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详解

合集下载

第三章 园林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第一节总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儒、道、释、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发展以很大的影响。

造园活动普及于民间,园林的经营完全转向于以满足作为人的本性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主,并升华到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所以说,魏、晋、南北朝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第二节皇家园林此时期的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相继建立的大小政权都在各自的首都进行宫苑建置。

其中北方的邺城、洛阳,南方的建康这三个地方的皇家园林大抵都经历了若干朝代的踵事增华,规划设计上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都城规划:(1)(曹魏)邺城邺城为今天的河北临漳,城市的结构严整,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大朝文昌殿建置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的南端建衙署。

利用东西干道划分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南区为居住坊里,北区为宫禁及权贵府邸,功能分区明确,富有严谨的封建礼制秩序,也利于宫禁的防护。

城西郊的漳河穿城而过,供居住坊里的用水,另外凿长明沟引漳河水,供宫苑用水。

(2)(北魏)洛阳北魏洛阳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功能分区较之汉、魏时期更为明确,规划格局更趋完备。

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的中轴线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的模式。

(3)(南朝)建康建康为今天的南京,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建都之地。

其规划也遵循南北中轴线的宫城布局模式。

大内御苑与行宫御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苑林主要以大内御苑为主,少数行宫御苑。

大内御苑包括:铜雀园、玄武苑、华林园(曹魏)、仙都苑、华林园(北魏)、华林园(建康)等;行宫御苑则包括:乐游苑、芳林苑等。

部分御苑除了具有游赏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军事、训练水军的功能。

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1)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更趋于精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了一定水准;(2)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3)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4) 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流觞曲水”便是一例;(5)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6) 在称谓上,除了沿袭上代“宫”“苑”,称之为“园”的也较多了。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3 魏晋南北朝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 03 魏晋南北朝
伴随佛教而来的信奉宗教的绘画艺术、人物肖像画出现 了繁荣的新面目,雕刻艺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北 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 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大宝库。东晋 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及绘画理论都有极高的成就,现有顾恺 之的摹本《女史箴图》,是我国文化的珍品。王羲之父子 的书法以及当时的音乐、戏剧等都有很大的成就。
第三节 私家园林
• 门阀士族的官僚、文人纷纷造园,有权势的庄园 主也竟相效尤,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 有建在城市里的城市私园,也有建在郊外与庄园 结合的别墅园。
• 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 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叠假山, 绿化的树木品种多了。
•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多讲 究造园的意境。
• 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 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1、善于 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 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 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 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
北 魏 洛 阳 城 平 面 图
• 芳林苑可以说是仿写自然,人工为主的一个皇家园林,园 内的西北面以各色文石堆筑为土石山,东南面开凿水池, 名为“天渊池”,引来谷水绕过主要殿堂前,形成园内完 整的水系。沿水系有雕刻精致的小品,形成很好的景况。 又有各种动物充其中和种树木花草,还有供演出活动的场 所。从布局和使用内容来看,既继承了汉代苑囿的某些特 点,而又有了新的发展,并为以后的皇家园林所模仿。
第七节 皇家园林 之 建康
• 建康:六朝古都,从吴到陈共六个朝代,历时 320年,史称:“六朝”。建康城位于长江边丘陵 起伏的地区,且各朝逐步扩建,呈不规则形,但 宫城按一定规矩筑成。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史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知识界胜谈佛教; • 道教兴盛; • 佛寺、道观大量出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千古风雅一兰亭
