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练习后附答案 部编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练习后附答案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83bfbdf4b73f242326c5f3b.png)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家、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3.《流年碎影》的作者是_________,《顺生论》的作者()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14.高文典册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8.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9.己欲立而立人,己于达而达人21沾溉后人的。
四、简答题25.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26.写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对刻画叶先生的形象有何好处?27.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28.试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29.叶先生写话主张的内容是什么?五、阅读分析题30.阅读本文第五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本段反映了叶先生什么品德?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本段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一、填空题1.叶圣陶,又名,二十世纪著名作家、,《顺生论》的作者是话”、“简洁”______。
6.叶先生认为,“做”的意思是行为,“作”的意思是__充当_______。
7.学而不厌,_诲而不倦________,何有于我哉?8.仁者见仁,_智者见智_。
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_记人(回忆性)_______散文。
二、选择题d ( b )a.《顺生论》b.《倪焕之》c.《流年碎影》d.《佛教与中国文学》12.《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举“做”、“作”分工的例子,旨在说明叶圣陶先生( c )( d )a.《流年碎影》b.《顺生论》c.《文言与白话》d.《谈文论语集》三、解词题典册经典性著作。
1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16.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部编七下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七下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32fc22caaedd3383c4d3f0.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8101bbb90d6c85ed3ac61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现代文阅读欣赏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cccc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d.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时作业(含解析)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2) 山不在高,____________ 。
水不在深,____________ 。
(刘禹锡《陋室铭》)(3) 《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5) 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 zhuó(____________ ) 性的意见。
(2) 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méng lóng (____________ ) 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3) 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diān pèi liúlí(____________ ) ,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4)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yǐshēn zuòzé(____________ ) ,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多年不来往,我们的关系生疏了。
..C.一有不懂的地方,他就去请教老师,真是不耻下问。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
(在句末加“的工具”)B.“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
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将“思考”和“面对”互换位置)C.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3aaf740242a8956bece4a0.png)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97cd9e53a580216fcfef8.png)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二三事》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97cd9e53a580216fcfef8.png)
《叶圣陶二三事》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单选,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A. 确凿(záo) 哺育(fǔ)喧嚣一拍既合B. 炽痛(zhì)重荷(hè)磐石无遐及此C. 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 斑斓(lán)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二、语用能力提升(单选,每题3分)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 !A. 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 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 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 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三、课内精彩阅读(15分)阅读课文“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回答问题。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df87f87c24028915fc3c8.png)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习题 第4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习题 第4单元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104d40ee06eff9aff80748.png)
第四单元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罩)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疏),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改润色)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商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p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解析:D项中“顺口”后面的分号改为逗号。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解析:A项中不合逻辑,应将“纠正”和“指出”互换位置;B项中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应删去“能否”;C项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
)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B)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五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人教部编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七十五](https://img.taocdn.com/s3/m/6266a33fde80d4d8d15a4f76.png)
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 zhuì)又别扭。
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选自《青年文摘》,有改动)
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阅读第⑧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我”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拾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堂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8f306a51e79b89690226e9.p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暄.(xuān)公寓.(yù)商酌.(zhuó)B.别.扭(biè) 拖沓.(tà) 颠沛.(fèi)C.修润.(rùn) 丁卯.(mǎo) 打拱.(gòng)D.删.去(shān) 譬.如(bǐ) 朦胧.(lóng)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躬行不耻下问学而不厌B.旅店南腔北调一身作则C.感慨鞠躬尽粹诲人不倦D.恳切言外之意自做自受3.读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草率了事:(2)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一以贯之:(3)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付之一笑: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电视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三倍。
D.同学们被大雨淋得浑身湿透了,仍然精神饱满地前进。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个句子是()和()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
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
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
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解析版)课后练(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e904d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d.png)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字形或字音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带着一些感概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B.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lěi zhuì)又别扭。
C.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xì)之了。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杳无理为简洁合理。
【答案】C【解析】【分析】A项中应为“感慨”,“慨”与“心”有关;B项中“累赘”读音应为“léi zhuì”,读“lěi”时,组词如“日积月累”,读“lèi”时,组词如“劳累”;C正确D项中正确写法应是“拖沓”,“杳”读“yǎo”,如“杳无音信”。
故答案为:C【点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形、字音。
