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的中三体问题

合集下载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是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计算机科学方法,用于解决在三体系统中确定物体的数量和位置的问题。

三体问题是一个在多体问题中很常见的情况,物体由三个物体构成,它们之间受引力影响,在某些时刻它们的位置和状态是未知的。

鉴于此,解决三体问题的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被称为“进化算法”,因为它以不断变化的状态来模拟自然界中物体的变化。

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以某种适应度函数为基础,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来确定最佳的位置和数量。

通常,该适应度函数是根据物体之间的引力和密度来定义的,因此,它可以用来衡量物体之间的良好分布。

在运行状态下,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会不断更新物体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应度函数的要求。

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和生物学领域,比如分子生物学,天体力学以及其它系统的研究中。

比如,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它可以用来确定蛋白质的结构,模拟各种生物系统的演变过程,以及研究DNA的互作作用等。

它还被用于动力学系统的研究,以及宇宙系统的研究,从而对恒星之间的运动模式和天文现象做出解释。

此外,三体系统也被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中,比如航空航天专业,机器人学,海洋动力学和计算机视觉。

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优化算法,它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复杂的,非线性的优化问题。

它可以在没有精确知识的情况下搜索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优化过程的高效性。

它还可以避免优化过程中的局部最小值问题,是一种更加强大的优化工具。

由于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的多样性和先进性,它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中,比如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以及生产计划等。

以上所述,三体问题的进化算法确实是一种有用的计算机科学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科学家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而且可以用于工业和商业领域中的优化任务,为企业提供极大的价值。

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探究

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探究

天体力学中的三体问题探究天体力学是研究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三体问题则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体问题是指在一个引力场中,有三个物体(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它们之间的运动规律如何确定的问题。

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得到解决对于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三体问题的历史和背景三体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世纪。

当时拉普拉斯通过数学方法求解了三个质点在其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而且他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了天体力学的基础。

然而,拉普拉斯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他提出了著名的“拉普拉斯极限”的概念,即三体问题在一定条件下是不可解的。

这一结论引起了当时数学界的热烈争论,也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几百年中,许多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对三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探索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20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也为解决三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

但是,尽管理论和计算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被完全解决。

2. 三体问题的形式化表示为了更好地研究三体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它进行形式化的表示。

假设有三个物体A、B、C,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在它们之间的引力场中运动。

设它们的位置矢量分别为r1、r2、r3,速度矢量分别为v1、v2、v3。

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表示为:m1d^2r1/dt^2= Gm1m2(r2-r1)/|r2-r1|^3 + Gm1m3(r3-r1)/|r3-r1|^3m2d^2r2/dt^2= Gm2m1(r1-r2)/|r1-r2|^3 + Gm2m3(r3-r2)/|r3-r2|^3m3d^2r3/dt^2= Gm3m1(r1-r3)/|r1-r3|^3 + Gm3m2(r2-r3)/|r2-r3|^3其中d^2r/dt^2是位置矢量对时间的二阶导数,|r1-r2|是向量r1-r2的模长。

第七章限制性三体问题

第七章限制性三体问题
系统的质心 又因为 得到
π2月球质量与地月质量的比值0.01215
第5页/共27页
1.2 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在BBR坐标系中
dr dr ωr dt I dt R
w=n=sqrt(u/a^3)
u=G(m1+m2) a=r12(即地月距离)
d 2r dt 2
I
d 2r dt 2
R
2ω dr dt

发现了三个平衡点,分别命名为:拉格朗日L1,L2,L3点。
第11页/共27页
1.3 拉格朗日解
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1,L2,L3点(π2=0.01214)
第12页/共27页
1.3 拉格朗日解
地月系统5个拉格朗日点(以地球为坐标原点)
第13页/共27页
3/2
1.3 本节作业
作业:计算地月系统5个拉格朗日点(地球为中心)
y2)
1
d dt
1 r1
2
d dt
1 r2
第17页/共27页
2.1 雅可比积分
1 2
dv2 dt
1 2
2
d dt
(x2
y2)
1
d dt
1 r1
2
d dt
1 r2
d dt
1
2
v2
1 2
2 (x2
y2)
1
1 r1
2
1 r2
0
动能
旋转 势能
势能
机械能
1 v2 2
1 2(x2
2
y2 ) 1
1 r1
思考题:拉格朗日存在的力学原理?
d 2r dt 2
R

