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病变基本医学影像征象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医学影像学-胸部影像表现
肺癌合并空洞时需与结核空洞、肺脓 肿及肺曲菌球病鉴别。
五、继发性肺肿瘤 (肺转移瘤)
Metastatic tumor of pulmonary
肺转移瘤
肺部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头颈 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 骨等原发恶性肿瘤均易转移到肺部。
转移途径有血行转移和淋巴道转 移,以血行转移最多见。
三 、 肺结核
病理与临床
临床表现以发热(午后低热)、 盗汗、咳嗽、气急、消瘦为主,可 出现结核中毒症状,有时可出现胸 痛咯血。
症状和体征无特征性。
三 、 肺结核
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I型)包括原发综合 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Ⅱ型)包括急 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 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病变的形态、密度及范围等方面有限度, 且不能保留影像资料,因而此种方法逐 步被胸部摄片所代替。
透视
方法简单 多体位、 动态观察
不易发现 细小病变 没有永久 记录
胸部摄影
摄片是呼吸系统影像检查最基本的方法。
1、正位:通常为后前位,X线自背部射入。 2、侧位: 患侧胸壁靠片,X线自健侧射入。 3、斜位:常用于显示肋骨腋段的骨折。
度影,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多见于两肺 上叶。
增殖性病变(肉芽肿)中等密度圆形或 类圆形病灶,边缘清楚。
纤维化病变:为吸收好转后遗留改变, CT呈中等偏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粗细不均, 走向紊乱。
钙化病变:为结核后遗留钙质沉着, CT 呈高密度。 CT值100—500HU。
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直径大于1.0cm的类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按组织类型分为:① 鳞状细胞癌; ② 小细胞癌;③ 腺癌;④ 大细胞癌。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胸部正常影像及常见疾病表现最终版
肺结核
表现为多形性病灶,如渗出、增殖、干酪坏死、钙化和纤维化等, 易形成空洞和播散。
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改变鉴别
肺水肿
肺栓塞
表现为蝶翼状阴影,肺 门周围血管增粗、模糊。
表现为楔形阴影,尖端 指向肺门,底部与胸膜
相连。
肺不张
肺气肿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体积 缩小,密度增高,邻近
结构向患侧移位。
表现为肺透亮度增加, 肺纹理稀疏,膈肌下降。
监测治疗效果
03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检查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 影像检查将更加智能化,提高诊 断准确性和效率。
多模态影像融合
将不同影像检查技术进行融合, 如CT、MRI、PET等,可以更全 面地评估病情,提高诊断准确性。
密度特征
良性肿瘤密度均匀,多无钙化;恶 性肿瘤密度不均,可出现坏死、囊 变和钙化。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长期随访形态 变化不大;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短 期内可出现明显形态和密度变化。
不同病原体感染鉴别
细菌性肺炎
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可伴有支气管充 气征。
病毒性肺炎
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小片状阴影或磨玻璃样改变。
02
常见胸部疾病影像表现
肺炎
01
02
03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片状、云雾状 阴影,密度均匀,边缘模 糊。
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呼吸 困难等。
治疗方法
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症治 疗如止咳、化痰等。
肺结核
影像表现
肺部出现斑点状、结节状、 索条状阴影,密度不均匀, 边缘较清晰。

肺内基本病变的MSCT【胸部影像入门经典】

肺内基本病变的MSCT【胸部影像入门经典】
网格状改变 Reticular opacity
间隔旁肺气肿显示小叶间隔
小叶间隔增厚
癌性淋巴管炎:小叶间隔增厚
血行播散肺结核也可以看到小叶间隔的增厚
结节病:小叶间隔增厚
心衰间质水肿治疗前后
小叶内间质增厚
intralobular interstitial thickening
小叶内间质的细胞浸润、纤维化所致的 肺间质病变。 表现为细网格状线样高密度
肺内基本病变的MSCT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柳 澄


