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浙教版科学七下光学易错题(透镜)复习题
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学易错题(透镜)复习题(含答案)
三、透镜考点集训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4、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也只剩一半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均与实际相反11、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专题7 透镜及其应用 易错点(解析版)
专题7 透镜及其应用易错点易错点1 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不透彻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与发散,并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是否相交,而是看光线经过透镜后,与原来的传播方向相比是会聚还是发散一般延长入射光线到透镜的另一侧,如图1甲、乙所示,若通过透镜后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的延长线更靠近主光轴,则为会聚作用;反之,则为发散作用.【例题】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
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解析】从四束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是凸透镜。
;故选:C。
易错点2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易错1、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常用方法是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沿光线方向上下移动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即为焦点)为止,用刻度尺测出凸透镜到光点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部分同学操作常见的错误:0凸透镜没有正对着太阳光;@没有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2、在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已点燃)、凸透镜和光屏,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在同一高度上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①蜡烛在焦距以内②蜡烛在焦点上;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部分同学在分析上述现象时,容易错误地认为只是其中一个原因造成的.易错点2 不能灵活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同学们要牢记:(1)"1倍焦距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2时,成实像;us时,成虚像;u=时,不成像. (2)"2倍焦距分大小",u-2f是成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u2时,成缩小实像;fku<2时,成放大实像;u=2时,成等大实像.【例题】如果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在屏上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像,那么物体在凸透镜前15cm 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一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物体在凸透镜前能成倒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f<20cm <2f,所以凸透镜的焦距10cm<f<20cm。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7:凸透镜成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复习专题07:凸透镜成像一、单选题1.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为近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C. 甲为远视眼,可配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配戴凹透镜矫正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C. 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 将蜡烛移动到40 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3.“自拍杆”是部分旅行者的“神器”。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A. 增大像距B. 减小物距C. 减小人像的大小D. 减小取景范围4.某同学配戴近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种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同学不戴眼镜时看物体,像成在视网膜之前B. 该同学不戴眼镜时为了看清书本上的字应减小眼睛与书本的距离C. 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D.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B. 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C. 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D. 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总结的三个实验结论如表,其中正确的是( )A. 实验1B. 实验2C. 实验3D. 实验2和实验37.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A. 倒立、放大的像B. 倒立、缩小的像C. 正立、放大的像D. 正立、缩小的像8.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浙教版科学七下光学易错题复习题
三、透镜考点集训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4、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也只剩一半 B不可能成像 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 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均与实际相反11、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包含答案)
七下易错题整理:光的反射平面镜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2.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水银反光面的镜子3.某人手持边长为 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
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始终保持为 0.4m。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 6.0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 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这棵树的高度约为()A. 4.0m B. 4.5m C. 5.0m D.5.5m4.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凿壁借光B. 渔民叉鱼C.水中倒影D. 雨后彩虹6.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右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 A为激光笔, B、 C是平面镜, 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 D,当把重物 M放在台面 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D.平面镜 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7.如右上图漆黑的夜晚,用手电筒照在前方的小道上或平静的水面上,我们能够看清路面的状况,但却看不到水面上的光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
A.522 B.552 C.225 D.252
2.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
A.θ1=30º,θ2=30ºB.θ1=30º,θ2=60º
C.θ1=60º,θ2=30ºD.θ1=60º,θ2=60º
3.如图所示,两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互成直角,在镜前A点有一只没有数字的钟指示为3点,在A点的人向O点看()
A.看见9点的钟B.看见3点的钟C.能看见钟,但指针位置不正常D.根本看不见钟
4.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
5.如图所示是用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时选取的两个棋子A、B的大小应相同
B.茶色玻璃板的摆放应与方格纸纸面垂直
第1 页,共4 页。
浙教版科学七下 光学易错题(透镜)复习题(含答案)
三、透镜考点集训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4、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也只剩一半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均与实际相反11、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浙教版七下科学错题集
