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这些知识点对于刚接触初中生物的学生来说,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以互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要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1.利用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环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层次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问题。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结合作业完成情况,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旨在让学生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系统地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绿色环保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保护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对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通过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德观念。
1.生活化教学: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生态功能。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水华现象,让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探究性学习: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生态功能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4.强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等。
2.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查阅资料、分享经验等方式,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探究性任务,如观察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态功能等。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2.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教学难点1.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和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植物细胞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的还有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引出新课:什么是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呢?(一)绿色植物1.概念: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

2.分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问:“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为什么春天的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呢?学生回答:春天气温升高,水中的藻类植物开始大量繁殖。

引出新课:常见的藻类植物有哪些呢?(二)藻类植物1.常见的藻类(1)淡水藻类展示淡水藻类(衣藻、水绵)图片,简单介绍:衣藻:单细胞藻类,分布于水沟、洼地和含微量有机质的小型水体中,早春晚秋最为繁盛,可培养作饲料或食用。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有眼点、鞭毛等。

水绵:多细胞藻类,大量分布于池塘、沟渠、河流等地方,可作某些鱼类的饵料。

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2)海洋藻类展示海洋藻类图片,简单介绍:【鹿角菜】分布于大西洋沿岸和我国东南沿海以及青岛、大连等海域,是中国的一种重要经济海藻。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藻类、苔藓和蕨类》教学设计课题:《藻类、苔藓和蕨类》科目:初中生物学年级:七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2课时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是人教版(2024)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植物的类群》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对这三类植物的学习,学生将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进化等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对植物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植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常见植物的名称,但对于植物的分类和不同类群植物的特点缺乏系统的了解。

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观察和探索新鲜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设计理念本节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建构。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生物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特点。

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标本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尝试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生命观念: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使学生建立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形成生物分类的基本观念。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结构特点,分析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运用调查、实验等方法,探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调查,观察这些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藻类的生殖方式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藻类的繁殖过程,从而加深对生殖方式的理解。在讲解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适应环境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调查,观察这些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适应环境的方式。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导向学习等。
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
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
生活在水中或湿润环境中藻类植物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
-------------------------------------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课程中,课堂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问: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例如,提问学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
(2)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水域中的植食性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使得水域中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3)供人类食用:许多海藻可供食用,如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石莼等。
(4)工业和医药用: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和琼脂等,可以供工业和医药上使用。
三、苔藓植物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想一想,议一议(见教材第72页)
【我们常见的植物叶片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光能。藻类植物的细胞里也含有类似的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也称为植物。】
【在池塘中生活的藻类植物,它们个体微小,几乎全身都能直接从水中获取所需要的无机物,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
旁栏思考题(见教材第77页)
【蕨类植物之所以比苔藓植物更适于在陆地上生活,主要是因为它解决了水的问题。蕨类植物的植物体(孢子体)不仅有茎、叶的分化,而且有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吸收和运输水分的能力较强。其次,在生活史中,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但孢子体占优势,因此比苔藓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4.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1)形态结构: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中都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生物
(3)生殖方式:同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一样,蕨类植物也不结种子。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褐色隆起是孢子囊群,每个孢子囊群中有多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中有很多孢子。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成熟以后从孢子囊中散放出来,如果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6)鹿角菜:是褐藻的一种,呈黄褐色。基部为固着器,盘状;柄短,为亚圆柱形;上部为二叉状分枝,可重复分枝2~8次,下部分枝比较规则。从鹿角菜中提取的鹿角菜胶,在皮革加工、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课方案一、教课方案思路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修养、倡议研究性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中 ,密切联合新课程理念 ,安排了“创建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兴趣” 、表达沟通 , 建构知识系统、着手操作等步骤。

经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逐渐达到知识、能力、感情等教课目的。

本节课以“生物联系生活” 、“生活应用理论”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建察看、对照、剖析、沟通、表达、着手的时机。

