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考要求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分布,以洪涝、干旱、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出现的各类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1)西北、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2)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3)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4)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5)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6)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等。
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及产生原因[方法技巧]图示法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地域差异读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上图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看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等,台风主要发生在地区,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解析本题以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图考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我国自然灾害总体呈现四大特点: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大气环流等自然背景,再加上人口众多、社会经济活动频繁,决定了我国的自然灾害呈现上述特点。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我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灾害地理特点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力量所导致的灾害事件。
由于中国位于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包括地质构造复杂、气候多样、地形变化剧烈等因素,导致了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地理特点。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主要由于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泛滥、雨水过多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情况所引起。
长江、黄河和淮河流经多个省份,其中尤以四川、湖南、浙江、河南等地更为频繁。
洪涝灾害不仅对农业造成重大影响,还对城市造成严重破坏,损失巨大。
二、地震灾害地震灾害是中国的另一个常见自然灾害,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中国的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地区和台湾等地。
其中最严重的地震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
三、台风灾害台风灾害主要影响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
台风带来的狂风和豪雨对当地的农作物、建筑和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福建、广东、浙江等省份是台风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台风的频率和强度在近年来有所增加,对中国的影响也愈发严重。
四、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干旱导致土地水分不足,农作物生长受阻,牲畜缺水,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中国西北地区的地势高、气候干燥,加之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干旱灾害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逐渐增加。
五、滑坡与泥石流灾害由于中国地势复杂,包括高山、丘陵、河流等地形,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
滑坡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土地下滑导致房屋和道路的破坏,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植被稀疏的山区,雨水冲刷土壤形成泥石流,造成山洪、堰塞湖溃坝、村庄毁灭等后果。
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是滑坡与泥石流灾害最为频繁和严重的地区。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
地震1.成因:中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的北东边界,构造断裂活动强烈。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
2.分布: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3.危害: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
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4.措施:加强地质勘探,做好监测预报;建立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宣传地震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
滑坡泥石流1.成因: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
泥石流——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分布: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集中于西南地区,由于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故岩石破坏,且地形起伏大,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故导致滑坡、泥石流多发.3.危害: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附近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崩塌,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滑坡除给人类造成上述几方面的主要危害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公路、铁路、河运及海洋工程方面也经济造成很大危害.并且除直接危害人类外,还常常产生一些次生灾害间接危害人类.泥石流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它对人类的危害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对居民点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2、对公路、铁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有时泥石流汇入河流,引起河道大幅度变迁,间接毁坏公路、铁路及其他构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线,造成巨大经济损失.3、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4.措施:防预滑坡的主要措施——①排水:应设置排水沟以防止地面水浸入滑坡地段,必要时尚应采取防渗措施.在地下水影响较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地质条件,设置地下排水工程;②支挡:根据滑坡推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可选用重力式抗滑挡墙、阻滑桩及其他抗滑结构.抗滑挡墙的基底及阻滑桩的桩端应埋置于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土(岩)层中.必要时,应验算墙顶以上的土(岩)体从墙顶滑出的可能性;③卸载:在保证卸载区上方及两侧岩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滑体主动区卸载,但不得在滑体被动区卸载;④反压:在滑体的阻滑区段增加竖向荷载以提高滑体的阻滑安全系数.防预泥石流的主要措施——①选择良好的居住地,建造抗灾度高的房子;②做一些预防泥石流的工程设施,例如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排泄沟、导流堤、急流槽、渡槽、拦砂坝、储淤场、截流工程等;③植树造林,主要方法是封山育林,停耕还林,固结表土,保持水土,降低泥石流发生几率与规模.洪水1.成因:(一)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降水量的多少,雨季的长短、降水强度的大小.2、地形因素:河流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排水不畅.3、位置因素:河流上游的水大量汇流到河流中下游地区,中下游水量太大,易发洪水.4、河流因素:河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干流水量大;一些河段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水灾害.(二)人为因素1、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在湖泊中,湖泊变浅,蓄洪能力下降,易发洪水.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易发洪水.3、河堤年久失修,分洪、蓄洪工程不足.2.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暴雨洪水),我国的华北平原(暴雨洪水)、东北平原(融雪洪水)、四川盆地(暴雨洪水)及珠江流域(暴雨洪水)洪水灾害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西部自然灾害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地内蒙古高原藏北高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①旱灾和涝灾: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
②滑坡、泥石流灾害: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两对关系: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知识点
