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可不知的20种效应

合集下载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_心理学常见的166个效应班主任六大效应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1、人格效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

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

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

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效应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

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

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效应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

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艺术banzhuren)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

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

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教育工作中常用的20种心理效应1.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反之则称作刻板效应。

⒉超限效应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

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

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⒊蝴蝶效应1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班主任管理的11个效应

班主任管理的11个效应

班主任管理的十个效应
一,淬(cui)火效应
对优秀学生设置挫折,逆境。

有些事情采用冷处理办法。

二,宾馆效应
营造优美洁净的教室环境;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安泰效应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四,瓦拉赫效应
强化学生强项,突出学生优势。

五,花盆效应
创造“恶劣”环境,磨砺学生。

六,贝尔纳效应
帮助学生找到最容易获得成功的目标。

七,沉锚效应
让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学习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学多学少,怎样学的问题。

八,亨利效应
强化自信,强化学生的成功。

让知道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九,超限效应
控制表扬和批评的度,尤其是批评的度。

十,米格—25效应
充分发挥所有学生的特长,创建和谐、凝聚力量的班级体。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

几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下面几种心理效应是我们进行班主任培训时总结整理的,全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比较通俗.班主任感到很新鲜,对于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对班主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

在老师看来,名单中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和鼓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多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的标签,发挥标签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促进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坚决禁止给孩子贴上诸如“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的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2、什么是异性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异性效应推动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其表现是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

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异性效应的最通俗的说法。

异性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是,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

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像个万花筒千变万化充满艺术。

做班主任可以咀嚼到失败的苦涩,也可以品尝到成功的甘甜,经历一次次心灵的经历,所以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完美的老师。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好班主任。

当好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掌握一点有关心理效应的知识和技能,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中就介绍了班主任必须了解的各种各样的心理效应。

下面我就以几个心理学效应谈谈自己的感想:一、框架效应心理学上把由于表达和描述方式的改变所导致的不同决策和判断的现象叫做框架效应。

许多人深知“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同样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述,收到的效益却大部相同,比如,你对你朋友说“祝你成功”就绝对比“祝你不要失败”好。

所以对于班主任来说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尤其是本来就有些信心不足的学生,老师的积极鼓励可以带来莫大的鼓舞,老师的消极指责则可能会摧毁他的自尊,甚至导致习得性无助。

还有,适当的幽默能够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奇效。

教师无论在处理课堂问题还是在进行知识教学时,适当的诙谐、幽默一下,就可以调节气氛,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轻松、愉快,其思维自然也会活跃起来,再枯燥的知识学起来也就不累了,再棘手的问题在师生会心一笑中也会烟消云散。

二、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时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环境传递了强烈的暗示和诱导信息,环境中的任何一种不良现象一旦被容忍,这种不良现象就可能被无限放大与扩展,以至于环境大大变坏而一发不可收拾。

在班级管理中就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破窗效应。

班级管理中,一种小小的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这种情况就给学生们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息:相应的规则是不必认真遵守的。

遵从这个规则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最终积重难返。

二十个不得不知道的效应法则定律

二十个不得不知道的效应法则定律

二十个不得不知道的效应法则定律以下是二十个不得不知道的效应、法则、定律:1.帕累托效应:又被称为80/20法则,指出80%的结果来自于20%的原因。

这个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和个人发展等。

2.巴克劳效应:人们倾向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这种效应是最常见的时间管理原则之一,可以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3.墓碑效应:人们更容易记住长期存在的信息,例如墓碑上的名字。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改善学习和记忆。

4.鲸鱼效应:当一个巨大的机会出现时,人们倾向于过度投资。

这个效应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可以解释为什么经济泡沫会出现。

5.迈斯纳效应:人们对自己的期望越高,表现越好。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改善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就。

6.活在当下效应:人们倾向于专注于眼前的事物,忽视长期利益。

这个效应是人类行为中的一个常见特点,可以通过意识训练来改善。

7.夏普·马尔多效应:人们对先前经历的痛苦或不适更具影响力,而对幸福或满足感的记忆更易消退。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在负面事件之后难以恢复。

8.卡特曼效应:由于压力或困难情况下,人们的身体会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素。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在紧张的情况下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反应能力。

9.塞文定律:一项技术会在一段时间内的成本下降50%,并且在相同时间内的性能增加一倍。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技术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

10.罗特斯定律:人们会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选择更为乐观的信息来验证自己的信念。

这个定律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会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

