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本科)期末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
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
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
15.贵州从2006年开始,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那时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
(表述有误16.“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发展农业为重点。
17.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以下哪个节日?A. 元宵节B. 重阳节C. 端午节D. 七夕节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A. 京剧B. 越剧C. 粤剧D. 歌剧答案:D3. “风花雪月”常用来形容哪个地域的自然风光?A. 江南B. 东北C. 西藏D. 新疆答案:A4. 以下哪个是法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感恩节D. 清明节答案:B5. 以下哪个国家以“樱花”作为国花?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越南答案:B6. 土耳其的国花是什么?A. 玫瑰B. 郁金香C. 百合D. 康乃馨答案:B7.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A. 撒哈拉沙漠B. 戈壁沙漠C. 阿拉伯沙漠D. 塔克拉玛干沙漠答案:A8. 以下哪个是俄罗斯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圣诞节C. 胜利日D. 感恩节答案:C9. 以下哪个国家有“千岛之国”的美誉?A. 印度尼西亚B. 菲律宾C. 马尔代夫D. 希腊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印度的传统服饰?A. 旗袍B. 长袍C. 纱丽D. 韩服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2.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角色的______。
答案:分类3. 法国的国花是______,象征着纯洁和高贵。
答案:鸢尾花4.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______,位于尼泊尔和中国边境。
答案:珠穆朗玛峰5. 俄罗斯的国花是______,象征着爱情和幸福。
答案:向日葵6. 土耳其的首都城市是______。
答案:安卡拉7. 印度尼西亚由约______个岛屿组成。
答案:175088. 印度的国花是______,代表着纯洁和美丽。
答案:荷花9.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位于加拿大和美国边境。
答案:苏必利尔湖10.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______,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传承性的文化现象。
以下哪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独特性B. 稳定性C. 多样性D. 传承性答案:C2. 地域文化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3. 地域文化中的“地域”通常指的是:A. 国家B. 省份C. 城市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因素对地域文化的形成有重要影响?A. 气候条件B. 经济发展水平C. 宗教信仰D. 政治制度答案:ABCD2. 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建筑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地域文化是一成不变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2. 地域文化只存在于特定的地理区域内,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3.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还能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方式。
答案:地域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教育系统传授相关知识,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以及通过艺术作品如电影、音乐、书籍等形式来展现和传承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本科答案

地域文化本科答案【篇一:《地域文化(本)》试题及答案(2)】季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地域文化》试题2010年7月1.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后消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 )2.位于金华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稻米遗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 )3.距今9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 )4.良渚文化是史前著名的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 )5.早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 )6.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有8000多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舟”的称号。
( )7.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不耐高温的矿物。
( )8.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当首推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
( )9.小说《春蚕》的作者茅盾先生是浙江富阳人。
( )10.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因擅长经商而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指的是( )。
a.宁波人b.温州人c.湖州人d.嘉兴人2.“双鸟朝阳”图腾表明了双鸟育阳创世、百年和合昌盛的主题,刻有这幅图画的艺术品出土于( )。
a.河姆渡文化遗址b.跨湖桥文化遗址c.良渚文化遗址d.上山文化遗址3.古人喜欢用来作画的“宓家绢”产于( )。
a.杭州b.嘉兴c.绍兴d.湖州4.胎质细腻、釉色光亮、纹饰简朴的越窑瓷器制作业主要分布于( )一带。
a.宁波、宁海、台州b.温州、永嘉、苍南c.上虞、余姚、绍兴d.嘉兴、湖州、杭州5.浙江现存最早的两部文言长篇历史小说是( )。
a.《越绝书》和《世说新语》b.《搜神记》和《吴越春秋》c.《越绝书》和《吴越春秋》d.《齐谐记》和《续齐谐记》6.代表元代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是( )。
a.赵孟頫b.黄公望c.沈 周d.王 蒙7.杭州人沈括在( )里记载了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梦溪笔谈》b.《笔溪梦谈》c.《西京杂记》d.《金匮药方》8.被梁启超誉为“中国的卢梭”的杭州人是( )。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1

简答题1.简述三星堆文化。
答: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广汉中兴古遗址的一部分,系指今四川广汉城西约8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地区已大片古文化遗址,面积在6平方公里以上。
三星堆文化遗址于1929年发现并开始发掘,其出土文物十分丰富,三星堆文化蕴藏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
