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课堂教学方法.doc
教案中的组织教学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掌握(知识点);-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方法)学习,使学生能够(能力); - 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能够(能力); -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知识点)的掌握;- (能力)的培养;- (素养)的提高。
2. 教学难点:- (知识点)的理解;- (能力)的运用;- (素养)的养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讲解知识点;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3. 巩固练习- 设计(练习题、作业、小测验等)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
4. 拓展延伸- 提供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践;- 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出勤情况;- 学生课堂纪律;- 学生参与度。
2. 学习成果评价:-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能力的提高;- 学生素养的提升。
3. 教学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教材、教辅资料;2. 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网络资源;3. 社会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材料。
六、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时;2. 课堂时间分配:讲解、练习、讨论、总结等环节的时间分配。
课堂组织流程

课堂组织流程
1.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教学材料,如教案、课件、教材、教具等。
- 检查教室设施,确保黑板、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运行。
- 预习本节课内容,熟悉知识点和教学方法。
2. 开场与导入:
-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问候,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通过故事、实例或提问等方式,导入新课内容。
3. 新课讲授:
- 清晰阐述知识点,解释概念和原理。
-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讨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课堂活动与实践:
- 设计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 观察学生的活动表现,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巩固: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 通过练习、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
- 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并提供延伸学习的机会。
7.课堂反馈:
- 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8.课后反思:
- 教师在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整个课堂组织流程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组织及方法

教学组织及方法一、引言教学组织及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采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组织1. 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任务或项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推行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将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后自学,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倡导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将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项目任务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颖的教学材料、活动和案例,以及与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创设情境和问题创设情境和问题是教学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例如,讲授、讨论、实验、观察、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引导性的教学引导性的教学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校教学组织方式

学校教学组织方式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学组织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善。
教学组织方式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安排教师、学生和教育资源的一种方式。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组织方式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方面探讨学校教学组织方式。
1.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基础,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培养。
学校应根据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设置课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保证学校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务部门,负责教学计划、教材选用、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自主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4. 学生参与学生参与是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关键要素,学校应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课外活动。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是现代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新趋势,学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和渠道。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网络课程等方式,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效果。
6. 多元评估传统的成绩评估方式存在局限性,学校应探索多元评估的教学组织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估外,还可以引入作业评估、项目评估、实训评估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7.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组织方式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课程的设置,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素养。
8.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组织方式的重要内容,学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组织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组织在教学计划中,教学方法的组织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因此,合理组织教学方法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在教学计划中如何科学地组织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这包括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应该选择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三、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顺序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顺序。
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先采用引入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然后,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最后,可以引入一些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四、注重反馈和评价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反馈和评价。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和理解程度,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的组织。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计划的调整。
五、提供学习资源支持在教学计划中,教师还需要提供学习资源的支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这包括教科书、课件、多媒体资源、参考书籍等。
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组织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需求,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方法的顺序,注重反馈和评价,并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课堂教学的组织

