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概论(含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练习题3及答案)第三部分(下篇第1-3章)一、名词解释 1、总供给p.133 2、总需求p.133 3、国民生产总值p.137 4、国内生产总值p.138 5、国民收入p.138 6、消费函数p.141 7、储蓄函数p.142 8、乘数效应p.144 9、投资乘数p.144 10、自愿失业p.149 11、非自愿失业p.150 12、充分就业p.150 13、摩擦性失业p.151 14、结构性失业p.151 15、周期性失业p.151 16、通货膨胀p.153 17、经济周期p.160 18、经济增长p.16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B)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D)A.今年的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4、下列哪一项计入GDP?(D)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材;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
5、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D)。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建造一座住宅;C.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以上都是。
6、在一个由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A)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7、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B)A.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中国经济概论2

《综合测验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集约型经济增长()。
A.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B.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C.是中国过去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D.会使环境状况恶化*** 2.关于“经济体制”,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组织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制度B.在一种经济制度下可以有若干种经济体制C.经济体制等同于经济制度D.经济体制的好坏可以决定效率的高低** 3.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B.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C.经济依靠行政命令推动D.政府是经济活动的主体* 4.现代化部门是指()。
A.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B.生产的动机是为了使用价值C.商品率很低,产品很少在市场上出售D.以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工业生产部门** 5.下列对工业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机器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B.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由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C.一个国家的第一产业创造的GDP在整个GDP中占优势D.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6.农业剩余是指()。
A.农业部门为农业部门提供的全部产品B.农业部门为非农业部门提供的剩余产品C.农业部门为农业部门提供的剩余产品D.农业部门为非农业部门提供的全部产品** 7.不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有()。
A.劳动力贡献B.原料贡献C.市场贡献D.资本贡献** 8.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承包制 B.实行租赁制C.实行股份制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外商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根本不同之处是()。
A.投资方式和分享收益、分担风险的形式不同B.合作的国家和企业不同C.企业管理方式不同D.合作双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不同** 10.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是指:A.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案B. 做出选择时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C. 做出选择时所需支付的现金成本D. 做出选择时所需支付的时间成本2. 以下哪项不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A. 自由竞争B. 价格机制C. 政府干预D. 私有产权3.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描述的是:A.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B.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逐渐减少D.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价格逐渐减少4. 供需曲线的交点表示:A. 市场失衡B. 市场均衡C. 政府定价D. 垄断定价5. 以下哪个不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价格稳定B. 充分就业C. 经济增长D. 个体收入最大化6.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不包括:A. 利率政策B. 公开市场操作C. 财政支出D. 存款准备金率7. 通货膨胀是指:A. 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B. 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升C. 经济产出持续增长D. 失业率持续下降8. 以下哪项是财政政策的直接结果?A.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B. 利率水平的变化C. 政府预算赤字D. 私人投资的增加9. 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特征是:A. 生产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B. 生产增长加快,失业率下降C. 一般物价水平下降,企业利润减少D. 经济出现负增长,市场信心低迷10. 国际贸易中,比较优势理论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大卫·李嘉图C.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D.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 描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及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3. 解释外部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负面外部性的实例。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某商品的价格从10元下降到8元,消费者购买数量从100个增加到120个。
中国经济概论多选题

《综合测验题》(一)1.下列对与“经济增长”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C.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D.经济增长有两种方式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经济主体具有强烈的追求利润的冲动B.经济主体有权自主经营并自负盈亏C.市场经济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D.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3.城市化是指()。
A.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向城市和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B.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现象C.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将变为农村人口D.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变为城市人口4.农业部门的资本贡献是指()。
A.农业剩余的净流出B.从农业剩余中减去农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数额剩余部分C.农业部门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价值总和D.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购买的工业品价值总和5.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与依法破产的最大区别在于()。
A.政策性破产时全部资产首先用于安置失业和下岗职工,而不是清偿银行债务B.政策性破产时债权人的利益将得到优先照顾C.政策性破产意味着最终都讲由国家财政承担责任D.政策性破产是国家支持国企政策的优惠政策1.ACD 2.ABCD 3.ABD 4.AB 5.ACD6.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
