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

合集下载

(自考必过)学前游戏论

(自考必过)学前游戏论

(⾃考必过)学前游戏论学前游戏论第⼀章选择:1、在⼉童游戏研究阶段中,重视游戏对⼉童认知发展作⽤的研究的阶段是飞跃发展阶段。

2、以下不属于经典游戏理论的是:剩余精⼒说、元交际说、复演说、⽣活预备说。

3、教育史上第⼀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童尝试创⽴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福禄贝尔。

5、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常强⼤强调注意⼒集中的“⼯作”活动对⼉童的发展意义,但她的教学法实际上是从⼉童⾃然游戏中概括出主要因素,并把这些因素组织起来系统化⽽形成的。

她设计了14种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感官教育和发展智⼒。

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

⼉童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这些教具,进⾏尝试错误和⾃我纠正,⽽获得感知觉和智⼒发展。

6、恩物:由福禄贝尔提出,他认为是神赐给⼉童的东西。

“恩物”实际上是⼀种适合⼉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园⾥做游戏和进⾏作业时⽤的玩具和材料。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园实际⼯作中,形成了⼀套来⾃前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法模式,即对主题⾓⾊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帮助幼⼉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过程中帮助幼⼉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的游戏与游戏中的⾏为表现进⾏总结评价。

由于过分强调对游戏有计划、有⽬的地指导,往往导致教师导演与指挥幼⼉游戏,按照成⼈的想法让幼⼉游戏的情况。

第⼆章选择:1、分析性游戏治疗重在解释⼉童游戏的象征意义。

2、把游戏看作⼉童情感危机的⾃我疏导,是降低焦虑和欲望的⼀种补偿性满⾜的理论:精神分析学派。

3、把“⽺”说成“狗”属于顺应。

4、“游戏创造了⼉童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5、游戏觉醒理论建⽴在驱⼒学说的基础上。

6、已有“狗”概念,将⼤狗、⼩狗、黄狗、⿊狗纳⼊原有认知结构:同化。

7、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为的关系,来揭⽰游戏的神经⽣理机制的假设理论:游戏的觉醒论。

完整版学前儿童游戏练习试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游戏练习试题库及答案

.《学前儿童游戏》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一、填空题1、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3、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湖北幼稚园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三段论式____”的方法模式。

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

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

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

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

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

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

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______。

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17、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有______、动作、________、言语、材料(玩具)等。

游戏通论(教学课件)--第三章--儿童发展视野下游戏的基本问题--刘焱

游戏通论(教学课件)--第三章--儿童发展视野下游戏的基本问题--刘焱

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游戏活动的定义和特性游戏的个体发生发展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辞海: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至少有116种关于游戏的定义游戏是一个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定义游戏的策略:毋庸定义——是人的行为连续体上不同的节点(不精确论调)直觉判断——根据游戏的分类学观点(经验主义)特征列举——将概念看作一类具有“共同标准属性”的对象、事件或情境。

(要素主义)1.行为特征列举法2.环境特征列举法第一节游戏的定义•行为特征列举:依据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倾向性来列举游戏行为的特征。

(一)纽曼(Neumann,1971)的游戏特征“三内说”人的活动游戏…………………………工作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内部真实外部现实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二)克拉斯诺和佩培拉(1980年)的游戏四因素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三)加维(1982年)的游戏行为五特征说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2.游戏没有外在目标;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1.自由:游戏不是被迫进行的,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快乐的性质。

2.松散:游戏不是精确的,没有事先预定的限制。

3.易变:没有预定的进程或结果,游戏者具有随机应变的自由。

4.非生产性: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品的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的。

6.虚构的。

(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五)鲁宾等人的游戏行为的六倾向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环境特征列举法(与学习相比)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包括人与物);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儿童没有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如饥饿、疲劳或疾病等)。

学前儿童游戏论 笔记整理 自学考试

学前儿童游戏论 笔记整理 自学考试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与特征1、评述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⑴观点: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⑵价值: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

⑶局限:没有全面客观地展示出—儿童游戏作为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游戏的本质属性和主体性价值。

2、评述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⑴观点: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⑵价值:强调了游戏制约于儿童的社会生活状况和儿童对前辈经验的掌握;主张游戏是生活的反映。

⑶局限:否定游戏作为一种自发自由的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3、游戏作为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游戏是儿童主动的;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4、确立游戏主体性本质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是什么⑴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内部主观体验的决定地位,有助深化对游戏活动结构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

⑵对游戏活动中儿童能动地控制驾驭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主体性属性予以承认和肯定。

⑶揭示游戏中儿童主体性发挥、发展的功能特性,体现游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需要、有益于儿童主体性的培养,实现游戏活动的独特功能和价值。

⑷承认和肯定了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⑸促使我们在引导儿童游戏实践中,以尊重儿童主体性为根本前提和基础。

5、我国对游戏特征的一般认识是什么⑴是儿童主动自愿的活动。

⑵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⑶没有社会实用价值或强制性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⑷伴随愉悦情绪。

6、侧重与非游戏活动对比的游戏特征的表述。

⑴游戏是由内部动机所控制的行为⑵游戏中儿童注意的是活动的手段而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⑶区别于探究行为⑷区别于工具性行为⑸不受外部强加规则的束缚⑹要求参加者主动积极地活动7、与成人游戏相比,儿童游戏具有哪些不同⑴工作是成人的主要活动。