11.哈斯廷斯效应:人们倾向于过度估计他人对自己形象的关注程度。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对外貌和社交行为过度关注。

12.形成心理效应:经过反复实践,人们会自动形成习惯和行为模式。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改善学习和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

13.比例效应:人们倾向于通过相似性来评估大小和价值。

这个效应可以用来改善市场营销和销售策略。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

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

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

班主任六大效应要想当好班主任,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灵活地使用静动效应,效果不错。

1、人格效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教育学生。

如果班主任能树立起高尚、严肃的人格形象,即使他不体罚学生,和学生关系朋友化,学生也会很“怕”他,也会自觉遵守纪律,勤奋学习。

2、威信效应班主任的威信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班主任的品德、能力、学识和教育艺术等因素在学生心理上所引起的一种尊敬而信服的态度。

有威信的班主任在课前提早一点站在教室门口扫视着全班同学,迟到的学生就会减少;没有准备好学习工具或还没有静下心来的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进入最佳状态,准备上课。

实践证明,威信高的班主任不论处理班务还是开展活动,总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效应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作为班主任,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育人工作中来。

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被学生视为楷模,都会加以模仿和效法。

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工作,就必须和颜悦色、深入细致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追求教育的情感效应。

4、语言效应斯维特洛夫说得好:“幽默是教师的第一位助手。

”它趣在逗中,意在趣外,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剂良药。

恰如其分地运用幽默,会使师生关系倍加融洽,促进师生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

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从中得出结论: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艺术)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过错时,要善于运用幽默语言激励、唤醒、帮助、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读书乐”而又“乐读书”。

5、行为效应作为班主任不仅要运用语言艺术,还需要运用行为艺术,做到言行一致,在行动中塑造形象,在形象中产生魅力。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因此,班主任必须以严谨治学、严于律己的师范行为去感化学生。

否则,班主任道理讲得再动听,也不会起不到任何教育的效果。

6、神态效应对学生来说,最注意的莫过于班主任的“脸色”。

班主任应掌握的十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应掌握的十种心理效应

心理探秘:班主任应掌握的十种心理效应班主任应掌握的十种心理效应721400陕西省凤翔师范学校孙鸿斌一、名字效应名字,是一个人与他人在社会交往时的“全权代表”。

人们之间的熟悉了解和情感沟通,首先是在名字与面容之间建立联系开始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名字,对他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美、最富有感情的声音。

记住学生的名字,喊响学生的名字,在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微妙的作用。

记住学生的名字,而且能很轻易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有利于唤起学生良好的情绪反应,缩短师生交往的心理距离;记住学生的名字,并能响亮地叫出来,能够激发学生的信服心理,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

一些调皮淘气的学生,在老师未能记住他的名字时,往往会“混水摸鱼”,甚至糊弄老师。

但若老师能叫出他的名字时,他的反应会是:“嗬,想不到这么厉害,竟然知道我的名字!”他的调皮淘气因受到老师的“威慑”而自觉地加以控制。

所以,不管你是班主任还是科任教师,在当你刚刚与新一批学生相接触时,要想尽快得到学生对你的好感,一个简单易行而又有着神奇作用的方法,就是记住并顺利喊响学生的名字。

二、“四块糖”效应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有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欲用泥块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他放学以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以后,陶行知去校长室时,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

可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

”王友惊喜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这一块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很尊重我。

”王友眼睛睁得大大的,将信将疑地接过了糖果。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我调查过了,你打的那位男生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

”王友感动啦,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

同学再不对,也不能用砖头砸啊!”陶校长满意地笑了,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

”说完,两人一起走出了校长室。

班主任巧用心理效应的85个案例

班主任巧用心理效应的85个案例

班主任巧用心理效应的85个案例
1. 慰劳学生:班主任可以慰劳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

2. 引导学生自我修正:班主任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行为、表现,并修正不良习惯。

3. 社交教学:班主任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间相互沟通讨论,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4. 加强细节处理:班主任可以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强调细节处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5.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班主任可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帮助,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6. 开展特别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特别的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旨在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7. 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8.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去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勇气去做有挑战性的事情。

9. 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10. 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去更好地认识自己,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心。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班主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11个心理效应

