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6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6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张于光!,李迪强!!,肖启明"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摘要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目前的分子生态学技术主要有核酸杂交分析技术、特异性()*扩增技术、+,-序列分析、基因芯片技术等。这些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种群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代谢活性的研究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对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最后,对环境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基因芯片;全球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2$"!("$$0)$01$$’21$&

!"#$%&#’()%"#"*+,$%-."#"*+’./012344#5%’15".5.

).65(".7$.1’#!5%("85"#"*+91&/+

34-,567897:;9!,<=+>8?>:;9!,@=-A.>8B>;9"

(!!"#$%&’(&)*$%+,&-!+#./)&#!0)&%*,%!12/#*$*3,45!&’(&)*$%)6,7*/8/#9!$$$%!;

"!1&--!&’0-4#%0)&%*,%!:;#4#39)/,!<#/.!124#9$24&!$!"’)

3821(’%1-C:D7E9F G;>;9C7D H F I J,B G K F I7K:E F I G K G9L M:C D F I G B F:M G J E F C F:E I M C N G J J M:J O E F P P G E K O P>O F C I>F;8 J>C J C’:J J F;J>G;#-J N E F C F;J,B G K F I7K:E F I G K G9L J F I M;G K G9L B:>;K L>C;7I K F>I:I>O M L D E>O>Q>;9O F J F I J>G;,()*:B N K>R>8 I:J>G;,+,-C F?7F;I F:;:K L C>C,9F;F I M>N,:;O G J M F E J F I M;G K G9L#S M F L:E F7C F O>;B>I E G D>G K G9L C J7O L B:>;K L>;B>8 I E G D>:K O>T F E C>J L,I G B B7;>J L C J E7I J7E F:;O O L;:B>I C,B F J:D G K>I:I J>T>J L,:;O J M F>B N:I J G R9K G D:K I K>B:J F I M:;9F C J G B>I E G G E9:;>C B C#S M F N E G C N F I J G RB G K F I7K:E F I G K G9L J F I M;G K G9L C J7O L P:C:K C G O>C I7C C F O#

:$+;"(/2B G K F I7K:E F I G K G9L;F;T>E G;B F;J:K B>I E G D F;9F;F I M>N;9K G D:K I K>B:J F I M:;9F

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发展和变革为生态学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分子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交叉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分子生态学便应运而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是其中的重要分支。应用分子生态学技术,研究者不必培养微生物,而可以直接对环境微生物进行分析来达到目的。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始于"$世纪’$年代中期,近年来在土壤、环境、海底沉积物、动物肠道等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生态学科前沿领域之一。

<环境微生物+,-的获得

从自然环境中直接分离微生物核酸,对不能培养的微生物的检测、对决定选择微生物或自然

条件下重组基因的命运、对揭示基因型的多态性和在微生态中的变化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从环境样品中提取+,-的方法主要有"种。首先是细胞提取法。最初的报道是从土壤中提取细菌+,-,这种方法包括用不同的离心速度从土壤颗粒中分离细菌,然后溶解提取的细胞提取+,-,最后纯化+,-。4G K D F;等以该方法为基础提取的+,-纯度足够可以对土壤细菌群落特定基因型进行探针检测,以及对提取+,-进行U G7J M F E;分析和限制性酶分析["]。第"种方法是直接溶解法。该方法是由提取沉积物+,-发展而来[/]。直接溶解后在缓冲液中用碱提取+,-,用乙醇沉淀、)C)K浓度梯度离心等纯化提取的+,-。环境样品中提取+,-总是同时提取了腐殖物质的+,-,因而干扰了+,-的检测和

收稿日期:"$$&1$/1"$

作者简介:张于光男,博士。现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

项目来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V-0!$V!$);林业局重点项目“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生态价值研究”

!通讯作者

2’

微生物学杂志"$$0年%月第"0卷第0期W A X*,-

定量。这些污染可能抑制!"#中的$%&’()聚合酶,干扰限制性酶的消化,降低转化效率和’()的杂交特异性[*,+]。因为腐殖物质很难去掉,’()纯化是获得足够纯度的关键步骤。目前发展了不少修改的方法来去除’()的杂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分子生态学研究的主要技术

!-"核酸杂交分析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是./世纪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它是基于’()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理,用特异性的探针与待测样品的’()或#()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被标记(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的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12345678印迹杂交、斑点印迹和狭线印迹杂交等不同的方法,可直接用来探测溶液中、细胞组织内或固定在膜上的同源核酸序列。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高度灵敏性,使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广泛应用于对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定性、定量分析它们的存在、分布、丰度和适应性等研究目的[9]。

!#!$%&扩增技术

:;9+年,<3==>?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该技术的产生给整个分子生物学领域带来了一次重大的革命。同时,衍生出一系列的生物技术,它们在生态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复杂环境中,对那些混合物内低含量的群体成员或生物群中某个特异基因的检测与研究成为可能。根据扩增的模板、引物序列来源以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可以将!"#技术分为:反转录!"#技术(#$@!"#)、竞争!"#("@!"#)、扩增7#()限制性酶切分析技术()#’#))、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等。

!#’()*序列分析

最充分揭示’()多样性的方法是’()序列分析,尤其是核酸自动测序仪的普遍使用。同时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已经有许多功能基因及专门的7#()序列数据库和软件供研究,使基因的序列分析可揭示更高水平的多态性。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芯片(<>A72%77%B)技术于:;;:年首次在1A>68A6杂志上被提出[;],是生物芯片(C>2A5>D)的