游戏是儿童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调节情绪的主要途径。

⑵成人游戏的目的是休息放松。

儿童需通过游戏积累经验,尝试今后可能的发展道路。

⑶成人游戏带有相当功利性。

儿童游戏多为带有想象色彩的象征性游戏,少功利性。

8、什么是游戏特征的“三内说”即纽曼提出的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婴幼儿游戏概述—婴幼儿游戏理论

婴幼儿游戏概述—婴幼儿游戏理论

倡导者
席勒/斯宾塞
松驰说
拉察鲁斯/帕特里克
前练习说
格鲁斯
复演说
霍尔
主要观点
生存需要满足之后的剩余精力的消耗 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精力并获得放松与休息
为未来成人生活做准备 复演种族进化的历史阶段
古典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精力过剩论)
代表人物: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 心理学家斯宾塞。席勒是在他的美学名著《审美教育书 简》中谈到游戏问题的。
现代游戏理论
年龄
0~2岁 2~7岁 7~12岁
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游戏类型
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现代游戏理论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一)贡献: 1.开拓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 2.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价值。 3.引发一系列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关系的研究。 4.引领学前教育实践走向游戏与认知发展的融合。 (二)局限性: 1.否认游戏是独立的活动形式,认为游戏只是认知活动的衍生物。 2.只强调认知发展对游戏的制约作用,忽视游戏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现代游戏理论
(二)代表人之二:佩勒Peller
2.儿童游戏结构的变化: 阶段一:身体方面的焦虑,玩弄身体的游戏。 阶段二:害怕失去母亲的焦虑,亲子游戏。 阶段三:无法与成人匹配的无能,角色游戏。 阶段四:与伙伴游戏而获得独立,规则游戏。
现代游戏理论
(三)代表人之三:埃里克森(E.H.Erikson)
现代游戏理论
二、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
现代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心理 学家皮亚杰 , 皮亚杰在儿童认知发展的总体框 架中考察儿童游戏 ,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智力活 动的一方面,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手段。他 的游戏理论与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密切的 联系。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4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4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A.欧文B.福禄培尔C.蒙台梭利D.皮亚杰正确答案:B2.【填空题】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遵循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过程。

正确答案:儿童需要、游戏动机、游戏行为3.【填空题】物理环境因素是游戏活动中物的要素或条件,它包括玩具及材料、________、______等因素。

正确答案:游戏场地、游戏时间4.【填空题】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正确答案:“娃娃游戏”(doll-play )5.【问答题】结合维果茨基关于游戏发展价值的理论,谈谈你对游戏的智力发展价值的认识。

正确答案: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1)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

游戏使孩子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

儿童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正是将意义同直接经验分离。

当然,分离是逐步发展的,早期替代物类似于他们所要替代的物体,随着发展,不太典型的物体替代品就日益成为可能,替代物与被替代物越不相似,则越“符号化”,也即意味着思维的抽象化。

正是游戏使儿童的思维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心理机能就是这样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所以,游戏是思维摆脱具体实物的束缚,逐渐内化的一个过渡阶段。

(2)游戏有助于意志行为的发展。

在游戏中,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联系起来,即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心甘情愿地服从于来自现实生活的规则,并放弃直接的冲动,从而有助于意志行动的发展。

游戏通论(教学课件)--第三章--儿童发展视野下游戏的基本问题--刘焱

游戏通论(教学课件)--第三章--儿童发展视野下游戏的基本问题--刘焱

儿童发展视野下的儿童游戏游戏活动的定义和特性游戏的个体发生发展儿童游戏的特点和分类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

辞海: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在牛津英文字典中,至少有116种关于游戏的定义游戏是一个多么模糊、暧昧的概念!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定义游戏的策略:毋庸定义——是人的行为连续体上不同的节点(不精确论调)直觉判断——根据游戏的分类学观点(经验主义)特征列举——将概念看作一类具有“共同标准属性”的对象、事件或情境。

(要素主义)1.行为特征列举法2.环境特征列举法第一节游戏的定义•行为特征列举:依据动机、手段、目的等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倾向性来列举游戏行为的特征。

(一)纽曼(Neumann,1971)的游戏特征“三内说”人的活动游戏…………………………工作内部控制外部控制内部真实外部现实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二)克拉斯诺和佩培拉(1980年)的游戏四因素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三)加维(1982年)的游戏行为五特征说1.游戏是令人愉快、有趣的活动;2.游戏没有外在目标;3.游戏是自发自愿的;4.游戏包括对游戏者的积极约束;5.游戏与非游戏之间有着某种系统性的联系。

第一节游戏的定义(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1.自由:游戏不是被迫进行的,否则游戏就失去了吸引力和快乐的性质。

