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00e98713bb68a98271fefa2a.png)
600.72回归系数(碎石)a=0.53b=0.20/
52.5一、1、fcu,o=
fcu,o≥fcu,k+1.645σ本公式适用为设计强度小于C60fcu,o=fcu,o≥1.15fcu,k本公式适用为设计强度小于C602、W/C=此水胶比计算公式适用于无水泥实测强度,无矿粉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0密度:
1000m w0=手动输入4、m c =TB/T3043-2005中胶凝材料总量不得大于500kg/m 3
5、密度:
2300m fo =掺量:
16%19%
6、密度:3120
m co =6、密度:2650砂率:
41%m so =含气量:3%
6、密度:2640手动输入粗骨料用量m c0
水泥实测强度fce =
细骨料用量m c0744.4745226412
粉煤灰用量m f0水泥用量m c0粉煤灰影响系数γf=
水泥富余系数γc=0.3078粉煤灰掺量占水泥质量为490胶凝材料总量m c
可查JGJ55-2011 表5.2147
手动输入 6.0配合比计算过程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Mpa)
69.969计算水灰比(水胶比)W/C
水泥强度fce =矿渣粉影响系数γs=设计强度fcu,k =
1.10/标准差σ=
m go =水泥
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减水剂引气剂水412787441071 4.90.01147
配合比
1071.316996
粗骨料品
种 系数碎石αa 0.53
αb
0.2040
50
回归系数(α
a α
b )取值表君山制梁
卵石
0.49
0.13
a α
b )取值表
制梁场。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15d1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8.pn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配合比例。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因此,正确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是根据工程要求和使用环境来确定的,常见的设计强度等级有C15、C20、C25等。
确定了设计强度等级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国家标准中的配合比设计原则来确定水灰比和砂率。
其次,根据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可以利用配合比设计原则来计算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
一般来说,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来确定,也可以根据经验公式来计算。
在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水灰比的确定,水灰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和水泥的比例,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就越好。
根据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有相应的最小水灰比限制。
在确定水灰比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抗渗性能。
2. 砂率的确定,砂率是指混凝土中砂和骨料的比例,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成本。
一般来说,砂率越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就越好,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
在确定砂率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成本。
3. 骨料的确定,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确定骨料用量时,需要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骨料的质量特性来确定。
综上所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是根据设计强度等级,确定水灰比和砂率,然后根据配合比设计原则计算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
在计算配合比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及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97047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a.png)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及计算⽅法混凝⼟是⼀种建筑材料,⽽混凝⼟的质量往往就决定了建筑的使⽤寿命及质量,如何把握好混凝⼟的质量?混凝⼟配合⽐就是控制混凝⼟质量的重要因素,⽽混凝⼟配合⽐就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泥,砂和⽯)的⽐例关系,下⾯为⼤家介绍⼀下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计算⽅法。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混凝⼟配合⽐并不是⼏种简单的数字⽐例,混凝⼟配合⽐不但要满⾜建筑必要的强度,还要使混凝⼟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离析、不泌⽔等,以及配合⽐的经济性。
混凝⼟配合⽐设计规范应满⾜⼀下要求: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混凝⼟配合⽐设计过程⼀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计算、基准配合⽐的确定,实验配合⽐确定和施⼯配合⽐的确定。
通过这⼀系列的⼯作,从⽽选择混凝⼟各组分的最佳配合⽐例。
混凝⼟配合⽐设计要求:强度要求满⾜结构设计强度要求是混凝⼟配合⽐设计的⾸要任务。
任何建筑物都会对不同结构部位提出“强度设计”要求。
为了保证配合⽐设计符合这⼀要求,必须掌握配合⽐设计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使⽤材料的质量波动、⽣产⽔平、施⼯⽔平等因素,正确掌握⾼于设计强度等级的“配制强度”。
配制强度毕竟是在试验室条件下确定的混凝⼟强度,在实际⽣产过程中影响强度的因素较多,因此,还需要根据实际⽣产的留样检验数据,及时做好统计分析,必要时进⾏适当的调整,保证实际⽣产强度符合《混凝⼟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配合⽐设计应满⾜结构设计强度的要求。
满⾜施⼯和易性的要求根据⼯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离析和泌⽔,易于浇筑和抹⾯。
满⾜耐久性要求混凝⼟配合⽐的设计不仅要满⾜结构设计提出的抗渗性、耐冻性等耐久性的要求,⽽且还要考虑结构设计未明确的其他耐久性要求,如严寒地区的路⾯、桥梁,处于⽔位升降范围的结构,以及暴露在氯污染环境的结构等。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f8383c59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体积法质量法计算配合比配合比是指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各种材料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合。