专题导语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协调、调控、整合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高效的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实行的行为方式。
一节课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导入(Pre-task preparation section)主要是热身活动,复习旧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首先以热身活动“Warming-up”的形式营造一种英语氛围,让学生身心都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
教师可与学生实行自由谈话或表演儿歌、歌曲,或谈论近期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件,让学生使用所学过的语言做事,说话。
热身活动后,教师可采用多种巧妙的方式导入本课话题,如师生问答、表现图片、猜猜谜语、讲讲故事、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对话题产生兴趣并了解本课主题。
第二部分:表现和练习(While-task procedure section)在此阶段,教师设计数个微型任务,处理教学难点或重点,处理重点词汇、主题句型,为学生完成任务做铺垫。
首先,教师在语境中引出新的语言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
然后表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机械操练,让学生由“知道”到“理解”,记忆核心内容,接着设计意义操练活动,让学生初步灵活使用所学语言。
在任务中阶段,教师将各活动连接成一条任务链,任务链环环相扣,保证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各迷你任务,在此过程中完成教学内容。
将结合具体的课例,具体分析教学组织中的操练活动、学生思维活动、辅助教具、教师的无声语言、新旧知识整合、表演、歌曲和如何对本部分的内容实行回顾。
第三部分:使用(Post-task activity section)主要是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句法等新知识经过内化后,予以灵活使用,展示任务成果。
这个阶段,首先,教师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让学生明确要用语言去做什么事情。
然后,一般以个人、小组或小组代表的形式展示任务的成果。
最后,能够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评价。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课堂教学学习方法1一、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涵义知识是由学习者建构的、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学生经历自主探究、问题解决过程而发展。
合作交流学习是以小组互动、团结协作、合作交流为学习活动的途径,从而完成学习目标,最终获取成功的有效教学方法。
它符合数学本质的特点,数学问题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来证明,在课堂上学生经历辩论、交流的过程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共识,这样就能在公平竞争、无压力、和谐气氛中发展自身的能力。
合作交流学习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是小组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
二、数学合作交流教学的方法1.科学建立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建立要克服随意性,不流于形式,要科学地把握合作交流学习小组的分组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编组,“组间同质”为班级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保证,“组内异质”又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采取前后位的坐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场所”。
每个小组成员在组内承担相应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协调员、成果发言人等,明确各自的责任;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对不成功的组合体要调整重组,倡导面对面、人人活动,避免小组只是一、二名学生谈论,活动宗旨是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全组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有效,共同实现小组学习目标。
2.选择内容注重学习的实效性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合作交流学习,应注意适当地选择;不能迎合教科书搞花架子,在一堂课上盲目多次进行合作交流。
对于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联想、合作交流学习达成共识,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情境的问题,灵活地运用合作交流学习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3.选择具有挑战开放型的问题一个班级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基本技能掌握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促进共同提高。
教师课堂组织方式规范

教师课堂组织方式规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组织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为了规范教师的课堂组织方式,以下将从12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1.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组织前应提前准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沟通方法。
此外,教师还应确保教室设备的完善,如黑板、幻灯片投影机等是否运行正常。
2. 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讲解内容。
教师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南,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答做好准备。
3. 课堂目标明确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明确课堂目标,并与学生明确共享,以便学生知道今天将要学到什么知识和技能。
4. 课堂氛围营造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讲解有趣的事例、引发讨论、设计互动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分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参与教学过程。
6. 问题设计合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7.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创造各种适合学生参与的机会。
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8. 课堂纪律规范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应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
可以制定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在课堂开始时向学生介绍并强调,以保持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9.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10. 反馈及时给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可以通过检查作业、布置小测验、进行课堂评估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11. 学习成果总结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一、明确课程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
明确课程目标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时间,并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课程的目标和学习重点。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该创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合作,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布置整洁的教室: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干净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第一步。
教室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桌椅摆放整齐,黑板和投影仪等教学工具应该保持良好的状态。
2.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需求和思想。
与学生建立亲近和信任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3.技术支持: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能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为了学习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分阶段教学:将课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2.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方案范本

课堂教学方案范本一、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旨在帮助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二、教学资源评估可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多媒体设备等,以支持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
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可以使用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
2. 前期准备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概念,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可以使用小组讨论、问题导入等方式。
3. 新知教学介绍新的知识点,并给予充分的示范和解释。
可以结合图表、实物展示、多媒体等教具。
4. 练习与巩固提供练习机会,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可以设计个人练习、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
5. 拓展与延伸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和兴趣,提供深入学习的机会。
可以布置扩展阅读、研究项目等任务。
六、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项目报告等。
七、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与总结。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八、家庭作业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任务。
家庭作业应与教学内容相呼应,并设定合理的完成时限。
九、教学辅助手段列出所需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教材,如幻灯片、教学图表等。
十、其他事项可以在这一部分记录其他教学方案相关的事项,如特殊学生的需求、教学环境准备等。
十一、教学方案评估可制定一个评估方案,对教学方案本身进行评估,以便不断优化和改进。
以上是一个课堂教学方案的范本,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拓展。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评估,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课堂组织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有哪些?比如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自学、分组探究、分组讨论、竞赛、辩论、知识问答……观看电视教学篇, 个人展示, 模仿表演, 角色互换表演科学的课堂组织形式——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讲授法(分讲述、讲解、讲演)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要求:(1)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问答法,分引导性的谈话、传授新知识的谈话、复习巩固知识的谈话、总结性谈话)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要求:(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善于提问(3)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整节讨论、几分钟讨论、全班性讨论、小组讨论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
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
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加强辅导(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要求:(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和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展览馆、大自然和其他社会场所,通过对实际事物或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要求:(1)事先做好参观准备工作(2)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3)做好参观总结工作(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方法。
课堂组织教学

