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图《晴雪长松图》

合集下载

【每日一图】张瑞图《晴雪长松图》

【每日一图】张瑞图《晴雪长松图》

【每日一图】张瑞图《晴雪长松图》
晴雪长松图轴,明崇祯,张瑞图绘,纸本墨笔,纵136.3厘米,横43.3厘米。

张瑞图书法、绘画兼精。

书法得张旭、怀素神韵,与董其昌等并称“明末四大书家”,但其书法风格则迥异他人,风貌奇倔狂逸,后世称“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绘画则学黄公望,风格苍劲,点染清逸。

他的画作大多是偶然兴至所作,故而传世作品甚少,其大幅画作特点是笔墨粗放,构景空疏。

此图墨笔绘清泉细石,苍松之上落满积雪,全图面貌苍润,用笔皴染结合、勾点交错,笔力浑厚,足见张氏笔墨功力精到。

本幅自题:“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庚午春仲果亭图写”,钤“瑞图”朱文方印,“张长公”朱文方印。

题字结体狂怪,笔画劲健纵逸,气韵外露,颇富“奇异”之态。

据此,可知此图作于崇祯三年(1630),张瑞图时年60岁,正是他罢官遣归之年。

图中题句出自杜甫诗《谒真谛寺禅师》。

《题长松图》公开课

《题长松图》公开课

赠从弟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大雪压青松
小 松 xún
【唐】杜荀鹤
陈毅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松 树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新课导入
北师版· 六年级上册
题长松图
走近作者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 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中国当代著名学者、诗人、 书画家。启功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
亦高亦下半天青。 偶然遥和风篁韵,
huáng
如听琴台万古声。
诗文解读
题长松图
【郁郁】形容 生长茂盛。 【长松】高大 的松树。
启功
【涧壁】山涧的峭壁。
郁郁长松涧壁生, 【遥和】远远地应和。 亦高亦下半天青。 【风篁】谓风吹竹林。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万古】犹万代;万世。
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
“秋山人在画中行”是其常用的题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他已在画坛崭露头角,五十年代达到艺术高峰。
主要作品:《启功书画集》《启功韵语》《论书绝句》等。
生字学习
韵味 抒发 遥相呼应
韵味十足
yùn
shū
郁郁葱葱 天籁之音
和谐之美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
我会写

诗文解读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清风偶然吹动这棵长松的枝叶,发出了与丛林相应和 的天籁之音,韵味十足,使人好像听到了古往今来琴师们 弹奏古琴的声音。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清风偶然吹过古松发出的 声音比作是古往今来琴师们弹奏古琴的声音,赞美了风

华嵒《春谷杜鹃图》高清

华嵒《春谷杜鹃图》高清

华嵒《春谷杜鹃图》高清清华嵒春谷杜鹃图山东承天2013秋拍成交价517.5万元活跃于18世纪扬州地区的一些画家被称为“扬州八怪”,而见于各相关记载的“八怪”人选却互有出入。

其中的华嵒,直到光绪年间葛金諬的《爱日吟庐书画补录》,才将其列为“八怪”之一。

这不只是由于华嵒寄寓扬州而定居杭州,更是因为华嵒作品的艺术品格与其它画家明显不同。

华嵒原名德嵩,字秋岳,康熙二十一年(1682)出生在福建上杭县白沙村华家亭。

上杭古为新罗地,迁居浙地后的华嵒为“不忘桑梓之乡”,又取号新罗山人。

华嵒具有全面的绘画才能,花鸟、山水、人物兼擅并长,在当时已卓有声望。

而其着力最多并最具艺术成就的,还是他的花鸟画创作。

他不但成为恽南田之后花鸟画又一大家,也是“清代后半期花鸟画之宗匠”。

“文质相兼而又能超出畦畛之外”,这是华嵒好友徐逢吉对其艺术的精确评语,“文质相兼”概括了华嵒绘画创作的美学本质。

华嵒首先是一位职业画家,他具有与其它职业画家一样的刻意求真的创作态度和严格坚实的绘画基本功,这种职业画家素质构成华嵒绘画品格中“质”的要素;同时,他又与当时诸多文人画家结交往还,不但受到他们人格精神的熏陶,也受到他们创作思想的启迪,因而,文人画家情怀又构成华嵒绘画品格中“文”的要素。

