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单色器是将光源发出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的装置。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常 用的单色器有棱镜单色器和光栅单色器。棱镜单色器分辨率较低,适用于宽波段 扫描;光栅单色器分辨率较高,适用于窄波段扫描和定量分析。
样品池设计与使用注意事项
样品池设计
样品池是承载样品的装置,其设计应考虑到样品的性质、浓度以及分析波长等因素。常 用的样品池有石英比色皿和玻璃比色皿,前者适用于紫外区域的分析,后者适用于可见 光区域的分析。此外,样品池的光程长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一般根据分析需求选择合
03 样品前处理与实验条件 优化
样品溶解与稀释方法
选择合适溶剂
根据样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 ,确保样品在溶剂中完全溶解, 避免产生浑浊或沉淀。
稀释倍数确定
根据样品的浓度和仪器的检测范 围,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使样 品在检测时处于线性范围内。
pH值调整及缓冲液选择
pH值调整
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需求,使用酸或碱调整样品的pH值,确保样品在合适 的pH值下进行实验。
多组分体系同时测定策略探讨
1 2 3
多波长测定法
利用不同组分在紫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峰,选择 多个波长进行同时测定,实现多组分体系的分析 。
差分光谱法
通过比较样品与参比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差异,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多组分体系测定的准 确性。
化学计量学方法
结合化学计量学算法,对多组分体系的紫外吸收 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实现各组分浓度的同时测定 。
应用举例
在药物分析中,利用紫外光谱法可以 快速识别原料药或制剂中的主成分, 以及可能的杂质或降解产物。
导数光谱法在Biblioteka 合物鉴定中应用原理导数光谱法通过对原始紫外光谱进行数学处理(求导),可 以突出光谱的细微特征,提高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辨率。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教学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s
p *
s *
R
K
E
,
B
n
p
E
C
O
H
n
p
s
H
10-1-2 有机物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生色团与助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产生的。这两种跃迁均要求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团。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如乙烯基、羰基、亚硝基、偶氮基—N=N—、乙炔基、腈基—C㆔N等。
酰基(-OCOR) 0 卤素(-Cl,-Br) +5 烷基(-R) +5 烷氧基(-OR) +6 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 环外双键 +5 双键上取代基:
① Y=H,R n → * 180-190nm → * 150-160nm n → * 275-295nm ②Y= -NH2,-OH,-OR 等助色基团
10-1-3 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当吸收紫外可见辐射后,分子中原定域在金属M轨道上电荷的转移到配位体L的轨道,或按相反方向转移,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移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光谱称为荷移光谱。 电荷转移跃迁本质上属于分子内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呈现荷移光谱的必要条件是构成分子的二组分,一个为电子给予体,另一个应为电子接受体。 电荷转移跃迁在跃迁选律上属于允许跃迁,其摩尔吸光系数一般都较大(10 4左右),适宜于微量金属的检出和测定。 电荷转移跃迁在紫外区或可见光呈现荷移光谱,荷移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收强度与电荷转移的难易程度有关。 例:Fe3+与SCN-形成血红色配合物,在490nm处有强吸收峰。其实质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Fe3+ SCN- ] +hv= [Fe SCN ]2+
紫外吸收光谱
正己烷
CH3Cl 315nm
CH3OH
水
π→π*跃迁
n →π*跃迁
230nm
329nm
238nm
237nm
309nm
243nm
305nm
π*
Δ E n < ΔE p C O
ΔE n>Δ Ep
π*
ΔE n Δ Ep
C+
C-
ΔE n
Δ Ep
n
C+
O极性
π
C C 极性 非极性
非极性
溶剂极性效应
微粒理论(光子的量子化理论):电磁波的 能量E 可用下式表示: E=hν=hc/λ h-普朗克常数=6.625×10-34J· s E=Ee+Eν+Er Ee—电子能 1~20eV Eν—振动能 0.05~1 eV Er—转动能 10-4~0.05 eV
(3)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当l以cm,c以g/L为单位,k称为吸光系数, 用 a表示。 A= a cl a的单位为L/(g.cm) 当l以cm,c以mol/L为单位,k称为摩尔吸光 系数,用 ε表示。 ε的单位为L/mol.cm,它表示物质的浓度为 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溶液的吸光度。
朗伯-比耳定律成立的前提条件: a) 入射光为单色光; b) 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中; c) 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互相不发生作用。 朗伯-比耳定律偏离线性的原因:化学因素、 仪器因素 。 a) 样品浓度过高(>0.01mol/L); b) 溶液中粒子的散射; c)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 ④ 对数吸光系数lgε; ⑤ 吸光率A(%) A(%)=1-T(%)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九章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UV§9-1 分子吸收光谱前述发射光谱及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于原子发射或吸收电磁辐射时,使原子核外电子能级产生跃迁所引起的,这些都属于原子光谱的范畴,本章及下一章将讨论分子光谱。
分子和原子一样,也有它的特征分子能级。
分子内部的运动可分为价电子运动,分子内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和分子绕其重心的转动。