一种。该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而产生的。在短短的:/多年时间里基因芯片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传统的多孔膜核酸杂交技术相比,玻片等为载体的基因芯片提供了更多的优点,如高密度、高灵敏度、快速实时检测、经济、自动化和低背景水平等[::],所以,基因芯片技术能很好地适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的研究。在探针排列类型的基础上,可以将用于环境研究的基因芯片主要分为E类[:.]。首先是含有编码关于不同生物化学循环过程关键酶(例如去硝化)的功能基因芯片,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自然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生理地位和功能活动。第.种是由含有源于核糖体核酸(7#())基因探针的系统发育的寡核苷酸芯片,该芯片主要是用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的系统发育分析。第E种是用纯培养微生物的整个’()基因组构建的群落基因组芯片,根据可培养的成分描述微生物群落。

’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F2?46>8G2H?2B7和同事从土壤中提取’()的研究,是对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神秘微生物基因组的首次探索之一[:E]。他们估计:I土壤中含有大约*///种不同的原核基因组。尽管仍然不清楚是否每个基因组代表一个不同的物种,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物种数超出了原来描述的原核生物种数[:E]。大量以核酸为基础的不要求分离和培养微生物的方法,在用于检测环境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的基因多样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的说,这些方法包括从自然样品中提取总的群落’()。某些标记基因通过!"#得到扩增,个体基因通过克隆和测序得到分离。这些标记序列是同源的,差异(替代/缺失)得到记数,序列间的进化距离用系统发育方法得到分析[:*]。核糖体核酸(7#())是常用于研究原核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遗传标记。在./世纪9/年代,(27J%8!%A6和同事就用核糖体方法研究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他们的工作引起了对大量不同栖息地的研究,包括土壤、海水、沉积物、温泉沉积物等[:+]。这些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总

9

9微生物学杂志.+卷

结如下:!在大多数的栖息地,微生物的基因组多样性是丰富的,但是很多物种不能培养;"几乎没有一个从环境中提取!"#获得的$%"#基因序列对那些存在于培养物种中是统一的;#与培养的微生物相比,在高度发散的系统发育树上的一些未知序列产生了新的系统发育关系[&’]。

!("种群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

来自于核糖体分析或数据库的序列信息可以用来设计短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环境微生物的时空分布的定量和分析。典型的探针是&)$*+个核苷酸,探针包含的物种数量取决于选做杂交信号的核糖体分子的不同区域。种或株系特异性探针以绝大多数变异区为目标,而大范围鉴定系统发育群的探针是更多的识别$%"#的保守序列。因此可能设计一套探针来研究区域到界一直到物种,甚至到细菌或微生物的株系。除了不同生物中的大量$%"#基因序列信息和存在较高或较低程度的序列变异区外,应用$%"#探针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细胞的$%"#的量依赖于生物的核糖体含量。因此,$%"#探针杂交信号的强度不仅与细胞的数量相关而且与代谢活性相关。现在已经建立了关于集中核糖体探针设计和应用的数据库[&,]。%-./012等用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了在光合生物膜上的硫还原细菌(3%4)[&5]。分析表明3%4不是平均分布在生物膜上,在缺氧层被严格限制。这些工作说明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与微生物种群的位置可能存在着联系。用荧光分子探针和扫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可以在更高空间分辨微生物生物膜的结构和其他群落。因此可以看到进行无氧降解有机物的特定生态类型细菌的密切平行性[&6]。更复杂的系统被证明很难用荧光寡核苷酸探针进行研究,如土壤和沉积物。荧光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最近被用来检测细菌群落和鞭毛藻捕食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方法可以检测不同类群的细菌。

!(!代谢活性的研究

分析微生物群落、种群多样性和动力学的方法,在相应的表型和代谢活性方面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一个直接决定生物在原位中功能的方法是确定它的关于生态相互作用和过程的基因的表达,例如共生、分解和营养转化。通过.%"#分析测定基因表达是有利的,因为.%"#的生命相对短,特别是原核生物。因此,检测.%"#将确保基因和产生基因的微生物最近具有的活性。另

一个优点是.%"#提取和检测的基本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很多不同基因的表达。通过.%"#检测环境中基因表达的分析已经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基因,包括对汞化合物具有解毒作用的基因,海洋藻青菌的固氮酶基因,!"#$%&’()*+)’的["078]水解酶基因和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基因[&9]。迄今为止,该领域中最广泛的研究是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140/:;),该酶催化了自二氧化碳到有机碳(主要产物)光合固定中的第一步[&9]。该途径是很多不同生物共有的,包括从细菌到藻类到绿色植物。另一个测定特异基因表达的.%"#分析是用特异的遗传报告基因。在这种方法中,研究的生物必须从环境中得到分离,而且目的基因必须克隆。随后,基因的编码区由报告基因替代,例如<=>(编码虫荧光素酶),?7@(绿色荧光蛋白)或?A3(%B葡萄糖醛酸糖苷酶),修改的目的基因被转回寄主生物。而后,转化的生物加到环境中,通过检测报告子基因的表达来分析目的基因的表达。通常,这些编码酶或蛋白报告基因容易用荧光显微镜或光谱学进行检测[&9]。在环境微生物领域中,报告基因系统被用于研究根毛细菌的感染,用于监测氮或磷酸盐饥饿,用于在生物膜上检测细菌降解甲苯中的代谢相互作用[*&]。C=等使用含有分解含铁或含铜的亚硝酸酶基因(,)+3、,)+D)、氨单加氧酶基因(-.’#)和在系统进化上与之相联系的甲烷单加氧酶基因(/.’#)等&++多个功能基因的芯片分析了海洋沉积物和土壤中硝化和去硝化微生物种群的分布,该功能基因芯片表明了沉积物和土壤中的,)+3、,)+D、-.’#、/.’#基因家簇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

!(#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微生物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大气中:;