职业画家素质与文人画家情怀,完美地结合在华嵒的生活方式与绘画创作中,使得他在当时扬州的审美时尚下,创造出“超出畦畛之外”的艺术成就。

华嵒在少年时代便显露出绘画天资,但却并没有名师指点,民间画工是他绘画上的启蒙老师。

就是来到了扬州,他也还是与当地的一些职业画家,如许滨、丁皋、黄正川等经常往来。

作为一个本色的职业画家,华嵒较之一般的文人画家具有更为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同时,他也更注重对于生活景物的观察与写生,因而他能够准确捕捉并生动表现各种花姿鸟态。

这从他的《春谷杜鹃图》轴即可看出。

《春谷杜鹃图》轴,绢本,高133.5厘米、宽52.5厘米,图绘风清柳绿中,杜鹃绽放,鸟禽和鸣。

柳宗元的古诗大全

柳宗元的古诗大全

柳宗元的古诗大全(100首)1.《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唐] 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3.《早梅》[唐] 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4.《渔翁》[唐] 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5.《读书》[唐] 柳宗元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7.《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唐]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8.《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唐] 柳宗元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蘋花一作:苹花) 9.《饮酒》[唐] 柳宗元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10.《溪居》[唐] 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1.《夏昼偶作》[唐] 柳宗元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五集(四)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五集(四)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五集(四)卷六十四○题崔彦辅溪山烟霭图九迭前韵溪山色也霭烟空,空色胥归幻则同,九迭十全当阁笔,再来别韵岂知穷。

○题唐寅品茶图赵宧光事重提旧,唐伯虎图又看新。

即景何妨吟七字,却惭不是个中人。

○戏题沈周支硎遇友卷沈周写寒山,却弆盘山处。

盘中之溪亭,更肖龙井趣(是处溪亭肖西湖龙井式为之偶来汲泉煮茗展阅此卷俨然南巡景趣)。

佳卷于斯披,将以清诸虑。

问虑清也无,纷然者何据。

○王榖祥梅竹羣雀卷山中所少者,曰惟竹与梅,迩岁培植之,庭际颇成材。

古松卓相对,三友名宜哉!是谓忘年交,展图两不乖。

羣雀何为乎,飞鸣惊客来。

○题张宗苍画四迭壬寅诗韵两家佳画擅佳堂,一例春风昌与苍,友是忘年那论山,疑设镜正争光合,宜于此冺名实,岂必如他较幻常,砚匣频宣成句速,懋勤笑彼不胜忙。

○钱维城松下看泉仍用乙巳韵松泉本自富于此,不借为图胥自图。

扈翰偶令(平声)写其妙,岂知古缋并观乎!○题陈书仿王蒙夏日山居春朝重看夏山图,绿树浓阴足静娯。

但得精神契倪筦,底须景概较同殊。

○题邹一桂杏花山杏暖开徧谷枝,写生画对侍臣斯。

杏如故也画成古,可着思哉漫着思。

○五代胡瓌番骑图番马曾经弆石渠,续兹番骑积薪欤,神情超脱真居上,结构繁稠乃异初。

觳觫人寒犹乘马,负装驼弊强(上声)胜驴。

却看贉首题五字,假藉瘦金赝鼎如(卷首胡瓌番骑图五字效宋徽宗廋金体,而笔力薾弱明系市贾假借为重者)。

○题快雪堂褚遂良临兰亭帖房龄荐乃获萧翼,登善书因赐士亷。

数(去声)本那能无同异,多摹自致有洪纎(近得禇摹绢本兰亭叙即冯铨刻入快雪堂法帖者,前后有铨图章其贞观御书标题及卷后董其昌跋分毫不爽似为真迹无疑惟较之向所刻兰亭八柱帖之禇临纸本其用笔结体有不同处。

盖此绢本前标第十九本纸本,则未经标题无从定其次数要其所临模者,不知其几也。

广川书跋谓禇河南欧阳率更临兰亭皆自出家法不随点画,则前后临模多本洪纎之间岂必尽同耶?)一时众命临原伙(唐太宗当时既获兰亭真迹命冯承素韩道政褚遂良等模赐王公一时传为盛事,而米芾惟于褚本跋咏及之余皆不置品题自,因他本不概见也。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四集(三)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四集(三)