1.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15cm C.10cm D.5cm解:倒立缩小的像,u>2f即20cm>2f,10cm>f,答案D2.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A.掷实心球 B.助跑跳远 C.弯弓射箭 D.保持车距解:A、掷实心球时,人给球一个速度,球离开人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是利用了惯性;B、跳远之前先助跑,起跳后,由于惯性人在空中继续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就会跳得更远,是利用了惯性;C、射箭时,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箭离开弦后,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是利用了惯性;D、车辆行驶时速度很快,刹车后,由于惯性车不会立即停下来,会继续运动一段距离,车距太小容易追尾,保持车距是防止惯性造成的危害.故选D.3.可以用图象来表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解:(1)由甲图可知: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象来看,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由v=s t 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因此可知物体做匀速运动.v=s t =30m 6s =5m/s (2)由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由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m/s.(4)由丙图可知,: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故选B.4.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人的口腔通过咽鼓管与中耳相连,中耳中的鼓膜能接受声波刺激,可产生振动.“打呵欠”会影响鼓膜的振动.故A5.如图所示,放在M、N两水平桌面上的P、Q两物体,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质量一定大于Q的质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解:(1)物体P、Q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物体P、Q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5N、3N.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故D符合题意.(2)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P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M比桌面N粗糙造成的;可能是P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 和C不符合题意.(3)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6.利用分根、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花卉或果树的最主要的优点是()A.缩短植物的成熟时间 B.增强植物生活力C.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D.有利于大量繁殖新个体解:嫁接、扦插、分根没有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而结合,保留了亲代的优良性状。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重难点练习4光学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含答案解析】
光学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一、单选题1.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射B.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折射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播D. 经过定日镜后传播速度不变2.如图所示,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A. B. C. D.3.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
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第3题图第4题图A.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4.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
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
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亮向靠近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 小亮向靠近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 小亮向远离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 小亮向远离花朵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5.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 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 的半透明纸上,且a 大于b。
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B. 正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实像6.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A.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B.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中“明月”通过酒看到的月亮,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阴浓”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7.舞台上一位演员身穿白色上衣、红色裤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章光学之平⾯镜易错题整理(包含答案)七下易错题整理:光的反射平⾯镜练习(含答案)⼀、选择题1.⾬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下⾯的判断正确的是()A.迎着⽉光⾛时地上发亮处是⽔,背着⽉光⾛时地上暗处是⽔B.迎着⽉光⾛时地上暗处是⽔,背着⽉光⾛时地上发亮处是⽔C.迎着⽉光⾛或背着⽉光⾛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D.迎着⽉光⾛或背着⽉光⾛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2.如图是利⽤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最好在明亮的环境中进⾏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D.玻璃板应选择较厚且涂有⽔银反光⾯的镜⼦3.某⼈⼿持边长为 6cm的正⽅形平⾯镜测量⾝后⼀棵树的⾼度。
测量时保持镜⾯与地⾯垂直,镜⼦与眼睛的距离始终保持为0.4m。
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了 6.0m,发现⽤这个镜⼦长度的 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
这棵树的⾼度约为()A. 4.0m B. 4.5m C. 5.0m D.5.5m4.有⼀位同学在湖边拍了⼀张照⽚。
因为湖⽔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上⼗分相似。
下列⼏种⽅法中,哪⼀种不能⽤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真实景物暗⼀些B.倒影⽐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些C.倒影中⼈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5.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凿壁借光B. 渔民叉鱼C.⽔中倒影D. ⾬后彩虹6.把微⼩放⼤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种重要的⽅法.如右图是⼀种显⽰微⼩形变的装置. A为激光笔,B、 C是平⾯镜, P为台⾯,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 D,当把重物 M放在台⾯ P上时,台⾯将发⽣微⼩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平⾯镜 B上的⼊射⾓变⼩,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B.平⾯镜 B上的⼊射⾓变⼩,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C.平⾯镜 B上的⼊射⾓变⼤,光斑向 D点的左侧移动D.平⾯镜 B上的⼊射⾓变⼤,光斑向 D点的右侧移动7.如右上图漆⿊的夜晚,⽤⼿电筒照在前⽅的⼩道上或平静的⽔⾯上,我们能够看清路⾯的状况,但却看不到⽔⾯上的光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光学之平面镜易错题整理(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墙面上挂着标有“255”数字的牌子,在其相邻的一墙面上挂着一平面镜,地面上也放有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不可能看到的数字是().A.522 B.552 C.225 D.2522.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A.θ1=30º,θ2=30ºB.θ1=30º,θ2=60ºC.θ1=60º,θ2=30ºD.θ1=60º,θ2=60º3.如图所示,两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互成直角,在镜前A点有一只没有数字的钟指示为3点,在A点的人向O点看()A.看见9点的钟B.看见3点的钟C.能看见钟,但指针位置不正常D.根本看不见钟4.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5.如图所示是用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选取的两个棋子A、B的大小应相同B.茶色玻璃板的摆放应与方格纸纸面垂直C .若人的眼睛处于B 的位置,可以看到棋子A 的像D .若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应将棋子A 照亮6. 一个钟或表通过下列元件成像后,观察到的像中指针转动方向是顺时针的是( ) ①竖放的平面镜中看对面墙面上的钟 ②通过凸透镜看挂在二倍焦距外的钟 ③通过凸透镜看放在一倍焦距内的表 ④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成在光屏上的钟A .②B .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7. 一个同学从平面镜中看到电子显示屏显示着的字样,实际上屏幕上是显示:( )A .。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专题复习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复习例题1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例题2 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cm B.30cm C.60cm D.80cm例题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置于透镜前30cm处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放大清晰的像,现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A.