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复习朝代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复习朝代线索
一、历史主干知识
知识分类主要知识点
评价历史人物(一分为二、**家)商鞅、☆秦始皇(开创)、☆汉武帝(发展大一统)、张骞、司马迁、☆北魏孝文帝、孔子、☆文成公主、蔡伦、张仲景、华佗、祖冲之、郦道元、王羲之、顾恺之
重要时间1、记住具体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最为重要:如下列战役按时间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牧野之战②城濮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长平之战。
2、记住阶段带有标志性特征的时间:如170年万,我国已知最早人类的出现;公元前221年,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的建立;公元前138年,张骞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等。
3、记住时间和年代的换算方式:如公元前1788年属于公元前18世纪80年代。
重要事件
商鞅变法、都江堰、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南方经济发展、孝文帝改革、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专题
重要制度禅让制、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屯田制
二、历史分期
社会时代
特征时间
朝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1世纪)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云南元谋人(长江流域)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距今发现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黄河流域)距今70—20万年,最典型、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人类1、直立行走;2、使用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3、使用天然火。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农耕时代—过上定居生活山顶洞人人工取火代表人类地理
位置流域种植作物居住房子工具
半坡居民北方
西安黄河
流域粟(世界最早)、黍半地穴式磨制石器、彩陶(尖底瓶和鱼纹彩陶盆)河姆渡
居民南方
浙江长江
流域水稻(世界最早)干栏式磨制石器(新时期时代)、陶器
传说时代黄帝、炎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尧舜禹禅让制:通过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有功深受人民的爱戴
奴隶社会(前21世纪——战国时期)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前21世纪—前1600年)大禹建立
启
桀大禹治水、大禹建立夏朝、大禹
大禹把位置传给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实行暴政,亡国之君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汤建立
盘庚
纣王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盘庚迁都城到殷
炮烙之刑,实行暴政,亡国之君
周朝西周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前1046年),建立西周
东
周
春秋
百家争鸣
老子创立道家,提倡无为而治,思想带有朴素辩证法。
孔子
创立儒家,提倡“道以德,齐以礼。
”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世界文化名人,儒家创始人:1、提倡“仁”和“礼”
2、提倡“为政以德”
3、“有教无类”——保护教育公平;“因材施教”——适合学生的特点施教。
战国秦国
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目的:富国强兵
3、内容:①经济上:奖励生产、重农轻商、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产多免役);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废除特权、军功授爵;
③地方管理:建立县制;十家连坐(编订户口,加强刑罚);统一度量衡
3、意义:使到秦国实力得到增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启示:①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抗,会付出沉重代价;②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获得成功
③杰出的历史人物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以其卓越的作为推动历史发展。
(著名的改革家有:北魏孝文帝等改革)
秦国李冰修建都江堰(岷江防洪灌溉,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孟子提倡“仁政”“民贵君轻”
韩非法家,强调“法治”;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被秦始皇采用
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子“兼爱”“非攻”
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秦朝
(前221年—前202年)秦始皇
嬴政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为巩固封建统治,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如下: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1)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权。
(第一个)
(2)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和御史大夫(掌管军事)三个官职。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始设36个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四个统一
(1)统一文字(李斯小篆成为规范字隶书)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3)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4)统一车轨
3、疆域上: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秦朝口诀
公元前的二二一, 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西起临洮东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西汉(前202年—25年)已经出现纸刘邦建立
汉武帝
刘彻
开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大一统”;第一个采用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局面(或者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具体措施如下)
1、政治军事上:
①在前127年至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
②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2、经济上:(1)改铸五铢钱。
(2)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在长安(首都、丝绸之路起点)兴办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4、疆域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
5、吏治上:强化监察制度①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京城百官和皇族;
②在地方设立十三刺史,监察地方官员和地方豪富。
司马迁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历史
汉宣帝(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新疆成为中央政府管辖,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
东汉刘秀建立
东汉末年200年,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原因: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屯田
208年,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
立的基础
蔡伦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尊称“医圣”
华佗发明麻沸散
政权分立与民族的融合
三国
两晋
南北朝三国魏国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蜀国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定都成都。
吴国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天台湾)——这是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第一次联系
西晋末年南方经济发展原因:(1)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生产工具经验和生产技术(最重要);
(2)淝水之战,东晋胜利,确保了南方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影响:1、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经济重心南移
北
魏北魏孝文帝改革1、目的:(1)更好吸收汉族文化;(2)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3)促进民族融合;(4)富国强兵
2、措施:①为学习汉朝文化,把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②全面改革,推行汉化政策:A、改汉服;B、学汉语;C、改汉服;D、改汉姓、E与汉人通婚;F、学习汉族的官制。
3、意义:
评价标准: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
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1、评价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顺应民族融合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2、经济上: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政治上:有利于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4、文化上:有利于中原文化丰富和发展。
总论: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对后
世农业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世界农学史上的名著。
北魏
东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代表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优秀的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石窟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佛教文化的结晶
东晋书法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南朝数学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欧洲早1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