22
3. 要客观地看待学生
• 不要因为学生的出身、相貌、年龄、 性别、是否干部等因素而定出好坏, 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位学 生。
23
(四)“晕轮效应”
• “晕轮”指的是月光通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 使月亮周围笼罩着朦胧的大圆环。 •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 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 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 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 亮形成的“晕轮”一样,向周围弥漫、扩 散,所以形象地称它为“晕轮效应”,也 叫做光环效应。
24
• “晕轮效应”自觉不自觉地在班主任工作中 有所表现。如由于优等生学习认真,成绩 优良,思维敏捷,发言踊跃,班主任便对 他们产生好的印象,甚至认为他们一俊百 俊,一好百好;由于中等生成绩平平,老 实本分,默默无闻,班主任便置他们于 “被爱遗忘的角落”,使其成为所谓不令 人关注的“灰色群体”;由于某些学生成 绩较差,自由散漫“,惹事生非”“,桀 骜不驯”,班主任便对他们产生坏的印象, 甚至认为他们一丑百丑,一坏百坏。
30
(五)“暗示效应”
• 一位女性找到据说是相术奇准的算命先生, 经过简单的几句对话后,算命先生问她: “这个礼拜以来,可有什么让你感到印象 最深刻的事?” • 在她回答了几项之后,算命先生就断定了 她选择的结婚对象及其职业,还有她的父 母对这件婚事坚决反对,因而令她大为烦 心。
31
• 算命先生是一位多么称职的心理学家! 仅仅 只用几句抽象的暗示诱导语,就使对方在 毫无察觉之下,自行将内心的苦闷和盘托 出。说来并不奇怪,算命先生只是应用了 心理学上的一种心理策略——暗示而已。 • 心理学把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 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 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 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 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 示效应”。

班主任必须要知道的常见问题的心理学效应

班主任必须要知道的常见问题的心理学效应

班主任比赛必须要知道的常见问题的心理学效应1.破窗效应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以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

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

2.蝴蝶效应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

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3.禁果效应学生中存在的逆反现象,部分就源于“潘多拉现象”。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情绪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不成熟。

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

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

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它是架设在幼稚与成熟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人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而中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显现出了不同于儿童的性征,在心理上也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

但他们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些“特殊学生”的家长抱怨:“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你说东他偏要说西……。

班主任工作的常用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常用效应

边际效应
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 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 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 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 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 向乏味。
相容效应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 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 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班主任工作的常用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怀 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 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 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 马太福音》 中的一句话。在《圣经· 新约》的“马太福 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 的也要夺过来。”
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是指有准备的心理状态能影响后继 活动的趋向、程度以及方式。随着定势理论的 发展,我们不仅可以用定势这个概念来解释人 们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倾向, 也可用这一概念解释人们在社会态度方面的效应 情绪效应 南风效应 贝尔纳效应 角色效应 门槛效应 齐加尼克效应 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 配套效应 鲶鱼效应 链状效应 奖惩效应 拆屋效应 禁果效应 名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 超限效应 暗示效应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五篇范文)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五篇范文)

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五篇范文)第一篇:20种教育心理学效应几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下面几种心理效应是我们进行班主任培训时总结整理的,全部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还比较通俗.班主任感到很新鲜,对于指导工作,撰写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一效应对班主任工作有何指导意义?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对该校18个班的学生做了未来发展预测,然后将最优秀的学生名单通知校长和任课老师,并再三交代不要把名单外传。

在老师看来,名单中的学生有优秀的,也有学习不尽如人意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名单中的学生进行复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们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经常鼓励你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和鼓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要多给学生贴上一些积极的标签,发挥标签的暗示和引领作用,促进孩子向着我们期待的、积极的方向发展;要坚决禁止给孩子贴上诸如“大脑迟钝”、“不可救药”等消极的标签,防止负罗森塔尔效应的出现。

2、什么是异性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发挥异性效应推动工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异性效应是指异性同学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促进的一种心理效应,其表现是两性共同参加的活动,较之只有同性参加的活动,参加者一般会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劲,更出色。

异性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也是一种正常的、健康的、积极的心理效应。

这种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异性效应的最通俗的说法。

异性效应的产生的原因是,当有异性参加活动时,异性间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满足,因而会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愉悦感,并激发起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班主任需要了解的10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需要了解的10种心理效应

班主任需要了解的10种心理效应!——摘自《中小学教师之家》当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对班主任来说,如果您能正确地认识、了解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心理效应,并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您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2、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

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人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育方法一定恰当,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

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3、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健康教案、科学教案、语言教案、安全教案、美术教案、音乐教案、数学教案、语文教案、节日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ealth lesson plans, science lesson plans, language lesson plans, safety lesson plans, art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math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holida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班级管理中的25种心理效应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班级管理中的28个效应

班级管理中的28个效应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学生出现了角色概念的偏差。

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的关系,致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二、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三、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