常用的计算配合比的方法包括体积法和质量法。
体积法是根据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来计算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所需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2.确定材料比例。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按照设计规格中所规定的各种材料的最大粒径、配合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
3.计算每种材料的体积。
根据设计要求中所规定的每个材料的最大粒径和材料的堆积密度,计算每种材料的体积。
如水泥的体积可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砂的体积可以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骨料的体积可以通过质量除以单位体积(Kg/m³)得到。
4.根据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计算配合比。
将各种材料的体积除以总体积,得到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
将各种材料的体积比例表示为整数比例或小数比例。
5.检查配合比的合理性。
根据混凝土设计的要求比较材料的配合比是否合理,是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质量法是根据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来计算配合比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
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以及所需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
2.确定材料比例。
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要求,按照设计规格中所规定的各种材料的最大粒径、配合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比例。
3.计算每种材料的质量。
根据设计要求中所规定的每个材料的最大粒径和材料的单位体积质量,计算每种材料的质量。
如水泥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砂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骨料的质量可以通过体积乘以单位体积质量得到。
4.根据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计算配合比。
将各种材料的质量除以总质量,得到各种材料的质量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6f1e86b9d528ea81c77922.png)
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
m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细骨料用量(kg);
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
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
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
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cu,0≥fcu,k+1.645σ
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
四、水泥用量计算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0.703=263.51kg。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88a9419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98.png)
C5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可泵性、可输送性等要求,确定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的比例。
C50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为50MPa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一些需要承受大荷载或耐久性要求高的工程。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的步骤如下:1.确定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混凝土的要求,包括抗压强度、耐久性、可泵性等。
2. 确定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确定水泥的用量。
一般来说,C50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在425 kg/m³到500 kg/m³之间。
3. 确定砂子用量:根据配合比确定砂子的用量。
一般来说,C50混凝土的砂子用量在600 kg/m³到700 kg/m³之间。
4. 确定石子用量:根据配合比确定石子的用量。
一般来说,C50混凝土的石子用量在1060 kg/m³到1180 kg/m³之间。
5. 确定水用量: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确定水的用量。
一般来说,C50混凝土的水用量在160 kg/m³到180 kg/m³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水量是指混凝土中所含的水量,而不包括施工过程中需要添加的水。
6.调整配合比:根据实际情况,对配合比进行调整。
根据所需的工作性能和施工要求,可能需要对水、水泥、砂子、石子的用量进行一定的调整。
7.试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混凝土试配。
在试配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终确定最佳配合比。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涉及多个因素,如工程要求、材料性能、现场施工条件等,计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此外,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还可以考虑添加掺合料、添加剂等。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1立方混凝土配合比表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1立方混凝土配合比表](https://img.taocdn.com/s3/m/434cff2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f.png)
混凝⼟配合⽐计算⽅法,1⽴⽅混凝⼟配合⽐表⼀、搅拌站使⽤混凝⼟配合⽐的概念及调整步骤混凝⼟配合⽐是指混凝⼟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例关系。
