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菌种培养复习课程
高职:污水治理工程微生物学课件 任务二 脱氮除磷污泥法微生物培养
任务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到硝化、亚硝化菌都是自养菌,生化过程需要无机C 为碳源。 亚硝化反应
硝化反应
在综合考虑了氧化合成后,实际应用中的硝化反应 总方程式为:
任务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任务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3)温度:
最佳在15-35℃, <3℃几乎停止, <1 0℃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 >30℃时也 会下降。
(5)C:N值
一般BOD5/TKN=5-8时满足反硝化需求。 (BOD5/TN=3-5),弱BOD不足, 需 要额外投加C源。常见为甲醇。
任务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二、生物除磷原理
生活污水中p含量为4-15mg/L,一般有机P为35%,无机P为65%。
污水中的P不能像N一样,通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最终 形成N2从水中逸出,从而实现水中N的去除。 P可以通过固体形态和液体形态的转化实现去除。 如化学法中可以投加化学物质,使水中的P形成沉淀物从而从 水中去除。也可以让磷成为溶解态被微生物所吸收,随同微生 物从水中去除。
污水治理工程微生物学
2006.8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氮循环
P84
任务二:脱氮除磷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
单元一:脱氮除磷基本原理
一、生物脱氮原理 氮的存在形态与分类:
有机N(尿素 氨基酸 蛋白质) N
NH3-N
TKN (凯氏氮) 无机N
NO3-N(NO2-N) (硝氮) N2
TN (总氮)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培训资料—活性污泥驯化技巧
污水处理生化调试培训资料—活性污泥驯化技巧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污泥负荷污水处理中进行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
1好氧处理菌种的投加与培养一、菌种培养时构筑物的选择:方便加菌种、有曝气装置、有搅拌、方便进原水或营养液二、菌种的投加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
如场地、人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三、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
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
四、菌种活性的恢复菌种加入后,首先是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五、菌种的培养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
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
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
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阶段以原水为主。
2好氧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一、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二、活性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应逐步减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
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
环境综合实验课件——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离纯化与培养
➢ 板划线法 (一)稀释平板分离法
1、取样 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取活性污泥若干,于无菌烧 杯中(取用有代表性的样品)。
2、稀释水样 将1瓶90毫升和5管9毫升的无菌水排列好,按10-1、10-2、 10-3、10-4、10-5及10-6依次编号。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10 毫升的无菌移液管吸取10毫升水样置于第一瓶90毫升无菌水 (内含玻璃珠)中,持移液管吹洗三次,用手摇10分钟将颗粒 状样品打散。即为10-1浓度的菌液。用l毫升无菌移液管吸取l 毫升10-1浓度的菌液于一管9毫升无菌水中,将移液管吹洗三 次,摇匀即为10-2浓度菌液。同样方法,依次稀释到10-6。 稀释过程如图
5)待长出菌落观察结果。
➢ 五、思考题
用一根无菌移液管接种几种浓度的水祥时, 应从哪个浓度开始?为什么?