dr dt

三体问题教学教材

三体问题教学教材
一般的三体问题,每一个天体在其他两个天体的万 有引力作用下,其运动方程都可以表示成6个一阶 的常微分方程,因此,一般三体问题的运动方程为 18阶方程,必须得到18个积分才能得到完全解。
然而,现阶段还只能得到三体问题的10个初积分, 远远不足以解决三体问题。
无解?
我们常说的“三体问题无解”,准确地来说,是无 解析解,意思是三体问题没有规律性答案,不能用 解析式表达出来,只能算数值解,没有办法得出精 确值。
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
序言
2015年8月23日,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刘 慈欣凭借其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 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 国科幻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的认可。在小说中,三体 叛军通过《三体》游戏向社会传播三体文化,游戏 玩家们建立了各种模型来躲避乱纪元、预测恒纪元 的到来。
限制性三体问题
其实,三体运动已经是对实际物理简化得很厉害了 ,比如说对质点,球体自转、形状已经统统不考虑 了,然而即使是这样,牛顿、拉格朗日、拉普拉斯 、泊松、雅可比、庞加莱等等大师们为这个问题穷 尽精力,也未能将它攻克。
科学发展到现在,三体问题的求解和应用其实就是 一部心酸的简化史。
研究三体问题的意义
然而其他的解就复杂得多了。比如被他们起名为“ 纱线”的解,在形状球空间中的形状就像一个线团
,而在实际空间中,轨道的样子就像一大坨意大利 面(RAmen!)。Šuvakov and Dmitrašinović根据此方法 把所有已发现的通解,包括前人发现的那些,总共 分成了16族。他们又根据对称性和其他性质将这16 族解分成了4大类,其中第一类囊括了所有前人发 现的特解。
(1)、8字型族——三个物体在一条8字形的轨道上互 相追逐。

三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三体物理知识点总结

三体物理知识点总结三体问题最早的研究可追溯至十八世纪,当时拉普拉斯研究了太阳系中的行星轨道问题。

然而,由于三体系统的运动非常复杂,导致解决这一问题变得极为困难。

直到近代,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科学家们才开始着手解决三体系统的问题。

目前,三体问题已成为天体力学、分子物理、核物理等领域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三体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在理论方面,它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多体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三体问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原子、分子以及宇宙中天体的轨道运动,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三体物理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其中包括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统计物理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三体问题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物理模型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三体问题的基本概念在三体问题中,我们通常研究三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三个物体可以是氢原子中的一个质子和两个电子,也可以是太阳系中的太阳、地球和月亮。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考虑这三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电磁力等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

总的来说,三体问题是一个描述多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物理学问题。

三体问题的研究通常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系统的定性分析、系统的定性分析和系统的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系统的基本特征,来揭示系统的基本运动规律。

这包括系统的平衡点、稳定性、周期解等。

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行为,并为后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定量分析则是通过具体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系统的运动规律。

这包括使用微分方程、动力学方程等方法,来求解系统的运动方程,从而预测系统的运动轨迹。

通过定量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系统的详细动力学行为。

在研究三体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 动力学方程:描述系统各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方程。

在经典力学中,动力学方程通常是牛顿运动定律或其他形式的运动方程。

三体问题的五个特殊解

三体问题的五个特殊解

三体问题的五个特殊解
1、三角被动:这是通过完全废弃两个星体之间的相互引力,而使
浩瀚的星系神奇地失去平衡状态,并自重力收缩而保持三角状而被称
为三角被动解。

2、质量变换:这种解法将三体问题中的球形星体摆脱等量质量的约束,根据拉格朗日位置最大值定理,得出最小势态变化,从而获得安全的解。

3、共动解:这种解法是通过反演星体间的动能、角动量等物理量,采
用四个主共线体的变换方法,以带入给定的星体的局部状态,搜索安
全的解。

4、离散共动解:在使用一般的共动解时,一般都会出现大量的灵敏度
系数,因此,引入离散共动解,根据变量之间的离散性,使变量值表
示在一系列被定义的可行解下,以便减少灵敏度系数带来的影响。

5、非动力学解:这种解法将基于非动力学的方法,而不是基于传统的
力学方法,通过优化星体的能量及角动量等,求解出安全的解。

第七章限制性三体问题

第七章限制性三体问题

2.3 算例
结论:10m/s左右的速度冲量,对探测器可达 到的访问范围有巨大的影响。
授课内容
1. 限制性三体问题的拉格朗日解 2. 雅可比约束 3. 具体应用
具体应用
天然的天文观测点:韦伯太空望远镜,2018年放 置于太阳─地球的第二拉格朗日点 天然的通信中继站:嫦娥4号将在地月拉格朗日2 点放置一颗数据中继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的通信。
z
2
r23
z
z=0,平衡点在 天体运动平面内
1.3 拉格朗日解
2x
1
r13
(x2r12)
2
r23
(x1r12)
2
y
1
r13
y
2
r23
y
G(m1m2)
r132
r132
1.3 拉格朗日解
当 拉格朗日L4,L5点
1.3 拉格朗日解