2.松散:游戏不是精确的,没有事先预定的限制。

3.易变:没有预定的进程或结果,游戏者具有随机应变的自由。

4.非生产性:从游戏开始到结束时,不增加任何生产的物质或任何新因素,除去物品的游戏者之间的转移和变化。

5.由某种规则和玩法所支配的。

6.虚构的。

(四)克罗伊斯的游戏行为六特征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五)鲁宾等人的游戏行为的六倾向说第一节游戏的定义•环境特征列举法(与学习相比)1.游戏者熟悉的环境(包括人与物);2.儿童能够自由选择;3.成人的干预减少到最低限度;4.舒适、安全、友好的心理气氛;5.身心放松、机能状态良好;儿童没有任何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如饥饿、疲劳或疾病等)。

儿童游戏的个体发展

儿童游戏的个体发展

角色扮演游戏
总结词
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情感认知能力。
详细描述
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儿童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体验 角色的情感和经历,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游戏 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同理心和情感认知能力,更好地理解和 关心他人。
总结词
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
规则游戏
总结词
规则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纪律性,提高自我 控制能力。
详细描述
规则游戏有明确的规则和玩法,儿童需要在遵守规则的前 提下进行游戏。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学会遵守规则、尊重 他人、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渐培养出规则意识和纪 律性。
总结词
规则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竞技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解 决问题的能力。
听说能力
游戏中的听说练习有助于 提高孩子的听说能力,增 强语言理解力和表达能力。
03
儿童游戏类型与个体发展
创造性游戏
总结词
创造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 的探索欲望。
详细描述
创造性游戏通常没有固定的规则和玩法,儿童可以自由发 挥,通过游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绘画、捏 泥巴、搭积木等游戏都可以让儿童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 自己的作品。
游戏对心理疾病的预防
通过参与游戏,儿童能够学习如 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提高 自我调节能力,预防心理疾病的
产生。
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预防因学习压力引发的心理疾病。
游戏能够增强儿童的社交能力, 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减少孤独感和社交焦虑,预防心
理疾病的出现。
情感认知
通过观察和体验游戏中的 情感元素,孩子可以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培养同理心。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B卷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B卷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

A.弗洛伊德B.柏拉图C.福禄培尔D.欧文2.最早的游戏理论是()。

A.柏拉图的游戏理论B.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C.卢梭的游戏理论 D.经典的游戏理论3.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4.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什么?()A.角色行为B.扮演意识C.角色认识D.角色感情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A.平行游戏B.联合游戏C.本体性游戏D.合作游戏6.当儿童问题行为出现时,必须想办法通过游戏消除累积的能量,抒发情绪加以纠正,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8.提出“游戏是生活准备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的观点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成熟说D.本能说9.游戏觉醒理论又称为()。

A.内驱力理论B.外驱力理论C.活动理论D.情绪理论10.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统统纳入他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属于()。

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1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12.在运动性游戏和重复性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A.活动性动机B.探究性动机C.成就性动机D.亲合性动机13.与成人共同的游戏中,儿童体验到成人的爱,形成对成人进一步的信任与依恋,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对其他孩子的注意和交往的兴趣,这种现象表明游戏可以满足儿童()。

学前游戏论填空题

学前游戏论填空题

1. 在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______的研究式样。

“娃娃游戏”(doll-play)2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___。

福禄培尔3. 1903年我国创办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即______,标志着我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的诞生。

湖北幼稚园4.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________”的方法模式三段论式5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______,他是第一个在心理学中把游戏作为专家对象来研究的人. 格鲁斯6弗洛伊德认为,_____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矛盾的机制,是儿童人格完善的途径游戏7弗洛伊德认为,游戏可满足儿童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是受“________”的驱使惟乐原则8埃里克森认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机能,是生物性因素与_______的协调与整合.社会性因素9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派的代表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________。

游戏是智力(认知)活动的一个方面,是__________。

皮亚杰同化超过了顺应10皮亚杰认为,游戏的功能:以_______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________。

同化情感需要11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维果茨基12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主体性13由于0~2岁的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婴儿游戏以________为主练习性游戏14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________提出的.贝特森15游戏特征“三内说”的代表任人物是______ 纽曼16纽曼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幼儿游戏理论第五章课件