培育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能力,成立关注身旁植物、关注自然的感情。

二、教课剖析1、教材剖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

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点、常有种类、与人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2、学情剖析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习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构造特点等知识却知之甚少。

七年级学生还缺少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靠,因此在理解上拥有必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课带来必定的难度。

三、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概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点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计情况。

2、感情目标(1)、培育学生建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看法。

(2)、培育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感情。

3、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察看、剖析、比较、概括、沟通、表达、合作、着手能力。

四、教课重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点。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五、教课程序实行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课企图创建问题发问议论表达设置悬念引入新课1、述植物体的构造层次。

学生对 1 回答:2、物体都有根、茎、叶、细胞→组织→花、果实种子吗?器官→植物体。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2.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但在细致观察、准确描述方面仍需加强。
3.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从具体的生物现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4.团队合作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中,能逐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如何保护这些植物及其生活环境?
(3)这些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体内无输导组织,对空气湿度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
2.设计意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方法目标: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态环境的情感。
(1)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使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蕨类植物:能解析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能产生孢子繁殖后代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

(2)了解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方面(1)通过对图片的观看、实物的观察,培养和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和展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协作和归纳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通过展示交流,树立自信心。

学情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前面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大意义打下基础。

本章节安排两节内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第一节,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不结种子,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

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二)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回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绿色开花植物有六大器官”相关知识,展示实物——蚕豆植株,让学生再认识根的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叶片的正反面有叶脉。

通过蚕豆利用种子繁殖后代,引出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还有三大类植物不是通过种子繁殖的。

二、藻类植物活动1:观察介绍附近景点,展示图片和采样水,引出藻类植物。

1、学生观察水绵的外形2、老师利用PPT进行讲解水绵的结构,引发思考:水绵有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怎样从外界吸收需要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活动2:学生观察海带的外形结构,引发思考:海带有根、茎、叶等器官吗?若无,它们通过什么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养料呢?活动3:观察其它藻类植物的图片总结:藻类植物的特征: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记录它们的主要特征、生活环境和可能的作用。要求图文并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
2.分析作业: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三类植物的认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进行分享。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特征的理解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结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其他植物类群打下基础。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并能正确识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巩固课堂所学。
4.教师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关爱自然,保护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藻类植物在水面上的漂浮现象,观察苔藓植物在墙壁上的生长现象等。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植物特点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三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重要作用,学生将意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从而增强对植物保护的意识。同时,学生将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自然资源,并能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作业可以是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的植物,或者写一篇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文章。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珍惜植物资源,参与环保活动。通过作业小结,学生将能够加深对植物的理解,并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之情。
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将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五个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将能够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培养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情感。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属于生物学科的范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对于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我将以一个有趣的问题导入新课:“你们知道水中的植物是如何生存的吗?”接着,我会展示一些藻类植物在水面上的漂浮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植物的独特之处。通过这个问题和情景创设,学生将能够激发对藻类植物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好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3.1.1{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优秀教学案例3.1.1{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通过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重要性,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和保护环境的意义。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在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时,我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关于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知识,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同时,我还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让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或者进行环保主题的课题研究。这样,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总结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实物模型和显微镜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植物的结构特点。同时,我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自己制作藻类植物的模型,或者进行野外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和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在水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时,我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的图片和视频,引发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和显微镜等教学工具,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时,我可以展示一些藻类植物的实物模型或显微镜下的藻类植物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我可能会让学生绘制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表格,或者让他们写一篇关于这些植物的文章。同时,我还会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以确保他们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1.1《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课标相关要求2011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本节内容应引导学生形成“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这四大类群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别,在生物圈中都有重要的作用;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

”等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生物圈中的四大植物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本节是以描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生活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

这三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但都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在生物圈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认识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植物形态,从而分析它们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由此更好地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我校生态环境良好,学生在校园里常常可以看见苔藓植物,但是很少有机会去细致地观察它们。

藻类植物一般个体微小,蕨类植物虽然比较高大但在周围环境中不常见,因而学生对这两类植物会比较陌生。

基于对上述学情的分析,我为学生们准备了藻类植物的永久玻片标本、新鲜苔藓、盆栽铁线蕨,希望借助这些实物,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地认识这三类植物。