现在应用的肺内改变的绝大部分 CT征象还是沿用X线的老概念。
MSCT对肺内改变有了更精细的显
示,病理也有了新的进展。 应当重新认识肺内基本病变的CT 征象及其与病理的关系。
一、肺实质内的改变
1、片状磨玻璃样改变 2、肺实变
3、坏死
4、肺气肿
真菌性支气管炎:树芽征
78
真菌性支气管炎:树芽征
79
支气管播散结核
特征:多发 “簇” 状分布的“树芽征”
80
多发簇状分布(支气管播散结核)
矽肺的“树芽征”
矽肺中的“树芽征”
2、支气管的狭窄与闭塞
(常需要MPR处理)
HRCT使我们可以识别段及亚段支气管 管壁和管腔的改变。
同时,可以观察到支气管狭窄后继发
肺不张
气体潴留
闭塞性支气管炎所致肺气肿与肺不张 相间存在:马赛克征
支气管及其继发改变的动态观察
气体潴留
充气不良
2012-5-2
2012-2-22


由于HRCT的普及,重新温习肺内基 本病变的定义、征象与病理的关系是十分 必要的。
肺内病变的分析不能单纯依靠CT征象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

胸部CT影像征象图解(四)1肺胸膜下弧线影像(即胸膜下线征)是指在胸部CT上位于胸膜下1cm以内的,与胸膜平行的线形影像。

其厚1mm至5mm。

一般认为在石棉肺患者较多见,也见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肺间质纤维化的患者。

有些作者对其病理基础进行了探讨,认为胸膜下线是伴有肺泡扁平和萎陷的早期纤维化,系周围肺不张致支气管和细支气管阻塞所引起,经治疗可消失,是肺纤维化早期病变。

2血管集束征血管集束征在影像上表现为肺结节周围一支或几支血管到达瘤体内或在瘤体边缘截断或穿过瘤体的现象。

其形成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肺血管进入肿瘤内或穿过肿瘤;(2)肺血管受牵拉向病灶移位;(3)肺血管到达肿瘤的边缘截断。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是由于肿瘤组织向血管支气管鞘或小叶间隔生长,瘤体内纤维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牵拉临近血管向瘤体集中所致。

其中进肺门侧的血管束、支气管构成,血管壁多为扩张的小动脉,说明肺癌供血丰富;远肺门侧的血管束由扩张的小静脉组成,可能和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血管集束征的形成机制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产生肿瘤生成因子诱发肿瘤形成新生血管,尤其是血供丰富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生长活跃,常致使肿瘤供血的血管代偿性增粗,这些血管长扩张或伴有肿瘤细胞的支气管动脉鞘浸润或瘤栓形成。

这就意味着,肿瘤或结节周围血管是否增粗表明该病变的良恶性程度。

血管集束征的出现与肿瘤或结节的大小有关,小于1公分的病灶较少出现;腺癌出现的的几率较高,因为腺癌供血丰富,纤维化形成的更明显。

尤其要注意的是,一支血管引向结节或肿瘤内,不只仅见于恶性结节,也可见于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炎性假瘤或错构瘤。

对于引向两性结节的这支血管可看作血管连接,而不是血管集束征。

多支血管引向病变即出现了血管集束征这在恶性肿瘤出现的机会较高。

此外,肺恶性结节累及静脉的机会更多,病灶不论大小,如果见到结节累及静脉,强烈提示恶性可能。

判断某支血管是动脉还是静脉,主要根据其走形来判断,动脉主要和支气管伴行,静脉主要位于病灶的边缘绕行。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医学影像诊断学呼吸系统(全)