*

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使人类面临艰巨的挑战。生物在各种生态系统和全球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

用。自然生态系统对:;

*

浓度升高的反应是分析目前和将来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成分,因此,了

解:;

*

浓度升高后微生物群落变化和"动态的影响是预测全球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反应的关键。硝酸还原作用是海洋氮循环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因为海洋沉积物中的反硝化作用很大程度上

6

5

)期张于光等: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依赖于通过硝化作用产生的硝酸。而因为硝化细菌的生长非常缓慢,建立不需要培养的监测方法具有很多优点。硝化细菌在系统进化上的一致使得设计以!"#$%&’基因为基础的对硝化细菌专一的探针成为可能。目前已经成功设计和测试了几对为检测不同硝化细菌的()%引物[*+],并被成功地用来检测和定性不同环境中的硝化细菌,如湖、海洋、土壤以及富集培养物[*+,*,]。

!前景展望

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微生物研究者对研究环境微生物组成、活性和结构等展示了美好前景,为环境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工具。因为具有高密度和高通量能力,研究表明基因芯片是分析环境样品的有力工具,预期以基因芯片为基础的基因组技术将革命性地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力学,在历史上首次可能同时在实验中评估所有的或绝大多数复杂自然环境中的成分[*-]。随着进一步的简化,可能对微生物群落动力学进行全面统一的评价。可以预见,利用基因芯片对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将为我们展示一个革命性的前景。

参考文献:

[!]./012.,34$5’6,789:;923<=&’$9>0?9$5@$0A B08C B0@ :8?9$B8D5>0A E0B8D80F[2]<’E E C$0H80C,!I I","*

(*):+!"J+**<

[*]K0C H9F L G,24F B B0F2M,)/9C A4F:789:;923<=&’E$0H9A9D/0:@0$D/9:9D9>D80F0@B E9>8@8>A8>$00$N4F8B A B8F

D/9B08CH4>D9$84C>0A A1F8D5[2]<’E E C$0H80C,

!I O O,-,:!,*"J!,*I<

[+]P N$4A’,#45C9$Q#,64$R457<7/99S D$4>D80F4F:E1$8@8>4T D80F0@A8>$0H84C=&’@$0A B9:8A9F D B[2]<2<38>$0H80C,

!I O U,U:-U J""<

[,]#A4C C4M,)$9B B V9C C&,39F:0F>4T K4N C9$W),!"#$<%4E8: =&’9S D$4>D80F E$0D0>0C@$0AB08C@0$E0C5A9$4B9>/48F$94>T

D80F T A9:84D9:4A E C8@8>4D80F[2]<’E E C$0H80C,

!I I+

[-](0$D901BW’,’$A B D$0F N2W<%9>0?9$50@H1C R=&’@$0A B08C H54$4E8:,B A4C C T B>4C99S D$4>D80FA9D/0:[2]<)1$$<38T

>$0H80C,!I I!,**:+,-J+,O<

["]%8>/4$:’K,X81YZ,L[WZ,!"#$<#8A1C D4F901B$9>0?T 9$50@%&’4F:=&’@$0AB08C B4F:B9:8A9F D B[2]<’E E C

?8$<38>$0H80C,*\\!,"U(!\):,,I-J,-\+<

[U]钟鸣,周启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2]<应用生态学报,*\\*,!+(*):*,U J*-!<[O]K0B98F#Q,38C C9D D9=,61D C9$62,!"#$<)4D4H0C8>N9F9 E$0H94F4C5B8B0@4F4]18@9$A8>$0H84C>0A A1F8D5:9N$4:8F N

>$0B4D9$9C4D9:E0C5>5>C8>4$0A4D8>4F:/9D9$0>5>C8>>0A E01F:B

[2]<38>$0H80C G>0C,!I I U,+,(*):O!J O I<

[I]^0:0$#(’,%94:2_,(8$F8F N3),!"#$D9:,

B E4D84

C C54::$9B B4H C9E4$4C C9C>/9A8>4C B5F D/9B8B[2]<#>89F>9,

!I I!,*-!:U"U J U U+<

[!\]马立人,蒋中华<生物芯片[3]<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01,2<,7/0A E B0F=$04$T $45B D09F?8$0F A9F D4C B D1:89B[2]<)1$$P E8F680D9>/F0C,*\\*,!+:*\,J*\U<

[!*]./012,7/0A E B0F=<38>$04$$45B:4E E C8>4D80F B8F9F?8$0F T A9F D4CA8>$0H80C0N5[3]<_FG F>5>C0E9:840@G F?8$0F A9F D4C

38>$0H80C0N5,?0C,

L8C95‘#0F B,*\\*,!I"O J!I U I<

[!+]70$B?8Ra,Q0R B05$2,=449^WD9$84[2]<’E E C$0H80C,!I I\,-":U O*J

U O U<

[!,]’F:9$B7<30C9>1C4$H80C0N5:4C8F R4N9H9D V99FA8>$0H84C9>0C T 0N5,N9F9$4C9>0C0N54F:0$N4F8B A4CH80C0N5[2]

[!-]24F9D GK,%0H5F(#,34$D8F6,!"#$

4>0A E C9SA8>$0H84C>0A A1F8D5H5/8N/T D/$01N/E1D B9]19F>8F N

[2]<’E E C$0H80C,*\\*,"O("):+\--J+\""<[!"]64C H8F4&,G:V4$:%63,G F$8]19W6,!"#$<)0A H8F9:1B9 0@!"#$8H0B0A4C=&’4F:!"#$%&’D0B D1:5D/9H4>D9$84