调整混凝⼟的步骤为设试验室配合⽐为:⽔泥:⽔:砂⼦:⽯⼦=1:x:y:z,现场砂⼦含⽔率为m,⽯⼦含⽔率为n,则施⼯配合⽐调整为: 1:(x-y*m-z*n):y*(1+m):z*(1+n)。
但以上的计算⽅法,真正需要知道混凝⼟配合⽐的能看明⽩的有⼏个呢?除了商混站技术⼈员及相关技术专业的,⼀些⼩⼯地估计可以算出来的不多吧,91搅拌站⽹这⾥为⼤家整理⼀下混凝⼟配合⽐的计算⽅法,我们认为提供⼀个常⽤的混凝⼟标号1⽴⽅混凝⼟配合⽐表,⼤家就可以清楚的去计算,这⾥的配合⽐数据供⼤家参考具体要结合原材料实际情况来计算。
⼆、混凝⼟配合⽐的重要性1、满⾜混凝⼟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施⼯要求的混凝⼟和易性。
3、满⾜混凝⼟使⽤要求的耐久性。
4、满⾜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泥和降低混凝⼟成本。
三、混凝⼟配合⽐为什么每个地⽅数据都不统⼀呢?因为每个地⽅的地质、⽯材原料不⼀样,所以在实际施⼯当中需要考虑采⽤不同的混凝⼟配合⽐。
四、常⽤C15~c40混凝⼟配合⽐表参考数据C15:⽔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80 ⽔泥:310 砂⼦:645 ⽯⼦:1225 配合⽐为:0.58:1:2.081:3.952 砂率34.5% ⽔灰⽐:0.58C20:⽔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404 砂⼦:542 ⽯⼦:1264 配合⽐为:0.47:1:1.342:3.129 砂率30% ⽔灰⽐:0.47C25:⽔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463 砂⼦:489 ⽯⼦:1258 配合⽐为:0.41:1:1.056:1.717砂率28% ⽔灰⽐:0.41C30:⽔泥强度:32.5Mpa 卵⽯混凝⼟⽔泥富余系数1.00 粗⾻料最⼤粒径20mm 塔罗度35~50mm每⽴⽅⽶⽤料量:⽔:190 ⽔泥:500 砂⼦:479 ⽯⼦:1231 配合⽐为:0.38:1:0.958:2.462 砂率28% ⽔灰⽐:0.38。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dc7b458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2.png)
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机场、码头、水利等领域的人造材料。
为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压强度,应按照设计需求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C30混凝土的配合比通常由水泥、沙子、碎石和水等基本材料组成。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
注:C30混凝土是指28天抗压强度为30MPa的混凝土。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公式如下:
1、确定水泥用量
水泥用量的计算:水泥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某所需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C30混凝土水泥用量比率为320kg/m³。
2、确定水灰比
水灰比是混凝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用于描述水泥浆液的含水量与水泥质量的比值。
水灰比的计算:水灰比=所需混凝土浆液的质量/水泥的质量。
3、确定砂用量
砂用量的计算:砂用量=承重砂总量某(1+水泥用量比率)/水泥用量比率。
依据标准,承重砂总量为1440kg/m³。
4、确定碎石用量
碎石用量的计算:碎石用量=干燥骨料总质量-水泥用量-砂用量。
注:干燥骨料总质量是指骨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总质量。
5、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用量/(砂用量+碎石用量)。
一般情况下,C30混凝土的配合比为1:1.5:3。
以上就是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的介绍。
要求正确设计C30混凝土配合比,必须进行科学严谨的计算,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建筑的稳定性。
除了进行计算外,我们应该选择优质的材料,合理的搅拌,以加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70fae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2.png)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基本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法是基于混凝土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经搅拌混合后,混凝土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与所含空气体积之和的原理。
1. 设混凝土的体积为V,水泥用量为C(kg/m^3),水用量为W(kg/m^3),砂用量为S(kg/m^3),石子用量为G(kg/m^3),水泥密度为ρ_c(g/cm^3或kg/m^3),水的密度ρ_w = 1000kg/m^3,砂的表观密度为ρ_s(g/cm^3或kg/m^3),石子的表观密度为ρ_g(g/cm^3或kg/m^3),混凝土含气量为α(一般以小数表示)。
- 根据体积法原理有:(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 另外,在配合比设计中,水灰比W/C是已知或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同时砂率β_s=(S)/(S + G)也是已知或确定的。
- 由水灰比W/C可得W=(W/C)× C- 由砂率β_s=(S)/(S + G)可得S=β_s(S + G),进一步可得G=(S)/( β_s)-S=(S(1 - β_s))/(β_s)- 将W=(W/C)× C、G=(S(1 - β_s))/(β_s)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中,先求出S的值,然后再根据G=(S(1 - β_s))/(β_s)求出G的值,W=(W/C)× C求出W的值,从而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例如:已知水泥密度ρ_c = 3.1g/cm^3 = 3100kg/m^3,水灰比W/C = 0.5,砂的表观密度ρ_s=2.6g/cm^3 = 2600kg/m^3,石子表观密度ρ_g = 2.7g/c m^3=2700kg/m^3,砂率β_s = 35%,含气量α = 0.02。
设C = x(kg/m^3),则W = 0.5x(kg/m^3),S=y(kg/m^3),G=(y(1 -0.35))/(0.35)=(y×0.65)/(0.35)(kg/m^3)代入(C)/(ρ_c)+(W)/(ρ_w)+(S)/(ρ_s)+(G)/(ρ_g)+α = 1得:(x)/(3100)+(0.5x)/(1000)+(y)/(2600)+(frac{y×0.65)/(0.35)}{2700}+0.02 = 1解这个方程可先求出y(砂的用量),进而求出G(石子用量)和W(水的用量),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4a9ba2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是指根据混凝土所需的强度、耐久性、流动性等要求,确定配合比中水泥、砂、石和水的用量比例。
