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旦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1.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是那么复杂多变,就像一个神秘的多面体,你说是不是?比如在《我》中,那个自我既迷茫又倔强。
2. 他诗歌里的自我有时孤独得让人心疼,这难道不像在黑夜中独自前行的人吗?像《冬》里的自我,就沉浸在深深的孤寂中。
3.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常常充满矛盾,哎呀,这多有意思啊!就如同《蛇的诱惑》里,自我在挣扎与纠结。
4. 你看,那自我形象有时又是那么坚定勇敢,不就像一位无畏的勇士吗?《赞美》中的自我便是如此。
5. 穆旦笔下的自我会有深深的思索,这不就像我们自己有时候那样吗?比如在《冥想》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6. 他诗歌中的自我还会有彷徨不安呢,这和我们面对选择时很像吧?像《窗》中的自我。
7. 穆旦诗歌中的自我有时会很脆弱,哎呀呀,多让人心生怜爱啊!像《在旷野上》的自我。
8. 那自我形象有时又充满希望,像黑暗中的一束光,不是吗?《合唱》里的自我就闪耀着希望。
9. 穆旦诗歌里的自我常常在追寻着什么,这多像我们一直在追逐梦想啊!如《出发》中的自我。
10. 总之,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丰富多样,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我觉得穆旦真的太厉害了,能把自我刻画得如此生动!。
现代汉语--穆旦的作品风格
穆旦的写作风格分析568班龙萌 10016850852在写现代汉语的这篇文章之前,我想我是孤陋寡闻的,我不知道有穆旦这个人和满腔带有爱国主义的诗。
我对中国文学没有什么涉猎,但是此次了解穆旦的很多很多,钦佩、赞叹,任何多的华丽丽的辞藻都描述不了他的出色,任何黑暗都掩盖不住他的光华。
一、穆旦的个人资料、分析一)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1976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
13岁时穆旦就已经开始了诗歌的写作“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
“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之名。
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1976年2月26日春节期间,穆旦于凌晨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59岁。
只有59的生命的他在短暂的一生充分发挥了了他的光与热,从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读书后,他就从未停止过他文学创作的步伐:日寇侵凌,穆旦写下了《哀国难》;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西方现代派诗歌;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后于1945年9月,创作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上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1949年8月自费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俄罗斯文学;1952年6月30日毕业,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十年之余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一举创作了《智慧之歌》、《停电之后》、《冬》等近30首作品。
1979年平反,但为时已晚。
此间他还担任过担任助教、中校翻译官、主编、FAO (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救济署)和美国新闻处员工、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二)作者分析“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
穆旦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
一
、
“ 我 ”的言说
在 《 致郭保卫的信 》中穆旦说 : “ 我是特别主张要写出有时代 意义的内容。问题是 ,首先要把 自我扩充
到时代那么大 ,然后再写 自我 , 这样写 出的作 品就成 了时代的作 品。 ”【 3 l 2 2 我想这里说的其 实就是公共性 与 个人性 的握手言和,在穆旦 的诗歌作 品里 ,明显地显露出生存的 困境与 自我难题 纠结的两难 ,但是仔细分 析过后会恍然大悟,表面上 的两难其实是 内涵的融洽与和 谐 。
2 01 3年 第 5期
笙 鲞 7 ) J O U R N A L O F C H O N G Q I N G T H R E E G O R G E S U N I V E R S I T Y
重庆三峡 学院学报
N o . 5 . 2 0 1 3
Vl 0 1 . 2 9 NO . 1 47
-
84 —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学 报
在这首诗中,题 目为 “ 我” ,整首诗没有一个 “ 我”
字 出现 ,却 时时展现着 “ 我 ”的分裂和怀疑 、绝望
穆旦的一生都伴 随着苦难,但是他却从来 没有
放弃对人生价值 、生存 困境的理性 思考与追 问,使 他 的诗歌带有很强的理性思辨色彩 。穆旦是一位 反 抗传统 、 自觉面对矛盾 、关注现代 生活 的诗人,从 1 9 4 0年代 开始 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的非个人化原
他创作于 1 9 4 0 年的 《 我 》就是这样的表现 : “ 从子宫割裂 ,失去 了温暖 ,/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 , /永远是 自己,锁在荒野里 , /从静 止的梦 离开了群体, /痛感 到时流 ,没有什么抓住 , /不断的回忆带 不 回 自己,/遇 见部分 时在一起 哭喊 ……永 远是 自己, 锁在 荒野 里 ,/仇恨 着母 亲给分 出 了梦境 。 ” [ 4 1 6 2 - 6 3
穆旦的诗歌赏析
穆旦的诗歌赏析穆旦,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是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尤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受所处环境和的影响,以及他个人的经历,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一.前期诗歌内容穆旦所处的时代,是个动荡的时代。
他用他的诗记录现实,记录那个时代的中国。
以1948年为界,将他的诗分为前期和后期。
1948年以前的中国,是残损的。
日寇的铁骑践踏着我们的国土。
受时代的影响,前期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
在“七七事变”后,穆旦在10月随大学南迁长沙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一路所见所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年,连续发表《合唱》、《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从空虚到充实》、《赞美》、《诗八首》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在《赞美》中,诗人用众多意象让我们看到中华民族饱经摧残,人民备受欺凌,生活步履维艰。
正如诗中所写“说不尽的故事是说不尽的灾难,沉默的”,“干枯的眼睛”早已流不出泪水。
尤其是在诗的第二节,他塑造了一个受难者——农民的形象。
农民代表中国众多的劳苦大众,尽管他们辛勤地耕耘却很难再维持生计。
“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
突然想起来有人曾经说过“战争是政客之间的玩的游戏”,可战争带来的灾难却是由人民大众来承担。
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的民众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凝重的情感下,我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不屈,人民在苦难中选择抗争,哪怕前方面临死亡。
穆旦也选择了抗争,24岁的他参加中国入缅远征军,在参军期间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
