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数学学科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抽象的数字、没趣的算理,琐碎的定理、公式等,总是让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扑朔迷离。所以,当我们期望孩子能够顺利地在头脑中自主建构这些抽象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必须依赖一些实实在在的、形象生动的媒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我们运用直观性教学的实例比比皆是:教具的使用: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我们需要借助实物钟表,观察并拨动分针、秒针,让孩子感受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方向“东、南、西、北”时,我们会把孩子带到空旷的操场,感受方位变幻;当学习“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会利用课本、书桌、黑板、树叶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孩子感知;学习“鸡兔同笼”时,我们会借助鸡、兔的图片来分析;乃至于黑板上解题思路的板书,几个惟妙惟肖的简笔画等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生动的佐证。

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计算时,我们鼓励低年级孩子灵敏地利用自己的手指;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引导孩子运用一个个小正方形片去铺满整个图形,来探索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感受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时,我们会让孩子各自剪裁三个一定长度的纸条,拼一拼,发现有的同学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拼接成一个统统的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奥秘……学生利用学具或周边的事物去观察、操作、分析、发现并逐步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欢乐,又将知识在脑海中深入内化,脑力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赫训练。

具象的数学图示:在帮助孩子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算理时,我们会利用“点子图”或用一根根小棒来表示;在练习解决问题的题目时,我们会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画应用题”的方法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在草稿纸上用文字、符号、字母来标明这些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线段图”、“列表格”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方法。

新鲜形象的教学语言:数学语言讲究精准、严格、扼要,可当我们在设置情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思考时,不妨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孩子身临其境去感受其中的狐疑,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当我们讲解一个抽象理论时,联

系孩子的生活实际,借助形象的比喻、滑稽智慧的故事,帮助孩子形成“情绪记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

反思过往,当我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性教学时,仍不免会跑偏了方向:有时引领孩子利用学具自主学习时,总有孩子会被一些新鲜但无关紧要的元素吸引了注意力,作为老师,我在设计学习活动时要充分考量、筛选,在课堂上明确好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避免直观教具中的无关因素干扰了对重点知识的思考、理解。

有一次,在学习《认识分数》时,我采用直观教学,让孩子们通过折纸来表示分数,目的是充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初衷是好的,可我布置的其中一项任务是: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其中的八分之一。由于数字太大,而这节课的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孩子,况且是第一次接触分数,有很多孩子乱了手脚,抓耳挠腮,苦思不得。这的确是我的失误,应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来实行直观教学,任务复杂程度要合适,能够通顺地达到教学目的即可。

不能让直观教学弱化了孩子的能力。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形象直观的图画来表达数学信息,而到了中高年级,思维形式从以形象思维为主开始逐步向以逻辑思维为主过渡,我们可以启迪孩子借用抽象化的符号、字母来书写、整理信息,锻炼更高级的逻辑思维能力

由此,直观性教学是一个深入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利器,我们要智慧、合理地运用。

在教育殿堂,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可我这些浅知薄见终究还是要记下来,否则,这转瞬即逝的点滴思悟灵感定会被时间的巨潮所淹没,感谢大家的包容和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