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中地理4.2《⼯业地域的形成》导学案新⼈教版必修2第⼆节⼯业地域的形成班级组名姓名⼀、学习⽬标1.了解⼯业联系的形成和两种主要类型。

掌握⼯业集聚的意义。

2.掌握⼯业地域的形成、分类和特点。

3.掌握⼯业分散的原因,了解⼯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式。

⼆、学习过程(⼀)⼯业集聚与⼯业地域1.⼯业联系⼯⼚之间的⼯业联系有⼏种⽅式?阅读下⾯两幅图,分别说明图1和图2⼯⼚之间的⼯业联系⽅式是什么?2.⼯业集聚阅读课⽂P62第3、4段分析:⼯业集聚的⽬的(或优势)是什么?3.⼯业地域⼯业地域的形成可分为哪两种情况?按⼯业地域的性质可分为发育程度较⾼的⼯业地域(有的能发展成⼯业城市)和发育程度较低的⼯业地域(不可能发展成⼯业城市)两种类型,请说明造成其发育程度不⼀样的原因?【活动⼀】阅读课本P62-63案例2和图4.7分析下列问题:①珠江三⾓洲⾳响⽣产的⼯业集聚涉及哪种⼯业联系⽅式?:②⾳响⽣产的⼯业集聚有哪些优势?③珠三⾓⾳响⽣产⼯业地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你还知道⼯业地域形成的其它原因吗?(⼆)⼯业分散与⼯业的地域联系1.阅读p64相关内容分析,下⾯两幅图分别表现了哪⼀类⼯⼚的⼯业分散?图2 图1某电⼦⼯业某汽车⼯业2.⼯业分散的⽬的(或优势)是什么?3.有哪些联系⽅式可以加强分散的企业之间的联系?三、典型例题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①~⑥不同⼯⼚之间的关系属于A .⼯序上的⼯业联系B .地域联系C .信息联系D .技术联系2.图⼄表⽰A .⼯业的集聚B .⼯业的分散C .⼯业的信息联系D .⼯业的地域联系3.体现图⼄现象的主要⼯业部门有A .钢铁⼯业B .⽯油化⼯C .电⼦元器件⼚D .⾷品加⼯⼚四、巩固训练读“浙江⼤唐袜业产业集聚案例图”,完成1~2题。

1.上图体现的产业活动中地域联系⽅式主要是A .⽣产协作联系B .商贸联系C .信息联系D .科技联系2.“⼤唐袜业”产业集聚最有利于A .寻求最佳区位B .集中处理污染物C .产⽣规模效应D .节约能源读某⼯业地域⽣产⽰意图,回答3~4题。

高中地理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案2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4.2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案2人教版必修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在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工业分散的类型和原因,其次介绍了工业分散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工业联系、工业分散2.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结合乡土地理,进行案例分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工业本身并不是十分了解,就更不了解工业之间的联系了,所以也就对由此产生的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都理解不。

2、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读不懂,也没有兴趣读,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3、采取的措施: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举他们身边的例子:鞍钢集团和大连开发区,化繁为简,深入浅出。

通过分析、对比得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初步学会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利与弊。

(2)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

尝试对某一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核心工业部门以及各工业部门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工业地域学案

4.2 工业地域学案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必修二导学案 编号:NO:11 工业地域 班级: 姓名: 小组:
2014-10-14 共2页 第 页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1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预 习 案】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概念:具有 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 现象。

3.工业地域
(1)概念: 而形成的地域,成为工业地域。

(2)分类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
专业化的工业集聚
公共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城、石油城)
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案

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与分散现象2、初步认识工业地域的形成重、难点:重点:工业集聚与分散现象的意义难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课堂流程第一步:尝试练习1、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

该图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双选)( )A.集聚现象B.分散现象C.产业升级现象D.产业转移现象2、(2010·天津高考)天津滨海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下图中所示工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共同利用了天津滨海地区的A.原料B.基础设施C.燃料D.消费市场第二步:考点扫描考点一:考点二:第三步:填写并理解记忆知识点1.工业联系1主要形式⎩⎪⎨⎪⎧上的联系:即产品与原料的联系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信息联系(2)结果:出现 现象。

2.工业集聚1意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 和利润,取得共用 节约生产建设(2)结果:形成工业地域。

3.工业地域(1)形成: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2分类⎩⎪⎨⎪⎧按形成: 的工业地域和规划建设的工 业地域按性质: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和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知识点二 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1)充分发挥 优势。