幼儿游戏理论第五章课件
(3)发展婴儿自我意识的玩具或材料,如镜 子。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1)能发出声响、增进感知觉发展和大肌肉 动作发展的玩具或材料。如推拉玩具、木马、 球等;
(2)建构玩具如积木、拼图;
(3)桶、塑料玩具等玩水的材料,蜡笔等可 以刺激幼儿涂鸦兴趣 的材料;
1~2岁幼儿适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
5.结构游戏 搭积木、玩沙、玩水等,从简单的动作重
复发展为单主题结构活动。
4~5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游戏
闪躲障碍跑、在直线上倒退走、双脚交换 走游戏、平衡台上后退、平衡中跨障碍、跳 远游戏、攀越软体游戏、单脚连续跳、简单 综合运动游戏、侧旋游戏。
4~5岁儿童的游戏
2.象征游戏 喜欢主题角色游戏、主题建构游戏和看图
梯时,常常用单脚上下而不是两脚轮流交替 使用。4~5岁的幼儿可以双脚跳跃、攀爬、 单脚跳跃和快跑,非常喜欢玩追逐打闹的游 戏及一些运动或球类游戏。5~6岁幼儿可以 学会跳绳、健美操、走平衡木。 2.大量户内桌面游戏
游戏的高峰(3~6岁)
二、结构游戏的浓厚兴趣
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使幼
儿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3~6岁的幼儿
1~3岁儿童的游戏
1.大运动类游戏
站的游戏、独自走游戏、倒退走游戏、钻 爬游戏、爬梯游戏、攀爬游戏、原地双脚跳 (2岁左右)、高向低跳(10~30厘米)、双 脚连续蹦跳、单脚站游戏、辅助前滚翻、向 前走平衡台、侧向横行平衡游戏、向下丢物、 丢球2米以上、向前踢球、身体旋转游戏(旋 转一圈)、平衡板游戏、龙球游戏。
游戏的萌芽(0~1岁)
2.以物为中介的嬉戏
这类游戏通常具有的性质: 重复性——用重复动作联结着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关
系。 指令性——教导与听从指挥。 模仿性——使婴儿从成人那里学到了摆弄物体的许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 100分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 100分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单项选择题1、在组织指导意志游戏时应注意:()(2 分)2、对亲子游戏正确的认识是:()(2 分)3、关于幼儿游戏的反思表述正确的是:()(2 分)4、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扩大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游戏水平有了提高,已逐步由平行游戏阶段过渡到:()(2 分)5、创造游戏的目标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2 分)6、构成游戏的外壳是:()(2 分)7、下列不属于幼儿游戏的反思的主要内容的是:()(2 分)8、开展大班娱乐性游戏活动的目标主要是:()(2 分)9、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2 分)10、对价值游戏达到的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2 分)11、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创造性、过程性和:()(2 分)12、福禄贝尔将儿童游戏的本质归结为:()(2 分)13、下列不属于幼儿游戏活动主要功能的是:()(2 分)14、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遵循的基本过程是:()(2 分)15、爱心游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2 分)16、幼儿玩着和身边幼儿相同的玩具,可模仿他人,但却不能喝他人进行交流的游戏是:()(2 分)17、音乐游戏组织指导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2 分)18、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是:()(2 分)19、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2 分)20、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是指:()(2 分)判断题21、“以人为本”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根本要求,应把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2 分)22、对幼儿游戏环境创设的评价主要是看游戏材料的提供是否方便合理。

()(2 分)23、游戏的结构一般是由目的、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条件、情节等成分构成。

()(2 分)24、游戏是在想象的状态中进行的,没有想象就没有游戏的创造性,因此,游戏有力地促进了想象力的发展。

游戏理论

游戏理论

第一篇社会文化视野下的儿童游戏对儿童游戏系统化的理论解释第一节早期的游戏理论一、“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游戏是集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二、“前练习”说(格鲁斯)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技能,小动物游戏是因为游戏在生存斗争中是有用的,游戏是对与生俱来、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生活。

三、“复演”说和“松弛”说(一)“复演”说(霍尔)儿童的游戏是对二类祖先生活的“回忆”(二)“松弛”说(拉察鲁斯)恢复在工作中消耗的经历并获得放松与休息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一、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思想游戏可以帮助儿童释放因内驱力受社会压制而产生的紧张与压力,帮助儿童处理适应不良的经验,因而具有“治疗”的作用。

二、掌握、宣泄和角色选择(一)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游戏可以帮助“自我”对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协调和调整。

帮助儿童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展,“游戏着的儿童不断进入掌握的新的阶段”。

(二)蒙尼格的“宣泄”理论(三)伯勒的角色选择理论第三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一游戏的认知本质和功能(一)游戏的认知本质顺应超过同化:外部影响超过自身能力,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模仿。

同化超过顺应:主体自身的兴趣与需要超过外部影响而占据主导地位,主体只是为自我的需要与愿望去转变显示而很少考虑事物的客观特征。

这是游戏的特征。

(二)游戏的功能游戏对于认知的发展,主要起到了一种“机能练习”的作用,所谓“机能练习”,就是巩固、成熟。

二、儿童游戏的类型与发生发展(二)儿童游戏的发生与发展1、感知运动活动时期游戏的发生、发展第四节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一、发展概况和主要观点(一)高级心理机能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机械记忆等心理过程。

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和动物共享的心理机能。

个体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后天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在有经验的成人的帮助下,通过掌握以语词符号为载体的社会文化历史经验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1月全国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月全国自考学前游戏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游戏论试题课程代码:0039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人是()。

A.弗洛伊德B.柏拉图C.福禄培尔D.欧文2.最早的游戏理论是()。

A.柏拉图的游戏理论B.精神分析的游戏理论C.卢梭的游戏理论D.经典的游戏理论3.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4.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什么?()A.角色行为B.扮演意识C.角色认识D.角色感情5.社会性程度最高的游戏是()。

A.平行游戏B.联合游戏C.本体性游戏D.合作游戏6.当儿童问题行为出现时,必须想办法通过游戏消除累积的能量,抒发情绪加以纠正,这种治疗方法称为()。

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按照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下列三种游戏水平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B.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象征性游戏C.象征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D.规则性游戏、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8.提出“游戏是生活准备阶段儿童练习本能的一种手段”的观点是()。

A.剩余精力说B.生活预备说C.成熟说D.本能说9.游戏觉醒理论又称为()。

A.内驱力理论B.外驱力理论C.活动理论D.情绪理论10.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已有了狗的概念,以后他把大狗、小狗、黄狗统统纳入他1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属于()。