>0A A1F8D50@E0C5>/C0$8F4D9:H8E/9F5C T E0C C1D9:B08C[2]<’E E C<

G F?8$<38>$0H80C,*\\!,"U(,):!O U,J!O O,<

[!U]L/99C9$’G,P9$D/9$=6,W4$B9F&,!"#$<7/90C8N0F1T >C90D8:9E$0H9:4D4H4B9[2]<’E E C$0H80C,!I I","*:+--U J+--I<

[!O]%4A B8F N&6,M1/C3,20$N9F B9F66<=8B D$8H1D80F0@B1C@4D9 $9:1>8F N H4>D9$84,P*,4F:K*#8F E/0D0B5F D/9D8>H80@8C A B:9T D9$A8F9:H50C8N1F1>C90D8:9E$0H9B4F:A8>$09C9>D$0:9B[2]<

’E E C$0H80C,!I I+,-I:+O,\J+O,I<

[!I]K4$A B9FK2,M9F N9FK3,’R R9$A4F B’=,!"#$<=9D9>T D80F4F:C0>4C8b4D80F0@B5F D$0E/8>E$0E80F4D9T0S8:8b8F N H4>D9$84 8F N$4F C4$B C1:N9H58FB8D1/5H$8:8b4D80F1B8F N!"#$%&’

H4B9:0C8N0F1>C90D8:9E$0H9B[2]<’E E C$0H80C,!I I","*:!"-"J!""+<

[*\](9$F D/4C9$2,(0B>/7,#8A9RM,!"#$<)0F D$4B D8F N H4>D9$84C

B D$4D9N89B D0>09S8B D V8D/4@C4N9

C C4D9E$9:4D0$8F4F9S E9$8A9F T

D4C A8>$0H84C4B B9A H C4N9[2]<’E E C$0H80C,!I I U,"+:-I"J"\!<

[*!]30C C9$#,#D9$F H9$N),’F:9$B9F26,!"#$<_F B8D1N9F99S T E$9B B80F8FA8S9:T>1C D1$9H80@8C A B:9?8:9F>90@A9D4H0C8>8F D9$T

4>D80F B H9D V99F>0A A1F8D5A9A H9$B[2]<’E E C

>$0H80C,!I I O,",:U*!J U+*<

[**]L1W,7/0A E B0F=M,W8Q,!"#$<=9?9C0E A9F D4F:9?4C1T D80F0@@1F>D80F4C N9F94$$45B@0$:9D9>D80F0@B9C9>D9:N9F9B8F

D/99F?8$0F A9F D4C B D1:89B8FA8>$0H80C0N5[2]<’E E CG F?8$0F

38>$0H80C,*\\!,"U:-U O\J-U I\<

[*+])/$8B D0E/9$%,’C9S4F:9$3,K9$A4F F6<680:8?9$B8D50@ :9F8D$8@58F N4F::8F8D$0N9F T@8S8F N H4>D9$848F4F4>8:@0$9B D B08C [2]<’E E C$0H80C,*\\*,"O(O):+O!O J+O*I<[*,]’F N9C4#,’C9S4F:$4L,34$D8FKQ,!"#$<38>$0H84C E0E1T C4D80F B D$1>D1$9B8FB08C B8b9@$4>D80F B0@4C0F N D9$A@9$D8C8b9$ @89C:9S E9$8A9F D[2]<’E E C$0H80C,*\\!,"U(I):,*!-J,**,<

[*-]Q$9N Q<38>$04$$45B8F9>0C0N54F:9?0C1D80F:4E$9?89V[2]< 30C9>1C4$G>0C0N5,*\\*,!!:!U J*,<

\

I微生物学杂志*-卷

微生物学实验知识点总结与实践应用

微生物实验知识总结与实践应用经过这学期学习和实验操作,我对《微生物实验》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也从中学习到了有用的知识。《微生物学实验》是要求我们掌握实验知识的基本操作和技能训练,初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与迅速发展的科学前沿接轨。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我将我这学期学到的微生物学知识,结合生活和工业当中的一些应用,归纳如下:在吾尔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从最基本的知识学起。 (1)无菌操作技术: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微生物在转接过程中,一般再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种环,已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做实验时要保持严谨的态度,以后的实验中多数操作都必须再火焰旁进行。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人工配置的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自然界中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是不同的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不同类别的微生物对PH值的要求一般不同。 (3)消毒与灭菌:灭菌是用理化方法杀死一定物质中的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基本技术。灭菌的彻底程度受灭菌时间与灭菌剂强度的制约。微生物对灭菌剂的抵抗力取决于原始存在的群体密度、菌种或

环境赋予菌种的抵抗力。灭菌是获得纯培养的必要条件,也是食品工业和医药领域中必需的技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 物,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物品,称无菌物品。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区域,称为无菌区域。 (4)平板分离与活菌计数:平板分离计数法是将待测菌液经适当稀释,涂布在平板上。经培养后在平板上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计算出样品中细胞密度。平板分离法主要有:1.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涂布平板法。 (5)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G+)和革兰氏阴性细菌(G-)两种类型。这是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和组成的差异决定的。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经过革兰氏染色后两者呈现不同的颜色,在显微镜下便于进行观察…… 我们学习微生物实验技术,就是要把微生物的实验技能应用于实践生产,培养繁育细菌收集细菌代谢产物,应用于药业、工业,产生经济利益。制备培养基是微生物实验技术操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培养基的功能分类培养基的类型有:1.选择培养基。2.鉴别培养基。在工业生产中常常应用于培养微生物的主要是-发酵罐。我将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微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中已取得了很大的作用,在工业、农业、医药业、畜牧业等各个行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相对于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 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2、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3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异同?各有哪些化学组成?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结