发现了三个平衡点,分别命名为:拉格朗日L1,L2,L3点。
1.3 拉格朗日解 地月系统:拉格朗日L1,L2,L3点(π2=0.01214)
r232(xx& y& yzz& 1r12x& )
2.1 雅可比积分
1 2d d v t21 22d d t(x2y2)1d d tr 1 12d d tr 1 2
2.1 雅可比积分
1 2d d v t21 22d d t(x2y2)1d d tr 1 12d d tr 1 2
d dt 1 2v21 22(x2y2)1r 1 12r1 2 0
r132iz
1.2 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系统的质心 又因为
得到 π2月球质量与地月质量的比值0.01215
1.2 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动力学方程

三体系统运动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三体系统运动规律及稳定性分析

三体系统运动规律及稳定性分析三体系统是指由三个天体组成的运动系统,这三个天体之间相互受到引力作用,相互影响彼此的运动轨迹。

三体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物理问题,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

在三体问题中,主要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和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数学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牛顿力学的运动方程来描述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万有引力定律。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质心系来描述系统的整体运动,通过定义质心坐标和质心动量来简化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来解决三体问题,以求得系统的运动轨迹和稳定性。

在研究三体系统的运动规律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参数,得到不同的运动轨迹。

常见的运动形态包括:闭合轨道、周期轨道、混沌轨道等。

闭合轨道是指天体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运动轨迹,形成稳定的封闭曲线。

周期轨道是指天体在无限时间内重复运动轨迹,但不一定是闭合曲线。

而混沌轨道则是指天体的运动轨迹非常敏感于初始条件,表现出无规则、不可预测的运动形态。

在稳定性分析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判别确定性和混沌性来评估三体系统的稳定性。

确定性是指系统的运动规律能够由一组确定的初始条件完全确定,而不受微小扰动的影响。

混沌性则是指系统的微小扰动会导致运动轨迹的剧烈改变,表现出不可预测和敏感依赖于初始条件的特征。

对于稳定性分析,我们可以使用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分析。

线性稳定性分析是指在给定初始条件附近进行小幅度线性扰动,通过求解线性化的运动方程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

非线性稳定性分析则是考虑系统的非线性效应,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来研究系统的长期动力学行为。

三体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一个复杂而有挑战性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来研究三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这些方法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体系统的行为,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总之,三体系统的运动规律和稳定性分析是非常繁琐而困难的问题,但也是极富挑战性和研究价值的。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三体问题进化算法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领域,它被用来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例如行星和卫星运动,并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仿真算法。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源于1950年代美国科学家斯蒂文斯(Stevens)提出的三体问题模型,它是研究多体动力学的重要突破。

三体问题的核心思想是在三个天体(质点)的引力作用下,模拟它们的运动轨迹,即每个天体受另外两个天体的引力而改变其运动轨迹。

采用这一模型,科学家可以研究多个质点的运动特性,从而理解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然而,直观的三体问题模型并不能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因为它需要复杂的数学推导以及大量的计算。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提出了三体问题进化算法。

它是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拟方法,可以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遗传算法,逐步搜索运动轨迹的各种可能性,从而得到最终的解。

首先,确定三体问题模型的参数,以及最终结果应有的特征;其次,生成一个随机的起始轨迹;再次,根据遗传原理,一步步迭代计算,得到新的轨迹;最后,选择满足最终特征要求的最佳轨迹作为结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变异算子和选择算子,来提高算法的效率。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的动力学问题,而且可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轨迹,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另外,它也可以用来模拟和优化多体运动,例如行星、卫星和飞行器的轨道设计、动力学制导等。

目前,三体问题进化算法在航天仿真领域应用广泛,已成为优化行星和卫星运动方面的重要工具。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也可以用来模拟计算机系统仿真,用于模拟计算机系统中的复杂控制环境。

例如,可以用它来模拟汽车驾驶员和船长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以及机器人的移动和自主操纵。

此外,三体问题进化算法还可以用于科学计算,例如模拟蒸发、冷凝和热交换等过程。

三体问题进化算法不仅可以用于实际应用,还可以用于科学探索。

例如,科学家可以使用此算法模拟多个行星和卫星运动轨迹,以及一些复杂的宇宙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科学研究。

难倒了无数科学家的三体问题

难倒了无数科学家的三体问题

◆ 贺飞鸿、丛 越/文三体文明存在吗?在距离地球4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上,有一个由三颗恒星和一颗行星所组成的恒星系统。

