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 略原则和行为纲领。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结构
1.教育目的的结构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
受教育者再只是、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 期待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 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所培养的人符合那个社会或 国家的人才利益需要。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学科教育目的 单元教学目的 每次课教学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 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确定教育 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2. 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 的方面特征
3. 个人智力与体力的统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特 征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1. 个人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 2. 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 3. 资本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和阻碍 4. 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
百度文库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发展时才有价值 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二)社会本位论 第一,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
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第三,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 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一步确认。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社会 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
现。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 宫小萍 学号:21141630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结果的期待 ,即期待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之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国 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 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 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的需要 2. 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 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
律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1. 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 方面特征
2. 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 准:教育目的的另一个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教育目的中关于“培养什
么样的人”之人才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问题,也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问题。
3. 具有独立个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时代需要:培
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新人才、科教兴国是振兴民族的紧迫需要。
三、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以前的教育目的
1.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君尊孔”、 具有儒家人格特征的治术人才。
2. 我国近代的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 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
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起功德” 4.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目的:“一个党”、“一个主义”
1.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是向学生传授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组织和
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 体育:是传授学生体育卫生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
定向功能
2.
调控功能
3.
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特性
1. 教育目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 教育目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3.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身心可能的一致 4. 教育目的是理论上的规定性与实践上的操作性的
统一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 第一,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需要来决定 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 第三,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只在于它有助于个人的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
1949年12月,新中国诞生不久,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1957年,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提出教育方针。
1982年,我国出台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方针。 1986年4月12日,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义务教育法》。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纲要提出的教育方针进
教育的结构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 心部分;教育目的结构中关于人才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对受 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2.教育方针的结构 一是关于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二是关于受教育者
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的规定;三是关于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的规定
(四)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目的体系
(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 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 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式 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 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指针 ,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 略原则和行为纲领。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结构
1.教育目的的结构 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明
受教育者再只是、智力、品德、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 期待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 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所培养的人符合那个社会或 国家的人才利益需要。
2.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 学科教育目的 单元教学目的 每次课教学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与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 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确定教育 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
2. 个人智力和体力充分、自由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质 的方面特征
3. 个人智力与体力的统一的发展,这表现为发展的度的特 征
(二)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1. 个人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 2. 个人全面发展是现代生产的客观要求 3. 资本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限制和阻碍 4. 个人全面发展实现的条件
百度文库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发展时才有价值 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应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二)社会本位论 第一,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
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
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 第三,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从属于社会 第四,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一步确认。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是社会 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
现。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第五章 教育目的
数学教育 宫小萍 学号:211416309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结果的期待 ,即期待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之后身心各方面产生怎样的发展结果,国 发生怎样的积极变化。
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总要求,是国 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制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 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符合社会政治的需要 2. 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3. 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
律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含义
1. 个人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这是发展的量的 方面特征
2. 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教育质量标 准:教育目的的另一个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教育目的中关于“培养什
么样的人”之人才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问题,也是教育目的的核心问题。
3. 具有独立个性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时代需要:培
养具有独立个性的创新人才、科教兴国是振兴民族的紧迫需要。
三、实施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一)新中国以前的教育目的
1.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忠君尊孔”、 具有儒家人格特征的治术人才。
2. 我国近代的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 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
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起功德” 4.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目的:“一个党”、“一个主义”
1. 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2.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 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是向学生传授无产阶级政治思想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规范,组织和
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 体育:是传授学生体育卫生的知识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
定向功能
2.
调控功能
3.
评价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特性
1. 教育目的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2. 教育目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3. 教育目的是社会需要和身心可能的一致 4. 教育目的是理论上的规定性与实践上的操作性的
统一
四、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本位论 第一,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的本性需要来决定 第二,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 第三,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只在于它有助于个人的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的演变
1949年12月,新中国诞生不久,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 作会议,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的总方针。
1957年,毛泽东根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生产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中提出教育方针。
1982年,我国出台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的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方针。 1986年4月12日,第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义务教育法》。 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纲要提出的教育方针进
教育的结构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 心部分;教育目的结构中关于人才的社会价值的规定,对受 教育者的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2.教育方针的结构 一是关于教育的性质和方向的规定;二是关于受教育者
所要形成的身心素质的规定;三是关于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的规定
(四)教育目的体系
1.教育目的体系
( 教育目的是一个体系, 它与上位层次的教育方针 和下位层次的培养目标等式 自上而下的相互制约与自下 而上的逐级达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