构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是脂蛋白。内壁含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化学组成: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肽聚糖,含独磷壁酸,不含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含独脂多糖,不含磷酸壁。 4、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答:将一大类细菌染上色,而另一类染不上色,一边将两大类细菌分开,作为分类鉴定重要的第一步。其染色步骤如下: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的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去掉浮色。3用碘—碘化钾溶液媒染1min,倾去多余溶液。4用中型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酸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成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min,格兰仕阳性菌仍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菌和格兰仕阴性菌即被区分开。 5、何谓放线菌?革兰氏染色是何种反应?答: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的菌种,成为放线菌。除枝动菌属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红色外,其余全部放线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色呈紫色。 6、什么叫培养基?按物质的不同,培养基可分为哪几类?按试验目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各种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8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发现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金(2002AA2Z342D 和2004A A2Z3774) 综 述 发现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 王全军,吴纯启,廖明阳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国家北京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850) [摘要] 发现毒理学又称为开发前毒理学(Predevelopmental Toxicology),是指在创新药物的研发早期,对所合成的系列新化合物实体(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进行毒性筛选,以发现和淘汰因毒性问题而不适于继续研发的化合物,指导合成更安全的同类化合物。发现毒理学的研究既可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又减少资源消耗。笔者就发现毒理学研究的定义、必要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述。 [关键词] 发现毒理学;新化合物实体(NCEs);毒性筛选 [中图分类号]R994 1;R965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734(2005)08-0958-04 Progresses of discovery toxicology research W ANG Quan jun,W U Chun qi,LI AO Ming yang (Institute o f Pharmacology and To xicology ,Academ y o 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National Beijing Center f o r Drug Sa fety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Beijing 100850,China )[Abstract ] Discovery toxicology,also named predevelopmental toxicology,is to screen toxicities of new che mical entities (NCEs)in the discovery phase of ne w drug research,to discover and eliminate the compounds that are unsuitabl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due to their toxicity as early as possible,and to optimize the next more safe compounds.Discovery toxicology research 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drug research.This article will present the concept of discovery toxicology,the essentiality of discovery toxicology research.The content,methods and current status of discovery toxicology in China are described too. [Key words ] discovery toxicology;new chemical entities(NCEs);toxicity screening 药物研发成功与否部分取决于在研发早期严格淘汰不适合进一步研发的化合物。在药物临床前阶段,毒性问题是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在研发早期尽早发现候选化合物的潜在毒性是毒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多年来,新药研发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生命科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在新药设计方面,化学家参考药物作用靶、内源性配体和底物的化学结构特征,应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手段发现选择性作用于靶位的新药;在新药活性筛选方面,现代药物组合化学与体外高通量筛选的成功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速度;在新药的药动学(ADME)研究方面,多种基于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药动学筛选模型已开始应用于新药开发研究。这些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大 大加快了药物研发早期的药物发现、药物合成、药效筛选的进程,从而产生大量的候选化合物。传统药物毒理学研究在时间、经费、样品消耗量和动物数等方面都花费巨大,在药物毒作用机制研究方面难以阐明一些临床使用药物的毒性机制和理想的应急解毒措施,因此传统药物毒理学无法满足因新的生物技术而产生的海量候选化合物的毒性筛选研究,成为限制整个药物研发的瓶颈。而发现毒理学(Discovery Toxicology)的研究将打破这个瓶颈,既可加快药物研发进程,提高研发成功率,又减少资源消耗。笔者就发现毒理学研究的含义、必要性、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我国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1 定义、产生背景和产生的必要性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毒理学的发展将 958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七)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烈性噬菌体荚膜菌毛同宗结合菌丝体呼吸作用氧化磷酸化寄生菌种退化密码子DNA 的复性诱发突变根圈效应根土比BOD 生物固氮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浓度废气的微生物吸收法酶生物传感器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1.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微生物、植物或动物。( ) 2.真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中主要的繁殖方法是二分裂。( ) 3.精确定量某些已知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4.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 5.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真核微生 物。( ) 6.为了抵御干旱环境,某些原生动物产生芽孢。( ) 7.鞭毛是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 8.将在微生物作用下HNO3转化为NH3的过程称为硝化作用。() 9.微生物代谢发酵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有机物。() 10.现知仅原核微生物中的部分属种可以固氮。()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阐明微生物是传染病原因的概念称为______。 (a)进化论(b)病原菌学说(c)生物学细胞论(d) 报酬递减论 2. 昆虫病毒主要靠______感染 (a) 接触(b) 口器(c) 伤口 (d) a、b、c 3. 放线菌具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产物功能的菌丝是______ (a) 基内菌丝(b) 气生菌丝(c) 孢子丝(d) 孢子 4. 丝状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很多,主要有______。 (a) 菌丝片断(b) 芽殖 (c) 裂殖 (d) 分生孢子 5. 原生动物的伸缩泡是用于______。 (a)储存磷酸盐颗粒(b)维持最适的液体水平(调节渗透压) (c)产生致病毒素 (d)运动 6. 培养料进入细胞的方式中运送前后物质结构发生变化的是______ (a) 主动运输(b) 被动运输(c) 促进扩散(d) 基团移位 7. 代谢过程为了产生ATP分子,所有下面的物质都是需要的,除了______之外。 (a) 二磷酸腺苷分子(b) 能量(c) 磷酸基(d) DNA和RNA 8. 细菌中参加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a)紫细菌和绿硫细菌(b)肠的细菌如大肠杆菌 (c)土壤细菌如放线菌(d)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9. 人体病原菌生长的温度在_____。 (a) 100℃以上(b)体温(c) 像病毒一样的温度(d) 嗜热的温度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1、史前期(约8000 年前一1676 )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 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学者吕文虎克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亲眼观察到细菌个体之前,对于一门学科来说尚没形成。这个时期称为微生物学史前时期。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 这些都是人类在食品工艺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活动规律的典型例子。积肥、沤粪、翻土压青、豆类作物与其它作物的间作轮作,是人类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产技术。种痘预防天花是人类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在预防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宝贵实践。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2、初创期(1676 一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 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是从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ck 1632-1732)发明的显微镜开始的,它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的显微镜在当时被认为是最精巧、最优良的单式显微镜,他利用能放大50~300倍的显微镜,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而且还把观察结果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其中有详细的描述,并配有准确的插图。1695年,安东·列文虎克把自己积累的大量结果汇集在《安东·列文虎克所发现的自然界秘密》一书里。他的发现和描述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世界。这在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首次对微生物形态和个体的观察和记载。随后,其他研究者凭借显微镜对于其它微生物类群进行的观察和记载,充实和扩大了人类对微生物类群形态的视野。但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微生物作用的规律仍一无所知。这个时期也称为微生物学的创始时期。 3、奠基期(1861 一1897 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阶段。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1)巴斯德 巴斯德原是化学家,曾在化学上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下列三个方面: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自生说”是一个古老学说,认为一切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到了17世纪,虽然由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循环,是“自生说”逐渐消弱,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如何证实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仍是一个难题,这不仅是“自生说”