混凝土配合比的准确计算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1.极限状况法(麦富迪公式)C/S=K1×σ/C1+K2×σ/C2+K3其中,C/S为水泥用量与骨料用量的比值;K1、K2、K3为系数,其值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确定;σ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C1、C2为水泥和骨料的单位体积质量。
2.最小水胶比法最小水胶比法的原则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同时尽量减少水胶比,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该方法的公式如下:C/S=(1−P/V)/W/G其中,C/S为水泥用量与骨料用量的比值;P/V为粉煤灰或矿渣灰与总体积之比;W为水的重量;G为胶凝材料的重量。
3.单位水胶比法单位水胶比法是指以胶凝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单位胶凝材料所需的水量,并以此作为指导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该方法的公式如下:W/C=w1/(C1+w2)+w3/C3+w4/(C4+w5)其中,W/C为水胶比,表示单位胶凝材料所需的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w1、w2、w3、w4、w5为常数,其值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C1、C3、C4为水泥、粉煤灰或矿渣灰和矿粉的质量。
总结:在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各种公式的选择需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为常见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正和调整。
此外,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混凝土的实际用途、环境条件、施工要求等,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604a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b.png)
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的配合比对于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砂、石等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的过程。
正确的配合比计算方法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解决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问题。
正文内容:一、水胶比计算1.水胶比是指混凝土中水含量与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的质量之比。
水胶比的选择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
2.水胶比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来确定。
一般建议根据设计强度等级、环境条件和混凝土种类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
3.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的不同要求。
对于不同种类的混凝土,需要计算不同的水胶比。
4.水胶比计算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使用的骨料种类和含水率等。
这些因素对水胶比的选择和调整也有一定影响。
二、骨料配合比计算1.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填充材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骨料的配合比计算主要涉及砂、石的选择和比例。
2.砂和石的选择应满足相应的规范和技术要求,如粒径、含泥量等。
同时,也需要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等进行合理选择。
3.骨料的配合比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得性和经济性。
4.骨料的配合比计算可以通过试验和经验公式进行。
试验方法可以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进行试验,调整配合比以满足要求。
三、掺合料计算1.掺合料是指在混凝土中添加的水泥替代材料或改性剂。
掺合料的加入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工作性能。
2.掺合料的计算方法需要考虑掺合料的种类、用量和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等因素。
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等。
3.掺合料的加入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胶比,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掺合料的选择和加入量也需要考虑施工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4.控制掺合料的用量和配合比需要通过试验和经验进行。
试验方法可以根据掺合料的性能和混凝土的要求进行试验,调整掺合料的配合比。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计算公式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的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5e38a7002768e9951e738f4.pn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依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以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
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
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其中:σa,σb——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σa=0.46,取σb=0.07;f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
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
3)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195k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e3b07433687e21af45a9da.png)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f cu,o =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混凝土强度<C20 C20~C35 >C35 等级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选用表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m wa=m w0(1-β)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5. 确定砂率(ßs)(1)查表法—根据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水灰比按表6.8.5选用。