热带雨林,他艰难前行,看着死去的战友,心一次次的被捶打,原来生与死只是瞬间。
尤其是在胡康谷底撤退时,正值缅甸最猛烈的雨季,野人山成了水中孤岛,孤立无援情况下只能前行。
当时随军的一位医生记录到:每100米就有10~30具骨架的道路。
穆旦将这一切写入了诗中《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对穆旦诗歌的个人感受(初稿)
对穆旦诗歌的个人感受穆旦,九叶诗派代表人物,亦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从十六岁开始写诗到五十九岁辞世,创作许多经典诗篇,为现代中国诗坛留下不可或缺的音色。
然而今天,距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已经七十余年,距穆旦先生辞世也已经近四十年,我们在阅读他的诗作时是什么样的感受,其耀眼的诗篇对我们的创作上有怎样的意义,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上世纪40年代,中华版图遍地狼烟,熊熊战火炙烤着这片土地上的中国人。
“个体烦忧、寂寞和失恋之类30年代的流行主题沉淀于时代风烈激荡之中,民族命运、国家前途这样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谓的国家大事都被战争的铁拳握紧,于是战争成为西南联大校园诗的主题。
”(《西南联大现代诗抄》编后,张同道)作为三千里步行入滇的学生军、胡康河谷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剩余者,诗人穆旦必然发声,而且声音必然激昂响亮。
这是穆旦诗歌的构成背景。
这个背景使穆旦的诗歌成为力量,抵挡时代的暴乱,减轻战争的恐惧。
“阿大在上海某家工厂里劳作十年,/贫穷,枯槁。
只因为还余下一点力量,/一九三八年他战死于台儿庄沙场。
/在他瞑目的时候天空中涌起了彩霞,/染去他的血,等待一早复仇的太阳。
”(《祭》1939年)“但是我的健壮的孩子们战争去了,/他们去杀死那比一切更恶毒的海盗,/为了想念和期待,我咽进这黑夜里/不断的血丝......”(《漫漫长夜》1940年)确实,这样的句子激人斗志。
但同时这也使穆旦沉落在时代的洪声之中,到了今天他仅仅成为了时代里的诗人穆旦,而不是诗人穆旦的那个时代。
在《赞美》这首诗里,他多完美地把一个时代背负在一个农夫身上,但每节还是不忘以“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这样的口号式句子作结。
与之相对的是卡夫卡,面对相似的背景,卡夫卡在日记写下“德国对俄国宣战。
——下午游泳。
”他勇敢的逃避那个时代,以后却深刻的记住了他。
二除了构成背景,还有发育过程。
纵观穆旦一生诗歌创作过程,不得不提40年代在昆明西南联大兴起的中国现代主义。
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穆旦诗歌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自我意识的特点。
本文将从穆旦诗歌中具体剖析其自我意识的表现,并探讨其原因以及影响。
一、穆旦诗歌的自我表现穆旦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我表现的元素。
他在自己的诗歌中经常用第一人称表述,如“吾”、“我”,这代表了他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同。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外貌、性格、自然情感以及感情体验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表达。
比如在《赋得残荷》中,“自谓高心方自复,怜君终爱故园情。
”在这段诗中,穆旦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表达出其“高心方自复”的低调自信,而“怜君终爱故园情”则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感情依恋。
在《答刘倮》中,“万缕吴丝一线愁,离人还向故园头”的句子中,穆旦体现了他的感情体验。
从穆旦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自我认知的关注,以及自我表现的自信和积极性。
二、穆旦诗歌自我意识的原因首先,穆旦是一位文化素养高、见识广的人,对于自我表达有一定的能力和意识。
其次,作为一位文人,穆旦的职责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也促使了他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再次,作为一位渴望接近自然的诗人,穆旦关注自然景物,也就不可避免地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穆旦诗歌中自我意识的表现。
三、穆旦诗歌自我意识的影响穆旦诗歌中自我意识的表现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其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的特点反映了唐代诗歌逐渐发展为个人的表达形式,标志着古代诗歌和文学中“主体性”的形成。
其次,穆旦诗歌独特的个人表达方式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和文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穆旦诗歌具有自我意识的表现,这是其文化素养、文学角色、自然情感等因素的共同结果。
其自我表达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歌个人化的趋向,对于后世诗歌和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充满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本文就从流派、主题、形式等方面来分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一、流派特征
穆旦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兼具洛可可风格和抒情主义特色的诗人。
他的诗歌中存在很多与传统诗歌相悖的特点,如采用自由诗歌形式、打破传统韵律和语言表达方式。
他善于将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意蕴融合在一起,独树一帜,赋予诗歌以个性和魅力。
二、主题特征
穆旦的诗歌主题多与个体的命运、人类的命运等相关。
诗人关注的不仅是个体的心灵深处,更是对生命、爱情、自由等普遍关注的话题。
诗人审视世界的敏锐视角和独特的个人体验,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
他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凸显了现代主义诗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与反叛。
三、形式特征
穆旦的诗歌形式极富创新,多采用自由诗的形式和现代语言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与常规语言不同,追求着探讨和体验自由的本质。
他通过自由的语言表达,将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分离解构,以达到更深层次的抒情效果。
他的诗歌把自然与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体的感受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结合,表达出了人对自由、人性和真相的渴求。
总之,穆旦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表达着诗人对传统诗歌形式和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反叛。
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创新性、个性和思辨性。
他的诗歌随着时代的变迁,仍然具有很大的思想深度和文学魅力。
论穆旦的中国新诗贡献
论穆旦的中国新诗贡献
穆旦(1916年-1995年),原名杨绛,字默禅,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化名人。
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穆旦的中国新诗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穆旦在中国新诗创作中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
她的诗歌作品以细腻、含蓄的语言描绘人生百味,表达内心的情感。
她独特的诗歌之美,往往使人深陷其中,感受到诗意的力量。
穆旦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的优秀传统,并将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形成了不可复制的个人风格。