(完整版)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精华版)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答题要点(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计30分) 噬菌体:是侵染细菌、放线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病毒。 菌落:菌落是指在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微生物的单细胞经过生长繁殖,形成肉眼能看到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微生物群体。PHB:是细菌细胞中含有的叫聚羟基丁酸盐的贮藏物质。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间歇灭菌法:是利用常压蒸气反复灭菌的方法。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化学杀菌剂:能够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共生:两个微生物在一起时形成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两者高度的协调和彼此得利。 启动子:是一个“开始”的信号,它含有与RNA聚合酶结合并启动转录的保守序列。 操纵子:负责合成特殊蛋白质的基因簇。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组成的整体系统。 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具有活性的微生物絮凝体。 联合固氮:是指某些生活在植物根的表面至根皮层细胞间而不进入植物根细胞的微生物进行固氮作用的现象。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活性污泥法: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反应器:是通过酶、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的固定化,进行物质转化的反应器。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细胞壁:细胞壁是包在细菌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质膜的较为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 二、是非题(每题1分,计10分) ?溶源性细菌在一定条件诱发下,可变为烈性噬菌体裂解寄主细胞。( + ) ?细菌形态通常有球状、杆状、螺丝状三类。自然界中杆状最常见,球状次之,螺旋菌最少。( - ) ?某些藻类如团藻属存在群体形态。( + ) ?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一样都是通过电子传递系统产生ATP。( - ) ?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浓度一般为0.5—1.0%。( - ) ?称为嗜碱菌的那些细菌是能在pH 7.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 ) ?在真核微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中,DNA是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体的。( + ) ?EMP、ED等糖酵解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将葡萄糖降解到丙酮酸。( + ) ?精确定量某些成分而配制的培养基是所有成分的性质和数量已知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 ) ?在实验室中细菌不能形成菌落。( - ) 三、选择题(每题1分,计20分) 1. 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__c__。 (a)它们是多细胞的(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 2. 病毒缺乏__b___。 (a)增值能力(b)独立代谢的酶体系 (c)核酸 (d)蛋白质 3. 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d__。 (a) 支原体(b) L型细菌(c) 原生质体(d) 原生质球 4. 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含___d__。 (a) 肽聚糖和甘露聚糖 (b) 葡聚糖和脂多糖 (c) 几丁质和纤维素 (d)葡聚糖和甘露聚糖 5. 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c__。 (a) 毛霉和根霉 (b) 青霉和曲霉

