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第二章 注意
认知心理学-注意过程
![认知心理学-注意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f1a472c1c708a1294a4438.png)
点
为双通道或多通道模型。
• 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或通道容
共
量有限,须过滤器予以调解;
同
• 过滤器的位置都处于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 分析之间;
点 • 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
的知觉分析水平,注意选择都是知觉性质的。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Deutsch & Deutsch ,1963)
材料限制过程:作业受到 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 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 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 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注意的能量理论
Posner和Boies(1971)的实验
主任务是字母匹配,次要任务是听觉觉察 。
警告 信号
第一个 字母
第二个 字母
500ms
1000ms
判断两个 字母是否 相同
多阶段注意选择模型
对刺激信息的选择过程可以发生在信息加工的 多个阶段。
第三节 注意的能量理论
双作业操作
边开车边交谈,但当道路拥挤时,交谈可能中 止
熟练的打字员边看稿打字,边追随听到的话 双作业操作的情况如何,依赖于两种作业是否
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的熟练程 度等。
中枢能量理论
客体知觉过程分为早期的前注意和特征整 合两个阶段。
早期的前注意阶段(特征登记阶段)
以自动的平行方式对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某 些复杂的特征进行加工,加工过程迅速而 无须注意;
注意的能量理论
模型的特点与局限:
1. 中枢能量理论可较好地解释双作业操作所产生的复杂 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 模型的对立;
2. 该模型所主张的资源分配着眼于过程的整体的,而没 有深入到过程的内部;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
![教育心理学 第2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03da048b02020740bf1e9b87.png)
一、注意的概述
(二)注意的类型 1.无意注意
——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 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
上课时,老师停止声音。
•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刺激 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 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 官,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原理:两事物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相互诱导 作用,在对比中加深了印象,而单独出现 在大脑皮层中的事物,无诱导作用,显得 平淡而不易记忆。
• 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如,同样一个灰色 长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上就显得暗些,而放在黑色 背景上则显得亮些。
第二章 感觉知觉与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第二节 注意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
一、 感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概念
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一、 感觉的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
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向一部分对象,
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 集中性:有关心理活动共同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
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的事物,多余的活动 被抑制。
第二节 注意
一、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限,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 分信息。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选择,使心理活动选择 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的各种刺 激;避开或抑制其他无意义的、附加的,干扰当前活动的 各种刺激。
心理学浙江工商大学版第二章注意
![心理学浙江工商大学版第二章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ae47eccb8bd63186bcebbc94.png)
•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一定的活动上,并随着活 动的进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例如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一 会儿在认真思考,一会儿在检索资料,一会儿在写写画画, 虽然这些活动的对象总是在变化,但总是围绕解决问题这个 任务展开的。
•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 1.个体的心理状态 • 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认识越深刻,态度越积极,兴趣越浓厚, 注意就越稳定。此外,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平静快乐的心境对 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也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注意的种类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一、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 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 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强度。 2、人的主观心理态度。 无意注意的特点: 1、无预定目的 2、自觉性较差 3、保持时间较短
二、有意注意
• 如果活动任务单纯,我们注意的范围就大些,反之则小些。 • 如果个人的知识经验丰富,则注意的范围就大些,反之则小 些。
• 3.把握对象的方法
• 能熟练运用某些感知策略的人,其注意范围就大些,反之则 小些。 • 善于运用符合心理操作规律的方法去把握对象的人,其注意 范围就大些,反之则小些。
• 4.个体的情绪状态
影响主体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 1.对象的特点
• 具有实际意义的、易于被理解的对象,我们注意的范围就 大些,反之则小些。 • 如果对象的排列有规则,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我们注 意的范围就大些,反之则小些。 • 如果对象颜色、大小、体积等特点较单纯,我们注意的范 围就大些,反之则小些。
• 2.个体的经验
(五)注意转移能力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的发展相对来说要缓慢得多。 (1)小学生:注意转移能力很差
学前心理学第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
![学前心理学第周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75b37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0.png)
学前心理学第周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学前儿童是指年龄在3-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注意力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发展和成熟。
注意力是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级注意、选择性注意和分配注意。
初级注意初级注意是指学前儿童对外界环境的最基本的感知过程,儿童会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但并不能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是指学前儿童能够在多个刺激中选择一个并对其进行注意力的集中,通常是在目标刺激和其他干扰刺激存在的情况下,儿童能够更好的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目标刺激上。