其次,穆旦的作品以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为主题,富含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她的诗歌作品中包含了对人性、人道主义、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呈现出了她对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深度关切。
穆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之间的冲突、对立以及对于人类命运和人类情感的探索,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外,穆旦还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进行文化创新,塑造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形象。
她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落叶、月亮、花朵等意象,给人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她的诗歌作品以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手法相结合,给人一种虚实交融、意象丰富的感觉,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点。
总之,穆旦的中国新诗作品展现出了她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她的诗歌作品
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感染了许多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穆旦诗歌的特点范文
穆旦诗歌的特点范文穆旦(Mu Dan)是中国当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沉的意境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歌充满着对生命、爱情、战争和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同时又富有着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
接下来,将从诗歌的表现形式、意象、主题和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穆旦诗歌的特点。
穆旦的诗歌表现形式独特,常常运用自由诗体,不拘泥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律。
他的诗歌内容流畅自由,没有固定的诗行长度和节奏,给人带来一种即兴即写的感觉。
他常常以简短的词句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凭借着极简的语言达到最大化的艺术效果。
另外,穆旦的诗歌中还常常融入了散文的语言和叙述的手法,使其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其次,穆旦的诗歌意象丰富多样,常运用象征、隐喻和意象等手法。
他善于用具体的、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抽象的情感和思想,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例如,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雨、星、月、花等自然景物的形象,代表着柔美、寂静、神秘、温暖等情感和意境。
此外,他还通过对战争、死亡、毁灭等具有强烈冲击力的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震撼力。
穆旦的诗歌主题丰富多元,既包括对个人生命、爱情、艺术的思考,也包括对社会、文化、历史的关注。
他关注人类生命的脆弱与价值,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与失落,探讨艺术创作的挣扎与困惑。
与此同时,穆旦的诗歌中也包含了对历史悲剧、战争和人类命运等现实话题的关注。
他常常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冲突相结合,使得诗歌既具有私人的情感品味,又具有普遍的人类共鸣。
最后,穆旦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凝练,缺少多余的修饰和废话,给人一种凝练而深入的感觉。
他的诗歌语言往往具有一种冷静、淡漠、甚至悲凉的情绪,同时又带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感色彩,给人一种复杂而深远的内心体验。
其次,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和音乐感。
他常常通过色彩、形状、声音等具体感官形象的描绘,使得诗歌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和听觉魅力。
再次,穆旦的诗歌常常运用对比、矛盾和冲突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具张力和冲击力。
穆旦诗歌的特点范文
穆旦诗歌的特点范文穆旦诗歌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地方民间诗歌形式,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宋代以及明代。
它以其丰富的内容、俚俗的语言、流畅的节奏和直观的表达方式而被广泛传唱。
穆旦诗歌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穆旦诗歌的内容丰富多样。
这种诗歌形式可以被用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例如爱情、友情、家庭生活、社会问题等。
它能够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因此在表现内容上非常广泛。
其次,穆旦诗歌通常采用俚俗的语言。
这种诗歌形式通常使用白话和方言,而不是文言文。
这样的语言选择使得它更加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俚俗的语言也能够更好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第三,穆旦诗歌的节奏流畅且有韵律感。
这种诗歌形式通常采用五言或七言的体裁,并且注重用词的押韵和句子的平仄。
这样的节奏和韵律能够给诗歌带来一种旋律感,使其更加动听和易于传唱。
第四,穆旦诗歌具有直观的表达方式。
它通常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和形象,以便能够清晰地传达诗歌所表达的内容。
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并更好地触动读者的感情和思考。
第五,穆旦诗歌常常带有一些幽默的元素。
这种诗歌形式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常常融入一些幽默的插句和段落,以增加读者的乐趣和诗歌的趣味性。
而幽默的元素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传扬开来。
总的来说,穆旦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地方民间诗歌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俚俗的语言、流畅的节奏、直观的表达方式和幽默的元素。
它不仅可以表达普通民众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还能够给人们带来乐趣和享受。
这使得穆旦诗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且至今仍然被人们传唱和欣赏。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穆旦(Mudan)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现代诗人,其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而闻名。
现代主义是20世纪文学的一个重要潮流,它在文学创作中强调对传统形式和情感的颠覆和重构,追求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穆旦的诗歌作品充满了现代主义的特征,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穆旦的诗歌作品体现了对传统形式和语言的批判和颠覆。