增 殖 灶
浸润型肺结核 图片
纤 维 增 殖 灶
III型肺结核
浸 润 型 肺 结 核
虫蚀样空洞
空洞表现
薄壁空洞
厚壁空洞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虫蚀性空洞
干 酪 性 肺 炎
肺结核空洞
厚壁空洞
薄壁空洞
结核球X线表现: 肺内干酪样病变被纤维组织包绕而形成,圆形
X线表现
• 部位:好发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 性质:多样,可为大小不等的片状模糊阴影或
结节、索条影,空洞形成,可以是渗出、增生、 播散、纤维和空洞等并存。
• 结核球: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直径较小, 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密度均匀,伴钙化, 可有小空洞存在,常有卫星灶。
• 干酪性肺炎:大叶性或片状高密度阴影,高千 伏或体层摄影显示病变中多发虫蚀样空洞,下 肺常有支气管播散病灶。
原发综合征
(2)胸内淋巴结结核
原发病灶吸收后,淋巴结干酪坏死,形成 胸内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核 图片
CT表现 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原发病
灶表现为小叶性高密度影,可早期发现原 发灶内的干酪坏死
(二) 血源播散型肺结核(Ⅱ型)
分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慢性血行播散型肺 结核 (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大量细菌一次或短期进入肺内形成病灶。 病灶细小,易漏诊,两周后出现“粟粒样结 节”, 呈大小、密度、分布“三均匀”的特点,正常肺 纹理常 被遮盖
在实变的高密度影像中可见到含气的支气 管分支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
右中叶实变(肺炎) 图片
CT:支气管气像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征象
(三)结节状阴影
1. 腺泡结节影: φ<1 cm呈类园形,花瓣状 高密度影,边缘较清楚。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四:肺实变影
大叶性肺实变:肺结核—大叶干酪肺炎-虫蚀空洞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四:肺实变影
支气管肺泡癌-“肺炎型”肺 癌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肺孤立结节(SPN)是:肺实质内一个不伴有肺门或纵隔
淋巴结肿大、肺不张或肺炎的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直径
CT征象十:肺间质征与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胸膜下弧线影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十:肺间质征与蜂窝肺
scan scan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三:磨玻璃密度影
磨玻璃密度影(GGO)
CT表现为肺野低密度背景上略高密度影,边 界可清晰也可不清晰,透过其中可显示肺纹理影, 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GGO即可发生在肺间质, 也可发生在肺实质病变;预示可能为病变早期。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义:表明有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伴发的细支气管
扩张等。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二: 轨道征与印戒征 检查方法与价值
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二: 轨道征与印戒征 检查方法与价值
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柱状支气管扩张——“轨道征”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六:空洞与空腔
肺脓肿厚壁空洞
结核球厚壁空洞
肺鳞癌厚壁空洞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六:空洞与空腔
空腔病变
胸部常见CT征象认读与临床诊断实践
CT征象七:马赛克灌注

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诊断

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诊断
下野的中内带
结核干酪性肺炎
多位于双上肺 大片实性渗出 密度不均,其间 可见虫蚀样小空 洞
支气管肺泡癌
肺部病变(2)—增殖
多见于结核、矽肺结节(增生性肉 芽肿)及炎性假瘤(增生性炎变) 影像表现:斑点状、结节状、肿块 状肺段或肺叶阴影,密度高,边缘 清楚,多病灶聚集在一起时也不互 相融合,动态变化慢,部分可缓慢 增大
胸部基本病变的影像诊断
主要内容
• 气管、支气管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 肺部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 胸膜病变的影像特征 • 肺门、纵隔、膈肌的基本病变影
像表现 • 肺血管病变的影像特征
支气管病变的影像表现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支气管结构性改变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原因: -腔内性:肿瘤、异物、炎症、结核、
先天性狭窄 -腔外性:肿瘤或淋巴结增大压迫
弥漫性纤维化原因各异。见于间质性肺 炎、尘肺、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及结缔组 织病等。影像表现:弥漫分布小结节、网状
、线状及蜂窝状影像。
肺间质纤维化
两下肺、周边胸膜 下分布为主 囊状影呈厚壁,形 状不规则,囊状影 间纤维化明显 病变分布不均匀
肺部病变(4)—钙化
病因:可见于错构瘤、结核、淋巴结结 核、 肺肿瘤(少见)、肺泡微石症、原 发性甲旁亢、维D中毒以及骨肉瘤肺转移 等
ABPA(1)
ABPA(2)
肺部病变(1)—渗出
渗出性病变与实变: 多见于急性炎 症反应,见于肺炎、结核、肺出血 及肺水肿 病变范围不同,影像表现不同 肺泡内渗出:斑片状模糊影 支气管气像:肺实变的影像特征 腺泡阴影:<1cm斑片状、结节状 边缘模糊影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 肺纹理增强、模糊 • 斑片状影 • 病变好发于两肺中

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V1

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V1

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V1
【正文】
胸部CT影像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可以用于观察胸部内部组织
结构的情况。

通过对胸部CT影像的分析,医生可以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情况。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胸部CT影像征象的高清图解。

一、心脏
1. 心包积液:心包是紧贴心脏表面的一层薄膜,如果在心包腔内积聚
了大量液体,就会形成心包积液。

在胸部CT影像中,心包积液表现为
心脏周围呈现出低密度区域。

2.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一种心血管疾病,如果出现在左心室前壁,
则在胸部CT影像中可以看到左心室前壁区域呈现出低密度区域。

二、肺部
1. 肺实变:肺实变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肺内结构模糊,密度增加。

在胸部CT影像中,肺部实变表现为密度增高的区域。

2. 肺结节: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在胸部CT影像中表现为
圆形或椭圆形阴影区域,密度以及边缘均匀。

