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1.了解混凝土的分类,熟悉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成分,基本特性和性能指标。
2.熟悉水泥的基本成分和分类,水泥的水化作用、品质指标及其水泥的选用和储存方法。
3.熟悉组成水泥的其它成分砂、石、水、外加剂和钢筋的物理特性及其选用的技术要求。
4.了解混凝土的标号、龄期、养护和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
5.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熟悉基坑开挖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6.掌握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
1.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
2.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水泥及混凝土
1.混凝土的一般性质
⑴混凝土的定义
以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料和水合理的混合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⑵混凝土的分类
1)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分为: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塑料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
2)按用途的不同分为:结构、防水、耐酸、耐碱、耐低温、耐油混凝土等。
3)按容重不同分类:见表2-2所示。
4)泡沫(加气)混凝土:用铝粉或其它发泡剂、水、水泥或加极少的磨细砂制成,通常用于保温、隔热。
1)水泥混凝土,是由粗骨——料石、细骨料——砂、胶结剂——水泥、水以及适量外
加剂(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防腐剂)等构成。
2)水泥混凝土的特点
①优点
Ⅰ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外力作用下变形小。并可通过改变原
材料的配合比,使混凝土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不同的工程需求;
Ⅱ具有良好的可塑性;
Ⅲ所用的砂、石等材料便于就地取材;
Ⅳ经久耐用,维护量少,正常情况下可用50年。
②缺点
Ⅰ现场浇制易受气候条件(低温、下雨等)的影响,浇捣后自然养护的时间长;
Ⅱ干燥后会收缩,呈脆性,抗拉强度低;
Ⅲ加固修理较困难。
③混凝土的主要性能指标
Ⅰ强度
指混凝土的抗拉、抗折、抗剪强度及混凝土与钢筋间的粘结强度、钢筋的抗拉强度等。我们主要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Ⅱ和易性
又称混凝土的“工作性”,指混凝土在运输、浇灌和捣固过程中的合适程度,是混凝
土的工艺性能的总称。和易性好的混凝土不易发生离析,便于浇捣成型,不易出现蜂窝、
麻面,混凝土的内部均匀、有易密实性和稳定性,强度和耐久性较好。衡量混凝土的和易性,对一般流动性混凝土及低流动性混凝土用“坍落度”表示,对干硬性混凝土则用“工
作度”表示。
混凝土按和易性的不同可分为特干硬性、干硬性、低流动性、流动性、大流动性、流
态化等种类,如表2-3所示。
料的影响、砂率的影响、塑性附加剂等。
砂率:混凝土中砂重量与砂石总重量之比。密实的混凝土,应该是砂填满石的空隙,
水泥浆包裹住砂石并填满砂的空隙,达到最大的密实度。
Ⅲ密实性
良好的骨料级配、较低的用水量和较小的水灰比、适量地掺入塑化剂、加气剂等、合
适的振捣可以使得混凝土的密实性好。
Ⅳ抗渗性
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及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道的分布状况。
Ⅴ抗冻性
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孔隙形状及分布状况。
Ⅵ混凝土收缩与膨胀
混凝土的收缩,是指混凝土在搅拌好之后,开始“水化作用”,同时大量的水份蒸发掉,混凝土的体积逐渐缩小,此即为混凝土的干缩。
混凝土的膨胀,是指浇制好的混凝土受潮后,未充分反应的硅酸盐晶体继续水化,混
凝土体积就会有一定程度的膨胀,甚至于出现胀裂。
Ⅶ混凝土的碳化
指混凝土中的Ca(OH)2与空气中的CO2 反应生成CaCO3和H2O,且由表及。
混凝土的碳化增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但降低了混凝土的碱性,减弱了对钢筋的
保护作用,增加混凝土的收缩(水份进一步散失),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产生裂纹,
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
二、水泥
1.水泥的成分
于水硬性胶结材料,当其与水或适量的盐类溶液混合后,在常温下经过一定的物理化
学变化过程(水化作用),能由浆状或可塑性逐渐凝结进而硬化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并将
松散物质胶结为整体的硅酸盐类化合物。
2.水泥的组成及分类
水泥是以硅酸盐熟料、石膏及其它的混合材料磨制成的粉末状的物质。硅酸盐熟料是
将石灰质(石灰石、白堊、泥灰质石灰石)和粘土质(粘土、泥灰质粘土)以适当的比例
混合后,在1300~1400C°的温度下烧至熔融,冷却后即硅酸盐熟料。其主要化学成份是:硅酸三钙(37~60%)、硅酸二钙(15~37%)、铝酸三钙(7~15%)、铁铝酸四钙(10~18%)等。其它的混合材料一般有:高炉矿渣、火山灰、粉煤灰等。
3.水泥的水化作用
水泥与水拌和后,水泥颗粒被水所包围,由表及里地与水发生化学变化,逐渐水化和
水解生成硅酸盐的水化物和凝胶,同时放出热量(水化热)。这些水化物和凝胶与砂石颗
粒表面间有很大的附着力,表现为极强的粘结力;且硅酸盐的水化物和凝胶在适当的温度
与湿度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浓缩凝聚,形成晶体结构,具有很高的强度。
水泥与水拌和后,1~3小时,凝胶开始形成,称为初凝;5~8小时后,凝胶形成终止,称为终凝;终凝后水泥的凝胶及其它水化物逐渐结晶,由软塑状变为固体状。称为硬化。初凝前,混凝土具有流动性,可进行运输、浇灌及捣固;初凝到终凝前,流动性消失,凝胶若遇到损伤尚能闭合;终凝后,胶体逐渐结晶,此时遇到损伤不能闭合,混凝土的强
度受损。
4.水泥的主要品质指标
水泥的主要品质指标有:标号、细度、凝结时间、水化热、体积安定性、耐腐蚀性、
抗冻性等。
⑴水泥的标号:表示水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指标。水泥标号应按1981年1月1
日起执行的新标准:GB175—77、GB177—77、GB178—77中规定的水泥的品种和标号来测定。新标准中水泥的种类即前述的五个普通水泥品种;水泥的
标号分为:225、275、325、425、525、625六个。
⑵细度。水泥的颗粒愈细,水化作用愈快,凝结硬化愈快,早期强度愈高,水泥的细
度用标准筛(0.080mm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表示,在新标准中规定水泥的筛余量不大于12%,属于尘屑。
⑶凝结时间。为了有充分的施工时间和凝结硬化时间又不至于太长,国标要求水泥的
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大于45分钟,终凝时间小于12小时。目前使用的水泥初凝时间多为1~3小时,终凝时间多为5~8小时。
⑷水化热。指水泥在水化作用过程中要释放一定的热量,不同种类水泥的水化热是不
同的。水化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水泥的凝结硬化,因为水泥的硬化需要一定
的环境温度,且温度愈高硬化愈快;但是水化热过大,会使得混凝土凝结前后体积变化大,尤其是对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不易散失,内外温差过大引起应力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纹,影
响工程质量。
⑸体积安定性,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各部分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体积安定性是
水泥的重要性质,不符合要求的水泥严禁使用。体积安定性用“煮沸法”检验。
⑹耐腐蚀性。水泥的腐蚀指水泥硬化后,在特定的介质中逐渐受到侵蚀,强度减低甚
至完全破坏。几种常见水泥的特性如表2-5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