样品稀释过程
➢ 3、平板的制作 取10套无菌培养皿编号,10-4、10-5、10-6各3个,另1个为 空气对照。取1支1mL无菌移液管从浓度小的10-6菌液开始, 以10-6、10-5、10-4为序分别吸取0.5mL菌液于相应编号的培 养皿内(注:每次吸取前,用移液管在菌液中吹泡使菌液充 分混勾)加热融化培养基,当培养基冷至45℃左右时,右手 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拿培养皿,以中指、无名指 和小指托住皿底,拇指和食指夹住皿盖.靠近火焰,将皿 盖掀开,倒入培养基后将培养皿平放在桌上,顺时针和反 时针来回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和菌液充分混匀,冷凝后 即成平板,倒置于30℃培养24~48h,然后观察结果。 取“对照”的无菌培养皿,倒平板待凝固后,打开皿盖 10min后盖上皿盖。倒置于30℃培养24~48h后观察结果。
➢ 实验步骤如下: 1)稀释样品:方法与稀释平板法中的稀释方法和步骤一样。
2)倒平板:将融化的并冷至50℃左右的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 皿中,冷凝后即成平板。
污水处理培训资料(活性污泥法)的
(三)二级处理
主要去除废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 物质。
,生产装置反应器的高度可达15~20米。
(四)深度处理
一级、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对难降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进 一步处理。
主要包括过滤、消毒等,砂滤、活性炭过滤、精密过滤器、离子交换、 反渗透膜、超滤、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 等。
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 好氧处理工艺流程图
BAF
BAF是Biological Aeratd Filter的缩写,中文名称为曝气生物 滤池。
该工艺具有去除 SS 、 COD 、 BOD 、硝化、脱氮、除磷、 去除 AOX (有害物质)的作用 ,其最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 留悬浮固体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 ( 二沉池 ) ,并具有容积 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 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等优点。
常见基本概念
砂等粒状填料层 截留水中悬浮物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过 滤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悬浮或胶态物质,特别是能 有效去除沉淀技术不能去除的微小粒子和细菌等,对 BOD和COD等也有某种程度的去除效果。
沉淀
利用悬浮物和水的密度差,重力沉降作用去除水中悬 浮物的过程。
沉淀池
二沉池:对曝气池出水进行泥水分 离。分离的上清夜达标排放,沉淀 活性污泥一部分回流到曝气池,以 供应曝气池赖以进行生化反应所需 的微生物。其余剩余的活性污泥从 系统排出。
第一章第二节 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概论
(3)微型后生动物
5、管理中的指示生物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出现的顺序:细菌-植物型 鞭毛虫-肉足类-动物型鞭毛虫-游泳性纤毛虫、 吸管虫-固着性纤毛虫-轮虫
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演替判断水质和污水 处理程度,还可以判断污泥培养成熟程度;
根据原生动物的种类判断活性污泥和处理水质的 好坏;
根据原生动物遇恶劣环境改变个体形态及其变化 过程判断进水水质变化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BOD负荷很低时出现的微生物
游仆虫属 鳞科虫属等 标志:硝化过程正在
进行 解决:提高BOD负荷
或采用两套系统
游仆虫属
个体详细图
游仆虫属捕食
鳞可虫属1
鳞可虫属2
有毒物质流入时微生物的变化
现象: 原生动物和轮虫等后
生动物减少 楯纤属急剧减少 解决措施:增加曝气
池微生物浓度,去除 有毒物质
BOD5/COD>0.3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未处理城市污水的BOD5/COD在0.3-0.8之间。 投资少、成本低、工艺设备较简单、运行条件平和,不
产生二次污染 成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主流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活污水和
工业废水的处理。 世界各国污水处理厂90%以上采用生物处理技术。美国
共有废水处理厂18000多座,其中84%为二级生物处理厂, 英国有废水处理厂3000多座,几乎全部是二级生物处理 厂。
(5) 如出现主要有柄纤毛虫,如钟虫、累枝虫、盖虫、轮虫、 寡毛类时,则水质澄清良好,出水清澈透明,酚类去除率 在90%以上。 (6) 根足虫的大量出现,往往是污泥中毒的表现。 (7) 如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累枝虫的大量出现,则是污泥膨 胀、解絮的征兆。 (8) 而在印染废水中,累枝虫则作为污泥正常或改善的指示 生物。 (9) 在石油废水处理中钟虫出现是理想的效果。 (10) 过量的轮虫出现,则是污泥要膨胀的预兆。 另在一些对原生动物不宜生长的污泥中,主要看菌胶团的 大小用数量来判断处理效果。
实验七 活性污泥培养