他的诗歌大多采用自由诗形式,摒弃了传统的格律和韵律约束,以及规范的句式和语法结构。
在《穆旦诗选》中,他的诗歌以自由而灵活的句式和语言呈现,表现出对传统形式的革新和重构。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非传统的写作手法,如断句、意象的碎片化、句法的颠倒和断续等等。
细读穆旦的诗歌,不难发现他对传统形式和语言的批判和颠覆,以及对自由表达的追求。
穆旦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主体意识。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个性化的表达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而穆旦的诗歌作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想体验,如内心的痛苦、焦虑和迷茫,以及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我的探索和对主体意识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化和主体性的特征。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以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内心表达和对自我的挖掘,这与现代主义文学对个性化表达的追求密切相关。
穆旦的诗歌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征,体现在对传统形式和语言的颠覆和重构、对个性化和主体意识的追求、对现代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以及对感官和意象的丰富表达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而著称,对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希望通过对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创作,并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穆旦(Mu Dan)(1918-1977)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极为重要和独特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一颗耀眼之星。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独特的个人体验与时代关照的结合。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通过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人性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反思。
同时,穆旦的诗歌也关注当时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时代的冲突与变革。
他通过个人的痛苦经历与时代的背景相互照应,给他的诗歌带来了独特的深度和丰富的内涵。
其次,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在于形象的独特性和鲜明性。
他的诗作以独特的意象和形象描绘出生活的细节,带给读者直观而深刻的感受。
他善于抓住人物形象和场景的瞬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张力的笔触,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穆旦的诗歌常常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瞬间,展现出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其对语言和声音的精妙运用上。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朴素,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在他的作品中,诗与歌的边界模糊,他借鉴音乐的节奏感和和声结构,为诗作注入了另一种艺术的魅力。
他的诗中也常常运用押韵和内韵等手法,使诗歌更富有韵律感和声音的美感。
通过对声音和语言的精妙运用,穆旦的诗歌更加贴近人的心灵并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穆旦的诗歌作品凭借其独特的个人体验与时代关照的结合、形象的独特性和鲜明性,以及对语言和声音的精妙运用,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诗歌作品通过纯净、深刻的艺术表达,展现出人性的力量和脆弱,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发出直接的抗议。
穆旦的诗歌以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风格,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并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穆旦诗歌是中国古代民歌的一种形式,源于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彝族、瑶族、苗族等民族中。
它独特的艺术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自然与生活:穆旦诗歌以歌颂自然界和表达生活感悟为主题。
它展示了原始民族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感激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丰富的意象和联想:穆旦诗歌运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和联想来描绘自然景观、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
它经常使用富有图画感的描写手法,使读者或听众可以通过诗歌想象出鲜明的画面和情景。
3.口头传承和即兴演唱:穆旦诗歌通常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没有固定的文字记载。
诗人会根据具体的场合和心情进行即兴创作和演唱,注重节奏和旋律的流畅变化,使诗歌更具娱乐性和表现力。
4.韵律和语调的特殊处理:穆旦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语调吸引了大量听众。
它通常采用音调上升或下降、拖长音节等变化,赋予诗歌以韵律美和情感张力。
5.社会功能和群体意识:穆旦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具有社会功能和群体意识。
它是少数民族社群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道德和社会价值观念,起到了社会凝聚和身份认同的作用。
总的来说,穆旦诗歌以其质朴、自然、富有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艺术特色,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宝贵文化遗产。
它不仅展现了原始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承,也具有广泛的审美和人文价值。
公开与秘写:读穆旦诗歌——以1945和1976年的诗为例
中国新诗发展 百年 , 穆旦是在 中国新诗走过踉跄 的起步期后 , 出现的一位具 有代表性 的校园诗
人。 他于 1 9 3 4 年开始写诗 , 1 9 3 5 年被 清华大学录取 , 抗 日战争爆发后 , 随学校迁徙到云南的西南联 大, 就读 外文系 。 在校期间 , 他参 加学校的文学社 团, 创作 了不少诗篇 。1 9 4 0年 7 月 留校任教 。1 9 4 2 年离开校 园后 , 他做过 战场上 的随军 翻译 , 从死亡 的幽谷归来 , 没有放下诗笔 。 即使在后来 不问断的 政治风 云 中, 他仍 用诗歌作 为生命 的支柱 。经他 翻译 的普 希金 、 雪 莱等西方诗 歌 , 在 精神荒瘠 的年 代, 滋养 过 中国的年轻诗人 。1 9 5 7年 以后到他生命结束 的 1 9 7 7 年, 他都处在沉寂状 态 中。2 O 世 纪 8 0年代起 , 由于中 国文化环境 的变化 , 穆旦作为九 叶派诗人 , 被人 们重新 发现 , 竟 然掀起“ 穆旦 热” , 对此时 的中国诗坛 和学术 界 , 产生 了相 当大的影响 , 影 响一度超过共 和国著名诗人艾青 。
的特 殊 时期 , 其 作 品 因此呈 现 了公 开 与秘 写 的 两种 状 态 。诗 人 从 错 综 复 杂 的现 实 中提 炼 多
种主题 , 升华个人情感 , 转 换 融 化各 种 诗 歌 技 巧 , 在 写 作 中保 持 赤诚 的情 怀 与冷 静 的认 知 .