因此分子具有电子(价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对于双原子分子的电子、振动、转动能级如图9—1所示。
图中A和B是电子能级,在同一电子能级A,分子的能量还因振动能量的不同而分为若干“支级”,称为振动能级,图中V' = 0,1,2,…等即为电子能级A的各振动能级,而V'=0,1,2,’··为电子能级B的各振动能级。
分子在同一电子能级和同一振动能级时,它的能量还因转动能量的不同而分为若干“分级”,称为转动能级,图中j'=0,1,2,…等即为A电子能级和V'=0振动能级的各转动能级。
所以分子的能量E等于下列三项之和:E=E e+E v+E r(9-1) 式中E e,E v,E r分别代表电子能、振动能和转动能。
分子从外界吸收能量后,就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迁,即从基态能级跃迁到激发态能级。
分子吸收能量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即分子只能吸收等于二个能级之差的能量:hc(9-2) ΔE= E2-E1=hν=由于三种能级跃迁所需能量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使它们跃迁,即在不同的光学区出现吸收谱带。
电子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较大,其能量一般在1~20eV 。
如果是5eV ,则由式(9—2)可计算相应的波长。
已知ħ=6.624 ×10-34J·s =4.136 × 10-15eV·sc (光速)=2.998×1010cm·s -1图9-1 双原子分子的三种能级跃迁示意图(实际上电子能级间隔要比图示大得多,而转动能级间隔要比图示小得多。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23:16:31
21/94
显示器 吸光度与光程的关系 A = abc
0.00 0.10
检测器
参 比
光源
b
0.20
2b
23:16:31
22/94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A = abc
显示器
0.00
检测器
光源
参 比
0.10
c
0.20
2c
23:16:31
23/94
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 A = abc
显示器
光学光谱区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 近红外 中红外
(真空紫外)
远红外
10nm~200nm 200nm 380nm 780 nm
2.5 m
50 m
~380nm ~ 780nm ~ 2.5 m ~ 50 m ~300 m
23:16:31
11/94
物质对光的吸收与发射
物质分子内部3 种运动形式及其对应能级:
23:16:31
17/94
朗伯-比尔定律
A=lg(I0/It)=kbc
意义: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透明的吸光介质时,
其吸光度与吸光质点的浓度和吸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23:16:31
18/94
透光率(透射比)T(Transmittance)
T = It I0
I0 入射光
吸光度A (Absorbance)
23:16:32
31/94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能量Er
第三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b. 滤光片单色器
组成:
性能: 吸收滤片 光谱通带宽度(nm) 20-30 透 过 率(T% ) 5-20%
准直镜
入口狭缝、 滤光片、出口狭缝
干涉滤光片 10-15 40-60%
狭缝
c. 棱镜和光栅单色器 光谱通带宽度 少于 1nm 组成: 狭缝、色散元件、准直元件( 透镜 、反射镜 )
棱镜和光栅单色器比较
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故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们通常所说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际上是指近非 真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0 ~ 800 nm)。
3.2 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
在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范围内,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带主要由五种分
子轨道间的下述四种跃迁:σ→σ*、π → π*、n →σ *、n →π *及电荷
分子能级的能量间隔各异,因此不
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同波长或
能量的外来辐射,这是UV-Vis定性 分析的基础。
苯蒸气的吸收曲线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仪器原理
2.1. 紫外吸收仪器原理图
以下分别是单光束、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示意图以及仪器照片
2.2 仪器部件介绍
0.575
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显示 器
吸收池
吸收带:通常,分子是处在基态振动能级上。当用紫 外、可见光照射分子时,电子可以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的 任一电子能级上。因此,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 包括了大量谱线,并由于这些谱线的重叠而成为连续的吸 收带,这就是为什么分子的紫外-可见光物质结构不同或者说其
E. 信号指示系统 它的作用是放大信号并以适当方式指示或记录下来。 常用的信号指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电位调节指零装置 以及数字显示或自动记录装置等。很多型号的分光光度 计装配有微处理机,一方面可对分光光度计进行操作控 制,另一方面可进行数据处理。 总 结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获得有关物质的结构和浓度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的原理、仪器和应用等方面,以及其在药物、环境、食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首先,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其浓度或进行定性分析。
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紫外光波长范围为200-400nm,可见光波长范围为400-800nm。
当物质吸收光线时,其分子内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吸收能量取决于分子内电子的能级跃迁,这将导致光谱吸收峰的出现。
物质的吸收光谱图形反映了不同波长的光线对物质的吸收能力,吸收峰的强度与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为了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需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该仪器由光源、样品室、单色器、检测器和计算机等组成。