这三颗恒星的质量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基本相等,在互相的引力作用下,它们的运行轨迹几乎不可预测。

但三颗恒星的光和热在其行星上孕育了一种高级智慧文明——三体文明。

由于三颗恒星运行轨道不稳定,无法计算,三体行星上便出现了两种纪年方法:恒纪元和乱纪元。

当行星围绕着三颗恒星中的某一颗恒星运行时,温度适宜,这便是恒纪元,只有在恒纪元,三体人才能繁衍生息,发展文明;当行星同时受到三颗恒星的引力作用时,温度可能极冷也可能极热,这便是乱纪元,乱纪元时候,三体智慧生命只能进入休眠状态以保存自己,即便如此,乱纪元也已经让他们的文明百余次毁灭于大火或冰冻中。

三体世界本来拥有12颗行星,但在漫长的时间里有11颗被恒星吞噬,三体人居住的第12颗行星也即将被恒星吞噬。

他们终于明白三体问题不可解,只有飞向宇宙寻找新家园,才能让三体文明持续下去。

终于有一天,三体人探知到了地球的存在,认定地球是一个他们可以长久居住的乐土。

于是,三体人的星际舰队便以相当于光速的十分之一的速度向地球进发。

地球人也通过望远镜探知到了三体舰队的存在,地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以上是我国当代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中的内容。

最近几年来,《三体》系列红遍大江南北,被视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伴随着《三体》小说的热销,三体问题也为众多的读者所熟知。

刘慈欣在小说里构造出了一个复杂而迷人的宇宙体系,但是,这样一个忽然很规律、忽然很紊乱的三体系统在宇宙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会很快崩溃。

所谓的行星,要么飞离恒星要么飞向恒星。

如果要像三体中说的那样时近时远,还能让一个文明产生,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

不过,小说中提到三体问题,倒还真是人类科学家数百年来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

难倒牛顿的世纪难题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以来,人们就很容易计算出宇宙中两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得到天体的运行轨道。

三体单体知识点总结

三体单体知识点总结

三体单体知识点总结一、三体世界观1. 太阳系内的三体行星和地球的三体问题在《三体》中,刘慈欣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太阳系,包括三颗行星“三体”、“木星”和“土星”。

其中,“三体”是位于太阳系之外的一颗行星,在这颗行星上存在着毁灭性的黑暗森林和毁灭性的三体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三体问题”是一个数学和物理学领域的经典问题,指的是通过牛顿力学定律来求解三个质点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轨迹。

在小说中,“三体问题”则是指三体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

2. 外星文明和地球文明的对抗小说中的外星文明是通过一套完整的科幻设定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作者刘慈欣刻画了三体文明的独特特点,包括他们的社会结构、科技水平、道德观念等方面。

在小说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之间形成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对抗,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冲突。

3. 黑暗森林理论小说中提到了黑暗森林理论,这是三体文明对外宇宙的一种普遍信仰和哲学观念,认为宇宙是一个黑暗森林,星际之间的文明都在隐匿自己的存在,不与其他文明接触,以免暴露自己的位置。

这种理论为整个宇宙体系赋予了一种寒冷和孤独的氛围。

4. 宇宙背景和宇宙法则在小说中,作者刘慈欣创建了一个宏伟的宇宙背景,其中不仅有黑暗森林理论,还包括了宇宙法则、宇宙风暴、黑暗森林打击等丰富多彩的科幻元素。

这些设定为小说构思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也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彩。

二、三体文明1. 三体文明的结构和特点在小说中,三体文明是一个拥有高度集权统治的社会结构,其文明更是经过千万年的发展和完善,拥有极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同时,三体文明也有着极端的不稳定性,社会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就可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小说中的三体文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其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更因为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对外宇宙的态度。

2. 三体文明的历史和发展小说中对三体文明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包括了他们的起源、发展、灭亡等方面。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天体力学问题,它涉及到三个天体的运动,其中一个天体的质量可以变化。

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三个天体的相互作用,而且这三个天体的质量可以变化。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的研究始于1767年,当时爱因斯坦和拉普拉斯研究了这个问题。

他们发现,当三个天体的质量可以变化时,它们的运动会受到椭圆限制,这就是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的名称。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是指三个天体在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由于其中一个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导致这三个天体的运动受到限制的问题。

这种问题常用于描述星系中的小行星、恒星和黑洞的运动,也可用于描述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小行星的运动。

变质量椭圆限制性三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解法。

通过对三体问题进行模拟或数值解,可以得到三体系统的运动轨迹、能量分布、角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星系动力学、小行星的演化规律、太阳系的组成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限制性三体问题及应用