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知识点中国的主要⾃然灾害第⼀节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地震的分布与危害1、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喜马拉雅地震带③华北地震带④东南沿海地震带⑤南北地震带⑥西北地震带⑦青藏⾼原地震带⑧滇西地震带东经105度是我国地质构造的东西分界线2、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①分布范围⼴------⾥⽒6级以上地震⼤部分省区都发⽣过;②地震频率⾼,强度⼤-------20世纪平均每年发⽣⼀次⾥⽒7级以上地震;③地震震源浅,危害⼤--------浅源地震,破坏严重3.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及成因: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
地壳活动强烈。
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流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泥⽯流的分布与危害1.概念:泥⽯流是⼭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砂、⽯块以⾄巨⼤砾⽯,破坏⼒极强。
2.分布:云南西北和东北⼭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区﹑⽢肃省南部⽩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地和西藏⾃治区喜马拉雅⼭3.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道路,对⼈民的⽣命财产﹑⽣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危害。
4. 产⽣的条件:地形: 崎岖的⼭区,沟⾕上游有坡度较⼤的汇⽔⾯积;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的地区;物质条件:地表岩层破碎,⼭坡为松散⼟层或厚层风化物所覆盖;⽔流条件:暴⾬强度⼤,或在⾼⼭地带有多量融雪、融冰⽔的活动;植被条件:稀疏;⼈为因素:⼭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三、滑坡的分布与危害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体,在重⼒的作⽤下,沿⼀定的滑坡⾯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及黄⼟⾼原和秦巴⼭区3.危害:掩埋房屋,造成⼈畜伤亡;摧毁城镇﹑⼯⼚﹑矿⼭;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地﹑森林﹑植被等4.发⽣的条件 : 地下⽔丰富和坡⾯有积⽔的地⽅,特别是连续性降⾬后,有⼤量⾬⽔下渗时,滑坡容易发⽣;地⾯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浸湿后发⽣软化;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节理⾯及岩层⾯是天然的软弱⾯,尤其在断层⾯或岩层内夹有粘⼟层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斜坡坡度⼀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作⽤下主要表现为崩落;风化作⽤、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蓄⽔灌溉,坡⾯植被的破坏,都能诱发滑坡的发⽣。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精品文档
14
东北地区灾情居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绝对灾情 指数高于西北、华北地区,以旱灾和风雹灾害为 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是仅次于内蒙古的 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省份,黑龙江是仅次于内蒙 古的全国风雹灾害受灾最严重的省份。 西北地区是全国灾情较轻的区域,绝对灾情指数 仅高于华北地区。陕西省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 害受灾较重,新疆风雹灾害受灾较重。
作业2:
阐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对我国而 言,可采取哪些减灾措施促进经济社会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
1
我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灾害 带)的交汇处,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 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我 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 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 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12
西南地区灾情仅次于华中,也是全国灾情
最为严重的区域,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 旱灾、地震和风雹灾害为主。四川是全国 洪涝( 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是全国风雹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同时两省也是全国旱灾严重受灾的地区。
13
华东地区是全国灾情较为严重的区域,绝对灾情 指数仅次于华中和西南地区,以洪涝( 滑坡、泥 石流) 和台风灾害为主。安徽是全国洪涝( 滑坡、 泥石流) 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福建 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两个省份。 华南地区灾情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以台风灾害 为主。广东是全国台风灾害最严重的 3 个省份之 一,海南、广西位居全国台风灾害较为严重的地 区。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 4.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活动】
3.分布范围广
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 春秋季的干旱 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 夏季的暴雨、洪涝 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东北和西南林区: 地震 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 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青藏高寒地区: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频发→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的发生→ 滑坡、泥石流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2.频率高: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震等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 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 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 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 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 %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 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 严重的地区。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 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 年有之。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 灾害5.8次,登陆台风7.0个,低温冻害2.5次,7级以上 地震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7次,较大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 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万公顷,草原虫 鼠害每年发生2000万公顷,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度。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 呈增长趋势,如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 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课件
并解释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我国寒潮发生频次的变化规律是 呈波动起伏。第(2)题,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 季节,农作物受灾影响最大。第(3)题,读图即可判断;寒潮是 冷空气的快速移动形成的,频次越高,冷空气活动越频繁,气 温越低。 答案:(1)C (2)D (3)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 温度低的年 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
我国主要的地质、地貌灾害 1.地震
分布范围广 (1)特点 频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2)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 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分布不均,分为西部地震带和东部地震带 (3)分布
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2.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
分布
4.台风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至少在26℃ 以上)