3.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如果在胸部CT影像中发现肺部阴影
密度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不规则,则极有可能是肺癌。

三、胸膜及纵隔
1. 胸膜增厚:胸膜增厚是一种肺部疾病,可以在胸部CT影像中表现
出胸膜厚度增加。

2. 纵隔淋巴结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是由某些疾病引起,在胸部CT
影像中可以看到纵隔部位肿大的淋巴结。

以上就是胸部CT影像征象高清图解的详细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还需结合临床病史、体征以
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

医学影像-胸部常见病基本征象分析

血管集束征
血管集束征
边缘毛糙:可见细短 毛刺、棘状突起或锯 齿状改变。此为肺癌 的常见征像,这些表 现是由于肿瘤间质, 血管向瘤外生长和肿 瘤细胞向周围蔓延所 致。
毛刺
细支气管充气征:呈 细条状,直径约1mm 的空气密度影,或呈 小泡状(直径<1mm =的空气密度影,见 于连续数个相邻的层 面上,病理上为扩张 的细支气管。见于细 支气管肺泡癌或腺癌。
支气管管征与空泡征
1、支气管管征:肿瘤包绕细小支气管。 2、空泡征:肿瘤包绕肺泡。 3、断层图像容易混淆二者。
支气管管征
空泡征
空泡征
支气管截断征
调整角度显示气管截断
支气管截断征
关于空洞
以下表现要注意是否为肿瘤: 1、厚壁偏心空洞; 2、空洞内壁不光整; 3、空洞壁凹凸不平; 4、即使薄壁,有以上2、3条表现者。
球形肺炎
08-11-14
08-11-18 四天后
中心型肺癌
• 肿块 • 支气管改变 • 包绕、狭窄、闭塞 • 周围改变 • 血管受侵、远端阻塞性渗出、不张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阻塞
中心型肺癌
(支气管阻塞)
支气管闭塞肺不张
胸部CT征象的观察与分析
坠积效应
肺实变
肺实变
陈旧性感染
钙化
肺癌的增强特点可归纳 为①增强幅度大,超过2 0HU;②时间密度曲线 上升速度快;③血流灌 注高;④85%病人最终 为均质性强化。这些特 点与肺癌的新生小血管 多及其结构特点有关, 与肿瘤的组织代谢旺盛 有关。
肺癌的强化
• 强化形式
均质 不均质 环状
• 强化程度
轻、中、重 不强化
均 质 强 化
刘大亮,马大庆,陈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487

超详细图文!胸部常见病变CT影像解读

超详细图文!胸部常见病变CT影像解读

超详细图文!胸部常见病变CT影像解读e学荟,荟萃医学全信息,专业与温暖兼备,科学与时效并存!不仅有内容,还有辅助执业的会议与计算工具,我们想您所想,期待您的加入!目前,CT影像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得益于其良好的辨识度,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识别细微病变,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应用和最有效的影响学检查方法。

作为临床医生,读懂CT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01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价值[1]CT对肺脏、纵膈、心血管和胸膜疾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清楚地显示隐蔽于肺尖区、心后区、脊椎旁沟和中间支气管叶、段周围等部位的结节和肿块病灶,并能显示其病灶全貌(含大小、形态、密度、边界、轮廓),对于寻觅较小(2~3mm)病灶,更优于普通X线检查;对胸膜病变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不仅能明确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及肿瘤性病变,还能清楚地显示胸壁及其周围组织的受累关系。

02CT扫描技术与参数[2]一般来说,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肋膈角,扫描窗宽分别为肺窗(1000~2000Hu)和纵隔窗(300~500Hu)。

Hu为CT值单位。

常规扫描层厚为5~10mm,螺距1.5;高分辨CT采用1~2mm层厚,螺距1.5。

03常见胸部病变的CT表现[2]以下主要列举常见支气管和肺部病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不张、良性肺结节、恶性肺结节、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癌),胸膜病变(胸腔积液、气胸)的典型CT表现。

3.1 支气管扩张3.2 肺气肿病理上分为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和间隔旁型三种类型。