兰亭集序
第六节 小结
转折期园林特点: —规模由大入小; —造景由神异色彩转化到浓郁的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密切协调; —皇家园林中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是唯一的功 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开拓造园活动的领域,向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2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关键时期)皇家园林1、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始建于春秋齐桓公——东周战国魏定都大梁—东汉末魏国曹操封邑邺城)曹魏盛产稻谷——北方稻米之乡铜雀园紧邻宫城铜雀台邺城之西(铜爵园)略具“大内御苑”性质军事坞堡,藏冰北面冰井台,南面金虎台——飞阁玄武苑邺城北郊离宫别馆,训练水军西晋建都洛阳;东晋偏安江南;邺城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五朝建都之地后赵石虎铜雀三台高耸巍峨,一如旧观华林园城北北齐(仙都院)——(龙腾苑)规模最大,最著名“天泉池”——完整水系——五岳四渎桑梓苑规模较小御苑,种植桑树东魏南邺城扩建,于曹魏邺城之南,两倍后燕慕容熙龙腾苑引漳水周流城郭北齐高纬P126 仙都苑邺城西郊密作堂、贫儿村、城堡一说扩大城北之华林园五岳、四海、四渎开创性意义2、洛阳(魏——西晋王朝)曹魏魏明帝芳林园(西晋——北魏华林苑)“大内御苑”——当时最重要皇家园林中轴线景阳山西晋一仍曹魏之旧主要御苑华林园北魏P130 孝文帝(主张汉化——划时代的城市建设,奠定中国都城格局)魏晋洛阳城内城:铜骆大街。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的城市中轴线供水设施完善华林园主要大内御苑城市中轴线北端霓虹阁——高架廊道华林园:曹魏、西晋、北魏,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一定地位西游园千秋门以北宫城西半部较小的大内御苑3、建康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建都之地)图P133吴孙权太初宫显明宫西苑孙策的将军府改建太初宫之东(西池)太初宫之西朱雀航秦淮河上东晋建康宫(台城)宋——梁皇家园林新建、扩建、添改,梁武帝时极盛,侯景之乱破坏殆尽刘宋乐游园(北苑)藏冰梁华林园鼎盛时期陈华林园(东晋——陈)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台城北部干道——宫城——御苑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序列复道联系台城华林园●始建于吴,历经东晋、宋、齐、梁、陈不断经营,南方重要皇家园林●刘宋文帝东吴引玄武池水,利用水位高差,再流入台城南部宫城之中●梁鼎盛时期芳乐苑始建于南齐大内御苑芳桂苑燕雀湖东侧(桃花园)私家园林(主角)宅园、游憩园(城市私园)北方:北魏洛阳(学习健康)——里程碑北魏汉化冲觉寺张伦宅园邛岭洛河景阳山——土石大假山人工山水园写实写意相结合——造园创作方法的一次飞跃南方:南齐茹法亮园徐湛之园玄圃建康台城南齐武帝长子文慧太子园址较高叠山,山洞湘东苑江陵(今扬州)的子城中梁武帝之弟湘东王萧绎假山的石洞长达两百米刘勔造园宋,最早用石砌水池驳岸庄园、别墅(郊野别墅园)(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农业耕作的田园;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庄客、部曲的住地)西晋金谷园洛阳西北郊金谷涧(洛阳别业)天然山水园石崇,隐逸情调汉代遗风——高阁层楼潘岳庄园洛阳附近潘岳《闲居赋》东晋陶渊明庐山脚下谢氏庄园会稽郡始宁县南北两居《山居赋》规划布局寺观园林寺观园林:毗邻寺观单独建制的园林;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北朝(北魏)洛阳《洛阳伽蓝记》宝光寺西阳门外,御道北咸池景明寺冲觉寺西明门外一里御道北景林寺开阳门内御道东南朝(南梁)同泰寺建康东晋东林寺庐山东林禅寺—庐山上第一座佛寺简寂观庐山庐山上第一座道观其他园林新亭会稽近郊兰亭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多次挪移位置(东晋,会稽——清,绍兴)“曲水流觞”休禊活动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03园林的转折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03园林的转折期第4节寺观园林-中外园林史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三、鸡鸣寺
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南京 最古老的梵刹之一。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 西连鼓楼岗,山高62米,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青水 秀,风景绮丽。鸡鸣寺寺址所在,三国时属吴国后苑 之地,早在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倚山造室, 始创道场。东晋以后,此处被辟为廷尉署,至南朝梁 普通八年(527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 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殿宇僧寺往往因山就水,布局上讲究曲折幽致, 高低错落。因此,这类寺观不仅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 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
在许多自然风景优美的地带,便有了寺观作为宗 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地也有了道路等基础设施。
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 的游客纷至沓来。自此以后,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逐 渐形成了原始型旅游的风景名胜区。佛寺和道观,便 成为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观的主体和原始型旅游 的接待场所。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佛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在鹫峰灵山说法的故 事 ,古印度气候炎热,往往在深山修建石窟作为僧 舍,僧侣们白天托钵乞食,晚间即栖息山林。这些情 况情形与老庄的避世和儒家的隐逸颇有合拍之处,中 国的僧侣们也加以仿效,纷纷到远离城市的山野中去 寻求幽静清寂的修持环境。
道教讲究清心寡欲,炼丹行气。炼丹采药要到深 山密林,行气吐纳要环境清静、空气新鲜。加之高山 又是传说中神仙居处之地,道教追求羽化登仙,山岳 当然也就成为道士们所向往的地方了。