为 当代 诗 坛提 供 了不 少 启 示 。 关键词 : 穆 旦 公 开 秘 写 1 9 4 9年 1 9 7 6年
威, / 矗立在原野 的是坚忍 的古墙 。” 这 时期 的穆旦 , 写 作处于练 习模仿 阶段 , 乃至 1 9 3 8 年的抒情诗
《 我看》 , 从西方诗 歌 中, 借助 了“ 0 ” 的抒情方式 。另 一首《 园》 , 有着 戴望舒与何其芳式 的诗歌风格 ,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Mo Dan)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现代主义
思潮的特征。
下面从语言、意象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的诗歌语言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摒弃了传统诗歌的格律、韵脚和常用的汉字,并大胆使用生活中的白话语言和外来语言,让诗歌语言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富于变化。
例如,《日记》中出现的“思想特别不清楚,丧失了最后一点理智,不知时间,不知疲倦,
只知道不停地写下来”,这样的白话语言使诗歌更接近现实生活。
穆旦的诗歌意象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使用大量的自然意象并融入了现代生活的符
号和象征,在意象上呈现出意识流的自由性和随意性。
例如,《夜行》中的“夜凉如水滴流”、“寂寥的车榔声”、“浓密的人流涌向远方”,这些诗句描写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
景观和城市现象,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的诗歌形象,从而发现了新的美学和审美体
系。
穆旦的诗歌意识形态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反对传统的权威主义思想,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和多元化。
在诗歌中反映了这种现代主义意识形态,例如《梦》中“我渴望有个
世界,能够在其中自由流浪,任何地方都是我的家,我不会对过去有遗憾,也不会对未来
有期许”等诗句,表达了现代人逃离束缚,追求自由的心态。
在穆旦的诗歌中,语言、意象和意识形态三者融合成为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使他的诗
歌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展现出诗歌语言的多元和诗歌思想的前卫。
穆旦的诗歌在当代
诗歌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一,穆旦的诗歌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一、诗歌语言的现代化穆旦的诗歌语言特色突出,具有强烈的个性化和自由化。
他在用词方面往往采用生猛的语汇,大胆抒发内心的情感。
例如《和窦文涛同志一起去捉蝉》中“野虫向人不怕罚”,“风惊水吼月偷偷”,“深谷沉默强自掩,鸟笼高空打无风”等表达方式,极具诗意和生命力,同时也表现出对传统文学语言的反抗和破坏。
此外,穆旦在诗歌写作中还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外来词汇,如“新桥风光”、“奢侈品”、“金黄渔篓”等,这些外来词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时代感和个性化,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现代文化的关注和深入了解。
二、诗歌形式的创新与探索穆旦的诗歌创新主要体现在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尝试上。
例如他借鉴西方的自由诗形式,大胆地尝试自由体诗歌,通过自由的排版和行文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例如《雨夜散步》通过打散式的排版,刻画出冷雨夜里人们的孤寂和无聊。
此外,穆旦的诗歌探索还表现在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变革上。
例如他在《学韩愈后集之十一》中,以“无意识”的詹姆斯·乔伊斯流派为范本,将传统诗歌形式进行颠覆和重组,形成新的创新形式。
三、对现代社会现实的直观感知穆旦的诗歌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他的诗歌缺乏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更多的是对当代生活的情感反映。
例如《婚礼上的女人》、《烟酒女孩》、《夏日风景》等诗歌均表现了对当代生活的感知和表达。
此外,穆旦的诗歌似乎缺少传统诗歌中具有的宏大叙事和悲壮气势,反而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例如《东莞街头对话》尝试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对话的方式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冷漠和人际沟通困难。
四、观念的拆解和重组穆旦的诗歌不仅通过语言、形式和情感表达来体现现代主义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现代思想的关注和探索。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例如对物质主义的贬低和对名利之辈的批判。
从浪漫到现代——穆旦诗歌中的自我形象
吹熄 。” 许多浪 漫诗人都喜 欢使用 “ ”“ ”“ ” 0 、哦 、啊 、 “ ”“ ”“ 之类 的感叹词 , 出茅庐 的穆 旦也 呵 、噢 、唉” 初 不例外 , 模仿 的是雪莱 、 拜伦 式柔美 、 细 的抒 情风 纤 格, 喜欢运用 风 、 、 云 天空 、 、 、 鸟 树 花朵 、 青草等美丽 、
海 宁—— 在 写诗 , 雪莱似 的 浪漫派 的诗 , 有着 强烈