(2)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可能在 生产。

2.工业的地域联系(1)主要方式:现代化的 、通信技术和 。

(2)意义:促进了地域之间 、物质和 等的流动。

第四步:变式训练例1、(2010·全国卷Ⅰ)北京的王女士登录总部位于上海的M 公司(服装公司)网站,订购了两件衬衣,两天后在家收到货。

下图示意M 公司的企业组织、经营网络。

据此完成(1)~(3)题。

(1)王女士此次购买的衬衣,由M 公司员工完成的环节是( ) A .设计B .提供面料C.加工D.送货上门(2)M公司的产品销售依靠( )A.大型服装超市 B.服装专卖店C.代理销售商 D.信息交流平台(3)在M公司的组织、经营网络中,区位选择最灵活的是( )A.配送仓库B.面料厂C.制衣厂D.仓储中心例2、(2011·锦州模拟)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13: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13: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知识纲要】【教学目的】1、理解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并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特点2、理解工业的分散与工业部门的生产特点密切相关,分散是为了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教学重点】工业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策略】“工业的联系”以读图法进行学习,“工业的积聚和分散”,“工业地域”以对比法和读图法进行学习【知识内容】一、工业联系1、2、工业的集聚和分散(1)工业集聚: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因此工业集聚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2)工业分散:一个地区的工业布局达到一定的密度和规模,就会出现“饱和”状态,如果再建设新的工业企业,就会出现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环境污染等问题。

随着耗能少、耗资源少的电子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工业的分散。

①传统工业区的分散: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时,使得新建企业迁移出老工业区。

这种情况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更多的是由于其它原因,如老工业区用地、用水紧张,能源不足,环境状况差,以及其它社会问题等。

②新兴工业的分散:一些有生产联系的新兴工业企业之间由于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小,甚至可以空运;同时为了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如廉价劳动力),导致工业企业之间相距较远的分散现象。

这种分散的结果,形成了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

工业分散的具体表现方式有:工业由老工业区向新工业区分散;向大城市周围的卫星城分散;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分散(投资建厂);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分散。

3、工业地域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是对工业集聚区的通称,按规模又可分为工业点、工业城市、工业区、工业地带等等,其中工业区又有城市内的工业区和地区性的工业区等不同。

高中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一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一 新人教版必修2

辽宁省大连市四十四中高一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一新人教版必修2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3、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

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工业联系的方式。

2、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3、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教具、资料:课本插图、课件、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绘制工业联系示意图:列出工业联系的三种主要方式,由学生自行设计示意图,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提示和指导。

(下图仅供参考)[2.在一假设地区内,围绕某一核心工业部门,考虑工业的联系和集聚问题:设定:在某一地区内,重点发展了某项工业部门(如电视机制造工业),试分析应该有哪些与其有关的工业部门在该地区集聚?需要说明的是:此项活动只适用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

3.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本地区的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情况进行调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新课导入][板书]第八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播放事先准备好的录像带,使学生对本节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从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

[板书]一、工业的联系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绝大部分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生产出来。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c.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探讨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策略:
a.针对重点内容,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针对难点内容,采用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因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分类及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当前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证意识。
2.小组讨论时,注意记录每位成员的观点,形成完整的讨论记录。
3.建议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按时提交。
4.教学资源:
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b.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实践体验。
c.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学生的实际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b.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因素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a.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课标考点1、了解工业联系及其类型,并结合实例来认识。

2、了解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工业地域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4、了解工业分散形成条件,带来的结果,工业分散产生的原因;当前工业地域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

二、知识体系工业联系三、要点突破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分类:由于工业之间存在着生产工序上的和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为了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隆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利润、取得规模效益,或者为了节约生产建设投资而共同利用基础设施,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聚集,这样就形成了工业地域。

其形成方式有自发形成的和规划建设形成的。

由于工业地域内部工业联系程度不同,又可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与发育程度低的工业地域,其中发育程度高的工业地域又往往发育成工业城市。

例1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回答(1)—(5)题。

(1)该厂产品可能是A、化工产品B、电子产品C、建筑陶瓷D、生物药品(2)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A、海港B、航空港C、公路枢纽D、铁路枢纽(3)该企业还对我国为其生产零部件的厂家加以培育,这一过程称为A、本地化B、全球化C、城市化D、工业化(4)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A、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B、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5)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的方式布局工厂,应当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C、提供广阔的市场D、营造优良的创新环境解析:(1)解答该组选择题的切入点是根据所给材料判断该企业生产的是什么产品。

“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将产品运到欧洲”这一句话说明该产品的生产速度较快,同时该产品应具备体积小、质量轻、便于快速运输的特点。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因此工业联系的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

工业集聚有许多明显优势。

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

集聚又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工业的集聚,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

另一种是现代工业集聚,其往往是为了控制某~类或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些区域具有发达的专业化分工,有良好的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创新。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工业的分散,是因为工厂在某一地区过度集中。