3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3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一、社会背景
• • 西晋朝廷上下聚敛财富、荒淫奢靡成风; 知识分子玩世不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 山涛、王戎: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猖狷等 行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 思想作风,这就是“魏晋风流”)
二、意识形态方面因素
• 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知识 分子从审美角度去亲近、理解大自然山水;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 城市私园特点:
—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 乐之享受,显示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不 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 —设计精致化的趋向; —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2 庄园
• 庄园内容: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庄客、部曲的住地。
自然美,文化素 养和审美情趣

庄园实例
•北魏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魏晋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芳林苑:人为地貌基础已有全面缩移
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园内养蓄山 禽杂兽,有场地供活动和表演杂技, 仍然保留东汉苑囿的遗风。 (魏,相当
于“大内御苑”)
•华林园:干道——衙署——宫城—
—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 华林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魏、西
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 出世情感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因此,寺观本身无 异于山水园林。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千古风雅一兰亭
兰亭集序
第六节 小结
转折期园林特点: —规模由大入小; —造景由神异色彩转化到浓郁的自然气氛; —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写意相结合; —建筑与其他自然要素密切协调; —皇家园林中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甚至是唯一的功 能,“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开拓造园活动的领域,向世俗化的方 向发展; —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列发展。

园林历史3.园林的转折期

园林历史3.园林的转折期
2) 三台就有明显的防御性质。
3)曹魏邺城起,宫室居城中北部,全城以棋盘状的道路网划分闾里, 东西和南北干道丁字相交于宫城门前。宫内首开大朝与东西堂制度,朝廷 与行政中心(宰相衙门)并列于两条轴线上。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 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4. 佛教在东汉即已传入中国。这时期由于人民的痛苦及统治阶级的提倡,佛 教流行很广。在城市内部也大量的建造寺院、佛教等,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 建筑群。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1.3.3城市与建筑 二、曹魏邺城的规划
1. 邺城,曹操的封邑,位于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西七里,南北五 里”。
4)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很严整。正中宫城部分,入宫门为一封闭形广场、经 过端门至大殿前广宽的庭院,大殿在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 楼及鼓楼。东部的宫殿官署区布局也很严整,进入司马门,干道两边为各 种官府衙门,形成重重院落,后半部为后宫为曹操居住之用,是按照“前 朝后寝”的制度规划的。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2)大城:城市范围东西20里,南北15里,建有坊里320个,坊有坊墙。 3)城内有好几处集中的市。 4)文献提到的有三座小城,各有墙垣,连结为一整组建筑,它们北靠 邙山,南依大城,是洛阳城的军事要塞,金墉城就是这三座小城。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园 林 历 史 与 理 论 概 王述

1.中国古典园林史纲要
1.3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第三章__中古古典园林史

第三章__中古古典园林史
2020/8/7
• A.西晋朝廷上下敛聚财富,荒淫奢靡,争豪斗富 。
• B.知识分子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寻求个性解放 。他们在行动上表现为:㈠饮酒、服食、狂狷㈡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即所谓的“魏晋风流”。代表 人物:竹林七贤、白莲社。