A.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B.已经成为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C.已经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D.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7.失业依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自愿性失业 D.非自愿性失业8.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A.市场经济存在着分配性失灵B.经济转轨过程中政策与制度的不完善C.存在着行业垄断D.职工工资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严重下降和再分配不够合理9.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是指()。
A.利用累进的所得税缩小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B.校正市场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悬殊C.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劫富济贫D.政府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10.企业债券包括()。
中国经济概论(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经济概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期末试题将从复习题中抽取。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占10-30% 多项选择占20-40% 判断题占40-60%期末复习思考题(含标准答案)一.判断题(正确填A,错误填B )1.中国建国初期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体系。
()2.中国改革后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远远大于改革前取得的成就。
( )3.中国应该在202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A )4.计划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是由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向和数量。
()5.双轨制是计划经济通向市场经济的桥梁。
( A )6.市场经济是自主型经济,因此政府的作用将逐渐完全退出市场。
()7.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资源的稀缺性只存在于市场经济中。
()8.未来数十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不断提高。
( )9.改革前集体经济中的农民具有劳动积极性。
()10.中国国有企业将从所有行业中完全退出。
()11.中国目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的国家。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3.由于中国粮食生产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应立足于国际市场解决粮食问题。
()14.市场经济是完美无缺的经济。
()15. 自然增长率等于死亡率减去出生率的差额。
()16.城镇登记失业率等于全社会的失业率。
()17.平等的含义之一是等量劳动应该获得等量报酬。
()18.中国的财政收入与世界各国一样是以税收为主体。
()19.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20.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数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政府发出了控制经济过热的信号。
()21.改革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开放型国家。
( )22..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时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晚了近200年。
()2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农业作为突破口的。
()24.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
中国经济概论1

《综合测验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D.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其他合基础* 2.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A.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有转折性意义** 3.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4.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A.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B.一个社会内部只存在着经济不发达部分和传统经济部门C.一个社会内部只存在着经济发达部分和现代经济部门D.二元经济结构只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特点*** 5.下列哪项不是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
A.产业结构由农业占优势比重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工业结构不断发生优化变化C.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D.在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和创造的GDP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6.城市化滞后,将会()。
A.导致农村人口偏多,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第二产业发展困难C.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善D.促进城市人口向城乡郊区转移* 7.不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制度是()。
A.国有制企业B.个人业主制企业C.合伙制企业D.公司制企业* 8.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畅销,价格上涨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的商品()。
经济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资源的配置B. 资源的创造C. 资源的分配D. 资源的消耗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自由竞争B. 政府干预C. 价格机制D. 供求关系答案:B3.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是由哪位经济学家提出的?()A. 亚当·斯密B. 卡尔·马克思C. 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D. 弗朗西斯·埃奇沃斯答案:D4.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是()A. 价格接受者B. 价格制定者C. 利润最大化者D. 成本最小化者答案:A5. 根据机会成本的概念,以下哪项不是个人或企业面临的选择?()A. 选择工作B. 选择教育C. 选择娱乐D. 选择休息答案:D6. 以下哪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利率调整B. 公开市场操作C. 法定准备金率调整D. 直接投资答案:D7.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 贸易自由化B. 资本流动C. 技术转移D. 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答案:D8. 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共物品的特性?()A. 非排他性B. 非竞争性C. 私人提供D. 社会共享答案:C9.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产权界定清晰且交易成本为零,那么()A. 资源配置将达到最优B. 无论产权如何分配,资源配置都将达到最优C. 资源配置将无法达到最优D. 产权分配将影响资源配置答案:B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A. 商品价格B. 消费者收入C. 消费者偏好D. 商品的生产成本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供给?()A. 生产成本B. 生产技术C. 消费者收入D. 生产者预期答案:A, B, D12. 在经济学中,市场失灵可能由以下哪些原因引起?()A. 垄断B. 公共物品C. 外部性D. 政府干预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充分就业B. 价格稳定C. 经济增长D. 国际收支平衡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A. 利率差异B. 政治稳定性C. 贸易平衡D. 投机行为答案:A, B, C, D15. 下列哪些属于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的目的?()A. 了解消费者需求B. 预测市场趋势C. 制定营销策略D. 提高生产效率答案:A, B, 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中国经济概论6