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1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12.在运动性游戏和重复性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A卷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A卷

《幼儿游戏戏理论与指导》 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2.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3.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A.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B.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C.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D.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4.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A.感觉运动游戏B.象征性游戏C.结构游戏D.规则游戏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6.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A.关系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8.“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席勒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A.内驱力学说B.外驱力学说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B.福禄培尔C.皮亚杰D.夸美纽斯11.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12.“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13.从性质上看,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A.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B.物理因素和主观因素C.社会环境因素和客观因素D.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4.儿童运用专门化玩具和非专门化玩具的心理过程是()A.模仿B.创造C.前者更多的是模仿,后者更多的是创造D.前者更多的是创造,后者更多的是模仿15.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A.显著增多B.显著减少C.差不多D.完全相同16.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A.科学教育活动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D.上课17.玩具或材料的教育性取决于()A.玩具或材料装潢是否漂亮B.价钱的高低C.玩具或材料的功能D.玩具或材料的复杂程度18.关于幼儿园自选游戏,正确的说法是()A.注重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B.类型上表现为有规则游戏C.也称手段性游戏D.是学前教育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将儿童游戏纳入有目的教育过程的关键是()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20.有关幼儿园的游戏常规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是对儿童游戏进行限制和束缚B.是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过程中建立的C.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D.是有效开展儿童游戏活动的制度保证,与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无关21.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教育各层次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A.学期计划B.阶段计划C.周计划D.日计划22.从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上看,以下活动属于教学游戏的是()A.幼儿按自己意思用积木进行构造活动B.幼儿按教师预先设定的规则下跳棋C.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幼儿自发地结伴下跳棋D.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玩的开商店的角色游戏23.婴儿游戏开始于()A.出生4、5个月以后B.12个月左右C.24个月左右D.30个月左右24.以下适合3—6个月的婴儿的玩具是()A.手工材料B.塑料插片C.带声响的摇铃或八音盒D.几何形体盒25.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方法:、。

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2004——2009

学前游戏论历年真题2004——2009
A.冲突 B.顺应 C.同化 D.平衡
11.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基本生存的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 B.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C.身体活动需要的满足 D.社会交往需要的满足
12.在运动性游戏和重复性游戏中,主导性动机是( )。
A.活动性动机 B.探究性动机 C.成就性动机 D.亲合性动机
23.婴儿游戏的开展要侧重于促进( )。
A.感知觉能力和基本动作能力的发展 B.记忆能力的发展
C.想象能力的发展 D.思维能力的发展
24.明确规定了游戏任务、玩法、规则、结果这四个基本因素的游戏,是下列哪一类游戏?( )
A.角色游戏 B.结构游 C.创造性游戏 D.有规则游戏
3.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 )。
A.感觉运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结构游戏 D.规则游戏
4.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是什么?( )
A.角色行为 B.扮演意识 C.角色认识 D.角色感情
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 )
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
11.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 )
C.可以专门增设棋区等智力活动强度大的活动区类型 D.应提供较复杂的操作材料,如拼图及结构复杂的积塑、数字卡等
20.关于幼儿园玩具的使用与自制,正确的说法是( )。
A.玩具的放置不能让幼儿自由取放,以免弄乱弄坏玩具 B.自制玩具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亲自制作玩教具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100分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100分

2020秋《幼儿游戏组织与创编》客观作业我的成绩100分,考试时间:2020年10月19日17:30:52 - 17:57:24,已做1次。

[查看考试记录]单项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幼儿游戏观察意义的是:()(2 分)2、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是:()(2 分)3、在组织指导意志游戏时应注意:()(2 分)4、在组织幼儿园小班的规则性游戏过程中,应该做到:()(2 分)5、爱心游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2 分)6、福禄贝尔将儿童游戏的本质归结为:()(2 分)7、通过一边说(唱)儿歌一边做动作来创编、改编游戏的方法是:( )(2 分)8、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2 分)9、中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兴趣的扩大以及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游戏水平有了提高,已逐步由平行游戏阶段过渡到:()(2 分)10、将儿童的游戏分为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2 分)11、对价值游戏达到的目标表述错误的是:( )(2 分)12、下列不属于角色游戏特点的是:()(2 分)13、游戏与教学的关系不包括:()(2 分)14、下列不属于幼儿游戏评价对象的是:()(2 分)15、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共同特点是创造性、过程性和:()(2 分)16、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遵循的基本过程是:()(2 分)17、环境创设内容要做到全面性和:()(2 分)18、音乐游戏组织指导的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和:()(2 分)19、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支柱是:()(2 分)20、幼儿园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大多集中在:()(2 分)判断题21、幼儿游戏的反思是由教师独立完成,不依赖幼儿。

()(2 分)22、怡情类爱心游戏可以让幼儿设身处地地体验某种情境中的情感,或某种社会角色的情感,逐步发展社会性。

()(2 分)23、为了保证幼儿游戏观察的客观性,除了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外,也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否则观察的结果将出现偏差。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9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户外游戏场地应考虑特殊儿童参与的可能性,为他们参与户外游戏创造条件。