分配注意分配注意是指学前儿童需要同时注意到多个刺激,并对它们进行配合和处理。
这种类型的注意力需要较强的集中力和记忆力,是学习与生活中必须的注意力类型。
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影响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生理因素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与生物学、大脑发育等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如锌元素的缺失、睡眠质量等。
环境因素学前儿童的环境对于他们的注意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生活的平静与有规律、噪音、生活经验等。
教育因素学前儿童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环境也是影响他们注意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提供富有刺激性、多样化的环境、营造安静、有序的学习氛围以及来自于师长方面的训练等都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水平。
注意力不足障碍学前儿童如果注意力过度或者注意力不够集中,可能会被诊断出注意力不足障碍(ADHD)。
这种情况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旦该情况得到诊断,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一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为他们提供富有刺激性的环境来促进他们的注意力发展。
如果发现儿童有注意力不足的现象,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意识与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7e40c70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c3.png)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一、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与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意识的状态:1.可控制的意识状态:行为过程中,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最能集中注意。
2.自动化意识状态:按一定目的完成任务,意识参与少,变为自动化。
注意要求少,并不妨碍同时进行的其他活动。
3.白日梦状态: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介于,主动意识与睡眠做梦之间。
醒着做梦。
不需要集中注意。
意识处于迷糊状态。
4.睡眠状态:虽然有意识活动,但自身并没意识到。
无意识:个体不能察觉到心理活动与过程。
按照弗洛伊德似的说法,无意识中包括了大量的观念、想法、欲望、冲动等。
这些观念与想法。
因为与社会理论道德相冲突而被个体压抑在无意识中,个体无法察觉到。
二、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特点:注意的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提高。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哪个对象,集中性就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或紧张程序。
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从大量信息中,选择有用的给以反应,排除无用的干扰。
2.维持功能:保持,持续的紧张状态。
3.调节功能:注意转变,实现活动转变,适应环境。
注意与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注意不等同于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注意决定意识的内容。
2.密不可分:可控制意识状态,注意集中;自动化状态,本身要求很少的注意,相应意识的参与较少;白日梦状态,意识变化注意极少,紧张性低;睡眠状态,无意识,注意停止。
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电子教案精选全文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电子教案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14df4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0.png)
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其主要包括自爱、自尊、自信、自卑、羞耻感、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自我体验主要涉及“对自己是否满意”“是否悦纳自己”等问题。
3.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自我评价的指导和自我体验的推动下,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觉和有目的的调节、控制,以达到理想自我的目标。其集中体现自我意识在改造主体和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2. 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所引起的。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体状态既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分散,也可以借助它顺利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同时紧紧把握住那些吸引学生注意的因素,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其是指个体觉察到外部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人觉察到门
外有人走动。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其是指个体感觉到自身内部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人吃了
不卫生的食品,感到肚子不舒服。
(3)对自身的觉知。其是指个体觉知自己是各种体验的主体,这时个体把自己当成一个客体来认识,是对由这些体验所引起的思维活动的觉知。
二、意识的特点
1. 自觉性和主动性
意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和认识。
2. 抽象性和概括性
意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指意识能够借助语言实现对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认识和反映,进而认识事物的规律性和各类事物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了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
![《心理学教程》总复习: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201702](https://img.taocdn.com/s3/m/54750b7f376baf1ffd4fad04.png)
• 2.无关运动的停止:如停止做小动作或交头 接耳。
• 3.呼吸运动的变化:如“屏息”。
补充: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的几种状态[了解]
•1.真正的注意:在上课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积极的 智力活动,集中注意力的面部表情。
•2.表面上的不注意:外表上不注意,实际隐藏着深 刻的、稳定的注意。
(二)有意注意
• 1.定义: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做一 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 2.引起和保持条件 • (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 (2)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 (3)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 (4)培养间接兴趣。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 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 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 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 深入地进行下去。
•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和课外活动,有 意识地对儿童的各种感觉能力加以训练和 培养。
(二)知觉的特性
• 1.知觉的选择性 • 个体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同时