3.3 肺不张3.4 良性肺结节3.5 恶性肺结节3.6 大叶性肺炎3.7 间质性肺炎3.8 肺脓肿3.9 肺结核3.10 肺癌3.11 胸腔积液3.12 气胸参考文献:1. 周燕发. 胸部X线、CT、MRI诊断学. 科学出版社. 2000.2. 金征宇. 医学影像学八年制(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审批号: CN-56796; 有效期至:2022-6-15本微信平台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医学影像学是一门通过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些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超声波和核医学影像等。

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和影像征象。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

1. X射线征象X射线是最常见的医学成像技术之一。

通过投射X射线束到人体,然后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的差异来生成影像。

常见的X射线征象包括骨折、肺部病变、胸腔积液、软组织肿块等。

骨折的X射线征象通常表现为骨骼的断裂和错位。

肺部病变征象可以是肺纹理增多、实变灶、结节或阴影增长。

胸腔积液表现为胸腔内液体积聚。

软组织肿块则可能呈现为局部组织密度增加。

2. CT扫描征象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组织结构信息,并且对软组织和血管有更好的分辨。

CT扫描常用于检查颅脑、腹腔、胸部和骨骼等部位。

在颅脑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

在腹腔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肝脏肿瘤、结石、胰腺炎等。

在胸部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肺部感染、结节、胸腔积液等。

在骨骼CT扫描中,常见的征象有骨折、骨肿瘤、退行性关节病变等。

3. 磁共振成像征象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由于其无辐射的特点,磁共振成像在某些情况下比CT扫描更受青睐。

常见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脑部病变、脊椎病变、关节损伤和肿瘤等。

脑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能是脑梗死的高信号灶、脑肿瘤的异常信号等。

脊椎CT扫描中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等征象。

关节损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包括韧带撕裂、软骨损伤等。

肿瘤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可以是异常信号和异常组织强化等。

4. 超声波征象超声波成像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图像。

它在产前检查和妇科检查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见的超声波征象包括胎儿发育、腹部肿块、甲状腺结节等。

胎儿超声波检查可以观察到胎儿发育情况、羊水量、脐带位置等。

肺基本影像及疾病

肺基本影像及疾病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胸廓 (二)肺 (三)纵隔 (四)横膈
(一)胸廓
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 及锁骨上皮肤 皱褶 2.胸大肌 3.女性乳房及乳 头 骨骼: 1.肋骨 2.肩胛骨 3.锁骨 4.胸骨 5.胸椎 胸膜 1.脏层胸膜 2.壁层胸膜
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与颈根部软组织在两肺尖 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的阴影。 2.锁骨上皮肤邹褶:与锁骨上缘平行的 3~5mm宽的薄层软组织影,其内侧与胸 锁乳突肌影相连。 3.胸大肌:在肌肉发达男性,于两侧肺野 中外带形成扇形致密影,下缘锐利,呈 一斜线与腋前皮肤皱褶相连。 4.乳房与乳头影:两下肺野半圆形及圆形 致密影,两侧对称;乳头相当于第五前 肋间处。
6.空洞与空腔
(1).空洞
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 出而形成的透明区域。空洞壁可有坏死组织、 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所形成。 X线表现:为大小与形状不同的透明区域。 可分为:虫蚀样空洞(又称无壁空洞) 薄壁空洞(壁<3mm ) 厚壁空洞(壁>3mm )
A.虫蚀样空洞
X线表现:实变肺野内见多发 小的透明区,轮廓不轨则,如 虫蚀状,没有明确的壁。见于 干酪性肺炎。
医学影像学
主讲 周蕾
肺与纵隔
概述
胸部的检查方法: X线检查、CT检查、 MRI检查、超声检查。 胸部疾病种类繁多,胸部又具有良好的自 然对比, X线检查和CT检查在胸部的运用 很普遍; MRI检查的流空效应,不使用对 比剂,心血管也可成像,有助于了解纵隔 肿瘤与心脏大血管的关系,对纵隔肿瘤的 定位和定性帮助很大;超声检查对肺内的 气体反射强烈,故仅运用于胸腔积液的诊 断、超声导引胸膜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和 胸腔积液引流。

胸部X线摄影解读

胸部X线摄影解读

胸部X线摄影解读胸部X线摄影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用于诊断胸部相关疾病。

下面是对胸部X线摄影的解读:1.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胸廓: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出胸廓的形状和结构。