东晋和南朝知识界的游山玩水风气更为炽盛
,代表人物:宗炳、谢灵运、王羲之、陶渊明、
林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异色彩转
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由写实趋向于写
实与写意相结合。
• 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直接影响
下,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
现自然,由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的
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
2020/8/7
• 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 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 规划设计由前此的粗放转变为较细致的、更自觉 的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2020/8/7
•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 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 题材的创作,更多的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 幻。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 皇家气派,但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或多或少 的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
2020/8/7
•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 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所以,此时宫廷造园已自觉的有所取法于民间 。同时,一些民间的游憩活动也被引进宫廷,如 “曲水流觞”。从此以后,在三大园林并行发展 的过程中,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新鲜养 分。
2020/8/7
2. 物质、精神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典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 魏明帝在洛阳大造宫室御苑,其中主要的是芳林园
◼ 苑周围数十里,引璋河水入园汇为大地池内堆筑五个岛 屿象征“五岳” 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
◼ 四个水域象征“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通行 舟船的水程长达二十里,池中岛上建楼架所。环池沿岸 有堂、殿、及其它楼台亭榭不计其数,现这座大型皇家 园林效仿自然挖湖堆山。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重点:背景、思想、动态、私家园林类型、寺观园林的形成
一、社会背景
战争频繁、政治动荡 •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公元
265 建立晋王朝(司马氏)→“门阀制度”士族集 团 • “下品无士族,上品无寒门”思想 • “八王之乱”(分封制度) •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北周和陈,结束了魏晋南北 朝历史369年分裂历史
着重写实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沿袭上代的“宫”“苑
”之外,称之为“园”的也较多
2、私家园林
◼ 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社会风尚 ◼ 想要长期而又便捷的占有自然山水风景
在城市近郊开辟能够当日往返的风景游览地
在居住地营造“第二自然”
◼ 私家园林的兴盛逐渐培养了园林审美的心态
◼ 私家园林应运兴盛,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 成癖,有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世说新 语》有这样一段记录:
◼ 顾氏为当时苏州的四大家之一,这“四大家 ”不仅“金玉满堂”,而且都有自家的花园。 顾氏的辟疆园在当时最有名,号称“吴中第一 名园”,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其时的苏州城 里,与辟疆园齐名的还有戴氏宅园,也是名噪 一时。其园主的父亲戴逵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 ,而且傲视权贵,被《晋书》列入“隐逸”之 列。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2、郊野的庄园别墅 会稽谢家庄园是这一时期南方私家庄园别墅 的杰出代表。 城市私家园林的特点:①设计精致化; ②规模小型化。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一、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 佛教早在东汉中期已传入中国,汉明帝曾派 人到印度求法,制定洛阳白马寺藏佛经。 “寺”本来是政府馆驿机构的名称,从此, 便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二、思想解放、文化多元


与贪婪奢侈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则是玩世不恭。 名士们以任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舒服,寻 求个性的解放有两种表现: 1、饮酒、服食、狂獗的具体行动; 2、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思想作风,即当时的“魏晋风 流”。 例如比较有名的有:竹林七贤、白莲社等。 寄情山水、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也导致知识分子阶层对 大自然山水有了更进一步理解和认识,也成了一种浪漫风习。



1、华林园 地理位置:位于宫城北面,玄武湖南岸。 华林园的景象: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时描述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怡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 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2、乐游园 在华林园的东面,又名北苑,始建于刘 宋。园林基址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往东可远眺钟 山借景,北临玄武湖。
第三节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几种反 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 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 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 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

第二节皇家园林

此时期的典型代表皇家园林:北方的邺城、 洛阳,南方的建康。


1、城廓宅院 ⑴茹园,吴兴武康任茹法亮的居所。书中记载, “宅后为鱼池、钓台、土山,楼馆长廊达一里。竹 林花药之美,皇家苑囿所不能及。”茹园既有辉煌 殿阁的富贵气,也有山池花药的休闲之情。 ⑵南齐的文惠太子于建康开拓私园“玄圃”,园址 地势较高。其中起土山、池、阁、楼、观、塔宇, 多聚异石,妙极山水。园林中掇山理水造诣高超, 显示出较高的技术水平。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Landscape architecture
金谷园为西晋大官僚石崇经营的一处庄园,位于 洛阳西北郊的金谷涧。 石崇经营金谷涧的目的,主要在于求得一处满足 于其游宴生活之需要以及退休后安享山林之乐趣、 兼作吟咏服食的场所,局部地段相当于一座临河的、 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
Landscape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私家园林便应运而兴盛起来。经营园林成了社 会上的一项时髦活动,出现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 园成癖的情况。热中于营园,必然也善于鉴赏园林, 并且逐渐培养了一种园林审美的心态 。 这时期的私家园林见于文献记载的已经很多 了,其中有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也有建在城市 里面或城近郊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 由于园主人的身份、素养、趣味不同,官僚、 贵戚的园林在内容和格调上与文人、名士的并不完 全一样。而北方和南方的园林,也多少反映出自然 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 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 在规律。 于是,人们对大自然风景的审美观念便进入到高级的 阶段而成熟起来,其标志就是山水风景的开发和山水艺术的 大兴盛。
Landscape architecture
文人士大夫通过直接鉴赏大自然,或者藉助于山水艺术 的间接手段来享受山水风景之乐趣,也就成了他们的精神生 活的主要内容。 处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之中,愈来愈多的优美自然生 态环境作为一种无限广阔的景观被利用而纳入于人的居处环 境,自然美与生活美相结合而向着环境美转化。 这是人类审美观念的一个伟大的转变,在欧洲,这个 转变直到文艺复兴时方才出现,比起中国大约要晚一千年。 以上所述,大抵就是促成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的历 史背景、社会背景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诸多因素。