《综合测验题》(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不属于市场经济建立的三个基本前提条件是()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B.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C.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D.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2.中共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会议是()。
A.十五大 B.十六大C.十七大 D.十六届三中全会*3.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创立者是()。
A.埃奇沃斯 B.希克斯C.刘易斯 D.凯恩斯* 4.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A.政府政策扶持以“剪刀差”形式支持其发展B.人口集中和生态破坏产生严重“城市病”现象C.在国民经济中比重逐渐降低D.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同一性*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出现在()。
A.安徽绩溪 B.四川隆昌C.安徽凤阳 D.贵州毕节* 6.农业资本依靠市场转移的三个条件不包括()。
A.必须有市场剩余 B.必须有完善的市场机制C.农民必须是净储蓄者 D.必须有农业净储蓄或资本流出* 7.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
A.通过股份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B.走新型工业化道路C.建立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分配格局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
A.未来数十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不断提高B.中国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C.目前中国存在城乡结构严重失衡的情况D.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自然而然的结果* 9.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实际工资低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就叫做()。
A.自愿失业 B.摩擦性失业C.非自愿失业 D.结构性失业* 10.建立个人账户,由雇主和个人共同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福利模式是()。
A.美国模式B.英国模式C.瑞典模式D.新加坡模式* 11.国家在法律和政策范围内,在住宅、卫生、教育等向全体公民普遍提供资金资助和优惠服务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叫做()。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2.把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教育、文化等方面以使自己的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消费结构是()。
经济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的稀缺性B. 生产什么C. 如何生产D. 产品如何分配E. 经济增长答案:E2. 以下哪一项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A. 个体经济行为B. 企业决策C. 市场结构D. 国际贸易E. 价格机制答案:D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增加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增加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减少D.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总效用减少E.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不变答案:C4.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产品同质化B. 买卖双方众多C. 完全信息D. 企业有市场定价权E. 自由进出市场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A. 国民收入B. 通货膨胀C. 失业率D. 企业生产成本E. 经济增长答案:D6. 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 增加税收B. 减少政府支出C. 增加政府支出D. 提高利率答案:C7. 货币乘数效应是指:A. 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增加B. 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总需求减少C. 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总需求减少D. 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总需求增加E.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答案:A8. 以下哪一项不是货币政策工具?A. 调整利率B. 公开市场操作C.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D. 财政补贴答案:D9. 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A. 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B.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C. 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D. 通货膨胀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E. 失业率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答案:A10. 以下哪一项不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A. 国际贸易的增加B. 跨国公司的兴起C. 资本流动的自由化D. 各国经济政策的统一E. 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供给曲线的移动?A. 生产成本的变化B. 产品价格的变化C. 技术进步D.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E. 相关产品的价格变化答案:A, C, E1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需求曲线的移动?A. 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 产品价格的变化C. 消费者偏好的变化D. 替代品价格的变化E. 互补品价格的变化答案:A, C, D, E13. 以下哪些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A. 经济增长B. 价格稳定C. 充分就业D. 国际收支平衡E. 收入分配公平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是财政政策的工具?A. 调整税率B. 调整政府支出C. 调整货币供应量D. 调整利率E. 调整政府债务答案:A, B, E15. 以下哪些是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A. 国际贸易状况B. 利率水平C. 通货膨胀率D. 政治稳定性E. 投机行为答案:A, B, C, D, 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是指人们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

中国经济专题课后习题答案详解(完整版)第二章1、第一,保障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就业。
重工业具有资本密集程度高的特征,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低,如政府不加干预,就会产生过高的失业率,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保障城镇职工的低工资水平。
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面临严重的积累困难,政府必须人为的扭曲生产要素的价格,包括压低工资水平。
第三,抹平具有不同人力资本禀赋的职工之间的报酬。
人力资本积累不同表现为不同的生产效率,由于国有企业是唯一的就业场所,拥有高人力资本的职工尽管得不到应有的激励,但这种较优越的人力资本的机会成本很低。
第四,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维持低工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为维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要求实行基本生活用品的低价格政策。
二是为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就业体制均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2、为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必须实行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制度,以保障职工及家庭的基本生活还需要提供实物福利和社会性服务,这必须限制受惠者的范围。
从而国家在制度上实行了限制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的实施限制了城乡人口、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人为的造成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进而减缓了城市化水平。
3、第一,就业是否存在竞争。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城市职工就是不再是“铁饭碗”,而需要面临就业岗位的竞争,特别是与外地劳动力的竞争。
第二,就业渠道是否单一。
劳动力市场发育水平的第二个方面为是否就业渠道单一。
企业制度改革以前,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唯一渠道就是国有企业。