限制性三体问题及应用

方程表明m2相对m1的运动是以m1为焦点的 开普勒运动,而m1和m2相对质心O的运动 也分别是以O为焦点的开普勒运动。
以O为原点建立动坐标系,令x轴沿m1至m2的连线,z轴沿轨道平面法线, m1,m2在x轴上的坐标分别为a1和-a2(如图)。此坐标系随同m1,m2的圆轨 道运动而绕z轴旋转。角速度:
依据此前的假设,只讨论质点m在(m1,m2)的轨道平面xoy内运动的简单情形。 分别以ρ,ρ1, ρ2表示自点O, m1, m2指向点m的矢径。由叠加原理,m在m1,m2 的势场下,势函数表述为:
式中,
m受到的万有引力可表述为:
其动力学方程为:
以相对坐标系的相对倒数表述,得到动力学方程的标量形式: ρ 将
a
L1, L2, L3是由数学家欧拉推算出来的, L4, L5是 由拉格朗日推算出来得。但后来习惯上将这五 个点都称为拉格朗日点。 从Hill曲线上可以看 出, L1, L2, L3是不稳定平衡点,而L4, L5是稳定 的平衡点。
拉格朗日平衡点的证实
拉格朗日点的求解多少显得有点象数学游戏。但是,后来的发现却证实 了拉格朗日点的存在,并且发现这些点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y 2 为质点m在坐标系内的 令 v x
相对速度,能量积分为: v 2
V* E 2 m
V*为质点由m1和m2的引力场及 动坐标系的离心力场组成的相对势能: V * V
V 2 x 2 y x c c x V 2c x c2 y y y
1906年,德国天文学家马克思· 沃尔夫发现了一颗奇异的小行星。它的轨道与木星 相同,而不在通常所说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里。最奇妙的是,它的 绕日运动周期与木星相同。从太阳看去,它总是在木星之前60°运转,不会与木星 贴近。天文学家沙利叶敏锐地意识到它可能 位于拉格朗日所求解的特解点上。果然,天 文学家很快就在木星之后60°的位置上,也 发现了小行星。迄今为止,在木星前后这两个 拉格朗日点上,已找到700颗小行星。 这就是著名的特洛伊群和希腊群小行星。 事实上,在任何双星系统、行星和太阳、 卫星和行星 的轨道面上,都存在5个拉格朗日 点。其中L1, L2, L3不稳定,而L4, L5是稳定的。 后来人们陆续发现,土卫三的L4和L5点有两个 小卫星,分别是土卫十三和土卫十四; 土卫四在L4点有一个卫星土卫十二。 更多的发现无可争议地证实了拉格朗日点 的存在。

多体问题从三体问题到混沌系统

多体问题从三体问题到混沌系统

多体问题从三体问题到混沌系统多体问题是物理学、天文学和数学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研究领域。

在经典力学中,三体问题被认为是解决多体问题的基础,而它的复杂性往往可以引入混沌系统的概念。

本文将围绕多体问题这一主题,探讨三体问题的背景、特性及其在混沌系统中的影响和应用。

一、三体问题的起源与背景三体问题是指在牛顿引力理论框架下,研究三个相互作用的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这个问题自18世纪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其中最初的研究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科学家如拉普拉斯和庞加莱。

尽管我们对于两个天体(如地球和太阳)的运动规律有明确的解析解,但当涉及到第三个天体时,情况变得复杂得多,因此形成了非线性动力学的问题。

三体问题的经典形式可以设想为三个质量均匀的小球,在宇宙空间中的任意位置互相吸引。

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表示,任意两个质量间都有一个吸引力,这一力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因此,对于三个质量未知、相互作用的天体,其运动方程会变得非常困难,以至于无法得到解析解。

二、三体问题的数学特性解决三体问题通常需要使用数值方法,因为其运动方程是一个高维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难以用现有解析方法求解。

具体来说,三体问题涉及到传递动量和能量,这使得任何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形成了混沌系统。

混沌是一种对初始条件极为敏感的动态行为,这使得三体及更高维度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些研究中,庞加莱被认为是將混沌理论引入科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通过分析不同参数下系统的不稳定性以及相空间中的轨迹演化,为后续对多体问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天文学,还对气象学、生物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从三体到多体:复杂性与研究进展随着对三体问题理解的深入,科学家们逐渐将目光转向多个天体之间更复杂的相互作用。

多体问题不仅限于三个质量物体,它还涵盖了四个、五个乃至无数个相互作用的物质。

在这里,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极具挑战性的概念——“动力学系统”。

三体问题 的解释

三体问题 的解释

三体问题的解释
三体问题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

它是指三个质量、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都是任意的可视为质点的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问题。