《乾隆御制鉴赏名画题诗录》四集(三)卷二十一○题钱维城四季花卉小册——杏开盛常逢三月春,不无姚冶却无尘,笑他命燕赏花者,那及候农望树人。

——紫藤紫蕚垂垂亦自佳,掣风悬露覆庭阶,不教依附乔枝上,作者应缘别寄怀。

——西府海棠谢朓单车赴处开,世间原自鲜全材,花中絶色辞香可,似胜无端望蜀哉!——梨花佳人院落溶溶月,思客情怀冉冉春,一种淡然相伴处,不怡神亦定伤神。

——千叶桃千树桃花千叶开,微之诗里见曾来,尘凡自是无仙骨,刘阮何能得重(去声)回。

——杜鹃杜鹃鸣际杜鹃花,望帝深春托欲差,自是天然丰韵好,盘盂翔鳯底为耶?——黄蔷薇洞在上虞山以东,秉来正色是黄中,底缘有刺防人采,卫足由来色正同。

——鱼儿牡丹花全不似叶微似,何事居然号牡丹,姚魏肯容轻露面,先敎鱼信示人看。

○右春花八种——淡竹叶绿叶青葩傍砌幽,扬猗也风流,漏名花谱厕竹谱,自喜应为君子俦。

——苿莉风前月下最难猜,无色有香细细来,荣弗于冬独于夏,可知品第合输梅。

——石榴红璊花衬緑琼叶,日彩露华相暎鲜,海澨山陬开处处,至今谁复忆张骞。

——金丝桃绥山别种色如金,拈示应从佛国寻,试看一花开五叶,偈传初祖到如今。

——石竹墙根石角<36F9>娟者,曰竹而饶艳朶蕤,蓦遇子猷应不识,此君胡乃顿如斯。

——锦葵(又名回回蜀葵)。

繁开淡紫与深红,文采斑然致不同,漫道天方来此种,斯人应未读陈风。

——虞美人风前似折舞腰斜,应曲之言无乃夸(见《益州草木记》)荣辱世间有何定,帐中人作陌头花。

——夹竹桃夏中开可至秋阑,叶竹花桃颇耐看,莫诮岭南来冀北,犹非送暖与偷寒。

○右夏花八种——木芙蓉水莲开尽木莲开,体异名同莫漫猜,最是秋江夕阳落,晩妆一例照红顋。

——鳯仙花翘然头翅若飞腾,谁与丹山号浪増,词客喻言无足怪,频吟却笑宋家僧(《羣芳谱》载:宋僧北涧两见咏此花句,夫僧家所戒绮语,岂伊有悟拈花之旨耶?)——蓝菊菊谱分来种略賖,色蓝质薄顿珠差,忠如卢奕生子杞,何必区区责草花。

——桂东方比拟早称颜,馥郁惟应馨一山,疑是月中无隙地,故教分子植人间。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
【赏析】 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 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 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 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 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 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 意隽逸。
1
【赏析】 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 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 张大千墨笔题字。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 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 别具一格。
11
【赏析】 《自叙帖》是怀素晚 年草书的代表作。通 篇为狂草,笔笔中锋, 如锥划沙盘,纵横斜 直无往不收;上下呼 应如急风骤雨,可以 想见当年豪情勃发, 一气贯之的情景。称 为中华第一草书。
12
【赏析】 阳朔景色秀丽,穿岩一带尤为人们所喜爱,相传有一首民间歌谣赞美 这个胜景,“金钩挂山头,青蛙水上浮...”白雪石的作品以境取胜,在实 景的描绘中注入感人的空间意象,以桂林漓江山水为题材创作的青绿 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他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白派山水”。
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他勤于政务,整顿改革,为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
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赏析】 以近乎墨黑的背景来突 显菊花,首先打破向来 讲究留白的文人诗画传 统,林风眠在此采用了 “计黑当白”的原则,在 黑色背景中刻画出白色 的菊花与花瓶,观者除 了明亮的主体外,无法 掌握确实的空间感,因 而创造了画面幽深莫测 的感觉,塑造出深沉、 静谧的氛围。
21
【赏析】 “为发大悲意,勤求无上道;远离诸妄想, 随顺於众生。”此联为李叔同出家后的典型 书体。圆润含蓄的线条,疏朗瘦长的结体, 稚拙中带些赢弱,蕴藉和谐、兼疏淡远,是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境界。
22
【赏析】 张大千画荷画得出色,得 益于他爱荷、养荷、赏荷。 他画的钩金荷花富丽堂皇, 没骨荷花清娇秀丽,写意 荷花水墨淋漓,他画的荷 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被世人誉称为“大千荷”, 画出了荷花的神韵。