轻诗人 中就有穆 旦 , 极 为用心 地大 量 阅读 叶芝 、 他 艾 略特 、狄兰 ・ 马斯和奥 登等 现代 主义 的作 品 , 托 “ 管 这一 类 书仅 有 那 么几 本 ,或者 刚从 国外 进 尽
来 , 过无 数 同学 不 停地 传 阅 , 经 已经 书页 发 皱 、 卷 角 , 边都 如 狗耳 , 至 失 去 了封 面 , 让这 些 青 纸 甚 却 年诗 人 打开 眼界 , 了他 们前 所未 闻 的知 识 ” 。 给 ④
代诗人较 为 固守某种思潮 不 同的是 . 穆旦力 图在浪
漫 主 义与现代 主义 、 个性 与非 个性 、 抒情 性 与知 性 这 两种 不 同的文学 思潮 和写作 范 式 中寻求 某种 结
代 先 后到 清华 大学 和西南 联大 讲授英 美 现代诗 歌
的两名新批评 家理查兹 (・ R cad ,8 3 17 ) IA・ i rs1 9 — 9 9 h
派 ” ,它 的出现 在很大程 度上应 归功于 3 _ ) 0 0年
路 。其 中最杰 出的诗人是 穆旦 , 过分析其 前期诗 通
歌 中的 自我形象 、 主体 意识 、 身份 特征等 , 以看 出 可 中国新诗 如何从早期个性 化 、 统一 的浪漫 自我转 向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穆旦(Mutan)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中具有显著的特点。
他的诗歌反映了现代主义诗歌的一些核心特征,包括形式实验、个体意识和审美追求等方面。
穆旦的诗歌呈现出明显的形式实验特征。
他大胆尝试了新的诗歌写作方式,突破传统的格律和规范,采用近似自由诗的形式和随意的句式结构。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利用意象和符号进行表达,使作品具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开放性。
他的《醉醒》反映了作者在迷茫和困惑中的心理状态,通过动态的诗句和随意的排列方式,展示出一种迷离和破碎的现实感。
穆旦的诗歌表现出对个体意识的关注。
他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突显出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迷茫。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关注人的存在意义和自我认识的问题。
他的《北京看雪记》中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隔离和追求灵魂自由的渴望,呈现出了一种对人类精神困境的深刻洞察。
穆旦的诗歌追求审美上的创新和超越。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作品充满了诗意和隐喻,富有音乐感。
他善于运用视觉和听觉效果,通过对词语的选择和声音的表现力,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他的《春与秋》以秋天和春天的对比为逻辑结构,创造了一种动听而富有节奏感的诗歌韵律,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沉浸于诗歌的美感中。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
浅析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穆旦(1906-1986),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极具影响的一位重量级诗人,其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领域。
在诗歌创作方面,穆旦的诗歌呈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
本文从诗歌内在结构、语言处理、主题选材等方面,分别分析穆旦诗歌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首先,穆旦诗歌的内在结构呈现出现代主义的风格。
他的诗歌往往以断句、断句组成,形成了一种明显的碎片化感觉。
例如他的《听蝉》中有句“树色香复红,凉意临门户”就采用了断句;而《鹧鸪天》中的“拜月一窟心,邻雁十年别”则是采用了断句组成的方式。
这种碎片化的结构表明了穆旦对于传统的韵律式诗歌形式的反叛和对现代感官体验的追求。
在其文艺观念中,诗歌应当把“词就词,句就句,探寻出现在我面前的印象” (引自穆旦的《写生游记》),在这个过程中,断句、断句组成是达到碎片化印象的重要方式。
其次,穆旦的诗歌语言处理也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善于运用意象,通过对意象的抽象和组合,体现出对现代感官体验的深化认识。
如《赠前线诗人》中的“水村山郭酱豆腐,一任阶前月色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这些句子中的意象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瑰丽的图像感受,具有相当强的现代性。
穆旦还大胆使用比喻手法,如他在《春夜忆北京》中写道:“铜鼓声中,一只灯笼仿佛是海上的舵手,引领迷路的人穿过黑暗,送他们上岸,对着五彩的灯火,他们的心灵得到了安宁”。
这样的表述在语言上突破了传统的固定意义和文学规范,呈现出对现代体验的重构。
最后,穆旦诗歌主题的选择也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
他的诗歌所呈现的主题往往是现代都市生活的人性探索、情感纠缠和人际交往。
在他的《北京杂记》系列中,通过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体现现代文明的冲突和交融;他的《餐厅小集》中则写出了一种孤独和身份认同的焦虑感;而《女红》中呈现的是一种具有性别话语的女性自由与束缚的矛盾,这些主题的处理充分反映了他对现代社会探索和感知的深刻。
总之,穆旦的诗歌创作以其碎片化的内在结构、抽象的意象处理和现代化的主题】,【体现了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旦诗歌的公共性与个人性李铜飞(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重庆 400715)摘要:在穆旦的诗歌中,“我”的言说、理性的思辨色彩以及独特的受难意识等使他的诗歌充满复杂性和智性,他用各种强烈的个人经验(个人性)来表达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公共性),并且能够保持其经验的独特性,使他的诗歌走出自我宣泄的个人性而走向具有普遍真理的公共性,上升到对生命的追问,对人生的终极关怀的高度,创建了属于穆旦的独特的诗歌体系。
