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后南北战争时期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变化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
论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度转变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理解这一转变,首先需要了解背景介绍。
在二战之前,美国一直倡导着孤立主义政策,即避免参与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并集中精力发展国内经济。
但随着1930年代中期欧洲局势的恶化,纳粹德国的崛起以及日本对亚洲的侵略,美国逐渐意识到无法再继续坚持孤立主义政策。
随着珍珠港事件的发生,美国正式加入二战,成为盟军的一员。
这一决定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也奠定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基础。
通过分析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二战期间美国的角色和影响。
2. 正文2.1 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始于美国独立后的早期。
在19世纪初期,美国采取了孤立主义政策,避免卷入欧洲国家间的冲突。
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美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到了二战期间,美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美国开始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策略,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美国在二战爆发后尽管一度采取了中立政策,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加入盟国,与英国等国家一起对抗德国、日本等轴心国。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成为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在二战后还积极参与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推动国际合作和发展。
美国的对外政策经历了从孤立主义到国际主义的转变,在二战期间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国际领导力和责任感。
美国的对外政策演变不仅影响了美国自身的发展,也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2.2 美国加入二战前的中立政策美国加入二战前的中立政策主要表现为美国采取了中立立场,避免直接参与欧洲战争。
这种政策主要受到美国历史上对外干涉的反感情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疲惫影响。
在二战爆发之初,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一系列立场来维持中立。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历史和社会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从1861年到1865年持续了四年的时间,又称为美国内战。
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南方各州认为联邦政府侵犯了他们的权利,他们要求独立建国。
北方则认为联邦政府的权威不能被挑战,而且反对南方州废除奴隶制。
这场战争使得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经济影响南北战争之前,南方的经济主要依靠种植园奴隶制种植棉花等农产品,北方则以工业为主。
而战争期间,南北双方都有必要发展工业以满足战争需求。
北方的工业生产资料比较充足,生产效率相对较高,因此南方不得不向北方采购大量战争物资,这使得北方的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南方的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种植园大量废弃,奴隶制被废除,这对南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政治影响南北战争的胜利最终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北方政府坚决维护了联邦政府的权威。
而南方失败后,南方各州不得不接受联邦政府的统治,奴隶制被废除,南方重新加入美国联邦。
南北战争促进了美国宪法的修正和完善,其中包括美国公民权的扩大和印第安人身份的确认等。
三、社会影响南北战争终结了奴隶制度,这对美国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奴隶制的废除开启了黑人民族解放的大门,激励了黑人民族争夺平等权利、争取自由和尊严的斗争。
同时,南北战争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包括战争激化了南北矛盾,也导致了对南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广泛破坏。
此外,这场战争使得美国社会的分裂进一步加大,南方各州与北方各州的差异更加明显。
这种地域上的分裂要比种族、宗教、阶级等分裂更为深刻。
总之,南北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这场战争虽然已经过去了150多年,但其影响仍然存在于现代美国的社会和政治中。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仅对美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可能的冲突,为全球和平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美国外交政策名词解释(双语)
chapter three1.isolationism: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
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
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2.idealism: 理想主义可以被视为是第一个国际关系的理论。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第28任务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国会前发表著名演讲,提出了十四点和平计划,诸如公开外交、集体安全、国际法律、民族自决等等,被称为“威尔逊主义,象征着“理想主义”的浮现。
在威氏的倡导下,西方国家在1919年成立了国际联盟。
后来法、美等国又在1929年签定了“非战公约”。
理想主义是用以解决国家在国际关系上控制和限制战争的无能的理论。
3.collective security: 集体安全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总统T.W.威尔逊为实现“领导世界”的对外政策目标,竭力抨击传统的欧洲强权政治与均势外交,从而倡导的体系。