实验七活性污泥培养一、实验目的1. 通过培养活性污泥,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活性污泥浓度、有机物去除率、污泥增长规律等的理解;2. 学会培养活性污泥和测定污泥沉降比(%)的方法,掌握培养活性污泥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工作环境中调试污水处理工程奠定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储备;3.能对活性污泥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初步分析;4. 了解有机负荷对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
从1916年开始到现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从低效率到较高效率的纵向发展阶段;从英国到世界各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由点到面、由生活污水处理到各种工业废水处理的横向发展阶段。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7-1所示,由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图7-1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
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其平衡、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容积为2.5~3.0L的活性污泥法实验模型,采用有机玻璃制造,外形为方形或圆形,带空气扩散装置或表面曝气装置;2.压缩空气供给系统;3.悬浮固体测定装置及设备;4. COD测定装置及设备;5. 量筒、定时钟或秒表、烘箱、冰箱等。
环境微生物之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介绍课件
04
营养物质:提供充足的营养 物质,如氮、磷、钾等,有 利于微生物生长
06
接种:接种适量的活性污泥, 有利于微生物生长和驯化
监测污泥性能
污泥浓度:监 测污泥浓度, 确保污泥浓度 在合理范围内
污泥沉降性能: 监测污泥沉降 性能,确保污 泥具有良好的 沉降性能
污泥生物相: 监测污泥生物 相,确保污泥 中含有丰富的 微生物种类
04 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有助 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环境修复工程的应用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污水处理:好氧活 性污泥法在污水处 理中的应用,可以 有效去除污水中的 有机物、氮、磷等 污染物。
土壤修复:好氧活 性污泥法在土壤修 复中的应用,可以 有效去除土壤中的 有机污染物,改善 土壤质量。
条件下生长的微生物群体, 主要由细菌、真菌、原生 动物等组成。
02 好氧活性污泥具有分解有
机物、去除污染物、净化 水质等作用。
03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
化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的重 要环节,直接影响污水处 理效果。
04 好氧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
化需要控制合适的温度、 pH值、溶解氧等条件, 以保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 和繁殖。
污泥脱水性能: 监测污泥脱水 性能,确保污 泥具有良好的 脱水性能
防止污泥流失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控制污泥浓度: 保持适当的污泥 浓度,避免污泥 流失
调整曝气量:根 据污泥生长情况, 调整曝气量,避 免污泥流失
控制污泥回流比: 合理控制污泥回 流比,避免污泥 流失
定期监测污泥沉 降性能:定期监 测污泥沉降性能, 及时发现并解决 污泥流失问题
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第四章好氧活性污泥法001.细菌是活性污泥在组成和净化功能上的中心,在曝气池混合液中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
1.微生物代谢的两方面,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都具有降解有机物净化废水的作用。
3.水温不仅影响微生物的活动,而且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4.微生物代谢净化污水,要求BOD:N:P必须有适当的比例100:5:1。
5.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有较强的承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6.曝气系统可分为鼓风曝气系统和机械曝气系统两大类。
7.污泥回流的目的是为维持曝气池内具有足够种类、数量和活性的微生物。
8.二次沉淀池除了进行泥水分离外还要浓缩和暂时贮存污泥。
9.好氧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好氧活性污泥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有机营养物质、微生物、溶解氧。
10.污水的微生物处理法主要去除对象是什么?如何划分生物处理技术?答: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呈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性污染物,按参与代谢活动微生物的习性分为好氧法和厌氧法两大类,好氧法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11.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答: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剩余污泥排放系统构成。
12.简述活性污泥法净化有机污水的机理。