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浩然正气靠骨气挺直脊梁靠正气树立形象靠勇气增添力量靠才气书写华章靠志气实现理想靠人气兴旺事业靠和气团结四方为人处事准则节制食不可饱饮不可醉少言言必有益避免闲聊秩序物归其所事定期限决心当做则做持之以恒节俭当花则花不可浪费勤勉珍惜光阴做有益事坦诚真诚待人言行一致公正勿做害事多为好事中庸不走极端容忍为上整洁衣着整洁居室干净镇定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节欲爱惜身体延年益智谦逊谦逊研修厚积薄发作为班主任,不可不知道的心理效应(一)作为班主任,不可不知道的心理效应(一)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避免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的。

1.角色效应现实生活中,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

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学生出了角色概念的偏差,一些学生常以“我的爸爸是经理”、“我的爷爷是高干”等为炫耀,把自己与长辈的角色等同起来,颠倒了角色概念关系,到使这类学生养成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畸形心态。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确定学生的角色,通过采取角色扮演、角色创造等形式实现学生的角色行为。

2.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符合。

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

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3.门槛效应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著名的“名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

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否则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

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就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

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一教育效果。

4.奖惩效应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励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做奖惩效应。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平共处和上进心。

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

同时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升化。

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

惩罚时用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

5.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与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辟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成人生活中多见,但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这些。

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后离家出走,班主任很着急,过了几天学生安全回来后,班主任反倒不再过多地去追究学生的错误了。

实际上在这里,离家出走相当于“拆屋”,犯了错误相当于“开天窗”,用的就是拆屋效应。

因此,能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对学生的不合理要求或不良的行为绝不能迁就,特别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在这些方面养成与班主任讨价还价的习惯。

6. 链状效应有一句俗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相互影响作用。

这种效应在年龄低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也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

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

因为作为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如让娇生惯养的学生与独立性较强的朋友做伴,胆小畏怯的学生应和勇敢坚强的学生交友。

7.禁果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它讲的是夏娃被神秘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被贬到人间,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常出现禁果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有两个:①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人为地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

②要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事情人为在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其吸引力。

8.名人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给大学心理系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说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

然后这位化学家说,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

在这里只是想测一下大家的嗅觉。

接着打开瓶盖,过了一会儿,他要求闻到气味的同学举手,不少同学举了手,其实这只瓶子里只不过是蒸馏水,“化学家”是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

这种由于接受名人的暗示所产生的信服和盲从现象被为名人效应。

名人效应的产生依赖于名人的权威和知名度,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在他们那一领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

名人知名度高,为世人所熟悉、喜爱,所以名人更能引起人们的好感、关注、议论和记忆。

由于青少年的认识特点及心理发展,他们所希望的名人多为形式化、表面性的形象所吸引,他们喜欢的名人多为哥星、影星一类,出现追星现象。

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为学生选择好“名人”,以保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9.刻板效应生活中常可见到这样的例子:青年人往往认为老年人墨守成规;而老年人又往往认为青年人举世轻浮。

教授总是白发苍苍、文质彬彬,工人则是身强力壮、举止豪爽等。

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

虽然这一效应在群体心理中比较多见,但在不少班主任心中也存在。

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知道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也影响了班主任形象。

10.鲶鱼效应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已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

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鲶鱼效应”。

它给我们的启示:①在适度的紧张中才能更好在发挥能力。

因此,班主任要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度的紧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紧张中学会适应。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过度的紧张应该避免,以防止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②要充分利用班级中的“鲶鱼”,班级中常常有这样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但“能量”很大,特别活跃,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的纪律和学习。

如果不好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常常会起相反的作用。

在班干部的设置上若能将这点人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就会产生鲶效应,班级活动容易开展,班集体建设更为顺利。

11.自己人效应有一种效应叫自己人效应,就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不惜同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

管理心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失败”。

因此班主任要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2.超限效应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牧师演讲。

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揖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

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揖一些零钱。

又过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

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揖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

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掌握一个“度”。

“不及”固然达不到既定的目标,但“过度”又会产生超限效应,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出现一些反作用。

13.配合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孝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

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两百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作为“狄德罗效应”,亦可称作为“配套效应”,也就是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一件“睡袍”,在这里笔者想提醒班主任,应当多为学生准备几件有价值的“睡袍”。

14.首因效应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

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旬向,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

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班主任在刚接班后要全面了解学生,尽量避免受第一印象的影响对学生产生偏见,影响到以后的班级管理。

②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

15.半途效应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