光源发出广谱连续光,在单色器中,只有特定波长的光通过,其他波长的光被滤除。
样品放在样品室中,光线穿过样品后到达检测器。
检测器将光强度转换为电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计算机进行分析。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在各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在药物领域,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药物成分的定量分析。
例如,可以通过对药物溶液的吸光度测定得到药物的浓度,从而判断药物的纯度和含量。
在环境领域,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用于水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通过检测水样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对水质进行评估和监测。
同时,还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来检测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此外,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还在食品行业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该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如防腐剂和色素等,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法还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综上所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科学等领域。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物质在紫外光波段的吸收特性。
其原理基于分子在紫外光波长的辐射下,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而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可以提供充分的能量,使得分子的电子跃迁至能级更高的激发态。
在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中,常用的仪器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该仪器通过使用一束连续可见光谱范围的光源,并将光分成几种不同波长的组分。
这束光线经过样品后,会发生吸收作用,被吸收的光能量与样品中存在的物质量成正比。
未被吸收的光线则通过光谱仪,最终转化为一个电子信号。
在分析过程中,将样品和参比物(一般是纯溶剂)分别放入两个
光路,并测量它们的吸收谱线。
通过比较两者的吸收度差异,可以得到样品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特性。
这种减法方法可以排除溶剂本身的吸收对结果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药学、生物化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通过测定样品的吸收谱线,可以定量测定物质的浓度、检测它们的组分以及判断样品的纯度。
同时,该分析方法快速、灵敏度高,无损伤性,不需要特殊样品处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手段。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课件PPT
目录
• 引言 • 基础知识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 实验技术 • 应用实例 • 展望与未来发展
01
引言
课程目标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学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实验操作 了解光谱分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课程大纲
第一章紫外可见Βιβλιοθήκη 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化学计量学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化学计量学中用于多元校正和模型构建,提高分析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 方式。
蛋白质结构分析
通过对蛋白质的紫外光谱进行分析,可以推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生物活性物质检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用于检测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物质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计算 物质的浓度或含量。
吸收光谱的应用
01
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02
金属离子的测定
03
生物大分子的研究
通过比较已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 可以鉴定未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测量金属离子在特定波长下 的吸光度,可以测定金属离子的 浓度。
通过分析生物大分子在紫外可见 区的吸收光谱,可以研究其结构 和功能。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三章
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第四章
光谱分析的应用及前景
02
基础知识
光的性质
01
02
03
光的波动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 动性质,包括振幅、频率 和波长等特征。
光的粒子性
光同时具有粒子性质,光 子是光的能量单位,可以 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UV)
1 紫外光谱法的特点
(1)所对应的电磁波长较短,能量大,它反映了分 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情况。主要应用于共轭体系 (共轭烯烃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 的分析。
(2)电子光谱图比较简单,但峰形较宽。一般来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分析信号较少。
(3)紫外吸收光谱常用于共轭体系的定量分析,灵 敏度高,检出限低。
(4) 吸收带分类
5.3 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