表6.8.5 混凝土的砂率(%)水灰比(w/c)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10 20 40 16 20 40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 (2)计算法α:拨开系数。
混泥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泥土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a4f495daef5ef7ba0d3c58.pn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按下式计算就行:把相应的数字带入,不过这是最基础的配合比,不是最经济的,经济的还是要降低水泥用量,一、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0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02、理论用水量:mw0=(T0-90)÷4+坍落度为90mm时相应石子粒径的用水量。
03、掺外加剂时的用水量:mwa= mw0(1-β)β——外加剂的减水率。
04、砂率:βs=(T0-60)÷20+相应水灰比和石子粒径对应的砂率。
05、水灰比:W/C=0.46fce/(fcu,o+0.0322fce)fce——水泥实际强度。
06、水泥用量:mc0= mw0÷W/C07、水泥浆体积:VP= mc0/ρc+mwa ρc——水泥密度。
08、砂、石总体积:VA=1000(1-α)-VP α——混凝土含气量,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09、砂子用量:ms0= VA•βs•ρs ρs——砂子密度。
10、石子用量:mg0= VA•(1-βs)•ρg ρg——石子密度。
11、基准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mwa、mc0、ms0、mg0。
二、等量取代法配合比计算方法01、用水量:W= mwa02、粉煤灰用量:F = mc0•f f——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
03、水泥用量:C= mc0-F04、水泥和粉煤灰浆体积:VP= C/ρc+F/ρf+W ρf——粉煤灰密度。
05、砂、石总体积:VA=1000(1-α)-VP06、砂率:βs07、砂子用量:S= VA•βs•ρs08、石子用量:G= VA•(1-βs)•ρg09、等量取代法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W、C、S、G、F。
三、超量取代法配合比计算方法01、用水量:W02、粉煤灰总掺量:Ft=K•F K——粉煤灰超量系数。
03、粉煤灰超量部分重量:Fe=(K-1)F04、水泥用量:C05、砂子用量:Se= S-ρs•Fe/ρf06、石子用量:G07、超量取代法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各种材料用量为:W、C、Se、G、Ft。
砼配合比计算
![砼配合比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31ca376b27284b73f24250fc.pn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中铁二院咨询监理公司刘蓉一、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J64-20111、计算出配制强度2、计算出水胶比3、选择合适的用水量4、计算出水泥用量5、选择合适的砂率6、计算出砂和石子的用量到这里基本配合比已经算出来了,如果有掺粉煤灰、矿粉和减水剂,7、根据掺和料选择掺法与掺量8、根据外加掺量及减少率计算。
水泥强度等级42.5MPa,水泥的富余系数 1.06×42.5=45,碎石混凝土设计强度30MPa,aa=0.46, ab=0.07,σ=5.01、fcu,0=fcu+1.645σ=30+1.645×5.0=38.2Mpa。
2、w/c=aa×fce/(fcu,o+aa×ab×fce)=0.46×45.0/(38.2+0.46×0.07×45.0)=0.52。
3、根据施工要求,混凝土设计坍落度为120mm~160mm,取单位用水量为215kg,掺加1.7%的缓凝高效减水剂,减水率δ=22%,则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W0= mW(1-δ)=215×(1-22%)=168kg。
4、单位水泥用量:mc=mwo/w/c=168/0.52=323kg。
5、用粉煤灰取代16.5%的水泥,取代系数为λ=1.3, 则有:水泥用量:mc0=323×(1-16.5%)=270 kg。
粉煤灰用量:mf0=323×16.5%×1.3=69.3kg。
减水剂用量:mFDN0=(270+69.3)×1.7%=5.77 kg。
6、假设混凝土单位容重mcp=2400kg/m,砂率βs=40%,则有:mc0+ mf0+ ms0+ mg0+ mW0= mcpmso/(mso+mgo) ×100%=βs细骨料ms0=2400-(270+168+69.3+5.77)×0.40=755kg,粗骨料mg0=2400-(270+168+69.3+5.77+755)=1132k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8aa7665ed630b1c59eeb58f.png)
ρw= 1000
一、 初步计算配合比
1、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Mpa)
fcu,o= 48.2
(Mpa)
2、 计算水灰比(w/c)
3、 确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本设计 坍落度 Dmax=31.5m m,查表得2 05kg
mwo=
22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
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mwa=mwo*(1-β)
(水
)mwa =
(水 )mwa =
(水泥 )mco=
7、
(水泥)mc0:(砂)ms0:(石)mg0:(水)mw0:
1
8、
外加剂用量(kg)
4.4
25
(L)各材料用量:(kg)【直接可以输入**(L)就
(胶凝材
料) mco=
11.01 kg
(其中粉 煤灰) =
(砂) ms0=
2.75 kg 18.75 kg
水泥 = 8.26
(碎
石) mg0=
其中16~ 31.5(mm)=
25.90 kg 18.13 kg
5~16.0(mm)= 7.77
(水) mw0=
4.61 kg
外加剂 =
0.110 kg
涮膛各材料(kg)
水泥
水
砂
2
0.8
3.4
计
结果,红色不要动
坍落度=
0.46
(kg/m3)
0.9 (kg/m3) (kg/m3)
/mm b= 0.07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黄色为自己填的项目,淡红色为得出结果,红色不要动
设计强度 碎石f最cu大,k粒=
径Dmax=
40 25
(Mpa) (Mpa)
混泥土配合比
![混泥土配合比](https://img.taocdn.com/s3/m/82bed5421711cc7931b716e6.png)
混泥土配合比计算方式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
