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品美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披文入情品美文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首次提出“披文入情”。他强调“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以感情创作出的作品,文章的字字句句都涌动着感情的溪流,掀动着感情的波澜。阅读文学作品,要注意把握其语言,根据语言捕捉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正是深入作品内容和作者思想情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所选的课文,或散文、或诗词,都是表达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或借景抒情,或叙事抒情,或融写景与叙事为一体,都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感受、抒发个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如《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常不是直露无遗地抒发出来的,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写景、状物、叙事来表现。因此,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一定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情感

读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整体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渗透的情感,认真体察作者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尽管感知有时不一定准确全面,但一定要有所体察,要能基本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如《泊船瓜洲》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当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我们就能基本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读《梅花魂》最后一段:“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祖国的心。”就能把握住作者表达的是外祖父对祖国、对家乡的眷恋这情,基本把握全文的感情倾向。

这样让学生带着和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相符合的心境与情绪去学习阅读,肯定能事半功倍地理解领悟课文的内涵,体味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妙,入情入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探究诱发作者情感的缘由

在基本把握了作者在文章中表露的感情基调之后,就应当探究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缘由,对事物为什么热爱,为什么憎恶,为什么景仰,为什么鄙视……这样,阅读就深入一步了。

如张籍的《秋思》,客居洛阳的诗人一见到肃杀的秋风,便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的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而要表达这份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当诗人铺纸执笔之际,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情态的描写,使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诗中通过“行人临发又开封”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三、理清文中的寄情的景或物

一篇优秀的散文或诗歌,它的意境一般包括情和景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可以从景、事、物入手,进而欣赏作品的境界、情致。

在谢冰莹的《小桥流水人家》中,作者选取了很多景物,来表达他的思乡感情。如“小溪”“杨柳”“水鸟”“木桥”“茶树”“平房”。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了一个“爱”,让“爱”字贯通全文,这种爱,是岁月侵蚀不了的,是记忆遗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四、分析作品的语言

语言是情感、智慧的外衣,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炼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阅读时要细细品味,细细咀嚼,引导学生“字字悟其神”,充分地触摸语言。

如《桂花雨》这篇语言优美的散文,作者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

人的香气,接着写了摇桂花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让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其中的语言吧:“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又如“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那“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五、品读语言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方式,也是披文入情的一种手段。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语句的音调、语速、停顿、重音、轻音等朗读基调,读时要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使学生把文章的韵味读出来。教师特别要有机地选择文中感人情节或重点部分指导学生朗读,因为它有着传导情感、激发情感之功效,达到情感的升华。如《长相思》一文,其词风缠绵,感情细腻。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写,细腻衰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对比。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初步体会到将士的思乡情。然后,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最后指导学生用缓慢、稍沉的语气在琵琶的配乐声中融情地读,这样的朗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身心分离的乡愁,收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思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韵味。

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所以能使人爱不释手,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途径,努力发掘教材所饱含的真挚情感,从而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使他们准确地把握教材和作者的感情脉搏,在融洽、轻松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采用正确的策略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