随着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吸收了大量的城市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者和农村转移劳动力。
第三,各自的产业结构是否对比较优势做出不同的反应。
传统就业体制下,各自产业结构无法对比较优势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没有根据不同所有制企业对资本的集约程度不同而做出相应反应。
事实上,国有企业与资本集约程度的相关系数为负,全部非国有企业为正。
中国经济概论3

《综合测验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下列对于投入,产出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
A.高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低产出C.低投入、高产出 D.低投入、低产出** 2.公共物品是指()。
A.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B.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C.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D.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3.关于资源配置,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资源配置指经济主体为获得产品和劳务而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分配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B.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通过国家的行政权威所发布的经济命令而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C.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各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自发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D.无论何种资源配置方式,其运作的机理都是相同的* 4.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鼓励()。
A.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B.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C.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D.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 5.中国产业结构演化变迁与国际产业结构演化变迁的一般规律()。
A.相同B.不相同C.大体相同D.不尽相同* 6.下列选项不属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是()。
A.基本建立起了市场需求结构决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B.第一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减少C.第二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变化剧烈D.第三产业的GDP和就业人数持续增加* 7.下列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的家庭经营制度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B.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不用支付劳动监督成本C.把土地交给农民家庭经营是一种极富激励的制度安排D.该制度的绩效不如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制度** 8.下列对于普通企业的理解哪一种是正确的()。
A.普通企业以赢利为目的、广泛地存在于各行各业中B.普通企业主要是流通性企业C.普通企业主要是服务性企业D.普通企业主要是生产性企业** 9.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战略后,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中国经济概论答案2

综合测试题二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A 2.C 3.B 4.D 5.C 6.B 7.A 8.D 9.A 10.A 11.C 12.B 13.D 14.C 15.D 16.C 17.A 18.B 19.D 20.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ABCD 2.AB 3.ABCD 4.ACD 5.ABC6.ABCD 7.ACD 8.ABC 9.ABC 10.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四、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6分)1.公共财政 2.证券 3.产业结构五、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9分)1.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2.财政政策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与税收来调节总需求与经济活动总水平的经济政策3.城市化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向城市和城镇地带集中的过程六、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简述乡镇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乡镇企业成为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由统计资料表明,乡镇企业的总产值从1000亿元上升到1万亿元人民币,仅用了7年时间,而全国社会总产值从1000亿元到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却经历了31年。
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当时被称为“异军突起”,它既是当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成为推动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
(二)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增加的主要来源之一2002年乡镇企业上缴国家税金2786.17亿元,约占当年全国财政收入的14.7%。
2005年上缴税金达到4200亿元,是2000年的2.07倍,年均增长15.6%。
而且乡镇企业在这方面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上缴的直接税收上,还体现在乡镇企业是中国制度外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三)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领域,有力地促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主要生产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和加工工业产品,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宏观经济的意义上位矫正产业结构失衡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经济概论考点答案 李杰

中国经济概论考试时间:7月6号下午考试地点:X1516考试方式:闭卷一、名词解释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联系并规范股东(财产所有者)、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以及与此有关的聘选、监督等问题的制度框架。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
计划体系:就是从不同角度表述计划内容而组成的相互衔接、互相补充的计划的有机结合体。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工业化:狭义上,工业化可以理解为工业在国名经济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而广义上的工业化不仅仅部工业自身现代化的工业化,还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
信息化: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
产业结构:从狭义上讲是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一起比例形态的对比,即指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又指某个产业内部的行业关系结构。
城市化:狭义上讲就是在整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中,居住于城市社区居民数目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广义上市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市的转型及城市数量的增加,有包括城市进入乡村,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过程。
人口质量:至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一定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身体素质以及思想道德水平。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经济增长方式: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途径、手段、方法、方式和形式的总和。
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经济概论复习题(全)附答案..