无法成像 B.呈现正立、放大的像C.呈现倒立、放大的像 D.呈现倒立、缩小的像例题4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 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例题5 如图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知()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D.当物距u=15cm时成的缩小的像二、应用1. 照相机原理:当u>2f,f<v<="">例题6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例题7 (多选)如图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C.要使底板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前伸就可以D.要在底板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2倍焦距例题8 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 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例题9 小翔周末与兴趣小组一起去参加活动,在用手机给同学们拍合影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占满手机取景显示画面,但左边的小明没有在画面中完整出现,为了让他也完全拍进照片,应该怎样调整()A.手机远离同学 B.手机靠近同学C.手机适当向左移 D.手机适当向右移例题10 我市某市组织学生到长沙世界之窗春游,小明同学用照相机为另一同学拍全身照时,不小心让一滴泥水溅在了照相机镜头的上半部分,则他所拍出的照片()A.不能看到人的头部B.不能看到人的脚C.不能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D.可以看到所拍同学的全身像,但像会变暗一些2. 投影仪/幻灯机原理:当f<u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例题11 小明用若干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R”的发光物体,与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图甲),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发光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乙中的()A.A B.B C.C D.D例题1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3. 放大镜原理: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p="">例题13 夏天的早晨,树叶上常常会有一些露珠,透过露珠看树叶,叶脉会变大,而且更清晰,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种情形下,叶脉应位于“放大镜”的()A.焦距以内 B.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C.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以外例题14 通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如果放大镜向书渐渐靠近,那么我们看到的字符()A.越来越小 B.越来越大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例题15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B.小亮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C.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虚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花朵之间D.小亮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实像,像的位置在放大镜与小亮眼睛之间4. 眼睛人的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019-2020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6节 透镜和视觉复习巩固第七篇
程序<td colspan="2">提出问题﹣﹣猜想﹣﹣______﹣﹣得出结论问题讨论<td colspan="2">将实验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将蜡烛放在b处时,发现像成在图中70cm处,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tbody></table>
""
取下光屏,眼睛在光具座的右端向左观察,能看到____(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烛焰缩小的像
B、烛焰放大的像
C、一个光斑
【答案】:
【解析】:
小明组在做“探究凸透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焦距f=5cm。
其中明显需要调整的器材是______。
调整后将蜡烛向右移动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移动后小明观察到光屏上呈现出烛焰倒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答案】:
【解析】:
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不能在水中传播
B、近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
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D、路灯下的人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答案】:
【解析】: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______24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缩小的实像。
【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2.6 透镜和视觉专题复习练习 (无答案)
透镜和视觉专题练习1 2 .下列光学元件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一组的是A.凸面镜、凹面镜B.凸透镜、凹透镜C.凸透镜、凹面镜 . 晴朗的夏天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阐述正确的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容易透过阳光C.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下列光学元件运用正确的是 ( ) D.凸面镜、凹透镜)3 () 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能让近视眼看清远处的物体 4 .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小华做实验时,拿起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透过烧瓶看到了讲台上老师倒立缩小的像。
下列光学器材中,与上述现 (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5 象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 C.投影仪 D.照相机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对发散光没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C.实像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上D.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集邮爱好者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邮票的画面,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他看到的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 7 8 ) 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 ).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侧某一位置时,在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镜的位置不变,把)1 0.当物体距离凸透镜 8cm 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1)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1 2.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为 9 厘米,倒放的幻灯片在银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若调节镜头的位置,使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缩短为 4 厘米时,则银幕上将出现 (A.不能成像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成清晰的正立、放大的像 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 24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 )D.成模糊的正立、放大的像 1 小的实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 12cm B.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像C.只将凸透镜向左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前放置近视眼镜1 4.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2 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 l 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放大镜1有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这就是( )11 7.七年级的李刚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正常看书看得清”。
浙教版七年级下凸透镜及其成像规律眼专题复习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1.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①形状: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对光的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①形状: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②对光的作用:对光有发散作用。
