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文化对学生人

文精神的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的缺失等问题,强烈的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开始成为整个教育界关注的话题。因此,语文这一学科肩负着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一篇篇富于哲理的文章蕴含了大量的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然而,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是人文精神的严重流失。本论文在探讨儒家思想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问题时,注重分析当代高中语文背景下先秦儒家文化传播对中学生的影响以及中学生思想的现状,并通过发现式教学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究,最后本论文指出对于先秦儒家人文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应扬弃地吸收,以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出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

【关键词】儒家思想、人文精神、当代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

第一节高中语文背景下的儒家文化传播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可见,语文现在不仅仅只是交际与思维的语言工具了,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作为记载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和孟子言行的书,思想深邃、内容丰富,并且言简意赅,其中涉及到在人类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两千多年以来,儒家思想对中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以后,它们仍然是传

统文化的代表著作,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极大地重视。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能感受到儒家思想既保持着和谐的精神特质,又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印迹,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当今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精神危机、道德危机、价值危机和生态危机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人类的命运和地球的命运又一次受到严峻的挑战。孔子研究院院长傅永聚教授就曾指出,儒家思想资源可以为治疗化解这些问题提供宝贵的智慧理念。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百家争鸣,一次是在先秦,一次是在近代,二十一世纪很可能将有第三次百家争鸣。它将带来中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在第三次百家争鸣中,古老的儒家思想将再一次受到考验、洗礼、发展和创新,在与其他不同思想的交融中,共同创造出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新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屹立在世界之林,中华民族向世界全面展现自己,除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外,这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的文化软实力也是衡量它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思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然而如何使人具备这种人文素养呢?社会把更多的责任赋予了教育,因此从事中学语文教育的工作者更是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第二节高中阶段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中学生构建的理想世界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倾向,现实世界又以其特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学生,削弱了中学生对中华传统人文精神的认同感,人文精神底蕴极度缺乏。因此,我们可以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不平静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感情渲泄,以满足他们树立自信心、摆脱逆境、显示才能的需求。但同时我们也可

以看到学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很容易在人性贬值、物欲膨胀的现代大众文化的浪潮面前迷失自我。因而,我们有责任对他们进行思想的启迪、精神的锤炼和情感的陶冶,让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修养身心,形成健康人格以终身受益。这时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东亚世界的灵魂。它展示着国人的淳朴与宽厚,传续着古老的文教礼法,承载着正统的东方伦理价值。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儒家思想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影响,可以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传统文化,开拓视野,并在比较和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这对于丰富中学生的“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语文”是语言系统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体,如果把“语文”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语言系统”好比波澜壮阔的海面,“人文精神”则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所以,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中学生在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起点的基础上,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中学生的终生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总之,积淀文化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途径,语文又是其中重要的文化载体,要利用学生成长的规律,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渐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有着很强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就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好学生的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以读书来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读书来育人,特别注意课本中儒家思想对其影响。

第三节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现在,当代中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社会高速发展的大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他们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三个世界对中学生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一是理想世界的功利与错位,二是现实世界的冲击与无奈,三是虚拟世界的纷扰与失范。当前我国中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确确实实是不容乐观的,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较大的差

距。我在教学一线工作时间越久,就越能够感受到学生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普遍缺乏自我反省意识,不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普遍存在惟我独尊的思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缺乏责任心,并且固执己见,在生活中不懂得礼让,由此在生活中常与他人产生摩擦。

2、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许多学生在学校不珍惜时间,不认真学习,挥霍大把的青春时光。鲁迅先生说:“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所以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慢性自杀,更有甚者,因为生活中一些小小的不如意,最终选择自杀,这都是典型的对生命漠视的表现。

3、对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普遍缺乏了解。大多数同学,包括很多文科生都搞不清楚中国历史朝代的变迁,对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的少之又少,甚至不了解中国文明的起源。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仅仅是来自于一些戏说性质的电视剧,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对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所知无几,甚至连孔子这样的伟人也不知道他生活的年代,以及他大致的思想。

4、缺乏正义感和责任心。许多学生是非不分,缺乏正义感,遇到不良现象不加制止甚至抱着好奇和看热闹的心态,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在南方的一些学校,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可悲的是旁边往往围了一群学生看热闹,甚至还有人呐喊助威,没有人出来制止或者报告老师。而且他们往往不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到底是什么,该自己承担的义务不认真履行,甚至连教室卫生都不愿意打扫。

5、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之心。许多学生缺乏同情心,没有悲天悯人之心,看到人们所受到的苦难无动于衷,对遭受灾难的人们艰难的生活漠然视之。学校在组织希望工程或对灾民的捐款时,总有学生说风凉话,总有学生拒绝捐款,这些都是缺乏人文素养的表现。

总之,现在的中学生对儒家思想完全不了解,认为那是落伍的、枯燥的。那么儒家学说在现代社会中有无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可能?现代社会是否需要并容纳儒学?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实施儒家思想对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