课堂组织教学”的技巧课堂组织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声音控制法:二、表情控制法:三、停顿吸引法:四、目光注视法:五、情感暗示法:六、姓名举例法:七、短暂休息法:八、手势示意法:九、媒体变换法:十、活动变换法:十一、设疑吸引法:十二、竞赛刺激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常规一、问题提出:情境创设铺的好,关键问题抓的牢!情境教学搞的妙,学习兴趣肯定高!(这里包含共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引领者、伙伴的作用。
科学课的特性问题:问题的情境设计;问题的指向性,要建立在一定根据、依据上,问题要求明确清楚;主要解决-----是怎样?为什么的问题。
)二、猜测:猜测不是瞎胡闹,空穴来风不可要!人人动脑和思考,不同意见敢发表!根据证据来推敲,注重理由讲实效!三、方案设计实验设计要技巧,变量控制仔细找!设计要素要记牢,严谨操作不能少!实验目的要明了,过程设计人人晓!实验设计是否妙,还需思考再思考!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创新能力是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相伴、相辅、相长的。
观察、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契机。
当学生设计好的观察、实验准备付诸行动和实施时,会有一种动力,一种激情。
因此,落实观察、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认真上好观察、实验课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仔细地、有目的、有次序地看、由部分至全面地观察事物。
要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认真、细致做好每项实验的良好习惯,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吸收别人的正确意见、不固执,不马马虎虎。
有效组织课堂活动

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在教育教学领域,课堂活动是传授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有效组织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活动设计、资源调配以及评估反馈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活动。
一、准备工作课堂活动的成功举行需要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背景,明确活动的目标。
其次,教师需要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具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二、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组织课堂活动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设计具有挑战性和互动性的活动。
例如,可以运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任务,确保活动的流畅进行。
三、资源调配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是组织课堂活动的重要方面。
教师应根据活动的需求,合理选择、布置和调配教室内的物品和设备。
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件、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等辅助工具,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评估反馈课堂活动的评估反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活动设计的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来评估活动的进展和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课堂的实际情况。
结语有效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巧妙的活动设计、合理的资源调配和及时的评估反馈,教师能够提高课堂活动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广大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方面有所帮助。
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精选5篇)

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精选5篇)学校教学课堂组织设计方案篇1教学分析生物圈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受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构建应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多媒体录像、收集资料并分析、讨论、交流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对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讨论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珍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因素的概念。
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通过学生收集资料,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实际,引导培养学生树立生态学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反映植物间、动物间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一、情景激疑:1、媒体展示:呈现生物关系的一组录像,请学生观察。
2、设置问题,引导激疑:(1)你从画面中看到了几种生物?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的意见,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师启发:生物界中是否所有的生物之间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等画面。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讨论,找出它们之间各自的关系:蚂蚁共同搬运食物、蜜蜂群聚生活、白蚁的群聚生活、狒狒的群体生活的画面中都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互助关系,两只公羚羊为争夺一只母羚羊发生争斗,两只狗为争夺食物在打架,两只雄象海豹为占据一片海滩在争斗的画面则体现出同种动物之间的斗争关系。
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教师“独裁”式教学。
课堂教学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教师说了算,不容许学生质疑、反驳。
缺乏平等、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重自己教,轻学生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考虑运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过少地考虑教学对象。
教师有教的自由,学生没有学的自由;教师只考虑如何教,没有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等。
(三)忽视个性。
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分析评价、提出问题、布置作业,千篇一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四)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教师过多采用讲解法,利用黑板、粉笔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较少使用现代教学媒体,教法单一、陈旧,学生无兴趣可言。
教师的教学,必须是双边的活动,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才能达到教育目标。
因此,教师必须改变“独裁”式教学,要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教师要和学生亲密无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另外,教师要改变形象,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消除学生的恐惧
心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和尊重,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是在民主、合作、平等的气氛进行的,知识是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下获取的。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和兴趣,真正体会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真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只要教师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对学生和蔼可亲,即使从严要求学生,学生也是乐于接受的。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的那样,要永远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课堂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组织的好,教学效率就高,反之,教学效率就低。
就小而言,以下行之。
1、扫视法:踏着上课铃声,教师一走进教室,就要用欣慰的目光扫视全体同学,让每个同学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为整个课堂产生一种亲和力而奠定基础。
2、问候法。
上课时,师生相互问好很有必要。
一来体现文明,二来密切师生关系,其三的作用是告诉学生上课正式开始,应赶紧进入情景角色。
因此,师生的相互问候一定要郑重其事,情真意切,切勿敷衍了事,走形式主义。
3、停顿法。
上课时间一长,个别学生难免分神,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或想心事,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
此时,老师可故意停一停,顿一顿,暂不讲课,创设出一种“静”境,以静制动,将学生分散的精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4、记录法。
课堂教学,老师要利用学生的各种器官来接受新知。
让学生用脑想一想,用眼看一看,用口说一说,用耳听一听,用手摆一摆,做一做,更重要的是写一写,记一记,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学生边听边记,边看边记,边读边记,使他们无闲暇之时,难生分神之意。
5、齐读法。
齐读可集中每个学生的注意力。
即使是“滥竽充数”的人,也得装模作样地鼓着“腮帮子”。
因此,当发现部分学生分心之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让学生齐读、齐答,让“出队”的学生猛然醒悟,跟上队伍。
通过“合唱”形式,可以达到集中精力,强化记忆之目的。
6、限时法。
一个备课充分的老师,往往都把整堂课的环节安排得十分紧凑,课堂40分钟,师生精力必须高度集中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如发现学生力不从心,老师当组织好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如限时几分钟,读完一遍书,写完多少字,背诵哪段文字,讨论好哪些问题等等,从而在学生中产生一种“争分夺秒”的气氛。
7、暗示法。
教师讲课时,发现某个学生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但此时学生的行为还未影响到其他学生。
教师不要轻易高声提醒学生或点名批评学生,而应悄悄地、自然地、神不知鬼不觉地靠近学生,用手抚摸,或用身体接触或用眼神暗示学生:集中精力,用心学习。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