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 知觉的选择性。
• 凡是能够引起注意的对象,包括无意注意和有 意注意,都易于成为知觉对象。
• 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 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 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有意后注意[了解]
• △定义: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 注意。
• △产生条件: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 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 达到的。
第二节 小学儿童的注意
• 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注意有意性 的发展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大方面。前者指 有意注意在认识中的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 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后者指小学儿 童注意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等品质在 有意注意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表现出不同 特点。[熟背]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心理学-第二章意识与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f04444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8e.png)
02
创造适宜环境
减少干扰和刺激,如降低噪音 、减少视觉干扰等,有助于提 高注意力和意识水平。
03
分解任务
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简单的步 骤,逐一完成,有助于保持注 意力和意识。
04
定期休息
短暂的休息有助于恢复注意力 和意识,提高后续任务的完成 效率。
避免注意分散和意识模糊的策略
减少多任务处理
尽量避免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以免分散注意 力和降低意识水平。
02
03
选择性注意
人们往往只能同时注意有 限的信息,注意的选择性 使得意识能够聚焦于特定 的刺激或任务。
注意的分配
在多项任务中,注意资源 的分配决定了哪些任务能 够进入意识层面,得到优 先处理。
注意的持续性
注意的持续性影响意识对 刺激的持续关注和深入加 工,有助于形成清晰的意 识体验。
意识对注意的调控
间窗口。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1
注意的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注意具有选择性,即在 同一时间内我们只能注意到有限的信息 。这种选择性受到刺激的物理特征、语 义特征以及任务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2
意识的有限性
双任务范式的研究结果表明,意识加工 具有有限性。当两个任务都需要意识加 工时,被试者的表现会受到显著影响。 这表明意识加工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 要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分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二
一位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他通过保持冷静、专注 和意识清晰,逐一解决了问题,并成功地将企业带向了成功之路。
03
案例三
一位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意识,以便迅速做出
反应和调整。他通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成功地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
心理学基础(1-6章)
![心理学基础(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a4233115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bb.png)
第二章认知心理第一节注意1、注意的定义注意(attention)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具有两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反映所有对象,而是有选择性地反映某个对象同时忽略其他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聚焦于一定对象上,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以使对象得到清晰的反映,并抑制无关活动。
2、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的意识水平,可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个体本身的状态:个体的需要和兴趣、个体的身心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以下三种: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同干扰做斗争。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既有预定目的,又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通常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浓厚的直接兴趣则是转化的条件。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提高活动效率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3、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指向与集中于某一对象所能维持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性。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但一般而言,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对某一特定对象保持不变,而是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现象,这叫作注意的起伏现象。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化注意的具体对象。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实验研究表明,注意的广度受到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知识经验以及任务难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对于简单任务,注意的广度大约为7±2,即5〜9个;而对没有意义联系的符号的注意广度大约在4〜6个。
(最新整理)第二章注意心理学课件
![(最新整理)第二章注意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4011867e21af45b307a8f0.png)
2021/7/26
12
第一节 注意概述
➢ (四)三者的关系
❖ 区别:产生条件、性质、发展过程等 ❖ 联系: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
系着的。具体表现为: ❖ 配合使用 ❖ 相互替换 ❖ 相互转化
2021/7/26
13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
➢ 一、注意的广度
➢ 1.学习需要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共同参与 ➢ 2.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呈有节奏的轮换和交替
2021/7/26
24
【真题预测】 单项选择
1.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是为了吸引学生的(A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2.在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会开小差,这属于注意的(A )
❖ “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
2021/7/26
3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二、注意的特点 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 所谓指向性,是指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 活动有选择地朝向一定的对象。
❖ 所谓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
上的强度或紧张度。
2021/7/26
4
第一节 注意概述