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常用等级C20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51:1:1.81:3.68C25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配合比为:0.44:1:1.42:3.17C30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配合比为:0.38:1:1.11:2.7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参考:水泥品种混凝土等级配比 (单位)Kng 塌落度mm 抗压强度 N/mm2 水泥砂石水 7天 28天P.C32.5 C20 300 734 1236 195 35 21.0 29.01 2.45 4.12 0.65C25 320 768 1153 208 45 19.6 32.11 2.40 3.60 0.65C30 370 721 1127 207 45 29.5 35.21 1.95 3.05 0.56C35 430 642 1094 172 44 32.8 44.11 1.49 2.54 0.40C40 480 572 1111 202 50 34.6 50.71 1.19 2.31 0.42P.O 32.5 C20 295 707 1203 195 30 20.2 29.1 1 2.40 4.08 0.66C25 316 719 1173 192 50 22.1 32.41 2.28 3.71 0.61C30 366 665 1182 187 50 27.9 37.61 1.82 3.23 0.51C35 429 637 1184 200 60 30.***6.21 1.48 2.76 0.47C40 478 *** 1128 210 60 29.4 51.01 1.33 2.36 0.44P.O 32.5R C25 321 749 1173 193 50 26.6 39.1 1 2.33 3.65 0.60C30 360 725 1134 198 60 29.4 44.31 2.01 3.15 0.55C35 431 643 1096 190 50 39.0 51.31 1.49 2.54 0.44C40 480 572 1111 202 40 39.3 51.01 1.19 2.31 0.42P.O42.5(R) C30 352 676 1202 190 55 29.***5.2 1 1.92 3.41 0.54C35 386 643 1194 197 50 34.5 49.51 1.67 3.09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50 496 606 1297 223 45 38.4 55.91 1.22 2.61 0.45PII 42.5R C30 348 652 1212 188 50 31.***6.01 1.87 3.48 0.54C35 380 639 1187 194 50 35.0 50.51 1.68 3.12 0.51C40 398 649 1155 199 55 39.5 55.31 1.63 2.90 0.50C45 462 618 1147 203 4***2.7 59.11 1.34 2.48 0.44C50 480 633 1115 192 25 45.7 62.81 1.32 2.32 0.40P.O 52.5R C40 392 645 1197 196 53 40.2 55.81 1.64 3.05 0.50C45 456 622 1156 19***2 43.5 59.51 1.36 2.53 0.43C50 468 626 1162 192 30 45.2 61.61 1.33 2.47 0.41此试验数据为标准实验室获得,砂采用中砂,细度模数为2.94,碎石为5~31.5mm连续粒级。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45443e3968011ca3009185.png)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以C20 混凝土配合比为例计算):(1)确定试配强度:f cu ,o = f cu ,k + 1.645× σ = 20 + 1.645 × 4 =26.6 MPa并具有95%的保证率。
一般情况下C20 和C25 的强度标准差不小于2.5MPa,大于等于C30 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不小于3.0MPa。
σ 一般是混凝土强度数据统计确定或由出题人给定,做题时不需要去计算。
(2)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一般况下按照标准JGJ55-2011 的规定查表确定:如:C20 混凝土,用5-31.5 的碎石配制,坍落度要求在35mm-50mm之间,查表可得用水量为185kg。
(3)确定水灰比:回归系数aa、ab按照JGJ55-2011(下表)确定:其中 f ce , g为水泥的强度等级(PO42.5 取42.5,PC32.5 f ce = f ce , g × γ c,取32.5)γ c 为水泥富余系数(一般在1.1左右,本次演示计算时取, 1.0)。
W /C =f cu ,o? a × f ce 0.46 × 42.5= = 0.70 + ? a × ? b ×f ce 26.6 + 0.46 × 0.07× 42.5(4)确定水泥用量水泥用量通过用水量和水灰比计算得出:如C20的用水量为185kg,水灰比为0.70,水泥用量为185/0.70=264kg;(5)确定砂率砂率可根据标准JGJ55-2011 确定(见下表):如C20 混凝土水灰比为0.70.,最大粒径为31.5,查表可选择砂率在36-41%之间,本次计算选为40%。
(6)砂石质量计算:A.质量法:根据标准规定列方程解264+185+mso+mgo=2370mso/(mso+mgo)=40%得出:mso=768,mgo=1152。
即配合比为(每m3 混凝土材料用量kg):水(W):水泥(C):砂(S):(G)=185:264:768:1152。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b27f58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d.png)
怎么计算配合比计算公式一、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基本公式及步骤。
1.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和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来计算。
- 公式:fcu,0=fcu,k + 1.645σ。
- 对于强度等级小于C20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2.5MPa时,取σ =2.5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20且小于C35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3.0MPa 时,取σ = 3.0MPa;对于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5的混凝土,当计算得到的σ<4.0MPa 时,取σ = 4.0MPa。
-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统计数据确定,若缺乏统计资料时,可按以下数值取用:- 强度等级为C15 - C20时,σ = 4.0MPa;- 强度等级为C25 - C40时,σ = 5.0MPa;- 强度等级为C45 - C55时,σ = 6.0MPa。
2. 计算水灰比(W/C)- 根据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或水泥强度等级值(fce,g)、回归系数(αa、αb)来计算。
- 公式:W/C=frac{α_a× f_ce}{f_cu,0+α_a×α_b× f_ce}- 对于碎石混凝土:αa = 0.53,αb = 0.20;对于卵石混凝土:αa = 0.49,αb = 0.13。
- 如果采用的是水泥强度等级值(fce,g),则f_ce=γ_c× f_ce,g,其中γ_c为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一般取1.13。
3. 确定单位用水量(mw0)-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来确定。