三星堆文化层可分为四期,一般认为,三星堆文化层第一期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遗存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西周初期。
三星堆遗址所在地是古蜀国鱼凫王朝至杜宇王朝的都城。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发掘出的大量文物,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早期蜀文化开辟了极其广阔的前景。
2.简述解放以来四川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1949年12月,四川地区解放。
1950年1月,中央将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划为西南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西南军区,分别由邓小平同志任西南局书记、刘伯承同志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贺龙同志任军区司令员,统一领导西南区的工作。
同时,将四川地区划分为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署和重庆市及西康省,均直属大区领导。
4个行署和西康省共辖21个专区、6个市、191个县。
1952年9月1日,中央决定撤销西南军政委员会和4个行署区,恢复四川省的建制,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将重庆由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同年10月,将“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更名为“区专员公署”。
1954年2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撤销。
1955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川省人民委员会”。
同年5月,将各“区专员公署”更名为“专员公署”。
10月,撤销西康省,将金沙江以东各县并入四川省,以西的昌都地区划归西藏自治区。
为了加强四川西部高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建设,按照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精神,先后设立了西康藏族自治区(后改甘孜藏族自治州)、四川藏族自治州(后改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盐源彝族自治县、茂汶羌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一批自治州、县。
为了加强三线建设,于1965年以攀枝花矿区为中心,设立了渡口市(1987年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特征?A. 同质性B. 多样性C. 单一性D. 封闭性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选项3. 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语言B. 饮食C. 服饰D. 所有选项4.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什么?A. 促进经济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C. 促进文化交流D. 所有选项5. 地域文化保护的意义在于?A.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B. 维护文化多样性C. 促进文化创新D. 所有选项6. 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包括哪些?A. 田野调查B. 文献研究C. 比较分析D. 所有选项7. 地域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A. 对立B. 融合C. 互补D. 无关8. 地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哪些内容?A. 传统艺术B. 传统手工艺C. 传统节庆D. 所有选项9. 地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B.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所有选项10. 地域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旅游产品开发B. 旅游市场推广C. 旅游服务提升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和______范围内,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现象。
2. 地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其______性,这种特性使得地域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3. 在地域文化研究中,______是了解和理解地域文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到文化现象的内部,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4.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______是推动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全球化的冲击、______的侵蚀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最新最全地域文化(本)复习题含答案

最新地域文化(本)复习题1、简述豫章设郡对江西文化的影响。
(1)豫章设郡,是秦汉统一局面形成的结果,也是江西政治、军事地位上升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2)由于豫章郡的设置,江西被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控制之下,一方面接受中央文化的熏陶,使这一区域依附而非背离中央,保证了区域文化的完整性。
另一方面又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习俗,并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将周围尚未纳入进来的地区吸引过来,从而慢慢形成今天江西的政区格局和文化习俗。
(3)秦汉的统一特别是豫章郡的设置,使得江西文化的形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受法律承认的地区载体。
2、樟树吴城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什么?(1)吴城文化已有较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并已形成了早期的国家权力和中心聚落。
(2)作为目前我国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物最为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吴城遗址的发现否认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历史,使人们必须重新估价江西和整个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地位。
(3)它的发现,不仅是江西也是整个中国南方地区先秦古史研究的重大突破。
3、简述欧阳修的文史成就。
(1)倡导古文运动,为北宋中期文学革新的领袖,并最终促使北宋文学变革的完成,使诗文革新运动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文学思潮。
(2)在诗词、歌赋、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成就。
(3)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学家,其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新五代史》《新唐书》的撰写和修撰,以及对金石材料的搜集和整理。
4、豫章郡的设置对江西文化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豫章郡的设置,是秦汉统一局面形成的结果,也是江西政治、军事地位上升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
汉代豫章郡虽不完全等同于后来之江西,但作为行政区划,江西源自于豫章,人们也常用豫章指代江西,可见其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2)秦汉的统一特别是豫章郡的设置,使得江西文化的形成有了一个相对稳定、受法律承认的地区载体。
