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完整)古诗词中的用典
鉴赏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一: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1。
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
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
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
所以暗用又叫化用。
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
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
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
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
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
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
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都会烟消云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的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收藏)古诗词常用典故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尺素: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投笔:指弃文从武.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楼兰: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折腰:“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劳歌:送别歌的代称.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阳关”.风骚: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商女:指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杜康: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行路难:指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关山月:乐府曲调,多指征戍离别之情.如:“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二)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人杰:指才智突出的人物.涂鸦: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一般用于说话者自己对自己做的评价,是谦虚的说法.春秋: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抱柱:比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还珠:比喻官吏为政清廉.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怀桔:指孝顺双亲.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羌笛: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南冠:指囚犯.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神器:指帝位、政权.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凭栏:古人怀念远人,或心有所思,或抑郁愁苦,都习惯默默地凭栏对远.梅花落:曲调名,多以通感的方式描绘遭遇冷落的感觉.辞第: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古诗词典故运用(完整)
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 所在。
4. 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 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 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
5
从注释上不难看出全词多处用典。 词人借古讽今, 批判了当时的掌权者韩侂 (tuō)胄冒险北伐、妄图侥幸取胜的错 误, 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想建功报国而不能 施展才略的悲愤心情。
这个主旨, 主要是通过四个影射现 实的历史故事表现出来的, 即刘裕、刘义 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和廉颇的故事。这 首词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批评, 因为不方便 正面直说, 所以用典就是最好的办法。
❖ 如李商隐《无题》: “彭山此去无 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5
❖9、双鲤: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 作书信的代称。
❖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 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26
❖10、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 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8
【答题步骤与提示】 (1)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 (2)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 (3)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 用 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 答题规范、切中要害,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 开: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 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 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 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正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
4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诗词用典大全
诗词用典大全
诗词用典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典故、传说等,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形容事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诗词用典示例:
1. 投笔: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形容文人弃文就武。
2. 长城:指古时修建的长城,常用来比喻国家的边防。
3. 折腰:出自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后比喻屈身事人。
4. 鸿雁:出自苏武鸿雁传书的故事,常用来指书信、音讯。
5. 折桂:指科举及第,常用来比喻考试成功。
6. 青云:指高远的云,常用来比喻高远的志向。
7. 青楼:指妓院,常用来比喻繁华喧嚣之地。
8. 青冢:指王昭君的墓,常用来比喻美女的坟墓。
9. 秋水:指清澈的秋水,常用来比喻明净的心境。
10. 桃花扇:指代才子佳人,源自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11. 梅花落:指代思念家乡,源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12. 丁香结:指代愁思,源自李商隐的《代赠》。
13. 湘妃竹:指代忠贞的爱情,源自娥皇女英投湘水自尽的故事。
14. 乌衣巷:指代旧时王谢堂前燕,源自刘禹锡的《乌衣巷》。
15. 西厢记:指代美好的爱情,源自王实甫的《西厢记》。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诗词用典示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典故和传说可以在诗词中被引用。
唐诗典故应用
唐诗典故应用
唐诗典故源于唐代诗人的诗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
这些典故经常被引用,不仅可以赏析诗词的美感,还可以用于表达人生哲理、描绘景物、阐述情感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唐诗典故及其应用:
1. 《静夜思》- 李白:常用于表达思乡、寂寞、怀旧之情。
- 应用:夜晚独自凝望明月,唤起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将进酒》- 李白:代表豪放、豁达、豪情壮志。
- 应用:用来表达振奋壮志,豪迈奋发的情感。
3. 《登鹳雀楼》- 王之涣:描述远眺山水,表达远大抱负。
- 应用:比喻志向远大,视野开阔,有远大的抱负和目标。
4. 《送别》- 王维:表达离别之情、对友人的思念。
- 应用:表达对离别的惋惜、对友人的祝愿与思念之情。
这些唐诗典故不仅具有美感,还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适合用来丰富表达,传达出各种人生态度、情感、景象和抱负。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
劳?”39、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地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40、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41、折柳:汉代京城习俗,凡送远客,都要送到长安东面地霸桥,并折柳枝相赠.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b5E2R。
唐诗中的用典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在《短
歌行》中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达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李白在《塞下曲》中化用楼兰王的故事,表达边塞将士激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间接引用典故,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
琢。
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暗含“孺子牛”
典故,表达他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李商隐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
3.品评历史,借古论今:通过品评历史,借古论今,表达对现实的看法。
例如,
泊秦准的《夜泊秦淮》通过引用《后庭花》歌曲名,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
4.抒情言志,表明心迹:通过抒情言志,表明心迹,抒发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
实的无奈。
例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冯唐持节的故事,表达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5.引发联想,创新意境:通过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例如,
辛弃疾的《破阵子》通过运用“八百里”“的卢”等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6.简洁精练,内涵丰富:通过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
例如,刘禹
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通过运用向秀闻笛、王质遇仙等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及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及用法归纳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古诗词常用典故
古诗词常用典故
1.庄生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
庄子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
了一只蝴蝶,在梦中他感受到了自由和幸福。
但是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典故常常用来形容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曹操在行军途中,为了安慰
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一片梅林,士兵们听到后口中生出唾液,不再口渴。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3.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讲的是项羽为了鼓舞士气,下令破
釜沉舟,让士兵们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前进。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
4.画龙点睛:出自《历代名画记》。
讲的是张僧繇在画龙时,在龙的眼上点
了睛,龙便腾空飞起。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在关键处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点明主旨。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讲的是李广为人正直,
善待士兵,士兵们自觉地爱护他的住所。
这个典故用来比喻为人正直、真诚、善良,自然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古诗词中的典故
