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周期理论研究新进展
陈乐一李星
内容提要:当前国外对国际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判断、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分析以及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效果分析等方面。针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程度的变化,理论界还存在不少争议,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周期相关程度高低问题以及同步性变化问题。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途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入分析各主要传导途径的影响因素以及进一步寻找新的传导渠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效果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研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国际经济周期贸易传导金融传导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商品、服务乃至资金流动的增强,各国的经济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在这种开放的经济体系下,一国的经济波动就很容易通过全球化的各种途径向其他国家传播,并逐步形成国际范围的周期性波动。当前,国外对国际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主要包括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国际经济周期传导途径与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效果等三方面的研究,其中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研究,主要指的是各国经济周期波动形态的同步程度。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途径的研究,主要是寻找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渠道。对国际经济周期传导效果的研究则主要是通过各种传导途径,判断一个经济体对另外经济体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梳理的同时,对近年来国际经济周期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述评。
一、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性
(一)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检验方法
对于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检验,最常见的方法是采用相关系数检验,皮尔斯相关系数、肯达尔相关系数以及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等均是用来检验两国经济周期相关程度的主要指标。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明了,众多学者采用相关系数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程度进行分析(Bax ter&Ko upar itsas,2003; C. Calder on et al.,2007;M.A.Ko se et al.,2008)。但是,不少学者提出经济周期同步程度的判断标准,应该主要取决于周期波动转折点的同步性(Baner ji &H iris,2001;H arding&Pagan,2006),因此他们提出基于马尔可夫阶段转换模型的同步性判断方法。这种方法首先是依据马尔可夫阶段转换模型对经济周期进行识别,然后再对周期进行相关性判断(H arding&Pagan,2006)。另外,Duar te&H old-en(2003)利用长短期ADL模型检验各国经济周期的关系,这是一种基于协整检验的分析方法。
在对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检验中,除了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同步性检验是关键之外,研究指标的选取以及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也是影响同步性结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经济周期的衡量,往往是以GDP总量或者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也有一些通过构建先行指数作为衡量指标(M.Sensier et al., 2004)。周期研究往往牵涉到时间序列的趋势问题,因此大多数学者均会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的趋势项进行处理,最常用的方法包括H P滤波处理、对数一阶差分处理以及BP滤波处理(Du-arte&H olden,2003;Ko se&Yi,2006;C.Calderon et al.,2007)。不过这些研究也发现同步性检验对趋势项剔除方法的选取有很强的依赖性,这也是目前在同步性检验上的缺陷之一。
(二)国际经济周期同步程度的测算
当前对于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理论界还存在不少争议,这其中包括各国经济周期相关程度高低问题以及同步性变化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被视为是国际经济周期形成的根源,根据这个理论,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逐步加强,目前应该处于高度相关的状态(M.A.Kose et al.,2003b;Do yle&
)
93
)
5经济学动态62010年第3期
Faust,2005),但是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发展,一些学者在实证检验中发现这个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S.Ambler et al.(2004)对当前的主流BKK模型认定的各国经济总量是高度相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20个工业化国家的研究,他们发现,各国经济总量的相关系数虽然大多数是正面的,但是相关系数不高。H arding&Pagan(2006)采用他们自己定义的同步性检验方法发现,工业国在产出之间的同步性也是较低的。
对于一些国际经济周期同步性的变化也有争议,其中最典型的争议是对G-7国家同步性变化的认识。一部分学者认为G-7各国的经济周期同步程度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中。M.A.Ko se et al. (2003b)发现1960~1999年间,G-7的经济同步性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这一结论也得到了Do yle& Faust(2005)的证明。但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G -7各国经济周期的同步程度并没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持续上升。H eathcote&Perri(2004)证明了美国与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在1986~2000年间的经济周期同步程度明显低于1972~1985年间的同步程度。Stock&Watson(2005)发现,G-7各国在1984~2002年的同步程度与1960~1983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
这些争议对原来的理论产生了冲击,从实证结果来看,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不一定与理论上论证的高度相关一致,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的同时,经济周期的同步性还可能在降低。对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目前理论界并没有做出很好的解释。
二、国际经济周期的传导途径
国际贸易与金融市场作为两条最主要的传导渠道,早已得到了广泛的证明。国际经济周期研究的先驱者M itchell早在1927年就发现,在金融一体化与贸易全球化的作用下,国际经济周期的相关程度在不断提高。其后,学者们沿着这个方向对国际经济周期的形成与传导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国际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会随着贸易密度的提高与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强而上升(H eathcote &Perr i,2002;M.A.Ko se et al.,2003a;Kose& Yi,2006; C.Calderon et al.,2007;E.Faia,2007)。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
在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的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贸易密度理论。Frankel &Rose(1997,1998)提出了贸易密度的概念,如今它是用于分析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影响的最主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基于两国模型提出来的,如式(1)所示:
WX ijt=X ijt/(X i,t+X j,t)WM ijt=M ijt/(M i,t +M j,t)
WT ijt=(X ij t+M ij t)/(X i,t+X j,t+M i,t+M j,t)(1)其中X ij t表示时间t内i国对j国的货物出口值,X i,t表示i国在时间t内所有货物出口值,M则表示进口。WT ijt表示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密度。根据这些指标,他们构建了贸易密度与国家经济总量相关系数的回归模型,简称FR回归,见式(2)。
Corr(v,s)ijt=A+B T rade(W)ijt+E ij t(2)
其中Cor r(v,s)ij t即为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对两国的经济总量进行相关系数计算,也可以对两国主要的经济指标进行相关系数计算。通过对大量国家的贸易组合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就可以得出当前贸易密度与经济周期相关程度的关系。
这种方法得到了许多经济学家的认可,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者们通过在模型中增加新的经济因素,对贸易密度与国际经济周期的关系进行分析。
M.Kum akura(2006)在贸易密度模型中引入中间商品,将两国贸易密度与第三国中间商品贸易结合起来。他对贸易密度模型的修改见式(3):
T(i,j)=(x(i,j)/y(i)+x(j,i)/y(j))+ E
m X i,j
min[x(i,m)/y(i),x(j,m)/y(j)]=T1(i,j)+ T2(i,j)(3)其中T1(i,j)反映两国双边贸易密度,T2(i,j)反映两国对第三国中间贸易的依赖程度,这种改变增强了模型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度。Ko se&Yi (2006)在检验贸易密度与经济周期关系的模型中加入了交易成本,增强了贸易与产出之间的内生联系。
根据实证显示,生产结构相似的国家,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会大于生产结构不同的国家(J.Imbs, 2004),因此C.Calderon et al.(2007)在贸易密度与经济周期同步性检验模型中,增加了衡量产业内贸易的指标GL I i,j以及衡量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的指标ASP i,j,见式(4)、式(5)。
GL I i,j=1-1E k|x k i,j-m k i,j|/E k(x k i,j+ m k i,j)2(4)其中x,m仍分别表示i国对j国的货物出口和
)
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