(3)但这个载体的出现,决定了江西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央有更为强烈的依附关系,决定了江西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更为密切的传承关系。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资料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填空题:1、广东省内忧7个少数民族居住,其中有黎、壮以及畲是广东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3、岭南粤菜主要包括广东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以及海南菜。
4、广东的主要禁忌包括语忌、年禁、食禁、婚忌、丧忌、凶忌以及行为禁忌。
5、广州别名羊城、花城、简称穗6、广州的茶楼文化中,室内装修精美典雅,四周挂满名人字画,对联,铺名“陶陶居”三字为康有为题写,寓涵:乐也陶陶“之意。
7、广东现代出现几款主要穿着包括马褂、旗袍、唐装、妈姐装、中山装。
凤凰装、筒裙。
8、在岭南文化的食禁中,客人在喜宴上不吃“三点金”即鸡头、鸡尾、以及鸡翅膀。
9、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10、20初世纪广州茶楼文化“四大茶楼”文园、谟觞、南园、西园,其规模相当可观。
11、广东三件宝主要是指老姜、陈皮和禾秆草.12、今年来,广东人的服饰一改过去几百年一贯制的旧貌,出现了多样化、高档化、系列化、整体化的势头名词解释:竹筒屋:竹筒屋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
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于进深的结构,以开间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比例约为1:4至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旁开“冷巷”,中以天井间隔,行似竹筒,故名“竹筒屋”。
十番:又称十班协番等,乐队,由十种乐器所组成,包括宫乐器、弦乐器的打击的三大类,它是三种民间音乐,不能演唱,但可以吟,主要用于祝贺,欢迎、寿宴生日、金榜提名等。
雷州十贤:指北宋寇准、苏轼、苏辙、秦观、王岩受、任伯雨、南宋李纲、赵鼎、李光、胡栓、这十人遗居战贬经雷州时,体恤民情,兴办教育,促进雷州文化的发展,后人谓之“雷州十贤”。
城隍:原为城市守护神。
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城隍最初指护城沟渠水庸,后衍化为守护神和幽冥之神,负责监护本城百姓,兼掌管冥籍等。
扶乩:扶箕,古作“扶乩”,俗称“簸箕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影响因素?A. 地理环境B. 历史传统C. 政治制度D. 经济发展水平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共同作用?A. 单一因素B. 多种因素C. 偶然因素D. 人为因素3. 地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A. 阻碍社会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无关紧要D. 仅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二、填空题1.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地域文化的核心是________,它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
3. 地域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3. 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论述地域文化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某地区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请分析这种地域文化是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
2. 某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地域文化逐渐被外来文化所取代。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保护地域文化的建议。
六、综合题1. 请设计一个关于地域文化研究的调查问卷,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2. 假设你是一名文化研究者,你将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七、思考题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为什么?2. 你认为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如何发展和创新?八、附加题1. 请列举你所在地区的三种地域文化特色,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你认为地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由。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A4. D5. B6. C7. A8. D9. B10. C二、简答题1. 什么是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某一特定地区内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该地区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的表现。
2. 地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地域文化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多样性、传承性和变迁性。
地域性指地域文化是特定地区的产物,受到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多样性指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差异性,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传承性指地域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承下来;变迁性指地域文化会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
3. 地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有哪些?地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地域文化是人们认同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有助于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
其次,地域文化能够传承历史和文化传统,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此外,地域文化还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
最后,地域文化也可以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4. 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哪些方法?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其次,可以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负责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同时,加强地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和节庆等形式,加强地域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三、论述题地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社会多样性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首先,地域文化的传承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增强对地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通过传承和保护地域文化,可以让人们了解自己所处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域的认同感。