集体安全保障体系以国际联盟为中心,力主航海与贸易自由、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民族自决、缔结和约、实现裁军等,并将这些作为“永远结束战争”,缔结世界和平的基本原则。
集体安全政策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
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4.political realism: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重要流派。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E.H.卡尔,美国的H.J.摩根索等。
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政治理想主义的破产,促成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形成。
该理论认为人性本恶,人有权力欲望,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的意志,国家权力便是这种权力意志的扩大。
美国问题
美国问题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海外扩张时期(1898-1945)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1991)。
从三大分期的角度看,美国外交政策史上有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口号。
一是孤立主义,二是“门户开放”政策,三是遏制政策。
三个政策口号基本上是与三大分期相对应的。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美国独立后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后的外交政策总目标的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近赢得的独立。
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旧很严峻,它的背面、西面被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着,边界问题、密西西河航运、纽芬兰捕鱼权、贸易特惠等问题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问题。
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实质“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
1796年华盛顿卸任总统一职的《告别词》,把美国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政策方针。
孤立主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
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事务。
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的做法。
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
因此,所谓“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经济上的孤立于资本主义的外向性的要求相抵触;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孤立也不是绝对地与外界隔绝。
刚刚独立的美国一方面由于国力弱小,无法与欧洲列强搞实力外交,只能利用列强的矛盾实施均衡的外交,另一方面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维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以便在与欧洲列强的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而对于美洲和亚洲则是积极的干预和扩张,孤立主义在以后的美欧争夺中常常成为美国排斥欧洲列强的工具;美国的孤立主义不只是包括消极的战略防御,也包括积极的战略进攻;在美国漫长的外交政策史中,孤立主义常常与“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海上自由”等一系列口号联系在一起。
美国内战南北分裂与废奴运动的结果
美国内战南北分裂与废奴运动的结果在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内战,这场内战引起了南北两部分的分裂,同时也推动了废奴运动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美国内战南北分裂和废奴运动对美国历史的影响和结果。
一、美国内战南北分裂的原因1. 内部矛盾的加剧自美国独立以来,南北方的发展方向和利益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
南方经济以种植园经济为主,奴隶制度成为南方经济体系的基石。
而北方则主要以工业为主,反对奴隶制度。
这使得南北方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产生了分歧。
2. 废奴运动的兴起19世纪上半叶,一系列反奴隶制度的社会运动崛起,并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议题。
废奴运动在美国引发广泛争议,南方经济与社会结构的根本利益受到了威胁。
3. 扰乱平衡的事件1854年,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的通过进一步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
这一法案的规定使得各州可自决是否保留奴隶制度,引发了南北方在堪萨斯地区的激烈争夺,拉开了内战的序幕。
二、内战结果对南北方的影响1. 北方胜利与联邦巩固南北战争持续了四年,1865年南北方达成停战协议,南方投降。
北方胜利巩固了美国的联邦制度,维护了国家的完整。
2. 奴隶制度的废除南北战争中,北方以反奴隶制度为战争动力,通过解放宣言和结束奴隶制的宪法修正案,最终实现了奴隶制度的废除。
废奴运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对美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南方经济的破产与重建战争对南方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包括庞大的农田和基础设施遭到毁坏。
南方经济崩溃,废奴制度的废除使得南方的种植园经济无法继续,南方经济陷入长期低迷。
4. 种族问题与重建时期南北分裂后,虽然奴隶制度废除,但种族问题依然存在。
南方黑人获得了自由,但长期受到歧视和压迫。
重建时期,针对种族问题的改革努力开始展开,为南方的社会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5. 建立现代工业国家内战结束后,北方的工业蓬勃发展,加速了美国成为现代工业国家的进程。
北方经济的崛起使得美国成为全球的经济强国,南方则逐渐恢复并在农业和石油产业方面发展起来。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有什么区别
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有什么区别美国独立战争,或称为美国革命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以及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内战。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区别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是发生在美国的著名战争,而不同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对外的战争,而美国南北战争则是美国内部的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而南北战争则发生在1960年,所以,两次战争从发生时间上来看,就有本质的不同。