- 对于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可参考以下经验数值:- 采用碎石时:- 当坍落度为10 - 3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90 - 210kg/m³;- 当坍落度为30 - 50mm时,单位用水量为200 - 220kg/m³;- 当坍落度为50 - 70mm时,单位用水量为210 - 230kg/m³;- 采用卵石时:- 当坍落度为10 - 3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70 - 190kg/m³;- 当坍落度为30 - 5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80 - 200kg/m³;- 当坍落度为50 - 70mm时,单位用水量为190 - 210kg/m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1.了解混凝土的分类,熟悉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基本特性和性能指标。
2.熟悉水泥的基本成分和分类,水泥的水化作用、品质指标及其水泥的选用和储存方法。
3.熟悉组成水泥的其它成分砂、石、水、外加剂和钢筋的物理特性及其选用的技术要求。
4.了解混凝土的标号、龄期、养护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5.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熟悉基坑开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6.掌握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2.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水泥及混凝土1.混凝土的一般性质⑴混凝土的定义以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水合理的混合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⑵混凝土的分类1)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塑料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
2)按用途的不同分为:结构、防水、耐酸、耐碱、耐低温、耐油混凝土等。
3)按容重不同分类:见表2-2所示。
4)泡沫(加气)混凝土:用铝粉或其它发泡剂、水、水泥或加极少的磨细砂制成,通常用于保温、隔热。
1)水泥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石、细骨料——砂、胶结剂——水泥、水以及适量外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腐剂)等构成。
2)水泥混凝土的特点①优点Ⅰ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外力作用下变形小。
并可通过改变原材料的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Ⅱ具有良好的可塑性;Ⅲ所用的砂、石等材料便于就地取材;Ⅳ经久耐用,维护量少,正常情况下可用50年。
②缺点Ⅰ现场浇制易受气候条件(低温、下雨等)的影响,浇捣后自然养护的时间长;Ⅱ干燥后会收缩,呈脆性,抗拉强度低;Ⅲ加固修理较困难。
③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Ⅰ强度指混凝土的抗拉、抗折、抗剪强度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等。
我们主要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Ⅱ和易性又称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混凝土在运输、浇灌和捣固过程中的合适程度,是混凝土的工艺性能的总称。
和易性好的混凝土不易发生离析,便于浇捣成型,不易出现蜂窝、麻面,混凝土的内部均匀、有易密实性和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较好。
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对一般流动性混凝土及低流动性混凝土用“坍落度”表示,对干硬性混凝土则用“工作度”表示。
混凝土按和易性的不同可分为特干硬性、干硬性、低流动性、流动性、大流动性、流态化等种类,如表2-3所示。
料的影响、砂率的影响、塑性附加剂等。
砂率:混凝土中砂重量与砂石总重量之比。
密实的混凝土,应该是砂填满石的空隙,水泥浆包裹住砂石并填满砂的空隙,达到最大的密实度。
Ⅲ密实性良好的骨料级配、较低的用水量和较小的水灰比、适量地掺入塑化剂、加气剂等、合适的振捣可以使得混凝土的密实性好。
Ⅳ抗渗性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道的分布状况。
Ⅴ抗冻性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孔隙形状及分布状况。
Ⅵ混凝土收缩与膨胀混凝土的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好之后,开始“水化作用”,同时大量的水份蒸发掉,混凝土的体积逐渐缩小,此即为混凝土的干缩。
混凝土的膨胀,是指浇制好的混凝土受潮后,未充分反应的硅酸盐晶体继续水化,混凝土体积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甚至于出现胀裂。
Ⅶ混凝土的碳化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 反应生成CaCO3和H2O,且由表及。
混凝土的碳化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混凝土的碱性,减弱了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水份进一步散失),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产生裂纹,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
二、水泥1.水泥的成分于水硬性胶结材料,当其与水或适量的盐类溶液混合后,在常温下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水化作用),能由浆状或可塑性逐渐凝结进而硬化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并将松散物质胶结为整体的硅酸盐类化合物。
2.水泥的组成及分类水泥是以硅酸盐熟料、石膏及其它的混合材料磨制成的粉末状的物质。
硅酸盐熟料是将石灰质(石灰石、白堊、泥灰质石灰石)和粘土质(粘土、泥灰质粘土)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后,在1300~1400C°的温度下烧至熔融,冷却后即硅酸盐熟料。
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硅酸三钙(37~60%)、硅酸二钙(15~37%)、铝酸三钙(7~15%)、铁铝酸四钙(10~18%)等。
其它的混合材料一般有: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等。
3.水泥的水化作用水泥与水拌和后,水泥颗粒被水所包围,由表及里地与水发生化学变化,逐渐水化和水解生成硅酸盐的水化物和凝胶,同时放出热量(水化热)。
这些水化物和凝胶与砂石颗粒表面间有很大的附着力,表现为极强的粘结力;且硅酸盐的水化物和凝胶在适当的温度与湿度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浓缩凝聚,形成晶体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
水泥与水拌和后,1~3小时,凝胶开始形成,称为初凝;5~8小时后,凝胶形成终止,称为终凝;终凝后水泥的凝胶及其它水化物逐渐结晶,由软塑状变为固体状。
称为硬化。