四、目标、重点、难点制定基于对课标、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1.观察水绵、团藻永久玻片标本,以及其它藻类植物图片,概述藻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2.观察新鲜苔藓,及“苔藓假根吸水性”的探究实验,概述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3.观察盆栽铁线蕨,概述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点;4.认同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我是这样完成目标评价任务的:小组合作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说出它们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

检测目标1、2、3的达成。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活环境。

(2)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形成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树干上的苔藓植物的图片,海带、紫菜在水中生活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树干上的苔藓植物的图片。

创设情境:一名探险队员在原始森林中迷了路,他身上没有任何可以指示方向的仪器,通信工具也没电了,这名探险队员认真观察树干上苔藓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并以此作为方向的指示,找到了正确的方位,安全走出原始森林,你能说明其中蕴藏的科学道理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寻找答案。

(二)互动授课1.展示海带、紫菜在水中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74页“藻类植物”的相关内容。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问题。

(1)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学生:大多数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少数藻类植物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2)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等器官吗?学生:藻类植物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有的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生物。

(3)藻类植物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学生:单细胞藻类,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全部的生命活动。

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也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专门的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4)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什么?与人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藻类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为水中植食性鱼类等动物提供食物。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举例说明这些植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如藻类植物在水中繁殖,苔藓植物在岩石上生长,蕨类植物在森林中繁衍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活动,如观察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样本,比较它们的结构特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植物多样性的学习,培养学生接纳和尊重不同生命的态度,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
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升,更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应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希望在这节课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实践力和道德力,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爱护环境,成为有责任感、有使命感的公民。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和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利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发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特征差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鼓励他们相互欣赏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同时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三种植物类群,在较好地理解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概念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2、学习目标
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难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查看《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任务和《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
(2)教师准备:课前培训各组小组长,内容包括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何记录生物的形态特征、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对生物进行归类,等等。

5、教学过程:。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苔藓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用肉眼观察苔藓植物的形态和颜色。
用放大镜观察苔藓植物茎和叶的形态特点及假根的特点。
测量苔藓植株的高度。
了解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适于陆地阴暗潮湿的环境。
我们再看蕨类植物。远古时代蕨类有的可以长到30~40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蕨类植物的根、茎、叶中有无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它们的叶常呈羽状,它们的茎大多生长在地下。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中有输导组织,适于陆地较为潮湿的环境。
讨论:
此时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海带一般长1.5 ~ 3米,葫芦藓却只有1~3厘米?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相对而言,蕨类植物高大一些,这又是为什么呢?说说输导组织对于陆生植物的生活和生长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除了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还能释放氧气。森林生态系统常被称为地球之肺,大气圈中的氧气是不是主要来自于森林呢?
小苔藓,大作用:自然界的拓荒者;监测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用在工业和医药领域
用作绿肥和饲料
列表总结,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苔藓植物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虽然生活在陆地上有了类似茎和叶的结构和假根,但不发达,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并且很矮小;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有了输导组织,它更能适应陆地环境。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
5分钟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材分析:本节属于七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和生物圈”、生物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的植物类群,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从细胞到个体,从微观到宏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这节内容主要介绍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各自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只是比较浅显易懂。

学情分析: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主要围绕着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进行。

绿色植物是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要自己辨别上述三种植物确有一定的难度,与人类的关系更是了解不多,所以需要借助一定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因此本节课需要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概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3、认同生物体结构功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观察、讨论和认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课前准备:海带,水绵,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实物、PPT课件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推理法、类比法,观察法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师提供幻灯片,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听教师讲二、新课:“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春天来了,清澈的春水泛起绿波,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考:春水泛起的绿波是什么?藻类植物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它们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你知道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吗?教师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同学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并总结知识点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看图片,你知道这又是哪种植物吗?苔藓植物又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边观察图片,边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动脑和总结的能力。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根、茎、叶的结构。