这有助于形成个体的身份认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现象。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域文化的特点?A. 历史性B. 多样性B. 独特性D. 统一性答案:D2. 以下哪个选项是地域文化对当地居民生活影响的体现?A. 语言交流B. 饮食习惯C. 建筑风格D. 所有选项答案:D3. 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促进旅游业发展B. 增强地方品牌影响力C. 导致地区经济差异D. 推动文化产品创新答案:C二、填空题1. 地域文化的形成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密切相关。
答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习俗2.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________的支持和________的参与。
答案:政府、民众3.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
答案:文化多样性、社会认同、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地域文化对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能够吸引游客,增加旅游吸引力;地域文化的历史性和传统性可以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地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地方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
2. 论述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答案:现代社会中,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可能对地域文化造成冲击,如文化同质化、传统技艺失传等。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文化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文化传播和创新,以及培养公众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四、论述题1. 结合具体实例,论述地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地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资本,能够增强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促进社会多元化和包容性。
例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促进家庭团聚、社会交流的重要时刻。
通过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可以加强社区凝聚力,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人群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域文化是指:A. 某一特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B. 某一特定地区的人文环境C. 某一特定地区的经济环境D. 某一特定地区的政治环境2.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A. 历史B. 地理C. 气候D. 以上都是3. 以下哪个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多样性B. 独特性C. 普遍性D. 传承性4. 地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属于: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精神文化D. 社会文化5. 地域文化中的方言属于:A. 物质文化B. 非物质文化C. 精神文化D. 社会文化6. 地域文化中的节庆活动主要反映了:A. 经济状况B. 社会结构C. 宗教信仰D. 历史传统7. 地域文化中的饮食习惯通常与下列哪项有关?A. 气候条件B. 地理环境C. 社会制度D. 政治体制8. 地域文化中的建筑风格通常反映了:A. 经济发展水平B. 社会文化背景C. 政治制度D. 科技发展水平9. 地域文化中的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等,主要体现了:A. 个人情感B. 社会风尚C. 历史变迁D. 宗教信仰10. 地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通常反映了:A. 个人经历B. 社会矛盾C. 历史事件D. 宗教教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 描述地域文化中的宗教信仰是如何影响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
4. 分析地域文化中的传统节日如何体现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地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2. 论述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保护措施。
以上题目涵盖了地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保护措施,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掌握地域文化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四川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

四川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以下是四川地域文化期末复习题的内容,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一、选择题1. 四川的简称是什么?A. 川B. 蜀C. 渝D. 黔答案:B2. 四川盆地的中心城市是哪一个?A. 成都B. 重庆C. 贵阳D. 昆明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四川的传统艺术?A. 川剧变脸B. 四川评书C. 四川剪纸D. 京剧答案:D二、填空题1. 四川的省会是______,也是四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答案:成都2. 四川的四大菜系之一是______,以其麻辣鲜香著称。
答案:川菜3. 四川的______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四川农业文明的象征。
答案:成都平原三、简答题1. 请简述四川的地理特点。
答案: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地形多样,有高原、盆地、山地等。
其中,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适宜农业发展。
2. 四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答案:四川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如乐山大佛、都江堰、峨眉山、三星堆遗址等,这些遗产不仅展现了四川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论述题1. 论述四川的民俗文化特色。