三体问题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太阳系中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质点。

如果不计太阳系其他星球的影响,那么它们的运动就只是在引力的作用下产生的,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的运动看成一个三体问题。

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

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

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
三体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天体力学问题,描述了三个质量相互吸引的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

它可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

假设三个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它们的位置分别为(r1, r2,
r3),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三个天体之间的引力可以用微分方程表示。

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可以描述为:
m1(d^2r1/dt^2) = Gm2(r2-r1)/|r2-r1|^3 + Gm3(r3-r1)/|r3-r1|^3。

m2(d^2r2/dt^2) = Gm1(r1-r2)/|r1-r2|^3 + Gm3(r3-r2)/|r3-r2|^3。

m3(d^2r3/dt^2) = Gm1(r1-r3)/|r1-r3|^3 + Gm2(r2-r3)/|r2-r3|^3。

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r1-r2|表示r1和r2之间的距离,|r1-r2|^3表示距离的立方。

这组微分方程描述了三个天体在引力
作用下的运动,其中每个天体受到其他两个天体的引力作用,因此
需要同时求解三个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由于其
复杂性,目前尚无法找到通解。

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数值方法来近
似求解这个微分方程组,比如Runge-Kutta方法、Verlet方法等。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观察到三个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轨道形状、
相互作用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三体问题的运动规律。

总之,三体问题的微分方程描述了三个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动,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组,需要借助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三体宇宙观

三体宇宙观

三体宇宙观
“三体宇宙观”是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中的一种宇宙观念,它认为宇宙是一个类似于三体问题的系统,具有极端的不稳定性,三体问题指的是一种天体力学问题,即三个质量相互作用的天体在互相牵制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非常复杂且难以预测。

在“三体宇宙观”中,宇宙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文明:第一种是“硬群体文明”,它由一群拥有高度智能数学思维的个体组成,为了生存而聚集在一起,类似于一台机器;第二种是“软群体文明”,它由形态各异,高度智能的生命形态组成,其本质是生物体;第三种是“暴虐文明”,它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文明,只有通过毁灭其他文明和占领新的星球来获得生存的一种文明。

在这种宇宙观念下,宇宙的正常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三种文明类型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暴虐文明的存在,将导致整个宇宙的灾难性崩溃。

因此,主人公们必须寻找一种逃脱宇宙毁灭的方法,即“三体计划”。

总之,“三体宇宙观”是一种异常黑暗的宇宙观念,也是一种极富想象力的科幻理念,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了未知与危险的宇宙世界。

三体天体力学名词

三体天体力学名词

三体天体力学名词
1.轨道:物体在引力作用下所运行的路径。

2.轨道周期:物体完成一次绕行的时间。

3.椭圆轨道:一种近似于椭圆形的轨道,太阳在其焦点上。

4.圆形轨道:一种近似于圆形的轨道,太阳在其中心。

5.椭圆离心率:描述椭圆轨道偏离圆形轨道的程度。

6.库伦力:两个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7.引力: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8.球坐标系:一种描述三维空间的坐标系统,其基础是球面坐标和极角。

9.稳定轨道:即物体在轨道上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而不受
外力干扰。

10.不稳定轨道:即物体在轨道上难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容
易受到外力干扰而偏离轨道。

11.二体问题: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学运动,引力是其基础。

12.三体问题:描述三个物体之间的力学运动,具有极大的复杂性。

1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带,有大量的小行星在其中
运动,受到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作用。

14.彗星:一种沿着椭圆轨道绕日运动的天体,受到太阳的引力作用。

15.卫星:围绕行星或恒星运动的天体,受到其引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体中的三体问题韩博伟谈三体问题算是经典力学里面的天体力学的老难题了,从牛顿那个时候起就是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恶梦。

先说一下什么叫三体。

用物理语言来说,在一个惯性参考系中有N个质点,求解这N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就是N体问题。

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也就是说不受系统外的力的作用,所有的作用力都来自于体系内的这N个质点之间。

在天体力学里面,我们通常就只考虑万有引力。

用数学语言来说,经典力学的N体问题模型就是,在三维平直空间里有N个质点,每个质点的质量都已知而且不会变化。

在初始时刻,所有质点的位置和速度都已知。

每个质点都只受到来自其它质点的万有引力,引力大小由牛顿的同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公式描述。