初凝前,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进行运输、浇灌及捣固;初凝到终凝前,流动性消失,凝胶若遇到损伤尚能闭合;终凝后,胶体逐渐结晶,此时遇到损伤不能闭合,混凝土的强度受损。
4.水泥的主要品质指标水泥的主要品质指标有:标号、细度、凝结时间、水化热、体积安定性、耐腐蚀性、抗冻性等。
⑴水泥的标号:表示水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指标。
水泥标号应按1981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标准:GB175—77、GB177—77、GB178—77中规定的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来测定。
新标准中水泥的种类即前述的五个普通水泥品种;水泥的标号分为:225、275、325、425、525、625六个。
⑵细度。
水泥的颗粒愈细,水化作用愈快,凝结硬化愈快,早期强度愈高,水泥的细度用标准筛(0.080m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表示,在新标准中规定水泥的筛余量不大于12%,属于尘屑。
⑶凝结时间。
为了有充分的施工时间和凝结硬化时间又不至于太长,国标要求水泥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大于45分钟,终凝时间小于12小时。
目前使用的水泥初凝时间多为1~3小时,终凝时间多为5~8小时。
⑷水化热。
指水泥在水化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一定的热量,不同种类水泥的水化热是不同的。
水化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水泥的凝结硬化,因为水泥的硬化需要一定的环境温度,且温度愈高硬化愈快;但是水化热过大,会使得混凝土凝结前后体积变化大,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不易散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应力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纹,影响工程质量。
⑸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各部分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
体积安定性是水泥的重要性质,不符合要求的水泥严禁使用。
体积安定性用“煮沸法”检验。
⑹耐腐蚀性。
水泥的腐蚀指水泥硬化后,在特定的介质中逐渐受到侵蚀,强度减低甚至完全破坏。
几种常见水泥的特性如表2-5所示。
主要考虑环境条件和工程特点,另考虑是否受腐蚀、特定的养护条件等因素。
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合使用,同品种不同标号、不同出厂时间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水泥的选用如下表:6.水泥的储存每批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应按品种、强度、出厂期、生产厂等分别堆放,先到先用;堆放地点应干燥、不透风、离地面30厘米;堆放高度不应超过10包;储存时间不应超过出厂期三个月。
储存时间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结块,都需要重新检验其强度后再使用。
因为水泥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使强度降低,一般地,存放三个月后强度损失10~20%,存放六个月后强度损失25~30%,存放一年强度损失40%,使用时应降低标号使用;如已结块坚硬,应筛去硬块并将小硬颗粒粉碎后检验,并不得用在重要的承重部位,可用于砌筑砂浆或掺入同品种的新水泥中使用(掺入量不大于水泥重量的20%)。
三、组成混凝土的其它材料组成水泥混凝土的材料有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及钢筋等,水泥前已介绍,下面介绍其它材料。
1.石石与砂都在混凝土中充当骨架,所以砂、石统称为骨料,石是粗骨料,砂是细骨料。
砂、石是混凝土中的廉价材料,用它们可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并减小水泥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
一般石占混凝土的总体积的70~80%。
⑴石的分类。
从石的产地和来源可将石分为卵石、碎石。
卵石又可分为:河卵石、山卵石、海卵石,山卵石一般含有较多的粘土、尘屑、有机杂质多,海卵石中常混有贝壳,河卵石较清洁。
碎石用人力或机械破碎硬质岩石(花岗岩、辉绿岩、石灰岩、砂岩等)得到的粒径5~80mm的碎石。
配置高标号混凝土应用碎石。
⑵混凝土用石的技术要求。
石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最小间距的3/4,所以混凝土基础中常用的石的粒径为20~40mm,混凝土底板则视配筋情况适当放宽。
1)颗粒级配合适。
良好的颗粒级配可以使得混凝土的空隙率尽可能的小,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节约水泥。
石的级配应满足下表2-7的要求:2)针状及片状颗粒少。
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的2.4倍者称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称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针状和片状颗粒本身易折断,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且拌制混凝土时空隙率较大;颗粒滚动性差,使混凝土的和易性差。
具体要求见下表2-8。
3)含泥量。
见表2-8。
4)强度。
要求混凝土中的石必须坚硬、密实,有足够的强度。
石中的软弱颗粒的含量应加以限制,软弱颗粒指在静压力(粒径为5~10、10~20、20~40、40~70mm时,分别施加147、245、343、441N的静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石颗粒,其强度见表2-8所示。
5)有害杂质含量少。
6)坚固性用硫酸钠溶液检测时应满足下表要求。
2.砂与石一起充当混凝土的骨架,称为细骨料。
填充石间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节约水泥并减少水泥浆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
砂是岩石风化或经人工破碎后形成的粒径在0.15~5mm的疏松颗粒状物质,一般都用天然砂。
⑴砂的分类。
根据砂的来源的不同将砂分为:天然砂和人工砂。
天然砂又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按平均粒径来分类,可分为:粗砂(≥0.5mm)、中砂(0.35~0.5mm)、细砂(0.25~0.35mm)、特细砂(<0.25mm)。
⑵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1)良好的颗粒级配。
使小颗粒的砂恰好填满中等颗粒的空隙,而中等颗粒的砂又恰好填满大颗粒砂的空隙,以减小整个砂的空隙率。
一般地,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下表中三个区中任意一区中。
除了5.0及0.63mm筛号的筛余百分数不准超过外,其余的最大可超5%。
上表中2区的砂粗细程度适中,级配最好;1区粗砂较多,属于粗砂,但保水性较差;3区砂颗粒较细,保水性较好,容易振捣但干缩较大,表面易裂。
2)含泥量要少。
泥会影响水泥与砂之间的胶结作用,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砂的含泥量表的要求。
3)坚固性。
要求用硫酸钠溶液法检验时,试验5次循环后,其重量损失应小于10%;。
4)有害物质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