关键词:公共性;个人性;苦难意识;智性化中图分类号:I20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3)05-0084-04穆旦是九叶诗派中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但他却没能逃脱生前寂寞死后热闹的境遇,直到八十年代他才开始受到重视,他的诗歌所传达的各个方面都是极其复杂的,正是这种复杂给予了穆旦无可替代的诗歌史地位,也正是这种复杂成就了穆旦。
陈敬容认为,中国新诗史上存在着两个“传统”:“一个尽唱的是‘爱呀、玫瑰呀、眼泪呀,’一个尽吼的是‘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结果前者是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术。
”[1]穆旦的复杂就在于把陈敬容所谓的“人生”与“艺术”相结合,艺术创作不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的主观看法和自我体验的痕迹,但是穆旦却在他的诗歌中将生活化为一种哲理化的高度,强调描绘生活和表达情感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使诗歌实现了从个人性向公共性的转化,并且将这二者融为一体,创建了属于穆旦的独特的诗歌体系。
唐晓渡认为:“如何定义‘公共诗人’或‘诗歌的公共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极端地说,无论某一公共问题怎样尖锐和紧迫,牺牲诗美和个人风格都未必是一个诗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因为他完全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反过来,一首即便是具有充分公共性的好诗,其中也必定有无法以公共方式解读的、类似隐私那样的语言成分。
”[2]39在穆旦的诗歌中,“我”的言说、理性的思辨色彩以及独特的受难意识等方面都具有唐晓渡所说的复杂性存在,但是其中包括的历史性和民族性特点以及他通过诗歌所传达的种种矛盾使他的诗歌达到了智性化的高度,也因此一定程度地消弥了自我的痕迹,表达了人类所共通的真理与情感。
一、“我”的言说在《致郭保卫的信》中穆旦说:“我是特别主张要写出有时代意义的内容。
问题是,首先要把自我扩充到时代那么大,然后再写自我,这样写出的作品就成了时代的作品。
”[3]227我想这里说的其实就是公共性与个人性的握手言和,在穆旦的诗歌作品里,明显地显露出生存的困境与自我难题纠结的两难,但是仔细分析过后会恍然大悟,表面上的两难其实是内涵的融洽与和谐。
他创作于1940年的《我》就是这样的表现:“从子宫割裂,失去了温暖,∕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从静止的梦离开了群体,∕痛感到时流,没有什么抓住,∕不断的回忆带不回自己,∕遇见部分时在一起哭喊……永远是自己,锁在荒野里,∕仇恨着母亲给分出了梦境。
”[4]62-63收稿日期:2013-05-13作者简介:李铜飞(1988-),女,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现当代文学。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诗的公共性研究”(编号:2012YBWX087,主持人:向天渊)阶段性成果 -84--85-字出现,却时时展现着“我”的分裂和怀疑、绝望和仇恨,“我”“是残缺的部分渴望着救援”,是个体离开群体之后的无助之人,这是现代的“我”,在时间和空间之中失去了中心,自我在发问,不相信任何虚幻的希望,传达了找不到自我的生存困境,永远承受着矛盾,永远苦苦地找寻。
就像郑敏说的:“它扭曲,多节,内涵几乎要突破文字,满载到几乎超载。
正是艺术的协调。
”[5]33在自我的矛盾与纠结当中,我们看到诗人忠于自己的内心,他不回避,真诚面对,以敏锐的眼光洞见世界的真实,发出的声音是由代表诗人自我的这个主体发出,展现的是自我的矛盾与纠结。
有学者把穆旦《赞美》一诗中的“为了他我要拥抱一切,为了他我失去拥抱的安慰”一句解释为:“不但是字面的矛盾语,也揭示了穆旦的内心矛盾:外在世界是混乱带血的,但却是唯一可触可感的具体真实,他不得不爱,然而他同时也意识到这种拥抱不是最终的安慰和解脱。
”[6]50虽然难免会充满孤独与绝望,但是在这首诗中我们隐约看到了诗人的内省与自信,正是这种交织着对生命体验的感悟、对历史浮沉与人类命运的矛盾,才使得他的诗歌突出了生存本质,获得了一种清醒而深刻的力量,我们才在穆旦诗歌的独特复杂中感受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完美融合。
王佐良曾经评价穆旦说:“他的最好的品质却全然是非中国的,”[7]诗人具有极其明显的现代西方自我意识,他对于生命充满了好奇,认真探索大自然和个体存在的意义,而他所有的品质又使他深入思考到现代人类生存的困境。
在《防空洞里的抒情诗》中前面的叙述视角都是以“他”的眼光来看的,笔锋一转,“我想起大街上疯狂的跑着的人们,/那些个残酷的,为死亡恫吓的人们,/像是蜂拥的昆虫,向我们的洞里挤。
”[4]22从“我”的内心世界,看到了战争异化下的人们的生存状况,“他”的事不关己与“我”的担忧痛苦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高度自省。
穆旦诗歌中的“我”一次次逼迫着他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在探求个体生命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意义,虽是非中国的,但也受时代与历史的限制,使得他的诗歌传达了对民族、时代和生命存在的思考,虽处于特殊的年代,但依然发出自己独特的铿锵之声。
而我们的感触则更多的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即公共性与个人性的关系。
二、理性的思辨精神穆旦的一生都伴随着苦难,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对人生价值、生存困境的理性思考与追问,使他的诗歌带有很强的理性思辨色彩。