一、单选题1. 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是,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经历了:()。
A. 由一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B. 由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次产业占优势的演进C. 由二次产业占优势比重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的演进D.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2. 下列对于国有企业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A. 中国的国有企业既是特殊企业,又是一般企业。
B.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特殊企业。
C.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是一般企业。
D. 中国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以追求利润为目标。
3. 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错误的是()A. 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B.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C. 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4. 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 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B. 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C. 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D. 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5.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A. 实行承包制B. 实行租赁制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建立市场经济B. 放弃计划经济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7. 公共物品是指()。
A. 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B. 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C. 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D. 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物品。
8. 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A. 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大大高于国际经验B. 第二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高于国际经验C. 第三产业占GDP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D.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高于于国际经验E.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份额大大低于国际经验9. 下述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A. 是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经营方式B. 是对人民公社制度的有效替代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农业生产的特点D. 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农业生产制度10.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A. 承包制不能使企业取得独立经济主体的地位B. 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C. 企业只能“负盈不负亏D. 承包基数界定很难合理E. 承包制阻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11. 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中国经济概论4

《综合测验题》(四)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20分)* 1.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的失业称为()。
A.自愿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C.非自愿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2.把收入的主要部分用于教育、文化等方面以使自己的未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这种消费结构是()。
A.享受型消费结构 B.生存型消费结构C.娱乐型消费结构 D.发展型消费结构* 3.政府通过非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称为()。
A.公共财政 B.财政支出C.转移支付 D.宏观调控** 4.商业银行对贷款五级分类的标准是按照贷款的()。
A.贷款总额 B.贷款利率C.风险程度 D.借贷利差** 5.债券从形态上分有实物债券、凭证式债券和()。
A.记账式债券 B.金融债券C.贴现债券 D.累进利率债券** 6.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
A.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B.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C.失业率与通货紧缩的关系D.经济增长与通过紧缩的关系** 7.改革前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好的发展阶段是()。
A.“一五”时期 B.“大跃进”时期C.调整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8.下列对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组合中最优效率的是()。
A.高投入、高产出 B.高投入、低产出C.低投入、低产出 D.低投入、高产出* 9.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市场经济 B.放弃计划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10.公共物品是指()。
A.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B.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C.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D.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 11.改革后的中国国有企业应该是()。
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B.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C.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D.分门别类承担不同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 12.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综合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鉴于中国的国情,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A.主要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B.主要鼓励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C.主要鼓励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D.鼓励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并存,共同发展2.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A.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B.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D.企业已完成国家任务为目标3.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滞销,价格下跌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的商品。