答:有机污染物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实质就是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摄取、代谢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初期吸附去除: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的初期,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被大量去除,主要靠物理和生物吸附完成,是被微生物外面的大量粘液质吸附到细胞表面的过程。
(2)吸附到细胞表面的污染物,经数小时后,小分子直接进入细胞,大分子被水解后进入,或通过透膜酶进入,被摄取到细胞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各种酶的参与下进行生化反应,由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内源呼吸,被净化去除。
13.微生物生长繁殖曲线包含了哪几部分?答:微生物生长繁殖曲线,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数量、需氧量、微生物特性与有机污染物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曲线包括四个阶段: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减衰增长期、内源呼吸期(自身氧化期)。
5 活性污泥法的理论基础-2
减衰增殖期 又称稳定期和平衡期。随着有机底物 浓度不断下降,微生物的不断增殖,F/M比值继续 下降,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 素,此时微生物的增殖过渡到减衰增殖期。在此 期间,微生物的增殖速率和有机底物的降解速率 已大为降低,并与残存的有机底物浓度有关,呈 一级反应。处理效果好的活性污泥法构筑物中. 内源呼吸期 又称衰亡期。污水中有机底物持续下 降,达到近乎耗尽的程度,F/M比值随之降至很低 的程度。微生物由于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而 开始大量地利用自身体内储存的物质或衰亡菌 体,进行内源代谢以维持生命活动,微生物进入 内源呼吸期。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期):
适应期 亦称停滞期或调整期。本期是微生物培养 的最初阶段,是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 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 对数增殖期 又称增殖旺盛期。出现本期的环境条 件是F/M比值很高,有机底物非常充分,营养物质 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以最高速率 摄取有机底物,也以最高速率增殖和合成新细胞。 由上图可见,微生物(活性污泥)的增殖速率与 时间呈直线关系,为一常数值,其值即为直线的 斜率。据此,对数增殖期又称为“等速增殖期”
有毒物质
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或抑制作用的物质很多,如重金属、氰 化物、H2S等无机物质;酚、醇、醛、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毒性机理
重金属离子(铅、镉、铬、铁、铜、锌等)对微生物都产生毒害作 用,它们能够和细胞的蛋白质相结合,而使其变性或沉淀。 酚类化合物对菌体细胞膜有损害作用,并能够促使菌体蛋白凝固。 酚的许多衍生物如对位、偏位、邻位甲酚、丙基酚、丁基酚都有很强 甲醛能够与蛋白质的氨基相结合,而使蛋白质变性。
在活性污泥法转入正常运行后,由于曝气池内混合 液的流态不同,所对应的污泥增殖曲线也不同。
1.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 文本文档
3.3.3.2 DO太低可增加供氧;PH调节进水水质;污泥缺氧而腐化可增大曝气;N,P缺乏则应增加;
3.4 二沉池异常情况及对策
BOD(COD)异常增高: 出水浑浊 ,PH值低、DO高: 污泥生物减少、 NO2、NO3高 :硝化对BOD影响
2. PH值下降 加碱调整
3. 低分子量溶解性有机物大量进入 降低负荷
3.3.1.5 进水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3.3.2 非丝状菌膨胀
3.3.2.1 由于进水中含有大量的溶解性有机物,使污泥负荷太高,而进水中又缺乏足够的N,P,或者DO不足;
3.3.2.2 进水中含有较多毒物,导致细菌中毒,不能分泌出足够量的粘性物质,形不成絮体,也无法分离。
3.3.3 措施
3.2 污泥SVI值异常原因及对策
异常现象
原因
具体原因 对策
SVI值异常高 原废水水质变化
1. 水温降低
式中Ac为二沉池表面积,Hc为二沉池内的污泥层厚。
2.3.4 用SV30控制
3.活性污泥系统问题及解决对策
3.1 生物相不正常
3.1.1 正常的生物镜检可见大量有柄纤毛虫,如钟虫属,累枝虫属等,这类纤毛虫以体柄分泌的粘液固着成污泥絮体。
3.1.2 如系统出现大量游泳型纤毛虫,如豆型虫属,草履虫属等则可能是有机负荷太高或溶解氧偏低所致。
DO低: 游泳型生物增多、细菌游离,高浓度有机废水流入系统:污泥分散
污泥生物死亡,呈黑色: 污泥腐败 ,
DO正常、污泥生物死亡:含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流入、污泥解体 。