2024年252题长松图启功

2024年252题长松图启功
12
书法元素在长松图中运用
2024/2/28
题字与画面相融
01
长松图中的题字与画面内容紧密相连,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
的视觉效果。
笔法在松树描绘中体现
02
启功书法的笔法在长松图的松树描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松针
的细密、松干的苍劲都与其书法风格相得益彰。
墨色营造氛围
03
通过运用不同的墨色,长松图营造出了一种古朴、清雅的氛围
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联名款产 品或将长松图元素融入时尚设计 。
2024/2/28
01 02 03 04
影视娱乐领域合作
将长松图作为影视作品的创意元 素或背景,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 话题性。
教育领域合作
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将长松 图作为美学教育的素材或案例。
24
推广策略建议
在国内外重要美术馆、画廊举办 长松图主题展览,吸引观众关注 。
的重要组成部分。
符合当代审美趋势
在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精 神层面的追求和审美体验。长松 图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人文精神 ,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趋势和精神
需求。
2024/2/28
20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
01
弘扬民族精神
02
传承艺术技艺
长松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 之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通过欣赏和传承长松图精神,可以激 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艺术价值
长松图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精神寓意,是启功先生艺术生涯中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影响
长松图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中国传统书画 艺术的瑰宝之一。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还激发 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古代花鸟画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立轴,绢本,纵 81.5cm,横53.6cm 鉴赏:此图画秋天清爽宜
人之景,以花蝶、锦鸡构成 画面。画中锦鸡落处,芙蓉 摇曳下坠之状逼真如实,锦 鸡视线之际,双蝶欢舞,相 映成趣。赵佶自题:“秋劲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 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画 家的表现手法十分生动,一 只锦鸡纵身上攀,压弯了芙 蓉枝,表现出了锦鸡的重量 感。
总结
中国古代山水画,历史悠久,源 远流长,名家辈出,群星璀璨。有 着独特的艺术传统和形式技法。强 调“外师造化,中的心源”,“搜 尽奇峰打草稿” 。中国古代山水画 寄托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陶 醉之情,同时它是情与景巧妙融合, 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生动写照。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 简介:麻纸本,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鉴赏:此图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跱而鸣,
中国古代山水花鸟画
——名作鉴赏
作者:巨然 年代:北宋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简介:绢本,墨笔,纵:165.2厘米, 横:77.2厘米 鉴赏:《秋山问道图》是一幅秋景山水画,
在画法上,山用淡墨长披麻皴,画出了土多石 少的浑厚的质感。画上主峰居中,这是五代宋 初的典型构图。山峰石少土多,气势显得温和 厚重。与北方画派石体坚硬、气势雄强的画风, 趣味完全不同。中部,山间谷地,密林之中茅 屋.数间,一条蜿蜒的小路,绕过柴门,通往 深谷。茅屋中依稀可见一人坐于蒲团之上,右 边一人侧身对坐,大约就是问道者。图中山高 密林,寂然无声。正是谈禅论道,修身养性的 极佳妙境。画面下段,坡岸曲折,树木偃仰多 姿,水边蒲草,被微风吹得轻轻摇摆,多少体 现出秋爽的感觉。
以一枝自左下向上斜出的荷叶和另 一枝自右下向左上斜出的荷花交搭 成基本的架势,其间又穿插三叶两 花,丰富了荷塘的空间进深;下方 为一巨石,石上栖一对小禽,均单 足独立,耸肩敛羽,虽不作“白眼 向天”的本色,但清冷的表情一以 贯之。画法随意点,点、线、面的 安排似不经意而无懈可击,直如风 行水上,自然成文。荷梗拉得极长, 而略无飘忽,更可见画家功力所聚。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

