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

古代诗歌阅读景物形象鉴赏题专练(解析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南轩竹曾巩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

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

本诗,结合“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

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指导:景物形象分析(典例、练习解析)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丽、雄奇、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典例解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行香子赵鼎①草色芊绵,雨点阑斑。

糁飞花、还是春残。

天涯万里,海上三年。

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

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谩凝眸、老泪凄然。

山禽飞去,榕叶生寒。

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注】①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

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

赵鼎最终绝食而死。

问题: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E )A.“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

C.“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D.“谩凝眸”是说枉自定睛远望,不能慰己老怀,所以紧跟着的就是“老泪凄然”,这七个字直抒胸臆。

E.“山禽飞去,榕叶生寒”描写了作者凭栏远眺所见的景色,山鸟飞去,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

【答案解析】A项,“以乐景衬哀情”错,词中的“草色芊绵,雨点阑斑”不是乐景。

E项,“榕叶生在寒冷的环境之中”错,“生寒”的意思是绿色的榕叶让作者内心升起寒意,更感悲凉。

【例2】(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描绘画面是一种分析景物形象的题型,回答时要找出诗中的景物(意象),概括景象(意境)的特点。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练习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参考答案】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赏析】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广阔的原野上,碧绿的草色一望无边无涯。

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还在亭前来来往往,踏着地上的落花。

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

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诗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景物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景物着手。

欧阳修的丰乐亭游春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通过诗中的“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来表现这种意境。

此篇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到了红日西斜时,游人们还依依不舍,在亭前盘桓,欣赏着暮春景色。

这两句看似无情却有情,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以及他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写的是同样的感情:这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二、请赏析下列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及诗人的感情。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参考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因贬谪而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步骤一)诗歌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绚烂风光(步骤二):鹅黄嫩绿、嫣红洁白,春色如此绚烂;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春景如此明媚,春光如此冶艳,春意如此喧闹。

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答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

答案: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答案[即时小练] (1)清新美好(2)清冷孤寂(3)辽阔深远(4)萧索苍凉2.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解析:首先找出第二联中描写的意象:日、桥、人、水、树、鸟,再分析这些意象的特点,根据描写意象的特点及意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解析:选BC。

B项,颔联除了写寻找过程的艰难之外,更主要的是表现寻找过程中的乐趣。

C项,错在“以动衬静”。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刻画形象:①“逍遥不记年”直接表现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②“古道”“流泉”“花暖”“松高”描绘居处环境的清幽、静谧,侧面烘托人物的淡雅高洁;③运用青牛、白鹤的典故,表现人物洒脱自由的道家情怀。

思想感情:①对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的仰慕;②对恬淡自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③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的怅惘之情。

4.(2018·鞍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①通②理,渔歌入浦深。

【注】①穷:失意,归隐。

②通:得意,出仕。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

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

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喷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2.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 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嚷,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

三、鉴赏诗歌的景物(意境)形象答题技巧和训练题(学生用)例1、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答案:全诗运用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结合的手法,通过选取繁花、粉蝶、黄莺等典型形象,(步骤一)描写了春暖花开、花香鸟语的美好景象,(步骤二)抒发了诗人欣喜之情(步骤三)练习1、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

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惯。

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谈谈你对这首诗意境的理解。

练习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宋·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宋·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

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练习3、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选取了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组合成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练习4: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提问:此诗描绘怎样的景物?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练习5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练习6: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 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 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二、鉴赏诗歌的意境
例4、阅读晏殊《蝶恋花》这首词,体会“昨夜西 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句的意境。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竹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常水阔知何处?
参考答案:“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写出景既萧索,人又孤独, “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这三句 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气象阔大,境界高远。这 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诗歌景物形象练习
“形象意境类”题目
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意境类”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的 物象、意象,并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 言再现画面。(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和情调。(3)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意境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①什么图景;② 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 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品性等。
一、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2、阅读曾巩《西楼》一诗,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习: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一、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唐杜甫糁①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②无人见,沙上凫雏③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

②雉子:小野鸡。

③凫雏:小野鸭。

1. 诗人在第一、二句中选取“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物,描绘了一幅初夏郊野图。

【答案】1. (1) 杨花 (2)溪 (3)荷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景物的提取。

根据提示“径”出现在第一句诗中,那么依次从这两句诗中提取其他三个景物即可,“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里面涉及的景物有“杨花”“溪”“荷叶”。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宿武阳即事[唐]孟浩然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

岭猿相叫啸,潭嶂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

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馀①。

[注释]①秦馀:源自《桃花源记》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句。

(1)本诗以时间为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为,请简要概括。

(2)颔联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引发了后两联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日落川暗、孤舟泊岸、猿啸潭空、就枕灭烛、渔歌夜传、鸡鸣报晓。

(2)幽深冷寂。

后两联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的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桃花源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解析】这首诗歌描写夜泊武陵的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和观感,紧扣桃花源故事,在细腻的写景中着意渲染武陵的神奇色彩和超然世外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川暗夕阳”“孤舟泊岸”“岭猿叫啸”“潭影”“就枕灭烛”“扣舷夜渔”“鸡鸣”。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似空虚”写出了潭水和山川的空灵,表达了诗人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题“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训练一、经典诗歌回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词里选用了哪些景物?2、用你的语言把这些景物所构成的画面描绘出来?3、这些景物所组成的画面给你什么感觉?二、归纳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三、实战演练1、集思广益。