1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1) 饱和烃化合物 如甲烷和乙烷的吸收带分别在125nm和135nm。
(2)简单的不饱和化合物
最简单的乙烯化合物,在165nm处有一个强 的吸收带。
(3)共轭双烯
(4)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5)芳香族化合物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
检测器以及数据处理及记录(计算机)等部分组成。
图2.30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图
5.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团及助色 团的特征,而不是整个分子的特征。如果物质组成的变化 不影响生色团和助色团,就不会显著地影响其吸收光谱, 如甲苯和乙苯具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另外,外界因素 如溶剂的改变也会影响吸收光谱,在极性溶剂中某些化合 物吸收光谱的精细结构会消失,成为一个宽带。所以,只 根据紫外光谱是不能完全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还必须与 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其他化学、物理 方法共同配合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ii 二取代苯
在二取代苯中,由于取代基的性质和取代位置 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a 当一个发色团(如 —NO2,—C=O)及 一个助色团(如—OH,—OCH3,—X)相 互处于(在苯环中)对位时,由于两个取代 基效应相反,产生协同作用,故λmax产生 显著的向红位移。效应相反的两个取代基若 相互处于间位或邻位时,则二取代物的光谱 与各单取代物的区别是很小的。
仪器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仪器分析技术。
它基于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等优点,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紫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是物质分子所吸收的紫外光具有特定的波长和强度,通过测定物质吸收紫外光的程度,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组成和浓度。
紫外光谱通常分为两个区域:近紫外区域(200-400 nm)和可见光区域(400-800 nm)。
近紫外区域一般应用于研究含有芳香族化合物和具有共轭体系的大分子的样品,可见光区域则适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
在测量中,样品溶液被置于一条光程长度固定的比色皿中,然后经紫外光源照射,光通过样品溶液后进入光度计进行测量。
光度计上会显示样品吸收的光强度。
通过测量吸收的光强度和校准曲线,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的化合物浓度。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药物分析中,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用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通过测量药物溶液中特定波长的吸光度,可以确定其浓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比较药物光谱图与已知标准药物光谱图的相似性来鉴定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在环境监测方面,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测定水体和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例如,通过测量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紫外吸收特性,可以判断水质的优劣。
同样地,空气中有害大气物质的浓度也可以通过测量其紫外吸收进行评估。
在食品安全方面,紫外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的添加剂、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浓度。
通过测量食品样品的紫外吸光度,可以判断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
此外,紫外吸收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通过测量化学反应物祖父光谱的变化,可以推测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反应类型。
这对于新化合物的开发和化学反应的优化非常有意义。
综上所述,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分析技术。
它可以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合物的组成和浓度,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H3CO
例1
246 +3 +25 274 nm (276nm ) CI 例2 基本值: 246 邻位环残基 +3 邻位—OH取代 + 7 间位CI取代 +0 OH 256nm (257nm) 例3 基本值: 246 H CO 邻位环残基 +3 间位—OCH3取代 +7 对位—OCH3取代 +25 281nm(278nm)
图2.23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
2.3.2 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
1 电子跃迁类型
(1)σ→σ* 跃迁 指处于成键轨道上的σ电子吸收 光子后被激发跃迁到σ*反键轨道
(2)n→σ* 跃迁 指分子中处于非键轨道上的n电 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键轨道的跃迁 (3)π→π* 跃迁 指不饱和键中的π电子吸收光波 能量后跃迁到π*反键轨道。
(4) 吸收带分类
i R—带
它是由n→π* 跃迁产生的吸收带,该带的特点是吸 收强度很弱,εmax<100,吸收波长一般在 270nm以上。 ii K—带 K—带(取自德文: konjuierte 共轭谱带)。它是 由共轭体系的π→π* 跃迁产生的。它的特点是:跃 迁所需要的能量较R吸收带大,摩尔吸收系数εmax >104。K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因此用 于判断化合物的共轭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应 用最多的吸收带。
图2.28 溶剂对π→π*,n→π*的影响
4 溶剂pH值对光谱的影响
pH的改变可能引起共轭体系的延长或缩短,从而 引起吸收峰位置的改变,对一些不饱和酸、烯醇、 酚、及苯胺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影响很大。如果化 合物溶液从中性变为碱性时,吸收峰发生红移,表 明该化合物为酸性物质;如果化合物溶液从中性变 为酸性时,吸收峰发生蓝移,表明化合物可能为芳 胺。