宋辽金时期的美术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是具有重要历史 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风俗画长卷, 作者北宋 末期优秀人物风俗画家张择端。作者通 过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 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 绘,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 侧面。这幅作品不愧为我国古代绘画中 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其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 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 绘现实生活的场景及其人物活动。场 面繁广的当推宋代张择端的工笔淡设 色 《清明上河图》。画家以高度写实 的手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沿汴河展 现的清明时节的风光,从城郊农村风 光开始,以汴河船舶往来为线索,渐
李公麟
维 摩 诘 图
网 友 摹 本
五马图 李公麟
纸本 墨笔 纵29.3厘米 横225厘米(日)私人藏
五马图 李公麟
五马图 网友摹本
李公麟《五马图》介绍

此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 皆各由奚官牵引。无款,马后有黄庭坚小 行书签题马的年岁、尺寸、进贡年月等, 又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做,是李公麟 传世精品。全画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 用淡墨略加渲染,很好地体现了李公麟白 瞄画的特色。墨笔线条简练,以提按、轻 重、转折、回旋的手法,概括出马匹的不 同特征以及任务的不同风貌,形神毕肖, 气韵飞动。
宋 佚名
人物画
• 武宗元——《朝元仙仗图》 • 李公麟——《五马图》、《维摩演教图》、 《临韦偃牧放图》、《昭君出塞》、 《蔡琰还汉》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李唐——《采薇图》 • 梁楷——《泼墨仙人图》
朝 元 仙 仗 图 武 宗 元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朝元仙仗图
武宗元
李公麟

百幅中国名画欣赏与解析(下)

百幅中国名画欣赏与解析(下)

百幅中国名画欣赏与解析(下)《踏歌图》马远《踏歌图》是南宋画家马远的代表作,貌似山水画,实际却是风俗画。

它的上半部描绘了仙境般的境界,下半部表现了南宋首都临安郊区农家'踏歌'的欢乐场景。

完全不搭界的一雅一俗,很协调地统一在同一画面里。

画家表现雨后天晴的京城郊外景色,同时也反映出丰收之年,农民在田埂上踏歌而行的欢乐情景。

宋宁宗赵扩把王安石的一首诗欣然抄录在画面上方:宿雨清矶甸,朝阳丽帝城。

丰年人乐业,垅上踏歌行。

这首诗点明了画的主题,也是宋朝皇帝对太平盛世的企盼。

《溪山清远图》·局部夏圭《溪山清远图》是南宋画家夏圭创作的国画作品,该作品描绘晴日江南江湖两岸山色空蒙、水光潋滟的清远秀丽景色。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千里江山图》·局部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绢本,青绿设色,无款,据卷后蔡京题跋知系宋代王希孟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江山秋色图》·局部赵伯驹《江山秋色图》是北宋后期青绿重彩山水画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为赵伯驹所画。

图中所绘显然是北方山水,群峰绵密,层峦叠嶂,仅在卷之前部有一条长河曲折蜿蜒而远逝,后卷但见崇山峻岭,错落连绵而如龙脉,起伏顾盼,开合揖让,虚实相生,盘桓而上。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写生蛱蝶图》赵昌《写生蛱蝶图》年代:宋,作者:赵昌,纸本:设色,大小:纵27.7厘米,横91厘米。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瑞雪图》

《瑞雪图》

03
04
创作手法:采用传统中国画技法,以水墨为主,略施淡 彩
主要元素:山川、树木、房屋、桥梁、人物等
05
06
作品特点:画面构图巧妙,层次感强,用笔苍劲有力, 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雄浑
02
艺术特色
构图与布局
远近法
画家运用远近法巧妙地表现了 山峦的起伏和雪的厚度,使画
面呈现出深远的空间感。
留白
画家通过留白手法,将画面中的云 雾和未被描绘的雪地作为画面的空 白部分,增强了画面的透气感和灵 动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创作背景
01
02
03
时间பைடு நூலகம்
1950年代初,黄宾虹80 多岁时的作品
地点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子湖 畔的灵隐寺附近
事件背景
当时正逢农历腊月,大雪 纷飞,黄宾虹看到这一景 象,便挥毫创作了这幅《 瑞雪图》
作品概述
作品名称:《瑞雪图》
01
02
画幅尺寸:纵101.3厘米,横46.3厘米
画幅类型:中国画,山水画
文化内涵
《瑞雪图》描绘了冬季雪后的山林景象,传递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 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个人观点与感受
画面美感
我非常喜欢《瑞雪图》的画面美感,它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出了冬季雪后的宁静和诗意,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美感。
文化认同
通过欣赏《瑞雪图》,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精神内涵,也更加认同和自豪于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背景。
《瑞雪图》
2023-11-08
目录
• 作品概述 • 艺术特色 • 主题与象征 • 创作手法与技巧 • 作品意义与价值 • 结论与评价