穆旦是一位反抗传统、自觉面对矛盾、关注现代生活的诗人,从1940年代开始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非个人化原则和崇尚智力的风尚有深刻反思,提出了让感情渗透智力的“新的抒情”诗歌主张,他的诗歌,智性与情感结合中有一种沉雄聪慧而动人心弦的情感,无论是民族的还是个人的。
“污泥里的猪梦见生了翅膀,∕从天降生的渴望着飞扬,∕当他醒来时悲痛地呼喊。
∕胸里燃烧了却不能起床,∕跳蚤,耗子,在他的身上粘着:∕你爱我吗?我爱你,他说。
∕八小时工作,挖成一颗空壳,∕荡在尘网里,害怕把丝弄断,∕蜘蛛嗅过了,知道没有用处。
”[4]58穆旦的《还原作用》中,“污泥里的猪”生存非常艰难与痛苦,它以“渴望着飞扬”的想象方式来寻求解脱,结果却是“悲痛的呼喊”,从想象回到现实,在现实的残酷与解脱的无效中我们体会到失落、愤怒、矛盾等心灵的挣扎。
在第二段中以问答的方式来展示异化这个体验过程,使“爱”没有了浪漫的意味,更凸显了现实世界的非诗性特质。
第三段的“八小时工作”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志,是在体验的基础上对异化现实世界的理性反思,同时也寄寓了诗人的理想,即人类实现向深沉厚重的人性的回归。
这首诗中所体现的诗人的态度是复杂含混的,可以理解为作者是在还原自我,他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将希望寄托于完善的理想国的建立,最后,他选择了面对自我,将自己的个性与诗歌融为一体,反叛传统,对现代人的内心体验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穆旦曾对孙志鸣说:“诗歌是诗人心灵对生活的最真诚的反映。
如果你把它变成了敲门砖,就无异于用才能毁了自己。
因为你失掉了人格……无论到了什么时候,在任何环境中,都要耐得住寂寞……”[8]236正因为穆旦把自己的人格融入他的诗歌创作中,所以他从未失掉他的人格,他把个人的独特品质通过创作技巧表达于诗歌中,智性、血性、诗性和谐应和,为我们再造了一个丰富而紧张的宇宙,即便是对自我如此隐晦地表达,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他从未离开过中国现实的土壤,体验到他自我感受中更为本质的世界,其探索和深切的反抗性才智,为我们捧出了一颗在苦难中沥血的诗心。
他“明确地把危机普遍化,从更宽广的人类范围来理解特-86-其他人的苦难。
[9]41”这是他公共性与个人性完美融合的主要体现,即理性思辨精神。
穆旦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他的诗歌带有明显而深刻的时代情感,但是他的大多数诗作并不是直接表现时代,而是从自我心灵的搏斗中开掘隐秘的思想情感,把抽象与具象相结合,介入理性成分。
创作方法的独特,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大时代下的个人色彩。
《诗八首》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
穆旦说:“我的那首《诗八首》,那是写在我二十三四岁的时候,那里也充满爱情的绝望之感。
”[3]225这首诗不仅是自我爱情的写照,同时把个人的爱置于一个更大的范畴,用他的整个生命体验向我们展示了永恒的爱情赞歌。
我们看到他以他特有的超越生活层面以上的清醒的智性,对自身的也是人类的恋爱的情感及其整体过程,作了充满理性成分的分析和很大强度的客观化的处理,这不能离开诗人对爱情的独特感悟。
穆旦揭示了爱情历程中相爱与“隔膜”、“相同”与“陌生”、情感的“小野兽”与“理智”的“殿堂”等种种的矛盾,从泯灭与永恒、有限与无限的哲学层次上,对爱情给予审视、思考和认同,诗歌的结尾与其说是试图对人生中的“二律背反”作出解释,不如说是在更深的层次作出悖论式的解嘲,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是一位思辨性极强的诗人。
他的思辨性使得穆旦不同于他同时期的民族性诗人,他的诗歌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在当时的特定年代,诗人无疑又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些让他的个人性与公共性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全部都凸显出来,也就是这样,穆旦的诗歌才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
三、独特的受难意识穆旦诗歌开创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新的内涵,带着“悲怆的‘受难品格’”[6]60,穆旦抗战时期的诗歌是他对人生与生命苦难体验的发掘与反思,凝结着诗人的痛苦与智慧。
他的诗歌所传达出来的丰富而复杂的民族情绪、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希望与隐忧是建立在他内心矛盾的情感之中的,他将自己在战争年代中所经受的种种苦难,上升为“人与战争”“生命与战争”等形而上的问题。
《出发》一诗写于1942年抗战的关键阶段,除了知识分子的爱国良知和热情外,还隐藏着诗人深沉的复杂心绪,正因为这首诗写于这样一次严峻现实家国的忧患和对个体灵魂的探询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充分体现了个人性与公共性的完美结合。
诗的第一句提出了两个悖论式的命题,“告诉我们和平又必须杀戮,∕而那可厌的我们先得去欢喜。
∕知道了‘人’不够,我们再学习∕蹂躏它的方法,排成机械的阵式,∕蠕动着像一群野兽”,[4]168“和平与杀戮”、“可厌与欢喜”两对反义词被强力扭结在一起,产生巨大的断裂和张力,这里的“它”和“人”都是抽象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人的动物性,而“蹂躏”一词使人读起来有一种危机感和分裂感,指自身的一种自我否定与颠覆,传达着对于战争和杀戮的无奈,同时又暗示着人性的丑陋与自我残杀的可能。
“告诉我们这是新的美。
因为∕我们吻过的已经失去了自由;∕好的日子去了,可是接近未来,∕给我们失望和希望,给我们死,∕因为那死的制造必须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