达到饱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工业随后向其他地区转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而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另一种是现代工业分散,它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种分散的前提条件是科技的进步.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小,运输费用较低;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同时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导致全球性跨国公司出现,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分布,形成世界性生产网络,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16: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2教学设计16: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第2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方式及其意义;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理解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工业部门之间、地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看待复杂问题的教育。

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了解工业联系和工业部门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运用图表来理解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某一工业的实践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对我国工业的促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工业联系的主要方式。

2.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

3.不同工业地域的特点。

【教学难点】1.新工业在地域上趋向分散的原因。

2.不同工业地域特点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讲授师:阅读课文P62第1、2自然段,思考:我们身上衣服的制成要经过哪些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之间有无工业联系?如有,存在怎样的联系?生: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一、工业联系(一)生产上的工业联系师: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负责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出成为负责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投入。

例如,上面所举布匹的生产过程,我们使用的课本、笔记本的生产过程等等,它们在生产上存在着一种直接联系,即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是下一道工序的“原料”。

承转:存在生产工序上的联系的企业还有哪些?看下图。

师:许多工厂各自生产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生产零部件各厂家之间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它们分别与最终产品的组装厂家(或总厂)联系,或通过组装厂家互相取得联系。

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

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

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工业地域的主要特征。

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

2. 教学难点: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工业地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地域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讲解工业地域的概念:解释工业地域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工业地域是由工业集聚形成的。

3. 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介绍工业地域形成的经济、地理、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4. 讲解工业地域的主要特征: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产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特征。

5.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工业地域案例,如东北老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地域的概念、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及主要特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掌握工业地域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转化的原因。

3. 学会分析工业地域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发展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工业地域发展的转化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八、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工业地域的发展过程,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

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范文学科领域:高中地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 使学生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3. 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2. 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理解;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工业地域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工业地域的定义,解释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工业地域形成过程,如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让学生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工业地域形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三、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及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不断更新教案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工业地域的发展阶段:介绍工业地域的发展历程,包括初期发展、快速发展、成熟期等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2.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物流、劳动力市场、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七、实践活动设计1. 调查身边的工业地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周边的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 小组讨论: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工业地域的形成规律,提出发展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学案
1、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以及工业地域联系的主要形式。

自主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2、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类型原因实例目的电子工业产品轻薄短小且价格昂贵,适宜空运“硅谷”企业在东南亚、墨西哥设分厂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占领市场,寻求最优区位跨国公司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现代工业的标准化生产和运输技术的新发展福特汽车、波音飞机的全球化生产网络合作探究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工业扩散是工业过度集聚后产生的现象,其结果又形成了新的工业地域。

四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图解如下:二、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比较优点缺点工业集聚①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和协作;②减少运费和能耗,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③共用基础设施,节约建设投资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供应紧张工业分散①寻求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环境污染小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发挥规模集聚效应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一些具有联系的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的集聚现象,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存在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而集聚的是(
)
①汽车厂和化纤厂②钢铁厂与水泥厂③化纤厂与石油加工厂④自行车厂与电视机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工业集聚是因为( )①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和能源消耗
②可以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③可以减少环境污染④可以减少市场上的交易费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B
2、A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
A、增大产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资源利用率,降耗减排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减轻运输压力,节约运输费用
4、众多工业部门在该工业地域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各企业之间存在生产联系
B、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因素
C、当地政府的行政规划
D、区域内雄厚的科技力量答案
3、B
4、A合肥江淮汽车配件工业园坐落于合肥市岗集镇,园区地理位置优越,距市政府和江淮汽车总部仅15千米,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所示企业部门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便于生产和协作
B、便于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C、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
D、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产品的集散
6、若现在有四家企业欲入驻该工业园,若从产业联系角度考虑应优先考虑(
)
A、纺织厂
B、汽车仪表厂
C、家具厂
D、炼铝厂答案
5、A
6、B
二、综合题
7、材料一据报道,重庆的长安汽车集团决定在南京的近郊区的经济开发区投资生产“长安牌”小面包车,届时,将有38家汽车配套企业落户该开发区。

材料二南京某礼品公司加工组装芭比娃娃玩具,畅销美国市场。

其原材料来自中东石油生产国,经过我国台湾加工成半成品,假发来自日本,包装材料由美国提供。

(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开发区是如何形成的?(2)38家汽车配套企业同时落户该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芭比娃娃的产销过程反映了工业布局的何种特点?其目的是什么?(4)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部地区的长安汽车集团巨资投向南京郊区,芭比娃娃玩具加工组装也布局在南京郊区,请你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

答案 (1)规划形成的。

(2)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生产上的联系紧密、协作方便、互通信息;形成规模,扩大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3)分散布局(经济全球化)。

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区位,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效益。

(4)汽车:因为南京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玩具:因为南京郊区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交通便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