《题陈书长松图》原文及翻译赏析(2024)

《题陈书长松图》原文及翻译赏析(2024)
20
《长松图》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
01
文化传播
《长松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之一,有助于向西方观众展示中
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02
艺术交流
《长松图》的笔墨技法、构图和意境等,为西方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和借
鉴的机会。
2024/1/29
03
审美共鸣
尽管中西方绘画存在审美差异,但《长松图》所表现的自然之美和生命
通过跨文化审美体验,人们可以 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 品,从而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 丰富个人的审美体验。
促进文化交流
跨文化审美体验有助于不同文化 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减少文化隔 阂,增进国际友谊与合作。
激发创新灵感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往往 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创意灵感 ,通过跨文化审美体验,可以激 发人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原文解读
《题陈书长松图》是一首描写长松的 古诗,通过对长松的形态、气质和环 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长松的赞美 之情。
翻译难点分析
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如何在译 文中保留原诗的韵味和意境是翻译的 难点。同时,古诗中多运用典故和象 征手法,如何准确理解并传达这些文 化内涵也是翻译的难点。
16
翻译策略选择与运用
艺术创新
在跨文化交流中,艺术家们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创新,推动艺术的多样性和发展,《长 松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杰作,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创新灵感。
22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9
23
陈书《长松图》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2024/1/29
独特的艺术风格
《长松图》以精细的笔触和生动的墨色展现了长松的苍劲 与生命力,体现了陈书独特的艺术风格。

题长松图

题长松图

《墨梅图题诗》、《墨竹图题诗》、《题长松图》
三首诗的写作手法各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
咏物抒怀 托物言志
“岁寒三友”---松竹梅:共同特点?共同精 神?
• 共同特点:不惧风雪冰霜,在恶劣的环 • 境中能独善其身,保持旺盛 • 的生命力。
• 共同精神:象征刚正不阿、洁身自好、 • 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不 • 向世俗献媚。
长松:高大的松树。 郁郁:形容松树枝叶苍翠茂盛的样子。 亦高亦下:枝叶有的向上直指天穹,有的则弯曲向下俯向深涧。 半天青:形容山涧上空由于有这棵苍松的遮蔽,一派葱茏景象。
偶然遥和风篁韵,如听琴台万古声。
偶然间,风吹青松的声音和风吹过竹林的韵味遥相呼应, 我感觉就像是高明的琴师在琴台弹奏的乐曲从悠远的古 代传来。
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论书札记》
《说八股》《启功书画留影册》。
字词检测:
陡峭 顽强 韵味 应和 抒发 郁郁葱葱 生生不息 遥相呼应 天籁之声
郁郁长松涧壁生,亦高亦下半天青。
郁郁葱葱的松柏在涧边峭壁上生长。枝干倾斜,有的向 上直指天穹,有的则弯曲向下俯向深涧,半边天都青了, 一派葱茏景象。
题长松图
启功
郁郁长松涧壁生, 亦高亦下半天青。Leabharlann 偶然遥和风篁韵, 如听琴台万古声。
作者简介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 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雍
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 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 《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启功絮语》《启功赘
遥和:远远地应和。
风篁韵:风吹竹叶发出的清越的声音,仿佛带有韵律。

《春山瑞松图》赏析

《春山瑞松图》赏析

龙源期刊网
《春山瑞松图》赏析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4年第26期
《春山瑞松图》是一幅宋代古画,此图描绘的是云烟涌动的山林景色。

画面上远山耸立云端;近处古松数株隐显于雾气中,松下有亭,空无一人。

山石树木的造型秀雅温和;松树枝叶扶疏,笔法细致、严密。

作品着重描摹山中浮动的云雾,通过云雾表现春山的湿润、静谧和松树的挺拔。

这幅画一般被认为是宋代画家米芾所作,但没有确证。

米芾擅画山水,其山水面貌多云煙明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图《晴雪长松图》作品欣赏:
张瑞图《晴雪长松图》看山图
画为纸本,墨笔,纵136.3厘米,横43.3厘米
现藏故宫博物院。