答案:四川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四川的春节有独特的“耍龙灯”、“舞狮子”等活动;四川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馆文化尤为突出;此外,四川的方言、川菜、川剧等都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四川的变脸艺术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答案:四川变脸艺术是川剧的一种特殊表演技巧,它通过快速变换面具来表现角色内心的变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变脸艺术不仅体现了四川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四川地域文化,加深对四川文化特色和历史遗产的了解。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地域文化期末复习资料第1题: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解放后)。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第2题:正确答案:正确贵州向北的旅游路线是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延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黔北旅游线。
第3题:黔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烤烟)。
A、苎麻B、芭蕉C、烤烟D、西瓜第4题: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
贵州境外东有张家界风景区、南有桂林山水、西有路南石林、北有长江三峡,旅游发展势头良好。
第5题:2023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共有56个民族成分。
其中,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18个民族为贵州的世居民族。
在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36.11%。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第6题:1949年11月28日,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新黔日报》正式出版发行。
第7题:从点上看,全省最低点是:黎平水口河出省处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第8题:下列矿产中,贵州2023年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重晶石、磷矿)。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第9题:黔东北最突出的农作物是下列(花生)。
A、花生B、芭蕉C、核桃D、柑橘第10题:贵州对外贸易中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下列:(化工产品、矿产品、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A、化工产品B、矿产品C、机械电子产品D、橡胶制品第11题:明初,元宵唱灯、跳灯、说书、唱书等娱乐形式以及地戏、花灯舞、傩舞等扎根贵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屯堡文化”。
第12题: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贵阳)。
A、遵义B、凯里C、贵阳D、都匀第13题:贵州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断探索符合贵州省情的发展道路,工业重点发展的消费品生产是:(卷烟、酿酒)A、土特产B、棉布C、卷烟D、酿酒第14题: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侗族大歌、苗族蜡染、茅台酒制作技艺)A、侗族大歌B、苗族蜡染C、茅台酒制作技艺D、彝文习俗。
法本-地域文化复习资料

中央电大-河南电大-地域文化复习资料-教学大纲中原文化概论1.什么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中原文化是产生与中原地区的区域文化,它是以河洛文化为核心,辐射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它是中原地区长期积淀的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凝合体。
中原文化的主要特点有:(1)根源性(2)核心性(3)丰富性(4)人为性(5)散播性2.简述农业文明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中原文化是一种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大陆文化,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原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以农业文明为纽带的中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主导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明清以后,随着中原政治经济核心地位的丧失和江南城市经济的繁荣,中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相对缓慢,但其基本精神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对一以贯之。
3.简述中原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1)确证古代中原文明的历史基础。
(2)传达中原文化精神的良好途径。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争强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教材。
(4)丰富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厚重素材。
(5)开发旅游资源,振兴地方经济的有效手段。
4.简述中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
中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奠基和主导性作用,同时也引导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中原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原文化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母体和主干。
换句话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在很对程度上是以中原文化为起点和核心,同时吸收和融汇其它文化而形成的。
第二章 1. 什么叫文化区域?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始于什么时期?文化区域是一个区域的人们依赖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地理环境,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区域形态。
我国文化区域的真正形成成始于我国的分封制时期。
2. 按照不同的条件,中原文化区域有哪些划分法?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崇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汉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题

地域文化(本)期末复习一、对错判断题1.浙江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
()2.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是浙江绍兴兰亭人。
()3.明代中叶,王阳明以“心学”改造儒学传统,反对据守经典,坚守人的主体精神。
()4.越王勾践在吴国受辱后返国,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最后消灭了吴国,称霸中原。
()5.位于金华浦江的上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稻米遗存,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稻作遗存。
()6.距今9000多年的河姆渡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7.良渚文化是史前著名的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8.早在良渚文化的钱山漾遗址中考古学者就发现了新石器时期的先民们已经用上了丝织品。
()9.萧山跨湖桥遗址发现的独木舟有8000多年的历史,有“中华第一舟”的称号。
()10.青田石,地质学称“叶蜡石”,是一种不耐高温的矿物。