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国人为了脱离英国人的剥削而发生的战争,此次战争维持了几年时间,最终以美国胜利而告终。
不过,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有着关键性的联系,因为美国自从在独立战争以后,就分为了南北两个地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而北方实行的则是资本主义制度,并且他们信仰的宗教都不同。
所以说,美国南北两方从根本上看来,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所以,在1960年4月12日,双方彻底决裂,从而,美国发生了维持四年的南北战争,而美国南北战争则最终以美国北方的胜利而结束了这场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意义是美国取得了自主权和自由权,从而再也不受英国的控制,也就说明美国独立战争其实也就是美国人的解放战争。
而美国南北战争它的胜利则让美国从此取消了奴隶制,从而全国都实行了资本主义政策,让美国整个国家真正的统一了起来,向着资本主义前进,让资本主义经济快速的发展起来,从而为美国以后变成超级大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战争双方美国南北战争双方,分别是北方以林肯总统为首的美坚利合众国和南方以戴维斯总统为首的美利坚联盟国。
从19世纪开始,欧洲各国逐渐爆发了资本主义革命。
这股革命的浪潮很快就传播到了美国,使得美国在经济上有了较大的飞跃,同时也让美国的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美国在这段时期里,获得了西部的大量土地,成立了许多新的州。
但是在此同时,一直存在于美国国内的奴隶制存废问题,也逐渐成为了政治的焦点。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自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保护贸易与自由贸易交替、多边自由贸易和多轨并进自由贸易政策(简称多轨公平贸易政策)。
其中保护主义始终贯穿于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虽然自由贸易有时偶占上风,但这种所谓的自由贸易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是美国打着“互惠、公平、非歧视”的幌子,欲抢占别国市场。
为了实现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最大化,美国总是将贸易保护政策奉为圭臬,这一政策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一从1776-1940年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变迁的轨迹来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呈现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交替往复的规律。
独立战争后,在汉密尔顿精明的领导下,建立了一项财政政策,使新政府建立在稳固的财政基础之上。
宪法禁止向出口货物征税,这当然就转而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作为国库正当的和最易得到的收入来源。
1789年7月4日新政府首次颁布的“关税法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要增加国库的收入,但是它也具有保护性质的特点。
在八十一种列举征税的物品中,有三十种以上征收特种关税,其余的征收7.5%到15%的计价税。
对于许多没有被列举的进口物品则征收5%的计价税。
虽然税率很低,平均都没有超过8.5%,但是已经起了保护的作用。
可是,不久就发现1789年的关税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政府收入,因此便在1790,1792和1794年提高了税率。
华盛顿总统就职后不到两个月就通过了美国的第一个关税法令,1816年以前的各种关税,主要仍然是为了增加国库的收入,只起了偶然性的保护作用。
从1816年到1833年,保护关税运动在稳步发展着。
1832年到“南北战争”时的关税,一般是趋于下降的,虽然保护的原则从来没有被放弃过。
美国实行高额保护关税制度的时期,可以说是从“南北战争”时开始的。
当然,在那个时期以前已经有过保护关税,但是税率并不太高,而且在战争刚要开始的前几年,一直有降低的趋势。
1861年通过了莫里尔法令,这个法令从开始生效以后就实行了高额的关税制度。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分析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结果分析美国南北战争是19世纪美国历史上一场重要而血腥的冲突。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分析该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一、经济原因1.1 农经济与工业经济的矛盾19世纪上半叶,北方地区逐渐转向工业化,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
而南方地区则主要依靠种植园经济,以种植棉花为主,从而带动奴隶制度的存在。
两个地区经济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南北方的经济矛盾。
1.2 关税和贸易政策的争议南方主要依赖出口棉花和其他农产品,反对设立高关税以保护北方工业品。
而北方工业化地区则主张设立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导致南方地区被迫购买更昂贵的工业品。
二、政治原因2.1 奴隶制度与自由州的对立南方维护奴隶制度的立场,认为奴隶是南方农业经济的基础,奴隶制度被视为南方的"传统"。
而北方则逐渐倡导废除奴隶制度,形成了自由州和奴隶州之间的明显对立。
2.2 联邦与州权之争南方主张州权主义,反对联邦政府过多干涉各州内政。
北方则强调联邦政府对国家事务的监管权。
这一争论导致南方与北方在政治结构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三、社会原因3.1 文化差异的激化南北方地区在宗教、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北方实行新教,主张劳动伦理和个人独立,而南方依托奴隶制度,信奉传统的安哥拉教派等教派。
3.2 对土地与边境的争夺南北方为争夺边界地区,如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等,进行了地理和政治上的争夺。
这进一步激化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矛盾。
战争结果分析一、奴隶制度废除南北战争的结果是废除了奴隶制度。
1863年,林肯签署了《解放宣言》,宣布解放南部奴隶,这是对奴隶制度历史上最重要的打击之一。
二、南北经济与工业差距进一步拉大战争后,南方的经济受到毁坏,农业生产几乎崩溃。
而北方则通过战争得到了工业化的推动,经济和工业更加繁荣,南北方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三、联邦政府地位增强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的地位得到了增强。