第5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2.不饱和脂肪烃 若在饱和碳氢化合物中,引入含 π 键的基团,产 生什么现象呢? 产生π →π *跃迁,化合物的λ max红移至紫外及可见 区范围内,这种基团称生色团(Chromophore)。生色 团是含有π →π *或n→π *跃迁的基团。 例:甲烷峰:125-135nm,乙烯λ 丁二烯(H2C=CH-CH=CH2) λ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5-1 §5-2 §5-3 §5-4 §5-5 §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溶剂效应) 紫外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n→π *,R吸收带
-π 共轭),
则E2吸收带与K吸收带合并且发生深色移动, 所以,这时吸收光谱图中看不到苯的强 吸收带E1和E2。
特征二,乙酰苯的吸收光谱含有强度较 弱R吸收带(ε max<100
, λ
max
CH 310-350nm)。
3
π →π *,K吸收带
乙酰苯的R吸收带是相当于生色团及助色团 (此处是—C=O)中n-π *跃迁所引起的。
HO
N O2
HO NO2
HO NO
2
λmax=317.5nm
λmax=273.5nm
λmax=278.5nm
第5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
§5-2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返回
如果对位二取代苯的一个取代基是推电子基团,而另一个是 拉电子基团,深色移动就非常大。 例如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分析
c
3.化学偏离
恒定的化学环境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合物的形成等 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e.g. 铬酸盐或重铬酸盐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rO42- +2H+ = Cr2O72- +H2O
CrO 42-、 Cr2O 72-的吸光性质不同,即 ε(λ)不同。此时
ΔΕ ΔΕe ΔΕv ΔΕr
ΔΕe>ΔΕv>ΔΕr
c
能级跃迁
紫外-可见 光谱
ΔE电子 1 ~ 20ev λ电子 1.25 ~ 0.06 μm
中红外光 谱
远红外光 谱
ΔE振动 0.05 ~ 1ev λ振动 25 ~ 1.25 μm
ΔE转动 0.005 ~ 0.05ev λ转动 250 ~ 25 μm
1)如果化合物在220-800nm范围内无吸收峰,不含双键或
I0 It M h M* h
2. 能级组成:除了电子能级(Electron energy level)外,分子吸收能量将伴
随 着 分 子 的 振 动 和 转 动 , 即 同 时 将 发 生 振 动 (Vibration) 能 级 和 转 动 (Rotation)能级的跃迁! 其中Ee最大:1-20 eV; Ev次之:0.05-1 eV; Er最小:0.05 eV
1.0
正偏离
负偏离
A
致对朗伯-比耳定律的正或负偏离。
0.5
0
C
c
2.浓度的限制
稀溶液
Beer定律的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假定只有在稀溶液(C < 10-2mol/L)时才基本符合。当溶液浓 度C>10-2 mol/L 时,吸光质点间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 影响了对光的吸收。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254
200
甲苯
261
300
含取代基时, B带简化, 间二甲苯 红移。
263
300
1,3,5-三甲苯 266
305
六甲苯
272
300
02:56:43
乙酰苯紫外光谱图
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 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 并,红移; 取代基使B带简化; 氧上的孤对电子: R带,跃迁禁阻,弱;
C H3
C
n p* ; R带
第一章 紫外吸收光谱
分析法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UV
第一节 紫外吸收 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principles of UV
一、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UV 二、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
O
p p* ; K带
02:56:43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02:56:43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02:56:43
5. 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
H C
H C
H C
C H
顺反异构: 顺式:λmax=280nm;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5.5 nm;εmax=29000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NH2、— 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 光),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 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 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02:56:43
红移与蓝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 常常因引入取代基或改变溶 剂使最大吸收波长λ max和吸 收强度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跃迁
3. 羰基化合物
C=O基团可产生n* 、 n*、 *三个吸收 带,
n* 吸收带又称R带,落于近紫外或紫外光区, R带吸收较弱(εmax<100)
醛、酮、羧酸及羧酸的衍生物,如酯、酰胺等, 都含有羰基。由于在结构上的差异,它们n*吸收带 的光区稍有不同。 醛酮的羰基与双键共轭时,形成不饱和醛酮类化合物 ,发生红移,强度增强
max 13000 10000 41 60 1000 16 4 22 100 12
跃迁类型
* * n* n*
n* n*
n* n* n* n*
2)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如—OH、—OR、 —NH2、—NHR、—X等),它们本身没有生色 功能(不能吸收λ>200nm的光),但当它们与生色 团相连时,就会发生n—π共轭作用,增强生色团 的生色能力(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 强度增加),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3) 红移和蓝移 (或紫移)
有机化合物的吸收谱带常因引 入取代基或改变溶剂使最大吸收 波长λmax和吸收强度发生变化.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 紫移)。吸收强度即摩尔吸光系 数ε增大或减小的现象分别称为 增色效应或减色效应,如图所示 。