❖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 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对教学 内容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教学内容产 生无意注意的因素。
❖ 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 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 要和学生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 (一)注意广度的概念 ➢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 幼儿的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9993d0f3dd36a32d737581fb.png)
第一节 注意概述
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人和 动物都存在无意注意。虽然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但 因为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个体在注意过程中不易产 生疲劳。
第一节 注意概述
组织作用,任何一种心理活动都无法展开和进行。注 意可以说是信息进入人们认知系统的门户,它的开合 直接影响着其他心理机能的工作状态。所以,注意虽 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在心理过程中发挥着 不可或缺的作用。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 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词 后面总要跟一个与心理活动有关的字眼,如注意看、 注意听、注意记、注意想等。人们在清醒时所有的活 动都必须有注意的参与,注意与人们的看、听、说、 想、记等心理活动密不可分,没有注意的参与,这些
思想和体验等,它是指向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的 注意。良好的内部注意使人能清楚地评价自己、实事求 是地对待自己,对人的道德、智慧和审美能力的发展有 重要作用。内部注意对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有重要意 义。 (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根据注意过程中有无预定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的参与,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 注意。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五、注意的种类 (一)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
根据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于外部世界还是个体内 部,可以把注意分为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两种。 1.外部注意
外部注意即注意的对象存在于外部世界,它是 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外界刺激物的注意。在幼儿 的注意中,通常是外部注意占优势。
第一节 注意概述
2.内部注意 内部注意即注意的对象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感觉、
第一节 注意概述
3.调节监督功能 注意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这体现在它的调节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
![新疆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2821e94a0b1c59eef8c7b430.png)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觉知性、能动性和(社会制约性)。
2、能够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同周围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的意识叫做(自我意识)。
3、(脑干网状结构)使大脑皮层保持觉醒状态,使注意成为可能。
4、鲁里亚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调节高级有意注意中(额叶)起着重要作用。
5、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重要原因。
6、间接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7、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8、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以及(知觉对象的特点)。
9、如果活动的任务多,注意范围就(小)。
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11、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
12、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能二用”,从注意品质来看“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13、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有(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个体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原来注意的强度)。
15、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是(语言、思维)。
1、动物没有意识。
2、意识是人特有的。
3、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4、注意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5、“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高度注意时的一种特殊表现。
6、“一目十行”是注意广度很大。
7、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相互转化。
第三章感觉和知觉1、能够引起某种感觉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叫做(感觉阀限)。
2、能够引起感觉的某种刺激物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阀限)。
3、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做(感受性)。
4、把被试所感觉和觉察的阀上刺激强度和阀下刺激强度给予算术平均数,即使他的(感觉阀限)。
5、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值得大小来度量的。
6、当某一分析器刚刚能够察觉出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
7、神经纤维束穿过视网膜进入脑内的地方叫做(盲点)。
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
![心理学第二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647107e650e52ea5518986d.png)
第二章名词解释1、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同一注意状态的两个方面。
(p19)2、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p2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颖性;(2)人本身的特点:人的需要、兴趣;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
3、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其内容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
(p32)填空选择(p20):1、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2、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案例分析: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中小学教学中的运用(p25)1、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1)优化教学环境(2)注重教师仪表行为(3)规范学生行为2、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1)注意语言技巧(2)合理安排板书(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的方法二、感知的含义(p27)1、感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的过程,是认知过程的开端。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3、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三、知觉的特性(p28)1、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能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1)接近规律。