它所依据的原则是()。

A.可接近性原则B.经济性原则C.多样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正确答案:A2.【单选题】幼儿独自玩耍,不与其他幼儿交谈,玩着相同或相近的玩具,这是()。

A.独自游戏B.平行游戏C.合作游戏D.协同游戏正确答案:B3.【填空题】象征性游戏的基本构成因素是情景转变、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以物代物、以人代人4.【单选题】亲子游戏的早期阶段和启蒙阶段是()A.1 岁前B.6 岁前C.婴儿时期D.幼儿时期正确答案:C5.【填空题】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游戏是儿童________的活动。

正确答案:主体性6.【多选题】纽曼提出,用________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A.控制(control )B.真实性(reality )C.动机(motivation )D.内部控制正确答案:ABC7.【填空题】根据游戏动作的不同性质,我们可以把游戏动作分为_________、象征和________三种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探索、嬉戏8.【问答题】名词解释:剩余精力说正确答案: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

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

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1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21

2023年自考专业(学前教育)《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35题)1.【问答题】简述国外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的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纵观一百多年来儿童游戏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发展趋势:(1)从理论的发展来看,理论本身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的性质转变。

早期的一些游戏理论都是主观思辨的产物,缺乏实验依据。

20世纪开始,逐渐重视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形成理论体系。

这种变化在埃里克森(Erikson)等精神分析学家的工作中已见端倪,到皮亚杰那里逐渐明显,在伯莱因、贝特森等人的研究中更为明朗。

(2)从游戏价值观的变化来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70年代受皮亚杰等认知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认知发展价值,那么,80年代,人们则开始注意游戏对于儿童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价值。

(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而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

开始重视研究像影响儿童游戏的条件因素(如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家庭环境以及物质环境的组织与安排等)这样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题。

但是,如何把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仍然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4)从研究的技术来看,由不注重条件控制的自然主义的研究发展到注重条件控制的实验室研究。

现在又出现了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有条件控制的自然观察的方法。

2.【填空题】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是________,他的游戏学说奠定了前苏联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石。

正确答案:维果茨基3.【问答题】游戏作为一种主体性活动的特征表现是什么?正确答案:游戏是主体性活动,而且也是因为主体性的本质特征,游戏才直观具体地表现为儿童的主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学前游戏论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附答案)

学前游戏论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附答案)

历年考试题之选择题集1.亲子游戏的显著特点是()A.规则性B.开放性C.情感性D.目的性2.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A.单独游戏B.平行游戏C.联合游戏D.合作游戏3.按儿童的认知发展来分类,游戏可分为()A.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B.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C.运动性游戏、智力性游戏、装扮性游戏、操作性游戏D.探索游戏、创造性游戏、模仿性游戏、渲泄性游戏4.儿童在游戏中,把冰棍棒当注射器或拿椅子当汽车开;A.感觉运动游戏C.结构游戏把自己假装成另外一个人,B.象征性游戏D.规则游戏如当医生或布娃娃的妈妈等,这种游戏属于()5.“复演说”的代表人物是()A.霍尔B.皮亚杰C.夸美纽斯D.康德6.用游戏和玩具来鼓励儿童表达幻想、焦虑、然后根据儿童的表现加以解释,从而帮助儿童妥善解决情感上的问题,这种游戏治疗方法称为()A.关系性游戏治疗C.分析性游戏治疗B.非指导性游戏治疗D.发泄性游戏治疗7.一个孩子在他的认知图式中没有羊的概念,在第一次看到羊以后,他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羊的概念,这一现象属于()A.冲突B.顺应C.同化D.平衡8.“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的提出者是()A.维果茨基 B.皮亚杰 C.夸美纽斯 D.席勒9.游戏觉醒理论建立在下列哪一学说的基础上?()A.内驱力学说B.外驱力学说C.活动学说D.情绪学说10.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游戏的教育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教育家是()A.蒙台梭利 B.福禄培尔 C.皮亚杰 D.夸美纽斯11.游戏中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此时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机能性角色B.互补性角色C.想象的角色D.虚幻性角色12.“医生,我的孩子生病了,请您给看看”,儿童在游戏中出现的类似言语属于()A.伙伴之间的交际性语言 B.角色之间的交际性语言C.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性独白D.互补性语言13.从性质上看,影响儿童游戏的环境因素可以分成()A.物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B.物理因素和主观因素C.社会环境因素和客观因素 D.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14.儿童运用专门化玩具和非专门化玩具的心)理过程是(A.模仿B.创造C.前者更多的是模仿,后者更多的是创造D.前者更多的是创造,后者更多的是模仿15.一般而言,混合班幼儿有更多的积极交往行为,且平行游戏和小组游戏比同龄班幼儿( )A.显著增多B.显著减少C.差不多 D.完全相同16.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 ) A.科学教育活动 B.日常生活活动C.游戏 D.上课17.玩具或材料的教育性取决于( )A.玩具或材料装潢是否漂亮 B.价钱的高低C.玩具或材料的功能D.玩具或材料的复杂程度 18.关于幼儿园自选游戏,正确的说法是( )A.注重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 B.类型上表现为有规则游戏C.也称手段性游戏D.是学前教育显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将儿童游戏纳入有目的教育过程的关键是( )A.游戏教育实施计划的制定B.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并合理安排C.建立合理的游戏常规D.培养儿童良好的游戏行为习惯 20.有关幼儿园的游戏常规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A.是对儿童游戏进行限制和束缚B.是在组织和开展游戏过程中建立的C.主要包括使用玩具的常规以及对其他游戏行为的规定D.是有效开展儿童游戏活动的制度保证,与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无关21.从实践的角度来说,幼儿园游戏教育各层次计划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 )A.学期计划B.阶段计划C.周计划D.日计划22.从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的组织形式上看,以下活动属于教学游戏的是( )A.幼儿按自己意思用积木进行构造活动B.幼儿按教师预先设定的规则下跳棋C.在自由活动时间里,幼儿自发地结伴下跳棋D.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玩的开商店的角色游戏 23.婴儿游戏开始于( )A.出生 4、5个月以后B.12个月左右C.24个月左右D.30个月左右24.以下适合 3—6个月的婴儿的玩具是()A.手工材料B.塑料插片C.带声响的摇铃或八音盒D.几何形体盒25.发展幼儿角色游戏的基础是()A.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B.提供适合的游戏场所C.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D.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1.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人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一)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时间关于儿童游戏的个体发生时间,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游戏在儿童出生后不久(约3个月左右)发生;第二种观点认为游戏在儿童3岁左右发生。