正常的胸廓应呈菱形或椭圆形,两侧对称。

异常的胸廓形状可能与胸廓骨折、肋骨畸形等疾病相关。

2.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肺组织:胸部X线片可以观察到肺组织的密度和纹理。

正常的肺组织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透明度,纹理清晰。

异常的肺组织可能显示肺实质病变、肺水肿、感染性病变等。

3.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心脏:胸部X线片可以显示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正常的心脏位置在胸腔中央,大小适中,形态规则。

异常的心脏位置、大小或形态可能与心脏肥大、心脏瓣膜异常等有关。

4.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胸腔积液:胸部X线片可以检测胸腔积液的存在。

胸腔积液是指胸腔内积聚的液体,可能是胸腔腔隙积液、胸腔积血等。

胸腔积液的存在可能与肺炎、肺部感染、胸腔肿瘤等疾病相关。

5.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其他结构:胸部X线片还可以显示肋骨、脊柱、血管、气管等其他结构。

异常的肋骨骨折、脊柱畸形、血管扩张、气管病变等可能通过胸部X线片观察到。

请注意,胸部X线摄影只是一种初步的影像检查方法,有时需要配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胸部病变基本医学影像征象

胸部病变基本医学影像征象

胸部病变基本医学影像征象1、串珠样间隔征胸部高分辨扫描图像上,在肺野周边部或外1/3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这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不规则膨胀性生长以及继发的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纤维化。

串珠样间隔征的形成,主要是转移瘤细胞或瘤栓经血型或淋巴播散以及逆行性淋巴管转移在肺周边部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致使转移灶远测血管或淋巴管扩张;转移灶阻塞引起肺间质水肿;病灶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不规则生长;长期间质水肿继发纤维增生;周边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肿瘤生长并填充其间。

该征主要见于肺转移瘤,其次也见于肺结节病和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

2、多结节聚合征胸部高分辨CT扫描时,这种表现有三种表现:花瓣状、桑椹样和葫芦状。

花瓣状病灶一般直径在2公分以内,纵隔窗下可见由3~5个1~5mm的小结节聚合而成,每个小结节之间有低密度分隔,形如花瓣;桑葚样病灶大于2公分,由10个左右的小结节聚合而成;葫芦状结构呈多个椭圆形堆彻排列,胸膜侧的结节最大,直径可达3~5公分,其内密度较低,近肺门侧直径较小,直径约1.5公分,形如葫芦状。

花瓣状聚合被认为是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表现;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可能是小叶间隔纤维增生,肺癌各部生长不一,肿瘤生长遇到阻力;葫芦样结节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进行扩散,由于肿瘤不断增大,从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流组织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且继续生长(肿瘤成团的充满肺泡腔,并沿肺泡空向周围继续生长,膨胀性扩大)或肿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长,都可以形成此征。

3、反晕征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病变基本医学影像征象
1、串珠样间隔征
胸部高分辨扫描图像上,在肺野周边部或外1/3的肺内小叶间隔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这是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不规则膨胀性生长以及继发的血管周围和间质水肿及纤维化。

串珠样间隔征的形成,主要是转移瘤细胞或瘤栓经血型或淋巴播散以及逆行性淋巴管转移在肺周边部的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致使转移灶远测血管或淋巴管扩张;转移灶阻塞引起肺间质水肿;病灶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周围不规则生长;长期间质水肿继发纤维增生;周边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内肿瘤生长并填充其间。

该征主要见于肺转移瘤,其次也见于肺结节病和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

2、多结节聚合征
胸部高分辨CT扫描时,这种表现有三种表现:花瓣状、桑椹样和葫芦状。

花瓣状病灶一般直径在2公分以内,纵隔窗下可见由3~5个1~5mm的小结节聚合而成,每个小结节之间有低密度分隔,形如花瓣;桑葚样病灶大于2公分,由10个左右的小结节聚合而成;葫芦状结构呈多个椭圆形堆彻排列,胸膜侧的结节最大,直径可达3~5公分,其内密度较低,近肺门侧直径较小,直径约1.5公分,形如葫芦状。

花瓣状聚合被认为是周围性肺癌的早期表现;桑葚样多结节聚合征可能是小叶间隔纤维增生,肺癌各部生长不一,肿瘤生长遇到阻力;葫芦样结节被认为是肿瘤组织以连续浸润方式进行扩散,由于肿瘤不断增大,从原发肿瘤脱落下来的流组织经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等侵入并破坏周围正常组织且继续生长(肿瘤成团的充满肺泡腔,并沿肺泡空向周围继续生长,膨胀性扩大)或肿瘤沿肺泡壁伏壁生长,都可以形成此征。