()A.扩大、更少B.扩大、更多C.缩小、更多D.缩小、更少4.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的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5.改革后的中国国有企业应该是()A.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B.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主体C.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主体D.分门别类承担不同任务的经济主体6.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A.实行承包制B.实行租赁制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实行全面国有制7.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根本不同之处是()A.合作双方的责任、权益和义务不同B.合作的国家和企业不同C.投资的方式和享受收益、分担风险的形式不同D.在税收方面的不同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A.传统的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弱化、缩小乃至解体的过程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强化、扩大、发展的过程C.国家直接调控经济的作用逐步减少的过程D.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加强的过程2.粗放型经济增长指()A.不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B.必须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C.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D.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3.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国有企业的目的是()A.作为一种国家调节经济的政策工具B.优化产业结构、贯彻产业政策、维护经济稳定C.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缺陷D.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4.从宏观上看,影响已过对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有()A.该国的产业结构构成B.该国的发展阶段C.该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高低D.该国劳动年龄人数的多少E.该国政府制定的政策等5.当经济萧条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A.增加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C.刺激总需求扩大D.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6.福利国家模式中社会保障的特点是()A.对全民实行高水平广覆盖无差别的社会保障B.个人得到的保障与个人缴费的多少联系不紧密C.政府的财政负担和个人、企业的税收负担都十分沉重D.具有奖勤罚懒的性质E.有利于工作积极性提高和经济增长7.中国之所以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因为()A.市场经济既要有劳动力系统,也要有稳定系统B.市场经济的周期波动存在,需要有相应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C.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D.中国的国情状况和人口状况需要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E.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8.对于中国发行的外资股,不正确的说法是()A.境内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B.境外上市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C.在内地注册并在香港地区上市的H股D.在纽约上市的N股三、判断题1.济增长时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有经济增长就一定有经济发展()2.场经济是自主型经济,政府的作用将逐步完全退出市场()3.轨制是指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两种改革方式()4.于中国农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大,因此农业不能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5.般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履行政府的稳定职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有进行了投资的社会成员,才可能获得利润()7.人投资于股票、债券、期货、外汇、房地产、保值商品等,肯定可以获得利润()8.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不存在交替关系()四、名词解释1.经济增长2.粗放型经济增长3.集约型经济增长4.国债5.建设性支出五、简答题1.市场经济有哪些功能?2.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什么?4.为什么加入WTO将推动中国金融业的发展?5.股票具有哪些特征?6.请分析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
《当代中国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经济概论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1分,共1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非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
A.都是指不是由国家而是由民间投资形成的经济B.都是指由国家而不是由民间投资形成的经济C.两者是同一回事D.两者没有太大的不同2.下列对二元经济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B.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C.世界上所有国家目前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D.目前只有发展中国家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A.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D.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4.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
A.这些国家农民人数众多B.这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C.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D.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5.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
A.中国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B.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C.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区D.东北老工业基地6.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
A.计划经济国家B.市场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D.既是计划经济国家,也是市场经济国家7.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A.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D.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8.非国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
A.都是指不是由国家而是由民间投资形成的经济B.都是指由国家而不是由民间投资形成的经济C.两者是同一回事D.两者没有太大的不同9.下列对计划经济主要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中国经济概论

中国经济概论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国有企业承包制存在的问题?2、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3、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A.土地资源丰富B.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 C.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 D.农民人数众多4、一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着下列的关系5、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计划经济国家6、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7、中国改革迄今,已经成为一个:8、下列对于国有企业的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9、公共物品是指:10、作为普通企业,当商品畅销、价格上涨时,企业会()生产规模,向市场提供()商品11、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12、下列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3、粗放型经济增长()14、集约型经济增长:15、下述对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归纳不正确的是:16、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17、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的一种存在形式18、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哪一种最有效率?19、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错误的是二:多选题1、关于经济体制正确的理解是2、经济体制3、中国粮食“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进口,促进交换是”4、把资本从农业部门转移到非农业部门的途径主要有4、5、改革后农村流往城市的流动人口具有以下特征:6、国有企业实行承包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7、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8、从市场经济中成长起来的三种企业制度是:9、改革前的中国产业结构;10、下列对于“双轨制”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11、原来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输血”渠道主要有:12、小康是指:13、下面对“三步走”战略论述正确的是:14、中国农业在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中的特点是:15、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曾经采取“两权分离”的政策,它的具体实施形式有:16、解放初期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哪些步骤?17、改革前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承担:18、中国应该“利用比较优势,促进农产品交换”是由于:()19、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划分区域经济的主要方法有:()。