系统毒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系统毒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系统毒理学的原理、诞生背景、研究策略、研究基础及其主要应用。同时,通过介绍系统毒理学的研究实例来阐述其目前的研究进展情况。希望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汲取足够营养并结合传统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发展壮大自己。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related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 and research strategy,research background,basis and main application of system toxicology. At the same time,to explain its current status a case study of the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we hope to draw sufficient toxicological nutri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development itself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toxicology . 标签:背景;技术;应用;进展 1 系统毒理学及其诞生背景 系统毒理学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代表着后基因组时代毒理学发展的新方向。所谓系统毒理学是指通过了解机体暴露后在不同剂量、不同时点的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和代谢物谱的改变以及传统毒理学的研究参数,借助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毒理学技术對其进行整合,从而系统地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和环境应激等与机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1]。 近年来,生命科学在新理论和新技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组学”(omics)应运而生,如基因组学(genomics)、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细胞组学(cellomics或cytomics),等新学科不断涌现,使人们对基因和基因组的认识,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认识生命、健康的手段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另外,传统的毒理学研究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越来越多的外源性物质,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急待革新。 系统毒理学的发展,既有系统生物学发展的外在刺激,又有传统毒理学在发展中克服自身不足的内在需求。 2 生物学基础 2.1 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表达产物的学科。基因组的产物不仅是蛋白质,还有许多复杂功能的RNA。将基因组学的方法与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领域,称之为毒物基因组学(toxicogenomics)。毒物基因组学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生物在接触毒物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筛选毒性相关基因、揭示毒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单元知识一绪论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概念现状 2.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 3.微生物特点 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 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 1.原核微生物 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 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 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2.真核微生物 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 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 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 3.原生动物 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 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 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 4.微型后生动物 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 5.病毒 ①病毒特征 ②病毒结构 ③繁殖(5 ④溶原性 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 1.微生物营养 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 ②营养类型(4个) 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 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 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 4.微生物代谢(酶 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 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 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 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 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2.产生毒素 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 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2Chin J Ind Hyg Occup Dis,Febru ary1998,Vol.16,No.1 述 评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 刘杰 镉(Cadmium)是一种重金属,它与氧、氯、硫等元素形成无机化合物分布于自然界中。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镉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及血液系统均可产生毒性,被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ATSDR)列为第6位危及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环境中的镉不能生物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污染环境中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毒物。镉在肾脏的一般蓄积量与中毒阈值很接近,安全系数很低。在60年代提出了镉污染与日本“痛痛病”的因果关系后,环境中的镉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有关镉毒理学研究的文献每年超过600篇(Medline检索)。美国目前有大约100个关于镉与健康的研究课题,涉及各个领域。国内对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的研究开展得也比较广泛,其中一些在中毒机制方面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有的学者甚至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研究。 镉的毒性和毒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镉污染与人类健康 1.环境中的镉:对环境中镉污染的早期关注局限于锌、铜、铅矿的冶炼。后来注意力转为镉在工业中的应用,如电池、电镀、合金、油漆和塑料等工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内外对职业劳动中接触镉的卫生保护已大大加强。近年来,对环境中的镉通过食物链对一般人群的潜在危害已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含镉磷肥的施用、污水灌溉等,土壤中镉含量增加,继而被某些植物摄取而进入食物链。1997年国际地球生化学会在美国加州专门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出版了专著;国际环境科学委员会(SCOPE)则进一步将土壤中镉的来源、价态、食物链中的转化以及对一般人群健康的影响定为目前镉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2.镉的摄入及监测:职业人群镉暴露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镉的浓度进行监测并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是保护工人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一般人群来说,镉暴露主要来源于食物和吸烟。人们每日可从食物中摄镉30~50 g,但仅有1%~3%被肠胃吸收。因此,对镉的胃肠吸收、体内分布和排泄的影响因素一直是镉毒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其中,镉与金属硫蛋白(m etal-lothio nein,MT)的结合,及镉与锌、钙的相互作用是影响镉体内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因素。血镉的含量可用来评价近期的镉暴露,尿镉含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镉性肾损伤和体内的镉负荷。尿中的 2-微球蛋白和尿M T的含量已作为镉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二、镉的毒性研究进展 1.镉的肾毒性:肾损伤是慢性染镉对人体的主要危害。一般认为镉所致的肾损伤是不可逆的,目前尚无有效的疗法。很多学者认为:镉所致的肾损伤是由在肝脏形成的镉-金属硫蛋白(M T)复合物(CdM T)引起的。因此,一次性大量注射CdMT造成肾损伤的动物模型用来研究镉的肾毒性机制已达20年之久。最近,用删除了M T的转基因动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镉所致的肾损伤并不一定依赖于CdM T的形成,无机镉亦能直接造成肾脏损伤。一次性注射CdM T主要造成肾小管细胞的坏死,而慢性染镉造成的病理改变则波及整个肾脏,包括肾小球的损伤和肾间质的炎症。慢性染镉 作者单位:66160美国堪萨斯城,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药理毒理系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库(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 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 1.()不是细菌细胞质中含有的成分。 A、水 B、蛋白质 C、核酸 D、磷壁酸 2.下面霉菌孢子中()不是无性孢子。 A、分生孢子 B、子囊孢子 C、孢囊孢子 D、节孢子 3.适合细菌生长的C/N比为()。 A、5:1 B、25:1 C、40:1 D、80:1 4.蓝细菌属于()型的微生物。 A、光能自养 B、光能异养 C、化能自养 D、化能异养 5.所有微生物的世代时间()。 A、是不同的 B、在30分钟之内 C、为 3小时 D、为12小时 6.嗜碱微生物是指那些能够()生长的微生物。 A、在冷的温度下 B、在高压下 C、在高温下 D、在高pH值下 7.微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位是()。 A、科 B、属 C、目 D、种 8.鞭毛是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它()。 A、起源于细菌的细胞壁 B、存在于不少的杆菌和球菌中 C、是细菌运动的器官 D、可能具有性器官的功能 9.干燥可以()。 A、杀死微生物营养细胞,甚至其休眠体 B、为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存微生物 D、作为一种简便的杀菌方法。10.生活用水通常用氯气或漂白粉消毒,原理是氯气或漂白粉()。 A、氧化微生物细胞物质 B、增加水的渗透压以抑制微生物活动 C、能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抑制细菌的繁殖 11.可见光()。 A、无论有氧无氧条件下,都可杀死微生物 B、为部分微生物提供能量 C、保护微生物免受病毒感染 D、刺激所有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分化1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马铃薯培养基 C、高氏一号培养基 D、麦芽汁培养基 13.微生物细胞氧化葡萄糖获得的能量主要以()形式被细胞利用。

环境微生物学试卷

环境微生物学试题整理 绪论 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 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如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 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 (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如Escherichia coli可缩写成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 2、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μ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大多数病毒小于0.2μ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 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其呼吸类型呈多样性,在有氧环境、缺氧环境,甚至是无氧环境均有能生活的种类。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低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病毒 名词解释 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烈性噬菌体。

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2011环境微生物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包含体: 细胞膜: 衣原体: 同宗配合: 酵母菌: 生态系统: 碳源: 拮抗: 菌种复壮: DNA的变性: DNA复制: 根际微生物: 物质流: 类菌体: 硝化细菌: 细菌活性污泥法: 生物反应器: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 堆肥化: 自生固氮作用: 二、是非题 原噬菌体是整合在宿主DNA上的DNA片段,它不能独立进行繁殖。( ) 细菌的异常形态是细菌的固有特征。( ) 真核微生物比原核微生物更能在高温下生长。( ) 芽孢是芽孢细菌的繁殖器官。( ) 光合细菌和蓝细菌都是产氧的光能营养型微生物。( ) 用来固化细菌培养基的多糖是琼脂。( ) 微生物生长的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超过细胞分裂速率。( ) 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存在于RNA或DNA,但只RNA中有胸腺嘧啶。( )真菌最适的生长条件是有点碱性的。( ) 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因子。( ) 三、选择题 1.大部分微生物___。 (a)是原生动物(b)帮助改善生活质量