()11.浙东史学派的开山鼻祖当首推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
()12.小说《春蚕》的作者茅盾先生是浙江富阳人。
()13.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
()14.人称浙商的鼻祖就是范蠡。
()15.西湖龙井茶经五百年的历史演变,成为绿茶皇后。
()16.浙江瓷器以黑釉瓷器制品闻名于世。
()17.唐宋时期,东阳木雕的发展达到了繁荣鼎盛阶段。
()18.湖州南浔的刘承干以经营丝业起家,他建起了私家藏书楼“嘉业堂”。
()19.南宋中期由吕祖谦开创的一个儒家学派叫“吕学”,也叫“婺学”。
()20.温州人称斗牛为“牛相操”或“操牛”。
()21.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古文明良渚文化距今约有7000多年。
()22.永嘉南渡又称衣冠南渡,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
()23.从晋到清末,浙江私人藏书楼有三家:天一阁、嘉业堂、八千卷楼。
()24.浙江安吉出产名茶玉蕊茶,这种茶属于绿茶的一种。
()25.八千年前先人制造的“中华第一舟”出土于余姚河姆渡。
()26.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余杭仓前人。
()27.大约在10万年前,古老的浙江大地上就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地域文化的特点?A. 多样性B. 稳定性B. 传承性D. 单一性2. 中国四大古文化之一的“河姆渡文化”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C. 珠江流域D. 辽河流域3. 地域文化的形成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A. 地理环境B. 历史背景C. 社会结构D. 所有以上因素4. 地域文化中的“民俗”包括哪些方面?A. 传统节日B. 民间艺术C. 民间信仰D. 所有以上因素5. 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促进旅游发展B. 增强民族认同感C. 丰富文化多样性D. 所有以上因素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范围内,由当地居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7.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_________的支持和_________的参与。
8. 地域文化中的_________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纽带。
9. 地域文化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在地域文化中,_________是体现一个地区特色的重要标志。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地域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
12. 简述地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3. 简述如何保护和传承地域文化。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地域文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15. 论述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与机遇。
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D4. D5. D二、填空题6. 地理环境、历史背景7. 政策、社会8. 传统9. 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比较研究10. 方言三、简答题11. 地域文化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文化背景,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1+1”期末复习套餐复习提纲一、课程性质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是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独立开设的一门开放教育所有本(专)科的全部专业搜必须选修的专业基础课。
2学分,课内学时36,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充分考虑山东地区开放教育学员的人文素养、专业属性、及培养目标的特点,着重总括齐鲁文化的内涵、表征及特质,探究齐鲁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揭示学习、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介绍、评析古代齐鲁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书画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成就地位,描述、开掘依存、传承于齐鲁大地的文化遗存、人文景观、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和民间技艺的外在形态、内在意蕴。
力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和审美技能,培养其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增进他们热爱山东、热爱家乡的自觉意识和乡土情感。
二、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论学习本章,要会解释齐文化、鲁文化及齐鲁文化,了解齐鲁文化发源、发展的自然地理特点。
了解齐鲁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了解齐、鲁文化的发源、流变轨迹,熟悉春秋时期齐文化圈、鲁文化圈形成的过程。
把握齐文化、鲁文化的不同特点。
了解齐鲁文化与秦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熟悉齐鲁文化与汉初黄老政治形成的因果。
把握齐鲁文化对汉武帝时期政治文化转型有何贡献。
了解什么是谶纬之学,以及道家向道教流变的过程。
把握齐、鲁文化走向交融并最终汇入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个主流文化的必然发展趋势,知晓研究齐鲁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齐鲁思想家了解孔子、孟子、墨子、邹衍的生平经历,把握孔子“礼”的实质、适用范围及实践标准。
熟悉仁与礼的辩证关系。
把握孟子性善论的内涵。
熟悉孟子仁政政治理想和大丈夫人格理想的内涵。
把握孟子民本思想。
熟悉墨子思想的核心:兼爱、非攻的内涵。
了解邹衍五德终始学说的内容。
了解体现邹衍的空间观念“大九州说”。
第三章齐鲁军事家了解齐鲁军事家及其军事思想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了解姜太公、司马穰苴的兵学成就。
熟悉《六韬》的思想内容。
把握孙武、孙膑的军事思想。
熟悉诸葛亮的军事成就。
了解檀道济的军事成就。
熟悉陈规的城防思想。
了解戚继光主要的抗倭事迹。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向以天、算、农、医最为发达,而山东古代科学家在这四门基础学科中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熟悉其中的代表性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了解鲁班、墨翟主要发明创造的成就。
熟悉刘徽《九章算术注》在中国筹算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把握《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的农业科学思想。
熟悉扁鹊对中医学发展的贡献。
了解甘德、何承天、薛凤祚在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
第五章齐鲁文学家了解左思的生平经历,熟悉《咏史》八首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了解刘勰的生平经历、思想意识,熟悉《文心雕龙》的分类、主要内容核心思想。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遭际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把握李清照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了解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事迹,把握辛弃疾词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了解李攀龙的生平经历,熟悉李攀龙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了解王士祯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熟悉王士祯“神韵说”的主要内容。