张瑞图简介:
张瑞图生于明万历元年(1573—1644),字长公,又字无画,号二水,别号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

晋江二十七都霞行乡人(今青阳镇莲屿下行)人。

其传世作品有《松泉图》轴、《山水图》卷、《郭田流水图》轴、《书画合璧图册》等。

张瑞图幼负奇气,聪颖过人。

万历三十一年,瑞图乡试中举;三十五年,胪唱第三人进士及第,处授翰林院编修,积官少詹事,天启六年(1626)迁礼部侍郎。

是年秋,与平湖施凤来同以礼部尚书入阁,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

崇祯三年(1630),罢官遣归。

张瑞图落职后隐居故里,悠游林壑,忘情山水,诗书并发,留下大量书法及诗歌作品。

所作《村居》、《庵居》六言诗300首为世人传诵,崇祯十七年,卒于家。

隆武二年(1646),唐王朱键为其易名“文隐”,并赐葬。

墓在青阳霞行村东北,俗称“探花墓”。

1956年迁青阳西南塔仔山顶。

张瑞图其书法以揩书为主,带入行草,既见汉隶书意,北魏笔法,又呈颜王风骨,峻逸劲力,遒丽疏爽,笔势飞劲,顾盼生姿;其草书更趋炉火纯青,雄劲峻快;整幅作品,法度严谨,点画不悖,章法茂密,错落有致。

为明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刑侗,米万钟齐名,时人称“刑张米董”,又有“南张北董”之号。

张瑞图又擅山水画。

其画师承效法元黄公望,并参立吴派,颇有声望。

作品传世极稀,于今罕见。

明代的张瑞图工书善画,书法奇逸,得张旭、怀素、孙过庭流韵,与邢侗、董其昌、米万钟并称“明末四大书家”;山水画学黄公望,用笔与王孟津相近,具有骨格苍劲,点染清逸的特点,他还善画佛像。

著作有《白毫庵内篇》、《白毫庵外篇》。

张瑞图的《晴雪长松图》是一幅典型的雪景山水。

图中的雪后空山,一派沉静。

前景倾斜的巨石上,两株苍松虬曲而立,残存的松枝上覆盖着白雪。

山脚下,蜿蜒而至的泉流,尽管因寒而冻却似流淌般地生动。

远处的高山,那奇崛劲拔的身躯披上了银装。

峡谷间,高高低低、错落分布的树木若隐若现。

在画的左上端作者自题“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的诗句,准确地揭示出该画所要表达的意境。

细细观察,在这静谧的银色世界中,尽管寒气逼人,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自然生命的顽强活力。

看那扎根于硬石之中的根须,结实有力。

那斜挺多姿的青松是如此的苍劲,枝干的生长之势犹如蛟龙升空,直冲云天;一曲一折都流露着倔强与刚烈,无声地昭示着任凭风雪侵袭、我自依然傲立的精神。

它浑身披挂着白雪,更显出高洁的不屈气质。

在这万籁寂静、荒寒沉凝的山谷里,透过山泉的冻层,仿佛听到溪水流淌着声音由远及近,那是“天籁之音”,宛如一支生命交响曲。

山上的植被几乎被大雪埋没了,只露出少有的枝杈,山谷间光秃秃的树木黯然失色,这与那斗志昂扬的松树形成强烈的对比。

望着这一切使人不禁感慨:真是一场生命力的考验呀!
此图左上角落款为“庚午春仲果厅图写”,并钤有“瑞图”、“张长松”等印。

这个是1630年画的
这幅作品取竖式构图,层次分明、虚实相应,有高远、深远之感。

技法上,用笔流畅润泽,干净利落,墨色浓淡相宜,透明而凝重。

如在树木、山峦的勾画上,用笔时断时续,用墨有浓有淡,灵活多变;表现手法上或皴、或擦、或勾、或染、或点,相互结合,纵横交错,丰富多样,从而形成以一种强烈的节奏感。

如近景的岩石勾画粗细兼有,其横截面是用皴擦出来的,再用淡墨加以渲染。

岩上的植物用秃笔点就而成,画中雪山的表现运用了“留白法”,这主要是继承了黄公望的遗意,从而使风格更为疏秀简易,山石的质感也更显圆润通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