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音乐文化概述
⒈中国音乐史中音乐形态发展分期
古代乐舞时期(远古——春秋战国)
歌舞伎乐时期(秦汉——隋唐五代)
剧曲时期(宋元——近代)
⒉中国音乐史中各时期音乐文化发展概况
先秦时期
汉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近现代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我国最为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舞。这是一种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
代表性作品有黄帝时代的《云门》、尧帝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韶》、夏代的《大夏》、商代的《濩》、周代的《大武》,这些作品结构庞大,由多段歌舞组成,艺术性达到空前的高度,表演十分壮观。
●汉唐时期1
秦汉至隋唐五代,是我国音乐形态发展中的中古歌舞时期,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歌舞音乐具有更多的审美、娱乐功能,史书上称为“燕乐”。它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相和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清商乐、隋唐时期的燕乐歌舞大曲三个阶段。
作品的音乐素材选取范围不断扩大。相和歌主要为我国北方的中原音乐,清商乐将之扩展至南方诸省,隋唐歌舞大曲则囊括中国、中亚、南亚、阿拉伯各国音乐。唐代的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了器乐、诗乐、舞蹈的大型表演艺术,是唐代宫廷音乐的最好形式。
●汉唐时期2
唐代歌舞大曲在历史上留下的曲目多达140余部,代表性作品有《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曲》、《柘枝舞》等。
汉唐时期,我国民族器乐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细柔婉的管弦乐逐渐代替了“以钜为美”的先秦钟磬乐。器乐演奏形式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如鼓吹乐、管弦合奏乐、古琴、琵琶独奏乐均有特色
●宋元时期
宋代以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音乐文化的性质由汉唐时代的宫廷音乐发展为适应市民阶层审美需求的世俗音乐,各种新艺术形式得以确立并发展,以元杂剧取得的艺术成就为标志。
元杂剧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和戏曲表演体制,出现了一个个杰出的杂剧作家群和一大批高水平的优秀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明清时期
明代,我国南方戏曲获得巨大发展。其中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先后争雄剧坛,历史上称“明代四大声腔”。后来居上的昆山腔经过重大改革,在艺术性上再创历史高度,代表作品有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代,梆子腔、皮黄腔为代表的剧种群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后来,皮黄腔孕育了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的诞生,京剧艺术成就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我国戏曲艺术史上的第三个高峰
明清时期,我国其他音乐体裁也获得了突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民歌、歌舞、说唱、戏
曲、民族器乐五大类别
●近现代
1840-1949年间,我国音乐文化从思想内容至体裁形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堂乐歌、创作歌曲、大合唱、歌剧、交响音乐等新音乐体裁相继产生。在这个时期中爱国主义思想贯穿着整个音乐创作。
1949年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音乐艺术迎来了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我国当代歌曲、民族器乐曲、歌剧、舞剧、室内乐、交响乐等音乐体裁获全面的发展。各类体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1976年以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突出表现在作品中力求反映我国人民真挚强烈的感情及生活的真实脉搏;以深刻的哲理去启迪人们的思想;探索新的艺术手法与形式;以美的艺术形象感人。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歌舞音乐
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
⒉中国民歌
号子,山歌小调
⒊中国歌舞
秧歌,二人转,二人台
采茶,花鼓,花灯
少数民族歌舞
专业创作歌舞
●⒈中国民族音乐特征
乐音在乐音的构造方面,中国音乐除了有固定性的音外,存在大量本身具有高低变化的音,这些音可称为音腔。因此,中国音乐中的乐音具有带腔性、音与音之间是过渡、递变的关系
音调中国音乐的音调在以宫、商、角、徴、羽五声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上构成,调式色彩丰富
节拍节奏中国音乐的节拍节奏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节拍重音具有不确定性,同时还大量存在自由节奏
横向线性中国民族音乐更多的强调横向的线性,旋律得到高度的发展
衬词、衬句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句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表现力
●号子
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歌曲。它不仅具有统一劳动步骤的实用性功能,同时还有反映劳动者情绪的表现性功用。号子的歌词为即兴创作,音调简朴,节奏富于律动性,音乐具有坚定、果断、豪迈的特点。
欣赏曲目《川江船夫号子》CD
山歌
山歌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的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结构较为简单,音乐性格热烈奔放,艺术表现具有自由、质朴的特点。创作上具有很强的即兴性。
欣赏曲目云南民歌《放马山歌》CD
●小调
小调一般指流行于城镇集市的民间歌舞小曲,俗称小曲、俚曲、市俗小令、时调等。小调的音乐表现手法多样,具有婉转、细腻、含蓄内在的特点;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旋律曲折流利,调式变化和衬词衬腔的运用均较为丰富
欣赏曲目
江苏民歌《茉莉花》VCD
青海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CD
内蒙民歌《敖包相会》VCD
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VCD
●秧歌
秧歌流行于黄河以北各省。秧歌表演可分为过街、大场和小场三部分。秧歌音乐包括歌曲、锣鼓点和器乐曲牌。在长期的发展中,各地的秧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人转
二人转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农村中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旦一丑两个演员表演。旦角手持花扇和一块红绸手帕,丑角手拿霸王鞭,二人且歌且舞,活泼风趣。
二人台
二人转是流行于内蒙古西部和山西北部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演员有一旦一丑(或两旦,一旦饰姐,一旦饰妹)两角色。旦角手拿绸绢或撒扇,丑角持小钗或撒扇表演。二人台的音乐分唱腔与牌子曲两部分,其中装饰音、滑音、颤音的运用与旋律中多次出现的大跳音程,使情绪热烈非凡。
●采茶
采茶广泛流行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由三人表演,一男二女,载歌载舞。内容主要表现茶农的劳动生活,兼有民间传说故事,称为“采茶串古”。音乐主要来自当地民歌小调。
花鼓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区。表演形式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持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锣鼓对答。音乐选自民间小调。以安徽凤阳花鼓、湖南花鼓较为著名。花灯
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省份,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主要的民间歌舞形式。演员一般为二人,男持折扇,女拿花手帕,边歌边舞。其音乐结构短小,曲调流畅、情绪活泼,节奏感强。
●少数民族歌舞
我国少数民族歌舞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突出的歌舞品种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藏族歌舞“囊玛”、“堆谢”、内蒙古的“安代”、朝鲜族的“农乐舞”、广西瑶族的“长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等。
专业创作歌舞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音乐工作者在传统歌舞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新歌舞节目。
欣赏曲目
四川歌舞《阿嫫惹牛》福建歌舞《剽牛》
云南歌舞《芥麦花开》朝鲜族舞蹈《秋》
澳门歌舞《海之吻》汉族舞蹈《闻鸡起舞》
●第三节意境深远的民族器乐
⒈中国民族音乐审美特征
意境
气韵
含蓄
标意性
⒉民族器乐体裁
●意境
意境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中心范畴。其中的“意”指意念、意识等概念,它是艺术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