四 各种常见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
第九章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9-1 分子吸收光谱 §9-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9-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9-4 影响 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9-5 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9-6 紫外吸收光谱的应用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理解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特征; 2. 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类型; 3. 掌握紫外吸收光谱仪操作条件的选择; 4. 了解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 转动能级。
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
分子的内能:电子能量Ee 、振动能量Ev 、转动 能量Er 即 E=Ee+Ev+Er ΔΕe>ΔΕv>ΔΕr
其中ΔEe:1-20eV; ΔEv:0.05-1eV; ΔEr:<0.05eV
由于三种能级跃迁所需能量 不同,所以需要不同波长的电 磁辐射使它们跃迁,即在不同 的光学区出现吸收谱带,形成 所谓的带状光谱
{Fe3+—SCN-]2+ h [Fe2+—SCN]2+
无机配合物有电荷迁移跃迁产生的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二、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包括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元素周期表中 第四、五周期的过渡金属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 系和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在配体的存在下, 过渡元素五个能量相等的d轨道和镧系元素七个能量相 等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和f轨道。
(6)吸收谱带强度与该物质分子吸收的光子数成正比 ,定量分析的依据。
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透过某一固定浓度和厚度的待测溶 液,测量每一波长下待测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 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可得一曲线。这曲线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能力 ,称吸收曲线或吸收光谱。
不同波长的光
一、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1 原理 运动的分子外层电子 -------- 吸收紫外-可见光
区的辐射 ------ 产生电子能级跃迁 ----- 紫外-可 见吸收光谱
一、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L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 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
大吸收波长λmax
②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 ,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
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
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
和λmax则不同。
③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 分析的依据之一。
④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
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d电子或f电子可 以分别跃迁至高能态的d或f轨道,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 d - d 跃迁和f - f 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 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因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
Cu(NH 3)62 蓝色
d z2
d d x 2 y 2
xy
d yz d xz
d z2
⑵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 分在远紫外区,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含非键 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等杂原 子)均呈现n→σ*跃迁。如一氯甲烷、甲醇、三甲 基胺n→σ*跃迁的λmax分别为173nm、183nm和 227nm。
⑶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 紫外端或近紫外区,摩尔吸光系数εmax一般在 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不饱和烃、 共轭烯烃和芳香烃类均可发生该类跃迁。
n→π* 跃迁机率小,是弱吸收带。
基团 -COOR
跃迁类型 λmax π→π* 165 n→π* 205
εmax(L/mol·cm) 4000 50
(二) 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最有用的紫外—可见光谱是由π→π*和n→π*跃迁 产生的。这类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
常见生色团的吸收光谱
生色团
紫外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200380 nm(近紫外区),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电子跃迁光谱,吸收光波长范围 380750 nm,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 与其它光谱分析方法相比,其仪器设备和 操作都比较简单,费用少,分析速度快; 2 灵敏度高; 3 选择性好; 4 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5 用途广泛。
4. 苯及其衍生物
E1带: 180 nm ε=60000 E2带: 204 nm ε=8000
B带: 256 nm ε=200
苯有三个吸收带 ,是由 → *与 苯环振动能级跃 迁叠加引起;B带 也称精细结构吸 收带.