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A. 如何生产B. 如何分配C. 如何消费D. 如何实现经济增长2. 机会成本是指:A.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东西B.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最低价值的东西C.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所有东西D. 做出选择时放弃的任何东西3.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A.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增加B.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减少C.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不变D.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带来的满足感先增加后减少4.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不包括:A. 买卖双方众多B. 产品完全同质C. 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完全了解D. 买卖双方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5. 以下哪项不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A. 国民收入B. 通货膨胀C. 利率D. 企业生产成本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需求法则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2. 描述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市场失灵。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供给侧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1. 某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决定增加公共投资。
请分析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经济效应,并讨论其可能的副作用。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A3. B4. D5. D二、简答题1. 需求法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比关系。
这一法则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帮助企业确定价格策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以及制定生产计划。
2. 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垄断。
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市场参与者无法完全预见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外部性),某些商品或服务的特性使得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公共物品),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的不平等(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参与者利用市场力量限制竞争(垄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期末复习大纲及复习题《中国经济概论》期末考试复习大纲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期末试题将从复习题中抽取。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约占10-30% 多项选择30-60% 判断题占20-40%。
复习题(答案供参考)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对于“经济发展”这一概念理解正确的是:( C )。
A.经济发展意味着经济数量的增加和经济规模的扩大B.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是指整个社会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全面进步2. 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B )。
A. 市场经济国家B. 计划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3.下列哪一点不属于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 A )。
A. 经济决策权分属于不同的企业B. 经济决策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C.经济运行依靠行政命令推动4.下列哪个选择不是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粮食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原因?( D )。
A.这些国家土地资源丰富 B. 天然具有发展农业的资源条件C.农业发展的成本较低D. 农民人数众多5.下列关于资源禀赋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C )A.资源禀赋是指由大自然赋予的天然的物质资料B.不同的国家或个人拥有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C.各国的资源禀赋大体相当,差别不大D.各国的资源禀赋存在着丰饶或贫瘠的差异E.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情况总体看并不乐观。
6.来华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特点是:( A )。
A. 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B.外资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C.外资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7.一国的产业结构往往对其就业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A )。
A.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B.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C.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通常比较容易解决就业问题8.当经济膨胀(繁荣)的时候,财政应采取的政策是:( D )。
A.增加财政支出B.减少税收C.刺激总需求D.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9.下列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土地的家庭经营制度对农业生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B.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不用支付劳动监督成本C.把土地交给农民家庭经营是一种极富激励的制度安排D.该制度的绩效不如人民公社的集体经济制度E.家庭经营制度对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反应灵敏10.以盈利为目标的普通企业:( D )。
A.只存在于第一产业中B.只存在于第二产业中C.只存在于第三产业中D.存在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11.中国现阶段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D )。
A.计划形成价格为主 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市场形成价格为主12.同第7题13.政策性银行是( D )。
(A)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银行(B)兼营商业性贷款业务的银行(C)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竞争的银行(D)不经营商业性贷款业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银行14.外国投资者直接在中国创办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利用外资形式被称为( C )。
(A)合资经营(B)合资开发(C)独资经营(D)补偿贸易1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B )。
(A)公司制(B)合伙制(C)业主制(D)承包制16.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A)。
(A)基础性调节作用(B)完全的调节作用(C)一般的调节作用(D)主导性调节作用17.中国现阶段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A )的一种存在形式。
(A)集体所有制(B)全民所有制(C)混合所有制(D)农户个体所有制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这意味着( B )。
A.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下降B.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支出的比重下降C.总支出中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上升D.体现享受与发展需求的支出比重下降19.下列对于投入(成本)产出(收益)的组合中哪一种最有效率?:( C )。
A. 高投入、高产出B.高投入、低产出C.低投入、高产出D.低投入、低产出20.集约型经济增长:( A )。
A. 主要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来实现的经济增长B. 主要通过增加投入、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来实现经济增长C.是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采用的经济增长方式21.中国在改革前是一个( A )。