(c)生活在海洋的底层(d)发现于外层空间 2.噬菌体是一种感染____的病毒。 (a)酵母菌(b)霉菌 (c)放线菌和细菌(d)原生动物 3.G+菌由溶菌酶处理后所得到的缺壁细胞是___ (a)支原体(b)L型细菌(c)原生质体(d)原生质球 4.下列微生物中,______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a)大肠杆菌(b)金黄葡萄球菌(c)巨大芽孢杆菌(d).肺炎双球菌 5.下列能产游动孢子的霉菌是____。 (a)腐霉(b)毛霉 (c)赤霉(d)青霉 6.硝酸细菌依靠____方式产能。 (a)发酵作用(b)有氧呼吸(c)无氧呼吸(d)光合磷酸化 7.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____ (a)5.0-6.0(b)3.0-4.0(c)8.0-9.0(d)7.0-7.5 8.进人三羧酸循环进一步代谢的化学底物是____。 (a)乙醇(b)丙酮酸(c)乙酰CoA(d)三磷酸腺苷 9.称为微好氧菌的那些细菌能___生长。 (a)在高浓度盐中(b)在低浓度氧中 (c)没有ATP或葡萄糖(d)只在有病毒时 10.深层穿刺接种细菌到试管固体培养基中____。 (a)提供厌氧菌生长条件(b)除去代谢废物的一个机会 (c)增加氧气(d)增加钾和钠离子的数目 11.微生物分批培养时,在延迟期_____ (a)微生物的代谢机能非常不活跃(b)菌体体积增大 (c)菌体体积不变(d)菌体体积减小 12.下面所有特征皆适用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除了___之外。 (a)两者皆为含氮碱基(b)两者皆为嘧啶分子 (c)两者皆可在RNA中发现(d)两者皆可在DNA中发现 13.研究不同微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是____。 (a)微生物进化(b)微生物生理学 (c)微生物生态学(d)微生物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4.发生在土壤中的氨化过程的主要产物是____。 (a)尿素(b)氨基酸(c)蛋白质(d)氨 15.在正进行代谢的细胞中合成蛋白质,下面的因子是需要的,除了____之外。 (a)ATP分子(b)酶(c)信使RNA分子(d)脂肪酸分子 16.下列能产子囊孢子的霉菌是____。 (a).毛霉和根霉(b).青霉和曲霉

新药毒理学研究现状和展望——毒理学论文

新药毒理学研究现状和展望 吴远洪 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人类开发药物的技术越来越成熟,研发新型药物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特别是加上巨大的医药市场利润的诱惑,让众多药物研发企业都在日夜不停地开发新药物。虽然研发一种新型药物仍然具有较高的门槛,但是每年上市的新药也并不少,而且很多都是针对现在重大疾病的药物(见表一),然而,“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上市虽然解决了很多人类疾病,但也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近年来,由药物导致事故的报道已是屡见不鲜,每年因为出现重大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而撤出市面的药物也不在少数,从80年代起,撤药事件就有17起(见表二),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企业经济和社会经济基本上都是天文数字,更重要的是其直接造成的生命和健康的代价更是无可估量。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6]。毒理学是研究毒物与机体交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已经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以剂量-效应关系为中心的数据资料,为化学物毒性评价和人类危险度量化评估提供了基本数据[7]。所以,毒理学是一种预测临床药物毒性,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手段,为药物上市前做好良好的铺垫,也为以后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提供一个决策点。因此,建立准确性高、可靠的药物毒性研究机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为毒理学在新药研发的应用做出以下综述。 表一、2008-2009年中国上市新药分类统计

一、 毒理学在药物研发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是一个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和高产出的工作和过程。其中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临床前毒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决策价值,其必要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价上,也体现在社会价值上。 1.1 毒理学的经济效价 通常情况下,新药从发现到正式上市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2010年一种新药从研发到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所需的费用增加到19亿[1]。所以研发一种药物是建立在庞大的资金链和漫长的研发周期基础上的,其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更是乃以计数,然而就算有多艰难研究出来的药物,因为一个不良反应也照样可以彻底毁掉这个药物,甚至是整个企业。往往一个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仅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强烈的冲击,就连企业本身也难脱劫难,就算是基础坚固的百年商业帝国也一样被摧毁殆尽,这在医药历史上已不是鲜为人知的事。因此,如果因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撤出市场的话,其浪费的资源和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惊人的。 新药研发经济学研究表明,新药临床试验成功率从20%提高到33%, 可节表二、历史上FDA 的撤药事件

应用微生物学思考题

思考题 名词解释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细菌: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放线菌:放线菌(Actinomycete)是原核生物的一个类群。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 酵母菌: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微生物培养基:通常只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基种类繁多。 微生物农药:直接利用细菌、真菌和病毒等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本身开发的,对植物病虫草害进行防治的农药。 群体生长: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就引起了这一群体的生长。在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中,只有群体生长才有实际意义。 分批培养:一个微生物细胞在合适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进行新陈代谢。如果同化作用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则其原生质总量不断增加,于是出现个体生长现象。如果这是平衡生长,即各个细胞组分是按恰当比例增长时,到达一定程度就会发生繁殖,从而引起个体数目增加,这时原有的个体已经发展为一个群体。随着群体中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