课堂教学常用方法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科性质、学生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向学生介绍新概念、理论或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分享观点、解答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组织成小组,共同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或讨论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实验与实践法:通过实验、实地考察、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6.问题解决法: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7.角色扮演法: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特定角色,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实际操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8.课堂游戏法:利用教育游戏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参与度。
9.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如投影仪、电子白板、视频等,呈现丰富的图像和声音,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10.反馈与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价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11.翻转课堂法:将课堂讲授内容移至课外,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讨论、实践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
12.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来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学科特点和学生群体的需求进行组合和调整,以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方式。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开发智力的重要方式。
要讲好一堂课,必须严密组织各教学步骤之间的过渡。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组织教学的两大原则
组织教学应集体和个人活动都要有。
应按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进行。
所以组织教学的原则为:
(1)由“扶”到“放”——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诱导与启发,讲义与示范,鼓励学生厉练。
“所贵乎教者,自力之锻练”。
达到“诸般咸自办,疑难能自觉,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挥”的效果。
(2)举一反三——注重教学规律,教学方法。
这里的一是指规律,这里的三是指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使学生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养成习惯。
二、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有的教学活动
1.讲述:少讲——畅讲——讲透
在一般情况下尽量少讲;在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时要畅讲;在实在不明白时要讲透。
2.主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好课堂教学的主持人。
3.演示:讲课要结合范围,交给学生工具,否则学生怎么举一,又怎么反三?
4.设问:通过提问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来振奋学生的思维空间,来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
教师巧妙的提问,标准的选法,如意的设置课堂教学情景,巧妙的采用适当的手段,定会形成一堂好课,而增强学生的能力。
三、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1.预习: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去了解,无论成功与否都是有好处的。
2.提问与讨论:大家提问,大家解答,辩证,纠正,补充。
3.思考:讲述不是一问一答,更不是章回小说与评书。
教师把教材组织得有条理,达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学到的东西,从而增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厉练:厉练是一种综合性活动。
由练达到——懂——会——熟——巧。
掌握其规律,形成其能力。
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学习别人之法,结合自己变通。
2.结合自身和教材的实际,因材施教,选用切实可行的教法。
3.注意使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弥补教师自身的缺陷。
人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有方法——指的是教学规律。
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方法。
贵在得法——指的是符合教学规律的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以教到不需要教为方向。
这当中还有强调课堂的纪律性,学生的自控力,教师的教学魅力和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另外,要搞好课堂组织教学,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
即手势的指挥,眼神的暗示,语言的激励。
叶圣陶先生说,“能让聋子看得懂,那就是不错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