南方的失败使得联邦政府维护了其权威和控制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影响
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与影响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发起和结果塑造了美国历史的走向,并且对美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南北战争的原因和其带来的影响。
一、奴隶制度与南北矛盾的加剧在南北战争之前,南部是一个奴隶制度盛行的地区,而北部则逐渐发展成工业化和自由劳动力的地区。
奴隶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南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加剧。
南部依赖奴隶劳动来维持种植业的利益和经济基础,而北部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并支持自由劳动、工业化和现代化。
双方对于奴隶制度的存废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引发了战争的爆发。
二、州权与联邦权的冲突另一个造成南北战争的重要原因是关于州权和联邦权的争议。
南部各州主张州权,即各州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上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而北部则主张联邦权,在中央政府下统一管理和规划国家事务。
两个地区对于权力分配方式的分歧,引发了政治和法律上的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了武装冲突的爆发。
三、经济利益与贸易争端南北战争的爆发与经济利益和贸易争端也有密切关系。
南部主要依赖棉花种植与出口来维持经济。
然而,随着北部工业化的发展,北部需要更多的棉花来支持纺织工业的需求。
这造成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利益纠纷,同时也加剧了两个地区之间的紧张氛围。
这种经济利益和贸易争端使得两个地区之间的敌对情绪进一步升级,加剧了南北战争的发生。
南北战争不仅仅在美国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国际事务和全球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是南北战争的一些影响:一、废除奴隶制度与黑人解放南北战争的结果导致了南部奴隶制度的废除,结束了黑人奴隶制度,保障了黑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并成为后来民权运动的重要动力。
此外,解放的黑人也在战后积极争取平等权利,为争取种族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二、中央集权和联邦政府的巩固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对于州权的控制力得到巩固,中央集权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国关史第四章试题
4.1比较维也纳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异同。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涵内容最广的一个体系,并且对后来国际关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欧洲大陆上形成了一个力量相对均衡的“多极”均势格局。
维也纳体系是继承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第二个较为完整的体系,在其运行期间,欧洲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基辛格认为是一个完美的体系。
1.体系实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欧洲封建旧势力主导的秩序,两者建立的欧洲大国均势和协调体系,但前者是历史的进步,后者相对法国大革命的后退。
2.实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民族君主国之间的关系,国家利益,王朝利益,宗教利益的综合,且国家利益占主导,维也纳体系的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经济取代欧洲的君主国家,国家利益取代君主利益而成为各国最高的追求目标。
3.制度原则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现代国际关系的主权原则,解决国际纠纷的国际会议方式和国际条约对参加者的法律约束力。
维也纳体系以“正统原则”来恢复被推翻的封建王朝,以“补偿原则”来协调各君主国的利益范围,以“均势原则”来维持各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4.稳定性方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期间欧洲国家间频繁发生战争和频繁交换的结盟。
维也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被成为“黄金时期”。
5.格局的变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东亚封贡体系和以神圣罗马帝国为主导的欧洲传统秩序的解体,西班牙,荷兰等老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俄罗斯,普鲁士崛起,主导着欧洲大国的均衡的国际关系格局。
维也纳体系,帝国主义进一步对世界侵略扩张,工业便加强世界联系,后者比前者更具世界性。
6.经济方面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支配的17-18世纪,资本主义开始在西欧蓬勃兴起,工业革命首先把东西方分离。
维也纳体系时期,欧洲凭借的迅速增长和军事实力加紧对殖民地进行扩张,将世界其它地区变成欧洲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相同点1.两体系都是大国下的相互妥协的产物,其反映的是牺牲小国利益下的大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反映其不平等性。
美国经济发展史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但是独立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
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
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
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
这两大派别都希望控制参众两院、政府和最高法院。
由于各州的参议员人数相等,而南北两派所控制的州数相等,两派力量在参议员势均力敌。
这时如果新加入的州是蓄奴州,则该南部就能控制参议院。
因此,一个又一个新开发地区被批准为新州之日,也就是两大派别一次次较量之时。
每一次,出于维护联邦的考虑,双方都达成了妥协,如1820年的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1850年妥协》等。
正当美国迷迷糊糊地做着西部农业梦的时候,英国的军舰的炮声把它惊醒了。