这两种观点分歧产生的根源在于对“什么是游戏”的看法不同。

1、出生不久发生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皮亚杰非常重视游戏的发生问题,认为它关系到游戏是本能活动还是后天习得活动这个重要的问题。

皮亚杰认为游戏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是随着儿童认知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认知活动的一种形式,游戏的发生是以儿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前提。

他认为儿童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只有一些还不协调的与营养等基本本能需要相联系的遗传性动作,主客体混沌一体,同化与顺应也是混合的,无区别的,在这一阶段不可能产生游戏。

皮亚杰认为游戏发生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2一4.5个月),即感知运动的第二个阶段。

在反射练习的基础上,当要儿杂乱无章的动作偶然产生了新的动作,也就尝试去重复这一新的动作从而导致了循环反应的发生。

但循环反应本身并不是游戏,而是一种探究性的适应性动作.只有循环反应延续下去,才会出现游戏。

可见,游戏是在循环反应的基础上发生的。

皮亚杰认为婴儿的表情可以作为判断婴儿的行为是探究还是游戏活动的标准。

在循环反应的最初阶段,要儿努力协调自己的动作,力图理解当前的刺激是什么,他的表情认真、严肃,这是一种探究性活动。

当婴儿的循环反应不再具有学习的性质,这时他理解了当前刺激,已经掌握了新的动作图式,他只是为了“机能快乐”去重复这种动作,他的循环反应就变成了游戏活动,例如,婴儿的手偶然碰到了拴在摇篮上的气球,气球来回摇动。

这种现象引起了婴儿的注意,他表情严肃地想要弄清发生了什么。

这种情况发生多次后,婴儿才会把气球的摇动与自己的动作联系在一起。

这时,婴儿的表情非常轻松愉快,紧接着他会故意地一次一次地碰气球以便让他感兴趣的现象重复发生。

此时,游戏就发生了。

2、3岁左右发生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持有这种观点。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着重研究幼儿的角色游戏,坚持游戏的社会发生论。

他们认为儿童3岁之前只有实物活动而没有游戏。

所谓实物活动是指以对物体的操作为特征,以掌握所规定的物体用途和使用方法为结果的活动。

借助实物活动,要儿把物品作为社会性的工具来对待。

实物活动是角色游戏出现的前提,成人的教育影响对于角色游戏的出现和实物活动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真正的游戏即以假装为特征的角色游戏,在3岁左右发生。

3岁左右,儿童开始有参与他还不能胜任的成人活动的愿望,但其能力还不能满足其内心这种愿望,在愿望与能力的矛盾冲突中,就产生了游戏。

游戏成为解决这种矛盾的最好手段,游戏的实质就是愿望的满足。

由上可见,由于研究者对于“什么是游戏”的看法不同,导致了对何时发生游戏的争论。

若把游戏概念界定为以“轻松愉快”、“故意取乐”为发生标志的游戏者自身主动控制的活动,那么游戏活动就发生得较早。

若把游戏概念界定为想象的角色扮演活动或“假装”的象征性活动,那么游戏活动就发生得较晚。

从中可也看到,上面两种观点都认为游戏是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能力,而不是生来就有的“本能”。

(二)儿童游戏能力的获得研究者对于儿童游戏能力如何获得有不同的看法。

争论的焦点主要是:儿童游戏的能力是怎样获得的?是生来就有的“天赋”能力还是后天“获得”的能力?如果后天获得的,儿童如何获得这种游戏能力?早期的游戏理论把儿童的游戏能力看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能力,但之后绝大多数游戏理论把儿童游戏看作是后天获得的能力。

然而对于游戏是在儿童与物体的交互过程中自我建构的还是在社会情景下产生的仍有不同意见。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主张“自我建构”的皮亚杰的理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