《园林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解析

《园林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解析

6、佛教雕塑艺术兴盛。如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7、绘画艺术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著名画家不 断涌现。如顾恺之、宗炳、张僧繇、谢赫、 陆探微、王微等,宗炳作的《画山水序》, 谢赫作的《画说》,王微作的《叙画》,至 今仍是作画的理论原则,他们的作品都接近 自然主义的风格。
❖ 北魏时,在思想上也宣传佛教,并开凿了云 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时期特点(重点)
1、在长达360多年大混乱的时期里,社会处于 大分裂、大动荡、人口大迁移状态,从而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思想十分活跃。在社会意 识形态领域里,人们摆脱了汉代“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束缚,文化思想方面比较自由 开放。儒家的纲纪观念,法家的法理观念, 渐渐地减弱了对人们的影响。由于社会动荡 不安,人们普遍流行消极悲观的情绪,在人 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悲叹中,滋生“及时行 乐”思想。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 时期的园林
从公元220年到581年,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共历时360余年。园林由以雄伟的宫苑建筑为 主转向以秀丽的山水为主,开创了我国自然山 水园的新局面,佛寺园林开始出现。
第一节 历 史史 略
一、三国 (一)历时 ❖ 从公元220~263年,是魏蜀吴三国时期。其中从公
《桃花源记》描写一个环境优美、丰衣足食、 不纳苛税,处于世外桃源的理想生活,对后 世影响甚大。
❖ 东晋时出现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书法独具 风格,楷书独立完美,并擅写草书、行书, 人称他的书法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 人称他为书圣,其代表作有《兰亭序》。
❖ 出现了著名大画家顾恺之,他的人物画清晰、 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
南朝资料:
❖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建立刘宋, 南朝开始。南朝宋6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林雪景
文佛塔
第五节 其他园林
新亭 兰亭
盘规划的中心。 •轴线 •分区 •给水
曹 魏 邺 城 平 面 复 原 图
1 司马门 2 显阳门 3 宣阳门 4 升贤门 5 听政殿门 6 听政殿
7 温室
8 鸣鹤堂 9 木兰坊 10 楸梓坊 11南止车门 12延秋门
13长春门 14端门 15 文昌殿 16 大理寺 17宫内大社 18郎中令府
19相国府 20奉常寺 21大农寺 22御史大夫府23少府倾寺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
总说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其他园林 小结
第一节 总说
•公元220年——魏、吴、蜀并立; •公元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氏篡位, 建立晋王朝; •公元280年——西晋;(八王之乱) •公元317年——东晋;103年后,南方相继为 宋、齐、梁、陈四个政权更迭代兴,史称南 朝; •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统一整个黄河 流域,称为北朝; •公元581年——隋文帝灭北周;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结束魏晋南北 朝这一历时369年的分裂。
• 南方: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玄圃”——南齐武帝之子文惠太子。 “湘东苑”——梁武帝之子,湘东王萧 绎。
• 城市私园特点:
—追求华丽的园林景观,还讲究声色娱 乐之享受,显示偏于绮靡的格调,但不 乏有天然清纯的立意者;
—设计精致化的趋向; —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2 庄园
• 庄园内容:
庄园主家族的居住聚落;
于“大内御苑”)
•华林园:干道——衙署——宫城—
—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的中轴线, 华林园位于城市中轴线的北端 (魏、西
晋)
建康
(今南京,吴、东晋、宋、齐、梁、陈)
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都不太大,但设计规 划比较精致,内容十分豪华。
华林园 芳乐苑
东晋及南朝建康城平面示意图
综述
魏晋南北朝的皇家园林的特点:
• 对自然美的鉴赏取代对自然所持的神秘、 功利和伦理的态度,而成为此后的传统美 学的核心;
• 文学: 山水诗文出现; • 绘画:出现独立的山水画。