1807年,英国为与拿破仑作战,炮击美国战舰“切萨皮克号”,强征舰上海员。此举激起了强烈的反英爱国情绪,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英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粮食,本国也生产粮食),反而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
就美国国内而言,从原有的殖民地型社会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集团为中心的自主型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斗争。
大商人集团、航海集团、南部种植园主和北部制造业集团之间,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时起时伏,构成了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地方分权与中央集权),奴隶制和废奴主义,新申请州是否向奴隶制开放,以及民主党与共和党斗争等诸多重大矛盾的核心。随着这对矛盾逐渐统摄国内的各种矛盾,矛盾逐渐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文化、宗教等领域,社会情绪越来越激动,直至爆发南北战争[1]。
美国经济发展史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的让步并没有换来英国的回报,英国继续劫掠美国船只。再加上美国国内西部扩张主义者的鼓动,1812年,美英正式交战。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禁运十分相似,对外贸易和航海业陷入长期萧条和停滞,而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对英国霸权构成了真正威胁。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国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但英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当时英国的技术还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也容易改进的技术,美国制造业在技术上已经并非处于绝对劣势;其次,从规模上看,美国制造业已经有相当实力,而且也得到了国内金融势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保护关税法案,制造业品的平均税率骤升至25%。此后,直至十九世纪末,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
南北战争美国的分裂与统一
南北战争美国的分裂与统一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分裂与统一的重要事件。
该战争发生于1861年至1865年,是由于南方各州主张保留奴隶制度,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产生的严重矛盾引发的。
本文将从战争的背景、原因以及战争对美国分裂与统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争背景南北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
当时美国南方各州的经济模式主要依赖种植园经济,而种植园经济又依赖奴隶劳动力。
而美国北方则逐渐转向工业化发展,废奴运动也兴起。
这使得南北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差异逐渐加大,矛盾逐渐激化。
二、战争原因南北战争的真正导火索是林肯总统当选后,南方各州相继宣布独立。
南方各州主张保留奴隶制度,认为这是其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基础。
而北方则主张废除奴隶制度,倡导自由和平等。
这对不同地区的利益冲突加剧,南方各州相继脱离联邦并成立了南方邦联,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三、战争影响1. 分裂:战争使得美国分裂为南方邦联和联邦两大阵营。
战争期间,南方邦联与联邦进行激烈的战斗,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得美国社会面临严重的分裂局面。
2. 劳工解放:战争期间,北方颁布了《解放奴隶宣言》,废除了奴隶制度,为黑人争取了平等的权利。
这标志着美国劳工制度的重大变革。
3. 统一:南北战争以北方联邦的胜利而告终,南方邦联最终被收复。
战争结束后,美国重新统一,恢复了国家的整体性。
4. 发展产业:战争结束后,美国北方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之一。
这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增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起来,南北战争是一场由于南北地区奴隶制度与自由平等观念的矛盾所引发的战争。
该战争使得美国出现了分裂局面,但最终通过北方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这场战争也标志着劳工制度的变革和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南北战争对美国的分裂和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对全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
2.独立战争至南北战争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通过历时6年半的伟大革命战争,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赢得了独立。
黑人奴隶英勇地参加了这次战斗,为美国独立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战后美国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联合专政,黑人奴隶并未得到解放,依旧过着苦难的生活。
他们所受的压迫更加沉重,所受的剥削更加残酷。
英勇的黑人奴隶不屈不挠,一直为自身的解放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斗争。
(1)在独立战争这个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中,黑人为了赢得自身的解放,不仅要击败英国殖民主义者,而且必须和奴隶主阶级进行斗争。
战争期间,除了逃亡和起义外,黑人奴隶还开展了“合法”斗争。
天赋人权说就是他们攻击敌人的得力的理论武器。
战争结束后,独立战争并未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
(2)在反动的种植园制度下,广大黑人奴隶遭受着各种欺压和凌辱,受尽了非人的奴役与虐待,处境极其困苦。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残暴的压迫和剥削必将激起具有光荣传统的黑人奴隶的英勇反抗。
在美国历史上,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中,密谋事件不计其数。
逃亡斗争也是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斗争的方法之一。
从个别的逃亡到集体逃亡,从手无寸铁到武装自卫,斗争形式不断发展。
在黑人奴隶的逃亡斗争中,影响最大的和最有成效的方法是有名的“地下铁路”运动。
(3)黑人奴隶起义和废奴运动的开展废奴主义者哈丽特·塔布曼约翰布朗、斯托夫人、葛尔逊、道格拉斯、塔布曼(4)美国内战和黑人奴隶制的废除(1)黑人是推动《解放宣言》发表的重要力量南北战争爆发后,黑人群众认为争取解放的时机已经来到。