2.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从现在开始这样做并以身作则,这将会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C.遇到不懂的问题,同学们总喜欢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对于外界关心的传言,他只是付之一笑,避而不答。
【答案】C【解析】【分析】有些成语是有固定使用对象的,绝不能乱用。
我们在平常学习中要掌握一些常见的容易造成误用的成语。
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其他如“琴瑟之好”“破镜重圆”等也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C项中“不耻下问”意思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句中同学们的学识明显是比老师更少,应该是老师向同学们请教才叫“不耻下问”。
A、B、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词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cd10dbaaa1c7aa00b52acbd0.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练习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01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外面正响着鞭pào(),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zhào()上双层的悲哀。
(2)他对普通话生shū(),于是(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让我帮他(修改润色)。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量斟酌)性的意见。
(3)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
(4)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B.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C.《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D.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3.(黔南州中考)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我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B.市长能否下河游泳,成了一些市民检验河道水质达标的标准。
C.通过这次“个性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D.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换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②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③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案及答案
![(精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07f733169a4517723a3d2.png)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丁卯.(mǎo)触.及(chù)修润.(rùn)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逝世繁碎悔人不倦B.慎重修润颠沛流离C.朦胧感概一以贯之D.零碎妥贴以身做则3.根据意思写词语或翻译句子。
(1)商量斟酌。
()(2)修改润色。
()(3)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4)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以身作...则.,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87874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b.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璿,河北香河人,学者、散文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出版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说梦草》等。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故事背景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
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
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
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①):写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后感到悲哀。
第二部分(②):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③—⑧):写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
第四部(⑨):谈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四、问题解疑1. 第1自然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
“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
2.“双层的悲哀”所指的内容是什么?旧年即将离去,叶圣陶先生逝世。
3.作者引用《论语》上的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引用作用分析法。
引用《论语》上的话,用孔夫子自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和叶圣陶先生“偏偏做到了”进行对比,强调叶圣陶先生品德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4.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凡是……无不……”,内容上,表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的品德是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的。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八
![2019-2020学年度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二十八](https://img.taocdn.com/s3/m/803997b4fab069dc502201a0.png)
⑦这使我不断地相信,这世界上一些孤独而优秀的灵魂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将温馨与欢乐不求回报地赠予了世人吧?用文学,或者用蘑菇。
作者在回忆汪曾祺先生的时候,既有与汪老的直接接触,也有从书本中了解的汪老。阅读文章填写表格。<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74"><tbody><td width="287">事件<td width="287">印象<td width="287">①______<td width="287">目光温和而又剔透<td width="287">下放沽源研究土豆<td width="287">②______<td width="287">③______<td width="287">一个从容地“东张西望”着,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爱的老头<td width="287">带着自己采集、晾干的蘑菇回京,并为家人烹制<td width="287">④______</tbody></table>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e85314aa00b52acfc7cafe.png)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圣陶先生二三事 同步练习测试题及答案》最新精品优秀完美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bd0544a0f242336c1fb95e05.png)
前言:该同步练习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修润.(rùn)譬.如(pì)累赘.(zhui) 叶圣陶.(táo)B.拖沓.(tà) 妥帖.(tiē) 悲哀.(āi) 丁卯.年(mǎo)C.恳.切(kěn) 监.督(jiān) 触.及(chù) 颠沛.流离(pèi)D.草率.(shuài) 感慨.(kǎi) 告辞.(cí) 诲.人不倦(huǐ)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对普通话shēngshū(),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shāngzhuó()性的意见。
(3)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ménglóng()的。
(4)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jūgōngjìncuì(),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话不用这个词还好,用了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
B.张老师要求我们不能迟到一分钟,他自己便以身作则....,第一个到教室。
C.这几年,随着父母工作的变动,王欣颠沛流离....地换了好几个学校。
D.孔子虽然被尊为“圣人”,但他还是经常不耻下问....。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籍是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人。
B.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C.阅读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通过它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
D.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那么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探究
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
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记叙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夜,一边是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一边是不幸的消息传来。
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
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参考答案: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
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
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用三个短句表达三层意思,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积累拓展
四、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
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点拨:可选择自己最近写过的一篇作文,从字、词、句及标点等方面做些修改,使文章更简洁。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洁”。
关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
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加简洁。
五、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
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做了大量工作;给吕叔湘先生送书法作品,并为其女的文章题诗,待人诚挚;和吕叔湘先生一同避暑和视察的情形;等等。
本文所记叙的事和课文一样都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温良、倾其全力专注于事业。
除此之外,从此文还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及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