(1)形成条件 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 动力条件: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 升,水平方向上受强烈地转偏向力作用 时间:每年的5~10月,尤以7~9月最
(2)时空特点 多(夏秋季节) 空间:东南沿海,势力强时也影响到北方 甚至内陆
(3)危害: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4)登陆路径。
【知识拓展】华北地区多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
4.(2012·衡阳模拟)下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区域寒潮次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从西北向东南递减
B.从西北向东南增加
C.从西向东递减
D.从西向东增加
(2)寒潮来临时,我国北方农民常用熏烟办法防寒,保护农作物,
原因是( )
A.烟雾可以阻止寒潮前进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区域分布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实战演练|
本题为2015年山东高考题,与今天答题模板给出的方法相关,希望同平哥一起完成这道题目,并熟练运用今天模板的知识。
1.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所发生的滑移地质现象。
读下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明最容易发生滑坡的条件。
(2)为防止该区域滑坡的发生,请提出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2)岩土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试题解构】
第(1)题,据图可得出正确结论。
左图从坡度与滑坡面积关系、右图从土质与滑坡关系进行分析。
图中信息可判断坡度15°左右滑坡的可能性最大;沙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第(2)题,应对该区域滑坡多发的措施有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加固稳定变形土体等工程措施,以及加强监测与预警预报、加强宣传教育等非工程措施。
地理 中图版 选修5 灾害地理 2.1 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案例② 台湾岛" 案例②—台湾岛"921"南投地震 南投地震
1999年9月21日凌晨,南投县发生 .6级大地震, 年 月 日凌晨 南投县发生7. 级大地震 日凌晨, 级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 震源深度 千米左右,重灾区在日月潭地区.这是 千米左右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 台湾岛近百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地震.该区有许多活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整个灾区 断层,导致断层沿线地区遭遇灾难性破坏. 死亡2 死亡 329人,伤8 722人,失踪 人,倒塌各种建 人 人 失踪39人 筑9 909栋,严重破坏 575栋,受灾人口 栋 严重破坏7 栋 受灾人口250万,灾 万 民32万,财产损失92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万 财产损失 亿美元.此次地震还波及福建, 亿美元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广东,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区.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105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 故地震较少. 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 46% 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旱灾——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地震灾害——台湾、华北、西北、西南泥石流、滑坡——西南台风——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华北——旱涝、地震华东、华南——台风、旱涝西北——风沙、地震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东北——旱涝、低温灾害2. 主要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中国正好位于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全球多种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发生,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我国灾种多、灾次频的原因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概括.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强弱、位置移动的快慢导致了我国不同地区频繁交替的旱涝灾害.将这些影响灾害形成的因素与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地区对应起来,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从夏季风的推进和锋面雨带的推移两个方面解释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震主要发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板块活动地区;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影响方面解释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西南区;从纬度与气候方面分析低温冷害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从海陆位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来解释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2)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我国东部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都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农业灾情区域分布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气候、地形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土地类型耕地面积大草原广阔农业部门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畜牧业经营方式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靠天养畜主要受灾灾种洪涝、干旱、冷冻、风雹雪灾、旱灾、虫灾风险农业灾害风险大牧业灾害风险大灾情表现农作物受灾面积等牲畜掉膘、死亡(3)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3.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4.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5.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①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②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③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④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同一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地域分异原因旱灾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震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滑坡、泥石流西南为多发区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低温冷害东北地区为多发区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台风东南沿海为多发区濒临西北太平洋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的影响: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
高考地理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复杂性,中国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了解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国的自然灾害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震地震是指地球在地壳运动中释放出的能量,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区域,地震频发。
最早中国史书中记录的地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71年,是目前世界上最早记录的一次地震。
中国的地震活跃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北方、东南沿海以及西南地区。
二、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由于降雨过多、河流漫溢或水库泄洪等原因,导致地区内部或周边地区的水淹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广、频发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
三、旱灾旱灾是指由于长期缺水或降雨明显偏少而导致的灾害。
中国地域广阔,旱灾分布较为普遍。
旱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严重影响。
我国南方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区,以及西北的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常常受到旱灾的威胁。
四、台风灾害台风是指海洋中形成的热带风暴,具有极强的风力和降水能力。
中国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的侵袭,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较为频繁。