空间位置较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2)相似规律。
具有某些相似特性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3)闭合规律。
对于一些并不闭合的刺激图形,人们往往根据经验将它们知觉成闭合的图形。
(4)连续规律。
具有连续性特点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成一个整体。
2、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许多知觉对象中,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以产生清晰的知觉。
心理学-第二章 注意
![心理学-第二章 注意](https://img.taocdn.com/s3/m/83d094c85fbfc77da269b14b.png)
第二章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
A.注意 B.知觉 C.想象 D.观察2.教师抑扬顿挫的声音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是()。
A.有意后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
A.注意的指向性 B.注意的集中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性4.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会儿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看,一会儿在本子上写什么,你认为这位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
A.稳定的 B.起伏的 C.转移的 D.分散的5.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不稳定 D.注意的分配6.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心理状态是()。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散 D.注意的广度7.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是()。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8.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不随意注意9.在中小学生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无目的注意10.当个体专注于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地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起伏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转移11.小刘打算用五天时间完成一项任务,但是领导派来了新任务,小刘又很快把精力投人到新任务上,这说明小刘的()。
A.注意广度大 B.注意稳定性强 C.注意分配性好 D.注意转移快12.实验发现,人很难做到在左手画圆形的同时右手画正方形,这涉及()。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强度D.注意的稳定性13.教师授课时,通过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吸引学生的()。
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14.“鹤立鸡群”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这是由于()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的规律在教与学中的应用
案例二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丽的新 衣服提前来到了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粉笔把黑板边 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 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在正 式讲课中,林老师言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 丰富,她便加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以重复。正当 林教师专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开小差, 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上课,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室。 请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评判以上两位老师的课是否成 功。并说明理由。
注意力训练
(3)注意稳定性训练。 ①听觉训练:请你找一个闹钟,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 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第1 天念10个,第2天念15个,第3天念20个,第4天念20个 以上,每天做8次,这样做5~6天就行了。 ②视觉想象训练;首先在大脑中想象一个点,在这一瞬间 除了这个点外;头脑中什么也不想,然后再延长这一点使 点变成直线,然后再在大脑中描绘成旋涡状等的简单图形; 这样每隔一天,让图形复杂些,并用心多描绘几次,连续 做十天。 (4)注意广度训练。用五秒钟看一些东西,如书桌上的东 西、橱窗内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 越具体越好。 (连连看)
45 57 30 23 11 47 38 46 58
检测说明 请在表格中找出连续的三个数字,如:13、14、15;46、47、48; 如果你能在15秒内找到这样三个数字,说明你的注意力较好; 能在30秒内找到则一般,属于中等水平;要是在一分半钟内还找 不到,说明需要加强注意力训练了。
训练自己注意力
今天的儿童是在电视机旁成长的一代,各种各样电视节目 的“过度刺激”对他们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心理学家通过 各种实验发现,过多观看电视会缩小儿童的注意范围,降 低儿童的阅读能力。电视节目节奏过快是导致注意范围缩 小的主要原因,“摄影机和焦距不停地变化使得收看者的 注视点每秒都在改变,久而久之注意的范围便会缩小。” 一位有影响的学前教育家科恩(D.Cohen)认为:那些周 围环境中充满狂乱节奏和电视速度的儿童,也就是易受干 扰的儿童,对他们来说,集中注意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研究注意分配仪器
复合仪
注意的分配
记载最早进行这个问题实验的是我国北齐时文学家刘昼 ( 514—565 ),所谓“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实难两 成(《刘子新论》卷一· 专学篇)在西方,波尔哈姆 (Paulham)最早进行了这个问题的实验。他试图一边口 诵一首熟悉的诗,一边手写另一首熟悉的诗,发现是可以 做到的。虽然有时他也会写出一个正在背诵着的词,但总 的说来,这种相互干扰作用并不大。后来,发表过不少类 似的研究报告。比纳(Binet,1890)也观察到,要两手 同时各做不同的动作是困难的。不过,他认为,如果两手 的动作能组合成像扫地、劈木头或其他类似的协调动作, 就不会有干扰作用。
上课了……
铃 声
注 意
第二章
注 意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注意 的概念和掌握注意的品质,理解注意的规 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能够根据注意的 外部表现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一节 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指向性就是指, 人的心理活动在某 一时刻指向一部分 对象,而离开其他 对象,表现出心理 活动的选择性。
课堂讨论
(1)小刚为什么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小红 为什么能回答老师的提问? (2)小刚应该向小红学习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通过本故事,我们知道上课只有注意力集中,专 心听讲,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注意力训练
(1)注意广度测验。找一些大小相同的玻璃球放在 桌子上,然后用盖子把玻璃球盖上,不让对方看 见。这时,告诉学生要注意桌上玻璃球的数量, 然后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示一些玻璃球;让学 生说出这些玻璃球的数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 看他能说对几次。 (2)注意集中训练。老师依次念一些事物名称(小 猫、白菜、黄瓜、苹果、长颈鹿、西红柿、黄鱼、 松树、蜻蜓),让学生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 到植物名称拍两下手。
两种注意各有优 缺点,优势互补
三、两种注意的交替使用
1、为什么要交替?