PH值正常、DO低:污泥腐败。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投产与活性污泥培训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投产与活性污泥培训1、活性污泥的培训(培养与驯化)方法:同步培训法:培养与驯化同时进行异步培训法:先培养后驯化接种培训化(1)同步培训法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1)营养物(2)菌种具体操作:活性污泥成熟,SV 15%~20%(2)异步培训法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先培养:粪便水稀释BOD5<500 mg/L后驯化:在进水中加入首当其冲逐渐增加工厂业废水所占比重(3)接种培训法从附近的污水处理厂引进剩余污泥作种泥2.试运行:目的:确定最佳的运行条件考虑因素:(1)MLSS →调整(2)供气量(1)氧DO:1~2 mg/L(3)搅拌混合液浓度整池均匀(4)运行方式12种传统工艺+3种新工艺二、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1,污泥膨胀定义原因:大量的丝状菌繁殖防治措施 PH DO2.污泥解体处理水质变浑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原因(1)运行不当(2)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3.污泥上浮上浮原因:(1)污泥腐化上浮长期滞留造成(2)曝气过度上浮(3)污泥挟油上浮(4)污泥脱氮上浮过长4.泡沫问题大量合成洗涤剂消泡措施(1)消泡剂(2)机械消泡(3)分段进污泥解体处理水浑浊、污泥絮凝体微细化,处理效果变坏等则是污泥解体现象。
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有运行中的问题,也可能由于污水中混入了有毒物质所致。
运行不当(如曝气过量),会使活性污泥生物营养的平衡遭到破坏,微生物量减少且失去活性,吸附能力降低,絮凝体缩小;一部分则成为不易沉淀的羽毛状污泥,SV值降低,使处理水变浑浊。
当污水中存在有毒物质时,微生物会受到抑制、伤害,污泥失去活性,导致净化能力下降。
一般可通过显微镜观察来判别产生的原因。
当鉴别出是运行方面的问题时,应对污水量、回流污泥量、空气量和排泥状态以及SV、MLSS、DO等多项指标进行检查,加以调整。
当确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质时,应该考虑可能是有新的工业废水混入的结果。
若确有新的废水混入,应责成其按国家排放标准加以局部处理。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
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知识点一、活性污泥概述1.定义:活性污泥是污水中存在的各种微生物的聚合体,是指微生物在贮存器潜育生存的体形和状态。
2.组成:活性污泥主要由泛类细菌、短杆菌、放线菌和其他微生物组成。
3.特征:活性污泥具有吸附性、降解性、沉降性及厌氧性等特征。
二、活性污泥培养1.活性污泥培养的目的:培养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污水降解能力。
2.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活性污泥常用的培养基有17#苹果基、一个液体培养基等。
3.培养条件的控制:培养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pH值、DO值等条件。
4.培养方法:常见的培养方法有悬浮培养法、固定化培养法、连续培养法等。
三、活性污泥驯化1.活性污泥驯化的目的:通过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污水的处理要求。
2.驯化方式:常见的驯化方式有物理驯化、化学驯化和生物驯化等。
3.驯化条件的控制:驯化活性污泥需要控制好温度、曝气量、营养物质浓度等条件。
4.驯化指标:驯化活性污泥的指标主要有COD去除率、NH3-N去除率、生物毒性等。
四、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的应用1.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
2.生物能源: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产生甲烷等生物能源,利用活性污泥进行沼气发酵有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
3.土壤修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促进土壤中的污染物降解,对于土壤修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总结: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通过培养和驯化活性污泥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控制好培养条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驯化方式,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污水降解能力和适应性。
此外,活性污泥培养与驯化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能源和土壤修复等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活性污泥法基础培训
活性污泥法基础培训一、活性污泥基本概念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 活性污泥微生物以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称)正常的活性污泥:在显微镜下呈不规则椭圆状,在水中呈“絮状”;正常呈黄褐色,但会随进水颜色、曝气程度而变(如发黑为曝气不足,发黄为曝气过度)。
ρ=1.002~1.006,含水率99%,直径大小0.02~0.2mm ,表面积20~100cm 2/mL ,pH 值约6.7,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其固相组分主要为有机物,约占75~85%。
具有一定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
(理解:自我繁殖、生物吸附与生物氧化)。
由微生物群体Ma ,微生物残体Me ,难降解有机物Mi ,无机物Mii 四部分组成。
二、活性污泥微生物及作用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
细菌是活性污泥中最重要的成员,除一般的球菌、杆菌、螺旋菌外,还有许多比较高级的丝状细菌。
丝状菌:铁细菌、发硫细菌、球衣细菌、放线菌,适宜生存环境:溶解氧0.1mg/L ,pH :6-8;适宜温度:30℃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的原核微生物—细菌为主。
