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

x年,是“ X”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始之年,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为做好X年的粮食生产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实施方案: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总书记视察X提出的“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系列重要论述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总目标和“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突出“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主攻方向,以产能建设为基础,以发展优势品种为主导,以“四控一减”为抓手,以推进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以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不断夯实产能基础,调优品种结构,创新技术模式,培育经营主体,强化品牌建设,加快“三产”融合,推动粮食发展方式由单纯的粮食生产向发展粮食经济、壮大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安全有效保障、主产区地位更加牢固,为“ X”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个根本目标,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1.3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5亿斤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47.2万亩以上,稻谷总产稳定在14.1亿斤以上。

二、重点工作

(一)开张耕地保护与提升

1、加强耕地保护。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会同国土部门加快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先将重点城市周边易被占用的优质耕地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整合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行动,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

3、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大力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沼肥应用、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推进粮食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分级治理,着手制定实施合理的退耕、修复、保护和种植结构调整计划。

(二)积极开展科技增粮行动

1、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集中力量攻克影响单产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和环境改善的技术瓶颈,因地制宜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技术模式。加快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继续推广“双季双机插”、“双季双抛秧”、“早籼晚粳”、“一季稻+再生稻+ 油菜”、“双季稻+油菜”等耕作模式,力争每年推介一批良种良法配套新技术,引领粮食生产方式的转变。

2、加强新品种推广力度。增加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建立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的水稻新品种。以品种展示为切入点,筛选适应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种植习惯的主导品种,以良种推介为突破口,发布宣传主导品种,开展技术培训,培育良种示范户,使水稻主推品种应用面积占比达到82%以上,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协同推进,良种良法配套推广。

3、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要着力主攻农机作业薄弱环节,

农机购置补贴要重点投向适用农机作业薄弱环节的农机,重点解决粮食生产中育秧、机插、机防和机烘等难题。以机械化插秧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要培育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标准化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要组织农业机械打好“春耕”、“双抢”、

“秋收”、“冬种”战役,扎实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做大做强农机作业市场。

4、推进粮食生产示范区建设。大力实施“四控一减”提质增效试点行动,按照一体化、标准化、可测量、可复制、可持续的总要求,在配合建好首批“四控一减”万亩示范片和粮油农机综合示范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区域,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四控一减”

集成技术模式,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使化肥利用率达到38.8% ;农药利用率达到37.6%。推进粮油农机综合示范区建设,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整合

现有粮油、农机示范类项目资金,全力打造粮油、农机工作的综合展示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的示范区,发展粮油经济、提升种粮效益的先行区。

(三)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粮食优势产区要把稳定和提高双季稻面积作为结构调整的基础,要注重单位面积粮田粮食生产效益和全年产出效益。要继续开展“籼改粳”试验示范,特别是抓好早籼晚粳试验示范;一季稻区要充分挖掘光热资源潜力,积极推广“中稻+再生稻”和“中稻+冬种”种植模式;旱作区要大力推广马铃薯、玉米、红薯等作物种植;积极利用棉区改种时机,扩大旱粮作物种植面积;要加大冬闲田开发利用力度,大幅提高秋冬种作物覆盖率。加大优质稻米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力度,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大米种植,在生态优势区,建立有机大米种植基地。

(四)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重点发展经营耕地50-300亩左右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培育50亩以上种粮大户500户以上。大力推进以种粮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有技能、懂管理、善经营”的青壮年种粮队伍。

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发展农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

与粮食烘干、加工企业合作,为种粮大户提供耕、种、收、防及烘干、仓储、加工等全程社会化服务。鼓励种粮大户创建自主品牌,推行“公司+基地”发展模式,搞好产销对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以农业补贴“三补合一”改革为契机,加大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力度,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通过农业信贷担保的方式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和风险补偿,着力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经营的几个关键环节,解决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在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上的短板和瓶颈问题。

(五)大力推进粮食产业“三产融合”

建好一批知名生产基地,依托现有基础和区域特点,支持打造南部富硒大米基地、北部有机大米基地。打响一批x粮食品牌,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做重点打造一批本市粮食知名品牌。做强一批粮食加工企业,按照全省75个产业集群的战略布局,围绕粮油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粮食企业整合重组,做大做强一批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加工层次深、市场竞争力强的粮食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优质营养健康大米、专用米、米制主食产品、方便食品,着力开发一批专用米、营养强化米、留胚米、发芽糙米等营养健康新产品。推进粮食精深加工,重点发展米乳、米蛋白、米糖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推进米糠制油、碎米制糖等综合利用,不断延伸粮食产业链。继续推进马铃薯主食开发,扶持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企业,强化产品配方和工艺研发,加强宣传引导,培育消费群体,为马铃薯主食开发提供有力支撑。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学习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把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各级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坚持政府主导,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突出工作重点,科学制定方案,强化责任落实,逐级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街办、场)要将粮食生产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考核内容,加大粮食生产的考评

力度。加强对粮食生产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工作措施、工作进展,确保工作成效。

(二)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稳步推进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

“三补合一”改革,制定出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力口大对“三补合一” 改革、农机购置补贴、稻谷最低收购价、水稻政策性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

(三)强化技术服务

农业部门要及时出台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粮食生

产,积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服务活动,及时解决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分类指导,不断增强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全面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田率。

(四)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力做好主要农时季节农业气象灾害趋势分析,及时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有效减灾。一是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治指导。二是要加强农情信息体系建设,加强干旱、洪涝、病虫害等灾害监测预警,充分利用“ x微农”等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将天气、病虫、农事建议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农户手中。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救灾种子储备制度,扩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规模。四是强化技术防灾减灾措施,根据年度气象条件,指导农户合理搭配熟期品种、选好播种时间,尽量避开重大灾害天气影响,变被动抗灾为主动避灾。五是推动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开展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提高保障水平和补贴标准,扩大粮食生产保险覆盖率。

(五)加强农资市场监管

遵循法律法规和职责规范,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执法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执法能力和效率。农业部门认真履行好农资打假牵头部门职责,加强与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联系,在关键农时季节和农资销售高峰期,组织开展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市场以及市场企业专项抽查和执法检查活动,强化检打联动,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尽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加大农业投入品监控力度,严格管控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从生产源头确保粮食质量安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