因为联邦政府不敢触及奴隶制,不敢解放奴隶,不敢武装黑人的犹豫妥协的政策,广大自由黑人和黑人奴隶决心参加联邦军,拿起武器,自己起来闹革命。
黑人奴隶纷纷逃离种植园,展开反对奴隶主的游击斗争。
有的逃往联邦军队,参加修筑工事、搜集情报,征集给养等革命活动。
(2)黑人在战争中的贡献1863年1月1日《解放宣言》生效后,大批黑人参加了联邦军。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北矛盾与社会分化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北矛盾与社会分化美国独立战争的背后,隐藏着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和社会分化问题。
在这场战争之前,南部地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棉花、烟草、大米和甘蔗等农作物,而北部地区则以手工业和零售贸易为主。
这种经济结构的不同造成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上的分歧,也导致了南北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和隔阂。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黑奴劳动力,而北方地区工业化程度已经较高,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更注重人工智能和机械化的发展。
这种南北经济上的不同,进一步加剧了南北文化和价值观的区别。
例如,南方人更注重家庭价值体系、个人荣誉感和崇尚自由发展的精神,而北方人则更注重科技和工业发展,以及公民的权利和法律的适用。
在这种背景下,南北地区的矛盾和对立逐渐加剧。
南方人感到北方人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看法是偏见和不公正的,而北方人则认为南方人的奴隶制度是对人权和自由的侵犯。
在这种情况下,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达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因此,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并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
在战争中,南方人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而北方人则是为了消除奴隶制度、保卫美国联邦政府和维护公民自由权利。
战争期间,南北方人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到了战争中的战略和军事行动。
南方人主要拥有由奴隶提供的免费劳动力,这使得南方有更多的资源去支持战争。
同时,在战争的前期,南方的军队也表现出更强的战斗力和战术技能。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北方的工业化能力和资源优势逐渐发挥了作用。
北方充分利用其工业化能力,制造军事装备和武器,并建立了先进的通讯网络和铁路系统,这使得北方相对更加容易调配兵力和资源。
总的来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南北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分化,是导致战争爆发和影响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种矛盾和分化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内部统一和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美国的政治发展历程
美国的政治发展历程一.内战前美国的大陆扩张美国赢得独立战争(1775-1783年)的胜利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前提和历史条件。
美国外交政策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①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②海外扩张时期(1898-1945)③全球称霸时期(1946-1991)三大分期的三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口号:孤立主义;“门户开放政策”;遏制政策。
二.天定命运“Manifest Destiny”论驱动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是早期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和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又被译作“明显的命运”)说。
清教的“宿命论”是天定命运观的渊源。
三、内战1.背景:在500年前,北美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是印度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到186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超过大多数欧洲国家。
但联邦政府的权力依然还很脆弱。
2.南北方情况:美国南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棉花。
当时北方各州以发展工商业为主,实行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各州都以种植业为主,保留了由农场主控制的黑人奴隶制度。
南方的制度与新大陆上人人平等的立国观念格格不入,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制约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
制宪会议保留了奴隶制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
3.意义:林肯解放了黑奴,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南北战争使美国日后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意义还不止于此。
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
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内战使原来宪制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4.结果:完成了美国东西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促成了美国近代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培育了美国人民的精神。
总之,美国通过西进运动,在二百多年中开发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农业、畜牧业、工业,这对使美国成长为世界上头号经济强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美国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美国政治体制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它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发展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殖民地时期到独立战争,从建国到内战,从世界大战到现代化,美国经历了很多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美国本身,而且改变了整个世界。