正常成熟的活性污泥上的细菌数量大致介于107~108个/mL 。
(只有比较原始的“拟核”,没有核膜包被的,这类微生物称原核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蓝藻等;核有核膜包被,形成结构分工完善、功能完备的细胞核,这类微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厌氧系统:甲烷细菌:能形成甲烷的细菌都是原核生物,目前尚未发现真核生物能形成甲烷。
甲烷细菌有球形、杆形、螺旋形,有的呈八叠球状,还有的能连成长链状。
甲烷细菌生长很缓慢,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需经过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长出菌落。
据麦卡蒂(McCarty)介绍,有的甲烷细菌需要培养七八十天才能长出菌落,在自然条件下甚至更长。
菌落也相当小,特别是甲烷八叠球菌菌落更小,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遗漏。
更换污泥菌,活性污泥菌种培养
更换污泥菌,活性污泥菌种培养一、自然培菌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 间歇培菌: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 ,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污水。
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
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
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 连续培菌: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
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二、接种培菌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
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
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污泥菌种培养
活性污泥有多种培养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养时间和人力物力均不同。
应根据废水水质、气候、实际许可的条件等情况来选择培养方法。
1.培养前的准备工作
(1)各构筑物建成,并经清池清除建筑垃圾,静压试验证明无渗漏,无下沉位移,最后按有关规程验收合格。
(2)电器、机械、管路等全部设备建成并经单机试车、联动试车正常。
最后按有关规程(说明书)验收合格。
(3)根据日后运行管理需要,有条件的污水处理厂(站)需进行最基本的常规化验测试,如pH、水温、COD、DO、生物相等,用以指导活性污泥的培养过程和日常运行。
(4)基础数据的调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昼夜变化情况,水质(pH、水温、COD、BOD5/CODCr、含氮、含磷、有毒物质等)及其变化情况,各种设施和设备的技术参数。
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对受纳水体(如接纳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质调查备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后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提供依据。
(5)根据处理水质状况备足必需的营养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备缺什么补什么。
采用接种培菌法还需备足污水性质相似其他污水处理厂(站)的干(或浓缩)污泥作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养用的菌种。
(6)操作人员应熟悉整个系统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况,了解污泥培养的基本过程和控制要求。
(7)人员到位,自培养和驯化后一般应使系统连续运行,不能脱人。
(8)编制必要的化验和运转的原始记录报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
从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较规范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确保启动与正式运行的有序进行。
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
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城市污水和一些营养成份较全、毒性小的工业废水,如食品厂、肉类加工厂废水,可以考虑这种培养方法,但培养时间相对较长。
自然培菌又可分为间歇培菌和连续培菌二种。
(1)间歇培菌。
将曝气池注满废水,进行闷曝(即只曝气而不进废水),数天后停止曝气,静置沉淀1 h,然后排出池内约1/5的上层废水,并注入相同量的新鲜
污水。
如此反复进行闷曝、静沉和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的进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闷曝时间要比上次缩短。
在春秋季节,约二、三周就可初步培养出污泥。
当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达到1克/升左右时,就可连续进水和曝气。
由于培养初期污泥浓度较低,沉淀池内积累的污泥也较少,回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后随着污泥量的增多,回流污泥量也要相应增加。