创设情境:课件展示一组多种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提出问题,你认识图片中哪些植物?根据植物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它们分为四个主要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正是这些绿色植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们养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今天我们主要学习前三种植物。

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及自带的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藻类植物的结构特点及生活环境、常见的藻类植物及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构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的重要概念。

结合课件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师适时拓展提升,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指导学生结合实物如葫芦藓,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找出其与藻类植物在结构上的区别,为构建苔藓类植物特征的重要概念打下伏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苔藓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对于葫芦藓整体结构教师可结合课件与正常植物对比,进行讲解。

并说出其与人类的关系,如做为监测植物、防止水土流失等。

教师进行拓展提升及归纳性总结。

出示“恐龙时代的蕨类植物”视频,结合视频教师讲解,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要高大的多,是因为结构更加复杂了。

并结合实物讲解蕨类植物叶片背面的孢子囊群中孢子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书中内容说出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利用葫芦藓、墙藓等实物及图片自主观察,对比藻类植物,观察葫芦藓的根、茎叶是否有分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比归纳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高等的特征。

并进行组间交流。

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指导学生观察其根茎叶的位置,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归纳比较总结蕨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师讲解,归纳并总结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进化历程是由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

通过观看图片,回顾,使学生对这三大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生活环境以及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等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同时加深了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苔藓植物的特征: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生活在阴湿处,对环境湿度敏感;繁殖方式多样,主要有孢子繁殖和营养繁殖。
(3)蕨类植物的特征: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适于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繁殖方式以孢子繁殖为主。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说明这三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举例说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家庭实践:与家人一起,在家中或户外寻找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和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让家人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5.拓展阅读:推荐同学们阅读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拓展视野。
1.藻类植物:讲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及它们在水中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介绍藻类植物的分类,如绿藻、硅藻、蓝藻等,并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各类藻类植物的特点。
2.苔藓植物:介绍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有茎、叶的分化,无根,体内无输导组织等,以及它们适应阴湿环境的生活方式。讲解苔藓植物的分类,如藓类、角苔类等,并展示各类苔藓植物的代表物种。
1.对植物分类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各类植物的特征。
2.在观察植物时,对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可能导致对植物特征的误判。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缺乏合作交流,影响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兴趣。
2.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特征等方面的知识。
最后,我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并撰写观察报告。这样,使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紧密结合新课程理念,安排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置悬疑激发兴趣”、表达交流,建构知识体系、动手操作等步骤。

通过学生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逐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

本节课以“生物联系生活”、“生活应用理论”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观察、对比、分析、交流、表达、动手的机会。

培养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究的能力,建立关注身边植物、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教材介绍了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三种,种子植物是下一节的学习内容。

对三种植物类群主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征、常见种类、与人的关系。

这些内容是一种平行关系。

2、学情分析
绿色植物中的种子植物是每位学生所熟悉的,但学生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特征等知识却知之甚少。

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为依托,因而在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给本节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体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存状况。

2、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交流、表达、合作、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生活环境、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创设问题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一、藻类植物提问
1、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2、物
体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
子吗?
展示课件
讨论
1、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吗?如
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产生种
子?
2、这些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群?
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

展示课件
讨论:
1、藻类植物多数生活在什么环境
中?
2、藻类植物有什么特征?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藻类植
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藻类植物
多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
分化等特点。