了解孔尚任的生平经历。
熟悉《桃花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熟悉蒲松龄的生平及思想意识。
把握《聊斋志异》的进步思想倾向和突出艺术特色。
了解蒲松龄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六章齐鲁书画家了解王羲之的家世、生平。
把握王羲之楷书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史上的重要地位。
把握王羲之行书代表作的主要艺术风格。
了解颜真卿的家世、生平、事迹。
把握颜真卿、行书、楷书代表作的主要风格特点。
熟悉李成山水画的主要绘画技法及在我国绘画史上的突出贡献。
会鉴赏《读碑窠石图》。
熟悉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题材性质及艺术成就。
了解邢侗的书法造诣及代表作特点。
了解崔子忠的生平、品格及绘画代表作。
第七章齐鲁文化遗存了解什么是文化遗存,熟悉齐鲁文化遗存的特点。
把握“大汶口文化”的概念,了解大汶口文化的类型、分期,熟悉大汶口文化的特征。
把握龙山文化的内涵,了解龙山文化的类型、分期,把握龙山文化的特征。
了解的修改年代、方位、规划及建筑特点。
了解齐国故城的方位及构成,熟悉齐国故城的规划建筑特点。
了解齐长城修筑的原因、年代、建筑结构和规模,把握齐长城的历史作用及文化价值。
把握摩崖石刻的概念。
举例说明山东。
地区留存的北朝主要摩崖石刻的名称、特点。
第八章齐鲁人文景观把握人文景观的概念。
了解三孔的主要景观建筑特点。
把握三孔的历史文化内涵。
熟知三孔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熟悉三孟的景观特点及历史文化内涵,了解三孟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了解颜庙的主要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及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把握武氏祠文化景观的主要内容,熟悉武氏祠的历史文化内涵。
了解苏禄王墓的历史成因及其历史文化内涵。
了解泰山的主要景观及其特点。
把握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熟知泰山文化景观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了解崂山景观概况,熟悉崂山文化景观的特点。
把握民俗的概念,把握齐鲁民间习俗的特点。
熟悉岁时民俗的概念。
了解齐鲁岁时民俗的由来、发展和主要内容,把握齐鲁岁时民俗的特点。
了解婚丧习俗的主要内容,把握齐鲁婚嫁习俗的文化特点。
了解齐鲁民间信仰习俗的主要内容,熟悉齐鲁民间信仰习俗的表现形式和主要特点。
熟悉我国生产习俗的主要内容、特点。
了解齐鲁生活习俗、居住习俗的主要内容、特点。
第十章齐鲁民间传说把握民间传说的概念。
熟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联系与区别。
了解民间传说的由来。
把握民间传说的特点。
熟悉民间传说的价值。
了解四大民间传说的故事梗概及文化意义。
了解崂山道士的传说、八仙过海的传说的由来及文化内涵。
熟悉董永的传说。
第十一章齐鲁民间艺术了解杨家埠年画的发展历程,把握杨家埠年画的题材特点及艺术表现形式。
了解潍坊风筝的传承、演化历史。
了解风筝的种类及制作工艺,熟悉潍坊风筝的审美特色。
了解山东地区几个有代表性的民间泥塑艺术。
熟悉山东地区民间剪纸的种类及特点。
熟悉山东黑陶的类别。
了解吕剧名称的由来,了解吕剧发展演化的历史,熟悉吕剧的剧目分类及角色行当,把握吕剧的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
了解山东快书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熟悉山东快书的主要流派,把握山东快书的艺术特点。
三、课程考核(一)考核对象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专)科所有开设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课程的学生,均在考核范围之内。
(二)考核依据主要依据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由李树志、张宇平主编的《齐鲁文化概论》(中央电大出版社,2011.8第一版)教材、“齐鲁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另外,在山东电大“电大在线”平台上发布的该课程的相关教学资源,尤其是复习意见及练习题,也应该做为学生平时学习及期末复习的重要参考。
(三)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均采用开卷方式进行。
1、形成性考核主要采用平时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
平时作业共四次,由山东电大统一安排布置;其他形式的考核内容和方式,由各市级电大自己安排并报省电大备案。
2、期末终结性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由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
考试形式采用纸质考试。
形成性考核的四次作业由山东电大按照课时安排统一布置,学生在专用答题本上独立完成后,交由本班(或教学点)的辅导教师统一批阅。
终结性考试在期末由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统一批阅。
五、试题类型与结构及分值考卷的卷面分数为100分。
试题类型有:填空题(约20分)、单项选择题(约10分)、名词解释(约20)、问答题(约50分)等。
四、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
4、鲁国的首都是。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其礼”,鲁国采取了“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
7、齐国威、宣之际,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是其根本。
13、“”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
为此他提出了“人性”的观点。
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流传于世。
21、司马穰苴“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22、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23、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采取“”的计谋,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
24、刘备在的建议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刘备称王图霸的方略。
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称为“”。
25、檀道济在与北魏军队交战时,粮草断绝。
他采用“”的办法,迷惑敌人,安然撤退。
26、《》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它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经过严格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来,战斗力强悍,被称为“”。
28、鲁班复姓,名般。
因为他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29、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问”、“”四诊法。
30、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曾做过世界上最早的实验,并且提出了精辟的解释。
31、甘德和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为后世统一的星官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2、石德发现了、金星在顺、逆行转换之间经历了停止不动的现象。
33、氾胜之在赵过代田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