当污泥浓度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后,即可开始正常运行,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2)连续培菌。
先将曝气池进满废水,然后停止进水,闷曝半天至一天后可连续进水。
连续曝气,进水量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连续运行一段时间(与间歇法差不多),就会有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曝气池污泥量达到工艺所需的浓度时,按工艺要求进行控制。
由于自然培菌法是用废水直接培养活性污泥,其培菌过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适应废水性质并获得驯化的过程。
3.接种培菌
接种培菌法的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厂如附近有种泥,也可采用此法,以缩短培养时间。
接种培养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
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城市污水和营养齐全、毒性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活性污泥培养,可直接在所要处理的废水中加入种泥进行曝气,直至污泥转棕黄色时就可连续进污水(进水量应逐渐增加),此时沉淀池也投入运行,让污泥在系统内循环。
为了加快培养进程,可在培养过程中投加未发酵过的大粪水或其它营养物。
活性污泥浓度达到工艺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过程。
从经济上讲,种泥的量应尽可能少,一般情况下控制在稀释后使混合液污泥浓度在0.5g/L以上。
对有毒工业废水进行培菌时,可先向曝气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来水(需先曝气一段时间以脱去其中的余氯),然后投入种污泥和未经发酵的大粪水进行曝气,直至污泥呈棕黄色后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并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补充一定量的大粪水继续曝气,待污泥量明显增加后,逐步提高废水流量。
在培菌的后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较好地适应工业废水水质。
(2)干污泥接种培菌。
“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
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干污泥接种培菌的过程与浓缩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
接种污泥要先用刚脱水不久的新鲜泥饼,投加至曝气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捣成泥浆。
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为池容积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剂(用于污泥调理),如药剂含量过高、毒性较大,则不宜用作为培菌的种泥。
鉴定污泥能否作接种用,可将少量泥块捣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烧杯或塑料桶)内加水曝气,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泥色能转黄,就可用于接种。
污泥培菌的注意事项:
(1)活性污泥培菌过程中,应经常测定进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气池溶解氧、污泥沉降性能等指标。
活性污泥初步形成后,就要进行生物相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对污泥培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动态调控培菌过程。
(2)活性污泥的培菌应尽可能在温度适宜的季节进行。
因为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快,培菌时间短。
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则应该采用接种培菌法,所需的种污泥要比春秋季多。
(3)培菌过程中,特别是污泥初步形成以后,要注意防止污泥过度自身氧化,特别是在夏季。
有不少厂都发生过此类情况。
这不仅增加了培菌时间和费用,甚至会导致污水处理系统无法按期投入运行。
要避免污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是关键,要经常测定池内的溶解氧含量,要及时进水以满足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
若进水浓度太低,则要投加大粪等以补充营养,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间歇曝气。
(4)活性污泥培菌后期,适当排出一些老化污泥有利于微生物进一步生长繁殖。
(5)工业废水处理厂在生产装置投产前往往没有废水进入,而一旦生产装置投产后,排放的废水就需及时处理。
此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菌时间,并提前准备种污泥及养料等。
(6)如曝气池中污泥已培养成熟,但仍没有废水进入时,应停止曝气使污泥处于休眠状态,或间歇曝气(延长曝气间隔时间、减少曝气量),以尽可能降低污泥自身氧化的速度。
有条件时,应投加大粪、无毒性的有机下脚料(如食堂泔脚)等营养物。
(7)大部分的废水处理厂都有二个(格)以上的曝气池。
这种情况下可先利用一只曝气池培养活性污泥,然后再输送到相邻其它曝气池进行多级扩大培养。
本法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废水处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