并介绍常见的藻类
植物。

讨论表达
学生对1回答:
细胞→组织→器官→
植物体。

对2回答:
“有”或“没有
观察后,发现问题、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表达。

学生的答案有
多种。

观察课件、思考讨论
并交流表达。

观察后
回答:藻类植物多数
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
物没有根、茎、叶分
化。

在学校喷泉就能
见到藻类植物。

理解、体会,认识藻
类的生活环境和主要
特征。

关注藻类、植
物的生存环境。

设置悬念
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树立关
注自然,关注
身边植物的情
感。

设置悬念
培养观察、分
析、表达能力,
发挥学生主作
用。

联系生活。

通过评价,促
进学生发展,
学生交流表
达、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


系生活,加深
二、苔藓植物
三、蕨类植物讨论:藻类植物与人类有什么关
系?评价学生回答,总结出常见
藻类植物,与人类关系。

从农贸
市场看到海带、紫菜说明它们可
食用。

从药店买到碘液证明可药
用。

它们生活在水中、很多是鱼
类的饵料。

它能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展示课件(XXX中学古树上
的苔藓等)
讨论:
1、与藻类植物相比苔藓植物生活
在什么环境中?树干哪边生活着
苔藓植物?
2、苔藓植物有什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生
活在阴湿环境中,有假根、茎、
叶、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

讨论:
苔藓植物为什么能作为监测空气
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苔藓植物可
作为监测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原
因。

展示课件(漳浦花博会上南靖的
桫椤等)
讨论、交流、表达理
解、体会藻类植物常
见种类、与人类关系。

观察、思考回答:藻
类植物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分化。

苔藓植物生活陆地
上,有假根、茎、叶。

树的北边生活着苔藓
植物。

理解、体会、提高,
认识苔藓植物的生活
环境、主要特征。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体会、交流、表达。

理解、体会苔藓植物
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
指示植物。

观察、思考后回答:
蕨类植物生活在陆地
上。

苔藓植物有假
根、茎、叶,植株矮
小。

蕨类植物有根、
印象。

关注藻
类植物与人类
的关系。

培养学生观
察、发现、分
析、归纳能力,
树立热爱学
校,热爱自然。

发挥学生主体
地位。

学生观察、讨
论、对比、表
达、评价中得
到提高。

联系
古树上的苔
藓,加深印象,
达到突出重点
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
能力、表达能
力。

培养观察、分
析、对比、表
达能力,培养
热爱学校,热
爱家乡,关注
归纳总结情感渗透讨论:
1、蕨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2、与苔藓植物相比蕨类植物有什
么特点?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多
生活在潮湿环境中,有根、茎、
叶分化,有输导组织,植株高大。

提问:如果你栽种蕨类植物,应
该放在什么环境中?是否应该经
常浇水?
肯定学生的回答。

出示多媒体课件,卷柏、满江红、
古代蕨类植物。

讨论:
1、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
系?
2、古代蕨类植物哪里去了?
评价学生回答,总结蕨类植物可
食用(如菇类)、可药用(如卷柏)、
可观赏(如)可做绿肥(如满江
红,强调生活在水中)、饲料。


天使用煤是主要古代蕨类植物形
成的。

展示课初课件。

提问:植物都会开花产生种子
吗?如果不会的话,哪些会开花
产生种子?植物主要有哪几种类
群?
评价学生回答。

进一步引申藻类、
苔藓、蕨类怎么繁殖后代?
出示多媒体课件:蕨类孢子囊群
讲述蕨类等植物的生殖方式。

小结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苔
茎、叶,植株高大。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
的生活环境、特点
学生回答:放在潮湿
环境中。

应该经常浇

观察、思考回答蕨类
植物的作用。

理解、体会蕨类植物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回答:藻类、苔藓、
蕨类植物不开花。


子植物会开花。

认识蕨类繁殖方式
体会诗词、表达,回
答:分别描写藻类、
苔藓、蕨类植物。

自然的情感。

观察、讨论、
表达、理解、
体会中得到提
高,加深印象,
达到突出重点
的作用。

联系生活,学
以致用,加深
认识。

培养观察、分
析、表达能力。

联系生活,举
出具体例子,
加深认识。

释课初之疑
产生新的疑问
诗词体会,加
深认识。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3个部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自己观察比较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

2、通过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分组实验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课堂的教学过程丰富方法多样。

3、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对这3种植物的特征进行系统小结,表规律探究为今后学习进化论埋下伏笔。

4、给出课外作业,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将所学知识引向深入校园或社区,有利于学生对本节知识巩固,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植物。

5、整节课多次联系到生活实际。

6、整节课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