(一)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①找出诗中所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2、分组活动。

(二)元•白朴《天净沙•秋》——迟暮秋景图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①找出诗中所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三)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四)《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湿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五)漫成一首杜甫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①找出诗中所描写画面中的景物:②找出表现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③将景物与主不雅情感或修饰景物的词语(形容词)构成画面:④从构成画面中找出你的感觉:。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试题汇编(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望海楼①米芾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

②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③沧洲:滨水的地方。

结合诗句,分析首联表现了望海楼怎样的特点?详细分析:米芾的诗题为“望海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这是为望海楼铺设高接云天又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

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

答案:诗人自远方仰视望海楼,先以镇江城在“云间”和“近青天”衬托望海楼,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极写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眼儿媚[宋]石孝友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数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结尾三句,“萱草”“修竹”“芭蕉”,一句一景,而含不尽之意,试简要分析。

详细分析:萱草别名很多,通常又称鹿葱、忘忧、宜男、川草花、金针花等等。

嵇康写进他的《养生论》:“合欢蠲愤,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一丛萱草”的本意是说:相思情切,即得萱草,也不能忘忧。

最后以缠绵不尽的相思作结:“数叶芭蕉。

”芭蕉在诗词中一向是愁的象征。

萱草,修竹,芭蕉,或许“小轩独坐”目之所见,均有蕴意。

结尾三句皆缀以数目字,联系开头的四叠字,尤觉意韵悠远,辞情并茂。

答案: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

“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

“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

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意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诗歌的形象类试题练习及答案解析鉴赏的形象一、(·双鸭山第一中学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3.第三、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五句中的“惭”有什么含意?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这首,完成5~6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5.这首诗颔联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海棠花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诗歌后两联写到歌女“莫愁”、画家“梁广”和“蝴蝶”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炼字能力。

首联用得最好的字应该是动词,比较“动”与“窥”两个字,很显然应选“窥”。

答题时,先写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进行细致分析。

【答案】“窥”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反客为主,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想一睹其真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景物形象题归纳及训练“景物形象”即“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因此,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抽象的意和情,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艺术境界才是创作诗的目的。

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但它们又有区别: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与全篇对应。

鉴于意境的高度综合性、复杂性,高考诗歌鉴赏很少涉及。

即便涉及,多简单考查,如只要求描述一下画面特点,或者分开考查,如把境(画面)与情分成几问考,以降低难度。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词)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词)。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另附四字术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静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二)分析诗歌景物形象两方法方法一:把握景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感情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理解诗歌的景物形象的特点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两点:1.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清冷等)。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梧桐”“细雨”“黄昏”等意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冷的感觉。

2.意象组合的特点。

从意象的组合方式上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虚实组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方法二:分析意境,理解作者的感情意境是诗词艺术美的集中表现,它是作者强烈的主观思想感情与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相互契合,创造出来的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是探知作者感情的重要途径。

在意境的创设上,有不同的风格,同时蕴含着不同的情感。

三、规范答题——三步骤步骤一:找景物,组画面(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抓住描述景物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景物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景物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

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

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即时小练]1.结合常见意境,运用一定的分析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写写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

(请用四字词语概括)(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答:(2)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答:(3)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送人东归》)答:(4)西风驿马。

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张可久《普天乐秋怀》)答:2.(2017·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寻雍尊师①隐居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②卧,松高白鹤③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注】①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

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②青牛:传说老子乘青牛西游,过函谷关,赴流沙而不返。

③白鹤:传说汉代桂阳人苏耽成仙,有白鹤来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起势不凡。

“峭”状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

“逍遥”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

B.颔联紧扣诗题,着意写“寻”,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

上句从视觉着笔,下句则从听觉落墨,着重表现寻找过程的艰难。

C.颈联以动衬静,用青牛“卧”、白鹤“眠”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烘托,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

D.“语来”句虚实结合,虽未交代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但从“江色暮”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

E.“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2)这首诗是怎样刻画“雍尊师”这一形象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4.(2018·鞍山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酬张少府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①通②理,渔歌入浦深。

【注】①穷:失意,归隐。

②通:得意,出仕。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诗是一首赠友诗。

诗题冠以“酬”字,应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作者再写此诗回赠给他。

B.首联感慨自己人到晚年,唯好清静,对官场之事不再关心,表明作者追求隐逸生活,消极厌世的精神追求。

C.颔联中“自顾无长策”反映了作者的苦闷,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能为力,只好归隐。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作者与自然心灵相通之意,表现了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眷恋。

E.尾联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又以不答作答,勾勒出一幅韵味深蕴的画面,耐人咀嚼,发人深省。

(2)颈联抓住两个典型细节,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答: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问: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为何会让诗人“疑是武陵源”?答:高考新课标指定背诵篇目(三)5.《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氓》诗经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