三、技术基础:
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
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建筑技术进步,观赏植物栽培普遍化
第二节 皇家园林
邺城 洛阳 建康
邺城
(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 城市结构严谨,以宫城(北宫)为全
2. 北魏洛阳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 市中轴线,为政治中心。这个城市完全成熟了中轴线 规划体制,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的基础,确 立了此后皇都规划的模式。
•北魏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魏晋洛阳宫城平面示意图
•芳林苑:人为地貌基础已有全面缩移
大自然山水景观的意图。园内养蓄山 禽杂兽,有场地供活动和表演杂技, 仍然保留东汉苑囿的遗风。 (魏,相当
知识界胜谈佛教; • 道教兴盛; • 佛寺、道观大量出现。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玄佛合流,寺园一体。
二、寺观园林三种类型: 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制的园林; 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
三、城市寺观园林 宗教活动场所、居民活动中心、各
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
铜雀园(曹操,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
玄武苑(曹操)
华林园(石虎)
龙腾苑(慕容熙)
公元538年,东魏扩建南邺城于曹魏邺城之南, 呈前宫后苑的格局。
仙都苑(高纬)- 若神仙居所
仙都苑不仅规模宏大,总体布局之象征五岳、 四海、四渎是继秦汉仙苑式皇家园林之后的象征手 法的发展。
洛阳
1. 魏、西晋
由南而北为 外朝——内廷——御苑(“芳林 园”)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 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农业耕作的田园;
副业生产的场地和设施; 自然美,文化素
庄客、部曲的住地。
养和审美情趣
• 庄园实例
金谷园(西晋,石崇)
潘岳的庄园
陶潜庄园
山居郊郭曰城傍。
金谷园—明 仇英
3 别墅
别墅、墅、山野、山宅、岩居 谢家别墅(山居赋)——清纯、隐逸 孙绰别墅
北朝:洛阳,宝光寺、景明寺、冲觉寺、景林寺; 南朝:同泰寺、
鸡鸣寺(同泰寺)
四、郊野寺观
• 一部分类似世俗庄园或是寺观地主的别墅、 庄园; • 另一部分单独建制,类似于后期的世俗别墅。
郊野营建寺观的三个条件: 靠近水源 靠近树林 向阳背风
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 出世情感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因此,寺观本身无 异于山水园林。
—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 技艺达到一定水准,植物配置多为珍贵品种,动物放逐和 圈养仍占一定比重,建筑新式多样;
— 景观重点从模拟仙境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以人间 的现实取代仙境的虚幻;
—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 甚至由文人参与经营;
— 人工园林造景已较多运用写意手法,把秦汉以来着重写实 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 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第三节 私家园林
• 背景 1. 民间造园成风,名士爱园成癖 2. 重视精神陶冶
• 私家园林类型 1. 宅园、游憩园 2. 庄园、别墅
1 城市私园
• 北方:北魏首都洛阳诸园 多为贵戚、官僚所经营 从写实过渡到写意写实相结合
衣冠南渡,结合山泽,建设有山有水的庄园;
士族崇尚老庄、玄学。(九品中正制、占田荫 户制,顾、陆、朱、张)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园林化的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 济实体,亦有园林性格,开启后世别墅园 林之先河,从此“别墅”一词由生产组织、 经济实体的概念转化为园林的概念。
第四节 寺观园林
一、背景 • “汉地佛教”,“寺”被用为佛教建筑,
一、社会背景
• 西晋朝廷上下聚敛财富、荒淫奢靡成风; • 知识分子玩世不恭。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刘伶、向秀、阮咸、 山涛、王戎:一方面表现为饮酒、服食、猖狷等 行动,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 思想作风,这就是“魏晋风流”)
二、意识形态方面因素
• 寄情山水与崇尚隐逸成为社会风尚,知识 分子从审美角度去亲近、理解大自然山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