2、怎样交替?----------有定规,无定法
两种注意交替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化学课,铃声响后教室里仍叽叽喳喳, 乱哄哄的。教师进教室后不急于讲而稍事沉默, 教室即迅速安静下来。接着教师拿出一支蜡烛 并点燃它,同时提出一串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如蜡烛是硬的还是软的?火焰的明暗部分温度 是否相同?火焰上方飘动的黑烟是什么?熄灭 时烛芯冒的白烟是什么?……一下子学生被引 进一个需要探究的知识世界,就这样开始了化 学的教学。
9
7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注意是心灵的唯一门户, 外界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 才能进来。
二、注意的功能
功能
是不同脑区 协同活动的 结果,是一 个激活和抑 制双重加工 的过程
你看到几个黑点?
(三)注意的紧张度
注意到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个事物 的高度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余的一切事物。
牛顿煮表
(四)注意的分配
1.定义:几乎同时 指向 不同对象
2.条件: 一心能否二用?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 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 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已 形成了动作系统。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定义:维持 事物或活动 时间 2、注意的起伏(动摇)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分散: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也叫分心)。注意分散是
指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4、影响因素:对象
身心状态 请你聚精会神地 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一)定义: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
集中。它贯穿于心理活动的始终。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它的特征。
集中性是指,人 的心理活动保持在 一定的对象上,保 证反映对象的清晰 性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是心理过程产生和顺利进行 的必要条件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 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 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 多少?
目的性 意志努力 无 有 有 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性质
例如
低级、自发的 窗外的歌声 高级、自觉的 学习、听课 最高级、自觉 电脑打字 性程度很强 “盲打”, 打毛衣不用 看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性
二、注意的规律
(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客观条件
巨大的声响 强烈的光线,鲜艳的色彩 浓郁的气味
(五)注意的转移
1、定义:是指注意的中心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从
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去。
2、影响因素:原注意 新对象 灵活度 习惯
转移与分心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性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被动
一、注意的种类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主动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高级
注意力不集中矫治方法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学会自我减压 (3)做些放松训练 (4)做些集中注意力的训 练
34 26 40 12 50 37 25 52 13
19 16 35 29 43 20 41 18 22
42 39 14 44 36 55 17 21 48
54 28 56 51 24 32 53 31 10
1.明确目的任务
2.激发间接兴趣
3.组织有关活动 4.培养坚强意志
(三 )
发展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1. 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任务---------首要条件 2. 培养对活动本身的直接兴趣------轻松快乐 3. 加强技能训练,达到自动化------排除障碍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语言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教学板书
案例分析
小刚和小红是同桌。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小红认真地听着 老师的每一句话,看着黑板上的每一道题,不时地在笔记 本上记录。而小刚呢,虽然也想好好听课,但是一听到窗 外有鸟叫声,就情不自禁地想看看这鸟长得什么样;一听 外面有人大喊大叫,他就想知道发生什么事了;还不时地 用手摸一下衣服兜里的乒乓球,想着一下课就马上去抢占 乒乓球案子。突然,他看见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在老 师头顶舞来舞去的,那蜜蜂嗡嗡地跳着“8”字舞,可有意 思了,他不由地笑出了声。老师看见了,要他站起来回答 问题。这下他可傻了,老师讲什么他一点也没听进去,低 着头,红着脸,紧张得不知所措。老师批评了他,然后要 同桌的小红回答同一个问题。小红干净利落地回答了老师 的提问。老师满意地笑了,然后对小刚说:“你可得好好 向小红学习啊”。小刚惭愧地坐下了。
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相对强度
刺激物的新异性----------绝对新异、相对新异
刺激物的活动变化------颜色的、速度的、位置的 刺激物的对比-------------形状、大小、颜色、音调
2.主观条件 ---需要、兴趣、知识经验、情绪情感、身心状态
(二)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五、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广度(范围)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汉字 3~4个。
1、定义: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