要求解的就是,任意一个时刻,某个质点的位置。

N=2,就是二体问题。

N=3,也就是我们要说的三体问题了。

N=2的情况,早在牛顿时候就已经基本解决了。

学过中学物理后,大家都会知道,两个质点在一个平面上绕着共同质心作圆锥曲线运动,轨道可以是圆、椭圆、抛物线或者双曲线。

然而三体运动的情况就糟糕得多。

攻克二体问题后,牛顿很自然地开始研究三体问题,结果也是十分自然的——头痛难忍。

牛顿自述对付这种头痛的方法是:用布带用力缠紧脑袋,直至发晕为止—虽则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而且没多少创意,然而毕竟还是有效果的。

其实,三体运动已经是对物理实际简化得很厉害了。

比如说对质点,自转啦、形状啦我们统统不用考虑。

但是只要研究实际的地球运动,就已经比质点复杂得多。

比如说,地球别说不是点,连球形都不是,粗略看来是个赤道上胖出来一圈的椭球体。

于是,在月球引力下,地球的自转轴方向就不固定,北极星也不会永远是那一颗。

而考虑潮汐作用时,地球都不能看成是“硬”的了,地球自转也因此越来越慢。

然而即使是极其简化了的三体问题,牛顿、拉格朗日、拉普拉斯、泊松、雅可比、庞加莱等等大师们为这个祭坛献上了无数脑汁也未能将它攻克。

当然,努力不会完全白费的,许多有效的近似方法被鼓捣了出来。

对于太阳系,摄动理论就是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近似方法。

而对于地月系统,则可以先把地球和月球看作是二体系统,再考虑太阳引力的影响。

“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理论计算已经作得非常精确,上下几千年的日食月食都能很好地预测。

而对一颗受到行星引力干扰的彗星,人们也能算出一段时间内很精确的轨道,比如天文学家可以提前几年就预测出彗星撞木星。

而且,太阳系的稳定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证明,比如说大行星的轨道变化大体上是周期性的,不会始终单向变化下去直到行星系统解体。

为了解三体问题,那就考虑再简化些吧。

认为一个质点的质量非常小,从而它对其它两个质点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

这样一来,三体问题就简化成了“限制性三体问题”。

实际上,这个简化等于是先解一个二体问题,然后再加入一个质量很小的质点,再解这个质点在二体体系中的运动方程。

然而,即使这样也还是太复杂了。

于是,再作简化,就得到了“平面限制性三体问题”,就是要求三个质点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然而,即使是对这样极度简化的模型,也还是没有解析通解,也就是得到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是不可能的。

对“平面限制性三体问题”再作简化,认为两个大质点作圆周运动,就是“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

1772年,拉格朗日在这种限制条件下找到了5个特解,也就是著名的拉格朗日点。

比如下面这张图上,木星和太阳连线上有L1,L2,L3三个拉格朗日点,而在木星轨道上则有L4,L5这两个点,和太阳以及木星构成等边三角形。

L1,L2,L3是不稳定的,如果小质点离开这三个点,就会越跑越远。

L4,L5则是稳定的。

本来,拉格朗日点多少显得有点象数学游戏,但是自然界证明,稳定解在太阳系里确实存在实例。

对于木星来说,L4和L5上各有一群小行星,就是著名的特洛伊群和希腊群小行星。

从数学方法来说,解2体问题的方法是解微分方程组,通过求积分的方式可以圆满解决,得到解析解。

很自然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们也用这种方法去对付三体问题。

1772年,拉格朗日就已经把三体问题的18个方程简化成了只有6个。

然而,进步到此为止了。

19世纪末期的研究更是给了数学家们一连串打击。

布伦斯(1887),庞加莱(1889)和潘勒斯(1898)年给出了一个比一个更严格的证明,堵死了求积分的许多途径。

1941年西格尔干脆证明了代数积分法的死刑,宣布找到足够的代数积分是不可能的。

当然,三体问题的数学研究不是除了失败外就一无所有,它还是带来了许多新发现,比如混沌理论就是从它的废墟中诞生的。

当然,我们还只是谈到了牛顿力学。

如果考虑到广义相对论的修正,那就更糟糕了,连二体问题都只有近似解。

而且,广义相对论的二体问题也不稳定,由于发射引力波损失能量,两个星体迟早会撞在一起,虽说要等的时间可能比宇宙寿命还长。

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里面,对三体问题的简化可以用下面这张图大体表示一下(在这里把月球火箭的轨道计算作为一个三体运动的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实际上比三体运动还要复杂)二十世纪50年代后,数学家们多了一个新帮手:计算机。

于是,两个新办法出来了,一个是用级数表示积分(简单代数积分不指望了),另一个则干脆是使用数值方法求近似解。

级数解在理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比如在限制性圆型三体问题中,已经证明了所需要的积分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早就证明了用代数公式是不能表达的)。