A. 计划经济国家B. 市场经济国家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国家22.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B )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C )。
A. 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 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 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24.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B )。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B.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C.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5.同第9题26. 同第15题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A )。
A.基础性调节作用B. 完全的调节作用C.一般的调节作用D.主导性调节作用28.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A )的一种存在形式。
A.集体所有制 B.全民所有制 C. 混合所有制 D.农户个体所有制29. 下面哪一点不属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C )。
A. 全面小康社会是上承温饱社会,下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阶段B.全面小康社会不仅要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且要实现经济结构转换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变量带有转折性意义30.同第1题3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C )。
A.建立市场经济B.放弃计划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以取代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32.下列对市场经济建立基本前提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A.市场主体都是经济人 B.存在大量活跃在市场上的企业C.用于生产的资源具有稀缺性 D.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33.同第3题34.公共物品是指:( B )。
A.既具有排他性又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B.既不具有排他性又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C.具有排他性但不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D.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的商品和服务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D )。
A. 计划形成价格为主B. 国家控制价格为主C. 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D. 市场形成价格为主二. 多项选择题1. 一般来说,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之间存在着下列关系:()。
A. 两者都是正增长时,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都将提高B. 经济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将提高C. 经济增长慢于人口增长, 人民生活和国家实力将下降2. 下面对“三步走”战略论述正确的是:(ABD )。
A.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00年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到202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D.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关于”经济体制”,正确的理解是:(ABD )。
A.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组织经济运行的具体形式和具体制度B.在一种经济制度下可以有若干种经济体制C. 经济体制等同于经济制度D.经济体制的好坏可以决定经济效率的高低4. 关于资源配置,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BC )。
A.资源配置指经济主体为获得产品和劳务而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分配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B.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通过国家的行政权威所发布的经济命令而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C.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指各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自发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D.无论何种资源配置方式,其运作的机理都是相同的5.市场经济中的“自主性”是指:( AB )。
A.市场上的供求双方有权按自己的意志做出决策B.所有经济主体必须承担自己决策的后果,而不论这种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C.经济主体通常只承担对自己有利的后果D.经济主体通常只承担对自己不利的后果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 )。
A.计划经济是一种国家有计划的安排控制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和管理制度。
B.计划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和个人。
C.计划经济最突出的特点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不是政府而是企业和个人。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资源配置方式。
7.中国存在市场经济的原因是:( BCD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B.中国存在社会分工C.中国存在大量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D.劳动者的劳动力依然是商品8.二元经济结构是指:( ABC )。
A.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B.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着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C.表明城乡之间的对立和矛盾D.世界上所有国家目前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9.下列对于“经济结构”说法正确的是:(ABC )。
A.指经济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和相互关系B.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C.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D.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经济结构没有很大差异10.现代化部门是指:( ABD )。
A.以机器大生产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工业生产部门B.为交换而进行生产C.生产的目的是追求价值D.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E.生产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11.传统经济部门是指:( ABCE )。
A.以手工劳动和畜力为生产力水平标志的农业生产部门B.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生产的部门C.该部门经济发展缓慢,以自给自足为特征。
D.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
E.生产的动机主要是为了追求使用价值12.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 ABCDE )。
A.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B.将大大降低工业化的成本C.成为资本积累和工业扩张的动力源泉D.有利于增强中国劳动密集产品的竞争力E.有利于推动国内市场购买力的扩张,拉动经济的增长13.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是:( ADE )。
A. 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二、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B. 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C. 由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一、二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D. 工业结构由初级产品为主逐渐向最终产品、中间产品为主演进E.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14. 改革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形成( BC )。
A.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B.不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C.是根据政府的外生力量来决定的D.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5.改革前的中国产业结构:(AB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