苯π→π*跃迁的三个吸收带
苯胺 苯 甲苯
化合物 苯
λmax(nm) εmax (B带)
§9-3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
产生无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 电子跃迁形式,一般分为两大类: 电荷迁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
一、电荷迁移跃迁
Mn+ + Lb- h M(n-1)+—L(b+1)-
M为中心离子,是电子接受体,L是配体,为电子给 予体。受辐射能激发后,使一个电子从给予体外层 轨道向接受体跃迁而产生电荷迁移吸收光谱。
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 两分子具有相同 的共轭基团
共轭基团相
同的不同分子 ,紫外、可见 吸收光谱很相 似。
O=C–C =C
胆甾醇 异亚丙基丙酮
§4-2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紫外、可见 吸收光谱
一 有机物的吸收光谱与电子跃迁
(一)电子跃迁类型
σ
n
π
电子跃迁能级示意图
它们的能级高低为:σ<π<n <π*<σ*
不同物质结构不同或者说其 分子能级的能量间隔各异,因 此不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 同波长或能量的外来辐射,这
苯蒸气的吸收曲线
是UV-Vis定性分析的基础
讨论:
(1) 转动能级间的能量差ΔΕr:0.005~0.050eV,跃 迁产生吸收光谱位于远红外区。远红外光谱或分子转动光 谱; (2)振动能级的能量差ΔΕv约为:0.05~1eV,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位于红外区,红外光谱或分子振动光谱; (3)电子能级的能量差ΔΕe较大1~20eV。电子跃迁 产生的吸收光谱在紫外—可见光区,紫外—可见光谱或分 子的电子光谱。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饱和烃类:
分子中只含有键,因此只能产生*跃迁,最 大吸收峰一般小于150nm,已超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计的测量范围,处于真空紫外区。
饱和烃的取代衍生物: 如卤代烃,其卤素原子上存在n电子,可产生
n* 的跃迁。 n* 的能量低于*。其相应的 吸收波长小于200nm
直接用烷烃和卤代烃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这些化合 物的实用价值不大。但是它们是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的 良好溶剂。例:己烷、氯仿。
烯 炔 羧基 酰胺基 羰基
C6H13CH=CH2 C5H11C≡C-CH3 CH3COOH CH3CONH2 CH3COCH3
偶氮基 硝基 亚硝基 硝酸酯
CH3N=NCH3 CH3NO2 C4H9NO C2H5ONO2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乙醇 水 正己烷
乙醇 异辛酯 乙醚 二氧杂环己烷
/nm 177 178 204 214 186 280 338 280 300,665 270
(4)吸收光谱的波长分布是由产生谱带的跃迁能级间 的能量差所决定,反映了分子内部能级分布状况,是物质 定性的依据。 (5)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分子偶极矩变化、跃迁几率有 关,也提供分子结构的信息。通常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
得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也作为定性的依据。不同物质的 λmax有时可能相同,但εmax不一定相同;
跃迁能量大小:
σ→ σ* > n → σ* > π→ π* > n→ π*
由此可以看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包含有 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信息。其吸收峰的位置与 分子中特定的功能基团密切相关,是有机化合 物、无机配位化合物、生物分子的有效定性、 定量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