这些积分可以用幂级数表达,而且证明了幂级数是收敛的。

但是这些幂级数收敛得太慢了,比如对拉格朗日点,为了达到可以接受的精度,至少要取10^80000项!而整个宇宙中的粒子数也就10^80个的样子。

计算机的加盟使人们对三体问题不是那么无助了。

虽然没有代数公式,但用数值算法硬算的结果,精确性也不错。

比如,发射飞船去探测其他行星就是典型的三体问题,旅行者2号说去海王星就一定到得了。

再比如,太阳系大行星4000万年内的运动也算了出来,至少往后这段时间,太阳系的行星系统还不至于散架。

让我们看看三体问题的大致现状吧:1.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限制性三体问题,因为比较简化,而且有实用价值。

2.对于限制性三体问题,通过级数法证明了解的存在性(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成果了)。

而且,天体力学的定性分析和天文观测(比如地球上繁衍了几十亿年的生命)都证明了限制性三体体系的稳定解的存在性。

3.用解决二体问题的方法,也就是代数积分的方法被确认不可能解决三体问题。

4.用计算机进行较长期的三体问题的数值计算是成功的。

5.三体问题的算法还大有可改进之处。

毕竟,10^80000项的计算是太过于可怕了。

回到《三体》小说,有了“秦始皇”的“人计算机系统” ,算个简化的三体问题还是可以的。

不过,如果是小说中那种三个太阳的质量差不多,而且相互距离也差不多的情况,他们面对的三体问题就不能简化为限制性三体问题,计算的难度要大很多。

不过,用计算机算出比较短时间的预测应该是可行的。

毕竟,天气预报不一定非得要知道明年今天的具体天气,能比较准确知道一周天气就不错了(通常我们还只听听明天是否下雨呢)。

三体人知道是不是该“脱水”或者“浸泡”就已经很有好处了。

用观测不断修正预测,至少对小的“乱世代”不用害怕了。

当然,如果三体文明只是在I/II类文明的层次,不能通过移走恒星来釜底抽薪地解决三体问题。

那么,“但重要的是改变世界”这句话就仍然是正确到了残酷的地步,预测出“三星凌空”也无助于逃脱毁灭。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用纸、笔还有计算机讨论三体问题,用的都是演绎法。

但不要忘了,科学方法里还有另一件更重要的武器:归纳法。

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看看实际中的三体会是什么样子。

由于在我们日常的尺度上,万有引力弱得可以忽略,只有到了天文尺度上,引力才显出它的威力,比如地球把我们拉在地上不放。

所以,在普通的实验室里面实现三体系统是不行的。

我们只能把视线转向天空,去考察大自然为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实例。

当然,象我们已经看到的,在太阳系里,已经充分表现了限制性三体问题是有稳定解的。

但是,就基本同量级的三体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来看看恒星。

银河系里的恒星不下一千亿颗,象太阳这样独居的恒星其实是少数。

恒星们总的来说还是喜欢热闹的。

双星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很多都已经是几十亿年的老伴侣了(比如下面要谈到的南门二A/B),等于从实验上证明了二体系统的稳定性。

而三合星也不少见,但是一般都是一对双星再搭上一个远距离的单星。

同样,更多数量恒星组成的聚星,也多是由双星和单星组合而成的。

应该说这也强烈地暗示了,大自然也认为三体系统是不稳定的。

毕竟,银河系里的三体并不是理想的三体系统,一则恒星可以相撞而合并,二来,一旦一颗恒星被抛出太远,它就可能脱离体系而主要由银河系的整体引力而控制了。

通过这两种方式,三体系统就变成了稳定的二体系统了。

当然,还有“四边形聚星”这种系统,恒星彼此质量相近,距离也都差不多。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猎户座大星云M42中心的四边形聚星(用5厘米左右的望远镜,放大率50~100倍就可以分辨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四边形聚星都非常年轻,比如猎户座四边形聚星,年龄就只有几百万年,对于天文学来说,这完全是婴儿期。

没有发现年老的四边形聚星,说明大自然认为这种构型也不稳定,总归会瓦解掉。

猎户座大星云M42的中心区,图中央的4颗亮星就是猎户座四边形聚星有意思的是,N值再增大,比如N=100级别的疏散星团或者N=10万级别的球状星团,又是非常稳定的力学体系了,年龄超过几十亿年乃至百亿年的这些星团比比皆是。

当然,过于密集的结果就是碰撞很多,球状星团中央就有大量碰撞后合并而成的亮星。

昴星团(M45),年龄约5000万年,算是相当年轻的疏散星团,约有100颗成员星球状星团M13,年龄超过100亿年,成员星约有30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