皮亚杰认为游戏自然出现于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婴儿与物体的交互作用是婴儿游戏的最初形式,同时游戏随着认知的发展而发展,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在皮亚杰的“自我建构”理论中,游戏仅仅被看作是婴儿独自面对周围环境的孤立的认知活动产物,游戏功能也仅仅是巩固婴儿已学会或获得的动作。

皮亚杰忽视了“社会”情境这个因素,忽略了母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其理论局限之处。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前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理论影响逐渐明显。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认为早期的假装游戏是一种形成性的活动,直接关系到儿童更高水平的心理机能的发展。

游戏以及更高水平的心理机能都来源于儿童与成人的相互作用。

当前,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已成为主导的观点。

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游戏是作为看护者的成人和婴儿之间发生的社会性互动的结果,是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存在于早期的社会关系之中,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

儿童对于社会世界的认识早于对实物世界的认识,社会性关系制约着非社会性关系的建立。

社会建构主义者对游戏能力的研究扩展到动物游戏的研究领域中。

游戏被看作是先于语言和艺术而发生的一种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动物在游戏中夸张的表情、跳跃嬉戏的动作和得意洋洋的样子,都是为了给伙伴发出“这是游戏”的信号。

识别与理解信号的能力是在群体生活中通过交往而获得的。

生来与世隔绝的动物或人类,不能掌握这种基本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三)儿童游戏的内部动因儿童为什么游戏?几乎所有游戏理论都以儿童的需要作为解释依据。

关于儿童游戏的需要,有人认为是由于儿童要解决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实现能力之间的矛盾,于是扮演成人的角色、模仿成人的生活活动进行游戏。

这种观点来自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他认为,儿童渴望快快长大成人,做大人所能做的事情,这是人生来就有的原始欲望,具有生物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则认为儿童游戏的斋要具有社会性质,是在环境和教育要求影响下形成的。

上面这两种观点都只是以角色游戏作为研究对象来解释儿童游戏的动因,有一定局限性。

从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角度看,儿童首先出现的是自然性的需要,然后才是社会性质的需要。

儿童对游戏的需要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儿童游戏的产生和发展同样也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结合的结果。

就儿童身心发展的全部方面和全部过程而言,游戏之所以成为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满足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墓本孺要,能给他们以快乐。

根据马斯洛的藉要层次理论和现代动机心理学关于认知内驱力的研究以及对儿童行为的观察,儿童的基本裕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九种豁要(如图4一1所示)第一层次的需要是维持生命、安全和机体生长发育的藉要。

这是儿童最基本的需要。

如果这一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其他层次豁要的形成和发展就要受到影响。

这一层次包括基本生存需要、身体活动斋要和安全需要。

其中,基本生存需要是其他两种需要的基础。

这一层次需要的满足可以确立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最初信任。

第二层次的需要是认知水平的需要或称为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主要包括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孺要,其运行机制是心理最佳觉醒水平的维持。

当外部环境刺激过于丰富或新异性刺激增强时,机体会出现紧张,产生理解外界环境的孺要,导致心理觉醒水平出现过高的状况,于是作为主体的人就会在兴趣或好奇心的驱使下,去探究和理解环境,从而消除主观上的不确定性,降低觉醒水平。

当外部环境刺激过于贫乏或单一时,机体会产生厌烦、疲劳等消极的不穗定因素,导致心理觉醒水平过低,于是主体就会主动去影响环境、寻求刺激、增加兴奋性,从而使觉醒水平恢复到最佳状态。

这时发生的行为带有想象和创造的成分,用各种花样来使用当前物体,表现出控制与影响环境的倾向。

第三层次的孺要是社会性和自我发展的孺要。

具体包括社会性交往孺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尊敬认可的孺要。

其中社会性交往需要是其他两种需要的基础。

自我实现与薄敬认可的需要是在与他人的社会性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反过来又影响社会性交往需要。

儿童在幼儿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开始显示出表现自我、获得成功和得到他人好评和认可的明显预期。

这三个层次九种需要是儿童的基本需要。

驱使儿童游戏的需要主要有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社会性交往的需要、尊敬或认可的斋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儿童最高层次的需要,它在不同的游戏中有不同的满足方式。

而基本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儿童最低层次的需要,是儿童游戏的前提和基础。

在上面三个层次九种需要的基础上,儿童游戏的动机得以产生,并成为发动游戏的直接动因。

常见的儿童游戏动机类型有:活动性动机,源于身体活动猫要和最佳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驭动。

单一动作重复的游戏和运动性游戏主要受此动机的激起,个体在身体运动中获得生理性的满足及情绪性体验。

探究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要,并以最佳觉醒水平孺要为基本内驱动力,智力类和象征性游戏主要由此引发。

成就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豁要和社会性交往豁要。

它一方面引发结构性游戏和象征性游戏,另一方面引发规则性游戏。

亲和性动机,主要源于尊敬或认可需要,并以社会性交往孺要为基础。

集体性或合作性的游戏发生受此支持。

各种源于生活需要的游戏动机交互作用,动态地激起或引发儿童的游戏。

可见.儿童生活的裕要滋生着游戏的动机,而游戏的过程中游戏动机的实现又满足着JL童生活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儿童的生活需要在游戏中不断满足,成为童年生活快乐的源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