古诗词中的典故:参考示例:1.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后代指读书人。
诗人常常借此表达自己对知识分子的敬仰或是对学问的向往。
2.黍离:语出《诗经•黍离》,原指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诗人在作品中运用此典故,往往是为了抒发对家国兴衰的感慨。
3.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后指书信。
诗人在诗中提及尺素,多是为了表达远隔千里的思念或对友人的深深眷恋。
4.东山高卧:源于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的故事,后指隐居。
诗人在作品中运用此典故,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对官场的不满。
5.杜康: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诗人在诗中提及杜康,多是为了借酒消愁或抒发豪情。
6.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诗人在诗中提及东篱,往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对隐逸之士的赞美。
7.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源于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的故事。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诗人在寒食节时,常常借这个典故表达哀思或对先人的怀念。
8.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指弃文就武,建功立业。
诗人在诗中提及投笔,多是为了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或对功业的渴望。
常见典故及其用法
常见典故及其用法常见典故及其用法1) 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2) 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3) 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4) 周处除“三害”: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 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6) 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7)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8) 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9) 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10)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11)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12)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13)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14)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15)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16)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17)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18)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19)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20)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21)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22)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23)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24)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25)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26)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27)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28)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29)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30)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31)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32)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古诗词用典例
古诗词用典例一、用典的句子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
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
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
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
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济:渡过。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典故: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
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典故:羡鱼:羡慕钓鱼。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二、用典的诗句1、李白《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了向秀《思旧赋》及王质烂柯这两个典故.意思是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这样既表达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之情,又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密
州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做云
出
中太守,匈奴远避,但因谎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
猎
苏
节赦免魏尚。词人以魏尚自许,
轼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送魏大从军_______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 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 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 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 驻军重地《送魏大从军》阅读附答案《送魏大从军》阅 读附答案。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 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返。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典 故 (3)、“心在天山”,天山就是指祁连山,汉代名将霍
去病曾在此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雁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门
太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
守 行
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入分手时的儿 女缠绵、凄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 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 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古诗用典的手法
古诗用典的手法
1.典故引用:直接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典故故事,以增加诗句的文化内
涵和意蕴。
例如,在古诗中引用《红楼梦》中的角色、《史记》中的历史典故等。
2.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来体现诗句的意境,常常运用对立的典故进行呼应。
例
如,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东方与西方等进行对比,突出主题的冲突和相互影响。
3.比喻借典:将诗句中的形象、情感或意象与典故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力
度和感染力。
比如使用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花草、山水等形象来寄托情感或描绘景物。
4.历史典故:运用历史事件、人物或经典的历史文献来衬托和烘托诗句的情感
或主题。
例如,在古诗中描写忧国忧民,可以借用历史上的忠臣义士故事。
5.宗教典故:引用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中的典故和象征,表达内心
的虔诚、悟道或超然情怀。
这种手法常见于宋词和元曲。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XXX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XXX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
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
二、抒情言志,解释心迹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雁门太守行XXX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
诗中的“XXX”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XXX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XXX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立场的朝上进步和寻求。
行路难XXX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九年级中考复习古诗词中的典故归纳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
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 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 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 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 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 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 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写出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
8、闲来垂钓碧溪①上,忽复乘舟梦日②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
破浪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白
典故 ①垂钓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②乘舟梦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③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 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 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 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 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 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诗句中运用典故
诗句中运用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四、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
例1:“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攻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
荆楚路,吾能说。
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析】辛弃疾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
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在《满江红》中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
五、高中古诗词中常见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7、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3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32、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34、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6、梨园: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