3、反晕征
和晕征的表现相反,在高分辨胸部CT肺窗上观察,病灶中心密度低呈磨玻璃状,周围是新月形或环形高密度,厚度至少2mm。

这种表现是由于中心为低密度由肺泡间隔浸润和细胞碎片,周围环形或新月形高密度是肺泡管机化性肺炎或致密、均匀肺泡间细胞浸润所导致的致密气腔实变。

起初认为对诊断隐原性肺泡炎有特异性,但随后发现该征象也见于类球孢子菌病的描述中。

和晕征相似,当该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后,可能失去其特异性。

4、方形征
病变临近胸膜或叶间胸膜时,两侧缘可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致病变呈方形。

肺部炎症时,炎性渗出物沿肺泡孔向上下、左右、前后均匀扩散,形成各经线均匀相近的炎性病灶,但是当炎性渗出物扩散受胸膜或小叶间隔阻挡时,病变扩散受阻。

方形征是球形肺炎的特征性表现,其CT表现有: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靠近胸膜;
(2)病灶多呈方形、楔形、三角形、圆形等表现,病灶临近胸膜侧常表现为典型的方形;
(3)病变中央密度高,周边密度较淡,表现为“晕征”;
(4)病变边缘可不规则,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
(5)周围胸膜或叶间胸膜反映明显,广泛增厚,位于胸膜面下的病变接触面宽,呈广基相连,部分病例于病灶与胸壁之间可见一低密度线影。

(6)病变周围血管纹增粗、增多、扭曲,但无僵直和受牵拉;
(7)少数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8)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缩小。

5、CT血管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包被征)
该征象常用来描述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腺癌),是肿瘤沿肺泡壁生长侵润尚未完全破坏肺泡间隔,肺泡壁增厚或邻近肺泡内有分泌物,部分肺泡内仍含气,形成肺炎型改变,增强时可见在病变中穿行的血流强化,称CT血管造影征,多见于肺泡癌。

当肺血管进入结节或终止结节时,血管常狭窄。

堵塞。

截断等。

文献认为其中以肺静脉包被(肺静脉包被征)意义最大,提示肺癌机会增加。

CT血管影征最初被认为是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征象(特异性92.3%);而最近这一观点受到怀疑,这可能与缺少明确标准有关(有人提出CT血管影征标准:血管影长>3cm,实变密度低于胸壁肌肉(74HU)。

细支气管肺泡癌平均27.6HU,而其它病变73.5HU);CT血管影征见于良性和恶性肺疾病,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肺炎、肺水肿、中心性肺癌导致的阻塞性肺炎、淋巴瘤及消化道肿瘤肺转移;但在其它病变中实变密度多接近胸壁肌肉。

6、分叶征
众所周知,这是周围性肺癌的一个比较特异的征象,结节边缘凹凸不平的分叶状轮廓,是该征的主要表现。

分叶征有深分叶、中分叶及浅分叶之分,以弦弧距和弦长之比来衡量:比值≥0.4为深分叶;浅分叶≤0.2;比值=为中分叶。

这样划分的意义在于界定肿瘤的良恶性质,一般深分叶多是恶性肿瘤,对于肿块达3~5公分的肿瘤,分叶多较大、较明显,因而恶性度也很高;而分叶较大且浅者,多见于良性肿瘤或其他量性肿块。

分叶形成的机制有下属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肿瘤生长的速度;而是肿瘤受周围组织或器官的阻挡和限制(在肺癌的大体标本切面上,常可见到小叶间隔的纤维增生,形成对肿瘤组织生长有限制作用);三是肿瘤突破小叶间隔向外扩展并和邻近的相互合并进而形成较大的分叶。

7、蜂窝征:
在纵隔窗下观察可见由多个小泡集成蜂窝状,其大小比较一致,以浅淡实变为主,此征仅见于肺泡癌。

病理上为癌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结构无破坏,未封闭肺泡腔,由于腔内遗留粘液加之以细支气管被肿瘤浸润形成的活瓣样阻塞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的扩张。