1. 殖民地时期美国的政治体制起源于殖民地时期,这个时期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期间美国经历了十三个殖民地的建立和发展。
英国政府通过拥有真正的权力来控制这些殖民地,但是殖民地的领导层和海外贸易商人也占据了一定的政治地位。
最初的政府是由英国国王和议会指定的地方行政官员组成的。
但随着殖民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治权力被转移给殖民地议会和殖民地长官。
殖民地民主制度的实现和英国的统治冲突导致了一系列事件,包括波士顿茶党事件和废黜议案,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2. 建国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建立了一个新的非王室政府,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美国第一部宪法,全称《美国联邦宪法》,1787年9月17日草案通过,1788年6月21日正式生效。
宪法的签署创造了美国的政治体制和制度基础。
美国宪法强调权力分立、民主、限制政府等原则。
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由三个分支组成,即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范围并相互制约。
此外,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保障,如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及人身自由等。
这些规定为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3. 内战19世纪初,美国工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南北之间的矛盾加剧。
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的一大问题。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北方胜利,奴隶制度被废除。
内战后,美国快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政治上,美国实现了更广泛的选举权,包括黑人和女性的选举权。
社会上,美国在科学、艺术和文化方面也实现了很多重要的进展。
4. 世界大战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改变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经济结构。
美国在世界政治事务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过去更加多元化,从一个孤立的国家转向了拥抱国际合作。
美苏国别史
(一)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起止时间及标志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开始: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结束:1865年以北方胜利告终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黑人奴隶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林肯就任总统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华盛顿资产阶级林肯萨拉托加战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文件及其意义《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政体《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的转折点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果建立联邦制的共和国北方胜利特点双重性质内战的方式意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废除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二)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美国:1、第一次工业革命:1807年,富尔敦制成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之一,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爱迪生:发明电灯重要发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意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过渡。
(三)一战前后的美国1、一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战争初期:宣布中立,大发战争财;2、一战期间1917年参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取得战争的胜利。
3、一战以后:处罚战败国,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三大国之一,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便利。
(四)两次大战之间:1、20世纪20年代,稳定持续发展,经济“繁荣”一时。
2、1929—1933年,爆发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为严重)。
3、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实行新政。
(“新政”影响:美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也使美国逐步摆脱危机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独立后南北战争时期对外政策的发展和变化【摘要】1783年9月3日,美英政府正式签字,战争状态宣告结束,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独立后,针对欧洲,它形成了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对英战争之后,美国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其外交政策也随之调整,确立对美洲外交原则,并发表门罗宣言,为其扩张铺路。
到19世纪40-50年代,发展成为门罗主义。
【关键词】孤立主义;扩张;门罗宣言;门罗主义
1、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
1783年9月3日,美英政府正式签字,战争状态宣告结束,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
在美国立国之后相当长久的一个历史时期中,它的外交政策的目标是摆脱欧洲的控制,并巩固其独立地位,因此,美国外交政策所奉行的是由华盛顿所确立的孤立主义原则。
1796年9月17日,华盛顿发表了致全国人民的《告别词》,由两部分组成,在外交事务中,他提出了孤立主义原则。