2.透镜中的几个概念(1)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折射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O:光线通过主光轴上某一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后会聚(或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相交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4)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注意:(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指从凸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偏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变收缩。
不能将会聚作用理解为射出的光线一定是会聚的,交于一点。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指从透镜射出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3)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外一侧放一光屏,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为止,测出这一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焦距。
凸透镜凸度越大,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焦距越小(4)三条特殊光线:练练手吧年轻人1、2、(二)生活中透镜1、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部的胶片用以记录物体的像,快门的作用是控制曝光时间,光圈的作用是控制进光量,调焦环用以调节镜头到胶片之间的距离。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离镜头越远,所成的像越小,物体离镜头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3)调节使底片上的像更大些:减小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物距),增大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像距)。
使底片上的像更小些:增大物体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增大物距),减小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即减小像距)。
(4)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的还有摄影机、视频设备等。
2、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的像成在屏幕上,镜头上方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透镜考点集训1、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D)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上的热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2、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空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 C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3、小方在照毕业像时,摄影师第一次试镜头发现两边的学生没有全部摄入,则摄影师(C)A.只需将照相机向远离被照者移动B.只需将照相机向靠近照相者移动C.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里缩D.在照相机远离被照者的同时,将镜头向外伸4、在凸透镜成像时,若用一张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像也只剩一半B不可能成像C仍能成像,只是变暗一些D仍能成像,只是像上有暗斑5、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的眼镜,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A )A.是远视眼B.是近视眼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6、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C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A)A.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B. 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C.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D. 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10、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拍出镜中的人物,结果( C )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B、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而且和直接对着人拍摄没有区别C、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左右与实际相反D、他能拍出平面镜中的人物,但底片上所成像的上下、左右均与实际相反11、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C)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12.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D)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②如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左上方,应将光屏向右下方移动;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1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C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14、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D)A.凸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D.凹透镜(第14题)(第15题)15、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16、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抽水(填“注水”或“抽水”)17.如图所示光具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CDF ,属于凹透镜的有 EG 。
18.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在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而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凹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处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变化情况是先变细后变粗。
解答:解:(1)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3)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光电鼠标中的凸透镜成像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并被反射加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图.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漫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2)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倒立(倒立/正立)、缩小(放大/缩小)的实(实/虚)像,这和照相机成像原理是一样的.(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前(前/后)移动.(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上/下)方,而且所成的像变小(变大/不变/变小).20、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烛焰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
(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5)实验还发现,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上移/下移/不动),将透镜(上移/下移)可以使像回到原来位置,若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和原来相比,变化是答案:(1)会聚;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靠近;变小(4)像距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比较固定,像距确认需要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容易因个人因素出现误差。
(5)上移下移形状不变,亮度变暗21、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___cm,并推算出焦距为(选填字母).A.f<15cm B.15cm<f<20cm C.f>30cm(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答案为:(1)倒立缩小实像;(2)照相机;(3)40 ;B (4)仍然成像.22.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23、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薇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离”)透镜方向移动.答案为:(1)正立、放大的虚像;(2)远离;(3)4;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时不成像.2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