台风灾害不仅对沿海城市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造成严重破坏,还给渔业、农业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五、风沙灾害风沙灾害是指沙尘暴、沙漠化等自然现象造成的灾害。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沙漠化、退化草地等问题比较突出,风沙灾害尤为突出。
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河南的三门峡地区等都是风沙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
六、雪灾雪灾主要是指大规模降雪导致的交通瘫痪、房屋倒塌等灾害。
中国的雪灾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高原地带。
特别是东北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经常遭受大规模降雪和严寒天气的袭击。
七、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是指由于雨水、冰雪融化或地震等原因,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
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预防对策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域广阔,气候复杂多样,因此自然灾害频发。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中国的自然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总结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地带,地势平坦,易受台风、洪涝和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而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势陡峭,易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困扰。
南方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大,多遭受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
北方地区则气候干旱,容易引发沙尘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
针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加强地质灾害的预防。
在山区和高原地区,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建立灾害遥感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
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合理规划山区土地利用,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其次,加强防洪工作。
对于易发洪涝的地区,应建设防洪堤坝和河道整治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警并组织疏散。
此外,还应加强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防范,严格控制沿海城市扩张,加强海岸带生态修复,提高抗台风和海啸的能力。
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加强自然灾害防治的统筹规划。
各级政府要加强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和领导,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
加强自然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灾害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防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防灾救灾专业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为了预防自然灾害,我们应加强地质灾害防范、防洪工作和海岸带防护工作。
同时,中央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加强人才培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的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致灾特点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 壳运动,以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
自然灾害的 地域分异
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 旱灾多发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 地震多发生在:台湾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滑坡、泥石流集中在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低温冷害 东南沿海:台风
.
.
.
.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
讨论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 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黑河
西 北 部
灾种:雪灾、旱灾、虫灾
洪涝、干旱、冷冻度大,
.
.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
读图观察:
我国西部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受雪灾、 旱灾、虫灾等影响,使得牧业灾情较严重
.
.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 主要集中在东部。
.
.
问题:
农作物 成灾面积与 播种面积有 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 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雪灾、旱灾、虫灾
农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
牧业灾害风险大 牲畜掉膘、死亡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中国重 大自然灾害 的地域分布 有何特征?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 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 分布比较稀疏。
.
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地域分异
原因
旱灾 洪涝 地震
滑坡、 泥石流 低温冷害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原为多发区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提示
1、什么是自然灾害的点位? 2、中国自然灾害在种类和发生频率方面有 何特点? 3、中国自然灾害在灾情上有何特点? 4、中国自然灾害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
.
①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 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 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
以种植业为主、
东
灾情主要表现为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
南
牲畜灾情。
部
腾冲
灾情严重
.
我国东、西部孕灾环境、受灾体、主要 灾种和农业灾情的差异
气候、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营 方式 主要受灾灾 种 风险 灾情表现
东部地区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 陵 耕地面积大
种植业为主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 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发区
濒临西北太平洋
.
二、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 腾冲画一条人口界线,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 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东部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受洪涝、干 旱、冷冻、风雹等灾害的影响,使种植业灾情严重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 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 害带
.
对工农业生产 的影响
思考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 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 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 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 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 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 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 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实力的大小、
淮海平原为多发区
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湾省、华北、西北、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
西南为多发区
区位于地中海---希玛拉雅地震带上;华北、
西北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西南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 降水历时长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自然灾害为主
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
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