其内容包括:(一)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二)为了保卫美国的安全,自由的美国人民必须对外国势力的阴谋诡计和影响有清醒的头脑,因为历史和经验证明,外国势力是共和政府最致命的敌人之一;(三)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
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四)由于欧洲有一套与美国无关、或者关系非常微小的根本利益。
因此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五)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美国因此可以在正义的指引下,依照自己的利益,在和平和战争问题上做出自己的抉择。
孤立主义政策其意义在于:孤立主义所强调的孤立,并非绝对的闭关自守和与世隔绝,它包括四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于政治和外交,在经济上则鼓励与外界的密切联系。
即便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美国在事实上亦曾缔结过一些暂时的同盟。
第二,孤立主义在空间上是针对欧洲的政策,对拉美和亚洲的政策不受孤立主义原则的限制。
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应用在美国的历史进程中并不具有首尾一致的一贯性。
孤立主义是随着美国实力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演变和进行调整的。
第四,孤立主义是与领土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存在依存关系,因此,大陆扩张和海外扩张构成了美国历史。
2、外交政策的调整:对美洲外交原则的初步确立(1815—1844)
1812-1814年对英战争之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新的变
化,外交政策也开始调整。
外交重心从大西洋转变到美洲大陆,外交目标从争取维护海上贸易自由权变为争取和维护大陆扩张的“自由”权。
出现了新的外交思想和原则。
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在国内:首先,对英战争刺激了美国工业的发展,北部出现了近代工厂的雏形,交通运输业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加速了国内市场的建立,美国的商业资本开始向工业资本转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转口贸易变为本国商品出口,美洲市场变得重要。
其次,出现了地区经济集团,南部奴隶主和西部农业集团以及北部工商业集团实力制衡。
另外,由于国内市场的成立,美国民族意识也空前高涨。
在国外,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改变了欧洲的面貌,1814年10月召开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欧洲封建正统秩序。
此外,西半球也经历着一场剧变,拉丁美洲爆发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先后建立了阿根廷,智力,哥伦比亚三个独立共和国。
英国也开始向拉美渗透。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美国调整了对外政策,并发表了门罗咨文。
首先,在政策目标上,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变,工业市场扩大问题及种植园和农业的发展带来的土地扩张问题日趋重要;政策重心则由于美洲贸易的重要性及美国国家利益,由针对欧洲转变为针对美洲;由于国家的强大,政策性质由建国以来的孤立主义为核心,
以及不卷入,中立为内容的防御外交,开始了以大陆扩张为中心的外交进攻,这是国家实力增强的结果。
3、门罗咨文的发表
发表背景:1)欧美紧张局势的加剧,1820年西班牙和意大利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次年希腊爆发民族解放运动,严重影响欧洲正统秩序,引起发动势力的恐慌。
拉美殖民地国家趁机宣布独立。
局势的动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安,出现了神圣同盟的下一目标是拉美的传言。
2)1823年4月28日,亚当斯提出了著名的“熟果政策”,表达了美国对古巴的蓄谋,同时,英国也非常重视与古巴的贸易。
3)英国的外交攻势,英国表面上提议同美国进行合作,但实际用意则是抵消美国在拉美的优势,美国决定抵制英国在拉美的企图。
另外,俄国也把注意力转向了拉美,对美国进行外交攻势。
4、从门罗咨文到“天定命运”口号及门罗主义的形成
19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深入发展,同时,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也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奴隶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主导地位,出于扩大奴隶的需要,美国在40年代中叶开始大陆扩张。
1844年,民主党人波尔克入主白宫,标志着美国的外交政策进入大陆扩张的时期。
其外交政策由“天定命运”口号及由门罗咨文转变而确立的门罗主义为主。
1845年3月1日,前总统泰勒在其卸任前三天签署了兼并得克
萨斯的两院联合决议,7月,在一篇名为《兼并》的文章中,提出了“天定命运”的概念,“既扩展到上帝为我们每年增值的几百万人口的自由发展而制定的整个大陆”,其思想从各个角度解释美国的扩张,使之合理化和合法化,它作为一种正式的口号出现,成为了之后门罗主义的灵魂。
1845年11月,美国国务院发布了推进得克萨斯边界和“购买”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利亚地区的指令,将沉睡20多年的门罗原则重新提起,其矛头对准英国。
12月22日,波尔克向国会宣读了国情咨文,重申门罗提出了对美洲政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为适应扩张的需要,又作了一些新的解释和补充。
他出于美国扩张利益的考虑,引用了“互不干涉原则”,宣称:美国“对于欧洲加于北美洲的任何干涉不能默许,一有此种干涉,决不畏艰巨,立即抵制。
”美国这一态度是由于欧洲列强“遏制美国的进展”。
波尔克还引用了门罗咨文中的“不准殖民原则”,强调此原则主要适用于反对“任何欧洲国家在北美洲建立任何新殖民地的企图”,反映了美国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美洲范围内的争夺战的态势。
波尔克对门罗原则的重申,大大提高了这些原则在美国外加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1853年,这些原则正式被冠以“门罗主义”,完成了从门罗咨文到门罗主义的演进过程。
在外交政策的形成之后,美国将政策转化为行动。
从1845年到
1853年,美国利用移民,“购买”,武装侵略等手段,获取了3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基本实现了称雄北美大陆的图谋。
之后,美国的南北分裂打断了其对外扩张的进程,进入了内战时期的外交。
【参考文献】
1.《波尔克咨文》--《历届总统咨文及文件汇编》詹姆斯.理查森编
2.http:///view/131078.htm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及其特点研究
3.美国外交政策史人民出版社 73页主编:杨生茂 1989年
4.门罗1823年12月2日咨文--《历届总统咨文及文件汇编》詹姆斯.理查森编 776—7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