不是我们今天探究的范畴,故不作深究;今“四声”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其中阴平和阳平属平声,上声和去声属仄声。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案标题: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3. 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作品。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创作符合对联规律的作品。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对联范例3. 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作用和意义。

展示对联范例,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味和趣味性。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1.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和下联,上下联之间要求对仗工整,字数相等,意境互相关联。

2. 分析对联的写作技巧:对仗、对比、对称、对景等。

三、示范创作对联教师给学生展示创作对联的范例,并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情感、景物等方面进行创作。

四、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对联作品,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修改。

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六、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对联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强调对联的韵律和意境。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创作对联作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积累素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范例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写作技巧,提高创作水平。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案:《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对联,认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

2.学会欣赏和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联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

2.指导学生参考一些优秀对联的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一些著名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并和学生讨论对联的定义和形式。

Step 2:理解对联的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Step 3:了解对联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对联的各种分类,如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对印对仗等。

Step 4:欣赏和分析对联(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对联,并帮助学生分析对联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Step 5:创作对联(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主题,例如春天、爱情、友谊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对联,然后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Step 6:展示和评析(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7: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欣赏中多加运用对联。

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家和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创作一首对联,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前期的导入和讲解,生动地介绍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对联。

培养了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和对联的鉴赏能力。

但是在创作环节,时间会比较紧张,可以适当延长创作的时间或将创作的时间分为两个课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在展示和评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分析对联的优缺点,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相关推荐《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对联艺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了解对联的一些相关知识,如起源、种类、特点等。

3、学会欣赏对联,并尝试拟写对联。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欣赏对联。

三、教学难点尝试拟写对联。

四、教学方法赏析法、联系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人或事物充满好奇,见到朋友总是问“你吃了吗”,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又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对于适龄青年会问“你结婚了吗”,到现在又变成“买房了吗”、“买车了吗”而最近又有新的问候语“你偷了吗”,原来是随着“开心农场”这一游戏的窜红,有成百上千万的网民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甚至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

整个网络世界呈现出“夜深人静点击鼠标理农场,光天化日敲动键盘成贼王”的奇特景像,然而网络这些快餐式的游戏毕竟只是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成为人们的记忆,而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还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精华,比如国学经典、唐诗宋词,书法以及跟书法有密切关系另一种艺术———对联。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的世界,去感受对联的奇妙。

(二)知识积累1、请学生阅读课文并画出相关的对联常识对联,又叫对子、楹联、楹帖、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历史悠久、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

常见的有春联(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

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

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2、师生共同欣赏古诗中的对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三)、师生共同分析对联的要求:1、对联要求一:字数要相等例:中华民国万岁,袁世凯千古。

《奇妙的对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奇妙的对联》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2. 学习对联的技巧和格式;3. 培养创造对联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范例对联和对联题目;2. 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学形式,由两句相对称的对仗句组成。

对联是中国人民独创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华夏文化的瑰宝”。

2. 探究教师给出几个范例对联,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构造对联,提醒学生需要注意对仗、对押和平仄等要素。

3. 演练教师给出一些对联的题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发挥巧思和创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尝试不同的对联形式。

4. 展示学生互相交换对联作品,让他们欣赏彼此的创作。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对联作品,并解释创作的灵感和意义。

5. 深化教师讲解一些常见的对联技巧,如对仗、遣词造句和平仄等。

让学生理解对联需要考虑语言之美和形式之美的结合。

6.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主题,自行构思并写出一篇完整的对联作品。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自由发挥的乐趣。

7.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对联的特点和构造要素。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心得体会。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家继续创作对联,培养对联的兴趣和爱好;2. 学生可以了解一些著名的对联家和对联作品,进一步拓宽对联的视野。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对联教学,学生了解到对联是一种独特而精妙的艺术形式,培养了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并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提高对联的水平,创作出更精彩的作品。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

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尝试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梳理基本常识,欣赏趣味对联,小组合作探究评改并归纳对联特点,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对联,了解并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难点: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就说清朝大文人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有一年春节外出探访民情,当他走到一条小巷子里的时候,看到有一户人家门口贴着的一副对联,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于是立马让身边的衙役给这户人家送来了衣服和食物,郑板桥身边的衙役觉得非常不解,为什么县令大人会有这样的举动,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玄妙的?(PPT1)“缺衣(一)少食(十)没东西”,这么简单的一副对联却包含了这么奇妙的意思,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奇妙的对联。

(PPT2)二、对联的基本要求提问:大家对对联有没有很熟悉,你们身边有没有对联?(PPT3)请同学朗读图片上的对联。

1、学问如潭毋自满,德行似玉且长修2、桃李芬芳,玉树奇葩辉日月;教学比翼,谭光烛影赋春秋3、才蕴玉潭,志出沩江,烟霞亦带人文气;楼前晓月,窗中灯影,岁月常怀桃李情4、玉韵当可映桃李,潭清自会出蛟龙5、全力冲刺,喜看凰墩飞彩凤;一心教学,争传瓜井育贤才结合书本77页的内容以及屏幕上的对联,小组讨论,对联有什么基本要求。

明确:(PPT4)对仗工整: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当平仄相异,仄起平收三、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PPT5)小组讨论,你认为这些对联奇妙在哪里?1、析字联(PPT6)(1)墨泉(2)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3)妙人儿倪家少女,大言者诸葛一人小小练习:(PPT7)(1)()看门中木()耕心上田(2)女子(),少女更()古木(),此木成()明确:(PPT8)(1)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2)女子好,少女更妙;古木枯,此木成柴2、叠字复字联(PPT9、10)(1)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2)一盏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五言绝诗,施施施主之才(3)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2023年《奇妙的对联》教案

2023年《奇妙的对联》教案

2023年《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其次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酷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宠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变更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学问,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学问已驾驭,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爱好和主动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事,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化家第斯多惠《德国老师教化指南》),“全部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靠于爱好”(瑞士闻名教化家皮亚杰《教化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异”二字,以观赏与对对子激励爱好,以爱好激励学生对对联的学问、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纳迁移教学法:教学按部就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家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爱好,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加,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爱好,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爱好。

2.驾驭对联学问,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
【教学理念】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

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

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必修一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必修一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学情分析】高一走五班学生性格活跃,语文基本功水平较整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概况及含义;掌握对偶、对仗、对联的区别联系。

2.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3.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参与活动,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教学方法】迁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一、以有趣的对联故事导入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板书:奇妙的对联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常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种类、基本知识
(1)对联的起源: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

远在周代,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画像,后来直接是名字,分别画或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是对联的萌芽。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

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一直到明代,人们才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2)对联的种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勉联、行业联等。

(3)对联的基本常识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平仄相异内容相关
平仄相对简单说来就是上联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
举例: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但随着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所谓非正宗对联,是指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对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