8、供血血管征:
供血血管征不同于血管造影中的肿瘤血管,该征象主要指的是在用CT扫描肺部时出现的肺部多个结节,并见血管结构穿行其间。

该征象在肺部多排螺旋CT的高分辨率扫描时更为明显。

但实际上动脉血管并没有真正穿行结节内,而是围绕结节走形。

真正穿行其间的是肺静脉。

该征的出现主要提示肺部的血源性感染,比如浓度栓子,也见于肺转移瘤。

有学者研究发现,只有18%的结节有明确的肺动脉进入结节,58%的结节没有进入结节内,而是沿着其边缘走形,提示血管被结节所推移。

对于少数穿行结节内部的动脉血管,有研究认为是动脉血管起初走形于两个小结节之间,随后由于这两个结节长大融合,使走形于其间的动脉血管由绕行成为“穿行”。

9、黑边征(黑胸膜线):
由于胸壁和肺内微石的衬托,再肺实质和肋骨之间出现细条状低密度影。

黑边征是肺泡微石症的X线征象,HRCT已经证实,在X线看到的黑边征,其实是胸膜下微小囊肿沿胸膜面排列而成的。

肺泡微石症因为重力的作用,病变分布主要在中下肺野。

在X线上的过度曝光状态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结节。

病灶形态多样,包括磨玻璃状、条纹状沿支气管分布,同时可见纤维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及囊肿形成。

这种复杂的表现反映了肺泡微石症反
复的过程,可形成克氏B线,也可形成黑边征。

10、横S征(反S征):
胸膜裂移位、结构变化及肺密度增加。

在右肺上叶不张时水平裂和斜裂向纵隔方向向上、内
移动,右肺中、下叶代偿性膨胀,后前位胸部X线片上可见水平裂向下凹,形成代表肺叶不张三角形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外缘以胸壁为宽基,严重的右上肺不张可以与纵隔平行,和纵隔宽相似,或向上压缩如尖帽。

此时,如果有一个较大的肺门肿块出现,与凹面向下的水平裂结合,在后前位胸部平片上就形成横S征。

其实,不只是在右肺上叶,只要肿瘤或淋巴结压迫上叶支气管导致肺不张,就会由肿块和不张肺边缘形成此种征象。

其次,横S征也不是只在X线上看到,在CT上同样可以见到。

11、彗星尾征:
在胸部主要指由胸膜下肿块延伸至同侧肺门的线条状影。

这种征象的形成,是由于当扭曲的血管、支气管走行至形似肿块的球形肺不张邻近区域时,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进入肿块,形成像彗星尾样的征象。

该征像是球形肺不张的典型征象。

球形肺不张形成的机制,可能是刺激性的局限性胸膜炎,也有人认为是胸腔积液导致邻近的肺不张。

球形肺不张的X线表现主要为胸膜下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5~8.0cm,病灶与胸膜呈锐角,常不与膈面相连,相邻胸膜常见增厚,多为单发,偶见多发,多位于下叶,也可位于上叶。

累及的肺叶体积常常缩小,其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CT表现为肿块直径4~7公分,位于肺外周;肿块周边密度较高,中心可见充气支气管;肿块与胸膜成锐角;常出现胸膜瘢痕和胸膜增厚;支气管血管束似被牵拉进入肿块内;至少有两处边缘锐利;血管束进入的一侧边缘较模糊。

12、棘状突起征(棘突征、锯齿征伪足征):
指结节边缘呈尖角状突起,如同小的三角形,使病灶边缘不规则。

如果棘状突起密集排列就构成了“锯齿征”;如果棘状突起粗细、长短不一时,如螃蟹足,就是“伪足征”。

上述三种征象其实都是棘突征的不同表现,是介于分叶和毛刺之间的的一种粗大而钝的结构。

其病理基础是肿瘤发育先端的浸润性生长,肿瘤因子诱发肿瘤新生血管致使肿瘤组织生长速度不均匀,尤其肿瘤周边部的血管丰富、密度大、数量多(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少数来自肺动脉及其他侧枝血管),因而癌细胞增殖活跃;其次,邻近肺组织的瘤巢或肿瘤浸润,使结缔组织水肿、纤维化、增厚等形成棘状突起;第三,肿瘤周围的生长环境如小叶间隔或血管等组织的阻挡作用;另外一种情况是肿瘤突出部分与CT扫描层面部分相切而成尖角状改变。

棘状突起也是分叶征的一部分,因此,棘状突起也是肺癌的的重要征象。

13、“碎石路征”CPA 可见于肺部多种疾病: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炎型肺泡癌
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外源性脂类肺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